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8年,两伊战争究竟为何而战?最终的结果又是谁胜利?
两伙想当老大的人凑在一起,怎么可能打不起来呢?
伊拉克这边,领导人萨达姆通过政变上台,上台之后一直想当阿拉伯世界主宰者,也一直保持一个阿拉伯世界的领导人的形象,毕竟他手头那个伊拉克军队挺强悍,没人能奈何的了他。想当老大,办法就只有一个:打一仗,轰轰烈烈的打一仗,开疆扩土、壮大实力,消灭一个敌人。中东那边最适合挨揍的,就只有以色列和伊朗,但是以色列这边已经有核武了,那就收拾伊朗吧。
而伊朗这边呢,大教主霍梅尼发动革命上台,在国内推行政教合一的治国方式,这是一种传统的宗教国家,教士的地位非常高,霍梅尼也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最高元首,权力比总统大。但是他不满于当伊朗领袖,他想当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伊朗这个国家就是这样,满世界推销他的伊斯兰革命,想让人都和他一样,他就当老大了。那最直接的一个目标,就是国内拥有众多什叶派穆斯林的伊拉克。
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都是地区大国,都是地区霸权主义的一个代表,他们的梦想都是当老大,两伙霸权主义,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型的火药桶,打起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打不起来,反倒是奇怪。
另外,两个相邻的大国,民族不同、宗教不同,矛盾是自古就有了的,答题上有三个矛盾:边境冲突、宗教矛盾、民族仇恨。那我们简单看看这几个矛盾都是怎么来的。
边境冲突伊朗和伊拉克有1200公里的边境线,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没有领土纠纷的,尤其他们这种古时候就是部落制度的国家。最直接的问题是阿拉伯河边界的问题,这条河有100公里是在两伊边界,阿拉伯河是伊拉克进出波斯湾的唯一出海口。伊拉克认为平分河道对于伊拉克非常不利,河道上很多岛屿被伊朗占领,伊朗则会非常轻松的控制于此。
宗教矛盾伊拉克是一个什叶派和逊尼派并存的国家,其中什叶派占大多数,而当权的却是逊尼派。而伊朗基本上就是个什叶派国家,尤其伊斯兰革命以后,宗教控制力度加强了。这个时候的伊朗,给世界一个不同的认识,也在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作为什叶派领袖,霍梅尼当年流亡伊拉克的时候,在伊拉克的什叶派中有很高的威望,就此,他号召伊拉克的什叶派推翻萨达姆的统治,让什叶派上台。什叶派则是在伊拉克进行多次暴动,骚乱非常严重,伊拉克自然记恨上了霍梅尼。
民族问题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人为主,而伊朗主体民族是波斯人。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就是水火不容,战争可以说是打了无数次。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互相看着不顺眼,而伊拉克又是阿拉伯人对抗波斯人的最前线,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的最激烈。两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库尔德人,这两个国家互相支持对方国家的库尔德人闹独立,而库尔德人自己是非常盼着两边打起来,自己趁机独立。
美国的挑唆两伊战争之所以能打起来,还有美国的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当年萨达姆其实也是美国金牌马仔,而巴列维一样如此,霍梅尼上台之后,巴列维逃往美国,愤怒的伊朗人冲进美国大使馆抓了美国外交官,美国可为此大费周折,这仇呢,自然计在伊朗头上。自己不方便出面打伊朗,那么和伊朗矛盾不断的伊拉克则是非常好的一个代理人,于是,美国一煽动,坚定了伊拉克入侵伊朗的念头。
两伊战争爆发的时候,伊拉克的借口是抵御伊斯兰革命的入侵,解放所有争议领土,但是对于伊拉克来说,让萨达姆更有兴趣的是通过这场战争,取代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新领袖。
两伊战争打了八年,初期伊拉克势如破竹,伊朗军队基本就是不堪一击,后来霍梅尼全国动员,号召男女老少参战,对抗伊拉克的入侵,伊朗老百姓拿着炸药包去人肉炸坦克、人肉排雷,甚至伊朗人逼着小孩上战场,这才勉强顶住伊拉克的入侵。再后来,两边陷入僵局,两边在八十年代,手里拿着T72这类坦克,还有F14这类飞机,开始打堑壕战、刺刀冲锋、毒气战这类一战时期的战术,另外手里还握着飞毛腿山毛榉这类导弹。
而两国的家底也都是这场战争给打空了,两国满世界买武器,让各大军火商赚的盆满钵溢,掏空的却是自己。战争到了最后阶段,伊朗老百姓想尽办法逃避服兵役,而伊拉克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伊朗,而国际社会也无意限制伊拉克,而伊朗的教派主义者和伊斯兰革命卫队却是执意继续打。但是最终结果是,两国都打不动了,伊朗方面也接受了停火。
两伊战争结束以后,双方都说自己打赢了,伊拉克声称自己挫败了伊斯兰革命入侵的野心,通过武力说服了伊朗接受停火。而伊朗方面是说尽管伊朗没有推翻伊拉克政府,但是仍然阻止了伊拉克的入侵。实际上呢,就是两个臭棋篓子拿着最先进的武器,打了个灯尽油枯,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中断,还都欠了一堆外债,腻腻歪歪打了八年,谁也没得到好。
持续8年,两伊战争究竟为何而战?最终的结果又是谁胜利?
