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进入克格勃成为一名间谍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普京是自愿加入克格勃的,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多年的规划。

萨沙看过好几个版本的普京传。

其中一个明确说,普京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去克格勃的接待部门咨询过。

当时克格勃不接受高中毕业生,接待的军官耐心告诉他,最好要去读大学,获得法律学位,那么克格勃才会接收他。

于是,普京在197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

毕业以后,普京没有选择做法官或者去其他司法部门工作,而是直接去了克格勃。

普京上大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成为克格勃的一员。

为什么普京一定要加入克格勃?

主要是克格勃在苏联可不是普通的机构。

大家如果看过德国电影《窃听风云》就知道,无论是东德秘密警察斯塔西,还是苏联的克格勃,都是超国民待遇,要求严格。

据资料记载,克格勃一般从大学生中确定一定招收范围,因为克格勃也需要高素质人才,然后再从选定的范围中,按10:1的比例进行淘汰,最后才是要招录的人员。 这些人中家庭背景必须是革命家庭,而且没有任何瑕疵。

普京就具备了这一点,他的祖父是列宁和斯大林的“御用厨师”,父亲是海军,卫国战争老兵,政治可靠。

首先,他们的日常待遇高于普通民众。

一个笑话:

莫斯科地铁上:

一个男子问站在傍边的人 “请问您是在克格勃工作的同志吗??”

“不是。”

“那您有没有亲戚或朋友在克格勃工作呢?”

“没有。”

“那您是否跟克格勃有些交往或联系?”

“没有,你要干嘛啊?”

“干嘛,他妈的,你踩着我的脚了!”

其次,克格勃一般没有人敢于招惹。

即便犯了刑事罪,也多是内部处理,上军事法庭而不是民间法庭。

段子:一个莫斯科市民的鹦鹉丢了。这是只会骂苏联领导人的鹦鹉,要是落到克格勃的手里可糟了。这人便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声明:本人遗失鹦鹉一只,另外,本人不同意它的政治观点。

再次,克格勃的权力很大,只要成为地区负责人,实际上比地区行政负责人还要牛,无数人都会巴结。

还有,克格勃的上升空间比较好。

只要得到上司赏识加上自己的能力不错,步步上升,最终有可能成为重要成员。退一步说,就算成为克格勃基层干部,其实也是很牛的。

总体,克格勃是苏联的超国民,基本不受老百姓的那套东西约束。

后来我们知道,整个苏联除了克格勃的少数高级领导以外,包括苏共领导人在内几乎所有人都在他们监控下,包括窃听。

普京的发展还算顺利,大概10年时间,他就被派遣到东德,负责收集情报工作,由此工作5年。

虽然克格勃的情况都是机密,但普京在当时肯定是一个中层军官,混的不错了。

普京对于克格勃的感情很深。

1998年,普京被叶利钦任命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克格勃演变的机构)主席时,他说这样一句话:“我又回家了!”。

普京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进入克格勃成为一名间谍的?

对于少年普京的人生规划,很多网文说是因为他痴迷于间谍小说,有感而发,才立志成为了KGB(克格勃)的。当然,这也算是个重要因素。在后来的访谈中,他自己也说过有文学方面的影响,像《剑与盾》这样的电影、小说看多了,总是震惊于:“一个间谍的作用能有这么大,竟然可以干成整支庞大的军队都做不到的事情,甚至能决定千万公民的命运”。

(据说,《剑与盾》这部二战题材的电影对普京职业生涯的选择,影响很大)

不过,除了理想+先天资质外,在苏联那个特定的时代,更关键的因素还是他的出身好,又红又专。

据说,普京的亲爷爷,斯皮里东·普京,曾当过列宁和斯大林的厨师。这个传闻不是特别有证可考。如果属实的话,尤其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能为最高领导人贴身服务,那肯定不是普通人的能量。

普京的爸爸,弗拉基米尔·斯皮利顿诺维奇·普京,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工人阶级出身,在二战中成为一位英勇的海军战士,爆破高手,也是九死一生后,拿了军功章的人。

