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有军队吗?战斗力如何?为什么一次二次世界大战都没看见澳大利亚军队的影子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澳大利亚军队绝非弱鸡!
1931年,也就是二战爆发之前,澳大利亚才取得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的独立国家。
在1931年之前,澳大利亚归属英国的自治领,只是名义上的国家而已。
不过,澳大利亚人基本都是英国后裔,同英国的关系亲密。
一战中,澳大利亚也有参战,但基本是在英军序列中,等同于英军。
一战的特点是惨烈,步兵损失巨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军队都在英军序列作战,伤亡自然也是惊人的。
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澳大利亚军队有3个师参战,伤亡极为巨大。战役结束后,3个师共有2万3000多人伤亡,损失接近一半。
而战争后期,1个澳大利亚师临时投入战场,作为生力军去冲击德军阵地。然后不到一周的战斗,该师就伤亡5500多人。到了1918年一战结束,澳大利亚军队参加了包括索姆河战役、伊普尔战役、帕斯什达勒战役、维累—布通诺战役等很多大型战役,表现和英军相差不大,受到英国人和协约国的大家赞赏。
然而,澳大利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战争期间,40多万澳大利亚青年参军,其中33万人作为一线士兵被送到各个战场,伤亡接近百分之五十。
要知道,澳大利亚国土虽大,但人口很少,只有500万人。这种参军和伤亡概率,几乎等于把澳大利亚所有的人力都用上了。
一战中,澳大利亚表现如此之好,所以英国人允许它彻底独立。
二战中,澳大利亚才正式作为独立的国家参战,表现还是很出色的。
在太平洋战场,1942年日本空袭澳大利亚本土,澳军和美军协同开始准备防御,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在欧洲战争,澳大利亚也参与了对德军的多次战役。
当时澳大利亚人口增加到700万,然而他们有高达57万青年参军,比一战还要多。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统计,每10个18到35岁男性中,有8个人在为军队服役,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了。
二战中,澳大利亚战死3万多人,受伤18万人,总数超过20万,损失比二战还要严重。
其中,澳大利亚有1万5000人被包围在新加坡,向日军投降。这1万5000人后来有二分之一,被日军折磨致死。澳大利亚对日本极为仇视,后来处决了140名日本乙丙级战犯,毫不留情。
澳大利亚有军队吗?战斗力如何?为什么一次二次世界大战都没看见澳大利亚军队的影子啊?
澳大利亚国防军(英文:Australian Defence Force,缩写ADF)是负责澳大利亚国防的军事组织,包括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澳大利亚陆军和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澳大利亚实行志愿兵役制。截至2012年4月,现役兵力为5.9万人,预备役兵力约2.2万人。
常规军中,陆军3.06万人,编成第一师司令部(Headquarters 1st Division)、部队司令部(Forces Command)和特种作战司令部(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三个司令部;海军1.42万人,下辖14个主要海军基地;空军1.42万人,下辖11个主要空军基地。截至2009年12月,被派往海外执行任务的共计3228人,包括1550人派往阿富汗参加北约领导的反恐多国部队执行反恐任务,811人派往中东,82人派往伊拉克,654人派往东帝汶,80人参加地区援所(所罗门)团等。
澳大利亚国防军网站27日公布信息,招募外国士兵、海员和飞行员,并为其提供快速入籍通道。
因为按扩兵至5.5万人的计划,澳大利亚国防军无法在澳国内招募到足量士兵。由于人员短缺,澳大利亚海军6艘潜水艇现已无法同时行动。
《澳大利亚人报》报道,国防军尤其青睐因政府缩减国防开支而"失业"的英军士兵。报道说,澳大利亚海军已派遣代表团前往英国,调研英国国防开支缩减后海员"失业"情况。
受财政紧缩政策影响,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2010年10月宣布4年内将国防预算削减8%,1.7万名英国士兵不得不在"瘦身"计划中"下岗"。
澳大利亚有军队吗?战斗力如何?为什么一次二次世界大战都没看见澳大利亚军队的影子啊?
