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有多大?它为什么会分裂?
蒙古帝国,是西方对后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的统称,其真实的国号为“大蒙古国”,或“蒙古汗国”,国运162年。
帝国世界排位屈居第二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以30多万军队,通过50多年四方征战,先后灭亡4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千万,征服各民族人口总数超6亿,于1206年春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河源建立起来的强大国家。
帝国版图:横跨欧亚大陆,稳定时期面积超3500万平方千米(或有争议);最强时期面积超4500万平方千米(亚洲陆地面积4400万),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2%,是前苏联的1.5倍。
帝国人口:超1亿人。
帝国世界排位: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官方机构以及国际史学界的说法,大英帝国排位第一,蒙古帝国排位第二(或有争议)。
正如《三国演义》开篇之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蒙古帝国分裂的导火索是蒙哥汗的意外身亡,而点燃导火索的火种则是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火拼,但是造成兄弟不合的根源却是蒙汉文化理念的分歧。
分裂的导火索1258年末,蒙哥汗率领蒙古军抵达合州(重庆),由于合州治所钓鱼城物资准备充分,防御严密,连续攻打近5个月,仍旧难以攻克。因此,有宋朝降将向蒙哥献计,只需留少量兵力围困钓鱼城,其余主力可沿长江东下,水陆并进赶到湖北,与忽必烈大军会师后,接着以优势兵力直捣南宋都城汴梁,便可以最短的时间灭亡南宋。
然而,当时的蒙古人倡导的是“逢战必前、逢战必胜”,如果临战不胜而退,则会被视为耻辱。为此,蒙哥亲赴战场前线进行督战,结果不幸被守城宋军发射的飞石击中,当场丧命城下。
由于蒙哥汗的意外身亡,死前又没有遗嘱和遗言,从而导致大蒙古国“群龙无首”,也进而成为点燃蒙古帝国分裂的导火索。
点燃导火索的火种正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的忽必烈,突然得知哥哥蒙哥汗死亡,正在他犹疑之时,忽然又传来坐镇蒙古族地的阿里不哥已打算召集族人会商称汗。
忽必烈心下大惊,当即与南宋停战议和,马不停蹄,连夜赶回开平(内蒙古多伦)。
1260年5月,忽必烈在东道诸王塔察儿宗王及汉人儒臣的拥护下,召开集会称汗。
同年6月,消息传到阿里不哥耳中后,则在阿速台、玉龙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于大蒙古国都城“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为了得到宗王势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许了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及八剌、术赤后王别儿哥、六弟旭烈兀等王国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造成蒙古帝国进一步分裂。
后来4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二人相互攻伐。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
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或“大汗帝国”。但是,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却对忽必烈非常敌视,并与察合台汗国结成同盟,曾一度攻占漠北的哈拉和林。不久,原本支持忽必烈的金帐汗国君主忙哥帖木儿又突然“反水”,反而支持海都与忽必烈对战。虽然忽必烈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是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却成为了三个实际的独立政权国。
所以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俩争夺汗位,成为直接点燃蒙古帝国分裂的火种。
火种的制造者虽说蒙哥的死是蒙古帝国的导火索,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俩争夺汗位是点燃导火索的火种,但是蒙汉文化的分歧却是火种的“制造者”。
蒙哥时期,蒙古人都实行的是成吉思汗当年的治国思想,但是忽必烈却非常崇尚汉文化,推行汉法、任用汉人、改变蒙古人的游牧传统文化等。期间,虽然许多蒙古贵族都修建了各自的宫殿,但是他们又在宫殿旁边支起了帐篷。由此可见,蒙汉文化在相互融合中,不断产生火花,进而孕育出了内斗的“火种”。
因此,“导火索”、“火种”和火种的“制造者”三者组合在一起,才最终点燃蒙古帝国四分五裂的这枚“炸弹”。
图片来源网络
蒙古帝国有多大?它为什么会分裂?
