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陆军参谋总长公开承认,武器弹药储备只能维持10天,这是实话实说,还是麻痹敌人?

印度🇮🇳国力有限。

养兵众多。

军费大部分用于人员开支。

曾经多次想栽撤冗余。

都无结果。

只得尽量将剩余钱用在购买武器上。

卖出武器的国家,看到印度猴急的样子,往往提价。

印度忍痛购入。

接来的弹药费就不够了。

所以库存紧张。

依开战用量而言,只能维持一周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印度往往到紧急时,再筹资购买。

武器售出国,此时的良心尽失。

常常以供货太急为由头,借以提价数倍再售于印度。

印度无耐接受。

居此可知,三哥之蠢,令人费解。

也许是其实力支撑不了其野心,从而左支右拙,无法周全。

故,只要三哥坚持✊其扩张野心,必然成为世界笑柄,最终拖垮自己。

#凌远长著#

印度陆军参谋总长公开承认,武器弹药储备只能维持10天,这是实话实说,还是麻痹敌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又是以讹传讹,简直没完没了。

阿三参谋长的原话是:对于西部的敌人(巴基斯坦),弹药必须维持10天的激烈战斗。但战斗超过10天,印度即便胜利也没有意义。

简而言之,印度认为应该避免同巴基斯坦陷入持久战,而只应该进行短促的局部战争。

这不是说,印度的弹药只能支持10天,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有很多,

其一,印度目前全力发展经济,不可能让自己陷入持续的大战中,印度民众也不会支持。

其二,印度的军力上占据相当的优势,尤其在局部战争中会有占据较大的上风。印度空军的现代化战机数量有很大优势,可以在短促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如果是全面战争,印度不见得会有太多优势,毕竟巴基斯坦军队规模也不小。

其三,印度现有的后勤补给,不能维持持久战。

很多人不知道,现代化战争即便是10天,消耗弹药也是极为惊人的。

在2013年,印度170种弹药,有27%的只能维持20天左右的作战。

2017年,印度有121种弹药的存储量,低于国防部的要求,也就是能够维持30天的作战。其中61种大大低于标准。

印度之所以出现弹药缺少,主要在于武器外购较多,弹药很多还是需要靠进口,以保证质量。

而现代化弹药,尤其是制导弹药价格昂贵,没有战争爆发,迫切威胁,印度往往不愿大量购买,参谋长也缺乏购买的资金。

但这不是说印度就是没有弹药。

注意,印度对付巴基斯坦进行10天局部作战的弹药,还是充足的。

至于30天作战的对象,当然只有我们。

然而中印目前不可能发生全面战争,局部战争也不可能,也就没有必要按照临战要求大量配备。

印度陆军参谋总长公开承认,武器弹药储备只能维持10天,这是实话实说,还是麻痹敌人?

这是个理解上的错误,印度参谋长不是说印度的弹药储备不够十天,而是说印度不宜打长久的战争,超过十天,时间过长,对印度不利。第一个说明印度对自己过于自信,第二个说明一个战术的问题。

(印度军队接受国庆检阅)

印度的综合国力绝对在巴基斯坦之上,印度参谋长指的是打常规战争。众所周知,印度的武器装备是万国牌,有些先进的武器都是采购得来的。武器采购需要大量的金钱,印度的军费开支巨大但仍然有限,一方面要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武器,一方面要购进外来大批先进武器。近几年印度的武器采购向西方扩展,法国的阵风战斗机,美国的武装直升机以及绝大多数俄式各型战斗机以及俄式丶德式装甲坦克。

各种不同型号的武器,配备的是各种不同型号的弹药,例如不同型号的战斗飞机配置的不同型号的导弹,印度若不能自己生产,就必须对外采购。特别是一些不同型号的导弹,需要保养,养弹千日,用弹一时,没有战争发生,也就不需要采购大量的弹药,存放长久的弹药,也不安全,而且耗费大量资金。

印度女兵接受检阅

2016年5月31日,印度位于马哈拉斯特拉邦中央弹药仓库发生大爆炸事故。该弹药库是印度最大的弹药库,此次爆炸据印媒报道造成20名军人死亡丶10余人受伤。该弹药中心存放有AK47枪弹和“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AK47是俄罗斯制造,布拉莫斯导弹是俄印联合生产。爆炸发生后,附近数十公里内的数千名村民被紧急疏散转移。爆炸在夜晚凌晨发生,两次连环爆炸据《亚洲时报》网站发布的视频显示,引发的大火照亮了整个夜空。印度国防部长马诺哈里.巴尔卡紧急赶赴现场,处理后续事宜。

为了节省资金,印度政府和军方自己仿制一些战机的零配件,但是总是不匹配,要么撤旧修旧,要么用仿制零部件顶替,造成印度创造了不光荣的摔毁战机“世界纪录"。弹药也一样,你总不能用法国阵风战机悬挂苏30战机所需的导弹吧。型号不同,发射装置不一样,不匹配。

印度参谋长所说的打长久战争弹药储备不足,应该是实际情况,并非麻痺巴基斯坦。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弹药。有一种1130型多管近防炮,11个炮管两个弹药供应仓,一次能锁定40多个目标,一分钟最大射速10000发,每秒钟发射166发。

印度陆军参谋总长公开承认,武器弹药储备只能维持10天,这是实话实说,还是麻痹敌人?