澳大利亚有军队,而且在1901年就有了,那时候澳大利亚联邦刚成立,是英国的自治领。初期主要是陆军,1911年建立了独立的海军,1921年建立独立的空军。1931年澳大利亚成为独立国家,但仍留在英联邦内。
澳军参战的次数很多,甚至超过了英国。因为澳军不仅追随英国参加一战,二战的北非、巴尔干、意大利、欧洲大陆,还追随美国参加太平洋战争、50年代的CHAOXIAN战争、60年代的越南战争、1991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好战程度在世界上也很罕见。澳大利亚对周边的介入夜很深,东帝汶就主要是澳大利亚从印尼身上割下来的肉,使之成为一个新国家。
澳大利亚与美国一样是移民国家,但“白人至上”的思想比美国严重的多,甚至认为自己的“纯度”是最高的。因此,澳大利亚追随英美参战,一方面是向英美交“战争税”,以作战换取英美的扶持和安全庇护;另一方面是种族优越论作祟,要大杀四方,巩固白人对世界的统治。
澳大利亚军队的战斗力不错,很顽强、凶悍。一战期间,澳大利亚全国只有450万人,却追随英国,向欧洲出兵33万余人,参加的最重要战役是加里波利战役,澳军与新西兰部队组成了澳新军团,其中澳军有5个师。在协约国方面,澳军作战最勇敢、最顽强,伤亡也很大,阵亡61966人、伤残152171人,占出兵总数60%以上,全国人口的4.67%。如此大的伤亡比例,在一战参战各国中是罕见的。
二战期间,澳大利亚总人口才699.8万,但在欧、亚、非战场投入的总兵力却高达百万,参加了北非战场、欧洲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绝大部分战役。在整个二战中,澳军共伤亡40500人,其中阵亡23000人。澳大利亚海军在太平洋战场损失重巡洋舰“堪培拉”号、轻巡洋舰“悉尼”号和“珀斯”号,4艘驱逐舰、2艘单桅帆船和约30艘其他舰艇,约2170名澳大利亚海军官兵丧生。到日本于1945年9月2日签订投降书时,澳大利亚派出了10艘舰艇参加日本投降仪式。
澳军在二战期间的表现与一战时期一样凶悍、顽强,不管是德军还是日军,对于澳军都感到比较头疼。澳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是很冷酷的,尤其是在新几内亚群岛,澳军单独对日军作战,十分凶悍,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澳大利亚在战后对惩治战犯也是战胜国中态度最严厉的。从组建审判甲级战犯的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开始,澳大利亚就坚决主张把裕仁天皇作为头号战犯来审判。而根据战后日本厚生省的统计,澳大利亚共处决了140名日本乙级和丙级战犯,是盟国中最多的,而我国才处决了30名日本乙级和丙级战犯。
现在的澳大利亚共有现役兵力57957人,预备役兵力25770人,2019年军费为278亿美元,战国内生产总值1.96%,人均军费高达1122美元,仅次于美国的2243美元和沙特的1714美元,居世界第三。而且澳大利亚每年的军费增长幅度很大,接近10%,计划到2025年达到446亿美元。
有钱,自然装备就好。澳大利亚海军装备有6艘4000吨级的科林斯级潜艇、2艘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还将服役1艘)、2艘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8艘安扎克级护卫舰、1艘阿德莱德级护卫舰。而根据澳大利亚海军的“大洋”项目,未来要升级和采购大量新型舰艇,包括9艘猎人级护卫舰(英国的26型)、12艘4000吨级“短鳍梭鱼”级AIP潜艇、12艘阿拉弗拉级近海巡逻舰。
澳大利亚空军现在装备有69架F/A-18A/B战斗攻击机、24架F/A-18F战斗攻击机、14架F-35A隐身战斗机(总共采购72架)、6架E-7A预警机、11架EA-18G电子战机、3架“超级空中国王”电子侦察机、7架P-8A和9架AP-3C反潜巡逻机、6架KC-30A加油机、8架C-17大型运输机、12架C-130J-30战术运输机、6架AW-139直升机,并且还购买了6架MQ-4C“人鱼海神”无人机、12-16架MQ-9“收割者”察打一体无人机。
澳大利亚陆军装备有59辆M1A1主战坦克、257辆ASLAV轮式步兵战车、431辆M113装甲车、54门M777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并且还订购了211辆德国“拳击手”轮式步兵战车。(S)
澳大利亚有军队吗?战斗力如何?为什么一次二次世界大战都没看见澳大利亚军队的影子啊?
