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马来西亚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
新加坡曾是英国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旧称星洲、星岛,别称狮城,是位于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上的一个岛国,与马来西亚相隔着柔佛海峡,与印尼相隔新加坡海峡,而面积只有屈屈的719平方公里,可以算作袖珍国家之列。
虽然新加坡国家很小,但却是东南亚不可忽视的国家,因为他是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也挤进发达国家的行列,GDP总量高达3239亿美元(2017年),人均GDP也达到5.7万美元,在发达国家之中都是属于高收入的国家。然而就是这样富裕国家,当年曾是马来西亚的一个邦,为何后来马来西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出去呢?下面就具体解析一下原因:
(一)马来人和华人争夺主导权。新加坡在二战后逐步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与1963年9月,以新加坡邦的形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算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这时马来西亚内部的族群矛盾就尖锐了起来,因为马来人和华人的人口比例相差不大,马来人没有绝对优势,然而马来人掌握大部分政权,执行一套“马来人之上”的国策,想要享受特权,自然要与华人群体产生冲突。
而新加坡邦的总理李光耀就坚决反对马来人这一套政策,称“马来西亚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且全体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马来人高层对此很恼火,最后决定把新加坡邦踢出马来西亚联邦才能削弱华人的势力,最终通过政治斗争后,马来人最终获得胜利。1965年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被迫成为独立国家,本来李光耀是不愿意的,但也无法改变已成的事实,仅仅加入马来西亚联邦两年的新加坡“脱马”了。
(二)新加坡人口众多。新加坡历来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在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时,人口就有180万人,绝大部分都是华人,加上马来半岛和砂拉越、沙巴等地华人,和马来人人口不相上下,马来人为了保障在马来西亚的绝对主导权,只有把人口密集的新加坡踢出去,马来人才能保证绝对人口优势,不然无法实现马来人的绝对特权,事实上证明马来人胜利了,华人却失败了。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为什么当年马来西亚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
马来西亚独立于1957年8月31日,当时还不叫马来西亚,而是叫“马来亚联合邦”,面积也没有现在这么大,国土范围仅相当于现在的“西马”地区。包括现在的“东马”地区和新加坡在内,在当时还都不是“马来亚联合邦”的领土。
1959年,新加坡也获得英国的同意,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新加坡独立后,出于对发展的不自信,非常希望加入“马来亚联合邦”。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和刚刚独立的砂拉越与英属北婆罗洲(沙巴),一起组团加入了马来亚联合邦。
由于新成员的加入,所以原先的马来亚联合邦自动解散,四个地区联合组成一个新的联邦国家——即现在的马来西亚。
上面说那么多,只想说清楚一个概念:新加坡和马来西联合邦合并之前,它们都是从英国的殖民体系中独立出去的。新加坡和马来亚联合邦是平级关系。新加坡在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时候,享有相当高的自治权。
但是我们知道,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还不到两年时间,它就在1965年8月9日被马来西亚给踢出去了。
那么,为什么马来西亚要踢出新加坡呢?
