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缅甸内战是缅甸国内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战争主要发生在缅甸政府军与缅甸国内各个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之间,长年的内战不仅对缅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对与缅甸接壤的国家也造成了影响,包括中国。

我们先来看看缅甸内战的起因。

1962年,缅甸的军事强人、“缅军之父”尼温(又叫吴奈温)创建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并担任主席,成为缅甸最高领导人。之后,他开始采用强硬手段进行缅甸同化运动,建立军事独裁,否决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这引起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极大不满,于是纷纷建立自己的武装与政府军对抗,包括掸邦军、克钦民族阵线、克伦民族联盟、新孟邦党、佤邦联合军和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等。

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简称果敢同盟军,联合了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多支"地民武"(地方民族武装) ,领导者为掸邦第一特区主席,中国四川籍华人彭家声。其前身是缅共在缅甸北部山区的一支割据武装。1989年,时任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彭家声发动军事政变,宣布脱离缅共,成立果敢同盟军。彭家声的诉求是追求民族和解以及民族自治。在彭家声的号召下,缅甸国内的其余15支民族武装同意放下武器,同政府军讲和,一时间,彭家声成为缅甸的民族英雄。彭家声也在果敢实行民族自治,果敢进入和平年代至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1992年,果敢同盟军内部发生内讧,彭家声与杨茂良为争夺兵权而兵戎相见,彭家声不敌,撤出果敢。三年后,彭家声重新打回果敢,但在此前杨茂良已经邀请缅甸政府军入住果敢,稳定局势。政府军进驻果敢后,就赖着不走了,而且占领了果敢境内的大部分军事制高点,和民主同盟军互相牵制。

就这样,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时间来到了2009年。2009年8月8日,果敢境内的缅甸政府军以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私造军火为由,向果敢同盟军进攻。双方对峙19天,17名缅甸警察被杀,引发矛盾升级。缅甸政府很快派出边防军攻打彭家声,果敢同盟军不敌政府军,彭家声本人也远逃他国。

这就是8.8事件。

8.8事件后,虽然彭家声流亡国外,但是果敢同盟军并没有就此瓦解,他的儿子彭德仁接管了果敢同盟军的指挥权,继续同政府军战斗。而彭家声经过多年辗转流亡后,也于2014年找到果敢同盟军,与儿子彭德仁一起同缅军战斗。

佤邦联合军

佤邦联合军是缅甸佤邦各族的武装力量,简称佤联军,总部设在邦康,为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佤联军的前身也是缅共的一支武装力量,也是在1989年发动军事政变,将缅共势力赶出了佤邦,成为佤邦地区唯一的武装力量。

这支部队的使命和缅甸其他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一样,反抗缅甸政府的民族同化,武装保卫佤邦人民。虽然佤联军近几年来少有与政府军大规模交火的记录,但是双方小规模摩擦也是不断。2015年,在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军冲突时,缅甸军方发言人就称,包括佤联军在内的至少5支民族武装参与了攻击政府军的行动。

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2009年,缅甸政府军敢大规模进攻果敢同盟军,而多年来,却一直对佤联军坐视不管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 果敢同盟军与佤联军的实力不同

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1995,彭家声重新返回果敢后,重新组建了果敢同盟军,下辖5个营,4个步兵营,一个炮营,总兵力才六百人。而佤联军辖区比果敢大得多,辖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辖区面积约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辖区面积约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6万。佤联军是缅甸国内最大的一支民族武装,正规军总数约3万人,实力远远强于果敢军。政府军当然不敢去轻易招惹这么强大的对手。

二果敢同盟军内部不稳定,佤联军内部较为稳定

虽然在1989年,彭家声策划了军事政变,成立了果敢同盟军,但是军队指挥权并不在他手里,副司令员杨茂良掌握了大部分兵权。彭家声主张禁毒,而杨茂良则大肆贩毒,双方发生冲突,随后爆发内乱,极大的削弱了自身实力。而且这次内乱还导致了一个极为糟糕的结果,那就是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监视同盟军。这也是在2009年,政府军敢对同盟军发动攻击的理由之一。此外,彭家声在果敢并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领导方式,而是大量任用自己的兄弟、儿子等亲属,这种家族统治并不牢靠。而佤邦内部虽然有很多少数民族,但是大家都充分达成了共识,铁板一块,一致对外,抗击缅军。

