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脱离发明者初衷的发明?

瞿颖在参加了一个综艺节目,节目组在她家翻箱倒柜后,在一堆奖牌奖杯中间发现了一个马应龙痔疮膏。

顿时引起了观众的哗然。瞿颖立刻解释道,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就在女神手足无措得时候。立马有人救场,“有听说过治黑眼圈的偏方。”

怕不是诓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吧?翻来马应龙痔疮膏的历史,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马应龙原本就是一个眼药品牌。

明朝万历10年(1582年),在河北定州的北街,有一个叫“定州眼药”的小店,换了布幡改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也就是说这个叫马应龙的品牌从一开始就是做眼药的。

一直到1980年,马应龙第十三代传人马惠民将以“八宝古方”为基础制成的“八宝眼粉”,研制成“八宝眼膏”。也就是说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经历了400余年,人家马应龙品牌一直都是做的眼药。

因为八宝眼药里有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硼砂、冰片、琥珀、羊毛脂等等这些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的名贵药材。所以普通老百姓买回去后,不只是用在眼部护理上,遇到蚊虫叮咬、皮肤瘙痒、甚至烧伤烫伤,都会拿马应龙眼药来涂抹,结果就被用成了“万能药”。

久而久之,有个老百姓患上了痔疮,痛苦难当,情急之下也将马应龙眼膏用于患处,不曾想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马惠民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在眼膏的基础上,经过研究人员多次实验,成功开发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并实现量产。

这就是我们现在市面上看到的“马应龙痔疮膏”,由于意外抓住了痔疮治疗这个市场,所以“马应龙痔疮膏”一下子就走红了,甚至一度该产品成了马应龙企业的最主要利润来源。

所以久而久之,我们只要提到马应龙,就想到痔疮膏,认为马应龙就是痔疮膏的代名词。但实际上人家原本正儿八经的眼药企业。

但是又由于勇敢的试验者,把马应龙痔疮膏直接抹到了自己的黑眼圈上,结果意外发现效果竟然比很多品牌眼霜都好。

炒米相信第一个干这事的女生,要比之前那个把眼霜塞到屁股里的老汉要大胆得多。现在马应龙又开发出了眼霜,正在渐渐成为抢手货。相信不久的将来,提到马应龙,人们得第一反应可能又变成了眼霜。

不知道马应龙老先生如果知道自己研发的眼药,在400年后变成了痔疮膏,然后痔疮膏又成了消除黑眼圈神器,不知道作何感想?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历史上有哪些脱离发明者初衷的发明?

史上的存在哪一些背离发明人初衷的发明呢?

自古以来,发明创造都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尤其是古代随着各种发明跟创新技术的诞生,人类才能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但是有时候学者们发明创造的东西也会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导致发展成不希望看到的样子,那么历史上究竟有哪一些发明违背的创造人最初的想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丝袜

这东西对女士们来讲能增添性感气质,对男士来说可用来保暖缓解脚步摩擦力,然而在历史上丝袜发明者创造此东西,起初是想给士兵们使用的,因为丝袜轻薄吸汗,透气又舒适,可让行军中的官兵长时间穿着且不用换洗。

在二战期间美国制造公司给军事研发的是尼龙丝材质的长袜子,由于含有尼龙纤维,所以非常的耐磨耐拉扯,其透气吸汗的效果也很明显,结果这一款军用尼龙长袜流出社会后,不久就被女性们追捧,而发展到后来,就慢慢衍变成爱美女人的性感装饰了。

卫生巾

如果历史上的丝袜已改变了创造者的初衷,那么卫生巾更加令人感到无奈,要知道当初的卫生巾并不是专程为女人创造的,它的诞生也是因为战争趋势形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外国公司的一支研究团队创造出一款特殊棉花材料(卫生巾雏形)。

它的诞生改善了当前的医用棉花环境,给受伤士兵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材料成本比医用棉花还低50%,其吸附功能比医用棉还高5~8倍,于是军方纷纷采购这款新型医疗棉巾,接着分配到各路野战医院里,让护士用它来救治伤兵。

使用结果得出,这种新棉巾确实具有超强的吸附效果,能够吸走伤者的坏血以及化脓臭液等等,后来不知哪位女士发现了军用医药棉巾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对女生来生理期后特别好用,为此就衍变成了卫生巾,而制作公司们为了利益,也纷纷响应需求研发出专门服务女生的卫生巾,所以发明者当初是想用来救治伤兵的,然而初衷被逆天修改,变成了现在的女性卫生巾。

可乐

现在不知道大家还喜不喜欢喝可乐,作为一种碳酸饮料,我想国外还是挺受欢迎的,但是大家知道可乐被发明后起初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其实创造者是为了治疗头痛才发明出可乐的,他的发明人是一名美国药物大师,名叫彭伯顿。当年彭伯顿开着一间药店,为了解决头痛问题自己就研发出一种新药叫“可卡可拉”这就是可乐的原型,不过那时还没有气泡,在喝的时候还需要冲点冷水进去跟药剂胶合才能出效果。

