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军事方面的未解之谜?
【遭遇UFO消失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1943年4月18日被美军击落毙命——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不到一年时间,他的继任者:日本联合舰队新的司令官古贺蜂一,在没有美军破译密码和拦截的情况下,却神秘地消失在“晴空”之中。和古贺一起起飞但分坐不同飞机的参谋福留繁活了下来,他在事后的回忆录中提到,两架飞机因为“向后方飞”,一路上“晴空万里”、“没有敌机”,在飞达目的地之前,日军还在暗自庆幸一路出奇的顺利。但就在最后抵达目的地时,福留繁却发现他上司的座机莫名其妙失踪了———而且和山本五十六不同,古贺蜂一至今没有被找到哪怕一片残骸,福留繁密电告知大本营 : “他消失在晴空之中”———而恰好,“消失在晴空之中”的古贺蜂一所乘坐的飞机的型号就叫:“晴空”。1
古贺峰一与他的前任、学长山本五十六都曾在欧美担任海军武官,也都在1941年前反对与美国开战。
但山本五十六是所谓“冒险派”、“忠君派”,在对美开战上存在侥幸心理,而古贺峰一则属于“条约派“,一直坚决主张留在国际体系内,反对对美开战。
在军事理念上两人也有很大的差别,山本五十六一直主张主动进攻。而古贺希望还是按照海军原计划,诱使美国海军主力出战,然后层层用辅助舰艇狙击,最后在消耗美军锐气后再一举决战———
不过造化弄人,这两个观点相左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相继在一年之内殊途同归“消失”了,这两人的命运,对日本国内震动很大,山本被命名为“甲事件”、古贺被命名为“乙事件”。
2古贺峰一接替山本五十六到达停泊在特鲁克锚地的大和号上时,光景就有几分诡异,山本残缺不全的尸体放在长官室里,还没来得及运回日本本土,古贺峰一就在这种这种状态下开始指挥整个日本联合舰队。
1944年2月,美军侦察机发现了特鲁克锚地,古贺预计美军将会对这里发动大规模空袭,再加上他觉得和山本的尸体待在一起十分晦气,于是小心谨慎的他决定走为上策,将联合舰队司令部迁至帕劳群岛。
到1944年3月末,古贺蜂一连帕劳也觉得不安全了,于是在3月31日,古贺及其参谋在帕劳群岛登上2架“晴空”大型水上飞机,准备再撤往更后方的菲律宾达沃岛,“晴空”拥有四个大马力引擎,在当时是世界上速度最快、载重最大、航程最远的水上飞机。它的武装和防护也很到位,甚至击落过美军战斗机。
3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古贺没有带哪怕一架护航飞机,这样做真可以说是非常冒险,要知道,就是他的前任山本丧命前还带着六架零式护航呢!
然而他们一直在晴空万里的太平洋上空安全飞行,没有遇到一架敌机。
但在临近目的地时,古贺乘坐的一号机却莫名其妙失踪了。
福留繁参谋的二号机也突然迷航,但他们最终迫降在菲律宾宿务岛周边海域,飞机在迫降中受损并燃起了大火……
菲律宾渔民看到了不明飞行物,也看到海上起了大火,十分惊讶,纷纷赶来,救下了落水的福留繁………
福留繁最后安全回到菲律宾,他电告日本大本营,在他乘坐的飞机迫降前就和古贺蜂一失联了,他在飞机里看到了“巨大的火球”——但不是美机,而救他的菲律宾人在夜空中看到了闪闪发光的“飞行草帽”……
福留繁颠三倒四的电报让大本营十分常郁闷,因为他们组织的大规模搜寻,不像“甲事件”那样很快找到遗骸,而是始终一无所获,而且当天也没有美军飞机在附近活动———山本的继任者就像融化在晴空中一样:彻底消失了。
那个时候也没有“飞碟”和UFO的说法,乙事件就这样只好不了了之,至今古贺都没有被定义为“阵亡”,自然也进不了靖国神社,他一直“失踪”“失踪”,“失踪”到了现在,成为了未解之谜………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军事方面的未解之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珍珠港袭击之前,罗斯福究竟是不是知情?
不但当时,甚至今天的美国,都有人认为罗斯福是知情的。
之所以装作不知情,是因为当时美国民众孤立主义情绪严重,不愿意加入二战。
所以,罗斯福故意将宝贵的3艘航空母舰调开,然后让日军袭击珍珠港。
果然,珍珠港中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美国大兵死了2000多人。
全美国震怒,连好好先生也坚决要向日本宣战。
似乎很符合逻辑,但其实还是难以自圆其说。
第一,罗斯福敢于冒着垮台的危险吗?