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澳大利亚虽然参战人数不算多,但两次世界大战他们都相当努力,许多大战中都有澳军的身影。他们在一战时干掉了德军威震印度洋的“东方天鹅”,同土耳其军进行了长时间的海峡登陆战,守住了苏伊士运河,拿下了加沙城,可谓战功卓著。二战时的澳军同样凶猛,他们顶住了隆美尔装甲部队的连续进攻,为阿拉曼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太平洋战争中亦成为日军最头痛的死敌,弄死的日军以十万计。
总而言之,只要略微熟知两次大战的历史,便知道澳军在战争中表现不俗,在有些人眼里他们之所以声名不显,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殖民地和英联邦成员的身份,令他们与英军很难区分。
就好比三哥,他们也是英国殖民地,哪怕有大量印度人、锡克人和廓尔喀人加入到英军中去,用生命帮助英国打赢战争,但你的命是帝国的,打赢的功绩是英国指挥官的,报纸上也只会写“英军”,而不是“印度军”,顶天写成“英印军队”。
尽管澳大利亚人在1900年后就结束了殖民地的身份,成为了独立的联邦国家,但他们仍然处于英国人的统治之中,内政外交都掌握在英国手里,20多年连个首都都不能确定。随着英国殖民体系的瓦解,英国在20世纪20年代被迫放开了一些殖民地的控制,并于1931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改组了国家体制为联邦制,这才让澳大利亚获得了“联邦成员国”的地位,取得了初步的自主权。
澳大利亚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得等到1986年,通过《与澳大利亚关系法》,澳大利亚才最终摆脱了英国政府、议会、法院对澳大利亚的统治权。
不过这还没完,澳大利亚的元首仍然是英国女王,只是“因为女王常住英国”,所以需要代理人“代行王命,牧守一方”,这个名义代理人便是澳大利亚总理。
所以,几次战争中,澳大利亚一直挂的都是英军的皮,哪怕自己明明是“澳军”,却仍然以英联邦国家自居,老老实实的依附在英军序列中打仗,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自己的那顶毡帽。说到这里应该十分好理解了,有时候非是澳军不给力,实在是没法展现自我。
上图.民众送行上战场的军队
1914年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掀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高潮。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响应的,他们表示:“将坚定的站在祖国这一边”,随即提供了1个骑兵旅,3个步兵旅的远征军前往战场,此外,他们还将2万多人的海军直接交给了皇家海军指挥。
上图.英国宣战后,聚集在阿德莱德群情激奋的人群
当时的澳大利亚上下群情激奋,坚决要求支持母国,为了民族危机与德国决一死战,自愿报名参展的澳洲人特别多,政府也很快转入了战时体制,大量制造各种军需品支援战争。自1788年后从未打过仗的澳大利亚瞬间就被发动起来,打着“拯救大英帝国,保卫澳大利亚”的口号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上图.准备等船奔赴前线的澳军
仅两个月的时间,澳大利亚的“志愿军”就受训武装完毕,由布里奇斯将军任总司令,怀特将军任总参谋长远征欧洲;大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民船参与了这项跨半球的运兵行动,但护航的舰只只有巡洋舰“悉尼”、“墨尔本”、“米诺托尔”和一艘日本巡洋舰“生驹”号。
上图.被澳军干掉的“埃姆登”
