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科幻性能强劲的濒海战斗舰,为何如今却被美海军当废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有见过这样的废铁。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孔姿】美国媒体9日报道称,美国海军“独立”级“蒙哥马利”号濒海战舰已于本月6日抵达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成为自2013年4月以来第四艘被轮派常驻新加坡的美国战舰。
大家首先要搞清楚,濒海战斗舰到底是干什么的?
很多人将美军的濒海战斗舰同我军的新一代护卫舰甚至大型驱逐舰比较,让双方直接进行海战。
这就是关公战秦琼了,是不可能发生的时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军就认为现有的航母战斗群不适合执行所有任务。
随着苏联红海军的垮掉,美军海军在世界上已经没有对手,航母战斗群也失去了作战的对象。
美军水兵曾经回忆航母战斗群在波斯湾的巡逻写到:只有几艘伊朗的导弹艇或者炮艇跟着我们的航母。但它们太小了,我们航母掀起的浪都可以将他们掀翻。用航母去对付这样的敌人,简直是用全国美国的军队,去占领洛杉矶迪斯尼乐园。
美国军方经过评估认为,未来海上威胁强度大大降低,百分之八十的任务不需要航母来执行。
这些任务都是一些简单的日常巡逻、拦截可疑船只、对抗敌人小型军舰、搜集情报、反潜、扫雷甚至反海盗。
航母战斗群不可能大材小用去做着事情,只需要争夺制海权就可以了。
所以,濒海战斗舰就是做这些小事的,在航母战斗群控制的海域或者低强度冲突海域,执行简单的任务。
对于濒海战斗舰的要求是价格低廉、多任务模式、能够高效的完成任务、使用新技术等等。
濒海战斗舰目前主要是“自由级”、“独立级”,性能都算比较先进,使用了很多先进技术,具体不多说了。
当然,因为用了很多新技术,导致造价超过之前的预算。同时,新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濒海战斗舰2010年交付美海军后状况百出,动力系统故障频发,船体发现裂痕,火力配置明显偏弱。“自由”号濒海战斗舰2013年首次高调部署新加坡期间连续发生动力系统电力等故障。
采购数量由最初的55艘一度减至28艘。
但如果认为濒海战斗舰失败了,这就是缺乏基本军事常识的说法。
现有濒海战斗舰虽然有一些缺陷,但性能还是能够满足设计需要的。
尤其是加装先进导弹系统之后,自卫能力和打击力都有所增强,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
为了避免多任务模式造成的维护和使用困难,目前美海军决定每艘濒海战斗舰只搭载一个任务模块。但是,多任务模式是被保留的。
目前濒海战斗舰性能已经很稳定,执行作战任务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濒海战斗舰已服役17艘,仅2018年到现在有7艘入役。但从这个速度来看,就说明美军还是对它很重视的。
而且美军又追加了合同,打破了以往28艘的决定,提高到35艘。
同时,美军在濒海战斗舰基础上,推出了未来新型护卫舰FFG(X)项目。
它的核心思想,仍然是濒海战斗舰的升级模式。
根据美海军造舰计划,预计到2035年,将拥有51艘濒海战斗舰和新型护卫舰,从而与美海军航母战斗群等大型水面战舰组成任务互补、作战空间互补的水面作战体系。
当然,濒海战斗舰并不是用来和中国对抗的,中国并没有这么弱。我军的1艘055大驱,可以搞定一打濒海战斗舰。
但大家要知道一个道理,海军绝非是航母独立作战的舞台,有主角还需要大量的配角。而配角有时候,比主角还重要,濒海战斗舰就是这么一个配角。
外形科幻性能强劲的濒海战斗舰,为何如今却被美海军当废铁?