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时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政府,不赞成马来西亚联邦当局提出的“马来人”优先的政策,认为不管什么民族,都应该是一视同仁才对。
马来当局害怕李光耀的这种主张,认为留着新加坡是个祸害。而且,马来人的政党连选举都选不过华人政党。
因而马来人也就抱着宁可不要新加坡,也要把李光耀踢出去的观念。把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版图内给踢了出去。
这里稍微多说一点,所谓马来人优先,就是除了马来人之外,马来西亚境内生活的其它民族都是二等公民。比如说,华人要想在马来西亚办企业赚钱,就必须要出让一部分股份送给马来人。马来人可以白吃白喝白拿华人的钱,而华人不能有意见。当时马来西亚的华人和马来人是五五开,人数差不多。马来当局搞这种赤裸裸的种族主义政策,李光耀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其次,新加坡有高度自治权,马来人无法控制新加坡。
这一条其实是上一条的延伸。因为双方在政策上的分歧,所以马来当局和新加坡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情况,又跟美国的政治制度差不多。马来首相和新加坡总理不是上下级关系,马来联邦政府无法干涉新加坡的内政策略。并且,当时英国在新加坡又有驻军,马来当局也不能来硬的。
如此一来,新加坡便成了马来人政党眼中的一颗眼中钉。
因此归根到底来说,马来西亚踢出新加坡的原因,就是新加坡和马来联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的结果。
马来人要搞种族主义,新加坡不同意;
马来联邦大选,马来人也选不过华人;
新加坡高度自治,马来联邦无可奈何;
来文的,斗不过。来武的,又不敢。如果长此下去,马来人在联邦的统治地位会受到华人的动摇。于是,马来联邦也就只有把新加坡踢出去这一个选择了。
为什么当年马来西亚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
“逼迫”两字用得没错。当年针对新加坡的文书中,马来西亚官方用的就是“驱逐”(expel)一词。
要说独立建国,那肯定是件值得庆祝的事儿。然而,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正式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时候,首任总理李光耀在记者招待会上,却曾经几度哽咽,不停的拿手帕擦拭眼泪。(下图为当年录像截屏)
能让一个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情绪如此失控,可见,想当年,“独立建国”对新加坡而言,并不属于一个理想的选择。
毕竟,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咽喉位置,关键又敏感,很多国家对其都有觊觎之心,像对岸虎视眈眈的印尼,一直都想找机会下手。更有淡水供应方面,几乎全靠马来西亚输送。按当年的眼光,新加坡一旦脱离了马来西亚这个“大集体”的支援和保护,别说什么发展,连“生存”下来,貌似都很难保障。
所以,整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虽然跟马来亚/马来西亚矛盾重重,但始终没主动提出过要“独立建国”。
那么,马来西亚又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会主动放弃这种世界顶级“黄金水道”地段?
要说清楚其中缘由,得先简单捋一捋马来西亚的民族构成。
马来西亚也是个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是马来族,另外两个占比很高的民族是华人和印度人。
(华人和马来人混血的娘惹和峇峇,因为多传承了华人衣钵,所以也习惯被计入华人概念。后来新加坡空姐的标志性服饰,就是“娘惹装”)
其中,马来族往往自诩为马来西亚的土著,祖先大多是在10—11世纪从印度尼西亚各岛上迁徙而来的。
而第一次大规模华人移民马来西亚要晚了好几百年,他们的祖先多是17世纪中后期的明朝遗民和为了躲避战乱、饥荒而选择定居东南亚的华人。
这时正赶上荷兰人殖民马来西亚。他们发现,跟马来人相比,这些来自北方东亚大陆的华人,学习能力强,不怕吃苦,异常勤奋,为人诚信。
于是,欧洲殖民者都喜欢雇佣华人当基层管理人员,用以组织、监督管理那些马来人进行重体力劳动,给他们发放报酬,或者执行各种奖惩措施等等。
到后来,马来西亚群岛又被转手给了英国人,英国新老大也沿用了这套“管理模式”。
再往后,就是近代的19世纪末,以潮汕和闽南人为主的“下南洋”浪潮。虽然这批华人移民起点都不高,但凭着智慧和个人奋斗,他们中的大多数从“苦力”和底层小商贩做起,最终还是成了让马来人眼红的富裕阶层。
试想,在那个年代的马来人眼中,一种华人属于西洋人的“狗腿子”,仗着洋大爷的势力,对自己进行“欺压”;而另一种华人呢,来了没多久,就混的比自己这种“坐地户”要好得多,时间长了,一股子“仇富”心理油然而生。
此外,不可忽视的还有宗教方面的隔阂,马来族多信奉伊斯兰教,规矩多、排斥性明显。
因而,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两族之间,积怨历已经非常深了。
1957年,马来亚联邦(注意,非“马来西亚)从英国殖民者手中宣告独立。两年后,新加坡也和平取得了完全自治权。同年,经过大选,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几乎同时,马来亚联邦政府提出了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口号——“建成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即,一个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团结强大”的马来西亚的宏伟设想。
