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留给乌克兰那么先进的武器,为什么乌克兰没有发展成为地区强国?
在苏联解体后的分家活动中,本着“在谁那儿,就分给谁”的原则,据一些资料显示,苏联的重工基地——乌克兰继承了苏联大约35%的家当。这甚至导致,乌克兰独立后,俄罗斯的大量重工业企业由于失去了位于乌克兰境内的配套企业,一时间无法运转。
此外,乌克兰作为苏联最靠近西方的领土,扼守黑海出海口(克里米亚是苏联唯一的冬季全暖港),长期以来,被部署了数量庞大的核武器与核设施,还有大量的常规驻军、航天产业集群。
独立后的乌克兰的军事实力也曾经令人生畏。乌克兰从前苏联的战略核武库中,继承了多达130枚的SS-19洲际弹道导弹,以及46枚SS-24洲际弹道导弹,而其境内更是拥有着约170个核导弹发射井,一夜之间,竟成了继美俄之后的第三大核武器储备国。加之,除战略部队外,乌克兰境内的所有前苏联部队在法律上也归属了乌克兰;原苏联六个大型军用造船厂,有三个位于乌克兰的黑海沿岸,包括能够唯一制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厂。
照说,乌克兰人口素质也不低,在如此可观的基础上,努努力,就能成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然而,乌克兰却打了一手“烂牌”,一误再误,最终沦落成了欧洲的“破落户”。
这得从主客观两方面找原因。
首先,客观条件限制,注定乌克兰难成为军事大国。
第一、核武器在乌克兰手中,更多的被看作一种“负担”而非“财富”。
一颗核弹造价不是特别的昂贵,但要保持一个拿起来就能用的状态,日常维护成本是非常高的。加之,不是有了核武器本身,就能直接拿出来用,还需要配有对应的各类战略力量。比如,陆基洲际导弹发射系统、海基战略核潜艇、空基战略轰炸机等投送平台,还有大规模的雷达阵和防御设施等等,这些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所以,即便是美、苏两个霸主,都对维护庞大的核武体系感到很吃力,所以才有了冷战后期,美苏约定销毁部分核弹头的各种谈判和协议。
新独立的乌克兰从苏联手中,一口气继承了1300枚左右的核弹头的,这个维护费用对乌克兰政府来说,几乎就是天价,光是想一想就能愁坏了。苏联解体后,各前加盟共和国几乎都陷入了困顿,经济、民生一片颓废、萧条之势。乌克兰政府也不例外,欠了一屁股债。老百姓连日常“吃饱饭”都成问题,此时每年再花费数亿美元进行核武器维护,远远超出了乌克兰政府的能力。
而且,工业最重要的是人才,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这些俄罗斯是不会留给乌克兰的。苏联解体后,核武器虽然分给了乌克兰,但核专家们大部分都撤走了。
所以,在维护上,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远超出乌克兰的能力。
更可怕的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与维护,不少核武器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核弹头出现蓄积现象,弄不好容易再出一个切尔诺贝利核事件,整个东欧地区都得跟着遭殃。
第二、美俄英为主的三个传统拥核国家对乌克兰的忽悠。
美国、俄罗斯虽然互相看着不爽,但是在忽悠乌克兰放弃核武器上面,倒是观点很一致。凭空出现一个核大国,让联合国五常这些传统拥核国家情何以堪,对谁都是明显威胁。乌克兰迅速被这几大国,紧紧的“盯上”了。
苏联解体后留下了四个核国家,除了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外,还有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后面这两个国家没怎么费劲,比较痛快的拿了钱,完成了“无核化”。
最终,1994年12月,在美国、俄罗斯、英国的共同忽悠和利诱下,拮据的乌克兰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宣布彻底放弃了所有核武器。
销毁费由美国提供,拆毁后的料都归乌克兰。乌克兰把核武器里面的铀提炼成商用铀,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来获取外汇,加上获得的可观补偿,经济形势也得到了缓解。
所以,乌克兰放弃核武器,并不能被简单的定义为“自废武功”,还是有一定考量的,人穷志短,没有办法。
实际上,乌克兰更多的失败在于其主观政策方针的判断、操作失误。
人穷志短,目光也变得短浅。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弄好了就是左右逢源,搞砸了就东西夹击。
然而,乌克兰没有保持自己在俄罗斯和欧美国家之间的平衡,而是头也不回的一屁股坐在西方大腿上。这对于经济、能源上严重依赖俄罗斯,并被俄罗斯视为传统势力范围的乌克兰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反制措施每次都以完胜告终。小的方面,比如中断对乌克兰的经济合作,在寒冬腊月把天然气管道关掉,给乌克兰断气,冻的乌克兰一片哀鸿。
比较大的动作,诸如,乌克兰一折腾,自己没捞到好处,反而刺激的克里米亚重新回归了俄罗斯。乌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亲俄武装,天天吵吵着要脱离乌克兰,几年如一日的折腾....在维护主权领土完整上面,乌政府妥妥的成了“loser”。