三中国的影响

我们一般都知道,果敢是缅甸境内的唯一一个华人民族,大部分中国人都对果敢怀有同情心。果敢人虽然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但有时候也屈服缅甸政府,比如之前的杨茂良。而反观佤邦人,虽然也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认为自己与中国境内的佤族是同根同源,对中国怀有很大的亲切感。早在以前,佤邦人民就主动寻求国中国的帮助,邀请中国电力部门支援他们的电力建设。甚至,2013年,有消息称,在缅甸北部发现了中国M99式12.7毫米狙击步枪,疑似中国向佤联军提供了军事援助,这无疑增强了佤联军的实力!

我是一卷青史,欢迎评论加关注,一起聊历史!

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佤邦联合军是缅甸第一大地方武装,总兵力约3万人,且装备较为精良,实力在缅北地区首屈一指,缅甸政府自然不愿招惹这个硬核桃

果敢和佤邦同为缅北地区少数民族割据地区,这两个地区都曾享有高度自治,但是在2009年缅甸政府军队对果敢发起进攻,果敢同盟军瞬间瓦解,果敢领袖彭家声率残部退入深山中,果敢基本被缅甸政府控制。但是佤邦至今仍旧维持着自己的半独立状态,缅甸政府始终不敢对佤邦有所动作,这其中原因倒也很简单,就是果敢太弱,佤邦很强。

(果敢地图)

果敢这个地方曾经长期属于中国,在明末清初,抗清义士李定国曾退守此地,李定国死后,明军将领杨高学在果敢安营扎寨并投降了清朝。到雍正时期,杨家第二代首领杨猷才击败了当地陈姓土司,成为果干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清廷册封杨猷才为“诰封奉正大夫”。至1840年,清廷为了嘉奖杨家守土有功,册封杨猷才的曾孙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杨家正式成为合法土司。

但是就在同一年,中英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随着英国人吞并缅甸,中国西南的国防压力越来越大。

英国人来到缅北后,强迫当地土司臣服了英属缅甸当局,杨家迫于英国的军事压力,只好投降英国。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也趁机跟清廷签署了《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获得了果敢地区的控制权。

不过在占领果敢之后,英国人还是维持了杨家土司自治的现状,直到二战爆发后,日军袭占缅甸,果敢土司杨文炳不堪日军勒索,率所部千余人内附云南,他上书给国民政府,表示愿意率土重归。

但是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的中国继续英国的支援,因此不能与英国人把关系闹僵,蒋介石于是嘉奖了杨文斌,并将他的手下人马编入国军,但没有接纳果敢。然而由于杨文斌曾与日本人有过接触,因此被怀疑通敌,于是在1943年他被进驻果敢的国军给逮捕了,直到1947年才被释放。

二战后,杨文斌加入了《彬龙协议》,果敢正式成为缅甸的一个自治区。但是在1960年,军人奈温发动军事政变上台,他一改之前缅甸政府的怀柔政策,上台之后便决定使用武力统一缅甸,这激起了缅北各民族武装的不满。

缅甸本来就是个多民族国家,除了缅族外还有大量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缅东和缅北地区。由于缅族自己也比较落后,其他的少数民族看不太起缅族,也不愿意被缅甸政府所统治。

而且随着中国内战的结束,大量国民党败军退入缅北地区,更是加剧了当地的混乱。国民党军虽然打不过解放军,但是打缅军和当地民族武装还是绰绰有余的,于是国民党军就在缅北安营扎寨,待了下来。

国民党军为图长远,在当地举办了军事训练班,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缅北大量风云人物都是出自这个军事培训班。

