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俾斯麦号战列舰遭到英军围攻时德国人不派出空军或海军进行支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没法救。
我们首先看看空军。
俾斯麦号被英军发现时,距离法国的布雷斯特还有1200公里以上。
这个距离,远远在德国空军战斗机的支援范围内。
即便俾斯麦号以最高时速航行24个小时,也无法进入战斗机的防御范围。
事实上,俾斯麦号在24小时之内就被击沉。
当时英国海军的实力强大,比如炸坏俾斯麦号船舵的剑鱼鱼雷机,就来自于皇家方舟号航母。
围攻俾斯麦号的英国战列舰就有2艘,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
另外还有不少巡洋舰和驱逐舰,英军还掌握了海上制空权。
其实,当时还有庞大的英国舰队没有来得及参战,包括包括多达8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1艘航空母舰。
当时德国海军实力薄弱,剩余的3艘战列舰,都无法提供任何帮助。
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因机械故障或战损而不能赶来。而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还未完成海上测试。
退一步说,就算有1到2艘战列舰赶来,在英军围攻下自身难保,更别说救援俾斯麦号。
至于德国潜艇,只能对敌人主力舰队起到骚扰作用,不能正面硬拼。
更别说,英国舰队本来就配备了驱逐舰,可以有效反潜。
实际上,德国潜艇已经赶到了俾斯麦交战海域,但无能为力。
海军建设需要漫长的时间,当时德国就算倾全国之力也是无法从海军方面追上英国的。
俾斯麦号出港进行破袭,是违背希特勒意图的,事实证明也是失败的。
为什么俾斯麦号战列舰遭到英军围攻时德国人不派出空军或海军进行支援?
俾斯麦被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围剿,德国肯定也想派出海军和空军支援,但是很无奈,俾斯麦+欧根亲王号窜出丹麦海峡太远了,已经远远在空军的作战半径之外,而海军水面舰艇过去只能是送死,毕竟德国海军相比英国来说还是太弱了,而附近的潜艇赶过去的时候已经晚了,俾斯麦已经被击沉!
莱茵演习是德国1941年5月对盟军进行的一场海上作战计划,核心就是派遣“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前往北大西洋,袭击盟国的海上护航运输队,这点就能看出德国的无奈了,其实就是用最强战舰到大西洋上和英国打游击战,而且在1941年初的时候,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曾双双出马,一下子就干掉了115600吨商船,德国显然尝到了甜头,而英国对于游离在茫茫大西洋上的这些大型战舰没有太好的应对之策!
于是英国的办法就是依靠自己的地利位置,加强对挪威、丹麦方向海域德国水面舰艇进行监视,至于英吉利海峡这个方向,显然德国根本没有实力去突破!英国侦察机倒是经常发现水面的潜艇,但是潜艇下潜后就没有任何办法了,至于德国的水面舰艇,在德国第一次得手后,英国当然不会让其二次得手了!
德国莱茵计划因为“沙恩霍斯特”号的故障和”欧根亲王“号的故障一度延迟,后来在希特勒的催促下俾斯麦和欧根亲王才偷偷摸摸的离港出发。但是英国的间谍有所察觉,加上挪威方向海域德国侦察机的出没,英国人就提高了警觉,并派出了大量水面舰艇拦截,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2艘军舰要想突破其实已经不可能了!
俾斯麦战列舰其实已经算很幸运了,初次与英国的胡德号+威尔士号接触,炮弹贯穿甲板直接打进了胡德号的副弹药舱然后引爆,直接秒杀了胡德号,而且重伤威尔士号,俾斯麦舰自身也受伤!
之后便是英国的围剿过程了,从5月23日接触英军舰到最后27日被击沉,时间上来说非常短促。当时德国全力准备对苏一战,大量的空军前往东欧,少量的岸基飞机也没有较大的航程前出至大西洋,而俾斯麦逃亡过程都是希望能够进入空军战斗机作战半径内,而又因为中途受伤造成锅炉房进水,航速大减,直到俾斯麦被围剿击沉为止也没能逃到空军保护圈内,空军只能望洋兴叹,鞭长莫及!