印度陆军参谋长确实有提到印度军队的弹药储备只能维持10天之类的事情,不过他并不是说印度全国的弹药只够支持印度军队进行10天的战争,实际上印度陆军参谋长是说印度已经建立了弹药储备,这些导弹储备能够维持印度跟巴基斯坦进行一场持续10天的战争,并且印军参谋长还强调说如果对巴基斯坦的战争不能够在10天之内取得胜利,那战争将会失去意义。(边境地区的印度军队)

印度军队最主要的一个对手就是巴基斯坦,而我们从印度陆军参谋长的讲话中也可以看出,印度面对巴基斯坦是非常地嚣张,印度军方高层甚至认为对巴基斯坦的局部战争必须要能够在10天之内取胜。印度陆军参谋长的讲话是在今年9月份发表的,而我们都知道由于印度议会在今年8月初突然宣布取消了查谟-克什米尔邦的特殊地位,这让印巴局势迅速紧张升级,面对紧张的印巴局势印度政府的做法也很简单粗暴,它直接向克什米尔地区增加部署了军队,目前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军队规模已经接近10万。(印度军队)

自今年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不过因为印巴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而且当前的世界局势已经不支持两个大国用武力去解决领土争端,所以印巴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印度军方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如果印度真的和巴基斯坦发生战争,这种战争必须是局部而且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军队必须迅速取得胜利,如果时间拖得太长则战争将没有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目前印度政府只是寻求为印巴冲突储备10天作战所需要的弹药,所以印巴战争的时间一旦超过10天,到时候印度军队的后勤保障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不过印度陆军参谋长说印度军队只为跟巴基斯坦的冲突储备了10天的弹药,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国内的弹药储备只能支撑印度军队在局部地区作战10天。根据印度国防部消息人士的话称,印度政府的最终目标是为北部和东部地区的边境部队建立足够支撑其进行30天大规模“激烈战争”的弹药储备,只不过目前为印军建立跟巴基斯坦进行10天“激烈战争”的弹药储备是首要工作。当然,为边境部队储备足以支撑其进行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大规模战争的弹药,这对于印度军方而言也是一项艰苦的任务,为此印度军方高层必须得花很大的精力。(印度总理莫迪)

既然印度陆军参谋长提到了储备弹药的问题,这也说明弹药储备一直都是印度军队的一个很大短板,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印度审计署披露的消息,2013年印度军队170种弹药当中只有27%能够应付20天的激烈战争,而在2016年9月,印度军队有超过80%的弹药低于规定水平,并且印度军队很多弹药的可用性非常低。所以说印度陆军参谋长提到说印度军队的弹药储备只够维持跟巴基斯坦进行10天激烈的战争,这不是在麻痹敌人,他说的都是大实话。当然,印度军队目前也正在快速补充自己的弹药储备,为此印度国防部也是派了一些高级官员去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选购弹药,并且这些官员能够支配的国防预算也大幅提高。或许在印度军方高层的努力之下,印度军队的弹药储备会不断增加并且弹药的可用性也能够获得提高。

印度陆军参谋总长公开承认,武器弹药储备只能维持10天,这是实话实说,还是麻痹敌人?

印度军队的弹药储备不足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也是印度军队中一系列难以根除的顽疾之一,虽然印度陆军总参谋长比平-拉瓦特上将承认印度陆军的弹药储备只能维持10天左右,但面临弹药短缺窘境的并不仅仅是印度陆军,包括印度空军和海军同样面临着弹药储备不足的情况。做为一个拥有140万现役军人的军事大国,印度却连最基本的弹药储备都搞不定,这说出来的确让人大跌眼镜,但好在印度人自己承认这件事,也年年上报关于弹药储备不足的事情给高层,但却迟迟得不到根本解决,这一方面源于印度的官僚作风严重,另一方面也是印度的工业基础薄弱,就连子弹这种消耗品也无法满足供应,而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印度军队中陆军是绝对的大头,其陆军总兵力超过110万人,如此庞大的兵力规模,仅仅维持人头费的开支就占去了陆军军费预算的6成以上,再除去大件武器装备的更新费用,剩下的钱就真的可能 不够买子弹的了,可以说军费不足是导致陆军弹药短缺的根本原因。其次,印度军工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印度的弹药生产经营权垄断在印度国家兵工厂委员会手中,以印度国内最大的弹药生产厂AFK为例,其年生产能力仅能够满足印度陆军弹药需求量的十分之一,且由于印度的武器装备属于典型的“万国造”,一些特殊型号的弹药AFK根本就生产不了,只能从国外进口,加上AFK本身产能不足,从而导致印度超过70%的弹药需要进口,而进口商找各种借口卡脖子的事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印度军队长期出于缺乏弹药的困扰之中。

印度陆军参谋总长公开承认,武器弹药储备只能维持10天,这是实话实说,还是麻痹敌人?

印度不会傻到这个样子,公开承认自己的弹药储备数据,这是故意放风出去,引诱对方上钩,(引蛇出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