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为什么感觉晁盖话少?
谢谢邀请!
晁盖此人是水浒中的悲情人物,但如王进一样,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真正好汉。而晁盖在书中话语不多,给人的感觉缺乏存在感是有一定原因的。
因为质朴,吴用和宋江相继剥夺了晁盖的话语权劫了生辰纲,晁盖等人上梁山投奔王伦,在接风洗尘宴上晁盖毫无保留的把众人上山缘由告诉了王伦,王伦当时就犹豫了。实心眼的晁盖并没有看出来,他对吴用等人说道:
“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
可见如果以晁盖的性格,即使王伦不留,他也不会杀人夺山,可是吴用就不一样了,他事先早就存了夺山之心。所以他撇开晁盖,一力挑唆林冲火并了王伦,拿下了根据地梁山。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晁盖的话语权被吴用剥夺,名为老大,实为傀儡。
宋江上山后,晁盖更是失去了主动权和话语权。宋江江湖名气大,威望高,心腹多,凡事众人无形中以宋江为主,晁盖最终被架空了权力,当然就更没有什么话了。
水浒故事情节不需要晁盖话多水浒一书中,晁盖并不是作者主要描绘好汉形象。他的命运其实比王伦还悲惨,王伦好歹死得明明白白,可惜晁盖死得不清不楚,稀里糊涂的死在一场阴谋之中。
所以作者让晁盖发声少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故事情节需要,他作为一个非梁山108将的次要人物,如果话语过多,那就是喧宾夺主了。
综上所述,水浒中的晁盖不是不想发话,是因为宋江和吴用处处剥夺他的话语权,就是作者也因为故事情节需要,也减少了他说话的机会!这就是晁盖给人感觉话少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欢迎点击关注墨鱼轩书画,阅读欣赏更多文史典故)
《水浒传》为什么感觉晁盖话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晁盖其实不是一个优秀的大哥,他这是一个增强版的好汉。
大家注意,宋江和晁盖相比,晁盖是有一生好武功的,也有力气。
比如他能够将石塔背起来走,说明他身体健壮,力气大。
同时,宋江包养了美女阎婆惜做小妾,晁盖则是没有妻儿,专心练武。
这倒不是说晁盖不好色,毕竟他也是30多岁的人。主要还是他不愿意结婚,毕竟自己做的是非法工作,不安全,不愿意连累家人。
而且,晁盖非常讲义气。大家注意,劫法场救宋江的时候,晁盖不是派人去,而是亲自带人去的。
谁都知道梁山在山东,而宋江流放地是在江西九江。从山东跑到江西去救人,危险性极大。
晁盖就亲自去救,说明他非常讲义气。
但话说回来,晁盖却不够狡诈。实际上,晁盖一伙之前所有的规划,都是吴用做出的,而不是晁盖。
比如最初抢劫生辰纲、上梁山、打退官兵、火拼掉王伦甚至怎么去救宋江,基本都是吴用在规划,晁盖只是照做。
期间,连吴用都表示对晁盖不太满意,而且还不只是一次。
比如生辰纲事发,晁盖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吴用建议先去阮氏三雄的渔村。
晁盖还傻乎乎的说:“三阮是个打 鱼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许多人?”
吴用当场就埋怨他:“兄长,你好不精细(聪明)!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里好生兴旺,官军捕盗,不敢正眼儿看他。若是赶 得紧,我们一发入了伙。”
这是第一次,还有第二次。
第二次是他们一伙投靠王伦,王伦推辞不愿意接受他们。不但吴用一眼看出来,连林冲都看出来了,晁盖却不知道。
晁盖心中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 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
吴用只是冷笑。晁盖道: “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
吴用道:“兄长性直,你道王伦肯收留我 们?兄长不看他的心,只观他的颜色动静规模。”晁盖道:“观他颜色怎地?”吴 用道:“兄长不见他早间席上与兄长说话,倒有交情;次后因兄长说出杀了许多官 兵捕盗巡检,放了何涛,阮氏三雄如此豪杰,他便有些颜色变了。虽是口中应答, 动静规模,心里好生不然。若是他有心收留我们,只就早上便议定了座位。
看看,晁盖的奸诈程度,哪里适合做老大,怕是连林冲都不如,比宋江更是差远了。
宋江为了自己私通梁山事情不穿帮,毫不犹豫的杀死二奶阎婆惜。阎婆惜虽不好,毕竟和宋江做过夫妻,后者却毫无情意。其实当时阎婆惜一个弱女子,宋江直接把信件抢过来,一把火烧了,阎婆惜又怎么阻挡得了。到时候没有证据,宋江又在县衙有这么大的势力,还怕阎婆惜乱说吗?
