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的妃子们去哪了?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大清帝国也逃不过这个普遍规律,在经历了康乾盛世后迅速走向衰败,后面几位废物点心败家子坐吃山空,庞大的家产让他们挥霍殆尽,最终破产倒闭,那些妃嫔宫女们也都失业了。

到了清朝后期,后宫里面已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妃嫔了,光绪皇帝在位三十多年,被慈禧老佛爷看得牢,只有一后二妃,珍妃又被她害死了,溥仪是个儿皇帝,本身又性无能,跟他谈妃嫔那是个笑话,因此说清朝末期的皇宫里绝大部分只是宫女了。

树倒猢狲散,既然失业了,那就只能自谋出路了,大户人家的千金为了能体面地生活,就只能改名换姓了,现在是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时候,你过去的农奴主就得夹着尾巴做人了,脱下漂亮的旗服,换上普通人的衣服,宣称自己是纯正汉族血统,低调做人,低调做事。

当然了从宫里出来的绝大部分都是寻常人家的,她们没有家来依靠,就只能靠自己了。

1,嫁人,嫁人是她们最好的选择,很多有钱人家很喜欢这些宫女的,长得漂亮的,可以嫁个好人家,长得一般的嫁个普通人家,最起码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名义上是皇帝妃子的宫女,更是成为有钱人疯抢的对象,娶回家做小妾后,他们就四处吹牛B说本人睡了皇帝的女人。

2,娼妓,选择做这一行的宫女特别多,她们以前养尊处优,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要她们去干粗活重活她们肯定是干不来的,干这个活轻轻松松又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八大胡同的青楼成为她们的首选,在青楼老鸨们也会拿她们以前的身份大做广告,嫖客们知道她们是从宫里来的,都很感兴趣,因此生意相当火爆。

3,仆人,找个富贵人家当仆人也是她们不错的选择,这都是她们的老本行,轻车熟路,不仅懂的规矩多,而且专业也对口;另外有些有钱人也专门请这些宫女去当侍女,这些人拿宫女当侍女,自己也隐约认为自己有点皇帝的感觉。

4,出家,自古以来皇家就有宫女出家为尼的传统,无依无靠的宫女选择佛门是最好的出处了。

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宫女实在是无生存能力,就只能沿街乞讨,有的被人贩子卖到全国各地,过着悲惨的生活。

总而言之,在那个年代,宫女的生活普遍都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很惨。

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的妃子们去哪了?

清朝灭亡后,按照中华民国给予逊清皇室的《清室优待条件》规定:除故宫三大殿划归民国政府外,其余宫室殿宇仍有清朝皇族居住。隆裕太后和溥仪等人继续居住在宫内。1924年,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率军占领北京,随即废除了《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等人逐出紫禁城,溥仪及其一后一妃暂居醇王府邸,同治帝两位遗妃搬到了大公主附居住。

宣统帝退位后,逊清皇室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之内,1913年,隆裕太后病逝,后宫除了溥仪外,则还有四位太妃,这四位太妃分别是同治帝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荣惠皇贵太妃、庄和皇贵太妃以及光绪帝遗孀端康皇贵太妃。这四位太妃中以端康太妃为尊。四大太妃共同居住于紫禁城的日子随着1921年庄和太妃的去世而打破,在庄和太妃去世后的第三年,端康太妃也因病去世了,此时宫内除了溥仪和皇后婉容以及淑妃文绣以外,就仅剩同治帝的两位遗孀: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随即废除了民国政府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被废除皇帝尊号并携后妃立即出宫。由于考虑到同治帝两位遗孀已经年近七旬,行动不便,所以,两位太妃可以暂缓出宫。而十多天后,两位老太妃在一干人等的簇拥之下,乘坐马车离开了自己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紫禁城。两位老太妃出宫时卷走了宫内很多奇珍异宝,其中就包括光绪皇帝的龙袍。

两位太妃由于是前朝皇帝遗孀,又是女眷,不便居住在作为外藩的醇亲王府邸,于是两位老太妃就搬到了荣寿固伦公主的府邸居住。很遗憾的是,我翻遍史料,却没有找到任何关于两位太妃出宫后的生活的记载。这两位阅尽沧桑、身经四朝的老太太的应该是在公主里过着安然自得的生活。关于她们的最后记载是在民国二十一年,两位老太妃一前一后去世,被葬于清东陵同治帝惠陵的妃园寝。据说这场展现在北京人面前的最后一场皇家葬礼让北京城里万人空巷,警察宪兵队和巡逻队都不得不出来维持秩序。

与两位太妃的安然离世不同的是,溥仪一后一妃出宫后的生活则显得非常坎坷,淑妃文绣因不堪溥仪的冷落和虐待最终于溥仪离婚,皇后婉容则一直追随溥仪到东北,在饱受溥仪折磨之后最终在抗战胜利前夕被溥仪抛弃,死时仅用一草席裹着尸体就草草掩埋了。

历来王朝末世的皇帝嫔妃们不幸似乎是注定的,清朝也不例外,相较于以前很多朝代中国灭身死的妃子们,清朝的这些嫔妃似乎是好命的。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的妃子们去哪了?

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的嫔妃们依然住在紫禁城,并且活的很好,没有一个寻死觅活的。

公元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隆裕皇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并且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根据《清室优待条件》,皇室还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并且溥仪在皇宫内的尊号、待遇、年号保持不变,还保留了太监、侍卫、宫女,保留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并且民国政府还得给溥仪一年400万的生活费。

基本上就是整个紫禁城还和原来一样,只是满清不再拥有国家职权,但是宫内的生活还是和原来一样。

既然宫内的生活还和原来一样,自然大清国的那些皇妃们还是继续住在皇宫中,继续过着奢侈的生活。除了隆裕太后外,几乎没有人会关心自己的王朝已经灭亡了。

清朝灭亡时,溥仪才几岁,自然没有后妃,但是由于清朝的最后几位皇帝都是英年早逝,所以后宫的妃子还真不少。

其中,咸丰帝的妃子是没有了,因为最后一个去世的是端恪皇贵妃,她在宣统二年(1910)逝世的,谥号为端恪皇贵妃。宣统三年(1911)九月二十一日入葬地宫,当时距离清皇朝灭亡只有九十四天,她也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皇贵妃。

当时活着的后妃主要有同治皇帝的遗孀和光绪皇帝的遗孀。

同治皇帝的后宫是一后四妃,其中皇后阿鲁特氏早就去世了,淑慎皇贵妃富察氏(慧妃)也在1904年去世了。活着的有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珣妃)、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瑜妃)、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

庄和皇贵妃(1857年—1921年)是同治皇帝皇后的姑姑,也就是说同治皇帝娶了姑姑和侄女两人,虽然庄和皇贵妃是姑姑,但是比侄女还小几岁呢!