此番忽悠下,新加坡非常心动,认真搞了一个大型全民公投。最终,以71%的赞成票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在1963年成为了它的一个地方自治州。
只是,没高兴多久,华人们就感觉出了“异样”。
所谓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只是口头上的“漂亮话”,实际操作上,堪称妥妥的‘“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凡事马来人有绝对优先权,其次是印度人等其他族裔,华人被“名正言顺”歧视和限制,不能享受和马来人同等的公民权利。尤其是军政界,全由清一色的马来人把持,作为第二大族裔的华人,很难说得上话。而新加坡作为一个经济强势的自治州,在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中,甚至连个联盟党席位都能没争取到。
此外,联邦政府还把新加坡上缴中央的税收比重,由40%提升到了60%;而在增加新加坡人义务的同时,还限制他们的权益,明确立法规定,马来西亚联邦的各种投资、贷款优惠政策,不适用于新加坡。
此情此景下,占有明显经济优势的新加坡开始努力联合马来本土华人,多方途径争取平等权力。
毕竟,正如前面说的那样,马来人多属于印尼群岛移民的后代,华人是下南洋创业的,印度人是英国殖民者带来干活的。非要追根溯源的话,大家原本都是移民后代,而且,要论贡献,华人在经济建设、国家发展方面的作用显然更大,凭什么马来人非要享受特权。
更何况,真正意义上的马来半岛土著原住民,那得去山里面找,他们统称为Orang Asli(下图),长期被边缘化。那个时候,大多数人还处于原始部落的状态。
所以,要说哪个民族才属于国家真正的“主人”、最应该掌握“优先权”,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很难站得住脚。
此时,面对新加坡方面的不满和质疑,以马来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为首的马来族人政客们很是着急。他们考虑到,光新加坡人口就有180万人,绝大部分都属于华人,再加上马来半岛和其他周边岛屿的的华人,计算起来,就有可能和马来族人口差不太多了。
这种情形下,如果开放平等的民权和政治权力的话,经济实力强大的华人,必将通过经济优势来主导马来西亚的军政界。
那么,为了保障马来人的绝对主导权,必须得把华人占比最高的新加坡“开除掉”。这样,马来人才能保证绝对人口优势,进而维系自己的各项特权。
1964年9月,一名马来族车夫死于意外,在联邦政府和一些媒体的引导与“教唆”下,马来人都认为幕后凶手是华人。紧接着,马来西亚全境掀起了一股反华人热潮,各地还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形式的报复活动。
趁热,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通过马来人把持的国会,着手紧急修改宪法。最终,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的“绝对一致”的结果,用立法的形式,将新加坡公开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就像本文开头说的那样,马来政府官方对新加坡,就直接用的“驱逐”(expel)一词,一刀两断的毫不留情。
显然,在当年的他们看来,新加坡的经济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还有“黄金水道”的地理位置,跟马来人的特权相比,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也不知道,当今的马来西亚回忆起这段过往,看着新加坡人发达的小日子,会不会后悔。
总之,马来西亚虽然也属于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但却很难说是一个平等开放包容的国家。
近二十多年来,为了笼络本国的华裔精英人才,马来西亚的法律政令已经做出了诸多矫正,但马来人在各行各业依旧掌握着“优先权”,而华人在马来西亚,仍不能享受和马来人同等的公民权利,各种隐性歧视,还是无处不在。
更值得注意的是,半个多世纪前,在新加坡“被逼”独立的同期,另外一个原属马来西亚联邦,当年看上去又小又穷的地方,也因为马来人过于纠结民族问题、患得患失,最终被毫不留情的甩掉了。
它现在的名字叫做——文莱,公认的一个“漂在石油上的土豪国家”。
为什么当年马来西亚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
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大英帝国殖民地,二战后,民族主义觉醒,纷纷要求独立。英国肯定不乐意,以自治为诱饵让这些地方消停了一阵,不过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反殖民主义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些地方的人也没有满足于自治,最后英国没有办法,成了这些地方独立,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按说这是好事儿,共同斗争之后大家应该共享胜利果实。不过还是那句话,能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这刚一独立,马来西亚私心就起来了,马来西亚的当政者是马来族人,想要让马来人在整个马来西亚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各民族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而新加坡的存在,让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马来人几乎持平,马来人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同时华人善于经商,吃苦耐劳,握有大量社会财富。这样一来,华人人数上不逊于马来人,同时在经济上占有,如此很难确保马来人的政治主导地位。