起初彭伯顿觉得这只不过是自己调弄出来的一个能提神醒脑,缓解头痛的药水罢了。不巧,一日有一个喝醉的男子扭扭歪歪的撞入彭伯顿开的药坊,叫嚷着头疼,于是彭伯顿就拿出他的这款新发明,倒了一杯给醉酒男子,对方喝完后,居然表示非常棒,要求再来一杯,于是喝玩完一杯又三杯,男子全然酒醒头痛也缓解了,此事后来被传播开来,彭伯顿的“可卡可拉”药水就渐渐出名了。

但是连彭伯顿也没有想到,他发明这东西是用来治疗头痛的,结果几十年后却被饮料公司提炼成可口可乐,并且以饮料命名,火遍全球。

看来历史上许多发明者创造新物品的初衷,部分都是想用到军事战争以及救人治疗方面,可惜后来又被人们发展成生活用品食品,可谓是完全脱离了创造人的初衷,对此大家怎么看?

历史上有哪些脱离发明者初衷的发明?

1、火药。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它最初是炼丹术的产物,是道士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时候偶然发现的,并不是用于军事用途。火药的基本成分是硫磺和硝石,是用来引火的,大概在唐末的时候首次用于军事,自此极大改变了历史进程。

火药原本是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产物,没想到后来却成了生命的终结者。

2、鸦片。鸦片原本是一味药,不仅可以镇定止痛,还可以治疗头痛、气喘、黄疸等疾病,由于中国不是鸦片的原产地,再加上过量使用会成瘾,所以很长时间内鸦片在我国一直受到严格管控。

直到近代,鸦片才成为危害我国的元凶之一。其实英国人向我国大量走私贩卖鸦片也不是为了贩毒,而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获取暴利。而鸦片刚开始是清朝上层社会的风雅玩物,道光皇帝甚至还写了一篇描写吸食鸦片后神清气爽感觉的文章,这才鸦片流毒于天下。

3、韩文,就是当今朝鲜和韩国用的文字。韩文是在15世纪的时候由朝鲜世宗发明的,世宗之所以发明韩文是为了方便社会底层交流使用,因为当时的朝鲜贵族用的是汉文,普通人念不起书,只能用土著语言交流,所以世宗就发明了韩文字母,称之为《训民正音》。

时过境迁,当初被朝鲜贵族所不屑的韩文没想到却成了现在的样子,这恐怕是朝鲜世宗做梦都想不到的。

4、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人用来辨别方向而发明的,也叫司南。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提升,指南针能够指示的方向也越来越精确,于是指南针被后人改造成了测量风水的法宝,成为神器之一。

历史上有哪些脱离发明者初衷的发明?

在人类历史上,科技的进步让人类逐渐统治地球,各式各样的发明创造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些发明在一开始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它们的用途可跟现在完全相反。

1、跑步机

残忍的刑具很多胖友经常吐槽:跑步机简直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发明,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像刑具一样。

巧的是,他们真的说对了,跑步机诞生于19世纪,一开始可不是用来给健身人士运动锻炼的,它的真正用途是拿来惩罚那些狱中罪犯的。

犯人们在监狱中需要经历改造,还要进行一定的劳动。而监狱跑步机能同时实现这两个要求,犯人们需要不停踩动轮子产生动力用来碾磨谷物或抽水。

这不仅是体力上的消耗,长时间持续进行一种枯燥无聊的动作,对精神也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因此在19世纪,很多犯人都猝死在了跑步机上。

终于在1898年,英国监狱法将该刑罚定义为“极度残酷”,这种可怕的残酷刑具终于离开了监狱,却以另一种形式进入了健身房,怪不得对胖友来说,健身房像监狱一样可怕。

2、海洛因

用来取代吗啡的镇痛剂你知道吗?被称为毒品恶魔的海洛因,一开始是被寄予厚望的英雄药品,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抑制人们对吗啡的上瘾症状,甚至取代吗啡成为更好的镇痛剂。

并且当时人们对海洛因的宣传是“不会上瘾的吗啡”,而海洛因也确实因为止痛效果显著而备受人们追捧。

但很显然,海洛因的发明者忽略了海洛因比一般吗啡更容易上瘾,特别是出口到美国之后,想象力丰富的美国人民惊奇地发现,注射海洛因的快感几乎是注射吗啡的十几倍。

于是越来越多人的开始放弃吗啡,选择注射海洛因获得快感,这个原本被用来当作止痛药的物品,就这样被变成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毒品。

3、高跟鞋

欧洲男子骑马必备是滴,高跟鞋一开始可不是发明出来给女性穿的,而是给那些贵族老爷们的。

因为在古代欧洲,贵族们经常要骑马,但是骑马也是技术活,并非每个人都能驾驭好马匹。

而当时的路易十四国王就有这样的烦恼,因为身材比较矮小,腿长不够,他骑马的时候总是不能很好的踩到马镫。

于是他给自个发明了双高跟鞋,顿时马儿骑得好了,个子也长高了,男子汉的气概疯狂往上涨了。很快贵族之间就引起了一场高跟鞋风潮,后来才逐渐变成女士们的最爱。

历史上有哪些脱离发明者初衷的发明?