同治十一年初,选进宫中,被封为珣嫔,同治帝死后,珣妃守寡,只有十九岁。光绪二十年正月,晋升为珣贵妃。光绪皇帝死后,珣贵妃移居到她的侄女生前居住过的储秀宫。

清朝灭亡后,溥仪又尊封她为庄和皇贵妃,1921年才病逝,终年六十五岁。所以庄和皇贵妃在清朝灭亡后,一直住在皇宫中直到死去。

献哲敬懿皇贵妃(1856年7月2日--1932年2月3日),赫舍里氏,名字不详。满洲正蓝旗人,广东雷州府知府崇龄之女。

当年同治皇帝选妃时一共五人中选,其中一位阿鲁特氏被封为皇后,富察氏被封为慧妃,剩下的赫舍里氏被封为瑜嫔,另一位阿鲁特氏(也就是珣妃)被封为珣嫔,西林觉罗氏地位最低封为贵人。

据说同治皇帝选妃时慈禧太后支持富察氏,而慈安太后支持阿鲁特氏,两宫皇太后争执不下,最后没有办法,只能让同治皇帝自己决定。

同治皇帝虽然是慈禧的亲儿子,但是由于慈禧眼睛里全是权力,平时对同治皇帝很严厉,没有一点慈母的味道,而慈安很关心同治皇帝的生活,因此同治皇帝和亲妈不近和嫡母比较近。

最后同治皇帝选择了慈安太后喜欢的阿鲁特氏,慈禧支持的富察氏被封为慧妃。同治皇帝大婚后,自然很宠爱皇后,不宠爱慧妃,可是慧妃仗着慈禧的喜欢和皇后争宠。

同治皇帝有时候很烦恼时,也会去宠幸瑜妃。瑜妃是同治五个老婆中最漂亮的,传说瑜妃身材苗条,颜值很高,又粗通文墨,因此能够得到皇帝的垂青。瑜妃刚进宫的时候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可是同治皇帝死后,皇后两个月后也去世了。

随后瑜妃的生活则变的索然无味,慈禧太后还是宠爱慧妃,又不待见她,不过瑜妃看的开,平时写写画画倒也有事可做。

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带人西逃,至于同治的妃子和咸丰帝的妃子都留了下来自生自灭吧!咸丰帝的妃子年老体衰不能主事,慧妃平时拍慈禧马屁行,真到事上没有主见,所幸瑜妃稳定下人,还召集留京的大臣商议对策。不过八国联军要的是利益,当然不会为难这些后宫老弱病残。

不过瑜妃稳定后宫局势确实功不可没,但是慈禧老太婆回来并没有奖励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慧妃。慧妃去世后,慈禧很是抬举她,让她在惠陵妃园寝中的正中之位,瑜妃很伤心,因为这意味着不光生前要居无能的慧妃之下,死后也一样。

清朝灭亡后,瑜妃继续在皇宫生活,1924年10月22日,冯玉祥把满清皇室赶出皇宫,瑜妃与荣惠太妃(同治皇帝选秀最末的贵人)出宫居住。1932年瑜妃赫舍里氏病死,终年七十七岁。

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主事罗霖之女,生于咸丰六年农历八月初八日。西林觉罗氏的家族没有权势,地位低下,因此同治皇帝选妃时,她只被封为贵人。

同治皇帝也不怎么喜欢她,不过光绪和宣统两朝都对她进行了晋升,最后也是皇贵妃。清朝灭亡后继续在皇宫生活,1924年10月22日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出宫后和瑜妃一起生活。

公元1933年5月18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谥曰敦惠皇贵妃。1935年与献哲皇贵妃一同葬入清东陵。

光绪皇帝的嫔妃

光绪皇帝的嫔妃比同治皇帝更少,仅有一后两妃。也就是隆裕和珍妃姐妹。清朝灭亡后,其中珍妃早就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慈禧处死,只剩下隆裕太后和瑾妃(珍妃的姐姐)。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是光绪皇帝的皇后,可是光绪皇帝并不喜欢她,因为隆裕是光绪皇帝的表姐,也是慈禧的亲侄女,当年慈禧干涉光绪选秀,所以隆裕才会胜出当上了皇后。

隆裕一生也比较悲剧,慈禧让他监视光绪,光绪本来就不喜欢她,这样则更加烦她。慈禧和光绪死后,虽然隆裕太后成了后宫的老大并且垂帘听政,但是她不是慈禧,也没有力王狂澜的能力,并且这时候清朝已经走到了末路。

溥仪登基仅三年,袁世凯逼迫隆裕太后同意退位,隆裕太后没有办法只能照做。清朝灭亡后,隆裕太后觉得清朝是在她手里灭亡的,老是郁郁寡欢,1913年2月22日抑郁而终,此时清朝灭亡才一年。

隆裕太后虽然郁郁而终,但是当时的人对她评价很高,孙中山就说她为“女中尧舜”,从对社会的贡献来说,隆裕太后确实功不可没,清朝和平退位,也避免了战乱和流血牺牲。

当时的民国官员毕竟受过清廷的恩惠,所以隆裕太后死后民国政府给她很高的规格下葬,崇陵竣工后与光绪帝合葬崇陵。

瑾妃(1874年—1924),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珍妃的姐姐。入宫后存在感比较低,一直等到隆裕太后去世,瑾妃终于媳妇熬成婆了,成为后宫之主。

但是溥仪和她的关系一般,1921年,溥仪生母醇亲王妃瓜尔佳氏因受瑾妃训斥而吞下鸦片烟自尽,溥仪则更加讨厌她。当然因为这事,瑾妃也不在干涉溥仪的事情。

1924年九月,瑾妃病逝于永和宫中,年五十一岁,并以端康皇贵妃的身份葬于崇陵妃园寝。此时距离溥仪被赶出皇宫还有四十一天。

总结:清朝灭亡后,那些前朝遗妃都继续在皇宫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只是后来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后境况比较惨,不过毕竟是前朝皇妃,溥仪还是会接济她们的,对比普通人的生活,她们要好的多。其实仔细想一下清朝的后妃结局还是不错的,对比古代灭亡的王朝来说,她们是很幸运的,不信可以多看一下古代史。

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的妃子们去哪了?

