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要牺牲几个人才能杀死一个浪人,为何倭寇战斗力如此强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倭寇战斗力不强的人,基本都是胡言乱语。
首先我们要区分倭寇和中国海盗。
在明朝中后期的倭寇潮中,真正的日本倭寇数量最多占到三成,另外基本都是中国海盗和奸商的带路党。
这些带路党逐步不满足于带路,转变为中国倭寇。
真正的倭寇,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他们基本都是来自战乱日本的海贼。
这些海贼也是职业军人,以抢掠为生。而当时日本军阀割据,即便商船也是有人罩着的。
海贼随时都可能作战,如果没有战斗力岂不是寻死。
就单兵作战能力来说,俞大遒和戚继光时代,曾经招募了一些民间的武僧作为特种部队使用。
这些武僧平时除了念经以外,就是练武,可以说练武就是他们的工作。
就单兵武艺来说,这些武僧都是很强的。
然而,这些武僧在近战格斗中却丝毫不强于倭寇,几次战斗就伤亡殆尽了。
由此,可以侧面证明倭寇的作战能力。
这很容易理解:倭寇就是靠拼命吃饭的,如果不强怎么可能做这一行,又跑到异国他乡来抢掠,除非他活够了。
相反,中国倭寇战斗力就较低,但人数多,熟悉中国地形民情,和倭寇狼狈为奸。
为什么倭寇开始能够嚣张?
道理很简单,他们的对手太弱。
明朝采用的卫所制度,在中后期几乎崩溃。
原则上,每个卫所大概3000多人,卫所的士兵和军官都是世袭制度。也就是,士兵时代必须从军,必须让孩子中的一个顶替自己的位置。
然而,军官也是世袭,士兵却难以成为军官,只能世世代代做士兵。
这就形成了一种封建奴役关系,士兵世世代代为军官服务,形同奴隶。
士兵不得违抗军官的命令,也无法离开军队。
关键的是,卫所中后期已经不是用来打仗的。
卫所采用屯田制度,大部分士兵必须通过种地养活自己,还需要缴纳沉重的赋税,还不如普通农民。
最终,卫所就变成了一种徒有虚名的军事组织。所谓的卫所士兵其实就是一群农民,甚至连民兵都算不上。
这些士兵常年处于穷困交加,还被军官当做奴仆的地位,没有人会傻到去为军官拼命作战。他们也不能作战,因为常年不做军事训练,没有合适的武器,更毫无作战经验。
这样的卫所士兵去对付倭寇,简直如同羊入虎口,几个人能对付一个就不错了。
说几个例子,在平型关战斗时,2个鬼子背对背拼刺,能够对抗五六个八路军战士,并不落下风。
昆仑关战役中,1个日本兵受伤后躲入山洞,拼死不投降。桂军士兵强攻,被日本兵用1杆步枪打死打伤六七人,这才将他用手榴弹炸死。
这就是军事素质强悍的士兵。
要知道,八路军和桂军士兵的战斗力也不弱,还是职业军人,尚且如此。
更别说,那些实则是老百姓的明军。
然而,只要使用正规军,对付倭寇并不困难。
为啥?倭寇毕竟数量稀少,而且是海贼,不是专业的陆战武士。
所以,戚继光招募3000义乌兵,用了一个鸳鸯阵,短时间内就消灭了倭寇。
但你非要说倭寇战斗力弱,借此侮辱明军,就属于胡说八道了。
明军要牺牲几个人才能杀死一个浪人,为何倭寇战斗力如此强悍?