而且,就算真遇到“事儿”了,欧洲各国也是一副让乌克兰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光是磨嘴皮子,没怎么真正出力帮衬过。
毕竟,能源方面,欧洲各国都被俄掐着脖子过日子,生怕招惹了毛熊给断了油气。
在大国关系上,乌克兰高调反俄,拼命巴结西方国家的政策,说好听了是“远交近攻”,说难听了,就是“缺心眼”。
而且,除了外交政策的失误,自己国内的政治经济也是一团糟。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也是深陷其中,而领导层不但没能力处理好,反而在最危急的关头贪污了大量的钱财、资产,让乌克兰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一时间只能靠卖武器过活。
不得不承认,乌克兰为咱们的国防事业的发展做了突出贡献。除了瓦良格,我国还有了战机和导弹的基础模型和参数,帮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少走了不少弯路。
此外,就是乌克兰寡头政治的影响。
与俄罗斯一样,在盲目“私有化”浪潮中,少数寡头通过权钱交易等手段低价购买国有资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寡头们将触角伸向政治领域,通过自己或扶持代理人的方式控制政局,反过来再用政治手段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这些寡头不怎么管国家经济发展,只看重自己能否赚到钱。所以,乌克兰经济命脉被各个寡头垄断控制着,国家几乎被他们掏空....
虽然俄罗斯也存在寡头经济,但是俄罗斯有普京这类的强势人物做龙庭,能够对典型的寡头进行打压;而乌克兰这边,像库奇马、拉扎连科、季莫申科、尤先科等政治领导人要么自己就是寡头,要么是寡头的代理人.......接力把国家折腾的一塌糊涂、不堪收拾。
此情此景,也让乌克兰老百姓心灰意冷。据乌克兰最新民调显示,参与角逐2019年大选的几位候选人,前总理季莫申科暂列第一,支持率为仅19.3%。现任总统波罗申科排第二,支持率为11.9%。百分比低到这种程度,乌克兰选举堪称是“瘸子里面拔将军”。
当年苏联留给乌克兰那么先进的武器,为什么乌克兰没有发展成为地区强国?
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什么?是经济、是国力、是人心、是实力。而鸟克兰有的却是政治寡头。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乌克兰独立后,从地缘上讲,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乌克兰人属于东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血缘密切。
乌克兰作为原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在1991年底苏联解体时,继承了约30%的苏联海陆空及核打击力量,可以称得上当时世界第三的军事强国。但是在近20年内,乌克兰政府很快就败光了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家底 。长久的经济低迷、政局不稳,造成军费支出不足,部队待遇差,军人数量锐减,原来继承的军事装备拆的拆、卖的卖,鲜有更新补充。
乌克兰首先是缺乏公平合理的社会组织架构。乌克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实行共和制、多党制。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政党在乌司法部注册登记,各个政党代表的社会阶层不尽相同,各有各的利益。独立以来,形成了寡头统治的局面,政局不稳很大原因就有各种垄断寡头在里面纠葛。特别是遇到国家大是大非时,各种利益集团相互掣肘,进一步分散了国家政治资源。
国际大环境影响。原因是自身的地缘政治和国际环境,美国也不会希望欧洲的旁边是一个强国,哪怕对自己没有威胁。乌克兰政坛分裂是国内亲欧派与亲俄派立场观点碰撞的结果。乌克兰危机已从国内危机演化为冷战结束后欧洲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乌克兰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检验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域外国家实力的试金石。美国当然也知道这点,所以一直都是利用乌克兰而不让其坐大,连经济复苏也严加控制。俄罗斯更不会允许家门口出现亲美、亲欧的实力派国家
乌克兰当年昙花一现的强大和几十年举步维艰的挣扎,很大程度上都是拜苏联解体所赐!虽然分家时不得不屈居于俄罗斯之下,但基辅所得依然让人羡煞。
陆军作为主要兵种,仅主战坦克就分得了6500余辆,其中不乏在彼时已算相当先进的T-72和T-80;除此以外,步战车约7500辆、装甲运输车约5000辆、各类型火炮约3300门,防空、防化以及陆航等力量一应俱全!空军接收各类型飞机总计1775架,其中作战类875架、支援类900架。主力战机包括苏-24、苏-25、苏-27、米格-29、图-22M等机型;账面实力完全不输当时的俄罗斯。相比陆军和空军,乌克兰在海军装备分配上就要寒酸许多,黑海舰队的大部分家当都被俄罗斯截胡,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3艘F级潜艇;不过当时乌克兰海军的航空兵部队实力也相对很出色。客观而言,上述常规武器装备已经让乌克兰拥有了争夺地区强国地位的资本,而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武器数量,更是让乌克兰一时间跻身世界强国的阵营。