运兵途中,澳军舰队还摸了个功劳,得到情报主动出击的澳军“悉尼号”巡洋舰,在泻湖中堵住了德军号称“东方天鹅”的太平洋分舰队德累斯顿级“埃姆登”(Emden)号轻巡洋舰,这艘母港青岛的德国军舰善于伪装突袭,一战时在印度洋上威名赫赫,干掉了不少对手,所到之处人心惶惶,结果栽在了澳大利亚这帮生瓜蛋子手里。
上图.与“埃姆登”停火10分钟后的“悉尼号”
因为澳军不愿让日军抢到战绩,所以“悉尼号”仗着船坚炮利单独出击,堵住了“埃姆登”的出路,在德军猛烈的反击下,“悉尼号”采用“放风筝”的战术最终打废了“埃姆登”号,无法反抗的德国巡洋舰搁浅在一片礁石中,副舰长带人抢了艘帆船趁夜逃走,舰长穆勒则成为澳军在一战中的第一个俘虏,直到战后才被放回德国。
上图.金字塔下的澳军
最终澳、西舰队抵达了英国港口,但英国人并不信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的战斗力,大洋洲的部队被要求送往军事基地进行“正规英国式的训练”,但恰逢天寒地冻的冬季,大洋洲部队根本受不了,再加上土耳其突然参战,所以大洋洲部队干脆被送到了埃及,一边镇守苏伊士运河,一边进行军事训练。
上图.西奈半岛的澳军骑兵俘虏了一群土耳其军人
1915年,大洋洲部队编成为“Australian & New zealand Corps”(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团),进入了英军的战斗序列,开始了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这支部队有7个师的编制,其中5个澳洲师,1个新西兰师,以及1个澳新混编师,他们参加了著名的“达达尼尔战役(Dardanelles Campaign)”(加里波利登陆战)。
1915年4月25日,英法联军对达达尼尔海峡发动进攻,丘吉尔将之称为“19分钟穿过海峡,挺进伊斯坦布尔喝下午茶”,著名的伊恩·斯坦迪什·蒙蒂思·汉密尔顿将军作为英国地中海远征军总司令指挥了这场战争。
上图.加里波利登陆的澳军
加里波利战役投入的殖民地军队相当多,但英国人大本营乱七八糟的策划坑苦了他们,汉密尔顿连究竟是海上主攻还是登陆为主都没得到确切指示,只能硬着头皮指挥军队往达达尼尔海峡里填。大量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印度军就这样以英军的身份进行了战斗,他们在汉密尔顿的亲自指挥下对海勒斯角进行了攻击,这一仗打得相当残酷。
上图.达达尼尔登陆的攻击点,ANZAC为澳新军团
1915年4月25日,澳军有1万多名官兵参与了登陆战,在3天的血战中,他们与土耳其人打成了胶着状态,在仰攻还不断遭受炮击的情况下,这些从未见识过战争的南半球军队前赴后继拼死不退,甚至敢于跟擅长白刃战的土耳其人面对面肉搏,可惜因为海军的败退,他们终究没能拿下阵地。
上图.因为实在太惨烈,后世多国共同纪念Anzac day
因为这一仗打得实在太惨烈,澳、新、英、法、土、加等参与国共同将这4月25日定为纪念日,称为“Anzac日”,即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 Day(澳新军团日),至今仍在被纪念。
1915年8月6日,协约国军队再次发动了新一轮的登陆战,结果在准备充分的土耳其面前损失惨重,战争再次打成胶着状态,伤亡数字达到4万之多。最后协约国不得不黯然撤军,汉密尔顿被解职,支持战役的丘吉尔也愤然辞职,扛枪去了前线。
惨烈的加里波利战役像许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战一样,明明是奇袭突击,打着打着就变成了绝望的堑壕战,但澳洲士兵在战争中很好的展现了自己的勇敢,作为新兵,他们在号称“每平方米平均着弹数6000发”的战场上依然死战不退。
上图.加里波利“教皇山”阵地掩体里的澳军士兵