民间都认为皇帝一般都会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但实际上晚清从同治皇帝开始,清朝末代三位皇帝同治、光绪、溥仪三人后宫妃嫔并不多,同治只有一后四妃,而光绪最惨只有一后两妃,溥仪虽然赶上清朝灭亡却也有一后一妃两贵人。

在1912年2月12日光绪的皇后隆裕皇后携6岁的清末帝溥仪正式宣布退位,隆裕皇后代替溥仪签订了退位诏书,这也标志着清朝正式灭亡。

由于隆裕太后携溥仪主动退位,因此中华民国与清朝皇室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按照约定清朝皇室可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中华民国并每月给清末帝溥仪发补助金以保障他的生活支出,而且溥仪在紫禁城中可以继续使用自己的清朝年号,也就是说溥仪虽然退位了,但是在紫禁城中他还是皇帝。

一直到1924年“北京政变”爆发后,冯玉祥占据北京,并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还派手下鹿钟麟将溥仪从紫禁城中赶了出去,清朝皇室才彻底失去了之前的待遇,因此从1912年清朝灭亡到1924年溥仪被从紫禁城中赶出去,这12年期间,前清皇帝的妃嫔们还都能居住在紫禁城中,至于除了紫禁城她们的结局如何还得在下面慢慢说来。

隆裕皇后由于亲手代替溥仪签订了退位诏书,等于是亲手葬送了大清王朝,因此在清朝灭亡后隆裕皇后十分抑郁,在清朝灭亡一年之后,也就是1913年2月份她就抑郁去世。

而在1912年清朝灭亡后,除了光绪的原配皇后隆裕皇后之外,当时皇宫中还健在的妃嫔有同治的瑜妃、瑨妃、珣妃以及光绪的瑾妃共计四位妃嫔,还有后来溥仪成年之后在紫禁城和伪满洲国纳的一后一妃两贵人,可以说清朝灭亡后抛开隆裕皇后,同治、光绪、溥仪三帝共有妃嫔八人,下面就说一说这八位末代清宫妃嫔的结局遭遇。

同治三妃的结局

先说一说年纪最大最先去世的同治的珣妃,她是蒙古八旗出身,属正蓝旗蒙古,姓氏为阿鲁特氏,其父是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的大学士赛尚阿。

珣妃的老爹赛尚阿堪称晚清活历史,不过赛尚阿家族并非蒙古贵族,其家族就从赛尚阿考中进士开始崛起,赛尚阿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获得道光赏识提拔,从此其家族成为晚清官场贵族,而赛尚阿的儿子崇绮更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也是第一位蒙古族文科举状元。

珣妃是赛尚阿的老来女,她比哥哥崇绮小了整整28岁还多,有意思的是她其实是与崇绮之女自己的侄女也是同治原配皇后孝哲毅皇后一同被选入宫,但是由于比她大三岁的侄女孝哲毅皇后母系家族是慈安太后的亲戚,因此侄女反而被选为同治的正宫皇后,而珣妃在最开始只被册封为珣嫔,从品级而论她比侄女孝哲毅皇后地位低了四级。

同治最初在17岁大婚时他的两位母亲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给他同时选了五位贵族美女入宫,除了孝哲毅皇后之外,就是珣妃、瑨妃、瑜妃以及后来的淑慎皇贵妃富察氏。

五人之中慈禧最喜欢的是出身乾隆原配皇后富察家族的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并且由于孝哲毅皇后母系家族是慈禧的政敌家族,因此慈禧十分不喜欢孝哲毅皇后,而慈安最喜爱的却是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孝哲毅皇后。这也就造成了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意见不统一,在决定皇后人选的问题上又到了同治这里。

慈安宽厚慈祥,对同治视如己出,而慈禧恋权更胜过喜爱自己的亲儿子同治,因此同治与嫡母慈安关系更加亲密,他更加敬重和爱戴嫡母慈安,对生母慈禧反而有些对着干的逆反心理,所以同治为了让慈安高兴就选择了孝哲毅皇后为正宫皇后。

皇后人选定下来之后,富察氏被慈禧定为慧妃,珣妃和瑜妃都被封为嫔,瑨妃当时地位最低为瑨贵人,这也是同治大婚后的后宫配置,一后一妃两嫔一贵人。

孝哲毅皇后在同治去世不久也跟着去世了,富察氏则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死后被追谥为淑慎皇贵妃,所以在清朝灭亡时同治的后宫还有三人健在。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病危,珣妃为其祈祷求福,慈禧很受感动,下懿旨晋封她为珣妃,不过光升级没用啊,同治还是在这一年去世了,而年仅19岁的珣妃就开启了守寡之路。

光绪二十年(1894年)时,慈禧过寿,又下旨将珣妃晋升为珣贵妃,此后她在贵妃的位置上一直待到光绪和慈禧都去世。

慈禧临死前让年幼的溥仪继位,让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为太后和溥仪生父载沣辅政,溥仪则是以兼祧同治和光绪两支宗脉的身份继承了皇位,既然溥仪也兼祧同治子嗣,可是却尊光绪的嫡妻隆裕皇后为太后,这属于只尊光绪这一脉,不尊同治的宗脉,因此引起了珣妃和瑜妃的不满。

隆裕太后为了平息她们俩的不满,特意以溥仪的名义下旨晋封同治的她俩为兼祧皇考皇贵妃,这才平息了这场后宫怨气,不过这也是清朝最后的后宫之怨了,因为很快清朝就灭亡了,她们再想挑起后宫争斗都提不起心气了。

清朝灭亡后珣妃则一直居住于紫禁城中,偶尔帮忙照顾一下年幼的溥仪,直到1921年才去世,享年65岁,死后她被溥仪上谥号为庄和皇贵妃。

瑜妃赫舍里氏家族为被满洲化的锡伯族人,隶属于满洲正蓝旗,她的祖父是道光时期名将伊犁将军舒兴阿,也是在她的祖父出任高官之后,她的家族才开始与满清皇室贵族联姻。

同治其实十分喜爱嫡妻孝哲毅皇后,但是除了孝哲毅皇后之外,他最喜爱的就是瑜妃了。这就是因为瑜妃身材苗条,肤色白皙光滑,长相还很秀美,而且还非常有才华,她也是同治和光绪两朝后宫中长相最美的妃嫔。

瑜妃在琴棋书画方面是样样精通,在宫廷寂寞之余,她就是靠写诗写书来消遣,并自号懒梦山人。因此肤白貌美还有才华的瑜妃很快就受到了同治的宠爱,同治当时晚上除了经常和孝哲毅皇后同寝之外,就与瑜妃同寝次数最多。

孝哲毅皇后和瑜妃其实有共同点,那就是二人都很有才华,二人都精于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因此从这也能看出来同治对女人的口味是比较喜欢才貌双全的美女。