地区强国是那么好当的吗?再好的家底也挡不住败家子的破坏呀,咱们就不说别的,就拿苏联留给乌克兰的航母做例子,好好想想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悲剧结局。那可是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获得的一艘核动力航母啊,代号为1143.7型,使用了弹射器加滑跃甲板的布局,排水量7.5万吨,服役后就是世界上第二强的航母了,对西方构成了很大的压力。
在苏联解体后,1143.7型航母已经建成了舰体,进入了上层甲板施工阶段,横亘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巨大的建造平台上。西方将其视为巨大威胁,必须要除之而后快,但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投奔了西方,北约要是贸然炸毁这个舰体也不厚道,没有理由,于是想出来一个损招。当时,乌克兰每年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去维护没有完工的舰体,占据的船台也每年给黑海造船厂带来损失,无法招揽新的业务。美国商人开出了一个条件,如果乌克兰愿意自己拆毁掉这个航母未完工的舰体,那么他将会出资在该船台上建造4艘大型货船,这样帮助黑海造船厂渡过经济困难期,给乌克兰国内经济带来动力。乌克兰爽快的答应了,在签署了合同后拆毁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巨大而未完工的舰体,这艘苏联红海军的核动力航母就这样在没有诞生的时候就被拆在船台上了。正当乌克兰人欢欣鼓舞的去找美国人要4艘货轮的订单时,美国方面忽然宣布放弃在乌克兰建造货轮,于是等于一分钱没花,用了个计谋就拆掉了乌克兰的核动力航母,这一招简直损的无以复加了。
乌克兰还和联合国五大国签署协议,销毁了自己的核弹头,这样放弃核武器换得五大国给予乌克兰不被侵略的安全承诺和经济帮助。但是时至今日,乌克兰也依然是一锅乱炖,也没有看见一点曙光,倒是几个镇宅之宝,苏联老爹留下的家底,已经被败得差不多啦。
当年苏联留给乌克兰那么先进的武器,为什么乌克兰没有发展成为地区强国?
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什么?是经济、是国力、是人心、是实力。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乌克兰独立后,从地缘上讲,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乌克兰人属于东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血缘密切。
乌克兰作为原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在1991年底苏联解体时,继承了约30%的苏联海陆空及核打击力量,可以称得上当时世界第三的军事强国。但是在近20年内,乌克兰人民很快就败光了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家底 。长久的经济低迷、政局不稳,造成军费支出不足,部队待遇差,军人数量锐减,原来继承的军事装备拆的拆、卖的卖,鲜有更新补充。
影响乌克兰成为地区强国的主要基础:一是是否公平合理的社会组织架构;二是是否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三是是否文化认同的凝聚力;四是是否军事实力强大。
首先是缺乏公平合理的社会组织架构。乌克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实行共和制、多党制。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政党在乌司法部注册登记,各个政党代表的社会阶层不尽相同,各有各的利益。独立以来,形成了寡头统治的局面,政局不稳很大原因就有各种垄断寡头在里面纠葛。特别是遇到国家大是大非时,各种利益集团相互掣肘,进一步分散了国家政治资源。
其次是经济实力持续走软。据报道,乌克兰作为欧洲面积第二大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却是欧洲倒数第二。其独立至今,仍基本保留着前苏联时期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水平较低,产业结构长期固化,这就造成这些年来,乌克兰的经济发展阶段更多的时间是在萧条中度过,并且对比苏联解体前的发展水平很多指标都出现了退步。 GDP负增长,通货膨胀,居民收入下降;进出口额减少和赤字率上升,国家债务风险巨大;企业停产减产,创新投入少,资金外逃等,居民生活质量持续下降。乌克兰独立后,曾长期陷入恶性社会通货膨胀,虽然乌克兰现今消费通胀率由2018年12月份的9.8%降至今年1月份的9.2%,但依然高高在上,远超国际警戒线,居民实际收入甚至出现不断下滑。最近,乌克兰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就公开抱怨自己的退休金过低。经济基础的下滑,严重影响民众信心,影响社会稳定。