至于德国海军水面舰艇一直是在本土,需要突破在丹麦,挪威一线的海域才能进入大西洋,而且德国水面舰艇实力太差了,在大英帝国皇家海军面前根本不够看,即使来得及派过去基本只能是送人头。据当时的德军战史记载,当地海域有潜艇部队。德国海军也没闲着,正全力调集附近海域的潜艇前来支援,在俾斯麦被击沉后,曾经有英国舰艇靠近并准备拯救几百名漂浮在水中的德国水兵们,并成功救上来100人左右,但是很快防潜警报拉响,英国水面舰艇很快放弃救援撤离了。而且最后德国潜艇还浮出水面救援了大约110名俾斯麦舰上的士兵。
为什么俾斯麦号战列舰遭到英军围攻时德国人不派出空军或海军进行支援?
1941年5月18日,德国海军的象征俾斯麦号战列舰在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的伴随下,执行代号为莱茵演习的战斗任务,其宗旨是袭击英国的大西洋航线并牵制英国在地中海方向上的海空力量,以策应隆美尔元帅的北非战役。
由于当时数艘沙恩霍斯特级战舰因故障而无法出战,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又刚刚交付舰队,尚未形成战斗力,而德国海军家底本来就薄,严重缺乏驱逐舰以上级别的大型水面舰艇,当时又正值不列颠空战末期,德军的燃料供应偏重于空军和陆军,故雷德尔海军元帅只能派出区区两艘战舰来执行这一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俾斯麦号遭受围攻时,德军舰队迟迟无法驰援的根本原因。
舰队司令吕特晏斯海军上将在出发前忧心忡忡地向前来送行的希特勒表示,如此单薄的兵力在面对皇家海军雄厚的海空力量时,恐怕凶多吉少,然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却一再给吕特晏斯打气鼓劲,或许这位老帅对现代海战的认识还停留在一战时期,没有意识到制空权在海战中的关键作用,而且他不也愿将风头拱手让给陆军和空军。
5月24日,刚出丹麦海峡的俾斯麦编队遭遇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及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英国人早在战前就通过波兰情报机关,掌握了恩尼格玛译码机的关键数据,从而破译了德国海军密电,正在相关水域守株待兔,双方舰炮几轮对射下来,胡德号被击沉,威尔士亲王号被击伤,但其在逃离战场前,击伤了俾斯麦号,导致该舰油舱及动力系统受损,泄露出了一千余吨燃油,在海面上留下了明显的油迹,航速也下降至26节,为后来被英军航母舰载机发现并击沉埋下了伏笔。
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威尔士亲王号在后来的马来海战中被日军航母舰载机炸沉,再次雄辩地论证了海军航空兵在现代海军诸兵种中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
吕特晏斯海军上将果断地下令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继续南下执行既定任务,俾斯麦号改变航向,阻击英军追击舰队。
5月25日,德国海司与俾斯麦号的往来电讯被英军截获并定位,从英军胜利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9架剑鱼式攻击击向俾斯麦号投放了9枚鱼雷,只命中1枚,且未击中重要部位。
5月26日凌晨,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率领包括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在内的舰队由直布罗陀军港启锚出航,意图截击俾斯麦号,此时英军舰队实力己达42艘各型战舰,其中有2艘航空母舰!
至傍晚,俾斯麦号被皇家空军巡逻飞艇发现,皇家方舟号航母立即起飞15架剑鱼攻击机,对俾斯麦号进行轮番轰炸,该舰由于设计上的原因,防空火力及火控系统薄弱,加上机动受损,被命中2枚鱼雷,右舷方向舵被炸毁,军舰己无法操控。
5月27日晨,英军舰队终于追上俾斯麦号,英王乔治五世号及罗德尼号两艘战列舰迅速进入攻击阵位,开始用16及14英吋主炮猛轰俾斯麦号,而德舰由于航速下降及无法迅速调整舰位,反击效果十分有限,在包括8门主炮在内的大部分火炮被摧毁的情况下,德军几乎只能束手待毙。
绝望的吕特晏斯向希特勒发出诀别电,随后下令自沉,此时舰位位于法国布雷斯特海岸以西约4百海里水域,德国海军由于没有海军航空兵这一关键兵种,又无法直接指挥空军的沿岸航空兵部队,与戈林元帅的空司沟通协调也十分费时费力,更何况当时德军的岸基航空兵战斗半径十分有限,如打遍全场的Bf一109战斗机,加挂副油箱后也不过3至4百公里,远远飞不到作战海域,不列颠空战中就有2百余架该型机因燃油耗尽掉入英吉利海峡,而轰炸机群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也不敢飞临战区,故俾斯麦号的首战即成终战!