但是慈禧却非常不喜欢孝哲毅皇后和瑜妃这类型的女孩,因为她们俩太有头脑和才能会威胁到慈禧,最让慈禧害怕的就是万一将来她们俩深得同治喜爱就会有野心想和自己这个婆婆争权,同治这么叛逆肯定不会站在老妈这头,那自己岂不是要吃亏了。

所以慈禧常常干涉同治的婚姻生活,她不让同治经常与孝哲毅皇后以及瑜妃同寝,硬强迫同治去宠爱年仅14岁无脑无知的富察氏。慈禧的态度引起了同治强烈的逆反心理,在慈禧的逼迫之下,同治一生气索性谁都不宠幸了。

此后同治不再召妃嫔侍寝,后来同治一度被恭亲王奕訢的长子也是他的堂弟载澄带着出宫去花街柳巷潇洒快活,也不愿回宫宠幸这些妃嫔,就是被慈禧逼迫之故。因此同治的后宫五位妃嫔也就都守了活寡,一直到后来同治英年早逝,她们就都真的成了寡妇。

瑜妃也是和珣妃一样,在同治临死前被慈禧晋升为瑜妃,后来由于慈禧伤感儿子同治英年早逝,她怕睹物思人,因此她很少召见儿子的这些妃嫔,除了她最喜爱的淑慎皇贵妃之外,所以慈禧对瑜妃也是很少关心和过问。

后来慈禧过寿时,才把同治的后宫妃嫔整体都提升了一级,瑜妃也由此晋升为瑜贵妃,此后她就只能靠琴棋书画来打发宫中的寂寞时光了。

一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时,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匆忙带着光绪和光绪的皇后隆裕皇后以及瑾妃从京城逃往西安,在临走时还顺道杀害了光绪的宠妃珍妃,可是慈禧逃亡西安时却偏偏没有带亲儿子同治的这些妃嫔,慈禧将她们四人留在了紫禁城中任其自生自灭。

八国联军侵华攻入紫禁城也给瑜妃带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慈禧和光绪都逃离了紫禁城之后,按照身份地位级别来说理应是身为皇贵妃的淑慎皇贵妃富察氏最尊,但是富察氏无见无识,听闻八国联军攻入京城,吓得她在皇宫中整日以泪洗面。

由于地位最尊的淑慎皇贵妃都吓得整天哭泣,因此紫禁城中的太监宫女都乱成一锅粥了,这时候是瑜妃站出来主持局面,她组织太监宫女继续维持皇宫的正常生活和秩序,还召见在京城的大臣商议对策,并召集侍卫禁军组织护卫宫廷。

虽然瑜妃做的这些都没能抵挡住八国联军,后来紫禁城还是被八国联军所攻入,但幸运的是八国联军并没有过度侵扰后宫,当时的联军临时总司令英国中将爱德华·西摩尔在进入紫禁城后还绅士的向瑜妃敬礼,而瑜妃面对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则毫无畏惧,她镇定自若的指挥侍卫保卫内宫,从这些能看出瑜妃颇具领导能力。

不过慈禧后来回到紫禁城之后,她并不感激瑜妃组织侍卫保卫紫禁城,对于瑜妃组织人手保卫紫禁城的事是只字不提,依旧十分喜爱淑慎皇贵妃富察氏,估计瑜妃当时心里应该对慈禧是极度的不满。

不过瑜妃对慈禧再有不满也不敢表现出来,因为她一旦表现出来,珍妃的结局就是她的下场,所以瑜妃对慈禧再有不满也只能隐藏在心里。

此后瑜妃一直平静地在宫廷中继续生活到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其实瑜妃也是一个和慈禧相类似比较有权利欲的女人,只是她没有慈禧那样的机遇而已。慈禧去世溥仪继位之后,瑜妃立刻开始活跃起来,她认为压制自己的慈禧终于死了,于是她挑唆和撺掇与自己资历地位差不多的珣妃一起抗疫溥仪只尊光绪遗孀,不尊同治的遗孀,这也最终让她顺利的晋级成了皇贵妃。

后来隆裕皇后抑郁去世后,瑜妃自认为自己颇有领导能力,于是她就想当皇太后,她就请年幼的溥仪在紫禁城的清朝小朝廷内册封自己为皇太后,结果被满清遗臣以没有先例为由拒绝了,可见瑜妃很有野心,不过却不像慈禧那样能得到朝臣支持。

此后瑜妃就一直安稳生活在紫禁城中,直到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瑜妃的娘家当时早已家道中落,瑜妃可谓是无处可归,她只得和瑨妃两个人投靠了恭亲王奕訢的长女固伦荣寿公主,此后一直居住在固伦荣寿公主府,直到1932年去世,享年77岁,在瑜妃去世时,溥仪已经跑到东北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因此溥仪以伪满洲国的名义给瑜妃上谥号为献哲皇贵妃。

瑨妃西林觉罗氏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她的家族是清朝中低级官吏家族,由于家族身份地位不高,因此入宫之后地位也低一些,最初只是瑨贵人身份。

此后瑨妃按照瑜妃和珣妃的晋升时间线总是比她们俩低了一级,连隆裕皇后为了平息瑜妃和珣妃的怨气晋升她俩为皇贵妃时,才只是晋升她为瑨贵妃,直到清朝灭亡隆裕皇后去世之后,后宫也没多少妃嫔了,瑨妃才被溥仪晋升为荣惠皇贵妃,算是在身份等级上和瑜妃和珣妃看齐了。

瑨妃由于家族出身低微,她也没有瑜妃那样的野心欲望,因此在皇宫中一直是不争不抢,非常平和,一直很淡然。

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后瑨妃和瑜妃一同搬到了荣寿公主府居住,瑜妃死后第二年也就是1933年瑨妃去世,享年78岁,溥仪所领导的伪满洲国给瑨妃上谥号为敦惠皇贵妃。

由于瑜妃和瑨妃前后脚去世,因此两人是一同出丧,她们俩的丧礼也是老北京城最后一次皇家出丧,场面非常壮观隆重,可以说当时的老百姓万人空巷的去看她们出殡。

光绪的瑾妃结局

说完同治的遗孀妃嫔之后,再说一说光绪的遗孀,光绪一生只有一后二妃,皇后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太后,妃子则是一对姐妹也就是姐姐瑾妃和妹妹珍妃。

瑾妃和珍妃出身于满洲镶红旗他他拉氏家族出身,她们的父亲是户部侍郎长叙,不过别看瑾妃和珍妃是亲姐俩,但她俩的长相却完全不同,珍妃娇柔可人,瑾妃却是敦实厚重。

所以就从姐俩的长相来看,光绪后来独宠珍妃对隆裕皇后和瑾妃都很冷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瑾妃和珍妃姐俩入宫时都只是嫔级身份,她们也和同治的妃嫔一样在慈禧过寿的时候被晋升为妃。