(在胜利日阅兵后的“不朽军团”游行中,带队的普京总统手持的就是自己爸爸的军装照)

后来,弗拉基米尔·斯皮利顿诺维奇·普京在苏联内务部系统任职,国家公务员身份。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克格勃就是从内务人民委员会分出来的,两个部门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像1991年的“八一九政变”,就是苏联克格勃联手内务部搞出的未遂政变。

普京的妈妈,玛丽亚·伊万诺夫娜·普京娜,则是一名国企工人。

所以,普京虽然不是什么权贵之家出身,但也绝不是反革命后代或者落败的贫民。自小生活在发达的沿海大城市——列宁格勒,虽然跟父母挤在狭小的赫鲁晓夫楼里面,但也是见过点市面的,有机会享受到全国一流的教育资源。

就像上海人优选复旦大学而不是其他地区的名校一样。普京也是在家门口上的大学——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

其实,这个著名学府的法律系,可不是像普通人理解的那样,只是培养司法系统工作人员的。

首先,克格勃会从大学生中确定一定招收范围,然后把学生叫过来谈话,进行面试。其中的名校出身,有胆有识、意志坚强,专业对口(政治、法律类),出身好的,会被特殊圈定。

对此,克格勃普遍得到学校和当局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可以先阅读学生的档案,查他祖上三代,同时由特别调查部进行多方面的调研,而所有这些都是考察对象所不知道的。之后再和可能的人选进行个别谈话,当面考察,再向上汇报、测试,来决定是否录用。

第一个环节就是,这些人中家庭背景必须是所谓的“革命家庭”,不能出现任何瑕疵。

普京完美的具备了这一点,他的爷爷是典型的劳动人民,给两代领袖做过饭,爸爸海军退役后,担任内务部“公务员”,妈妈是国企职工,姥姥姥爷家也是一大家子工人阶级。

此外,就是普京沉稳的性格和专业能力,还有当时表现出的”对上级指令的无条件服从”,这个为他加分不少。

对此,普京的学友、现为红旗学院(苏联/俄罗斯情报人员培训组织)系主任的科贝洛夫上校(看来是留校的)回忆说:一次考试时,天热得要命,同学们就都穿得很随便,只有普京穿了三件套西服正装。我对他说,“你这身打扮可太不像德国人了,德国人,哪怕是德国的公务员,在这种天肯定是怎么舒服怎么穿。普京却说,他遵照的是学校纪律。”

然后是专业素质、胆识、意志力这方面,大家耳熟能详,这里不多赘述了。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普京他老人家的外形特征并不出众,身材短小,性格内敛,非常适合暗中观察,而不被人注意。

我毕业的学校属于国安部直属高校,关于情报人员的选拔,还是了解一些的。

首先,他们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平日并非像电影中那样衣着光鲜的去“色诱”、下药,或者怀里揣着把枪,去打打杀杀,再有什么随身带着氰化钾,准备暴露后一身殉国等等,那都是电影、电视剧看多了的假象。

实际上,特工人员的培养成本很高,都像007那么出众、高调,一次就暴露了,本儿都回不来。更多的特工人员被要求长个“大众脸”,扔到人堆里面看了一眼后,就不好找的那种,但言谈举止和交际能力要好,让人在接触中能感到舒服。

其次,就是主要工作,一般分明、暗两种形式。

很显然,普京的工作内容跟影视作品中的那些“潜伏”起来的特工差别很大,属于明线身份,就是公开的苏联驻民主德国德累斯顿市情报官员的定位。

当年,普京与柳德米拉住在提供给克格勃及斯塔西(东德国家安全部)家属的公寓里。平日里和东德斯塔西公务员一起上下班打卡。具体工作内容,到现在还没解密,普京自己曾含糊的提及过,是有关政治路线方面的情报活动,比较乏味。

普京夫妇和两个女儿在东德一直过到了1989年底,这个国家不复存在为止。临撤回前,烧掉了巨量资料,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说:“我们烧的太多了,以至于把火炉都烧坏了”。之后,普京携家带口的回到了列宁格勒,被苏联政府重新安置。没多久,又经历了一场比东德并入西德更大的风暴,镰刀斧头,革命家庭这类的词语被迅速的无情抛弃,老家列宁格勒的城市名字,也改回了充满沙俄怀旧色彩的圣彼得堡.....