而如果把新加坡踢出去,那马来西亚华人会大为减少,马来族人口上就占据了优势。于是,世间神奇一幕出现了,马来族主导的马来西亚政府出于私心,通过决议,将新加坡轰出了马来西亚,让新加坡自生自灭。世人无不称奇,只听过想独立不让独立了,甚至不惜动武,这非逼着独立的还是第一次见,估计世界上也找不出几件这样的事儿了。
为什么当年马来西亚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新加坡创始人李光耀一直说,新加坡不愿意离开马来西亚,但是马拉西亚不要新加坡,不得以李光耀宣布了新加坡独立,开始靠自己奋斗。历史上新加坡也属于马来联邦的一部分,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因为新加坡港位置的重要,英国在这里设立了军港。但是二战中,日军占领新加坡,继而占领马来西亚,对新加坡华人大屠杀,新加坡遭受了空前的灾难。战后,英国重新回答新加坡,但是给与新加坡高度自治的权利,相对马来本岛,新加坡华人为主,当时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新的政府推行马来人第一的政策,与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产生矛盾,并且马来西亚人口中,华人占很大的比例,如果公正选举,华人在马来西亚有很大政治权利,但是马来政府不愿意这样做,也不想给新加坡这样的权利,要求高度自治的新加坡也要像马来西亚一样实行马来人第一的政策,否则就离开马来联邦。这就是马来西亚逼迫新加坡离开的原因。
经过痛苦的选择,李光耀决定新加坡独立,这个弹丸之地,没有战略纵深,面对强大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就是一个毫无分量的地方。马来当局认为新加坡独立后支撑不了半年,会乖乖地回到马来联邦,但是,新加坡没有,在李光耀领导下,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成立国家后,马上成为英联邦一员,并且与美国也建立了特税关系,迅速发展经济,最终走出了困局。当年的新加坡与马拉西亚与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关系相似,但李光耀走出了困境,而阿巴勒斯坦还在继续苦难。
新加坡国家稳定以后,马来当局出尔反尔,希望新加坡重新回到马来西亚,但是这时的新加坡已经不是当初的新加坡,要求与马来西亚位置对等,这也不是马来当局可以接受的,最终重回马拉西亚的话没有实现。但是新加坡也认为自己在防卫上虽然有美国,英国的保护,但还是要靠自己,所以就实施“毒蝎计划”,防止外国对其有企图。
为什么当年马来西亚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
这个原因至今仍然在马来西亚存在,而且是困扰马来西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马来西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度,明确在国家宪法上写明以马来族优先,赤裸裸的保护种族主义,最有意思的是,不应该是少数种族才要保护的吗,然而,马来人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多的种族。
一个国家宪法明文规定,保护人口最多的种族,而且明确写明,这个多数人口的种族一切优先,是不是很有意思?
1965年新加坡独立出去的原因主要有:
(1)新加坡华人人口太多。
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口号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而新加坡的口号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马来人=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马来西亚人=马来人+华人+印裔+其他种族;马来西亚华人=祖先是中国人的华裔。
一字之差,有着本质的差别。
一旦新加坡停留在联邦政府,那么马来西亚华人人口的比例将超过马来人,严重威胁到马来人的利益,所以,联邦政府不会让新加坡留下。
(2)新加坡独立权太大。
当时,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还保留着总理的称谓,自然让联邦总理东姑阿曼感到不安。
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很有政治力量,联邦政府里面也有一个华人政党(马华),马华打不过人民行动党,联邦政府认为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将来会打败他们得马华,甚至是他们,这肯定不是他们所愿。
(3)政治色彩。
联邦政府当时是反共产主义的,至今仍然保留这部分条例,而当时的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有相当程度的共产主义色彩。
这里说的是人民行动党有共产主义色彩,不是说李光耀本人的政治色彩。
(4)当时的新加坡是个鸡肋。
新加坡那个时候是个小孤岛,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经济落后,土地贫瘠,喝个水都要靠马来西亚联邦供应,还有着很强的共产主义色彩,在马来西亚联邦看来,说是累赘也差不多。
(5)分离出去的导火索:印尼暗中挑唆的新加坡种族暴乱。
印尼一直在马来西亚联邦搞破坏,在1964年9月,印尼暗中派特务杀掉一名马来车夫,并引导马来人认为这是华人做的,马来人展开了报复行动,这场行动导致12人死亡,109人受伤。
联邦政党巫统趁机大做文章,一些人将李光耀比喻成马来西亚的全民公敌。
1965年8月,新加坡正式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