再次是缺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荀子·议兵》:"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乌克兰主要信仰两个宗教,东正教和天主教,东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2018年10月11日,乌克兰教会独立,成为一个“自主教会”(Автокефалия)。引起了俄罗斯教会激烈反抗,实际上造成东正教在前苏联地区的分裂。另外,曾经乌克兰语是母语,也是使用最多的语言,在前苏联时期,俄语成为时尚和主流,在整个乌克兰,俄语学习占到了百分之九十,现在这种局势正在改变,俄语学习减少很多,语言层面的文化冲突进一步加剧。
最后是不断消弱的军事实力。苏联解体后,乌继承了原苏军大量部队、武器装备及战略储备物资。在乌宣布奉行无核、中立、不结盟政策时,开始进行大规模裁军,并销毁了全部核武器。进而于1994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正式与北约建立合作关系。虽然乌克兰自上世纪末开始对军队开始在组织结构、指挥体制、武装力量编成等方面进行改革,但改革力度不大。其军工业上的发展也是一直都停滞不前,许多装备也是卖卖卖,基本是在消耗军事遗产,大量战略物资装备背贩卖一空。从持续不断的军火库爆炸、不断爆出的军队贪腐以及军队在俄乌对抗中的乏力表现看,军队实力与地区强国的要求还很远。
另外是国际大环境影响。原因是自身的地缘政治和国际环境,美国也不会希望欧洲的旁边是一个强国,哪怕对自己没有威胁。乌克兰政坛分裂是国内亲欧派与亲俄派立场观点碰撞的结果。乌克兰危机已从国内危机演化为冷战结束后欧洲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乌克兰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检验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域外国家实力的试金石。美国当然也知道这点,所以一直都是利用乌克兰而不让其坐大,连经济复苏也严加控制。俄罗斯更不会允许家门口出现亲美、亲欧的实力派国家
当年苏联留给乌克兰那么先进的武器,为什么乌克兰没有发展成为地区强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留给武器怎么可能成为强国,就算单纯购买武器也不可能成为强国。
最好的例子就是阿根廷。
当年阿根廷靠购买军火,形成了一支能够和英国几乎打平手的强悍空军。然而,时至今日,阿根廷的攻击机竟然退回到螺旋桨时代,战斗机还在使用几十年前马岛战争用的超级军旗。
在法国,超级军旗早已进入博物馆了。
为啥?
因为阿根廷的武器都是买来的,他缺乏自己制造的技术,更别说研发和进步了。
乌克兰比阿根廷只是略好一些。
苏联的模式,害苦了他的加盟共和国。
在苏联时代,以俄罗斯为主体,其他加盟共和国分摊军事工业,成为整个军工的一部分。
除了俄罗斯以外,没有一个加盟共和国具有相对完整的制造和研发武器的能力。
以乌克兰为例,表面上继承了苏联军工企业达到3600家,兵工产能占苏联时期的35%。
然而,乌克兰的军工都是分散的某一个部分。
比如乌克兰的航空似乎很牛逼,但它根本不能制造战斗机,只有研发生产大型运输机的能力。运输机能够空战能够轰炸吗?当然不能了。
其他也是类似。
乌克兰唯一能够有效自产的,主要是轻武器和坦克。
这主要是他们的生产研发比较简单。
目前乌克兰可以制造的最强武器,就是T84坦克了。
所以,即便乌克兰能够把从苏联分到的军火全部继续发展,继续研发,它也是残缺不全的,想要满足军队最低供应都是不可能。
更别说,乌克兰不是苏联,他只是一个小国和穷国,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拿出巨额军费研发武器。
乌克兰独立的同时,经济就几乎崩溃。随后经济刚刚有所恢复,俄罗斯就入侵了,经济再次接近崩溃。
连吃饭的钱都没了,何谈研发武器,成为地区强国。
再退一步说,就算乌克兰有钱这么做,这些苏制武器在今天也无法和欧美抗衡。
俄罗斯国防部长自己都说,如果北约入侵,俄罗斯只能用核武器自卫,何谈乌克兰。
当年苏联留给乌克兰那么先进的武器,为什么乌克兰没有发展成为地区强国?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苏联解体之后,按照苏联“就地分配”的原则,其强大的军备势力被加盟国“分而食之”。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之后继承的军械装备仅次于俄罗斯。那么,乌克兰为什么就没有发展成为当今的地区强国呢?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大厦轰然倒塌,除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体之外,其他诸个加盟国也获得了诸多好处。据统计,乌克兰继承的苏联坦克就有6500多辆,包括当时较为先进的T-72、T-80,;步战车共计7500余辆;装甲运输车5000余辆,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火炮3300余门;各式样飞机共计1775架,其中主力战机包括苏-24、苏-25、苏-27、米格-29、图-22M等机型共计875架,可见其军备之多。