濒海战斗舰,与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一般,是冷战结束以后,美海军战略转型思路下即“由海向陆”打击的必然产物,但同时并没有大量建造,带有一定的实践性质,在海战中检验其战斗力。
但两型舰艇自少量建造成军以后,用不了实战检验,美海军自己都不满意,这俩玩意尽管舰型比较前卫,具备一定的科幻性,但其作战能力美海军自身心知肚明。
比如排水量高达1.45万吨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2座前卫的155毫米舰炮发射的制导炮弹一发就要80万美元,即便财大气粗的老美海军都射不起;只有24单元的海麻雀点防空导弹,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近防炮系统都没有,战时如果避免反舰导弹和空舰导弹的打击,所以美军自己都十分不满意,仅建造了三艘就草草收场,前两艘还被国会除役退回船厂改造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所谓的濒海战斗舰,也搞得来不伦不类,战斗力就是渣,除了航速高,能达到50节是此型舰的唯一亮点以外,真的找不出此舰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但50节的高速,在反舰导弹的打击下,也没什么鸟用,战时能跑得过反舰导弹吗?濒海战斗舰,就纯属扯淡的一型战舰,当然,美国人敢吃螃蟹的勇气,愿意冒险的精神,反倒是值得肯定的。
其舰载武器为1门57毫米单管舰炮,2门30毫米机关炮,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打击火力,无法防御反舰导弹的打击,不要说与他国海军护卫舰、驱逐舰相抗衡,就是拉出来一艘导弹护卫艇,都足以将老美的濒海战斗舰送进海底。
老美尽玩一些华而不实虚的概念,什么LCS、联合高速船、移动登陆平台、浮动前进基地,什么反水面作战、反水雷对抗、反潜作战、情报搜集/监视/侦察、本土防卫/海上拦截、特种作战支持、支持人员/物资输送等,赋予了濒海战斗舰那么多的作战任务。
但这些任务的完成,都需要模块之间的转换,将不同的设备搬上舰,再将其他设备搬下舰,设想非常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真是太麻烦了,模块之间的转换,哪有那么方便的,比如从扫雷舰转换成反潜舰,没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将设备搬上搬下,根本就搞不定,用杭州话来说,所谓模块之间的转换,就是活赤空,吃了饭没事干。
由于要求多功能化,使得此型舰大部分空间都被各种机械化设备占据,想作为一种力量投送手段就显得非常困难,老美想在一型舰上完成多功能化,要面面俱到,结果一样都不精,战作能力就是渣,多功能变成了无功能。
此等作战能力就是渣的舰艇,排水量达到2000吨时,仅建造成本就要数个亿美元,美海军最初预计采购55至60艘LCS,以及90至110套各型任务模块,使舰队总数维持在375艘,现在,看来要步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后尘了,建成几艘以后,大概率就将不了了之。
外形科幻性能强劲的濒海战斗舰,为何如今却被美海军当废铁?
濒海战斗舰分为两个型号,分别是‘“独立”级和“自由”级,其中“独立”级设计更加激进,是三体船型,而“自由”级则更像是一艘护卫舰。
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在苏联解体之后,失去了挑战其制海权的敌人,于是寻思如何由海向陆发动作战的产物。1991年,海湾战争打完后,美国忽然现在,海军在海湾战争中作用不明显,除了发射了一些巡航导弹,还有战列舰开了几次炮外,其余大部分时候,美国海军都陷入“度假”状态,无所事事。
图为建造中的美国海军独立级濒海战斗舰。