从1980年9月持续到1988年8月的两伊战争,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对中东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场战争,同样也是美国和苏联冷战背景下的一场战争,而且在这场战争中两个超级大国在某种程度上都支持了战争的挑起方伊拉克。细说两伊长达8年战争的起因,无非领土争端、宗教原因、民族矛盾以及双方领袖之间的个人矛盾等等。但这场战争中没有最终的赢家,不管是伊拉克还是伊朗,在战争快要结束时国内经济几乎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
两伊战争是由伊拉克,或者说是由萨达姆一手挑起的,其表面原因是领土争端。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内汇合而成的阿拉伯河在下游大约有100公里是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界河,这也正是两国争纷的起因。早在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时期,就已经划分阿拉伯河的浅水区归波斯(即后来的伊朗),深水区归奥斯曼(当时统治着伊拉克)。一直以来,伊拉克一方的深水区可以进行正常航运,而伊朗一方的浅水则什么也做不了。
时间来到20世纪75年代,当时在阿尔及利亚总统的斡旋之下,两国签订了以阿拉伯河中央基准线为国界线的《阿尔及尔协议》。事后伊拉克一方并不满意,认为此举侵害了伊拉克唯一进出波斯湾的水道。遂萨达姆撕毁条约,直接进攻伊朗,美其名曰为了领土。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伊朗,如果不作说明,大家还以为这里是美国。
当时的伊朗可以说同时得罪着两个超级大国,1979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直接将伊朗和美国的关系拖入深渊,直到今天两国也是敌人。那时伊朗与苏联在阿塞拜疆问题上也有分歧,伊朗甚至称苏联是“大撒旦”。再加上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都对伊拉克有输出武器装备和战争贷款,有实实切切的利益在其中,所以也就对萨达姆入侵伊朗这件事睁一眼闭一眼了。
宗教矛盾和问题一直是中东国家之间矛盾斗争冲突的一大原因,同样在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中,也少不了这个因素。统治伊朗的政权属于什叶派,所以伊朗是什叶派国家,而伊拉克则是逊尼派国家。在互相眼中对方都是不顺眼的,一言不合打起来这种事也是经常有的。另外,历史上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就一直冲突不断,在两伊战争爆发之前双方已经积累了相当沉重的民族矛盾。同时,两个民族在对方国内则互为少数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够保障。
伊朗领袖霍梅尼在流亡伊拉克期间多次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宗教思想,此举这让萨达姆很不开心。尽管这些原因都可以称得上是两国爆发长时间马拉松式战争的原因,但其中的领土利益争端还是应该被放在最主要位置上。
没有根本利益上的矛盾,即使是逊尼派和什叶派恐怕也不会随便挑动战争吧。要说这场战争最后的赢家,肯定不是伊拉克或者伊朗。不过显而易见的是,美国和苏联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持续8年,两伊战争究竟为何而战?最终的结果又是谁胜利?