为什么俾斯麦号战列舰遭到英军围攻时德国人不派出空军或海军进行支援?
二战时期,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遭到英国海军的疯狂围攻,德国海空军之所以无法进行支援,是因为在当时西方各大洋海域,依然是第一海洋强国,英国海军的天下。
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利,德国沦为战败国,始终处于欧洲两强英法国家的监管之下,除了海外殖民地丢失殆尽,德国在军事发展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和约束。
直到战争狂人希特勒上台,在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对国内的政治也进行了全方位的重组,直到希特勒把自己送往独裁的宝座。
在获得国内大力的支持下,希特勒在军事上加大投资力度,其中以陆空军发展比较顺利,但海军的发展,因为受制于《凡尔赛和约》,很容易引起英法两国的精惕。
为此德国选择放弃发展大型水舰艇,而主攻大力营造水下潜艇的建设,由大量U型潜艇组成,后来在大西洋实施狼群战术,给盟军商船和舰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不能建造航空母舰,德国海军决定以战列舰,来弥补自身在远洋作战的需求。
“俾斯麦”号战列舰应运而生,以德国前铁血首相俾斯麦命名。
“俾斯麦”号战列舰全长241米,宽36米,最大航速30节,满排水量50000多吨,最大蓄航8500海里,有8门380毫米的主炮,12门150毫米的副炮,以及36门防空炮,火力相当强悍,整体舰身装甲防护性能也不错,舰载船员2200多人。
“俾斯麦”号战列舰,可以说是二战时期,德国海军最大吨位的水面舰艇,被视为旗舰,希特勒亲自主持了该舰的下水仪式,于1940年正式服役,可见其重要性,同时被付与了相当大的期望。
“俾斯麦”号战列舰主要被用于破交战,也就是在远洋对英军海上商船和运输线,进行攻击和摧毁,以配合德军对英国伦敦实施的军事打击,但是尽量避免和英国航母舰队直面冲突,因为德国海军对于自己的实力,还是有着比较清醒的认知。
二战爆发后,德国横扫欧洲,尤其是在击败法国之后,紧跟着对英国实施空袭,造成英国本土物资需求急剧增加,英国动用一切力量,从美国购买大量的物资,通过大西洋运送回国内,以解燃眉之急。
德国虽然不敢对保持中立国的美国翻脸,但是通过U型潜艇,在大西洋以狼群战术,对英军舰艇和商船,进行无差别攻击,致使英国损失惨重,大部分物资都被击沉于半途之中,葬身大西洋的海底。
此前德国海军派出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在大西洋配合U型潜艇,对英国运输进行了成功的打击,仅1940年底,就造成为英国300多万吨商船的损失。
为了扩大战果,德国决定派出“俾斯麦”号战列舰,对英国海上交通线,给予更大的打击。
1941年5月18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出发,秘密执行德军发起的“莱茵行动”,对英军展开反护航作战。
“俾斯麦”号战列舰没想到的是,这是自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执行作战任务,可谓是一次有去无回的远航。
当“俾斯麦”号离开海港,就被英国情报部门所获悉,5月23日,在经过丹麦海峡被瑞典侦察机发现,并告诉了英国军方,英国随即派出“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等四艘舰艇进行追击,同时召集所有在该海域的英国舰艇,赶来对俾斯麦号进行围剿。
5月24日,德国舰队为甩开英国舰队的围追堵截,全速朝冰岛海域驶去,结果英国舰艇紧追不舍,最终“胡德”号率先对“欧根亲王”号开火,而“俾斯麦”号趁机发起对“胡德”号的攻击,强大的火力击中了“胡德”号的弹药库,在“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的双重攻击下,“胡德”号最终沉没,“威尔士亲王”号也中弹受伤,退出战场。
“俾斯麦”号第一次出场,就干掉了英国最强大的“胡德”号战列舰,震动了英国军方,但是“俾斯麦”号也被对方的炮火所击中油库,大量燃油外泄,也暴露了自身的踪迹,再也无处可藏,“欧根亲王”号继续前往大西洋海域,执行破袭任务,因为天气因素掉队,而“俾斯麦”号则返回法国海港进行修整。