此战参战英军41万,法军7万9千,协约国伤亡二十六万,这是大洋洲部队第一次以师级规模参与的战争,澳新军团的第一师和澳新师参与了4月的登陆,之后因为损失惨重退往埃及,第二师参与了8月的登陆,同年12月也退往埃及。澳军阵亡人员高达7594人,伤亡总数26000多人。
这里面还诞生了一个传奇小插曲,土耳其英雄凯末尔当时在战役中遭遇澳军士兵的射击,被对方一枪打中,但这颗子弹被凯末尔的怀表挡了下来,澳军士兵差点就改变了土耳其的历史。
上图.英军的骆驼骑兵,可以看到澳洲人和印度人的身影
1916年8月,澳军紧接着又参加了“巴勒斯坦战役”,驻防苏伊士运河的大洋洲军团遭遇德奥联军的猛攻,但澳新军团坚定的守住了阵地,在德奥联军攻势渐颓的时候发动反攻,经历了几个月的鏖战后,他们取得了巴勒斯坦战役的胜利。
上图.1917年行进的英军,可以看到路边撑着一顶澳洲式的帽子
1917年3月,澳军又在英军带领下发动了加沙战役,继续攻打土耳其,战役打到了12月时,联军才占领了加沙,澳军英勇的表现极为突出。
上图.爆破后陨石坑一样的60高地
此外,澳军还有工程兵部队参与了战争,相关的场面在电影《奇袭60高地》中展现的非常到位。1917年第三次依普尔运河战役的Messines战役中,英军面对德军守卫的高地堑壕阵地,使用工兵硬挖了21条隧道过去,然后埋设了450吨炸药,一举让德军坐了土飞机。
这些挖坑道的“英军”最开始是英国175皇家工兵连,后来换成了加拿大工兵连继续进行土工作业,之后又换成了澳大利亚第一坑道连,他们完成了最后的挖掘工作并完成了炸药引爆,这场人类有史最大的工兵爆破震感直达伦敦。
上图.在比利时佐内贝克作战受伤的澳洲士兵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澳大利亚动员了33万人,阵亡6万,伤13万,对于一个人口并不多的国家,他们已经很对得起英国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也相当活跃,1931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法》获得了联邦地位的澳大利亚,名义上就是英国的组成部分,何况他们也没有完全的外交权力。
所以英国1939年对的宣战后,澳大利亚实际也等于进入了战争状态,他们仍然以军团形式派出了远征军队伍,加入英军序列作战。这些澳洲人在北非顶住了隆美尔,之后由于日本的进击,他们迅速回防本土,加入了太平洋战争,并于新几内亚将日军几十万部队屠戮殆尽。
上图.在海岸安装雷达的澳军,这是当年英国的“黑科技”
二战中澳大利亚国内部队很少,只有12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外带两个装甲旅,甚至许多将领也都是野路子出身。但这个只有700多万人的国家,硬是将全部的装甲部队和一多半的步兵师派了出去,只留下1、2、4、10、12步兵师防御本土,他们与英国人并肩作战,直到1942年面对太平洋战争的危局,才往回收缩了兵力。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澳大利亚发展并输送了95万部队,参战人口300万,国民动员率达到15%,其中阵亡2%,伤亡总数23000人。
上图.北非岩洞中修筑工事的澳洲士兵
在北非的战斗中,澳洲部队再次守卫他们先辈守卫过的苏伊士运河,1942年6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开近埃及,兵峰直指苏伊士运河,英军在疯狂的连战连败后,好不容易才在阿拉曼稳住了阵线。
在隆美尔的闪电攻势下,英军的阿拉曼防线很快就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为了补充人手,英军从叙利亚方面调集了澳军第26步兵旅参战,并迅速的将这支部队填入到争夺阿拉曼高地的行动中去。26旅在7月10日拂晓发动了进攻,结果他们非常幸运,山顶上守卫主力是意大利的一个摩步师,德军只有一个621无线电拦截连,一顿偷袭和血战后,澳大利亚人完成了英军下血本也做不成的任务。