要知道,珍珠港事变美军被炸死了2000多人。
这可不是小数字。
如果了罗斯福知情但不说,一旦此事被反对党和舆论拆穿,不但罗斯福本人肯定下台,他的政党也会倒大霉。
更重要的是,罗斯福一生的好名声也会毁掉。
罗斯福不太可能冒着这个大的风险。
第二,罗斯福没有必要通过断送太平洋舰队方式刺激民众。
其实,真要想刺激民众,完全可以将太平洋舰队大部分主力舰都撤走,只留下二三艘老式战列舰。
这样日军一炸,珍珠港同样会有一定损失,但太平洋舰队主力尚存,下面的作战压力就会减少很多。
毕竟在太平洋战场,战列舰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比如瓜岛战役、菲律宾海战中,战列舰都有巨大的作用,并不是活靶子。
要知道,当时航母还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夜晚是属于战列舰的。
罗斯福没有必要倾家荡产的刺激民众,这太蠢了。
第三,罗斯福真的是故意撤走3艘航母吗?
恐怕不是这样。
美国当时共有5艘航母,其中属于太平洋舰队有3艘航母。
“萨拉托加”号正在本土维修,这是早就定好的计划,和罗斯福没有关系。
“列克星顿”号3天前刚刚出海是给中途岛运送飞机,这也是定期的计划,不是临时决定。
“企业”号则是在11月28日出海为威克岛运送飞机,理论上空袭之前就应该返回珍珠港了。
但它的运气很好,因为遭遇了风暴,推迟了几天。
看来,3艘航母不在港口,同罗斯福并没有关系,就是一个巧合。
第四,珍珠港之前,没人把航母当做核心。
1940年英国海军袭击意大利塔兰托军港之前,航母根本没有独立作战。
在抗战中,日军航母只是作为临时机场而已。
在欧战中,航母也作为战列舰的协同作战部队,战术拙劣,被德国战舰都击沉过。
而塔兰托战役中,英国光辉号航母的鱼雷机,击沉意大利战列舰1艘,重创2艘。
但是,地中海不是大洋,航母仍然是在战列舰掩护下作战,属于特种攻击。
之所以意大利受损这么严重,主要是意大利海军太弱。如果他们能够想到会遭遇空袭,稍微做出一些戒备,在军港部署几架战斗机,也不会这种下场。
所以,当时美国海军基本都是保守派,不认为航母能独立作战。罗斯福不是军人家,不可能比他的将军们还牛逼。
罗斯福是不可能故意让航母离开,让日本烂炸战列舰的。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军事方面的未解之谜?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如有不对,不喜勿喷!
中苏关系自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逐渐恶化,到一九六九年时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
3月2日由苏联边防军打响了边境武装冲突的第一枪,两国将士将在围绕着以珍宝岛为中心的地帶,将战况进一步升级。
为了挫败敌人的阴谋,给与入侵我领土的苏联边防军予以沉重的打击,经过精心的准备,中国边防军区派出了一支以于洪东为首的潜伏小组、于3月14日晚的九时左右偷偷登上珍宝岛秘密潜伏下来。
三月份的北国天寒地冻十分的寒冷,当我们的潜伏小组趴在雪地里潜伏到明日的凌晨三点左右时,突然从江对岸的苏联一方开来了6辆装甲运兵车。
紧接着从车上跳下三十多个手握AK47自动步枪的苏联士兵,向珍宝岛逼近。
在这种情况之下,事先潜伏的我边防军人不禁大吃一惊。
难道是被敌人事先发觉了,我全体潜伏官兵不仅紧张起来。
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发现苏军士兵在登岛之后并未向潜伏小组这里走来,而是在珍宝岛的东北方向的小树林之中隐藏起来。
这时我潜伏小组不仅恍然大悟。
原来敌人也想效仿我们,给我们也来一个突然袭击。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幸亏我们在行动上抢先一步,此时的珍宝岛上正潜伏者两只意图相同的部队。
但只不过是我们知道他们,而他们却不知我们早事先一步登岛罢了。
北国的冬天奇冷异常,当东方出现微微的亮光时,我潜伏小组已经在雪地里潜伏了近八个小时。
就在这个时候问题来了!
此时的苏联士兵已经冻得难以忍受,有的在雪地上翻来滚去,有的蹭了起来拼命的跺着脚板,痛苦的咿呀声、严厉的呵斥声混成一片。
即便如此,仍有3名苏联边防士兵被活活的冻死在这片榆树林里。
其实苏联边防军人并不知道,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也潜伏者一支小分队,而且比他们潜伏的时间多了一倍还要多。
他们的潜伏时间是根据苏联科学家进行的人体耐寒试验提供的各种数据而确定的,但即便如此仍然超出了他们的耐受能力。
一般来说,苏联国家地处在北纬的高度线上,应该有比我们更强的耐寒能力,但事情却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坚持了下来,而他们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死和冻伤问题。
而且在各种防寒装备上,苏军一定会高出我们的,这一点应该毫无疑问。
后来这件事情引起了苏联国防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为首的各军区首长,在莫斯科的郊外露宿一夜,以寻找防止冻伤的办法。
假如说他们知道中国军队靠着单薄的棉衣在同一岛上潜伏,而且时间超过他们的一倍时,他们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到底是人种的不同?
