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有了运8和运9两款战术运输机,为何还急着研制运30?
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陕飞低调的首次公开展示了一架机身涂刷有“新中运”三个字的新型中型运输机,外形结构特别像欧洲的A400M运输机,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运-30运输机的首次亮相。运-30运输机采用传统的上单翼、高平尾、四发涡桨布局。运-30的出现自然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那么,中国已经有了运8和运9两款战术运输机,为什么还需要研制全新的运-30中型运输机?
在2016年运-20大型运输机开始服役后,中国军队运输体系终于开始完善,日益壮大。现阶段运-20大型运输机和运-8/运-9中型运输机组成了高低搭配,基本能够满足军队的运输任务要求了。“高”的运-20,其性能自然毋庸置疑的,但是“低”的运-8/运-9中型运输机,却并不能让人满意。
运-8/运-9还不足以很好的承担其中型运输机这个重任,运-8是仿制于苏联安-12运输机,运-9尽管是运-8的深度改进型,本质上还是属于安-12的底子。受安-12基础平台设计的限制以及国产发动机推力制约,运-8/运-9都存在着机舱尺寸较小、载重量不足,起降要求过高、低速性能不良的问题。
原本通过更换新发动机,延长机体可以提升运输机的载重和机舱空间。但问题是机舱截面尺寸却是无法轻易变动的。现阶段最新的运-9仍然无法运输中国军队很多新型武器装备,考虑到未来中国军队将会面临更多的快速兵力投送任务,运-20大型运输机显然需要更好的一个小搭档。所以中国才需要跳出安-12运输机的影响,去研发全新的运-30运输机。
图片:这是英国皇家空军装备的A400M运输机。该机用于替代法国航宇和德国航宇公司联合研制的C-160运输机,以及美制C-130运输机。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和美国的C-130J相比,运-30在货舱尺寸、载重能力上优势明显。它的使用装备成本也要明显低于更大的欧洲A-400M运输机,能够和运-20形成非常适合的组合。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运-20和运-30属于体积大小完全不同的运输机,但是两者在基本设计思路,机载设备上都是非常类似的,运-30可以直接借鉴运-20很多研发试飞经验,从而尽快装备部队。
中国已经有了运8和运9两款战术运输机,为何还急着研制运30?
目前,我国国产的运输机系列有运输量最大为60吨级的运20、运输量最大为25吨左右的运8/9等几种可以实现战役级空中运输的飞机,这里就不算运7、运12这种最大运载量为10吨或者10吨以下的小型运输机了。但是如果细细的一看,我国的运输机系列并不完整。
一般来说,军用的正常投送载重是按照15吨一个单位计算的,这是一般来说一个空降兵战斗单位的车辆、物资和人员的总重,如果需要运载重型作战装备,那么需要按照30吨一个级别来计算,因为这是一辆自行火炮或者一辆中型装甲车辆的重量,比如重型的步兵战车。那如果一架运输机需要运载主战坦克,那么他就需要有最少50吨的最大载重,因为目前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很少有比50吨轻的,除非是俄罗斯的T72或者T90这种比较矮小的坦克。
因此,在过去我国依靠最大载重为26吨的运8、运9系列承担一般空降兵和运输和作战,可以投送伞兵战车,使用伊尔76和运20来进行远程的更重的投送,比如主战坦克,但是我国一直缺少一款类似于欧洲的A400M、日本的C2、巴西的C390等一类的,运载重量为30吨左右的中远程运输机,这些运输机虽然没有大型运输机运的多飞得远,但是可以运载陆军的一般装甲车辆。
因此,我国一直也在探索研发一种运输量为30以上的运输机,运30就是一架运载最大量为35吨的运输机,飞行的距离小于运20,但是多于运8/运9。运30可以运载我国陆军的八轮式装甲车族,比如轮式突击炮等,也可以运载04式重型步兵战车,还能运载一些中型坦克,比如59D这样的第二代坦克,这样他的投送能力就弥补了较为轻型空降兵和重型的装甲陆军之间的空白。