普京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进入克格勃成为一名间谍的?

普京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钻石王老五”,虽然坊间传闻前著名体操运动员“卡巴耶娃”是她的绯闻女友,但事情还出于流言蜚语阶段,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不过,题主提到的普京间谍生涯,其大部分岁月有前妻“柳德米拉”相伴。普京出生于1952年的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1980年认识漂亮的柳德米拉,经历3年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

1991年震惊世界的“819事件”爆发,普京选择站到民主派这边,也就是跟叶利钦站一条道。于是,他公开发表退出克格勃的声明,并收拾好行囊辞职而去。

“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被利用,来解决某些国内的政治问题。我是来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我有自己的神圣使命,而不是让人利用来进行国内政治斗争。”普京这样解释当年的困境,离开热爱的间谍事业,也是情非得已。

克格勃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情报机构,人们对它的印象很深刻,因为有太多神秘的传闻以及残酷的真相。然而,就当时的苏联人来说,克格勃带着闪亮的光环,是捍卫苏联政权的英雄机构。

小屁孩时代的普京,也深受克格勃宣传的影响,15岁就确立要进入克格勃的梦想。一副热血的他,直接走进克格勃的大楼,想搞毛遂自荐……

普京在克伯格大楼,受到1名干部的接待,他善意的告诉普京:我们不接受主动来的人!普京并没有就此死心,接着询问该怎样做,才可以进入克格勃。

“小伙子,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服满兵役,或者接受某种程度的高等教育。”这名干部面对普京的期盼,又道:“这种教育最好是法律专科学校,或者是大学里的法律系。”

回到家里的普京,一门心思准备列宁格勒大学的入学考试,几年后如愿考进该校的法律系。那个克格勃干部没有骗普京,普京在大学毕业前被克格勃看上,开始步入间谍的世界……

刚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普京就急匆匆来到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接受克格勃的专业培训。在这所叫“帕拉霍夫卡”的学校里,普京接触到各种特色学科,比如地形学、特种通讯方法、摄影技术……

经过专家团的评定,普京以优异的成绩从间谍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克格勃列宁格勒分局。唯一让普京感到不爽的是,他没有进入对外情报局(克格勃第一分局),而是进入反间谍局(克格勃第二分局)。

尽管如此,普京还是以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很快就有了出色表现。领导们很看重他,就派他去401学校进行反间谍培训,有意想调他入对外情报局。1977年,普京从401学校回来,就去了对外情报局报到,这是他一开始就向往的工作。

接下来,用流水账来列一下普京的生活:1983年与柳德米拉结婚,1984年去红旗学院进修,1985年被派到东德工作。

普京到东德,究竟干了些什么?所有的人都好奇,包括统一后的德国人。然而,德国人很失望,接收的东德档案里,有关普京的档案全部不翼而飞。人们只掌握很少的一点信息,即普京领导1个8人情报小组,负责收集各种情报。

1990年,普京回到苏联,1年后离开克格勃,没多久苏联解体。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有些熟悉,2000年普京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正式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然而,无论是外在气质,还是思维方式,普京似乎都无法摆脱克格勃的影响。

普京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进入克格勃成为一名间谍的?

普京是怎样成为一名克格勃特工的?