上图.北非的澳军
深知隆美尔不会甘心的澳军迅速加强了阵地防卫,重新翻修设计了工事,还想办法运上了大炮等重武器,不断对德军进行轰击,这些难搞的澳洲人最后炮打的连隆美尔都被惊动了,他写信给妻子:“我们被北方的炮火所惊醒,这不是什么好事。”
上图.血战不退的澳洲军团
几小时后非洲军团马上开始了对阿拉曼高地的猛攻,俯冲轰炸机将澳军阵线炸成火海,四处是横飞的弹片和机炮扫射的孔洞,士兵们只能依靠相连的战壕移动,以躲避德军轰炸最密集的区域,但德军的火力准备过后,澳军26旅官兵迅速回归了阵地,有些人还拖出了战防炮,与远处不断放炮的德军3号坦克对射。
7月10日下午一直打到20点,澳军挡住了德意军多次坦克突击,硬是扛下了隆美尔的攻势,当德军疲惫不堪时,澳军突然发动了反攻,一口气将德军杀了回去。恼怒的隆美尔于第二天动用了能捞到的全部大炮,可依然无法突破澳军防线,反而让另一股反击的澳军突袭了意军,大摇大摆的抓走500多俘虏。
上图.澳洲老兵重回阿拉曼
战争持续到16日才终止,隆美尔无论下多大的力气,硬是攻不破澳军的防线,澳军士兵一边胆怯的给家里写信:“爸爸妈妈,以前我所认识的战争就像野餐,现在正经历的才是真正的战争”,一边疯狂的守卫着每一寸土地。最后,隆美尔无奈的败退,德军迅速被盟军反击,最终酿成了阿拉曼的大败。
上图.端枪的澳洲士兵与北非德军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夸澳军多么英勇,在之前英军羊群一样败退的时候,他们亦是其中的一员,甚至英军都忍不住吐槽疯狂逃跑的澳7师:“这群丧胆的鼠辈,逃得就像水里的鱼一样快!”
阿拉曼之后,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迅速对空虚的亚太地区进行了侵略,菲律宾的美军和马来西亚的英军很快一败涂地,日军霎时间直逼大洋洲,号称要以新几内亚为跳板,直接攻上澳大利亚。甚至轰炸了达尔文港,袭击了澳洲本土。在这种情况下,澳军不得不选择了收缩回防,而且因撤军和支援问题,澳、英在联邦内部产生了裂隙。
上图.布干维尔群岛战役中正渡过沼泽的澳军
很快澳军与美军联合在了一起,以盟军的身份参与了太平洋战争,1943年的布干维尔岛战役中,澳军配合美军对布干维尔岛的日军进行了打击,但澳军前期出力不多。美军于1944年10月将困死日军的任务交给澳军第2军,他们牢牢将日军封锁在岛上,到战争结束投降为止,日军活活饿死了近万人。
上图.新几内亚战役中的澳军
声势浩大的新几内亚战役中,澳军第3、5、7、9师在陆军司令托马斯·布莱梅的率领下加入战斗。1943年美、澳联军在拿骚湾登陆,佯攻萨拉莫阿,随后澳第9师一部登陆莱城河口,配合美军伞兵夺取了莱城机场,紧接着澳军7师、9师主力通过空运上到前线,与美军一起打下了萨拉莫阿和莱城,近万只日军被赶进了深山老林,第20师团试图救援,结果亦被澳第9师重创。
上图.与几内亚黑蜀黍一起作战的澳军
此战澳军在麦克阿瑟的战略指挥下,以自身凶狠坚硬的作战风格高水平的达成了“蛙跳”战术,给予日军以接连重创。澳军充分运用了火力优势,将日军封堵在狭小的区域内苟延残喘,以至于大部分日军在几内亚丛林中病饿而死,不少人靠吃人肉苟活,再加上澳军几乎不要俘虏,结果20万日军熬到投降时仅剩一万多只。
上图.投降的日军
正因为澳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突出的表现,他们逮住相当多的日军军官,结果澳大利亚自己就审判处决了其中140个乙、丙级战犯;要知道,中国人民血战十几年,最终审判了2357名乙、丙级战犯,也只判决了149个死刑,处刑了145人,像辻政信这种连日军都讨厌的顶级逃犯,甚至被国民政府包庇了。
看看,这叫一、二战都没看到澳大利亚的影子吗?虽然他们打的大都是顺风仗,但比起一战时靠帮人搬砖获胜,二战赢得窝里囊气的民国,澳大利亚人是不是表现的更亮眼呢?