为了对抗国民党,在我们的支持下,缅北地区也成立缅共,一时之间缅北局势错综复杂。而果敢也是山头林立,不断爆发内讧。

虽然果敢的面积只有2700平方米,人口不过数十万(主要是由汉族组成),但从六十年代起果的内斗就一直不断,最后彭家声在90年代初夺权,成为名副其实的果敢王。但是世袭此地三百多年的杨家依旧拥有很大的根基,随时准备倾覆彭家声,果敢的内部很不稳定。在2009年缅甸政府军进攻果敢时,果敢内部立即发生内斗,许多人都投靠了政府军,包括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白所成和果敢县长明学昌都宣布支持缅甸中央政府,导致果敢同盟军军心涣散,一触即溃。

相比之下,佤邦内部就比较稳定,几乎没有发生过大型的内斗。佤邦面积有2.7万平方公里,是果敢的整整十倍,北京的面积也就只有1.64万平方公里,对比下佤邦的面积还是很大的。

(缅甸各地方武装地图)

佤邦人口大约55万,主要民族是佤族,另外此地也是汉族在缅北的主要聚集区,除了佤族和汉族外,佤邦还有十几个民族。虽然佤邦的民族结构要比果敢复杂,但佤邦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还是比较成功的,佤邦的内部向心力要比果敢高很多,团结就是力量,这并非空话。(佤族分布于中缅边境,缅甸境内的佤族与云南的佤族都是同胞,他们对中国的认同度是很高的)

目前佤邦联合军有兵力大约3万人,是缅甸最大的地方武装,而果敢同盟军不过3000人,两者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并且佤邦联合军的建设较为正规,属于一支准军事化部队,配备大量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甚至有装甲车,战斗力非常强。(佤邦联合军)

作为缅甸地方最硬的“核桃”,缅甸政府自然不愿意轻易动佤邦。双方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是在2008-2009年,缅甸军政府试图把佤邦地区整合为掸邦下属的佤族自治区,这遭到佤邦的强烈抵制,双方的战斗一触即发。直到2011年缅甸新政府上台,佤邦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才开始缓和。

总而言之,缅甸政府之所以不愿意动佤邦,还是因为佤邦的实力太强了。当然缅甸政府如果倾举国之力还是能打败佤邦的,但这样的代价就太大了,不划算。至于果敢,本身实力就弱,还内讧不断,从而给了缅甸政府军可乘之机。

目前佤邦与中国的关系非常良好,双方人员交流密切,佤邦通用汉语汉字,使用人民币,金融系统完全与国内接轨。并且佤邦的网络和电网也都和云南接轨的,而佤邦联合军的武器也基本上都是由国内提供的。

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佤邦联合军和果敢同盟军都是缅甸的刺头,都是从缅共这个大家庭里分离出来的山头。同一所学校毕业的,所以有好多共性的东西,但他们虽然是难兄难弟,但命运不同。一个走了衰运,被政府军清剿没有逃过一劫,另外一个走了好运。说到最后还是选择政策方针不同。

果敢军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想要东山再起,却难于上青天,只能人不人鬼不鬼地躲在深山老林里头苟延残喘,就是有心杀"贼",也无力回天了。

而佤邦联合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显山不露水,却一不下心就做大,成为了缅甸地方武装中的大哥大,让缅甸政府军都头疼不已。

果敢跟我国有着很深的渊源,果敢地区有80万人口,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果敢地区原先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清朝的时候它是中国一部分,后来被英国殖民者强行割走。特区中的居民其实还是以汉族为主,不过是被后来的缅甸政府给改成果敢族了。可以这么说,所谓的果敢人就是华裔。

不过果敢人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果敢的武装头领彭家声贩毒开赌场的行为跟邻国毫无关系。不仅如此,因为他开赌场贩毒,对当地人民造成毒害,对邻国秩序和边境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把自己一步步弄得大家的对立面,使自己慢慢走上绝路,走向深渊、自取灭亡。没有政治头脑,不珍惜自己手里的资源,是彭家声最大的败笔,格局决定命运,这个人的格局太小了。