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在大海上独步全球,无人能敌,于是美国认为,今后的战争中,美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将会从夺取制海权,转变为利用海洋机动,然后在海上发动对陆地的打击,但是美国海军都是大中型军舰,不是航母就是驱逐舰、巡洋舰什么的,实在没有适合在濒海地区作战的军舰,于是美国突发奇想,开发一种专用于近海地区的作战军舰。
图为外形科幻的独立级濒海战斗舰三视图。
濒海战斗舰首先就是要适应濒海环境,在敌人的近海作战,首先就要面临敌人岸基力量的威胁,其次是水雷、潜艇、轻型导弹艇的威胁,因此美国人给濒海战斗舰制定了3个功能模块,也就是反水雷模块、反潜模块、水面战模块。其中反水雷模块搭载无人潜航器,可以对水雷进行排爆作业,反潜模块主要搭载拖曳式声呐和反潜直升机,用于对潜艇作战,水面战模块可以搭载海军陆战队和轻型导弹,可以反快艇、投送陆战队上岸突击。
图为独立级濒海战斗舰,曾经被评为科幻战舰的他,如今无所事事。
在濒海战斗舰的两个型号中,“独立”级排水量2800多吨,最大航速40-45节,由2台英国的MT-30燃气轮机驱动,而“自由”级外观要普通一些,但是速度也达到了40节以上,排水量为3000多吨。两种濒海战斗舰现在都被评价为失败之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研发成功了很多新型武器,比如反水雷战濒海战斗舰的AN/WLD-1型半潜式航行器、AN/AQS-20A型反水雷声呐以及激光探雷和排雷系统,在濒海战斗舰项目失败后,这些系统也应用到了美军的专用扫雷舰上。
濒海战斗舰建成服役后,美军确实兴奋了一阵子,到处开着濒海战斗舰显摆,尤其是他优秀的高航速,让美军颇为沉醉,曾经认为,濒海战斗舰非常适合挑衅敌人,因为挑衅完后,敌人的军舰都追不上他,因此曾经真的开着濒海战斗舰就去了南海、波罗的海、黑海等热点海区,但是后来,美国发现自己的海军越难越难以进入主要对手的近海区域了,因为对手的海军实力也越来越强大了,美军的作战中心开始需要调整。
图为舰型比较普通的自由级濒海战斗舰。
当然,这个主要的对手是谁,我们不可明说,世界第二海军强国如今已经有了2艘6万吨级大型航母,还在建造一艘8万吨级的弹射航母,他们2019年还下水了2艘4万吨的大型两栖攻击舰,也就是直升机航母,还建造了8艘12000吨级的055大型驱逐舰,以及多达32艘的052C/D系列“中华神盾”驱逐舰,另外近年来还造了30艘054A通用护卫舰,都是非常先进的军舰,美军感觉自己在面对主要对手时,很难到达其濒海地区了,首要任务又变成了夺取制海权。
于是濒海战斗舰失宠了,美国将其建造量从100多艘一路砍到30来艘,造完之后,美国决心开发在远洋地区夺取制海权的军舰,把护卫舰换成了真正的导弹护卫舰,也就是FFGX项目,招标新型导弹护卫舰,增加二级军舰规模,同时把驱逐舰从DDG-1000这种巡航导弹近海炮舰调整为伯克-3型区域防空军舰,在美国看来,重新夺取制海权,比到濒海地区作战重要的多,因为美军想进入主要对手的近海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还是省省吧。
图为自由级濒海战斗舰。
至于以后,濒海战斗舰恐怕真的就成为了昂贵的玩具,打打一般的小国家还行,想要今后继续依靠濒海战斗舰承担主战任务,是不可能了,时至今日,美国开始着急,毕竟濒海战斗舰真的很贵,每一艘单价超过了6亿美元,基本和中俄的驱逐舰、护卫舰价格差不多,一口气造出来30多艘,总不能白扔吧?于是美国又开启了一个叫做海上基地的战略,让濒海战斗舰以后作为海上基地的巡逻力量和保卫力量,笔者认为这倒是不错,倒是真把濒海战斗舰,变成导弹快艇了,也算最终定位清晰了吧。
外形科幻性能强劲的濒海战斗舰,为何如今却被美海军当废铁?