但是珍妃由于在维新变法中支持光绪而得罪了慈禧,所以后来被慈禧打入冷宫,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更是借机将珍妃推下井中害死,由于妹妹珍妃的关系,因此瑾妃也一度受到连累,被慈禧贬为贵人。

不过由于瑾妃为人敦厚老实,慈禧并没有太为难她,后来很快恢复了她的妃位,溥仪继位之后,瑾妃被晋升为贵妃,隆裕皇后去世之后,瑾妃和瑨妃一同被溥仪的小朝廷晋升为皇贵妃,瑾妃、瑨妃加珣妃和瑜妃也被称为民国时期前清四大太妃。

清朝灭亡后,瑾妃也联络前清遗臣曾谋求帮助溥仪复辟,但终究是一场空,直到后来瑾妃也对复辟死心了,于是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研究厨艺上面,现在看老照片中瑾妃胖乎乎的形象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她是一个爱吃之人,没事在紫禁城中研究研究厨艺,瑾妃晚年的日子过得也算是很不错了。

1924年瑾妃因病去世,享年51岁,本来按照规矩瑾妃去世之后要在紫禁城中停棺期满才能下葬,结果这一年正好赶上冯玉祥派鹿钟麟驱逐溥仪出紫禁城,因此瑾妃死后被匆忙的抬出紫禁城安葬到了清西陵光绪的崇陵妃园陵寝。

溥仪妃嫔的结局

溥仪虽然是清末帝,清朝在他6岁的时候灭亡,不过民国允许他在紫禁城内继续称帝,溥仪一直在紫禁城居住到1924年才被鹿钟麟驱逐,而溥仪是在1922年大婚,因此溥仪结婚时还是在紫禁城举行的婚礼。

溥仪在1922年大婚时是同时纳了郭布罗·婉容和额尔德特·文绣两人入宫,婉容是内务府大臣荣源的女儿,是满洲化的达斡尔族人,隶属于满洲正白旗,本来溥仪只是在内务府送上来的诸多参加选秀的女孩照片中点了婉容和文绣,并没有明确谁是皇后,而瑾妃认为婉容家族出身高贵,婉容父亲荣源是内务府大臣,其母是爱新觉罗氏,是定郡王溥煦的孙女、贝勒毓朗之女,瑾妃为了让溥仪能拉拢住满清王公贵族利于他日后复辟,所以建议他册立婉容为皇后。因此婉容就成为了溥仪在紫禁城中小朝廷的皇后,而文绣则被册封为淑妃。

溥仪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问题,婉容和文绣更多是他身边的摆设,在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后,他变得十分抑郁,后来日本人找到溥仪,想让他去东北扶持他建立伪满洲国,文绣则看破了日本人的阴谋,因此拼命劝阻溥仪不可与日本人合作,但是溥仪不听,还是执意要与日本人合作,并按照日本人的要求先到了天津张园居住。

由于文绣劝阻溥仪不要与日本人合作,因此在天津居住期间溥仪十分压抑恼火,就把这股火全部发泄到了文绣身上,他故意表现出特别宠爱婉容,然后冷落文绣,以冷暴力对待她,最终激起了文绣的反抗。

1931年8月文绣逃离了溥仪,逃离之后文绣立刻到天津地方法院起诉与溥仪离婚,她为了博得当时的舆论同情,特意爆料了溥仪生理缺陷问题,对外公布“侍帝九年,未蒙一幸”的话让溥仪颜面扫地。

在这种情况下溥仪只能被迫同意与文绣离婚,后来文绣与民国退役军官刘振东结婚,在新中国成立后,文绣与新任丈夫刘振东都得到了新中国政府安排的工作和分配到的住房,正当文绣要在新中国开始新的人生时,结果她却在1953年因突发心肌梗意外去世了,享年44岁。

溥仪与文绣离婚之后,他把导致文绣与他离婚的原因归结到了婉容身上,因此婉容又遭受了溥仪的冷暴力对待,后来溥仪前往东北出任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婉容本不想跟着溥仪去东北当傀儡,但她最终还是被日本人骗了过去,到了伪满洲国之后,婉容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后,也和溥仪一样成了日本人的傀儡,出席一切活动和见任何人都要由日本人安排,并且日本人为了随时监视婉容,把她身边的丫环全部换成了日本女人,因此婉容一举一动都受到了日本人的监视。

一面受到日本人监视,一面又受到丈夫溥仪的冷暴力,这让婉容当时在伪满洲国十分痛苦不堪,因此她想逃离伪满洲国,但是尝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她也就只得放弃了,慢慢她就被日本人和溥仪逼得开始吸食鸦片,并且还和溥仪的两名侍卫李体育、祁继忠私通,甚至生下了孩子。

最终溥仪知道自己脑袋上被戴了一顶绿皇冠,彻底的怒了,他把婉容私通生下的孩子弄得夭折了,并且更加残酷的对待婉容,婉容也彻底被逼疯了,开始神志不清,整日吸食鸦片。

日本战败投降之后,婉容随着伪满洲国的宫廷人员出逃,随即被东北抗日游击队所俘虏,此后婉容成为战犯被关押在吉林延吉监狱,1946年婉容病逝于延吉监狱,享年40岁,后来被爱新觉罗家族上私谥为孝恪愍皇后。

在溥仪对婉容不满,并把她打入冷宫之后,溥仪的后宫中需要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妃嫔当吉祥物,于是溥仪又纳了满洲贵族他他拉氏出身的谭玉玲为贵人,给其封号为祥贵人。

谭玉玲与婉容和文绣不同,她为人十分温柔贤惠,对溥仪是百依百顺,而且还十分聪明,会讨溥仪欢心,待人接物也十分有礼大方,颇有皇后风范,因此溥仪十分喜爱她,与她过了5年的如胶似漆恩爱生活。

不过在1942年时,谭玉玲却患病,经治疗没有好转,因此被转送给日本人救治,结果经日本医生小野寺治疗之后,谭玉玲却猝然而死,年仅22岁,后来在2002年的时候被爱新觉罗家族上私谥为明贤皇贵妃。

关于谭玉玲的死因究竟是病死还是被日本人谋害至今成谜,不过溥仪却坚持认为是日本人谋害了他心爱的女人谭玉玲,后来在东京审判时,溥仪出庭指证日本侵略者的证词中就当庭明确向联合国法官控诉日本关东军谋害了他的妻子谭玉玲。

