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使用不锈钢做子弹?

不是不锈钢,而是硬度较低,材质较软的覆铜钢和漆钢,这一点得首先明确,而我国的这项技术是在建国之初打包在156个大型援华工业项目中,从苏联成套引进的,那苏联为什么要制造钢弹头呢?原因就是二战期间,德国和苏联打的你死我活,两家最后都严重缺少有色金属资源,特别是铜的储备量已经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制造子弹了,所以在二战中后期,德国和苏联都相继开发出了钢壳弹技术。(俄罗斯7.62毫米覆铜R弹)

钢和铜相比,成本低的多,加工工艺难度也更低,便于大规模推广生产,但是从技术性能上来说,钢比铜要差的多。首先铜的延展性比钢要好的多,在发射药爆炸后能够有一定程度的膨胀而紧贴枪膛,起到密闭的作用,能够提高发射药的压力和弹头初速度。其次,铜是一种自润金属,不仅不容易磨损膛线,在抽壳退膛时也比钢壳要顺利的多,不容易发生卡壳,所以总的来说,用铜质壳的技术指标要比钢壳好很多,用钢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大家都知道,铜虽然不算稀有金属,但是在地球上的储量与铁相比还是要小的多, 铜在地壳中含量只有0.01%,世界上铜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大多分布在南半球,比如智利、澳大利亚、刚果等,而北半球的美国和欧洲铜储量也不小,但是我国却是一个比较缺铜的国家,目前全世界铜已探明的铜储量大约为7.2亿吨,我国只有3000万吨左右,占比只有4%,总的来说,我国算是一个比较缺铜的国家,所以我国采用钢壳弹不失为一个节约成本、利国利民的合适之举。(世界铜储量排名)(我国各型枪弹,消耗量大步枪弹都是钢壳弹,只有手枪弹使用黄铜弹壳)

我国目前采用的钢弹壳不是不锈钢,而是硬度较低的软性合金钢,表面一般也会覆铜或者上漆,以此实现与铜壳弹相近的性能。而在60年代的集中技术攻关后,我国目前不仅钢壳子弹的性能基本追平了其他国家的铜壳弹,而且还拥有一项独一无二的本领,那就是焊接钢壳炮弹,我国也由此成为了的世界上唯一大规模使用钢壳炮弹的国家,这也为我国的国防开支节省了一大笔经费,在战时也避免了被其他国家从铜资源进口上卡脖子的尴尬,为祖国军工人员点赞!(152毫米钢壳弹)

为何中国使用不锈钢做子弹?

不锈钢也是很贵的,因为这玩意是含镍铬的,而且质地硬,所以没有哪家用这个做子弹弹壳。我国做弹壳的是便宜、质地较软的覆铜钢和涂漆钢,例如以前的56式冲锋枪、81式突击步枪的7.62毫米子弹用覆铜钢制作弹壳,现役95式突击步枪的5.8毫米子弹用涂漆钢制作弹壳。由于钢不像铜那样具备自润滑性能,所以我国制作的覆铜钢和涂漆钢弹壳外面锥度比铜弹壳大,以保证射击时能够顺利抽壳。

我国不用铜做弹壳,而是用钢,一是原先缺铜,二是习惯成自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探矿能力很差,一直没发现较好的铜矿,所以是贫铜国。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探矿活动,逐渐探明我国的铜储量还是蛮大的,有6000万吨,居世界第六位。但这已经是建国后很晚的事情了。而在比较丰富的铜矿储量探明之前,我军用的枪械却是急需子弹,于是在缺铜的情况下,就想尽办法用钢来代替铜制作弹壳。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覆铜钢和涂漆钢制作弹壳方面的技术日益娴熟。

随着国内铜矿储量探明,再加上改开之后国力日益增强,从国外也能进口大量铜矿资源,因此我国不但甩掉了贫铜国的帽子,而且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但是我国已经习惯了用钢制弹壳生产线,所以没有改用铜来作弹壳。其实,从生产工艺来说,覆铜钢和涂漆钢弹壳比铜弹壳要复杂得多,成本并不比铜便宜多少,性能也不如铜弹壳。所以,在现在不缺铜的情况下,从提高我国轻武器性能角度来讲,最好还是能够用铜来制作弹壳。换装轻武器,可以通过逐步换装的办法,不是一下子全换掉,这样也就不会产生太大的经费压力。(S)

为何中国使用不锈钢做子弹?