但宋江上来就杀人,还活生生的把头砍掉,一定保证杀死,就是为了彻底灭口,手段极为凶残。
再说,宋江为了收降霹雳火秦明,不惜在青州城外杀死了无数老百姓,手段也是属于大奸大恶一类。
后来打下大名府,宋江又纵兵抢劫杀人。
梁中书的夫人,躲得在后花园中,逃得性命,便叫丈夫写表申奏朝廷,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抄写民间被杀死者五千余人,中伤者不计其数,各部军 马,总折却三万有余。
而晁盖不但没有什么滥杀行为,连去抢劫都强调不要杀人。
这种人哪里能够和宋江、吴用之流竞争。
所以,晁盖实际上逐步沦为傀儡,开始主要是吴用说话,后来就是宋江。
因为晁盖的角色越来越淡化,他当然说话少了。
《水浒传》为什么感觉晁盖话少?
《水浒传》中晁盖的话确实是很少。单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他本不是小说的主角,为他所下笔墨就不多。再者要突出的主要领导者是宋江,主要英雄豪杰有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不管是三十六天罡星还是七十二地煞星都没有他的位置,他只是过度人物,当然供他说话的地方就不多了。
他上梁山前是郓城县东溪村保正,是一位义士,此时他还是有戏的,也有他的圈子,和马军都头朱仝及步兵都头雷横都是朋友,江湖好汉时有慕名而来,那时他的话还是不算太少。但这个时间段很短,当他劫走生辰纲上梁山后,宋江正式出场了,他就再不作论述了。
后来宋江上了梁山,带上的队伍比他还多,主角成了宋江,晁盖逐步被架空,话语权越来越小。
他上梁山说话最有力量的一次,就是听说曾头市史文恭及曾家五虎放出话来,扬言要扫平梁山,捉晁盖杀宋江,他当场发飚。心中大怒道:“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须亲自走一遭。不捉得这畜生,誓不回山。”可是冲动是魔鬼,他中了别人的圈套,被暗箭射死。
晁盖在《水浒传》中话是很少,这即是小说情节所局限,也与他的处境有关,一个英雄人物,死得太沉闷了。
《水浒传》为什么感觉晁盖话少?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晁盖为何少说话
要说晁盖少说话或是最后不说话了,是因为他说了没人听了,没人听了自然就不说也罢,毕竟“好话说三遍、猪狗不耐烦”啊。当然这还得从晁盖这个人说起。
话说刘唐送富贵,晁盖在吴用的帮助下组建黄泥冈“非常7+1”抢劫集团公司,晁盖当上了老大,其实这个时候晁盖的武功是高不过刘唐及阮氏三兄弟的,智谋高不过吴用,法术更是一点不通,估计会掐过白胜,而这个傻大胆是如何当上老大的呢?大家很清楚,吴用说了晁盖年长,恐怕这是个最好的借口,也是吴用内心话,未必是本事强啊,其实另一个层面才是真实的,一是晁盖是个富户,而其他几位哥可是真正的无产者,组建公司不出资,没有本钱也只能当打工仔了;二是这个晁盖是个村主任,有个好名头,也结交了郓城县里的一些小头头,自以为是没事的;三是晁盖偌大的庄子自然是藏污纳垢的好去处,大伙找他来当老大干这一票买卖或许就是这些因素吧,其实心里并不定是服服帖帖的。
再看林冲火并王伦时,是吴用一手操控的,火并以后晁盖是要让林冲的,而林冲是何等聪明之人,是必须让出去的,而前三名是林冲推让的,林冲的第四名是晁盖指定的,这样就基本奠定了梁山元老派位次,其实此时梁山用兵是听吴用的,领兵的是林冲,晁盖已经是个虚架子了。
其实,宋江与晁盖的分歧始于江州劫法场后是否攻打无为军的问题,晁盖当时是不愿意去冒险的,而宋江执意而为,最后以江州帮人多最后决定按宋江的意见办,而宋江上梁山后已经是肆无忌惮地开始安排人事了,更是大说特说江州童谣的事,直接表明哥就是老大了。
宋江与晁盖的直接冲突实际上杨雄、石秀上梁山时对于二人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也反映了宋江、晁盖不同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艺术,晁盖的管理实际上已经有问题了,财务状况也捉襟见肘了,宋江看的是大局,而晁盖看的仅仅是义气,二人在梁山的地位也已经是明潦了。因而后来晁盖赌气下山曾头市亡命也已经是难免的了。
不是不说,实在是说了没用啊,说了没用,也就不说了啊。
《水浒传》为什么感觉晁盖话少?
当大哥的一般话少,施耐庵是把他当大智若愚的大哥去塑造的。
《水浒传》为什么感觉晁盖话少?
为了宋江当大哥做铺垫,前期宋江还登场,自然晁盖更活跃,仗义疏财,情商高,会待人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加上林冲做推手,有了代言人不用自己讲了,做了土匪头子,威严必须有,所以嘴巴该闭得闭。你看后面宋江登场了,就是话多,这呀哪的,脑子太容易多想,竟然作死招安,最后被团灭,反而话少的活了下来,像武松,后期话就少,让你宋江小儿多跳跳,最后不得善终。多做事儿,少说话,千古以来都是真理[灵光一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