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的海升杀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牵涉和珅纪晓岚?

《原创》看罢上述文章,小可随笔写七律一首答之可也

脚踢当胸妇命终,

因跟丫鬟不正经。

和珅阿桂纪晓岚,

言说自谥有可能。

几番折腾到龙庭,

乾隆督办才理清。

小小案子拖不决,

官场办案靠使钱。

农安县高纪元

2021年9月22日

乾隆时期的海升杀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牵涉和珅纪晓岚?

这事发生在乾隆五十年。一天傍晚,海升让丫鬟为他点烟,其妻乌雅氏看着二人似有暧昧神情,就低声叨咕了几句。不无大男子主义的海升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有一脚正中其妻胸口。妻子当即被踢翻在床上,海升又跳过去掐住了她的脖子,这时才发现妻子已经没气了。于是海升解下腰带拴住了妻子的脖子,把另一端系在了柜子腿上,制造了妻子自缢的假象。

海升原打算悄悄地把乌雅氏埋了完事。而乌雅氏陪嫁的小厮却把此事向乌雅氏的弟弟贵宁通风报信了。东窗事发后,海升不让贵宁等人瞻仰遗容,还不允许人家上报官府。贵宁一气之下 ,把状纸递到了步军统领衙门。这时步军统领衙门的老大是和珅,但是和珅看着状纸当时也没有表态~兹因海升是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阿桂的亲戚,而被打死的乌雅氏正是和珅自己的亲戚。

后来,和珅没有承办和审批。他灵机一动,而是转给了刑部~显然是在打太极。阿桂当时是主管刑部:由于阿桂的老爹阿克敦早前已担任刑部尚书达十年之久,上上下下都是阿桂的人。这样一批人办这个案子,结果不言而喻:刑部司官李阔、业成额是阿克顿的老部下,仵作李玉早收了海升不菲的贿赂,大家在勘验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发现“乌雅氏”身上🈶被外力打击的痕迹。

姐姐将死不瞑目了,贵宁只好告御状!上达天听后,引起了而乾隆(说不定和珅事先🈶通报)的重视。他立即派以纪晓岚为首的都察院七位大员复查,而结果呢?结论与以前毫无二致。因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纪晓岚,在乾隆十二年应顺天府乡试时,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的主考官正是阿克敦。老奸巨猾的纪晓岚以“年老眼花”为由,保持了沉默。看了他的样子,都察院两位大员(崇泰、郑徵)也保持缄默。任由刑部四大员(侍郎景禄、杜玉林,司官王士棻、庆兴)忙忙碌碌、装模做样地检验一番,最后仍以“自缢”上报。

海升是五品,作为军机章京,他家的女主人上吊,一大群丫鬟、仆妇居然没人看见?乾隆心里是有底的,他私下问阿桂:“柜子腿上怎能吊死人?”,阿桂不动声色:“床档船舱,皆可自缢。”,阿桂的回答差点把乾隆老爷子气昏过去了!他又选派户部侍郎曹文植、工部侍郎伊龄阿前去调查,而且这次验尸的仵作是从大兴县调来的了。

结果:“乌雅氏脖项耳际并无缢痕,亦无勒痕,而胸膛有脚踢致命伤一处,显系踢死。”,乾隆怒了也硬了。为彰显自己的英明,他和颜悦色地让阿桂、和珅和前几次做了勘验官的几位大员再次复查。这次大家都不敢装瞎子了,一致认同了大兴县仵作的验尸报告。

于是前期装聋作哑、徇私枉法的一应官员全栽了:阿桂、杜玉林、景禄等等罚俸的罚俸,革职的革职,还有充军到伊犁的。只有见风使舵的纪晓岚这老滑头逃过了一劫:名义上判了过“交部议处”,得了个革职留任的处罚,其实是隔靴搔痒,没一点变动。杀人凶手海升,则被判处斩监侯!

和珅真时官场高手,会借刀杀人。尽管如此,他为冤死者讨回了公道。而纪晓岚在当时是乾隆比较重视的官员,阿桂、纪晓岚这级别的官员,不是谁都能撼动的,唯和珅有这个能力!和珅早与阿桂不和,暗地进行了推波助澜,所以阿桂自此再不理和珅了,而纪大烟袋于此案中全身而退,没伤皮毛。

乾隆时期的海升杀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牵涉和珅纪晓岚?