格局小的人非常容易盲目自信,狂妄自大。彭家声就是毁在自己盲目自大上了。彭家声高估了自己的势力,低估了政府军的决心,轻信了政府军的诺言,像个孩子那么单纯,缺过上当了,无法回头。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几千军队轻而易举被政府军瓦解,丢掉老本的彭家声狼狈出逃。

彭家声的落败还有一点,那就是自己内部不团结,出了内奸。

鲁迅先生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在处于险境的时候,最容易出叛徒。

果敢军的全军覆没,让人感叹。觉得彭家声就此销声匿迹,恐怕是万劫不复了。

即使彭家声再回来,也是明日黄花,再难东山再起,掀不起什么波浪了,毕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口碑也不行,缺乏群众基础。

和果敢同盟军折戟沉沙,苟延残喘不同,佤邦军虽然不能说是如日中天,却也是蒸蒸日上、充满生机。如果说把果敢军和佤邦军比作刺头,果敢军是肉刺,佤邦联军是铁刺、钢刺、毒刺。

如果把果敢军和佤邦联军都比做鹰,果敢就是没了羽毛的老鹰,而果敢则是凌空翱翔的猎鹰。

佤邦联军这边是群鹰,有三万只猎鹰,还有大量藏在暗处为猎鹰呐喊助威的民兵"鹰"。

佤邦联合军不仅没有像果敢那样走下坡路,反而在跟政府军合作打击毒贩的过程中意外获得了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自己的地盘扩大了许多,达到了三万平方公里。控制区的人口也增加到60多万。

说到这里,大家会说,果敢军是因他们是果敢族而得名,那佤邦联军?是不是佤族的军队呢?

对了,因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的老大鲍有祥是佤族,成员也多是佤族,因此他们就把自己地盘叫做佤邦,军队叫做佤邦联军。

纵观果敢和佤邦的心路历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两家不同的政策方针决定了他们发不同命运。老一代领导人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对于果敢和佤邦这两支军队来说也是如此。

果敢不排斥毒品,而佤邦积极参与禁毒。果敢的行为不但让自己失去道义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却因为积极参与禁毒活动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同时获得了不少国际支持。不仅有看得见的资金注入,还有看不见的国家组织对佤邦的认可。

别小瞧了佤邦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它等同于国际组织变相承认了佤邦的合法存在。缅甸政府军对佤邦出手不仅有所忌惮而且师出无名,不能不投鼠忌器,顾虑重重。佤邦现在有点像仁义之师的意思,承担起国际责任,不跟政府添乱,不跟政府搞事,不扰民,不害民。这样的军队哪个统治者不待见,谁会冒险去打一个仁义之师,而且还没有绝对把握能打赢,最后弄得一身骚,岂非没事找不自在?

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作为邻国,缅甸这个国家,和我们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尤其是缅北的各少数民族,无论是在民族、文化、语言上,和相邻的云南,可以说一脉山水相连。

不过,也正是因为缅甸的民族组成太复杂,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原缅北各少数族自治区,为了抵抗缅族军人独裁政权的打压,展开了长达50年的军事抗争。直至今天,内战的硝烟仍在持续。

2009年,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的果敢同盟军,在缅甸政府军分化打击下解体。除了少部分跟着彭家声及其儿子彭德仁,上山打游击继续和缅军对抗外,绝大部分都跟着白所成归顺了缅甸政府,成立了缅政府控制下的缅甸联邦果敢自治区。

不过,同样被缅甸军政府视为眼中钉的佤邦联合军,不仅没有被收编或消灭,甚至还不断发展壮大。佤邦特区也因之成为缅北唯一一块没受战争袭扰的净土。

(佤邦联合军女兵)

同样是拥兵自重的少数民族武装,为何缅甸军政府能瓦解果敢同盟军,却不敢动佤邦联合军呢?一、民族意识和身份认同的差别。

佤邦和果敢原本都属于我国的领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国殖民者就以打击日本侵略者需要为名,把佤邦从当时的国民政府手中划给了缅甸。