澳大利亚有军队吗?战斗力如何?为什么一次二次世界大战都没看见澳大利亚军队的影子啊?
谈地处南半球,远离欧洲和亚洲的热点地区的澳大利亚是个提倡民主、向往和平的国家。不过,因为和英国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澳大利亚在没有条约规定的情况下,多次自愿出兵海外,协助英国作战。在联邦成立之前,澳大利亚就为了英国而介入布尔战争、毛利战争等局部军事行动。不过,澳大利亚在那几次战争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澳大利亚真正体验到了战争的滋味。1914年8月4日,英国宣布对德国宣战。像以往一样,澳大利亚政府立刻显示出高度的热情,表示要追随英国参战。当时的工党政府总理安德鲁•费舍尔(Andrew Fisher)宣布不惜一切代价支持英国,直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个先令"。就这样,澳大利亚这个年轻的国家卷入了血腥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时,澳大利亚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参加远征部队的兵员都是临时招募的志愿兵。一时间,全国的适龄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参军,募兵站几乎天天爆满,报名的队伍甚至都排到了大街上。当时,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联邦,但英王乔治仍是这个国家的元首,并且很多澳大利亚人都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因此,不少人都认为,为了国王和帝国,他们应该责无旁贷地做出贡献。此外,还可以借机去海外开阔眼界。当然,军队也没有亏待这些哭着喊着上战场的年轻人,给他们待遇还算不错。当时,一名普通士兵的日薪就有6先令。就这样,第一批参军的两万人兴高采烈地舍家撇业,加入了澳大利亚远征军。不久,新兵们在汽笛声中挥手告别了亲人,搭乘38艘运输船奔赴沙场。等待他们的,是血与火的考验。 1914年12月3日,澳大利亚部队在埃及首都开罗登陆,与新西兰部队编成澳大利亚—新西兰军团,即澳新军团,英文缩写为ANZAC。与其他协约国部队不同,澳新军团官兵都戴着别致的宽边军帽,因此这些来自南半球的军人很快就受到兄弟部队的关注。而协约国军队高层最担心的就是,年轻而缺乏作战经验的澳新军团战斗力如何,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在参战的众多澳大利亚官兵中,就有这么一位陆军上校。他留着精心修剪的小胡子,军服笔挺,不论什么时候都精神十足,一看就知道是老练的职业军人。他,就是澳大利亚第4步兵旅的指挥官,澳大利亚20世纪最出色的军人之一——约翰•莫纳什(John Monash)。 1865年,莫纳什出生在墨尔本,父母是波兰犹太人的后裔。从墨尔本著名的苏格兰贵族学院毕业后,他考入墨尔本大学,先后获得工程学位、艺术学位和法律学位。莫纳什对军事的兴趣在上大学时就开始了,没毕业就参加了预备役部队。1913年,在军队服役的莫纳什已经是一名陆军上校。 莫纳什这辈子惟一遭受的大挫折发生在1915年的加利波利战役期间。当时,他率领澳大利亚第4步兵旅官兵与澳新军团其他部队在加利波利血战了8个月。在这场损失惨重的战役中,莫纳什竭尽全力指挥作战,但因英军高层指挥官的愚蠢,他的部队还是遭到了沉重打击。 1916年,已经晋升为少将的莫纳什率领澳大利亚陆军新编第3师开赴法国。虽然英国陆军高级指挥官对他的进攻战术有意见,但莫纳什在步兵作战方面确实有研究,他制订的作战计划又详细又精确,连英军高层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与此同时,莫纳什也获得了手下全体官兵的拥戴,因为他使用的战术总是将如何保护官兵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1918年7月4日,莫纳什少将用独特的战术指挥部队在哈梅尔山战役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战进入尾声时协约国军队的一次重大胜利。