未来的陆地作战需要快速反应,未来的战场投送需要及时快速,未来的陆军也是飞行的陆军,陆地运输就算是再便利,也没有航空投送来的精准和及时,虽然航空投送有先天的量小的问题,但是在一些小规模的战役战场上,如果需要瞬间投入重兵作战,空降兵又无法承担这类攻坚,大型运输机又无法实现起降,那么运30这种半大不小的运输机就能发挥作用,投送机械化部队前去作战,这是一种巨大的实战能力提升。
中国已经有了运8和运9两款战术运输机,为何还急着研制运3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主要是技术发展后,中型运输机概念的改变。
这十几年,大型运输机的劣势逐步体现出来。
大型运输机虽然运载量大,航程远,但造价高昂,维护成本也高,对于机场要求很高。
而原本的中型运输机,由于技术的进步,性能开始痛大型运输机靠近。
新一代的中型运输机会有更远的航程,更大的载重量,能够胜任部分战略运输。
这样成本更低,还会减轻战略运输的后勤压力。
但我国的运8和运9,都无法做到这点,技术上也没有大幅度改进的空间,潜力已经挖尽。
运8的原形是苏联的安12。而安12是50年代苏联装备的飞机,早在70年代就被伊尔76取代。
安12运输量为伊尔76的三分之一,速度也比较慢。而且因涉及缺陷,安12或者说运8不能运载超过10吨的武器装备,而且货仓低矮,难以容纳大型重装武器。
运9是运8改进型,改进了机翼载荷过高的缺陷,同时加长了机舱。由此,它可以运输空降步兵战车这类武器,但性能还是有限。
运9还有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在万米高空很容易结冰,这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运8运9都已经过时,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未来运30的性能则要强大的多。它的负载应该在30吨左右,强于美国C-130J运输机。
货仓可以容纳步兵战车甚至轻型坦克。
它的速度更快,航程也远。
运8运9已经是过去,运30才是未来。
中国已经有了运8和运9两款战术运输机,为何还急着研制运30?
设计师:远-20还够不够?
解放军:不够,不够!
设计师:但是运-20造的慢啊,那我多造点运-9?
解放军:不够大!不够大!
以上小剧场只是为为了说明运-30这款机型的存在意义。切勿对号入座
书归正传,运-30的特点就是大!大!大!
“运-30“(加个引号,因为目前没有运-30这个正式项目编号)是中国算是最新推出的一款军用概念运输机,自从2016年珠海航展推出以来就没有下文,特别是运-30运输机使用何种发动机也没有了消息。但运-30出现确实对中国运输机制造业未来发展点明了一盏“明灯”!毕竟运-30运输机是为了接替中国空军大量现役运-9、运-8中型运输机的机型,将满足中国空军中远程需求。
运-30运输机比运-8、运-9强在哪里,最大优点就是体积大!载重大!航程大!
运-8、运-9与美国C-130运输机战术背景和设计思想相近,但也继承了机舱尺寸和载重量不足的问题。虽然可以提高发动机推力,适当的增加载重,但是机舱内部尺寸是无法提高的,如果要想改动还不如重新设计一架运输,比如运-30。而多年来,运-8、运-9运输机相对来说劳苦功高,特别是中国空军、陆军,甚至海军大批运输、补给任务当中,运-8、运-9运输机都全力出马。
主要缺点也可以看到,就是体积太小了,远程投送也远远不能达到中国解放军未来的需求,可能这个需求在现在不是那么着急,但是在未来15-20年后,中国解放军也到了有条件大量装备新型战术运输机的时代。那么运-30运输机在那个时间段替换运-8、运-9运输机就很有必要了!
运-30运输机从尺寸上看,机舱增大,载重量提高,特别是加大加厚的机舱,搭载一辆15式轻型坦克基本没问题,运-30全新的设计也跟上全球发展时代的步伐。运-30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如果发动机没问题,运-30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线简单看法,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中国已经有了运8和运9两款战术运输机,为何还急着研制运30?