克格勃其实就是苏联时期叫的情报局高级特工,做反间谍工作,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秘密工作者,应该每个国家都有这样一群人在背后默默奉献自己,但由于工作的保密性又不为人知,在苏联的克格勃机构是权力非常高的部门,甚至可以凌驾于军政党之上。

普京能当上克格勃其实与家庭背景也是有一定关系的,你想在以前苏联在战乱动荡,与美国冷战的时候,做地下工作做一名高级特工克格勃那是需要非常硬的政治背景审核的。

普京的家庭就非常正统,普京的爷爷斯皮里东.普京。从小学厨艺烹得一手好菜在酒店当过大厨,历经过苏联十月革命,由于出了名专职做过苏联元首列宁,列宁夫人,斯大林的私人厨师,在那个动乱时期为一个国家领袖做厨师;说明得到了非常大的信任,成为领袖身边心腹级人就顺理成章了,有时候元首手下高官还不如一个厨师呢。

普京爸爸曾是是一名海军军官,后调于国家内务部任职,所以说普京家的背景非常正统是经得起考验的,普京从苏联国际法学系毕业后,被直招进克格勃机构;先是去了四零一间谍学校培训成为了一名基层军官侦察员,后去了苏联最高级的红旗侦察进修。再后派往了那时候没有统一的德国,东德工作。

回到苏联后开始步入政界,先做了大学校长助理,然后又做了市长助理,再到副巿长,市长,后被叶利钦总统看上,从此就开挂了,普京好像是位全能的总统,摔跤搏斗,飞机大炮;潜水驾驶都会;应该与他曾经克格勃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欢迎关注。 评论 点赞

普京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进入克格勃成为一名间谍的?

普京成为克格勃特工,只不过是为了完成年少时的梦想而已。

1952年10月的秋冬之交,普京诞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普通家庭,其父亲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是一个工厂的车间主任,而其母亲是伊万诺夫娜则是一名普通的工厂女工。由于斯皮里多诺维奇曾是一名参加过二战的苏联红海军负过伤的老兵,所以经常教诲普京为国效力、争光的爱国主义思想。

小学时期的普京十分调皮和好斗,放到现在基本上就是坐在讲桌旁边或者最后一排的那一类。由于他当时过于调皮捣蛋,所以在班里被孤立不合群,不过普京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爱上了看间谍小说,并对其中主人公的事迹羡慕不已。

在普京进入中学后仿佛变了一个人,受到间谍小说的影响,他励志决定做一名间谍,在此期间不但开始自学德语,而且开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比如柔道。在九年级的时候,普京曾前往当时所在区域的克格勃办事机构询问如何加入克格勃,当时的前台接待员耐心的回答了他每一个问题,并建议想要加入克格勃需要有两种途径,一个参军,另一个则是需要完成大学学业,当然如果是法律系的话更好。

于是普京暗自定下目标决定学法律,他在高中期间一反常态刻苦学习,最终如愿以偿的考取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为此他还和父母大吵了一架,因为家里面希望他学习工程专业,毕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且在当时的苏联,工程技术人才的收入普遍不低。

由于间谍不但需要良好的素养,而且需要充实的头脑,所以当时克格勃经常从各个大学的法律系当中选拔符合品质、学业精湛和通晓多门外语的人才。正因为普京在中学期间自学俄、德两种语言,而且开始学习柔道等体育活动,再加上父亲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而母亲祖上一直是工农阶层,所以普京在列宁格勒所以很快就进入了克格勃选拔部门的视线。

1975年,普京结束列宁格勒的学业后被克格勃招募,在行政部门实习6个月后,他被安排在在列宁格勒奥克塔的第401学校接受训练。401学校是专门负责苏联特工初级人才的高等间谍学校,从语言学习到特工训练,再到军事训练应有尽有,普京的特工基础就是在401学校打下的。

随后的事情众所周知,普京在接受训练后被派往东德执行任务,在苏联解体后返回圣彼得堡担任市政府行政部门工作,在受到叶利钦赏识后,前往莫斯科,从俄联邦副总理一直干到了如今的总统。

普京在近几年接受采访时始终对他的克格勃岁月记忆犹新,并称其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之所以他这么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当中,普京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普京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进入克格勃成为一名间谍的?