纠正一下,那玩意儿不叫不锈钢,叫做覆铜钢。顾名思义,就是在钢制的子弹头外层再覆盖一层铜外壳,然后长得像铜制子弹,并且具备一部分同制子弹的性能。说得好听点我们用覆铜钢叫勤俭持家,说得难听点就是穷人有穷人的活法,要是兜里钱包鼓,谁还想用动不动就把膛线磨坏的钢制子弹?那肯定会有人问为啥我国现在有钱了还用钢制子弹呢?其实是依然是为了控制成本,减少铜的使用量。铜制的子弹其实和钢制相比在性能上有着多个优势。首先,铜作为一种有色金属有自润的特性。这是啥意思呢?就是你不用涂润滑油它越用越光滑,去过广场的小伙伴仔细注意一下那些广场上的铜像,显眼的地方都被摸得光滑无比,滑溜溜的,没有一丝铜绿。这种性能对子弹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在子弹的上膛和退壳过程中起到一种润滑的作用,减少对枪械活动部件和枪膛的磨损。除此之外,铜还有另外一种性能叫做延展性,初中课本上的纳米铜可以拉长十倍,延展性十分出色。那延展性又有什么用处呢?延展性意味着材质相对较软,可以更加紧密的贴合膛线,增大膛压,增大弹头出膛速度,并且同时不伤害膛线。钢制子弹相对来说就没有这种优势了,钢硬度高,和枪管硬碰硬,子弹是一次性用品,枪管不是,硬碰硬几个来回枪管膛线就磨平了,极大影响枪械的使用寿命。而且钢材还会生锈,不利于长期保存。

但是钢材有着三个铜死也没办法达到的优点,那就是基础材料铁储量大,加工工艺简单和单价极低。我国是一个铜储量非常低的国家,铁资源则相对丰富得多。再加上我国的钢材产量相当高,而铜的产量则很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铜的价格比铁高出好几个档次。如果可以减少铜的使用量,那子弹的成本将大大下降,于是为了节省成本我国就照着苏联的路子开始了覆铜弹的研究,然后覆铜被甲弹成为了我国主要使用的子弹。

上图▲,这是三枚被拆解之后的9毫米口径手枪子弹和一枚7.62毫米中间威力步枪弹的弹壳和弹头。9毫米手枪子弹的弹壳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黄铜作为材料,而弹头则是使用的钢芯加铜覆盖,甚至都没有完全包裹,钢芯有一部分裸露在外。这枚7.62中间威力步枪弹是AK-47突击步枪所使用的M1943型7.62*39中间威力步枪弹,我国叫做56式步枪弹。很明显,这款步枪弹的弹壳是钢材制作而成,而弹头则使用的是钢芯覆铜的被甲弹头,拿在手里的感觉重量一般,和使用铅芯的弹头区别明显。我国目前通用的两款小口径子弹DBP95型5.8毫米普通弹和DVP88型5.8毫米机枪弹都是覆铜弹。在此之前,我国小口径枪弹使用的都是F11覆铜材料,但是为了满足15000发的枪管寿命,DBP95型5.8毫米小口径步枪弹改用了更软的H90覆铜材料,算是我国子弹制造和轻兵器工业的一次大胆尝试。虽然后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不失为一次勇敢的探索,为我国轻武器发展积累了经验。

为何中国使用不锈钢做子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是不锈钢,只是普通钢。

采用钢做弹壳的原因很简单,第一便宜,第二节省铜资源。

大家都知道铜弹壳好,因为铜的韧性很好,做弹壳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击发时高温高压的状态下,铜可以有稍许扩张变形,气密性好。

铜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润滑材料,所以抽壳时的阻力小,断裂卡壳的几率也很低。

具体还有一些好处,萨沙已经说过了,不再重复。

钢虽然有强度,但韧性差,相比铜还是有差距的。

另外,铜还有比较稳定的特性,不容易腐蚀生锈。

大家看过电影《军火贩》吧,中国曾经在60年代援助了大量自动步枪子弹给阿尔巴尼亚。

这些子弹都是铜弹壳以保证质量。

结果子弹封存长达30多年,开箱直接装入弹匣,就可以射击,根本不要擦拭维护。

然而,虽然铜子弹有很多好处,但价格太贵了。

子弹这种东西,动辄就要生产几十亿发(军火贩里面都需要1亿发子弹)。一旦开战,弹药消耗量非常巨大。

生产钢壳,是比较省钱的。

但是,很多人说中国缺少铜矿资源,所以不能用铜弹壳,这也是不对 的。

中国铜矿的总保有量约为6234万吨,位居世界第七,是世界上铜矿储量较多的国家之一。

为了改变钢壳的缺陷,我国弹壳大量采用覆铜钢制造,就是在主体钢结构的弹壳上披上一层铜背甲,比如56式冲锋枪和步枪、81式步枪使用的7.62MM弹药的弹壳。

这些年,我国也开始生产涂漆钢壳的弹药,就是在钢壳主体上刷上一层厚厚的漆,比如95式枪族使用的5.8MM子弹。

覆铜钢和涂漆钢弹壳不能改变钢壳的固有问题,只能缓解而已。

其实,个人觉得还是因为恢复铜壳子弹生产。

中国今天军费这么高,还在这点钱吗?

