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猛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黄埔军校是类似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样的学校,主要培养中低级军官。

而类似于日本陆军大学的学校,是国军1928年才收编建立的陆军大学。

总体来说,黄埔军校是培养中低级军官,陆军大学是中低级军官继续深造的地方。

蒋介石一直是陆军大学的校长,担任长达21年,前后共毕业2700人。

国军有一条规定:陆大毕业的,才能任军参谋长。因此国军中的高级参谋人员绝大多数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另外,陆军大学还在1928年创设了特别班。主要招收军队中校以上、中将以下,年龄在45岁以内的军官,为他们继续深造。

为什么黄埔军校如此有名?

主要3点:

第一,国军的中央军军官基本都出自黄埔。

中央军军官基本都是黄埔出生,但未必上过陆军大学。

这就像日本高级军官都是士官学校出身,但也有一些人没有上过日本陆军大学一样。

所以黄埔军校名气很大。

第二,黄埔系将领确实有很多能力突出的人。

黄埔军校其实只是教授简单的军事理论只是,前几期短则只有几个月,像是速成班一样。

但其实打仗绝非在书本上能够学会的,一定要在实战中学习战争。

黄埔前4期真的是战争中学习战争,每一届学习期间都参过战斗,这是最好的老师。

以林彪为例,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军官,他在黄埔学习理论其实也就大半年而已。

第三,黄埔是当时年轻精英会聚之处。

黄埔学生要求至少中学文化,身体健康,品貌端正。

其实,单单中学文化这一条,就相当于今天要求重点本科学历。

当时教育程度低,初中毕业就算是知识分子,可以回乡教书了。

普通人最多上上私塾,了不起小学毕业而已。

所以,能够上黄埔的本来也是中国的精英年轻人。

在《黄埔建校六十年简史》中有一段记载曰:“回忆自黄埔初创,至抗日胜利,本校为国家造就军政干部,达十五万人以上,而作战伤亡达十万人左右......”

看看,这15万中并不是人人都需要上前线的,还有不少人是留在二线或者后方做军事辅助工作。即便如此,15人伤亡10万,等于伤亡率高达三分之二,这在全世界军校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广州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猛将?

黄埔军校出了一位战略家徐向前。黄埔军校出了一位军事理论家曾中生。黄埔军校出了十二位军事家蔡申熙、黄公略、许继慎、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左权、刘志丹、陈赓、许光达、段德昌、罗瑞卿。

广州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猛将?

都说时势造就英雄,不得不说黄埔军校在中国历史上,就承担着这样的作用。因为黄埔建立的时期,正好赶上了中国的乱世,恰好在这个时期又发生了世界大战。中国又是反法西斯主义的中坚力量。

所以,这个时期,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就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担负起了国家与民族的重任了。

他们开始为了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与一切国内外反动派作斗争。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中,出了很多的猛将的,正是这些将领,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中,有两个成为了后来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他们就是我们熟知的徐向前和林彪元帅。

徐向前毕业于黄埔一期间,林彪毕业于黄埔四期,他们都是黄埔军校最为优秀的学员。在日作战当中,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是取得的中日全面抗战以来的首场胜利。

徐向前元帅建立的太行山抗日根据的,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阳明堡战役和百团大战等一系列重要的战役,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另外,我们都知道,先后在黄埔军校任职的还有陈毅、叶剑英和聂荣臻,他们也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帅。

十大元帅中,出自黄埔军校的就有五位,真可谓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见,黄埔军校在当时在中国起的作用有多么的大。

当然了确切的说,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也是出自黄埔军校,那时候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

还有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开国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更是数不胜数。

开国大将中出自黄埔军校的有:陈赓、罗瑞卿、许光达。

开国上将中出自黄埔军校的有:张宗逊、萧克、周士第、郭天民、杨至成、陈伯钧、宋时轮、陈明仁。

开国中将中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有: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唐天际、曾泽生、倪志亮、郭化若、谭希林、王诤;

开国少将中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有:袁也烈、曹广化、李逸民、方之中、洪水、廖运周、张开荆、周文在。

广州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猛将?

