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期苏联没有仿制单兵火箭筒?是因为技术水平达不到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有这几个:
第一,苏联不太需要火箭筒。
谁都知道,苏联的重武器太多了,坦克、反坦克炮、自行火炮多如牛毛,生产数量也是世界第一。
这么多重武器,步兵反坦克武器似乎就并不重要。即便是步兵师,也可以使用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的反坦克效果,是反坦克火箭筒的几十倍。
二战美国、德国的火箭筒其实只是让步兵具备对坦克的自卫能力,而不是让步兵去打坦克。
巴顿就说过:让美国大兵用巴祖卡火箭筒去打德军坦克,是非常愚蠢的,这应该是重武器的任务。
而苏联装备大量反坦克枪。1942年苏军共装备了6.3万支PTRS与18.5万支PTRD反坦克步枪。PTRS与PTRD使用的穿甲弹,在100米距离内洞穿5厘米左右的均质钢甲是没问题的。这也让步兵班具备最基本的反坦克能力,差不多就够了。
第二,其实苏联也有火箭筒。
苏联在战争末期,仿造德国国铁拳-100式44mm火箭筒,发明了著名的RPG1火箭筒。
RPG1火箭筒完全是德国的山寨货,性能上也没有什么区别。
当时也生产了一批,可惜已经无用武之地。因为时间已经是1945年,德国装甲部队被歼灭的所剩无几。剩下的坦克尚且架不住苏联坦克、火炮、攻击机的猎杀,哪有RPG1火箭筒的舞台。
所以,RPG1没有大规模装备,到了1947年苏联改进发明了RPG2火箭筒,这种火箭筒风靡世界,就是我军的老40火箭筒。
为什么二战时期苏联没有仿制单兵火箭筒?是因为技术水平达不到吗?
首先苏军对于单兵火箭筒的研究始于1930年代,主要研究者有库切罗夫斯基和彼得罗波夫洛夫斯基,他们对试验性的火箭筒进行了测试,不过二战开始时这个研究中断了。
二战时期苏军步兵主要的反坦克武器有反坦克手榴弹,不过主要缺点是投掷距离较短,实战中士兵有时会被震伤甚至被炸死。当时苏军装备的ПТРК反坦克手榴弹可以有效摧毁德军坦克侧翼、尾部和履带,直到德军装备了豹式和虎式坦克后它的使用效能才有所降低。
苏军另外使用较多的就是反坦克步枪,不过只能对付轻型装甲目标。
当然,战争爆发时,苏军没有装备类似的武器,使用德亚科诺夫和谢尔久科夫ВПГС-41榴弹发射器,配备ВКГ-40榴弹。1944年研制了ПГ-6榴弹发射器配备РПГ-6反坦克手榴弹。
战争中,大量缴获的德军反坦克火箭筒在苏军广泛使用,因此苏军可以全面了解和熟悉这类武器,包括租借得到的美制巴祖卡火箭筒和英国PIAT火箭筒。在全面剖析优缺点后,苏军也开始研制了自己的反坦克火箭筒。
РПГ-1轻型火箭筒由Г.П.罗明斯基设计,采取超大口径设计,发射聚能装药穿甲弹。最初名为ЛПГ-44(ЛПГ-легкого пехоного гранатомета,轻型步兵榴弹发射器),使用ПГ-70榴弹。
在经过1944-1945年测试后,正式获得了РПГ-1的名称,(РПГ-Ручной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ый гранатомет,轻型反坦克火箭筒)是俄语,采用的火箭弹命名为ПГ-1。尽管该火箭筒完成了定型工作,但由于聚能穿甲弹效能有限以及火药稳定的问题,最终没有装备部队,1948年停止研制。火箭筒长1米,筒直径30毫米,发射70毫米反坦克榴弹,射程75米,射速4-6发/分钟,最大穿甲厚度150毫米。此后,苏军在此基础上研制了РПГ-2反坦克火箭筒。
为什么二战时期苏联没有仿制单兵火箭筒?是因为技术水平达不到吗?
苏联有研制单兵火箭筒,就是RPG1,这款火箭筒在1944年就推出了,最初被称作LPG44,但是生产量很少,主要原因是它的问题也挺多。RPG1的点火帽就是个问题,另外射程也是太近,只有50米,还有就是穿甲什么的能力也不如德军的铁拳。这些问题苏联人也是努力在解决,但没等解决完,全新设计的RPG2就诞生了,这会儿已经是1947年了。
苏联的火箭筒的研制工作开始的就比较晚,铁拳是1941年开始研制的,1942年底还在不断改进,1943年10月才开始量产,这时间就两年多了。而苏联的RPG1是1944年初才开始弄,1944年底才开始测试,等差不多了,仗打完了。时间上,苏联也不占优势,毕竟一个新型武器,不是几张图纸就能解决的。
另外呢,这会儿苏联的重心在坦克上面,他大量生产坦克,用坦克去对付坦克,效果要比火箭筒要好得多,直接满地T34去碾压德军就OK了。反坦克火箭筒,都是步兵上去和坦克肉搏的时候用的东西。而且苏联还有反坦克枪,在火箭筒这一块,需求量就不是那么大了,也没那么紧迫的需要这个东西了。
为什么二战时期苏联没有仿制单兵火箭筒?是因为技术水平达不到吗?
谁说苏联没有仿制单兵火箭筒的?如果没有仿制那么名声大噪的RPG火箭筒是怎么出现的?其实之所以二战期间苏联没有使用火箭筒是因为火箭筒属于是弱方的反击武器。由于二战进行到末期的时候,纳粹德国的坦克产量已经跟不上消耗的速度了,所以才会开始量产小型的铁拳或是大型的坦克噩梦等反坦克武器。
正是因为苏联的T34数量实在是太多了,纳粹德国才妄想利用士兵拿着反坦克火箭筒,妄图达到一人一筒一坦克的美梦,但是现实却无情的打脸。因为只要坦克与步兵能够达到娴熟的配合,扛着铁拳的德国士兵甚至都没有发射的机会,就会被周围的步兵或是坦克的机枪给杀死。
另外打到二战末期身为进攻方的苏联陆军拥有大量的T3485型坦克,这个型号的坦克无论是发射穿甲弹还是发射高爆弹都是可堪一用的,所以就没有必要费时费力的去研发单兵反坦克火箭筒了。
可是苏联方面却注意到了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的巨大潜力,利用战时缴获的铁拳与坦克噩梦为基础,逐渐研发出RPG火箭助推榴弹。可是1944年研发出的RPG1自身性能并不可靠,仅有五十米的射程和不如铁拳的穿甲能力,令这款火箭助推榴弹的产量极小,随后技术人员们开始不断攻克技术难点,等到1947年的时候才顺利推出了RPG2。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