总体来说,普京进入克格勃的机缘有两点:梦想+努力。

梦想

少年时代的普京迷上了当时苏联流行的一本小说,名叫《盾与剑》。这是一本有关谍战的小说,书的主人翁是一个卫国效忠、不惜牺牲自我的谍报人员。

这本小说诞生于1965年,那时候普京正好13岁。等他16岁的时候,这本书被改编成了电影。

普京读了小说,看了电影,逐渐爱上了这部作品,萌生了自己也想成为一名间谍的想法。甚至他周边的朋友也受他影响,爱上了这部小说。

普京当年的以为朋友曾回忆说,“我们读《盾与剑》都入了迷,一脸翻阅好几次,电影更是一场都不落下。那时,我们白天谈论的、晚上梦到的都是侦查员。”

苏联时期,克格勃是苏联最著名的间谍机构,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英国军情六处(SIS)、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Mossad)并称世界四大间谍机构。

上了高中,普京“进入克格勃当间谍”的理想更加强烈。他曾在《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间谍,尽管全世界所有人对这个职业都不会有任何好感,但是要报效祖国和人民,我一定要去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自己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自己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

在得知克格勃的接待处在柴科夫斯大街之后,普京开始探访克格勃。

第一次:普京读高中的时候,他就第一次拜访过克格勃,那时候,不到20岁的普京一脸稚气地来到克格勃,并对接待人员说“我想在你们这里工作。”克格勃每天要接待很多人,根本没把这个稚气的高中生当回事儿。

第二次:普京不甘心,后来又去了一次,这次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执着和真诚打动了当天执勤的克格勃军官。这位军官告诉他,要进入克格勃,个人的出身和学历是考量的重点标准,如果没有当兵的经验,至少也得有大学本科以上法律专业的学历。

努力

为了进入克格勃这个梦寐以求的机构,在得知了假如克格勃的条件后,普京一改以往不爱学习的习惯,开始用功读书。高中进入著名的281学校,最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列宁格勒大学国法律系,专修国际法。这个专业当时的竞争力为40:1。

上了大学,普京也格外用功学习。当同学们忙着玩、谈恋爱的时候,普京选择在图书馆看书。大学期间,他的每一科成绩都是5分(苏联学制的最高分),他在大学的座右铭是:“我用5分说话。”

同时,他还热衷政治宣传活动和体育运动,还选修了德语。

这些都为努力都为他成功进入克格勃打下了基础。

那时候,克格勃和大学是有合作的,克格勃可能在大学里培养一些“眼线”,或者招募一些学员。

普京读大四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个人联系他说,要跟他谈谈工作分配的事儿,但说事先不告诉他什么工作。他们约定在教师休息室见面,但是那人迟到了足足20分钟。

普京回忆说:“我当时心想,这头猪!或者有人在戏弄我?”当他正准备离开的时候,那人上气不接下气地来了,并跟他说:“如果邀请你到情报部门工作,你会怎么想?”

自从那次谈话之后,克格勃的消息暂时消失了,最后差点还被人事科分配去当了律师。幸好在最后关头,有个监督学生分配的特工说“我们已经雇了普京为克格勃服务。”就这样,普京填写了各种申请表和文件。

刚进入克格勃的时候,虽然负责情报搜集的第一管理总局才是普京心仪的部门,但是经过筛选和分配,普京在负责反国外间谍的第二管理总局中暂时落了脚,后又到大名鼎鼎的401间谍学校接受学习和培训。

工作期间,由于表现出色,普京成功从反间部门成功晋身到情报部门得以深造。在情报部门一呆就是9年。最后又被派往东德德累斯顿开展情报工作。

补充一点:虽然普京是克格勃出身,但他所从事的是情报工作,曾不费一枪一弹化解了一场危机,被称为“没有暗杀记录的克格勃之子”。

所以,这就是普京成为克格勃特工的机缘巧合:梦想+努力!

欢迎关注@杰阅轩 ,悦读更多的普京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