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想必对剧中海升烧掉和珅车马的剧情都会有些印象。一个小小的巡城御史竟敢当街责罚“僭越”的“和府大总管”刘全并一把火烧掉了“和中堂”的车马,绝对是铁骨铮铮的一条汉子!而剧中也提到了所谓和珅诬陷海升杀妻的事情。但是,真实历史上的“海升杀妻案”与电视剧中所说的那件事相差的恐怕不是一星半点。

海升,清乾隆年间的一位副司局级官员——礼部员外郎兼军机章京,并不是什么非常显赫的大人物,所谓“海升杀妻案”也只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刑事案件。但是,这件案子的结局却让人非常出乎意料,不仅惊动了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帝,而且还牵扯到了和珅、阿桂、纪昀等一大批朝廷大员!虽然没有晚清“杨乃武案”牵连那么广,但对于朝野的震动也着实不小……

“海升杀妻案”的原委

所谓“海升杀妻案”的案情其实并不复杂:海升与其夫人属于典型的包办婚姻,婚后感情一直不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一次争吵得过于激烈了,海升动起了粗,情急之下居然失手掐死了自己的夫人。仅此而已,用现在的话说,这是典型的激情犯罪,海升并没有杀人动机,完全是因为失手而引发了命案。这样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处理起来并不复杂,现在普通的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甚至乡镇派出所处理这样的案件都绰绰有余。那么,为什么这么一件小小的案子会牵扯到那么多高官,甚至还惊动了乾隆帝呢?

“海升杀妻案”为何会牵扯到和珅

海升在失手杀死自己夫人之后,并没有去投案自首。为了逃避罪责,他将案发现场伪装成了自杀现场,并对外声称夫人自尽身亡,打算尽快下葬,造成“毁尸灭迹”的既成事实。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海升的小舅子贵宁不知道从哪得到了消息,说姐姐跟姐夫事前曾经争吵过。加之海升做贼心虚,没有停尸供亲属瞻仰、拜祭便直接钉死了棺材盖。于是,贵宁咬死了这一点,说自己的姐姐死因可疑,非要开棺验尸。

海升自然是不会同意的,于是贵宁一纸诉状将海升告到了步军统领衙门。为什么贵宁要去步军统领衙门告状呢?这里面是有一些说道的。海升是满洲旗人,清朝的驻京八旗亲眷都居住于北京内城。北京内城的治安、刑狱等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它不归顺天府管(顺天府主要管理北京外城),而是由负责北京内城九门防务的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代管。因此,“海升杀妻案”要走司法途径就只能通过步军统领衙门。那么,彼时的九门提督是谁呢?大家的老熟人,“和大人”——和珅!海升杀妻案发生时,和珅正兼领着九门提督一职,于是就这样被牵扯进了“海升杀妻案”。

“海升杀妻案”为何会牵扯到阿桂

接到贵宁的报案时,和珅也留了一个心眼。海升与时任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阿桂是姻亲(也有一说是同宗,总之海升是阿桂家的亲戚),而和珅与阿桂一直就是貌合神离、关系不甚融洽。为了撇清挟私报复的嫌疑,同时也为了把脏水引向阿桂,和珅玩了把阴的,表面上客客气气地接待了,转头便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刑部。阿桂之父阿克敦曾经主理刑部多年,加之阿桂彼时又分管着刑部,刑部差不多就是阿桂的“自留地”。

在接手案件之后,刑部的官员们都知道海升是阿桂的亲戚,自然不敢怠慢。加之海升私下里也走了门路、使了银子,于是刑部象征性地审理了一下便维持了海升给出的结论——“自杀”!可贵宁不干了,这明摆着就是暗箱操作、草菅人命嘛。一气之下,贵宁直接告了御状,将事情捅到了乾隆帝面前。至于说这背后有没有和珅的影子,很难说。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毕竟搞掉了阿桂和珅获益最大,不是吗?

“海升杀妻案”为何会牵扯到纪昀

乾隆帝作为皇帝,自然是不可能亲自问案的。于是,“海升杀妻案”被乾隆帝转手交给了都察院,让监察机关来审理总要公平一些了吧?彼时主持都察院工作的又是谁呢?也是大家的老熟人,“纪大烟袋”——纪昀!