而果敢人杨振材,在昂山高度自治的诱惑下,在二战结束缅甸政府成立时,选择归于缅甸联邦。

虽然果敢和和佤邦同属于汉人后裔,但佤邦的主体民族为有着深厚历史根基的佤族。民族的统一性,使得人民内部能保持高度的团结,在外敌入侵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但果敢这个民族,却是当年英国殖民者强行占领后,为了便于管理而设立的新民族。加上当地的人员流动频繁,成分复杂。因此当外来势力进入时,没有身份认同感的果敢人,为了自身利益各自为战,互不相让。没有团结共同对外的民族意识和基础,自然很容易被敌人从内部分化瓦解。

(左为鲍有祥)

二、政治目标和组织建设的不同。

佤邦在鲍有祥的领导下,不仅制定了联合党章程和法律,还时时不忘军队及干群政治思想教育。整个民族有着共同的信念和理想,这种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假大空口号,而是通过实在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利民措施,让人民能清楚认识到民族自治的好处,从而全面拥护特区政府。

当然,要想保持特区的高度自治,不受制于异族,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目前在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佤邦联合军常规军多达3万多人。这支军队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还严格按照师、团、营、连、排、班的体系正规建制。

同时,佤邦还实行全民皆兵。一旦战争爆发,经过军事训练的民兵有二十万之多。靠着强大的军事威慑,佤邦不仅拒绝了缅甸军政府的收编提议,还在税收、经济、军事上保持高度自治。

再看果敢同盟军,从1989年脱离缅共成立之日起,就想着与缅甸政府和解,实行自治。缅共灭亡后,没有了指导思想的果敢地区成了各方势力角力的战场,不断发生兵变和动乱。

由于没有统一的政治目标和信念,1992年,果敢同盟军发生哗变,912师师长杨茂良与彭家声的支持者发生冲突。处于弱势的彭家声带领部下退走,直到1995年才返回果敢。而此时缅甸军政府早已借机进入,成功占领各军事制高点,

2009年8.8事件后,果敢同盟军再次内讧,副司令白所成投靠军政府,成为果敢自治区新任主席。果敢同盟军一部就此名存实亡。

(果敢同盟军集训)

三、统治方式的不同。

虽然佤邦联合军及果敢同盟军都是1989年从缅共脱离出来的,但此后两支地方军政权却走上了不一样的地方统治路线。

鲍有祥接管军队后,在政权上推行铁腕统治,但也注重民主管理,各级领导人选不分民族和成分,都以民主方式产生。佤族人和其它少数民族拥有平等权利,此举保证了内部的团结和稳定,缅甸军政府想从内部瓦解根本无从下手。

而果敢同盟军领导人,却在自治政权中任人唯亲,实行家族式统治。不仅其兄弟和儿子们都在政府及果敢同盟军中担任要职,对于油水较大的部门或行业,也由家族把控。这样一来,自然引来各方不满,被分裂瓦解失去统治也只是时间问题。

综上所述,佤邦联合军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连缅甸军政府都忌惮,不敢轻易挑衅,根本原因在于这支队伍有着民主的管理体制和高度的政治认同感,而这恰恰是当年的果敢同盟军所缺乏的。

(参考资料:《政治身份认同与缅甸果敢同盟军的瓦解》等)

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挑柿子捡软的捏而已。佤邦的实力比果敢强太多了,缅甸中央政府不敢动。

十年前,缅甸政府之所以敢打果敢,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当时果敢当局的高层内讧了。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彭家声和副司令白所成不和,给了缅甸政府趁虚而入的机会。

第二、果敢内部凝聚力不足,很多果敢人对彭家声大权独揽、任人唯亲的家族治理模式感到不满,不愿意为其效力。

第三、果敢的军事实力太弱。缅甸中央政府军有大约五十万兵力(世界第九名),而果敢同盟军被瓦解之前,正规军事编制只有三千。双方实力太悬殊了。

所以,缅甸当年敢打果敢,真不是因为缅甸政府军有多强,完全就是因为果敢实力太弱了而已。

再说佤邦。其实,佤邦和果敢经济实力其实差不多,都属于粮食不能自给,经济基础很弱的自治邦。但是相比于果敢,佤邦有两方面的优势。

第一、佤邦的政治凝聚力比果敢要强;

