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爆炸前,用钢盔盖住手榴弹再扑在钢盔上,能减轻伤害吗?
2004年4月,一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车队在伊拉克卡拉比拉附近遭遇轻武器和火箭弹袭击,海军陆战队从军营派出了海军陆战队第7团第3营的增援部队。
被袭击的是3营营长的车队,所以这些刚刚部署到伊拉克的马润们愤怒地封锁了区域,开始检查站开始搜查过往车辆,以揪出藏身的武装分子。
在拦下一辆白色的丰田越野车时,陆战队下士杰森·邓纳姆(Jason Dunham)发现了异常,下士威廉·汉普顿和一等兵凯利·米勒迅速靠拢支援,跑到了车前。
但他们听到拦车的邓纳姆下士大喊:“NO!NO!NO!当心他手里的东西!”
只见一个持手榴弹的伊拉克人突然跳出来,将拔开销子的手雷扔到了美军脚下。
眼看几人就要挨炸,危急关头,杰森·邓纳姆迅速摘下自己的凯夫拉头盔,连人带钢盔一起趴在了手雷上。
邓纳姆的队友们都惊异于他的神经反应速度,那枚手雷几乎在他趴上去的同时就爆炸了,迅雷不及掩耳。
其实,邓纳姆下士和他的海军陆战队战友们在几天前就在谈论这种事情——万一有手榴弹来袭,你不得不做出反应时应该怎么办?
人们当时都笑着扯淡道:“那就摘下你的头盔,老老实实的用你的屁股坐上去呗”。
也有老兵给出了意见:“你应该用脚将它们快速踢开,但这很难做到,因为你连三秒钟的时间都没有。”
名叫布赖恩·罗宾逊的中尉当时表示:“我会将脸朝下埋在前臂和防弹衣之间,以减轻爆炸的致命伤害。”
然而,邓纳姆认为他可以摘下凯夫拉尔头盔,扑向手榴弹,然后跳到手榴弹上将它扣住。
谁都没想到命运真的很会捉弄人,邓纳姆居然真的做出了这种人扑炸弹的行为,他付出了牺牲,周围的战友一点伤都没受到。
下士的头盔当场就给炸成了一团烂乎乎的碎片,按《华尔街日报》的说法,这顶凯夫拉头盔确实挡住了大部分破片,但一枚弹片穿透了邓纳姆的头骨,让他遭受了严重的路脑损伤。
抢救8天后,邓纳姆于2004年4月22日去世,享年22岁。三年后他获得了一枚追授的荣誉勋章,一艘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也冠上了他的姓名。美军开始全军深入贯彻学习邓纳姆下士的先进事迹,深刻领会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获得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美国当年就此事的大讨论中,许多军事专家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邓纳姆和马润们应该做的事不是拿钢盔和人体挡手雷,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远离炸弹并以脚端朝向炸弹的方式卧倒。
如果实在来不及,应尽量找到遮蔽物或浅坑,或躲到车另一边去,埋头以头盔的一面面对爆炸,头盔就是拿来挡破片的。
但人们都承认,那个时刻能做出反应都很不错了,邓纳姆的决定是勇敢的正确的,如果他将那奇快的反应用在逃跑上,可能两个战友就要倒大霉了。
至少我们知道了,头盔挡不住手雷,哪怕是最普通的破片手雷,美国大兵邓纳姆用生命告诉了人们结果,即便当场炸不死,八天你也抢救不过来。
但凡事都有不一样的结局,比如一个叫凯尔·卡彭特(Kyle Carpenter)的士兵,他也干出了人扑手雷的壮举,还活着拿到了2014年的荣誉勋章。他扑的时候连钢盔都没用,只有带插板的防弹衣和厚实的胸大肌。
2010年凯尔·卡彭特与队友在阿富汗遭到塔利班的袭击,作为机枪手的他遭遇了一颗扔上屋顶的手雷,情急之下卡彭特直接扑了上去,“嘣”地一声,连他来不及扔掉的枪都炸烂了。
手雷爆炸后,卡彭特陷入了短暂的昏厥,随即在队友抢救时苏醒,他浑身都是黏糊糊的血,身体一片冰凉,被炸懵圈的大脑下意识的觉得队友在对他进行往身上倒水的恶作剧。
他说:“我的知觉在阿富汗一个炎热的尘土飞扬的屋顶上渐渐消失,在世界的另一边才醒来。”
卡彭特进战地医院后直接被医生宣布死亡,所幸在躺平的时候他苏醒了。他全身都是弹片和碎掉的骨头,右臂就有30处骨折,耳鼓已经破裂,下巴和牙齿都掉了,失去了一只眼珠,满脸都是花,他在沃尔特·里德国家军事医学中心里做了几十次手术仍未康复。
这该怎么说呢,战场是个奇迹与霉运交织的地方,有人拿钢盔带防弹衣顶着手雷被炸死了,有人用胸口顶着手雷却活了下来。
手榴弹爆炸前,用钢盔盖住手榴弹再扑在钢盔上,能减轻伤害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不可以一概而论,要看具体是什么手榴弹,还有什么钢盔。
如果是常见的单兵卵式手榴弹,使用现代化的单兵军用钢盔,确实可能减轻一些伤害。