谭玉玲死后,溥仪的后宫还是不能缺少吉祥物,于是他又纳了一名吉林长春市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李玉琴入后宫,并册封为福贵人。

日本投降伪满洲国破灭之后,李玉琴被安置到了天津皇族溥仪的族兄溥修家中,由溥修帮助照顾她。后来新中国解放之后,李玉琴接受了新中国的教育和帮助,她决心摆脱封建帝王家庭,与溥仪离婚,1957年二人正式离婚。

之后李玉琴回到老家长春,在国家的安排下成为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后来经人介绍与一位黄姓工程师结婚,两人婚后十分幸福美满,李玉琴之后又将很多宫廷文物无偿捐献给了博物馆,因此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李玉琴晚年生活幸福,一直到2001年在长春病逝,享年73岁。

其实溥仪还有第五位妻子,那就是后来与他终老的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不过这段婚姻是在新中国时期溥仪从战犯管理所被特赦出来之后才有的婚姻,是现代的合法婚姻,不再是以前封建帝王婚姻,这段婚姻代表着溥仪的重生,也代表着溥仪终于成为了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溥仪的这段婚姻是不能计算在内的。

写在最后

可以说同治和光绪留下的四位妃嫔除了瑨妃之外,基本都不是省油的灯,清朝都快灭亡了瑜妃还在想着身份等级地位的事,还在想着宫斗,清朝灭亡之后,瑾妃还想着如何能帮助溥仪复辟,也是野心不死。

不过总得来说同治和光绪遗留下来的四位妃嫔结局还都算不错,基本都是在紫禁城享了一辈子的福,晚年也都能寿终正寝。相比之下溥仪的后宫就惨多了,婉容、文绣、谭玉玲没有一位是得以善终,只有李玉琴与溥仪离婚后重获新生,此后的生活幸福美满。

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的妃子们去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没有了“国”,就没有家,覆巢之下无完卵,大清国灭亡了,皇帝的妃子们也什么都不是。

其实大清寿终正寝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溥仪才六岁,是个小屁孩,什么都不懂,也不到娶媳妇的年龄,所以也没有什么妃子。

确切地说,所谓大清国的妃子,只能是前皇帝光绪的女人。

一提起妃子,很多人都两眼放光,首先想到就是后宫佳丽三千,非常羡慕。

中国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到了民国时期,还是如此。因此中国男人们一部分中有三妻四妾,连乡下的地主,很多都有两个老婆。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上,拥有无数个女人,更是天经地义的,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到了19世纪末,大清已经是内外交困,百孔千疮,奄奄一息,连给皇帝找女人的心情都没有了。再加上大清从骨子里非常高傲,觉得汉族女子配不上皇上,皇帝选择的范围太小,皇上的女人并不多。

至于光绪皇帝,妃子更是少得难以置信,只有一个皇后,三个妃子。

历史上改朝换代都是通过暴力实现的,充满了血雨腥风,王朝灭亡后,皇帝的妃子命运非常悲惨。人老珠黄、颜值差的,被送到有钱有势的人家为奴。但凡有几分姿色的,不是被皇帝的大将们霸占,就是被皇帝本人据为己有。

后蜀后主孟昶妃子花蕊夫人,在后蜀灭国后被宋太祖赵匡胤掳掠到宫里,成为太祖的玩物。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在南唐灭亡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染指,受尽屈辱。

清朝灭亡后,大清的妃子非常幸运,并没有受到放逐和凌辱,更没有到大户人家当保姆和清洁工,而是继续待在宫里让别人伺候,继续养尊处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悠哉悠哉地过着体面生活。

为什么大清的妃子那么幸运呢,是革命党人手下留情吗?当然不是,如果按照革命党的行事风格,这些大清妃子一定会扫地出门的。

但是大清皇帝退位的时候,在中国政坛叱咤风云的是袁世凯。袁世凯是慈禧的马仔,深受皇恩,自己乘人之危抢去了大清江山, 内心不是那么坦然的,所以袁世凯这个大清旧臣,给溥仪退位的条件非常优厚,不但每年给予400万两的费用,而且“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还可以“暂居宫禁”。

所以除了溥仪不能在对外摆谱,对全国官员发号施令,其他一切都没变,跟从前一个样。

既然什么都没变,光绪妃子的处境也没有改变,肯定不会跟以往的亡国妃子那样命运悲惨。

光绪只有一个皇后,那就是隆裕太后,她名叫叶赫那拉·静芬,是光绪的表姐,父亲桂祥是慈禧的弟弟,慈禧太后就是她姑妈。

慈禧为了控制光绪,把侄女接到宫里。1888年(光绪十四年)叶赫那拉·静芬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但是光绪对相貌平平,喜欢打小报告的皇后非常反感,所以隆裕皇后虽然是六宫之首,但一直独守空房,也是个不幸的女人。

1908年,光绪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病逝,依慈禧太后遗愿,由宣统帝(溥仪)继承皇位。而当时小皇帝溥仪才三岁,完全是隆裕太后来抚养。1912年2月12日(宣统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以太后名义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结束了大清对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

1913年2月22日(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太极殿病逝,年仅46岁。

去世之后,溥仪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那么光绪的妃子命运如何呢?

光绪一共三个妃子,有两个在大清灭亡前就去世了。

光绪妃子珍妃,依仗着皇帝的宠爱不把慈禧放在眼里,处处跟慈禧叫板,慈禧对她恨得咬牙切齿。

在八国联军进京前夕,慈禧叫人把珍妃扔到井里,一代皇妃成为井下冤魂,年仅二十四岁,死后葬于崇陵妃园寝,谥号为恪顺皇贵妃。

光绪另一个妃子温靖皇贵妃是珍妃的姐姐,生于1874年,死于1924年,也就是大清灭亡两年后。

珍妃姊妹是礼部侍郎长叙之女,姊妹俩是同父异母,在家族中瑾妃排行第四、珍妃排行第五。

1888年(光绪十四年),在光绪帝的选后大典上,瑾妃和珍妃这对姊妹花同时迎来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成为光绪皇帝的女人。

不过入宫的时候,他们的身份是瑾嫔和珍嫔,直到六年之后才转正,两人同时被晋升为瑾妃和珍妃。宣统皇帝溥仪登基之后,瑾妃按照祖制自然可以继续留在宫里,住在永和宫,并被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

清朝灭亡后,溥仪还保留皇帝尊号,还可以对自己人进行封号,溥仪就给了她一个端康皇太妃的称号。

而且,她和溥仪的关系看起来还不错,溥仪在外人面前亲切地称他为皇阿娘,逢年过节都会跟她在一起欢度。

1924年(民国十三年),在跟溥仪欢度中秋佳节后,瑾妃受了风寒一病不起,5天后在永和宫离世,享年51岁。死后下葬于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谥为温靖皇贵妃。