嗯嗯,拿来缉毒,查走私,是挺好的呗,致于其它,就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了。网友们这些年多感不解,美国不是科技强国吗?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不只濒海战斗舰,所有的装备似乎都有问题,并且不是小问题。新型装备嘛,有点小问题,本身再正常不过,只是像现在,无论濒海战斗舰,还是DDG1000,长像倒都蛮科幻,只是不能使用,造价还出奇得高,一艘DDG1000,每艘70亿美元,一艘3000多吨濒海战斗舰的价格,不算任务包的价格,也在7亿美元以上,整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折腾了300多亿美元,原来计划不算,2.2亿美元就够了呢。贵点贱点,海军过惯了泼天富贵的日子,倒不怎么在乎,问题是它压根就用不成,用不成吧,可感奇怪的现象是,还一直在造,只是减少了一点订单。今年5月,被朝野上下疯狂吐槽,并盖棺论定道,这本来就是一个完全失败的项目。
先进+先进=最差劲疯狂罗列堆积先进概念,正同其它装备项目一样,把所有先进加在一块,不是最先进,没有道理呀。海军方面也是着急,怎么先进变了味,先进加在一起成了最差劲,为什么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急于追求先进,一者现有技术难以实现设计初衷,二来盲目求成,完全丧失了装备的王道,即取舍有度;第三装备口味太高,追求领先他国一代到两代的装备,操之过急。正合了一句网词,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不免要栽跤子,在装备制造上走了弯路。这使人不免想起那个著名的故事,龟兔赛跑,挺骄傲的兔子和挺努力的乌龟,本来兔子妥妥的第一,没有问题,结果要在半途等一等,好好睡一觉,结果一觉醒来,失去了冠军。嘿嘿,挺现实的世界,每个人随时都在努力,有更快的兔子,只是没有跑得那么慢的乌龟。
近海多危险我们知道,美国海军有强大的实力,无人能比,因此也常跑到人家近海遛遛达达。遛达日久,习以为常,做出一个设想,打造一型轻型战斗舰只,依托其网络化和信息化优势,担负侦察,反潜和扫雷等多用途任务,什么样的任务即加装什么样的战斗模块,如侦察即加装侦察模块,反潜即加装备反潜包,扫雷一然,即省事也方便,谁要动它,即随时召唤坚船巨炮前来,脑袋一拍,以手加额,哎呀呀,不是很好的吗?这便是濒海战斗舰的来历。好是好,只是你发展人家也在发展,这种3000多吨的小船,战斗性能中庸,火力稀松,越来越难以靠近部署。任务难以达成,造却造了,还花了不少钱,大约未来只能用于家门口缉私,只是用不了那么多而已。
外形科幻性能强劲的濒海战斗舰,为何如今却被美海军当废铁?
濒海战斗舰被当做“废铁”还是夸张了,但其故障频发确实陷入很尴尬的处境。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军事战略从远洋走向近海的重要标志,目前拥有“自由级”和“独立级”两个款型。实际应用中却不尽人如意,它用来警戒巡逻——太大太贵;用来反舰——火力不够猛;防空——缺乏有效防御导弹。而且其独特的模块化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转换,更加要命的是频发的故障。早期的濒海战斗舰曾在一年内发生四起故障案例,这导致故障率高达67%!
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作战理念和思想转换的重要产物。1990年代末,美国海军曾提“近海作战、具有较高作战效率、能执行不同任务且价格合理的中型舰船”。濒海战斗舰目前分为“自由”和“独立”级,其中前者和普通军舰差不多,而后者则采用三体船外形,并增加了隐身设计。濒海战斗舰具有隐身性能强、吃水浅、应用广泛等特点,最大航速能达到50节。
濒海战斗舰最大的特点是能根据不同的任务搭配不同的武器模块系统,就像搭积木一样执行任务。它现在有三种任务单元,包括水雷战模块、反潜战模块和水面战模块。这些装备都能放置在标准的集装箱中,需要时能够快速组建。可以实现替代护卫舰、扫雷舰和巡逻艇等目标。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下,曾宣布将六成的航母和六成的核潜艇部署在太平洋,同时也将濒海战斗舰派遣到亚太地区。从美国部署濒海战斗舰的地点来看,新加坡成为首选,其意在有更为有效控制马六甲海峡。然而一系列的故障让美军也开始质疑它的可靠性和战场生存能力。毕竟再先进的战舰,爬了窝跟废铁没啥区别。
外形科幻性能强劲的濒海战斗舰,为何如今却被美海军当废铁?