还是装备的优劣?
或者是人的坚强的意志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也许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吧,或者说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军事方面的未解之谜?
南薰礁是南沙群岛岛礁之一,位于郑和群礁的西南端,是一个巨大的礁盘,而礁盘上有两处退潮露出的礁体。在九十年代,南薰礁曾发生过一起南薰礁案件,礁上驻守的官兵被发现死于谋杀或失踪。
1990年11月7日,南沙指挥部发现与南薰礁失去无线电联络,于是南海舰队立刻派船前往查看情况。驻礁的编制为12人,其中一人因病需外出治疗而暂时离开,所以当时在礁上驻守的还有11人。当船只到达南薰礁后,检查人员却在礁上发现了6具尸体,另有5人失踪。
而这5位失踪人员里面,包括正副礁长和通讯员等。在通过对高脚屋的进一步勘查,发现屋内有多处弹痕,却没有发现弹壳。而在水下的珊瑚礁上,还发现了多支守礁人员的制式步枪。这件事情传回来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随后,调查组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并做好相关的善后工作。因为事发突然,事件十分蹊跷,是遭遇敌人突袭,还是发生别的突发战斗,都众说纷纭。
有人说南薰礁的驻守官兵遭到了Y军的突袭。在1988年3月14日的赤瓜礁海战中,部队经过3小时20分钟,消耗100毫米炮弹285发,37毫米炮弹266发,船艇无损坏,一人负伤的代价,击沉敌方820吨级船2艘,小艇2艘,以及重创了敌军。
挟海战余威,部队接连收复东门、南薰、渚碧等岛礁。所以,有人认为此次南薰礁案件,是Y军报复的结果。因为刚开始的时候,礁上的驻军和巡逻部队的警惕性很高,他们很难找到机会。
但1990年后,南薰礁上的守礁人员和舰船的活动规律被敌人有所掌握。因此,敌人对此展开了报复行动。而且从现场并未留下可疑物品的情况来看,对方的手段十分地高明。不排除有潜水、格斗,以及射击等高手。
也有人认为是遭遇海盗的劫掠。在南海附近,当时的海盗十分猖獗,他们经常对小型商船、作业渔船,以及难民船等下手。大型岛礁的守军多,海盗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对于孤悬海上的高脚屋等少量守军,他们为了劫掠资源,有可能冒险行动。
最后,也有人认为是守礁生活艰苦和单调所引起的突发事件。1988年,部队进驻南沙群岛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延伸视野,以及不被上升的潮水所淹没,士兵们在礁上利用几根竹竿支撑起几片篾席,几张油布,搭起了高脚屋作为营房。
当时第一代的高脚屋,面积只有10平方米,不仅活动的范围小,而且还没有抗风能力。海风一刮,涌浪就不断地掀起,把高脚屋推得左摇右摆,十分不稳定。最为紧要的事,当时高脚屋没有电话电灯,海上的补给也十分地困难。
缺少淡水,只能用桶来接雨水。运气不好时,遇到海鸥等鸟类飞到桶上排泄,水都能被染成绿水。要是想洗澡的时候,都只能用海水,洗完身上黏糊糊的,特别的难受。蔬菜和食品供应不上,只够一个星期做些菜汤喝。当时很有守礁战士都口舌溃疡,有关节炎、胃炎等病。
当时部队给每个守礁点配备了军犬,但一个月后,军犬的精神逐渐变差,很少犬吠;2个月后军犬更是患上了关节炎;3个月后,军犬更是变得疯疯癫癫,见人就咬。为此,战士们只能扎了小竹筏,在上面放了淡水喝食物,而后让军犬随着竹筏飘向陆地。
这样艰苦的守礁情况,被战士们戏称为“海上猫耳洞”,对守礁战士的精神喝身体考验可想而知了。而且在1991年3月到1992年5月,在对守礁人员发病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部分守礁人员的情绪稳定性很差,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现象。
南薰礁案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原因如何无从得知。但是,守礁战士的辛苦却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因为战士们在这般困难艰苦的情况下,坚韧不拔,负重前行,才换来了今天的这般美好。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军事方面的未解之谜?