真实历史上的纪昀可不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纪大烟袋”!乾隆帝曾经说过,自己对纪昀是“以倡优蓄之”,可见纪昀在乾隆帝眼里不过就是弄臣而已,根本没有那么重要。让他出任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帝也曾经公开表示过,仅仅是因为暂时无人可用,所以才让纪昀临时顶一顶……乾隆帝的看法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其实,纪昀就是一个“和稀泥”的角色。

案子交到纪昀手里之后,纪昀见案子过了和珅、阿桂两手都没有推翻“自杀”的认定,而且海升还曾经是自己的部下,与自己的私人关系也不错,“我趟这趟浑水、做这个恶人干什么?”于是,纪昀也在验尸环节做了手脚、维持了刑部关于“自杀”的认定!就这样,一件普普通通、明明白白的“他杀案”硬是“三审三决”被定性为了“自杀”。

“异地审理”,还司法一个公正

虽说海升有门路,可贵宁也不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姐姐莫名其妙地死了,他哪里肯善罢甘休,于是便通过各种途径继续“上访”。乾隆帝何等聪敏之人,很快便看清了这个案子的症结所在——关系网!

于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异地审理”开始了。这一次乾隆帝彻底抛开了步军统领衙门、刑部和都察院,派出了与此案不相干的户部侍郎曹文植、工部侍郎伊龄阿牵头,组成了“联合调查组”,甚至连负责验尸的“法医”(仵作)都是从京郊大兴县借调的。在没有了“关系网”的干预之下,这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刑事案件很快便水落石出了。

因为原先“自杀”的结论被推翻,“海升杀妻案”证据确凿,最终刑部不得不判决主犯海昇绞监候(大概其相当于现在的“死缓”)。平心而论,这一次刑部并没有包庇海升、也不敢再包庇海升!按《大清律》,“夫杀妻”通常情况下不判处极刑,判处海升“绞监候”刑部基本上还是“依法审判”的。可乾隆帝不干了,为了达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效果,乾隆帝硬是“法外加码”,将海升的“死缓”改为了“立即执行”!

事后,与本案有关的所有舞弊官员都被乾隆帝给予了轻重不同的处分,曾经认定本案为“自杀”的两位刑部侍郎被革职、发配伊犁军前效力。时任左都御史纪昀也遭到了乾隆帝的严斥!当然,乾隆帝骨子里根本看不上纪昀,认为他就是“一介腐儒”“倡优”而已,他审不对案子理所当然,审对了倒是奇怪了……斥责斥责也就算了,没必要深究。但是,跟随纪昀一起处理本案的两名御史就没有这么“好运”了,被乾隆帝严厉追究了渎职之责。也可以理解:“纪昀没能耐就算了,可你们是专业人士,也跟着和稀泥,该罚!”作为老臣、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功臣,加之并没有公开打招呼、收好处,乾隆帝对阿桂最终还是留了几分薄面,批评批评这事儿也就过去了。自此,“海升杀妻案”正式告结,除主要涉案人员之外,一应参与办案人员也全部遭到了罚俸一年的处分……

一件原本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的刑事案件,因为涉及到了“关系网”和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硬是被无限发酵,最终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不仅惊动了乾隆帝而且还牵扯到了和珅、阿桂、纪昀等一大批朝廷大员,不得不说是清王朝的悲哀……好在彼时乾隆帝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最终通过“异地审理”还了司法一个公正!这就是所谓“海升杀妻案”,海升并没有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那么高尚,和珅也没有电视剧里那么阴险,无非一场隐形的权力斗争罢了。

乾隆时期的海升杀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牵涉和珅纪晓岚?

乾隆五十年(1785年),发生在皇城根的“海升杀妻案”轰动一时,并不是案件多么复杂和血腥,而是背后各种势力的博弈引起了乾隆的警觉。

为此乾隆派当时的御史监察大人纪晓岚亲自过问,随着案件的调查,纪晓岚发现乾隆的红人和珅也掺合其中。本来一件普通的“杀妻案”陡然成了朝廷内外关注的焦点。

海升杀妻案到底是咋回事?纪大烟袋和“巨贪”和珅为何深涉其中呢?

先介绍一下海升杀妻的原因和过程。

案件发生在乾隆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85年某一天,海升是旗人,武将出身,官拜礼部侍郎(从五品,相当于卫戍部队的参谋)。

他家中有一妻一妾,海升平时很喜欢小妾,对原配吴雅氏非打即骂,夫妻关系紧张。

这天海升当着原配和小妾调情,老婆很生气,就骂了海升一句。海升在小妾面前有点挂不住脸,上去掐住了原配吴氏的脖子。

本来海升也没打算杀死妻子,只是想教训她一下,谁知出手有点重,掐的时间有点长,妻子吴氏竟然被她掐死了,按现在来说属于激情杀人。

在古代妇女地位不高,死就死了吧,海升就操持下葬妻子。

这时吴氏的陪嫁丫鬟跑到娘家报信去了,她把看到海升掐死小姐的过程一五一十向吴氏的哥哥贵宁讲了一遍,贵宁大吃一惊,马上去找海升理论。

贵宁见到海升,质问他为何掐死了姐姐?海升装傻,说“你姐姐得了暴病死了,你听谁乱嚼舌头说我掐死你姐姐了?”