两伊战争是20世纪冷战格局中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它深刻影响了伊拉克和伊朗的内政外交,对中东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伊拉克和伊朗会最终爆发战争?其原因主要如下:
(1)美苏争霸。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深受美苏冷战的影响。两伊战争之所以长达八年,与大国干涉息息相关。战争双方的武器大部分都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苏联和美国,甚至美苏还特意向战争双方提供大量贷款。因为两伊战争实际上也是美苏在中东地区争霸角力。
(2)民族矛盾。伊拉克是阿拉伯人,萨达姆深受泛阿拉伯主义的影响,一直想要统一阿拉伯世界。伊朗则是波斯人为主,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矛盾由来已久。在伊朗巴列维王朝的时候,伊朗境内的阿拉伯人是受到歧视的,而伊拉克则非常同情他们,积极支持他们反抗伊朗政府,这就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同时,库尔德人在伊拉克和伊朗均有一定规模,伊拉克和伊朗均支持对方境内的库尔德人独立。
(3)领土纠纷。两国领土纠纷焦点就是阿拉伯海的划分和海湾三岛的归属权。至于其中的细节就不一一叙述了,总而言之,双方都觉得这些有争议的领土应该归自己,并且双方都不愿意妥协让步。
(4)教派之争。伊拉克是逊尼派,而伊朗是什叶派,所以两个教派之间的纷争也激化了两国的矛盾。
(5)个人恩怨。伊朗的最高领袖霍梅尼在流亡伊拉克期间,多次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鼓励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维护自己的权力。这就影响了萨达姆的利益,因而萨达姆将其驱逐到巴黎。霍梅尼掌权后,便将萨达姆当做自己的敌人。
战争的结果。两伊战争没有赢家,战争带来了大量的伤亡,摧毁了双方的经济,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使得两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以伊拉克为例。战争对伊拉克而言,到1987年初,伊拉克伤亡30多万人,被俘5万人。到1985年底,伊拉克的军费开支已经高达1760亿美元,伊拉克的内外债务高达900亿美元。根据日本中东经济研究所的估计,伊拉克战争后复兴需要十年时间,资金是682亿美元。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持续8年,两伊战争究竟为何而战?最终的结果又是谁胜利?
两伊战争的原因有宗教的分歧,有国家之间利益博弈,但是更多的的是他們背后英美大国的利益之争。1980年9月,长达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爆发。“两伊战争”是发生在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战争,战争期间伊朗军队死亡三十万,伊拉克18万,两伊战争导致两个国家经济倒退二三十年,彼此伤亡惨重,石油经济更是凋敝,事实上战争双方并没有彼此分出输赢。
要搞清楚这场战争,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国家的一些历史。之所以说是了解,那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有着厚重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积淀,一两句话讲不出所以然,还是让我们一直保持敬畏吧。
先简单说说伊朗。秦汉时期(注意,我国历史上的秦汉时期)为安息国。安息国之前为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捎带说下波斯帝国其实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希波战争之后衰落),但是人家其实也有高大上的名字—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又叫做阿萨息斯王朝。
总的来说还是很厉害,那时候交通不发达,距离我们这么远,还趁着丝绸之路来和我们做生意。后面还有很多王朝,所以就捡两盒此件出名的,大家常见的说说。记住,安息和波斯其实都是伊朗的前生。
可是好端端的为什么就成了伊朗?
个人觉得伊朗这个名字忒不好听,没有波斯听起来有艺术气质。1979年,一个叫霍梅尼的小伙子不满(代表一大群人不满)巴列维王朝(类似波斯的一个朝代吧)的统治,三下五除二(大约一年时间)就把巴列维王朝推翻了,这就是著名的“伊斯兰革命”。
这家伙听起来是革命可是与我国文化大革命、推翻国民党统治的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可不一样,我国近代的这些革命都有前辈流血牺牲,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但是,伊斯兰革命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没有流血牺牲的革命。伊朗人民就像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哎呀妈呀,变天了,一夜之间就从巴列维王朝变成了伊斯兰,快的有点不习惯!
可是霍梅尼为啥要领导伊朗人民推翻巴列维王朝呢?巴列维王朝1925年建立,一共有两个君主,一个爸爸,一个儿子,总感觉说的有点像我国的隋朝,杨广和他爸爸杨坚的短命王朝,扯远了哈回到!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巴列维试图在国内推行类似于美国经济模式一样的发展思路,但是这种模式对于那个时期的伊朗来说太超前,这种模式就像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样,全盘西化。
伊朗是一个伊斯兰国家,90%以上的人口都信仰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占大多数,这样的一个国家怎么能够全盘西化呢?全盘西化,让伊朗社会成为世俗化社会,对伊斯兰宗教活动限制,收回寺庙土地而国有,取消宗教领袖的政治权利与地位等其他法令。世俗化让那些宗教领袖和虔诚的信徒情何以堪?伊斯兰肯定接受不了灯红酒绿的开放的世俗化社会。
而此时的霍梅尼被流放在了在伊拉克和法国,但是他也一直指挥着伊朗国内的伊斯兰运动,号召伊斯兰反对巴列维的统治。终于,1979年巴列维被迫退位流亡法国,伊斯兰革命大功告成,伊斯兰接管国家政权,同时,通过向外宣布将国家名字改为伊朗,伊朗的占国民人口多数的伊斯兰什叶派掌权。
巴列维王朝之时,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巴列维王朝奉行的是亲美的政策,而在伊斯兰革命成功之后,伊朗矛头调转成为世界上最为反美的国家之一。
说完伊朗,接下来我们说一说伊拉克。伊拉克大家都知道,是文明古国之一,但是我们只从萨达姆执政开始说起。
萨达姆从小就有政治抱负,他的独裁统治从1979年到2003年,也就是伊拉克战争开始时,最后美军捉住萨达姆并在2006年执行绞刑。萨达姆执政时期,对内实行独裁统治,虽然前期的统治让伊拉克走上了富足之路,但是后来的国家治理让国内人民叫苦不跌,尤其是被人们嗤之以鼻的对自己的国民实行毒气,听起来真是残暴。
在伊拉克的伊斯兰中主要有两大派别,什叶派和逊尼派,其中实验派信众占伊拉克国民的多数,但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占少数的逊尼派人手中的,导致这样的原因和英美分不开,类似造成香港今天局面的背后原因。
两伊战争的背后,其实就是英美大国之间利益的博弈。持续8年,两伊战争究竟为何而战?最终的结果又是谁胜利?