为何中国使用不锈钢做子弹?

目前国际上主流用来造弹壳的材质是黄铜(弹头、底火等部位不讨论,其实给弹头披甲的材料也是覆铜钢、黄铜等,弹芯则是铅芯或者钢芯),因为相比于钢,黄铜的质地较软,延展性和抗锈蚀性都要比钢好,所以,使用黄铜造的子弹在射击时能跟枪管更好的贴合,适配性和自润性都比钢要优秀很多(在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下,弹壳是会出现一定程度膨胀的),对减轻枪管的磨损也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我们国家则是大量使用覆铜钢或者漆壳钢来造子弹,其实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铜太贵了,我国的铜资源不丰富,可以说是很缺铜(哪怕黄铜仅仅是一种铜锌合金,我们也要考虑到战时被限制进口铜的可能性),所以,考虑到资源以及成本的问题,我们才选择了使用钢来造子弹,毕竟我们不缺钢铁资源,我国的钢产量在全世界基本上也是稳坐鳌头的那种,但是我们也不是使用纯钢,而是会在钢的表面覆铜,这样一来,也算是勉强能弥补一部分钢延展性不佳的缺点!

还有,黄铜早就不是唯一的最适合用来造子弹的材料,纯铜、白铜、镀铜钢、覆铜钢等材料都是可以用来造子弹的,而且纯铜的性能比黄铜还要好,我们在建国初期生产使用的是黄铜弹壳,而在1952年从前苏联引进覆铜钢技术以后,就开始使用这种性能稍差,但是成本更加低廉的材料来制造子弹了,再到后来,就变成了今天这种更加便宜的漆壳钢!总之,使用钢来造子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便宜!

为何中国使用不锈钢做子弹?

随着军事知识的逐渐普及,一些专业知识知识不再只是少数军迷们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了。比如最基本的军用物资:枪械子弹,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基本结构和材质,也有很多人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用黄铜做子弹,而只有中国用不锈钢做子弹。但是知道这一点的多,却没什么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过通过这篇文章大家知道背后的原因后,可能会感到一丝心酸。

首先,这里所说的“做子弹”,主要指的是制造子弹壳,因为只有它才能用其他材质做,而子弹头无论中外,全都是用铜做的。这是考虑到铜的延展性好,当子弹点火,子弹头被推进枪管里时,黄铜制造的子弹头会嵌进枪管里的膛线,这样膛线就可以让子弹在前进的同时转动起来,就像上螺丝一样。

为什么弹壳才能用其他材质呢?这也和子弹的工作过程有关。当底火被打击时,子弹里的发射药点火,燃烧产生高压,推动弹头的前进的同时,也撑起了弹壳,让弹壳贴紧枪膛。为了上弹方便,初始状态下弹壳和枪膛之间有微小的缝隙,当弹壳被撑起来时,贴紧枪膛,就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而很显然,因为工作时需要膨胀,弹壳的延展性也就要求要好。如果延展性差,膨胀时就会被撑破,气体漏出,不但影响威力精度,还会影响射手的安全。但延展性也不能太高,否则会贴的太紧,不容易抽壳。同时强度也要有一定保障,不能随随便便就会磕破。而黄铜的延展性刚好不大不小,强度也是不多不少,非常适合子弹的需要,因此从子弹发明后直到二战时的几十年里,所有子弹壳都是黄铜做的。

在二战时,德国和苏联在战争的逼迫下开始大规模使用覆铜钢制造子弹,这种材料其实就是在钢的表面镀上一层铜。二战结束后,新中国也从苏联那里学来了覆铜钢弹壳的制造技术。但是中国实在缺铜,即使是覆铜钢也消耗不起,于是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开发出了自己的覆漆钢弹壳。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子弹都实现了钢壳化,只有少数子弹还在用铜。但反观西方国家,它们铜矿丰富,价格低,因此直到现在还在使用铜弹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