贵宁见海升不承认,自己不想把丫鬟牵扯进来,于是愤怒异常道“你等着,我去衙门告你,我就不信大清没王法了”。

海升镇静地回道:“悉听尊便,你慢走,不送了”。贵宁边走边说:“在没弄清事实真相之前,不许下葬我姐姐!”

这就是海升杀妻的原因和经过。

贵宁击鼓鸣冤告到了衙门,海升早已打点了衙门所有官员,经过仵作验尸,出具的验尸报告是正常死亡。贵宁心想果然官官相护,我要进皇宫告御状。

于是这件普通的案子惊动了乾隆,乾隆命当时的监察御史纪晓岚带队复验。

此案惊动乾隆的同时也惊动了宫中两位权臣,一个是时任侍卫内大臣和珅,一个是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阿桂。

咱们先了解一下当时和珅与阿桂的情况,他俩为何如此关注这件普通杀妻案呢?

原来时年35岁的和珅正被乾隆宠信,和珅属于文官集团的首位人物,乾隆对他十分倚重,再加上他善于察言观色溜须拍马,因此仕途一帆风顺。

当年63岁的首席军机大臣阿桂是靠军功入阁成为了“丞相”,属于武将集团的头面人物,武将以他马首是瞻。

讲真阿桂能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属众望所归。但是和珅却和阿桂貌合神离,和珅对阿桂羡慕嫉妒恨,阿桂看不起和珅溜须拍马,和珅总想取阿桂代之,于是处心积虑的想整阿桂。

终于阿桂被和珅抓住了把柄,原来阿桂的儿子阿迪斯因贪污被和珅知道了,和珅向乾隆密报,乾隆一怒之下斩了阿桂的儿子,阿桂被警告,和珅因此受到了嘉奖。

和珅开局很顺利,接下来他大开杀戒,把阿桂原来的老部下打倒了一半之多,和珅称自己的办法为“去其枝蔓,弱其主干”。

阿桂久经沙场,岂能坐以待毙。

有一次,乾隆为了提拔和珅想让他下部队镀金,命他和阿桂一起去平叛回族起义。到了甘肃,阿桂决定与和珅分别带领队伍夹击起义军,结果和珅带领的部队没能准时接应,夹击失败。

阿桂责问和珅为什么没能及时赶到,和珅说“将士不听调遣”。阿桂说不可能,随后阿桂发出集合命令,将士们迅速集合完毕。

这事儿不用我多说,平时和珅把武将们得罪苦了,现在都不配合和珅,目的就是给他难堪,当时和珅又羞又气。

事后阿桂向乾隆汇报了情况,乾隆急忙把和珅调回了宫,从此和珅对阿桂恨之入骨。

讲了和珅和阿桂这么多的恩怨,主要还是想让亲们能够理解和珅、阿桂关注“海升杀妻案”的目的。

和珅知道海升是阿桂的亲信,而且二人还是姻亲,和珅就是利用海升杀妻案打击阿桂。

此时阿桂出于对海升的信任,极力为海升开脱。

监察御史纪晓岚也是阿桂的亲信,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是纪晓岚的乡试座师,也就是说纪晓岚在考举人时曾受到阿克敦的关照。

基于此,纪晓岚率领的复验团队顺从阿桂的旨意,依然出具了海升妻子正常死亡的报告。

此时和珅不甘失败,鼓动贵宁再次提请勘验尸体。

乾隆第三次派人审问海升,最后海升顶不住压力,招认了掐死妻子的事实。

乾隆心中愤怒和惊诧达到了极点,心想在皇城根天子脚下都这样拉帮结派官官相护,岂有此理,必须严惩。

和珅这次笑了,他终于出了一口恶气。海升被斩立决,阿桂因袒护海升被罚俸五年,纪晓岚徇私枉法被降职发配地方,所有参与官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