英国军方勃然大怒,命令所有舰艇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击沉“俾斯麦”号,打击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发誓要夺回英国海军的颜面。
为此英国出动两艘航母,还有其他各种舰艇,总共42艘战舰,展开对“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围剿。
由于“俾斯麦”号这次是远洋作战,不在德国空军的作战范围内,而远在大西洋作战的德国潜艇,短时间内也无法赶到冰岛海域,所以“俾斯麦”号加快速度,向最近的法国海岸驶去。
根据“俾斯麦”号遗漏在水面上显眼的油迹,英国航母于5月25日发现了“俾斯麦”号,随即用舰载机对该舰展开攻击,但在“俾斯麦”号强大的装甲防护性能面前,英军作战效果不佳。
“俾斯麦”号趁着恶劣的天气和海况,甩开了英国舰队的追击,自以为是地通过发电报向德国方面,通报自己所取得的辉煌战果。
英国情报部门再次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于5月26日,由英国航母起飞的舰载机,对燃料不足时速保持在20节的“俾斯麦”号,展开疯狂的围攻,最终导致“俾斯麦”号中弹,主陀失去控制,进一步降低了该舰的行进速度。
5月27日,只能以时速10节航行的“俾斯麦”号,被英军多艘赶到的舰艇包围,在失去动力和火力的情况下,任由对方炮火猛烈攻击两个小时,最终葬身海底。
其间有一艘赶来的德国潜艇,目睹了整个过程,但由于潜艇上的鱼雷已经用完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俾斯麦”号沉没。
5月28日,德国空军在作战半径内发现了返航的英国舰艇,最终击沉了其中的一艘。
“俾斯麦”号受到英国海军的疯狂围攻,德国海空军之所以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援,是因为“俾斯麦”号这次出海属于绝密行动,而且是远洋奔袭英国海上交通运输线,超出了德国海空军的势力范围,也不在德国潜艇的作战范围,再加上天气和复杂的海况,以及英军先进的情报系统,先于德国救援力量赶到之前,击沉了“俾斯麦”号战列舰,看来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结局。
“俾斯麦”号不但击沉了英国最强战列舰“胡德”号,而且击伤了“威尔士亲王”号,吸引了英国海军42艘以上的主力舰队,并且在复杂的海况和多变的天气下,同这些舰队展开数次战斗,在海上周璇了4、5天,说实话,“俾斯麦”号可以称得上是二战时期最强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之所以这么优秀,火力、动力、防护装甲和德军将领优秀的指挥才能,缺一不可。
就好像《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一样,除了武艺超群,兵器装备好,再配上奔跑如飞的赤兔马,简直如虎添翼,于万军之中取上将人头,也不在话下。
虽然“俾斯麦”号战列舰是为德国法西斯战争而服务的,早早的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罪恶的一生,但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还能以一当十顽强战斗,作为海战史上经典的战例,依然有着传奇的一面。
为什么俾斯麦号战列舰遭到英军围攻时德国人不派出空军或海军进行支援?
高傲的德国总以为自己的科技天下第一,看不上日本的战机,俾斯麦死都没看到自己的飞机过来,航程不足
为什么俾斯麦号战列舰遭到英军围攻时德国人不派出空军或海军进行支援?
答
因为相对于德国军队的陆军来说,德国军队的海军太弱了!
俾斯麦号战列舰,船不错。就是没有什么护卫舰队,防空薄弱。德国军队让他单挑英国海军,勇气可嘉,
俾斯麦号要是在德国有制空权限的区域活动,或许会得到空军的帮助。但是对于它的剿杀是一定的,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可怕移动堡垒。要是有防空和大量的潜艇以及补给船。对英国来说就是一个灾难。
俾斯麦遇到的对手太强大了,英国几乎动用全部搜索和可调配的人员,一定要把这个肉中刺,眼中钉拔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