原因: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边境纠纷、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两伊战争(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两伊战争--物资调配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沙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第四阶段伊拉克实施短暂的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分损坏。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持续8年,两伊战争究竟为何而战?最终的结果又是谁胜利?
军事教材中有这样的描述:伊朗和伊拉克使用20世纪的武器,打了一场19世纪的战争。
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是中东地区的灾难,交战双方两败俱伤,而战争利益最大的获得者是美国。
美国和苏联是当时两个超级大国,如果他们有一方表示反对,哪怕是象征意义的表个态,两伊战争也不会爆发。
但历史不能假设,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损兵折将,经济饱受摧残,而且提振乏力,在世界的影响力处于一个低谷区。
也正因如此,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领,52名美国外交官被当做人质扣留。这已经纯粹的升级为战争行为,如果美国武力强盛,一定会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但美国却忍了,因为衰弱的国力,再也无力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伊朗和苏联是宿敌,阿塞拜疆地区就是二战时苏联在伊朗强行割走的。再加上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在伊朗看来,这是对他最大的军事威胁。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大声疾呼:苏联就是“大撒旦”(魔鬼)。
伊朗同时得罪了两个超级大国,在许多人看来,伊朗的灭亡指日可待。这其中也包括萨达姆,他认为这是个左右逢源的好机会,在同时得到美国和苏联的军事援助后,萨达姆立刻以领土争端为名,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
战争开始时,无论是伊拉克还是伊朗,都没想到这仗一打就是8年。萨达姆挑起了战争,可当枪声响起以后,他才发现,要结束战争,不是他能决定的。
战争的进程并不精彩,双方都没有出色的军事天才,他们采取最原始的战术,大规模的集团冲锋在战争中屡屡出见。据伊拉克士兵回忆:他躲在战壕中,根本不用瞄准,就能用机枪打造成片的敌人。
战争给伊朗和伊拉克带来巨大的损失,到了战争后期,交战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能够用于作战的兵源也几近枯竭,不少女人也走上战场。
交战双方,谁也没有能力,再发动一次新的攻势,在联合国的斡旋下,战争终于结束了。
两伊战争给世界格局带来重大影响,由于战争,国际油价从5.8美元飙升到30多美元一桶,整整8年时间,油价一直保持着高位运行,美国在飙升的石油贸易中赚钱赚到手软。
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已经从越南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恢复了元气。而与此同时,另一个世界超级大国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
此消彼长,美国对苏联已经形成全方位的碾压之势。
在两伊战争中攫取了最大利益的美国,并没有给油尽灯枯的伊拉克相应的补偿,美国的做法在萨达姆看来就是背信弃义。为了得到相应的补偿,萨达姆刚刚舔舐好伤口,又下令入侵科威特。
在萨达姆看来,10年前德黑兰大使馆人质危机,美国都没有出手。8年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几乎是为美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作为补偿,伊拉克在科威特搞个小动作,想来美国也不会干涉。
萨达姆想错了,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国终于意识到,石油美元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在美国人看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行动,就是在砸美国人的饭碗。
美国是最善于捕捉战机的国家,一战、二战它都是趁双方筋疲力尽时加入战团。
在朝鲜、越南战争中虽然吃了亏,但那是这两个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美国加入战争套路和一战二战是一样的。
打完两伊战争的伊拉克已经是强弩之末,和周边邻国关系都非常紧张,再加上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自顾不暇,这正是惩罚萨达姆的大好机会。
美国又一次扮演了科威特的救世主,把战争的翅膀,笼罩在满目苍夷的伊拉克上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