此案涉及朝中大臣数量之多令人瞩目。此后阿桂一蹶不振,和珅后来升到军机处后,二人竟然不在一个房间办公,二人关系达到了冰点。阿桂81岁去世时曾对身边的人说:“只可惜我看不到和珅的最后下场。”此时阿桂已料到了和珅的结局。

文/秉烛读春秋

乾隆时期的海升杀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牵涉和珅纪晓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海升是乾隆时期的一个中级官员,官居五品巡城御史。

他是旗人,正红旗。

此人官职不高,但背景深厚,是满清贵族阶层,家族实力强大。他老爸明山曾担任过陕甘总督,哥哥海宁现任浙江巡抚,姐姐伊尔根觉氏嫁给兵部尚书福康安。

他自己倒是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曾经是侍郎纪晓岚的部下。

海升老婆纽牯禄氏也是旗人贵族家庭。旗人的女人本来就厉害,更别说纽牯禄氏还是大小姐,从小脾气就大,性子烈。

由于海升喜欢嫖赌,老婆纽牯禄氏婚后经常和他争吵。

有一天,海升在家躺着抽烟,让一个美貌丫鬟点烟。

结果丫鬟来点烟的时候,海升色眯眯的在她乳房上摸了几把。

丫鬟倒是没说什么,装作不知道,然而正巧纽牯禄氏进屋,看到了两人的丑态。

纽牯禄氏大怒,指责海升过分好色,几乎将家里的女人睡遍,太下贱了。

海升大怒,同纽牯禄氏激烈争吵。

由于口舌上说不过老婆,恼怒之下海升动手打人,两人厮打起来。

当时海升过于激动,一时出手太重,将纽牯禄氏打的躺倒在地上。

海升由于脸上也被抓破,恼怒之下又重重踢了纽牯禄氏几脚。

结果,纽牯禄氏就不动了。

海升发现情况不对,急忙扶起纽牯禄氏,发现她口吐鲜血,奄奄一息。海升吓坏了,急忙救人。然而,纽牯禄氏很快断了气。

搞出人命了,这就是大事了。

然而,海升却也不是草包。他知道纽牯禄氏娘家颇有势力,绝对不会随便放过他。

于是,他找来那个丫鬟帮忙,两人将纽牯禄氏还温热的尸体用绳子悬挂在房梁上,做出自杀的假象。

随后,海升主动报官,说妻子在争吵后自杀身亡。

此时,海升已经同亲友联系,上下打点。

当地官府派人来草草验尸,认定是自己上吊而死,不予追究。

然而,纽牯禄氏娘家却觉得不对。

如果纽牯禄氏真的是自杀,出事后海升应该第一时间通知他们。

然而海升却尽量拖延,甚至报官后也不通知娘家。还是纽牯禄氏陪嫁的丫鬟,偷偷向娘家报告,后者才知道。

因为对海升这个人很了解,纽牯禄氏娘家认为自己女孩绝对不是好死的。

于是,纽牯禄氏的弟弟贵宁出面,告海升殴打致死妻子。

这个案件地方官府不敢随便处理,上到军机大臣阿桂那里。

阿桂同海升家族有一些亲戚关系,就维护海升,认为就是自杀。

纽牯禄氏娘家不服,四处托人、花钱。

然而当时阿桂的权势非常大,只有和珅能够对付。据说纽牯禄氏卖房子卖地拿出巨款行贿和珅。

和珅同阿桂一直不和睦,也想趁机整他一下。

然而和珅极为狡诈,不愿意正面和权力很大的阿桂作对。于是,他设法让乾隆知道这件事。

乾隆一生最喜欢管闲事,就让纽牯禄氏的弟弟贵宁亲自来诉说冤情。

听完他的诉说以后,乾隆觉得是有些问题。

他命令左都御史纪晓岚等人去验尸。

然而,海升是纪晓岚的老部下,后者决定维护,上报是自杀。

这边和珅不死心,让贵宁再次告御状。

乾隆询问和珅看法后,下令由顺天府尹曹文植与侍郎伊龄阿再次验尸调查。

和珅随后恐吓他们,不得隐瞒真相。

这两个人验尸以后,发现纽牯禄氏尸体上有明显的殴打伤痕。而且,纽牯禄氏上吊的地点也不对,房梁太矮且承受重量不足,很难将人吊死。人只要一挣扎,房梁就会折断。

又调查海升的家人尤其是那个丫鬟,知道纽牯禄氏死前曾经被海升殴打。

由此,两人得出纽牯禄氏是被失手打死的结论。

乾隆得知以后,非常恼怒,下令对阿桂进行罚款,免除他的5年俸禄。

刑部侍郎景禄、杜玉林及郎中王士棻等也都被惩罚。

其他喽啰,初验、复验的涉事官吏,两名仵作李玉、王国泰在刑部门前枷号两月,发配伊犁为奴。

纪晓岚也被乾隆痛斥,但念他年老昏聩,没有治罪。

曹文植则被提拔为户部尚书。至于主犯海升,按律绞死。

此次事件,和珅轻松打击了阿桂的势力,后者一蹶不振。

乾隆时期的海升杀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牵涉和珅纪晓岚?