第二、佤邦的军事实力比果敢强很多;

▼绿色区域为佤邦控制区

先说政治凝聚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果敢同盟军与缅甸中央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建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开始自治历程。在二十年的自治过程中,彭家声不断的排除异己,打压异己势力。

在他被缅甸政府赶走之前,不仅他自己任特区主席外,连他的六位兄弟和五个儿子,也分别在特区政府和同盟军内身居要职。如此赤裸裸的家族统治模式,让果敢人民对彭氏家族失望透顶,认为果敢没有自治的必要性了。还不如交由缅甸中央直接管理。

所以,当缅甸政府和果敢发动冲突后,果敢军队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知道为谁而战”。战斗意志几乎没有,一听炮响就四散而逃,整个抵抗过程只有三天两夜。而果敢人民也是冷眼旁观整个过程,不想掺和缅甸政府军和彭家人的战争。

▼缅甸北部各自治邦示意图。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佤邦的实力比果敢强很多。

相比于人心涣散的果敢,佤邦的凝聚力就要强太多了。

首先,佤邦不搞民族歧视,不管是佤族还是别的民族,在佤邦一律平等,佤邦当局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也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所以佤邦没有明显的民族矛盾问题。这一点,佤邦不仅做的比果敢好,也比缅甸政府好。(缅甸政府有民族歧视)

其次,佤邦当局不搞家族氏统治,只要是佤邦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追求。

综合以上两点,佤邦的老百姓更拥护佤邦的自治政府,觉得佤邦自治也挺好的,不想让缅甸政府直接管理佤邦。(佤邦也有很多问题,但相比于果敢来说,还是强很多)

再说军事实力。果敢同盟军只有三千人,佤邦军队高达25000人。虽然这跟缅甸政府军比起来,也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加上佤邦比较强的内部凝聚力,缅甸中央政府想要出兵打佤邦,真的要三思才行。

因为说实在话,缅甸政府军的战斗力确实是很弱,缅甸的经济也很落后。按照联合国对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的划分,缅甸现在属于“未开发国家”,连发展中国家都算不上。

2018年,缅甸的GDP只有715亿美元,军费开支为30亿美元左右。30亿美元要养活50万大军,军队的装备水平可想而知。

试想一下,这么弱的经济基础,加上战斗力实在是不怎么样的中央军,缅甸中央政府想动佤邦,真心不简单。咱就不说军队的战斗力如何了,就单说一个军费问题,估计缅甸政府都负担不起。

所以总的来说,缅甸当年敢动果敢,不敢动佤邦,主要是因为佤邦的实力强,以及佤邦内部的凝聚力比较强导致的结果。缅甸当局想搞定佤邦,不出点血是不可能的。但是缅甸政府又没有大出血的底气。所以佤邦也就不动了。

当然了,缅甸中央政府强,缅北的那些自治邦实力弱。只要缅甸经济发展起来了,解决缅北问题,也是迟早的事。

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10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柿子捡软的捏!

一、先说说三者的关系

缅甸分为上缅甸和下缅甸,上缅甸和下缅甸其实没有明确分界线,你可以这么理解,下缅甸是缅甸靠南部地区,是缅族为主的地区,这些地方比较安定,上缅甸是缅甸靠北部的地区,民族情况比较复杂,有克钦族、佤族、汉族(在缅甸官方叫果敢族)等等,有些地方在历史上属于中国,很多人懂汉语,写汉字,与中国边民血脉相连,这些地方长期处于战争和动荡中。也就是说,果敢和佤邦都是缅甸的少数民族组成的割据势力。