去年夏天在“西飞”厂区前出现的一架中型运输机的机身,从机头罩和机翼翼盒形状、机身体积(比运20小,比运8/9大)诸多方面来看它确实是一架新型运输机,有可能就是运-30。
大国空军都是根据任务需要发展机型的,运输机也是这样,比如:美军会根据航程的远近、载重量的大小去选择执行任务的机型,超远程和超大超重装备选择C5“银河”超大运输机、远程使用C17“环球霸王”、中程使用C130“大力神”、近程使用C27“斯巴达人”(意大利研制的)…机型根据需要是有层次的,而不是仅一个型号的运输机飞来飞去。运9的机体与上面那张图片里的新飞机机头相比确实不一样,上面那个机头呈“矩形状”,机身也显得略高略宽一些。
这个事情具体到了我国也是这样,目前我军新型运20战略运输机已经在小批量服役,中型战术运输机由运8/9担当,而且运9是在运8基础上大量改进而来,定型和服役时间也不长性能稳定,设备先进…我军目前大量的特种机:空警500、新型反潜机、心理战飞机、电子侦察机…都用它为基本平台。
既然是运8/9比较先进(主要是运9)我军为何还要研制新一代的运30?电影《战争之王》剧照,安-12运输机迫降在非洲的简易公路上,安-12这个机型太老了!是苏联1958年投入批量生产的中型运输机,受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武器装备的体积大小影响,它已经难以空运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了。
运8/9的原型机就是安-12,虽然运9在性能上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根底设计太老,怎样改进也难以空运现代陆军相当多的装备,现代陆军的装备与1950年代末的装备大有不同,不论是体积和重量都要超过,为了适应现代化武器装备空运的需求,就必须要加宽加高运输机的机体货舱段,但运8/9不可能再加宽加高机体了,否则会改变气动布局,与其这样不如设计新飞机。运30运输机采用“T字”垂直尾翼,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开主机翼尾气流干扰,使飞机的操纵性能提高,而且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小尾翼的面积,减轻机身的总重量,还有就是这种设计会使运输机的尾门加宽加大,更有利于货物的快速装卸…目前,包括我军运20在内新一代运输机都采用这样的设计,而运8/9由于设计年代太久远,采用了正常的机身水平尾翼设计,这种设计确实不适合中型以上的运输机,限制了机尾们尺寸,而且在满载飞行时飞机前后水平翼之间形成的气流相互干扰,这对飞行的操控是不利的!也正是由于启动布局不优秀,我们看到的运9机尾处结构比较复杂,不如运20那么简洁。
运8/9目前暂时可以满足我军的需要,但是离我军中远程运输35吨载重量4000公里的半径航程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而且随着我军现代化装备水平的提高,武器装备的尺寸必然要增大,运8/9的机舱容量也显得不够…基于运8/9的能力限制,所以我军必须要发展比运8/9更大更先进的运输机。
中国已经有了运8和运9两款战术运输机,为何还急着研制运30?
运-8和运-9这两款中型系列运输机,目前都是中国空军大量装备的制式装备,其中最早的运-8系列运输机更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就装备部队了,也已经服役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而作为近几年才出现的运-9系列中型运输机,则是中国空军中型运输机的新锐,也是中国空军和海军部队搭载各种大型特种用途设备,非常好的空中承载平台 。
国产的运-8系列中型战术运输机,是以前苏联研发的安-12B型中型运输机为蓝本,仿制的一款军用运输机型,该机型具备了一次起降就可以运输15-20吨物资,往返上百公里的能力,更是当时中国空军航空运输部队,在还没有引进俄制伊尔-76大型运输机之前,最
可靠也是运载相关物资能力最强的一型军事运输机型号。
而运-9中型系列运输机则就是完全以运-8系列中型运输机为基础,进行大幅升级改造而来的升级版本,其整体的相关数据性能是与美国空军装备的C-130J版本是处于同一个水平的,在某些方面,特别是航空系统上,还要比上上世纪就出现的美制C-130J先进的多。当然,也随着运-20系列大型运输机项目的顺利进行,中国空军军用运输能力不足的缺口也在快速补上,而由数量庞大的运-9系列中型运输机与运-8系列中型运输机组成的中型运输机梯队,就目前来看还是可以承担的起在战时艰巨的相关军事运输重任的,也因此中国空军目前需要研发新的中型运输机的相关需求还没有这么大。
至于提问之中,运-30这款新型中型运输机,就目前来看无论是网上相关的新闻媒体,还是官方的新闻媒体都未过多的提到过此款新型中型运输机研制的消息或计划 ,也只是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之中,在中航工业的展台之中出现了相关新中型运输机的模型,此后就再也没有相关的新闻和消息传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