最为重要的是,乌克兰与俄罗斯一样,同样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器,核储备仅次于美国与俄罗斯。按道理说,凭借强大的常规武器实力与核武器储备,早已经具备了区域争霸的资本,成为一方军事霸主。但是,家底雄厚的乌克兰且并没有借机的发展起来,反而越发经济疲软,一蹶不振。
乌克兰的长期低迷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其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联的确是给乌克兰留下了一大批武器装备,但是相应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手段,在苏联时期通过全国协同方可完成,但在已经肢解的苏联片区乌克兰,并不具备独立生产所有高精尖武器的能力。留下的武器越发称为了一个数字,乌克兰并没有长期发扬广大的能力。
其二,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换而言之,乌克兰国内工业基础是相对薄弱的。在苏联时期,乌克兰的工业基础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乌克兰更像是“无本之物”。工业作为国家脊梁,乌克兰虽坐拥着诸多的军事武器,但却并没有相应完备的工业设施。所以在脱离苏联之后,乌克兰越发经济疲软,一度的靠出售武器来勉强度人,如辽宁舰的母本“瓦良格”号便是乌克兰出售的苏联遗产。
其三,乌克兰地理位置相对险要,尤其是坐拥核武器之后,成为了国际大国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俄罗斯而言。对于这些国家爱来说,乌克兰如何发展与他们无关,但是乌克兰的核武器纵然不能留下。所以乌克兰的经济发展对内无力对外受阻,只能在大国的明枪暗箭下媾和,宣布摧毁核武器,以换取相对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
综合以上三点,乌克兰的经济低迷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年苏联留给乌克兰那么先进的武器,为什么乌克兰没有发展成为地区强国?
地区强国是那么好当的吗?再好的家底也挡不住败家子的破坏呀,咱们就不说别的,就拿苏联留给乌克兰的航母做例子,好好想想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悲剧结局。那可是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获得的一艘核动力航母啊,代号为1143.7型,使用了弹射器加滑跃甲板的布局,排水量7.5万吨,服役后就是世界上第二强的航母了,对西方构成了很大的压力。
图为黑海造船厂船台上的11437.
在苏联解体后,1143.7型航母已经建成了舰体,进入了上层甲板施工阶段,横亘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巨大的建造平台上。西方将其视为巨大威胁,必须要除之而后快,但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投奔了西方,北约要是贸然炸毁这个舰体也不厚道,没有理由,于是想出来一个损招。当时,乌克兰每年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去维护没有完工的舰体,占据的船台也每年给黑海造船厂带来损失,无法招揽新的业务。
瓦良格号航母曾经是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我们的。
美国商人开出了一个条件,如果乌克兰愿意自己拆毁掉这个航母未完工的舰体,那么他将会出资在该船台上建造4艘大型货船,这样帮助黑海造船厂渡过经济困难期,给乌克兰国内经济带来动力。乌克兰爽快的答应了,在签署了合同后拆毁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巨大而未完工的舰体,这艘苏联红海军的核动力航母就这样在没有诞生的时候就被拆在船台上了。
正当乌克兰人欢欣鼓舞的去找美国人要4艘货轮的订单时,美国方面忽然宣布放弃在乌克兰建造货轮,于是等于一分钱没花,用了个计谋就拆掉了乌克兰的核动力航母,这一招简直损的无以复加了。因此乌克兰此后也吸取了教训,不再接受拆舰的合同,只接受直接购买军舰的合同了,当然这个时候就不能不提另外一艘划归乌克兰的航母--6万吨的1143.6型航母瓦良格号。
在港内逐渐锈掉的乌克兰号巡洋舰。
这艘航母被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我国,以填补乌克兰巨大的财政空缺,也用来激发黑海造船厂的生产力,但是2000万美元这个价格其实就是个废钢铁价格,于是乌克兰又因为穷就卖掉了好家当,甚至是镇宅之宝。这艘航母拖到我国后马上改造为辽宁舰,目前已经成为西太平洋上一个率领舰队巡航的明星舰。
这艘巡洋舰再也没有建成的可能了。
乌克兰还和联合国五大国签署协议,销毁了自己的核弹头,这样放弃核武器换得五大国给予乌克兰不被侵略的安全承诺和经济帮助。但是时至今日,乌克兰也依然是一锅乱炖,也没有看见一点曙光,倒是几个镇宅之宝,苏联老爹留下的家底,已经被败得差不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