明朝之时的日本已是处于分裂状态,而浪人的出现正是符合了当时日本的背景。其实危害明朝边境真正的倭寇资质平平,只是因为里面有着浪人的掺杂,才给明朝的边境带来巨大的危害。
浪人原本是为日本的诸侯而服务的,又称为“武士”,倭寇当中有了这种人的加入,自然是如虎添翼,再加上明朝的卫所制度,说起来名声好听,一个卫所囊括了三千多人,战斗力表面上听起来也是威风凛凛。实际上,内里就是一团烂棉絮,就是徒有其表。
卫所采取了世袭制度,虽然世袭罔替代代为兵将,但是却没有上过战场。毕竟明朝的实力摆在那里,天下还是处于太平的局势,卫所之中自然是一片繁华,兵马自然也就闲置下来。可能士兵们平时也有练习,但是由于缺乏了实战的经验,并且骄傲自满,练就出来的都是一些花拳绣腿,碰上日本来的倭寇自然是不堪一击。
至于说是要牺牲几个人才能够打倒一个浪人,这实在是不好说。但是从浪人屡次进犯明朝,而卫所却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来看,不用多想也能够想象到每一次战斗之下明朝人的惨败结局。
其实单单凭借着只是日本诸侯的贴身侍卫来看,并不是造成倭寇如此强大的因素。归根到底还得归咎于明朝当时的武器和倭寇的走投无路。
明朝时期,其实大刀长矛已经逐渐显露出了弊端,枪火实际上已经要逐渐取代大刀长矛。可是明朝统治者却是固执地认为,以往的历代王朝都是靠着大刀长矛取胜的天下,如今自然也是可以利用长矛战胜倭寇。所以在武器方面,倭寇自然是更胜一筹。明朝的士兵武器方面就落了一大截,也难怪无形之中提高了倭寇的战斗了。
日本当时的局势已经是十分混乱,无数的浪人不得不另谋高就。对于他们而言,无论去哪里都是背水一战。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虽然战场上都是为国争光,但是哪一个不是想着要活着回来,心思上难免会松懈一二。但倭寇不一样,他们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几乎是拼尽全力博得最后的一线生机,这战斗力自然是杠杠的。
更有一点,倭寇是明朝海上的大盗,收入都是一本万利。虽然说风险高,但是若是能够靠着这种渠道活下去,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正所谓有钱能够使得鬼推磨,在这种强大的利润驱使之下,倭寇的战斗力就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综合这几点因素来看,确实是明朝的武力以及武器配备的问题,二来就是倭寇都是一帮亡命之徒,作战都是豁出身家性命的人,谁能够惹得起。再者明朝的连续战败,助长了倭寇的气焰,士兵的信心提高,作战更是有激情,而明朝的士兵都是蔫了吧唧的大白菜,战斗力急速下降,倭寇自然是强大到彪悍的程度。
明军要牺牲几个人才能杀死一个浪人,为何倭寇战斗力如此强悍?
狼人的战斗能力是非常彪悍的。在介绍狼人的时候,说个小故事。
明代嘉靖年间,一股70人左右的倭寇在中国的杭州湾登陆,在富庶的华东地区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烧杀淫掠,扫过杭州北新关后窜入安徽省,随即又折返江苏大肆扫荡烧杀一番后居然围绕着当时的明朝陪都南京城绕了一圈扬长而去,从头到尾杀死了4000多中国军民。
听过这个故事之后,或许,我们有些不信。我们先介绍一下浪人。狼人,是指那些失去封禄,离开主人家到处流浪的落魄武士,有过系统的战斗训练,有佩刀的资格。而武士在日本是个阶级的代表,非常有社会地位。那时候来说,这些没有生活来源的浪人,在日本这块纷乱的国土上,基本没有什么出路的。而当时的大明也是富饶的可人,尤其是江南,让那些浪人垂涎三尺。
当时明朝的卫所制度已经是名存实亡,什么叫卫所制度?就是闲的时候去种田,有仗打的时候去打仗。随着政权的安定,肯定是大部分时间都是种田了,没有仗可打了。久而久之,当兵的实际就是农民了,战斗力低下,加上吃空饷的,长官克扣军饷,基本就是不满编的缺少训练的农民,等于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任何的战斗力。
这样一对比就很明显了,一个是身怀超高武艺的烧杀抢掠的浪人,一个是没有啥战斗经验的农民。浪人在中国的沿海祸乱那么多年也可想而知了。
早期的倭寇,还是真是指的是日本的浪人,只不过组织松散,单人战力很强,当时不会对大的城池构成威胁。后来,大海盗汪直把这些人全部笼络到一起,统一指挥,形成了相当大的群体,群体战力不可小视,若集中兵力他们都敢打南京城。汪直是个富得流油的大海盗,下面的兵丁也是兵强马壮,武器装备精良,曾经用三千人对抗大明军队三万人,最后还能有编制的退出战斗。可见,这些倭寇的战力是多么的强大,这些明军战力很渣渣。
后来,在戚继光、俞大猷等将军的带领下,把倭寇全部赶出中国的领土。
人生漫漫,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我是曹城少年,祝你顺心康健。
明军要牺牲几个人才能杀死一个浪人,为何倭寇战斗力如此强悍?