除了光绪的妃子,大清灭亡的时候,上一任皇帝同治也有两个妃子还活着,一个是瑜妃,一个是瑨妃。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瑨妃与瑜妃等出宫寄居在荣寿固伦公主府里。

1932年2月,瑜妃以77岁高龄病逝,棺椁存于柏林寺。三年后,瑜妃被葬于河北遵化惠陵。

1933年5月,瑨妃去世,终年78岁,谥号“敦惠皇贵妃”。1935年,她与瑜妃一起葬于清东陵。

说完了老皇帝的妃子,再来说说小皇上溥仪的妃子。

1922年溥仪16岁时迎娶了两个女人,一个是皇后婉容,一个是妃子(淑妃)文绣。

1931年溥仪住在天津租界的时候,文绣无法容忍无性婚姻出逃,与溥仪离婚。1953年9月去世,年仅44岁。

皇后郭布罗·婉容结婚后自然也是独守空房,后来跟溥仪的两个侍卫建立了感情,生下一个孩子被溥仪投入锅炉中,那两个侍卫被赶到日本,婉容被打入冷宫,染上鸦片烟瘾。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婉容被俘,1946年6月,婉容死于中国吉林省敦化。

溥仪的第三位妻子是谭玉龄(1920--1942年),北京满族人。她与溥仪于1937年结婚,封为“祥贵人”,五年后病故,谥“明贤贵妃”。

溥仪的第四位妻子是李玉琴(1927--2001年),长春汉人,1942年被日本官员挑选入宫,封为“福贵人”。

1957年与溥仪离婚,2001年4月,李玉琴因肝硬化在长春逝世。

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的妃子们去哪了?

清朝灭亡时,已经是1912年,我们看看这个曾经的大清国此时还有多少妃子。

我们先说逊帝宣统皇帝,也就是溥仪。这位1909年登基的末代皇帝,只有一后一妃,皇后婉容,内务府大臣荣源之女;淑妃文绣,洲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对宣统皇帝来说,一后一妃就够他招架了,离传说中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差十万八千里,后宫佳丽三千就更是个笑话了。最主要的,这个皇帝因为小时候被宫女掏空了身子,大婚以后,基本上处于柳下惠状态。

最主要的,宣统皇帝的这两个妃子并不是大清朝时代娶的,是1922年才娶的。

刚登基的小皇帝溥仪

再看看他的前任光绪皇帝(自1875年-1908年在位33年,比宣统皇帝多一个妃子,也仅只有一后二妃,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两个妃子是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即瑾妃和珍妃,也就是说光绪皇帝娶了一对姐妹花。

大清朝玩完的时候,光绪皇帝的孝定景皇后此时已经是太后身份,也就是隆裕太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她还是为光绪帝的表姐。

可怜的光绪皇帝并没有后人,因为这个皇后和她是近亲,加上又一直生活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之下,精神高度紧张的他,没法生孩子啦。

实际上到了晚清,这些皇帝大部分生育能力都堪忧,这和他们一代一代的近亲结婚导致生育基因退化有关,而且一个个短命得要死,怪不得别人啊。

光绪皇帝的两个妃子,他最宠爱的珍妃已经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慈禧太后将其投井杀害,年仅24岁。

到大清朝结束时,珍妃的姐姐瑾妃,也就是端康皇贵妃(1874年—1924年)还在世。

我们再往上看看同治皇帝,他于1874年驾崩,到大清朝完蛋,已经过去了46年,可这时他还有三个妃子活着,她们是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和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

可见,一般情况下,还是女人寿命长。

再往上就是咸丰皇帝了,这个时候他的妃子们都已经死了,最后死的那个就是老妖婆慈禧太后,活了74年。

综上所述,到大清朝灭国,此时除了宣统皇帝溥仪,还在宫中活着的三代皇后妃子,满共加起来也就区区五人!妥妥的后宫佳丽凋零啊!

除了这寥寥无几的皇妃,宫中其他女性自然都是宫女了,这个数量还是不少的,大约有一万多人,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单说她们这五个皇妃在大清朝灭亡后的去向,相对就简单多了。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清朝灭亡。在政权交接前,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就有关清帝退位的条件达成了一致,这就是《清室优待条件》,然后宣统皇帝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

宣统退位诏书

按照《清室优待条件》规定:除故宫三大殿划归民国政府外,其余宫室殿宇仍有清朝皇族居住,隆裕太后等五名皇妃和溥仪继续居住在宫内。

我们按照这些皇妃去世的时间逐个说明其结局。

隆裕太后是最先去世的。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即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谥号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清西陵的崇陵,死后也算极尽哀荣了。

隆裕太后

庄和太妃,民国十年,即1921年4月14日去世,享年65岁。

端康皇贵妃,也就是瑾妃,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9月24日,病逝于永和宫中,享年51岁。

此时的紫禁城里,就只剩下仅剩同治帝的两位遗孀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以及溥仪的皇后婉容以及淑妃文绣了(她们两个1922年和溥仪结婚后就住在了紫禁城里)。

到了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率军占领北京,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可不像袁世凯,他对清廷可不感冒,立马废除了《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等人逐出紫禁城。

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时画面

没有了家,也不能流浪街头啊,不过这难不倒溥仪,没有了紫禁城,不是还有其它亲王府吗?于是,溥仪就和一后一妃暂居在醇亲王的府邸,同治帝两位遗妃呢,这个时候就不好再和溥仪他们住一起了,而是搬到了大公主荣寿固伦府居住。

两位老太妃也不是善茬,在出宫的时候,顺手卷走了宫内很多奇珍异宝,其中就包括光绪皇帝的龙袍。但说起来也可以理解,毕竟她们没有靠自己生存的能力,多备点私货,可以养老啊。

至此,大清朝的遗老遗少,彻底离开了占有了267年的紫禁城。

搬出皇宫以后,两位老太太活的还算无忧无虑,毕竟有那么多珍奇古玩做底子。

敬懿皇贵太妃于1932年2月5日(除夕)病死,享年七十七岁,棺椁存于柏林寺。溥仪将其谥为献哲皇贵妃。

荣惠皇贵妃于1933年5月18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溥仪将其谥曰敦惠皇贵妃。

1935年,献哲皇太妃与荣惠皇太妃一同葬入清东陵的妃陵。当时两位老太妃的葬礼可谓风光无限,因为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场皇家葬礼。当日,北京城里万人空巷,场面十分壮观。

