参战一线部队,哪个兵种存活率最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只要参加战争,都是要提前准备好遗书的,没有安全的军兵种,上了战场都是要做好牺牲的心理准备。
按照问题中列举的坦克兵、步兵,飞行员,炮兵四种兵种的话,存活率都不高。
坦克兵和步兵都是陆军,担负地方作战任务。目前采取的战术一般是步坦协同,一块冲锋陷阵。跟敌人要面对面地干仗,那么存活率是高不了的。
飞行员也不不安全,且不说飞机飞在天上,容易受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现代战争条件下,为了争夺制空权,双方的空战也是非常惨烈的,飞行员的牺牲率很高。
炮兵主要是进行炮火压制。炮兵是大火力兵种,对敌人的地面力量伤害很大,一般进行攻击的话需要侦察兵进行目标引导,侦察兵的牺牲率很高,另外,炮兵由于杀伤力太大,往往会成为敌人首先要摧毁的目标。特别是掌握制空权之后,首先打击的就是敌人的炮兵阵地。
参战一线部队,哪个兵种存活率最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是前线野战医院的军医和护士,原因如下:
第一,受到《日内瓦公约》保护。
根据国际法,任何军事力量不得攻击军医和护士,他们属于受到保护的医疗人员。
滥杀军医和护士属于战争罪行,会受到国际法庭的审判。
第二,他们的位置相对靠后。
在中越战争中,我军多个野战医院深入越南作战,只有护士郭容容一人牺牲。
郭容容牺牲是这样的:她当时的任务是在收容队参加收容,收容队长是九连副指导员临时调去的。她们每天的任务就是负责用卡车把伤员和烈士的遗体拉回国。有一天傍晚,她们从国内空车回来,途中遇到敌人阻击,当时她在后车厢中,一颗扫射的流弹恰好打在颈动脉上,当时就牺牲了。同车的另一个姓赵的女兵,当时只有17岁,也被这突然的情况惊愣了,由于黑夜看不清,她还上去抱着她,寻找伤口,想为她包扎,但根本止不住血。由于动脉中弹,鲜血飞溅几米远,哪里包扎的了。
前面驾驶室里,司机的腿被打坏了。
副驾驶座上的九连副指导员赶紧下车背着司机。由于郭容容当时已经断气,战友顾不上搬运尸体就奋力突围。由小赵拿着手枪警戒,另外两人迅速隐蔽到路边的山上。
这时,敌人下来包围了汽车,看到车上只有一具尸体,就把车放火点着了。而郭容容的遗体,当时还在车上,被烧毁。第二天,九连副指导员又去那里把郭容容的遗体烧完,把骨灰带回来了。
如果是在野战医院工作,不容易遭到越军的伏击,因为有很多部队负责保护。
第三,就算被俘他们也不会死。
要知道,在任何一个军队,医疗人员都是极度重要的。
45年日军投降以后,解放军占领东北,留用了大量日本的军医和护士。
这些日本医疗人员很多到50年代才回国,因为他们是重要的医疗人才,军队最需要他们。
参战一线部队,哪个兵种存活率最高?
从大的军兵种上说,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相对会安全一些;从小的兵种上说,一般也是在后方的一些维修、医疗等保障单位会安全一些。但是现在的战争条件下,有时候不分前线、后线,一般都可以全纵深打击。
1.大的军兵种,这个主要包括陆海空火、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那么军种里面陆海空整体上都要进行一线作战,火箭军虽然驻地在己方,但是也会被敌军作为重点打击对象。而战支的一些单位、联保的一些单位,并不需要在重点地域就可以展开, 相对来说会更加安全一些。
2.如果具体到小的兵种,那么还是相对于医疗、维修等单位要好一些,而且公约有规定,是不允许杀伤医疗兵的,不过真正到了战场上可能讲究没那么多。但是这些主要进行保障的单位,一般驻地在后方,相较于一线冲锋陷阵的兵种,还是要好一些。
3.还有就是指挥机构,其实指挥机构是极为关键的,这是决定战略的,只有战略上的胜利才能确保战争的胜利。指挥机构相对而言肯定是要安全的,不然各个军种、兵种之间就难以实现有效的协同,发挥最大的战斗力。不过这些指挥机构同样也是会被地方重点关照的对象,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斩首”行动,就是这个考虑。
本文系头条号“军校和入伍指导”原创,如有转载、引用请联系本号。如有关于报考军校、入伍参军及后续发展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咨询。参战一线部队,哪个兵种存活率最高?
如果真正参战了,只要是一线部队生存与死亡无定数,战场情况变化莫测,既定方针是一回事真实情况又一回事,不论什么部队上战场前都是作好牺牲准备的,要说生存希望值相对高点那也说些运气吧,穿插部队看似危险系数大但如部队平时训练过硬,战术武器优良相对来说比搜索包围部队危险性要小点,因穿插部队是正面进攻,打到指定位置任务就完成了,而搜索部队是扫清残敌,敌暗我明所以危险性要高些。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师是穿插部队,参战十几天,消灭敌人二千四佰多,自身牺牲二佰多,而另一友邻部队是搜索包围的,参战次数没我们多但牺牲了二仠多人,所以战场状况决定因素是人,但也和条件,任务运气有关系。个人观点,什么也不代表。
参战一线部队,哪个兵种存活率最高?