在一段历史时期中倭寇作乱现象十分恼人,现代人对于倭寇可能了解不多,有的甚至会将倭寇和海盗弄混,实际上倭寇和海盗是不同的,在史书中所指的倭寇大部分都是明朝时期出现的,在倭寇浪潮中有三分之一是由日本人组成的,其他成员基本上是由一些不法商人和海盗。
真正的倭寇战斗力很强,因为这些倭寇一般都经历过很多战乱,所以拥有很多作战技巧,都是从尸体上趟过的人,早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作战时十分狡诈阴险,当时明朝军队在和倭寇作战时十分艰辛困难,虽然无法计算出究竟一个倭寇可以敌过几个明军,但是从明军和倭寇的几次交手中就可以看出,倭寇的作战实力不容小觑。
当时明军部分成员是武僧,这些武僧平日里不仅会打坐念经,也将习武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并且有时间钻研武艺,可以说武僧的战斗力要比一般的士兵强悍很多,可是这些武僧在和倭寇对抗时也不占什么优势,可见倭寇是十分彪悍的。
那么为什么这些倭寇的作战实力这么强呢?第一和倭寇使用的武器有关,这些倭寇之前都有很多战斗经验,所以在战场上为了获胜什么法子都会想到,在选用武器时自然也会有很多技巧,根据一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倭寇在作战时所使用的武器可以直接将明军手中的武器砍断,而使用这样的武器上战场自然为倭寇的取胜提供了先机。第二倭寇自身也有强大的作战实力,倭寇不仅拥有实战经验,他们也是习武多年的人,所以整体作战实力更高,这些都是倭寇的优势。
第三倭寇当时所面对的压力很大,有这些压力的推动,让倭寇即便不想作战也要拼尽全力去迎战,因为他们大多都经历过大风大浪,所以为了生存会更加顽强,为了活命自然会在作战时表现得更加勇猛。第四倭寇的收入是比较高的,倭寇作战获胜一般都可以有不错的收入,有这些利益保障,倭寇在作战期间也会奋不顾身,毕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生存是首要条件,倭寇会为了利益而拼命,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而实际上就是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努力,所以在面对明军时倭寇都是在用命来搏,自然战斗力极强。
明军要牺牲几个人才能杀死一个浪人,为何倭寇战斗力如此强悍?
倭寇的单兵战斗力,即使在戚继光笔下,也是强的。不管是日本浪人的真倭还是中国人的海盗。戚继光专门研究过日本的双手剑术及其步法。写过分析和对策。如果靠士兵以单人武勇去作战,伤亡会大。具体什么比例不好说,和士气也有极大的关系。
但戚继光从未准备让他的士兵靠一对一的对决战胜倭寇,他的所有训练,一直针对两个方向:1)铁的纪律;2)非对称打击。所谓鸳鸯阵(以及后面在北方搞的车营),都是非对称打击的思路。用长竹竿把敌人挡在几米开外,先用火枪打,再用长枪在几个方向扎,再用刀劈,分工协作,进退有序,严明军纪(一人逃则队长有权斩之,队长死则斩全队)确保坚强如磐石。
他的阵法和西方重步兵矛阵有异曲同工之妙。即矛兵只管按自己的角度专心刺杀,完全不用考虑格挡敌人和保护自己,把自己的安危完全交托给队友保护。敌人实际上在躲过火枪后会遭到两支矛加两支狼筅的同时攻击。如果敌人攻到近前,会遭到短刀手的保护(不求杀敌,而以保护矛兵火枪手为主要目的)。戚继光当然也模仿日本刀改良了明军的短刀。
所以戚家军作战的伤亡率低得惊人,经常是个位数伤亡而歼灭数千倭寇。
明军要牺牲几个人才能杀死一个浪人,为何倭寇战斗力如此强悍?
明朝始创,国家对海防十分重视,那时也有倭寇屡犯海疆,但大明的部队锋芒正盛,所以倭寇很难有所作为。
但明英宗以后,土木堡之变让明军实力大伤,虽经历数年恢复,但贪腐之风开始盛行,军纪焕然。
东南海防形同虚设,这给了倭寇横行的土壤,而且倭寇确实厉害,别看人家个头儿小,蹦起来砍人也是很牛逼的。
所谓的倭寇,其实不单纯是日本人,更确切的说,他们是一群为了发横财走到一起的杂牌部队,只不过日本浪人居多,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甚至还有大明的社会盲流,没错,你们看的《加勒比海盗》不都是编的。
既然是杂牌军,无组织无纪律是肯定的,虽然后来出了个中国人叫汪直把倭寇们组织起来了,但大明咔嚓一刀,汪直脑袋搬家后,倭寇又没了组织。
但无组织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战斗力,倭寇主体日本浪人的单兵作战能力是非常强的。
所谓的浪人,就是失去了土地的日本武士,那个时期正是日本的群雄割据时期,各路老村长(大名)为了屁大点儿地儿打的狗脑子都出来了。
所以武士作为老村长们的属下,没准今天还花姑娘地干活,明天可能就脑袋搬家了,好一点的,就逃出来。
这是一帮真正的亡命徒,从来不懂得“猥琐发育,别浪”的真谛,所以浪出了天际,成了浪人。
浪人们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武术和体能训练,单兵作战能力不是盖的,每个人基本上都有一把武士刀,还有一部分人从日本剑圣上泉信纲那里学习了一种绝技,叫“阴流”。
听这名字,浪人用“阴流”,又浪又阴,大明士兵几个人真不是一个浪人的对手。
单兵作战再厉害,也扛不住有组织有纪律的正规军,随着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到达战场,尤其是戚帅的鸳鸯阵,让这帮浪人的武士刀没了用武之地,还没走到跟前,就被扎成了刺猬。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