唐朝的内衣因为杨贵妃一次遮羞,露胸有所收敛!

古代较早的时候,内衣叫“亵衣”,轻薄,不怎么庄重的衣服。从一个亵字就能知道,道德观念很重的古人是以什么态度对待内衣!

汉朝的抱腹、心衣,魏晋的两当,不管内衣怎么变化,肩部处都缀有一根带子。

但到了唐朝,不是以胖为美么?怎么能勾勒?无带内衣诞生……这叫“诃子”。它的显著特点是半露胸式!内衣外穿!也就是高束胸际,外套衣或披透明罗纱。

而之后杨贵妃误打误撞改良了诃子,《事物纪源》记载,

贵妃私安禄山,指爪伤胸乳之间,遂作诃子饰之

安禄山长相肥大,身有蛮力,曾认杨贵妃为干娘,自然唐玄宗便是他义父。按照习俗,孩子出生三日,要“洗三”,祈求福气!

杨贵妃依依照做,用锦绣制成的大襁褓裹住安禄山,宫女抬着,为安禄山洗澡,杨贵妃“禄儿禄儿”的叫。

之后,安禄山进出宫门,又是和杨贵妃一起吃饭,有时甚至通宵不出。两人私混了一年,某天安禄山不小心抓伤了杨贵妃的酥胸。这就是咸猪手的来源!

杨贵妃害怕唐玄宗识破,于是又作一个诃子,笼罩前胸。后宫中不知详情的人反倒以为这是“不肯露胸”,多数人效仿!

安禄山心里害怕,就不敢时常进宫!

到宋朝,诃子变“抹胸”!露胸更加收敛!

现在的一些明星爱穿“抹胸装”,实际上,在很久以前,老祖宗早就穿过,只不过是“亵衣”!

历史上有哪些脱离发明者初衷的发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搞笑的东西就是火焰喷射器。

火焰喷射器最初仅仅是为了在军事演习上,迅速点燃很多物品,制造演习的烟火效果的。

说白了,最初的火焰喷射器就是一个大号打火机。

但随后,火焰喷射器成为最可怕的东西,嚣张了一百年之久,直到今天。

近代的火焰喷射器是一个德国人发明的。

一战前,德国工程师R.菲德勒在1898年发明了近代第一种火焰喷射器。它包括油瓶、压缩装置、输油管、点火装 置和喷火枪。

有意思的事,R.菲德勒发明这个喷火器的初衷并不是作战,而是用于军事演习。用这种喷火器制造演习中的烟火效果,非常方便。它可以快速点燃很多目标,不用再靠人力一个个点火那么费事。

德军高层却在演习中发现了这个新式的东西,并且立即意识到它的实战意义,开始对喷火器立项研究。R.菲德勒的喷火器属于轻型的背囊式,它体积大、射程近,基本没有什么实战价值。

经过10多年的研究后,德国成功的发明了第一款实战型的携带式喷火器,并在1912年成立了由48名专职消防员组成的喷火分队。

火焰喷射器第一次使用,则是在一战中的西线战场。

1915年6月德英两方在比利时的贝朗古尔特区互相对峙,由于长期的拉锯战,双方的阵地近在咫尺。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能再推进一步。在19日当天,德军突然又发动了一次突袭。

英军此时对德国的进攻早已见怪不怪,他们支起了重机枪,准备防御。按照以往的经验,德军必然要用人海战术冲锋,英军只要用重机枪大量压制就没有问题。可是这次情况似乎不太相同,冲锋的德国人并不多,还有一些人似乎带着什么沉重的东西。就在英军莫名其妙的时候,突然从冲锋的德军队列中射出几条火柱,准确的落在英军的重机枪阵地上。

英军的机枪手顿时变成几个火人在地上翻滚,刺耳的惨叫震动了整个战壕。打哑了机枪以后,德军又朝着英军战壕内猛烈喷火,英军士兵此时早已吓得屁滚尿流。

他们慌张的放弃阵地向后方狂奔去。这个阵地被德军轻易的攻占了。

这是火焰喷射器的第一次实战,虽没有烧死大量的英军士兵,却把英军吓得放弃战壕狂奔逃走。它的实战意义,让各国都深感震惊。

各国很快进行相关的研发工作,却始终落后于德国人一拍。这边德军又多次成功的使用了喷火器,在整个战争中进行了不下650次的喷火作战,对英法俄军都造成了相当的伤亡,尤其对攻打坚固阵地特别有效。

火焰喷射器威力很大,被射中的士兵基本都是严重烧伤,难以治疗。英法两国都对德国人使用这种非人道武器,进行谴责。

德国人并不买账!此刻双方都使用了化学武器,还有什么人道可言。恼怒的英法军官对他们的士兵下令,一旦捉到德国焰火兵可以就地枪决,不需要任何的审判。

火焰喷射器的作战并没有持续太久,这款武器受燃料和设计的局限,它的射程不远,威力有限,体积笨重,导致战果并没有之后那么辉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