这一年的8月12日,莫纳什将军在战场上被英王乔治五世册封为爵士。后来,莫纳什指挥的部队作为协约国军队的先锋,在法国连续作战,所向披靡。 莫纳什将军被公认是20世纪初期在世的最伟大的澳大利亚人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莫纳什退役,开始用大学时积累的知识为家乡服务,主持设计了维多利亚州的全部电力系统。1931年,莫纳什逝世。直到今天,澳大利亚人还对他仍然充满了敬意。1961年成立的莫纳什大学就是以莫纳什的名字命名的。此外,现在我们使用的"百元大钞"也使用了他的头像,以纪念这位澳大利亚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加里波利一战不过是澳新军团噩梦的开始。1916年2月,德国发动了西线攻势。在凡尔登(Battle of Verdun)战役结束后,英法军队又发起了索姆河(Battle of Somme)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澳大利亚军队再次成为突击的主力。在德军猛烈的炮火压制下,澳军的三个师不断冲锋,被击溃后再次冲锋。战役结束后,这三个师有23000人伤亡。此外,还有一个执行牵制作战任务的师,短短几天内就伤 亡 了 5500 人。 澳大利亚军队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当官兵们浴血奋战时,澳大利亚国内政坛也发生了"内战"。残酷的战争使澳军不断减员,因此需要更多的青年开赴战场补充兵力。怎么办呢?1916年,工党总理比利•休斯(Billy Hughes)号召澳大利亚要继续效忠大英帝国,每个月至少提供16500人开赴战场。由于当时自愿参军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他提出实行征兵制度。然而,由于休斯所在的工党一贯反对征兵制,并且不想忠心耿耿地跟着英国跑,所以工党内部发生了分裂。最后,澳大利亚在是否采用征兵制的问题上进行了全民公投,结果多数人都反对征兵。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伤亡惨重的澳军也得到了喘息。一战中,澳新军团参加了西线许多著名的战役,如索姆河战役、伊普尔战役(Battle of Ypres)、帕斯什达勒战役、维累—布通诺战役等。澳新军团被认为是协约国最优秀的部队之一,其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军人素质得到了协约国军队高层的赞赏。战争期间,40多万多名澳大利亚青年志愿参军,其中33万多人被送往欧、亚、非战场上作战,其中50%非死即伤。而当时澳大利亚全国的人口还不到500万!当然,这个国家在战争中得到的并非只有牺牲。战争结束后,原来属于德国的新几内亚成为澳大利亚的领土,并得到正式认可。 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澳大利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战火中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而澳大利亚的民族精神也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澳大利亚人原来向外国人介绍自己时总是说"我是维多利亚人","我是新南威尔士人"等等。一战结束后,很多人开始自豪地说:"我是澳大利亚人!"对澳大利亚来说,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澳大利亚有军队吗?战斗力如何?为什么一次二次世界大战都没看见澳大利亚军队的影子啊?
澳大利亚现有军队10万人,参加过一战二战,一战时在中东澳军骑兵第一师击败奥斯曼帝国还参加了达达尼尔战役,二战主要在太平洋和日本作战,前期在北非和德意军团作战,还参加了诺曼底登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