这是因为现代手榴弹主要靠破片伤人,对于爆炸的冲击波是有严格的控制的。
但即便如此,冲击波把人体冲飞还是问题不大的。
好在破片的杀伤距离只有几米,穿透力不强。
如果用钢盔扣住,因为钢盔至少有几毫米后的钢制或者合成材料,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对于破片是能够减弱威力的。
但是,这也不足以挡住手榴弹。
因为手榴弹爆炸以后,首先会有一个冲击力,会连人带钢盔都被冲飞。
而现在的单兵钢盔较薄,无法彻底拦住手榴弹破片,一些弹片会穿透手榴弹飞出,杀伤用钢盔压住手榴弹的士兵。
如果这个士兵想要活命,也是可能的,就是他必须穿着重型至少是中型防弹衣。
这种防弹衣有较强的防破片能力,可以挡住。
但如果没有穿防弹衣,血肉之躯是挡不住的,受伤是必然,死不死就看天意了。
一个战例:
2004年4月14日,杜哈姆和战友们在伊拉克 Husaybah 地区检查一辆先前遭受攻击的美军车辆,他们发现在事发地不远处停着几辆伊拉克人的汽车,随即上前检查。车里的人突然向美军开火,交火中,武装分子向美军扔出了一枚手榴弹,杜哈姆猛地扑在了上面,试图以头盔阻挡手榴弹的冲击波未成功。然而,手榴弹爆炸后,头盔被炸烂,身受重伤,在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手榴弹爆炸前,用钢盔盖住手榴弹再扑在钢盔上,能减轻伤害吗?
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是肯定的会或者不会。因为这个问题中提到了两个明显的提示,比如手榴弹,钢盔,但还有一个暗示——土地,这三个因素才是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因素。
人们都知道手榴弹,但应该不知道手榴弹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进攻,一种正好与它相对是防御,那么很多人会问他们有什么不同?当然有所不同,两种手榴弹材质那就很是不同,除了都有炸药以外,防御性手雷还具有重破片或钢球。而且其对人的杀伤力的情况也不同,前者是用冲击波来进攻敌军,对于自己人没有太大的伤害,后者则是通过弹片造成较大伤害范围的和杀伤力。如果稍有不慎,对自己人也会受到很大的波及,所以慎用。
钢盔大家可能不熟悉,认为其和市面上的保护头盔差不多,这种想法可谓是大错特错,保护头盔可能会含有钢,但是它主要针对的是事故发生减轻碰撞力,对人头部的伤害上战场这个是会被淘汰的。子弹一穿就过,碰撞力是大面积的,但是对子弹这种小面积的作用力,钢盔必须要坚硬才避免被敌人一枪爆头,其材质必须是实打实的,对抗抵抗子弹和弹片有个很强的防御功能。
我们脚底下的土地也有很大的用处,而且对于我们的祖国中国来说地形复杂,土质软硬兼有,我国拥有盆地高原草原,平原等很多不同地貌造成的土地软硬也不同。所以土地也成为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三个因素所做的分析,接下来是讨论这个问题的实际情况,如果是遇到在硬质土地上使用进攻型手雷被钢盔盖住再用于扑倒,那么你还算不幸,非死既伤。如果是在原土地上的话,你很幸运,用进攻型,手雷会减少杀伤力,但是由于进攻型手雷,在狭窄的空间内有效冲击力大,你会受到很大的波及,会受伤。但如果你是遇到防御型手雷,无论是在软土地,还是硬土地上,那么你很不幸你中大奖了,必死无疑。
手榴弹爆炸前,用钢盔盖住手榴弹再扑在钢盔上,能减轻伤害吗?
要我说,这种做法纯粹是想让自己死的更快一些!
1.钢盔又挡不住手榴弹,而且可能还会被手榴弹爆炸引起更多的碎片造成杀伤,你再扑向钢盔,也就是说,爆炸的威力不仅仅不会被钢盔挡去多少,钢盔还要变成钢片来杀伤你。
2.那么如果真的有爆炸物马上就要爆炸怎么办呢,真正的做法首先是看有没有掩体,不管是啥掩体,先躲过去,这是其一。
3.如果实在没有,怎么办,据美军特种部队的教法,是往爆炸物的反方向迅速跨两步,然后卧倒,张嘴,双腿并拢,但是腹部、胸口不要着地,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平板支撑。
4.有人问为什么不能直接跑,因为你怎么也跑不赢手榴弹爆炸的速度,手榴弹杀伤半径可达7米多,碎片杀伤力可能会更广,但是爆炸物一般贴着地面跑的相对会少一些,而且你是反方向卧倒的,对于要害部位会有个保护。
5.如果有钢盔的话,最好还是戴着,这个保护作用可能比盖着手榴弹有效果。
本文系头条号“军校和入伍指导”原创,如有转载、引用请联系本号。如有关于报考军校、入伍参军及后续发展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咨询。手榴弹爆炸前,用钢盔盖住手榴弹再扑在钢盔上,能减轻伤害吗?