引言
据《防务新闻》7月1日报道称,美国海军首批四艘濒海战舰将于明年3月进入储备状态。海军作战部长是6月20日发布这个消息的。自由号(Freedom)、独立号(Independence)、沃斯堡号(Fort Worth)和科罗纳多号(Coronado)濒海战舰将于2021年3月31日全部暂停使停用,科罗纳多号六年前才投入使用。
▲濒海战斗舰
从这份报道可以看出,美国海军已经开始暂停使用多艘濒海战斗舰,其实说好听点叫做暂停使用,进入储备状态,难听点就是这4艘濒海战斗舰提前退役了!其中包括才服役6年的新服役的军舰,美国海军此举的原因要么是军舰本身出现问题,要么是已经不适合现代海上作战的需求,而出现问题会解决,而不是直接进入储备状态,所以濒海战斗舰 被暂停使用的真正原因就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海上作战环境,用处不大,留着继续使用只会浪费经费,增加累赘,所以干脆直接不使用了。
濒海战斗舰的诞生背景冷战开始后,全世界的海洋主要被美国和苏联两个海军大国统治了,美国和苏联在海上进行了全面的对抗,所以当时美国海军的奉行的海洋战略就是“海上对抗”,所以美国的所有战舰设计都奉行的是这样的海洋战略,所以美国推出了众多型号的远洋作战的军舰,比如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甚至还包括威力强大的核动力航母。
▲美国航母战斗群
可是苏联突然就解体了,美国海军强大的对手苏联海军也不复存在了,即使是继承苏联海军的俄罗斯海军,实力已经无法和美国海军抗衡,比如美国拥有11艘超级核动力航母,而俄罗斯只拥有一艘常规动力中型滑跃式起飞航母。所以美国开始转变海洋战略,由“海上对抗”变成了“由海向陆”和“前线打击”海洋战略,简单的说,美国海军在大洋深处没有对手了,美国海军的主要对手集中在陆地和近海,甚至武装组织的近海威胁,美国海军遭受了多次它们的袭击。
▲强大的苏联海军已经不复存在
所以美国海军根据新的海洋战略,推出了一些奉行新海洋战略的军舰,包括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和几款濒海战斗舰,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注重对地攻击,装备了强大的对地攻击武器,比如巡航导弹。而濒海战斗舰主要负责近海作战,解决对手的沿岸目标和海军船只。
▲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
海洋战略再次改变,濒海战斗舰失去作用美国此前的“海上对抗”海洋战略推行了近半个世纪,随着苏联的解体结束,但是美国后来的“由海向陆”和“前线打击”的海洋战略美国推行了不到三十年时间就再次改变,理由也很简单,美国的海上对手又出现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美国海军的威胁越来越大,美国海军的压力越来越大,包括俄罗斯海军和我国海军的强势发展,比如我国海军先后服役了几十艘类似美国宙斯盾战舰的驱逐舰,并且拥有了两艘中型航母,已经成为了远洋作战海军。
▲俄罗斯海军逐渐崛起
所以美国海军再次改变了海洋战略,由“由海向陆”和“前线打击”的海洋战略回到了冷战时期的“海上对抗”,并且这次美国海军对抗的对手不只是一个,而是来自多个国家,所以奉行“由海向陆”和“前线打击”海洋战略的军舰就不再适用了,比如主张对地攻击的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并没有侧重海上作战,所以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只建造了3艘就停止建造了。
濒海战斗舰的命运也差不多,由于适合近海作战,不适合远洋作战,再加上近海反舰导弹的大量服役,继续大量留在美国海军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不过美国在一些热点地区濒海战斗舰还有一部分作用, 所以美国海军保留了一部分数量的濒海战斗舰,并且对其进行了改进,适合新时代的海上作战环境。
▲濒海战斗舰只适合近海作战
濒海战斗舰性能特点美国目前有两款型号的濒海战斗舰,分别是“独立”级和“自由”级,它们各自的首舰分别叫做“独立”号 和“自由”号,均在本次提前退役的名单当中。其中“独立”级的名声最大,因为它的外形独特,采用了三体船型和隐身设计,外形非常科幻,由于主要负责的近海和沿海作战,濒海战斗舰一开始并没有安装反舰导弹(可以加装),主要武装是舰炮和防空系统,“独立”级安装了MK48通用型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北约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独立”级安装有垂直导弹发射系统
从濒海战斗舰的武器配置就可以看出来,它们更像是普通护卫舰的配置,排水量都在2000到3000吨,负责近海作战,完全体现了“前线打击”中的近海作战方针。这两款军舰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模块化,不仅是体现在设计方面,作战方面也体现了模块化的作战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进行配置,比如水雷作战模式、反潜作战模式和水面作战模式,相应配置不同的武器。
并且两款濒海战斗舰都采用了隐身设计,尤其是“独立”级濒海战斗舰,采用了全隐身设计,首先是外形设计,外形光滑,上层建筑采用了与主船体融合的一体化设计,减少了雷达波的反射,同时军舰的舰身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外表涂上了吸波材料,可以吸收部分雷达波,减少了被雷达发现的概率。
▲“独立”级采用隐身设计
结论总体上美国的濒海战斗舰本身性能不错,设计理念也比较先进,但是它的设计定位已经不适合美国海军所面临的现代海战环境,所以即使再先进,不符合海上作战需求也是等同于一堆废铁,及时退役才是正确的选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