抗战时期,日本人打到了河南鹿邑县城,遇到了神秘事件。
鹿邑城内有一个老君台,传说老子在这里修道成仙,所有非常有名。日本人侵占鹿邑的时候,看到两个非常明显的高大建筑物:县城城墙东南的魁星楼,还有就是老君台。
当时日军指挥官担心这两个建筑物是国民党军队的工事,决定架起迫击炮炸掉它们。
操作迫击炮的日本兵名叫梅川太郎,他先是瞄准了魁星楼,一发炮弹过去,就把魁星楼炸个粉碎。之后,梅川太郎调整炮口,准备炸掉老君台。
结果,第一炮打过去,没响;第二炮打过去,还是没响;一连打了十二发炮弹,一次都没响……这种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周围的日军感到非常疑惑。旁边的指挥官气急败坏,一脚踹开了梅川太郎,自己操作迫击炮,又对着老君台来了一发……结果,还是没响。
连续十三发炮弹打出去不爆炸,这已经不是常识可以解释的了。狂妄的日本人也害怕了,赶紧停止炮击,去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结果上去一看,这里供奉的是太上老君。日本人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知道这里不是一般地方,于是赶紧趴在地上,祈求太上老君的宽恕。此后,日军虽然在老君台有驻军,但一直都允许老百姓前来参拜。
上世纪80年代,当初的迫击炮手梅川太郎,又回到了河南鹿邑,回到了老君台。此时他已经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在别人搀扶下才来到大殿之中,此后跪在地上,嘴里念念有词,拜了又拜。
之后,梅川太郎经常来到老君台,谢罪道歉。1997年9月19日,梅川太郎和他的战友一起,把从日本空运来的白色和平碑立到了老君台前,跪地谢罪,祈祷再无战争。
战场上出现哑弹很正常,但是梅川太郎刚刚一炮炸碎了魁星楼,再对着老君台发射,竟然颗颗都是哑弹,这种几率也太小了吧。
这件事情,应该算是战争中的未解之谜了吧。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军事方面的未解之谜?
柏林城下的让步
1945年3月,纳粹德国即将战败,盟军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但就在这当口,盟军内部对于占领柏林的问题却发生了分岐......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率领的第21集团军在盟军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诺曼底登陆,大军势如破竹,一举收复法国,直逼纳粹德国疆土。
就在大军稳步向德国境内纵深推进的时候,蒙哥马利将军突然收到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的来电,来电称盟军的作战计划有变,现在要立即改变盟军主攻方向,由原来的主攻柏林改为攻击东南方的慕尼黑和莱比锡,并且主攻任务由原来的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改为布莱雷的第12集团军。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改为向东北,占领位于汉堡正北的波罗的海巨港卢贝克湾,以切断德军逃往丹麦和挪威的退路。占领柏林的任务交给苏联人去完成。
此时,正踌躇满志准备全力攻打柏林的蒙哥马利被这份电报的内容惊得目瞪口呆,他不禁怒火中烧,故意将这份让其部队做配角的电文向部下做宣传。
顿时,在英军中掀起了一股指责美国人(艾森豪威尔是美国人)的狂潮。参谋部的指挥官没有征求首相丘吉尔的意见就给华盛顿的美军联合指挥部发去了一份长长的电报,指责美国人擅自改变进攻方向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并对由苏联人独自占领柏林不能理解。美国陆军参谋长五星上将马歇尔面对这份措辞激烈的电文,焦急万分,他也感到艾森豪威尔做事有些冲动,于是以私人名义给艾森豪威尔发去电报,对英国人的指责要求其做出解释。可面对激烈的反对者,艾森豪威尔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见到蒙哥马利发来的电报后,也觉得艾森豪威尔干了一件大蠢事。
在战争初期,他也曾像罗斯福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一下子就打垮希特勒,因而,他常常放弃政治上的考虑。但是,自从“雅尔塔会晤”后,他越来越坚信以苏联为首的东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将会给西方世界带来威胁。随着胜利的临近,政治问题也就显现出极大的重要意义。因此,丘吉尔认为柏林不仅不能放弃,而且应该作为英美联军的首要目标。于是,丘吉尔给艾森豪威尔发去了阐明自己观点的电报,并对艾森豪威尔此时此刻忽视柏林的政治问题表示质疑。不久,丘吉尔收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回电,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
丘吉尔不明白,美国人的政治眼光怎么会这么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军事利益,而没有看到将来包括军事利益在内的政治利益。丘吉尔说服不了艾森豪威尔,就专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然而,罗斯福对艾森豪威尔的这项决定并没有表现出反对意见。于是,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并占领了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成了东西两个国家,一个亲西方,一个亲苏联。这与当年的这个决定有着很大的关系。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美国将柏林拱手让给苏联?至今没有人知道。朋友,你们知道吗?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