广州黄埔军校,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多猛将,是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世界上发生了世界大战,中国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而且此刻的中国也是一个战乱的年代,种种原因造成了,乱世出英雄的结果。

所以,大量的猛将从黄埔军校诞生了。

黄埔军校毕业的人,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盖世奇功。恰恰也是在这个学校毕业的人中,涌现出来了大量的元帅、大将、上将这样战功赫赫的牛人。

下面我们说一下,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都有哪些元帅是毕业于这个学校。

十大元帅中,毕业于这个学校的人,有五个他们分别是: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可见,黄埔军校果然是人才济济。正是在这些人的带领中,中国人民打败了一切反动派势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的十大大将有: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其中出自黄埔军校的有,陈赓(一期)、罗瑞卿(武汉分校)、许光达(五期)。

当然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大将还有很多,这些人都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为伟大的英雄。

都是会被中国人世世代代的纪念传颂下去的将军中的典范。

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上将军衔的人更是多到数不胜数的地步。这些人中出自黄埔军校的有:张宗逊、萧克、周士第、郭天民、杨至成、陈伯钧、宋时轮、陈明仁。

以上这些人,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的救星。这些人的名字,我们都应该时时刻刻铭记在心中。

广州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猛将?

黄埔军校的辉煌其实就五个字:“时势造英雄”!

其名声之所以那么大,乃是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并不是这个军校有多牛!

说实话,如果撇开历史不谈,当时的黄埔军校无论是硬件、师资、教学理念,都很一般!

黄埔军校的师资底子,除了有苏联方面的一些顾问之外,大都是原来各大讲武堂的班底,比如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等等。当然了,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有名的军事人才 。但是,他们所接触到的知识,大都还停留在20世纪的前二十年。

甚至于黄埔军校的许多教学案例还是日俄战争的东西,甚至还有步兵连排设计这样的训练科目,大部分的教材、教学都已经是陈腐过时的。

我们不说和西点、伏龙芝这些四大军校比,就是和日本的军校比,这样的条件都是比不上的。这一点在抗日战争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在面对日军快速穿插、甚至于陆空、海空等等战术的时候,咱们还在用一战时候的阵地深壕来硬刚。在面对武器装备优势,战斗素养更高的日军,这完全不够打!

教学水平不高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学习时间太短!

黄埔军校有点速成班的感觉,许多人待半年几个月就出来了!

总的说来,黄埔军校不是一所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地方,就是一个基层军人的培训学校。

这是由当时的条件和环境所决定的!

那么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猛将?

其更多的是一个环境使然,后来的内战和抗日战争中给了黄埔军校学生一个施展的平台。都说乱世出英雄,如果不是在战争年代,黄埔军校里面的大部分人或许都只能是默默无闻。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内部,即嫡系中央军建立的班底便是黄埔军校学员,这就是所谓的“门第”。作为嫡系,自然有着更多施展的机会

而且黄埔军校规模大,基数大,前几期那都是几千几千的毕业,而这些人一毕业便大都投身于战争中,经过战火洗礼,出来一些人才也是很正常的。

广州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猛将?

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因而,黄埔军校被公认为世界四大军事院校之一,受世人景仰。黄黄埔军校能够有那么多猛将,很大程度上是时势造英雄。对于这一点,看看我们红色将军县红安就明白了。

红安是一个普通的湖北山区农业县,可是这里曾经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

红安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的革命烈士为22552人,以及223名将军,其中上将为8人,中将13人,少将58人。

黄埔军校能够出那么多人物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时势,这一时期正是国共合作,这使得黄埔的学员都能够成为两党的骨干。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正是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这便是后来的黄埔军校。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1924年3月,五百多名青年通过了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成为了第一批学生。当时孙中山亲自担任军校总理,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那样:

从今天起,我们要用这个学校内 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的革命军,中国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地方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 就是要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除了好的时机以外,黄埔军校采取了全新的教育理念。首先,黄埔军校是以革命目的而创办的,并且他实行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并重的方针。

它开创了新式军事教育的先河,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视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这使得黄埔和旧式的军校根本不同。黄埔军校培养的学生多是有主义、有信仰、有军事知识、有实战能力的革命骨干。

当然了,黄埔军校也打破了地域的观念,注重宣传团结精神和国家观念。黄埔一期的毕业生来自22个省,这使得他们不像过去的旧军阀,以地域结成派系。

在作战的过程中,黄埔军校纪律非常严明。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不会抢夺老百姓的财物,因而他们很受百姓的欢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