应该说,这几位前朝皇妃的结局还算不错,因为迎接她们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些曾经存在的杀尽前朝皇亲国戚的极端做法已经被历史抛弃了。

至于溥仪的一后一妃,出宫后的生活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

皇后婉容,绝对是一个悲剧人物。婉容,字慕鸿,号植莲,她的名和字就来自《洛神赋》中的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婉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很漂亮温婉的女子。

婉容不仅读书习字、弹琴绘画,而且还由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伊莎贝尔女士(Miss Isabel Ingram)为英语老师教授其英语。

可以说,婉容是一个美丽与多才的女人。

但就这样一个女人,作为皇后,却过的是惨不忍睹的一生。

在随溥仪前往天津居住后,漂亮的婉容在租界内过得也算风生水起,因为其时髦的装扮和优雅的气质,成为租界中的"摩登女性"。婉容在这个时期也染上了鸦片,几乎天天都要吸食。

但婉容的好日子只是昙花一现。

随着溥仪逃到东北委身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溥仪与婉容的关系就越来越差。加上溥仪生理缺陷,独守空房的婉容就和溥仪的两个侍卫李体育、祁继忠发生了关系,甚至生下了一个女孩子。

这事被溥仪得知后,溥仪勃然大怒,婉容被打入冷宫,那个私生女则被溥仪扔进锅炉中残忍地烧死,那两个侍卫也被溥仪赶到了日本不得回国。

此后,那个曾经温婉如玉的婉容,在失去孩子和鸦片的双重打击下,几乎变成了一个废人。

直到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时,婉容被俘,1946年6月,婉容死于吉林省敦化的监狱,死时仅用一草席裹着尸体就草草掩埋了。

三年以后,在伯力收容所过囚居生活的溥仪,从嵯峨浩给溥杰的家信中获悉婉容的死讯,但溥仪对此消息面无表情,看起来似乎无动于衷,好像在听一个和己无关人员的消息。

2006年10月23日,经婉容弟润麒同意,以招魂形式与溥仪合葬在河北清西陵外的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清献陵,谥号"孝恪愍皇后"。

但这对婉容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伪满洲国时期的婉容

淑妃文绣,在1924年被冯玉祥逐出皇宫时,曾经袖藏剪刀,自尽殉情未遂。后来,因为溥仪不能行人事,经常遭受其虐待的淑妃文绣不堪忍受这样的生活,于1931年8月,文绣在妹妹文珊的帮助下,逃离了溥仪,然后在天津登报公开表示与溥仪离婚,史称"刀妃革命",当年10月,正式宣告与溥仪离婚。

其后,文绣自食其力,先后做过中小学老师,抗战期间拒绝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民族大义不亏。

抗战胜利后,因为失去生活来源,文绣先是以糊纸盒、上街叫卖为生,然后在华北日报社谋得一份校对工作。

1947年夏,孤单无依的文绣终于有了自己的另一半,嫁给了国民党少校军官刘振东,后来丈夫退役,二人靠租平板车生活。

解放后,因有立功表现,刘振东被解除管制,成为一名环卫工人。1953年,文绣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44岁。

文绣和溥仪离婚后,虽然生活一直很艰难,但文绣始终恪守本心,活出了自己,虽然早逝,但和皇后婉容比起来,算是幸福百倍。

当然,后来溥仪还有三个老婆,但已经不能列入皇妃之列了。

谭玉龄,于1942年去世。李玉琴,1943年与溥仪在长春结婚,1957年离异。李玉琴于2001年病逝。

李淑贤,于1962年"五一"同溥仪结婚,则属平民婚姻,李淑贤于1997年病死。

溥仪和李淑贤

最后,我们再看看那些离开皇宫的宫女们,她们都是什么样的结局。

这些常年待在宫中的宫女,从内心来说,是不愿意待在宫里的,那样只能孤苦伶仃的终老一生,许多人连做女人是什么滋味都没有尝到过。

那么,她们被迫出宫以后,缺乏基本生活技能的她们,一般都会做什么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她们不会像过去的亡国之朝一样,被瓜分或者出卖,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可是民国,人类的文明在进化,观念也在变化。

归纳起来,这些宫女的出路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1、 被父母接回原籍。

应该是,在封建社会,能够进宫的年轻女性,大部分原生家庭都是相当不错的。父母都知道女儿在宫里的真实情况,自然是心疼得紧,孩子回来了,肯定会好好安排一个好人家过好后半辈子的。这类宫女算是比较幸运的,说明有一个有钱的父母很重要。

2、 嫁给达官贵人当小妾。

还有一类宫女,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出宫后父母也无力相助,有些也无家可归。但这些宫女经过长期的宫廷生活,其气质见识自然不是一般女子可比,而许多军阀或是大户人家就喜欢娶这类宫女做小妾,对他们来说,咱娶得可是宫里人,换句话说,她们曾经都是皇帝的女人,现在成了自己的小妾,那种心理满足感是妥妥的。

3、 一无所有做娼妓。

这类宫女,没有被大户人家看上,大多家庭条件又十分的差,根本无法再养活多出了一张嘴,失去了生活来源的她们,只好踏上青楼一途,也实属无奈。她们曾经的身份,就是招徕客人的最好名片。

4、 继续老本行伺候人。

这类宫女,深得以前的主子们喜爱,基本上都是在大清朝灭亡后继续留在紫禁城的人,后来一样可以继续跟着离开紫禁城的主子当仆人;也有的到大户人家当仆人,这些宫女结局还算平稳。

5、 自食其力者

还有一部分宫女,靠自己的劳动,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一般都是在店里打杂或是干点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也算过得艰难。

6、 出家做尼姑

北京城周边有许多的尼姑庵,大部分尼姑的来源就是这些离开皇宫的宫女,因为在这里吃喝不愁,只需每日吃斋念佛行善事即可。

7、 到大户人家当家教

这类宫女在皇宫的时候,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她们能歌善舞,在琴棋书画、待人接物礼仪养成等方面颇有造诣,自然得到了大户人家的青睐,能够被请来做做家教,但这部分毕竟是少数。

当然,还有更悲惨的宫女,在伪满洲国期间,被残忍的日军用来奖励日军士兵,简直禽兽不如。

总之,大清朝灭亡时这些妃子和宫女们的结局,总体上来说,比过去的封建王朝更迭时的残忍要幸运得多,最起码大部分人没有性命之忧,最多是过的是否称心如意而已。也有一部分过的比较残酷,这也没办法,民国,毕竟也是一个乱世,内战、日寇侵华等等,都给她们带来了更加深重苦难。

新中国成立后,那些依然在世的宫女,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也算有了一个不错的归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