战争的胜利总是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有近2亿人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在参战的一线部队中,陆、海、空诸兵种以陆军的伤亡最为惨烈。
陆军的一线作战部队包括步兵、装甲兵、炮兵等。在这其中炮兵属于配属兵种。步兵和装甲兵则是正面对抗的主要力量。
战争是以打击敌方的有生力量,摧毁其指挥体系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战中按照目标的重要地位和威胁程度,打击的先后顺序一般为:敌指挥所、通信枢纽、空中力量、远程攻击力量、装甲部队、步兵等。从这个顺序看好像步兵和装甲兵在战场中的成活率最高,其实不然。
步兵作为陆军的主要兵种和主要力量,是攻坚作战的有生力量,且直面敌军,因此伤亡率是最高的。二战期间美军的步兵伤亡率为18.5%,海湾战争中的阵亡率为22%。
装甲兵是坦克兵的正式称谓。在一战后期问世,并逐步装备部队,二战中大放光彩,被称为“陆战之王”。二战中德军最早将坦克集中使用,并形成了著名的“闪电战”战法。而在著名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出动了2928辆坦克,苏军更是出动了5128辆坦克投入战斗。
二战时期装甲兵是最安全的兵种,阵亡率只有3%。二战后,针对坦克的反装甲武器层出不穷,在矛与盾的对抗中矛占据了上风。装甲兵不再是最安全的兵种,反而成为被集中火力优先照顾的集火目标。车程战争中,一发RPG炮弹就能击毁一辆造价昂贵的T-80。而海湾战争中,装甲兵更是贡献了14%的伤亡率。若从步兵和装甲兵数量上分析,人均伤亡率装甲兵和步兵应该是不相上下的。
炮兵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战争的娇子,被誉为“战争之神”,同时也是重点打击的集火目标。炮兵可分为直瞄火炮和间瞄火炮两种。作为配属支援打击力量,以营、连为单位,形成不同的集火炮兵群。
炮兵有几个和步兵与坦克兵不同的显著特点。
首先是隐蔽性。炮兵一直是敌方打击的重要目标,因此隐蔽就排在了首位。炮兵在选择炮阵地时,会选择较多的地方作为基本阵地、一般阵地、临时阵地和假阵地等,而这相互之间是可以随时转换的。在占领炮阵地后会利用地形特点构筑掩体,进行必要的伪装,以防止敌军的侦查和打击。
其次是安全性。除直瞄火炮外,间瞄火炮会根据射程的远近,在步兵和坦克兵之后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相对安全和隐蔽的位置,设置炮阵地。且由于炮兵应对外界的打击能力不强,因此炮兵阵地一般都会有保障分队,负责安全警戒,防止敌军的突袭。
第三,实效性。炮兵占领阵地,完成作战任务,撤离炮阵地,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且炮阵地的设置必须有良好的进出路,也就是说要“快打快撤”,“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第四机动性。火炮自诞生之日起,就享受着与其他步兵不同的待遇。从最早的牛车、马车拖拽到牵引车牵引,再到自行火炮。炮兵的机动能力越来越强,且炮兵正在由自行火炮替代牵引火炮的道路上发展。因此,机动性能更强,受地形的影响更小,隐蔽性也更突出。
综上所述,对炮兵我们可以总结为:在战场的后方,受到重重保护,机动能力强,且遵循“打了就跑”的原则。因此,生存能力大幅提高。
在海湾战争作为作战部队的炮兵伤亡率,和后勤保障的工程兵,卫生兵等伤亡率一致,仅为3%。
现代战争已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的模式,而是发展为地-空-网一体联合作战,并更注重信息化的能力。战场前、后方概念已不再明显,只要开战,一切皆是前线。取得战争胜利的因素也更加复杂多变,但“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仍然是取胜的法宝之一,而且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最终仍然是“人”。
战争是残忍血腥的!我们厌恶战争,但绝不畏惧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自己,我们敢战必胜!
愿世界和平!愿地球村永远祥和安宁!
炮兵是一线部队中存活率最高的兵种,你怎么看呢?
参战一线部队,哪个兵种存活率最高?
你想讲的一线参战部队概念,主要指担负夺取和坚守具体地理目标的作战部队,战役方向上有具体的战术作战任务。实际上就陆军来讲,肯定直接和敌方发生轻武器火力接触的人员伤亡率高。例如无论传统步兵,还是摩托化步兵,或者机械化步兵,进攻时主要任务都是进入出发阵地,然后展开战斗队形,冲击突破敌方防御阵地,现代战争虽然采用战车、坦克掩护,但突破阵地临门一脚,总要短兵相接,你我面对面交手,这是对军人伤亡最大。美军进攻伊拉克,采用了超视距杀伤模式和长时间利用自己空中优势,消耗萨达姆有生力量,目的就是尽量减少短兵相接,减少伤亡。在阿富汗战争美国也拼凑了当地反政府武装打头阵,自己只做地面火力或空中掩护,减少直面冲突的美陆军伤亡,都是因为一线作战,陆军中的步兵或特种兵伤亡最大。所以步兵单兵装备逐步完善,例如防弹衣的配发,也说明了一线作战部队,伤亡点在哪里。所以除了步兵,一线部队象炮兵等专业兵种危险系数小的多。老兵头条,随手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