这个要从手榴弹爆炸的原理说起。
所有的手榴弹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通过内置炸药在手榴弹内部,外部用铸铁或者钢珠围绕炸药进行填装注塑成型,通过炸药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冲击波对围绕在炸药周围的填充物进行极限加速度向四周膨胀加速,形成高速弹片流对目标进行攻击。
钢盔的构造主要用于防止弹片中远距离的划伤和撞击,有效保护士兵的头部,目前的钢盔主要材料是凯夫拉复合材料,能有效抵挡中远距离破片的伤害,但是对于近距离的爆炸碎片防护能力并不强,对于近距离的步枪弹防护能力也较差,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头盔的弧面有效防止头部和子弹的正面撞击,改变子弹的垂直切入角度。
用钢盔盖住手榴弹,在中远距离上,理论上可以削弱高爆弹片流的攻击方向,由于头盔的阻挡导致弹片方向的改变,但是威力并没有因此而减小,相反在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弹片流瞬间,头盔绝对会被弹片炸碎和手榴弹内部弹片一样共同形成新的弹片,但由于头盔的阻碍作用,弹片爆破方向会有所改变,但威力绝对不会减小,尤其是在近距离的条件下,威力可能还会变大 。
手榴弹爆炸前,用钢盔盖住手榴弹再扑在钢盔上,能减轻伤害吗?
用防弹头盔盖住快要爆炸的手榴弹后扑上去压住可以减小杀伤力,但是用钢盔不行!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手榴弹是锥体爆炸,就是爆炸有效范围类似一个倒立的圆锥,通过爆炸产生碎片来达到杀伤效果,在地面爆炸的杀伤半径超过7米。
这么大的威力,一个人扑上去是不容易压得住的,往往还会被炸离地面。而钢盔又是合金材料冲压出来的,厚度大约在1-3毫米,在被手榴弹炸碎后容易产生更多金属碎片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当然了,扑上去的那个人就不用考虑了,必死无疑,他的身体里会比直接扑上去的弹片还要多。
现在的防弹头盔则不一样,基本都是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族聚酰胺两种材质。比弹击载荷值比钢盔强很多,特别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弹击载荷值U/p是钢的10倍,是玻璃纤维和芳纶的2倍多。可以让弹片的穿透力大大衰减,即便是头盔在被手榴弹炸碎也不会产生锋利的碎片,而是丝线装的纤维。
而且,再加上压在上面的这个人的身体会吸收掉绝大部分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周围的人所遭受的伤害就会小得多。可以肯定的是扑上去的这个人一定会被带走!
在近些年中也有这样的真实案例,2006年美国第三海豹突击队在执行反恐任务时,武装分子突然扔来一个手榴弹。一个叫杜哈姆的士兵为了保护其他战友,直接拿防弹头盔扑上去盖住,然后用身体死死压住。
结果杜哈姆被炸离了地面,用来盖手榴弹的凯夫拉头盔也被炸成碎片,身受重伤的杜哈姆在抢救8天无效之后去世。
当时杜哈姆身上还穿了碳化硼陶瓷防弹衣,但是依然没能抵挡得住这手榴弹的爆炸冲击,所幸的是其他几名队员遭受的伤害都不大。
还有一名美国士兵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为了保护其他战友,他是直接扑上去用身体压住,当时也有穿了碳化硼陶瓷防弹衣,结果半小时后就死亡了。由此可见,有头盔挡盖住和没有头盔盖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当然,也有扑在爆炸的手榴弹上活下来的幸运儿。这是在阿富汗战场的一位英国士兵,在遭到来自敌方投掷的手榴弹的袭击时,他迅速脱下行军包用来压住手榴弹,在爆炸后最终得以幸存。因为他行军报包比较厚,抵挡了很大一部分威力,而他的防弹衣为他挡住了杀伤力巨大的弹片。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因为手榴弹在地面爆炸被压住才没有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如果是在空中爆炸,那杀伤力则会成倍增加。
有的人可能会问,直接卧倒会不会更好?我想告诉你的是,抛开距离谈威力都是耍流氓。如果距离太近,没有遮挡物,你卧倒后也起不来了。卧倒最大的好处就是尽可能减小身体着弹面或者爆炸冲击面,正确姿势是脚心冲着爆炸点,双手紧抱后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