1941年,英国以切断滇缅公路为要挟,与中国国民政府划界中缅边界,条约对英国有利,大量领土被划给英属缅甸,这写领土其实就是果敢和佤邦的聚集地,也就是上缅甸。

果敢、佤邦、克钦邦,很多靠边境地区历史上属于中国,拿佤邦来说,在历史上与西盟佤族自治县是同一个土司管辖,境内佤族与中国佤族本是一体,官方文字还是简体汉字,佤邦领导人鲍有祥还在中国上过学。果敢就更不用说了,到那里用的钱都是人民币,不会汉语会缅甸语估计你还活不下去了,手机信号都是中国移动提供的,区号0883,边境两边互相通婚,只要缅甸动乱,有的人就到中国走几天亲戚。

不得不说一下缅甸的民族政策,用五个字概括,“大缅族主义”,也就是缅族才是缅甸的合法公民,其他少数民族则不是,缅甸有100多个少数民族呢,他们不可以参军,不可以上大学,没有身份证(有的有临时身份证,与缅族的正规身份证有区别),没有被选举权,也就是永远不可能有少数民族人当公务员。

所以说,缅甸地方民族很不服气,有人有枪就闹独立。从文化上,从血缘联系上,缅北许多人认为自己与缅族(缅甸主体民族)不是一体,加上大缅族主义,使得这些少数民族开始武装反抗。而且缅甸政府军打缅北,政府是默许军队抢劫的,什么值钱可以带走,有时也会虐待百姓,听说有的百姓被抓到,不走司法程序,士兵直接拷问,还有剪百姓耳朵的事情,这就把当地百姓当成“敌方百姓”了,不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国民。缅甸政府是不把这些少数民族当自己的国民,这也是民族地方武装打不灭的原因,地方武装其实充当了当地民众保护神和正义伸张者的角色,有民众基础,老是打不灭,过几天又冒出来跟你打个游击。

二、果敢为何很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果敢同盟军与缅甸中央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建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开始自治历程。在二十年的自治过程中,果敢老大彭家声不断的排除异己,打压异己势力。在他被缅甸政府赶走之前,不仅他自己任特区主席外,连他的六位兄弟和五个儿子,也分别在特区政府和同盟军内身居要职。

如此赤裸裸的家族统治模式,让果敢人民对彭氏家族失望透顶,认为果敢没有自治的必要性了,还不如交由缅甸中央直接管理。当缅甸政府和果敢发动冲突后,果敢军队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知道为谁而战”。战斗意志几乎没有,一听炮响就四散而逃,整个抵抗过程只有三天两夜。当时缅甸中央政府军有大约五十万兵力,号称世界第九,而果敢同盟军被瓦解之前,正规军事编制只有三千。双方实力太悬殊了。而果敢人民也是冷眼旁观整个过程,不想掺和缅甸政府军和彭家人的战争。本来缅甸政府军对于果敢是有顾虑的,这倒不是说果敢同盟军强,主要毕竟这是汉人,背后有强大的中国,如果中国干涉,缅甸政府军就难以收拾,但是偏偏果敢老大彭家声太独裁,逼得自己副手杨茂良造反,而且果敢地区贩毒严重,毒品从云南进入国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所以中国警方也希望消灭贩毒分子。

三、佤邦为何很硬

佤邦相对来说就强大的多,首先佤邦很团结,他们不搞民族歧视,不管是佤族还是别的民族,在佤邦一律平等,佤邦当局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也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所以佤邦没有明显的民族矛盾问题。这一点,佤邦不仅做的比果敢好,也比缅甸政府好。而且佤邦当局不搞家族氏统治,只要是佤邦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追求,所以佤邦的老百姓更拥护佤邦的自治政府,觉得佤邦自治也挺好的,不想让缅甸政府直接管理佤邦。另外,果敢同盟军只有3000人,佤邦军队高达25000人。虽然这跟缅甸政府军比起来,也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加上佤邦比较强的内部凝聚力,缅甸中央政府想要出兵打佤邦,真的要三思才行。而且果敢不排斥毒品,而佤邦积极参与禁毒。果敢的行为不但让自己失去道义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却因为积极参与禁毒活动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同时获得了不少国际支持。纵观果敢和佤邦的心路历程,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是否正义的政策方针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