乾隆五十年的一个傍晚,天色渐暗。

时任礼部员外郎兼军机章京的海升回到家中,想要抽烟解乏,便招来年轻貌美的丫环为他点烟。两人的调笑声惊动了坐在里屋的海升正妻乌雅氏。

乌雅氏系出名门,作风泼辣,自嫁海升之后,往往为些家庭琐事争吵不断,颇有"悍妻"风范。一听海升又在撩蜂招蝶,当下破口大骂。

这一骂骂得海升心头火起,抢进屋去便是一记窝心脚,乌雅氏应声而倒,海升再要上前掐她脖子时,才发现妻子已经气绝身亡。

海升一看出了人命,顿时慌了手脚,用一根腰带系住乌雅氏的脖子,伪装成自缢现场。乌雅氏的弟弟贵宁闻讯赶来,海升拦住不肯验看,贵宁心中生疑,遂用一纸诉状将海升告到步军统领衙门。

照理说这只是因家庭琐事引发的一起刑事案,就算以夫杀妻,按照清律也罪不当死,又怎会牵扯到当时如纪昀、阿桂、和珅等一干重臣呢?

这只因海升官职虽小,却是当朝首辅大学士阿桂的亲戚。阿桂功勋卓著,操守清廉,是当时官僚集团忠正清流势力的领袖人物。与之对立的,则是以和珅为首的贪腐幸进的佞臣之流。正所谓忠奸不两立,他们彼此之间一直争斗不休,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身为步兵统领的和珅接到状纸之后,感觉到机会来了。按照惯例,此案事涉人命,步军衙门要按例行文刑部,由刑部派员验尸。而阿桂父子执掌刑部多年,刑部官员大多都是经由他们父子一手提拔培养,在明知海升是阿桂亲戚之后,必然不愿兴起事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和珅所料,验尸的结果以自缢定案。于是,和珅出手了,他先唆使贵宁将矛头直指阿桂,状告阿桂有指使刑部包庇海升之嫌,同时将此案上奏乾隆,由都察院和刑部再次会同验尸。而左都御史纪昀便在其中。

纪昀的乡试座师便是阿桂之父,两人通家世好。他一到场,一眼就看破真相,却不愿将真相捅破。在他看来,这小小刑案己经上升到了当朝重臣与佞臣之争,一向自视清高的他当然不愿站队和珅。

于是他以老眼昏花,不懂刑名为由,一言不发,刑部的这些干练吏员一见,自然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因此这二次验尸,依然以"自缢"定案。

贵宁和珅哪肯善罢干休,两次验尸无果,乾隆干脆绕过刑部,直接从户工两部调人,终于查出"死者显系一脚致命"。

乾隆因此招来阿桂、纪昀、和珅和所有参加验尸官员,当场复验,确认结果无误,海升杀妻案由此告破。

真相大白之后,左都御史纪昀遭乾隆痛斥,念其年老眼花,刑名非其所长,从轻改为交部议处。而阿桂"虽无授意嘱托之事,但其意己先存袒庇之见,咎实难辞",罚公爵俸五年,带革职留任。余下官员处分不一,各领其罪,和珅占得上风。

将海升杀妻案这么一个小小的刑事案转化成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和珅不仅拥有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同时能够娴熟地运用政治手段来驾驭复杂的政治局面。经此一役,阿桂所代表的清流势力遭受不小的打击,而和珅的宠臣地位则得于进一步巩固,到嘉庆二年阿桂病故,和珅一举成为内阁、军机处双料首辅,其权力之大,地位之高,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嘉庆皇帝。

这是一个谜。以和珅圆滑的处世之道和超越常人的政治智慧,他难道就没有看到这无限风光的背后所潜伏的重重杀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只能说权力如鸦片,一旦让人上瘾,便是骑虎难下,欲罢不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