蒙古帝国的分裂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蒙古帝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完善的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它只是游牧性质的国家政权。它的统一几乎完全依赖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血缘关系,没有相应完善的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予以保障,随着这种血缘关系的疏远和淡化,扩张占据的领土急剧扩大,加上家族内部的矛盾积累,分裂就是必然的趋势。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建立者,同时也亲手为蒙古帝国的分裂埋下了种子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建立者,在他手中蒙古人改变了过去游牧部落的传统,建立起一个半游牧半封建的游牧帝国,将原来各个氏族、部落改造成军政合一的“千户”。初步为蒙古帝国建立了行政管理体制,这一时期是最统一、最严密的蒙古帝国,当然这得益于成吉思汗本人的威望和蒙古帝国的领土是分裂前最小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和适应成吉思汗推行的军政合一的“千户制”。但是随着成吉思汗统治的蒙古帝国不断扩张,加上他的四个优秀的儿子对帝国继承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和公开,成吉思汗不得不面临许多君王同样的继承人选择问题。而正是他的选择为蒙古帝国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虽然蒙古人不设立储君,而是由前任大汗选择继承人候选者,然后由各部蒙古王公召开忽里台大会推举新任大汗,但是由于成吉思汗的崇高威望,他选择的继承人在忽里台大会通过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他的四个儿子都希望能够成为那个被推荐的人选。
- 首先爆发冲突的是他的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术赤是成吉思汗的嫡妻被别的部落俘虏之后回来所生的,因此术赤的血统一直被人怀疑,但是成吉思汗在各种场合从来没有对术赤的血统表示怀疑,而且也一直把他同和嫡妻所生的另外三个儿子一样看待。而且术赤也是当时他的儿子里战功最卓著的,因此与术赤不和的察合台害怕成吉思汗会选择术赤作为继承人,在成吉思汗面前当面质疑术赤的血统,双方甚至大打出手。成吉思汗虽然当面怒斥察合台的行为,但是因为长子和次子的这次冲突,成吉思汗放弃了他们俩个,转而选择了两人都能接受的老三窝阔台。
- 但是成吉思汗还有一个幼子拖雷,此人的能力也非常出色,但是因为蒙古人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即最小儿子继承父亲的遗产,其他儿子分家出去独立。所以成吉思汗没有选择拖雷,但是依然遵守了蒙古人的传统,把自己的大部分遗产包括三分之二的千户和自己的大部分军队都留给了幼子拖雷。
- 这就是成吉思汗对自己死后的权力分配,同时他还将自己打下的江山分给了四个儿子管理,就这样老三窝阔台在分到了一块直属领地之外还继承蒙古大汗的宝座,老大术赤和老二察合台各拥有一块自己管辖的领地,老四拖雷则分到了蒙古本部还成吉思汗的大部分财产和军队。
这种分配方式就为蒙古帝国的最后分裂埋下了伏笔,最大的问题在于窝阔台身居大汗之位,却不是掌握军队最多的人。而拖雷虽然没有大汗之位,但是却掌握了大部分的军队。这就使得窝阔台没有办法通过掌握军队来压制有分裂倾向的人,虽然他执政时期还没有人很明显的表现出这样的倾向。
窝阔台
窝阔台死后的汗位争夺,分裂倾向趋于明显窝阔台的统治时期,蒙古帝国仍是统一的,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所统辖管理的地盘都服从大汗窝阔台的领导,理论上最有可能分离的术赤家族也因为术赤的早亡而服从窝阔台的统治。但是窝阔台死后,这种分离倾向开始明显。
窝阔台死前,拟推荐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失烈门,但是他死后暂时摄政的他的妻子乃马真后却希望自己的儿子贵由出任大汗,这引发了两股势力的反对,一是窝阔台家族内部支持失烈门的势力,二是术赤系的领袖拔都,因为拔都素来与贵由不和。
但是乃马真后通过不断的财物贿赂和政治交易,最终还是让儿子贵由在蒙古王公召集的忽里台大会上以微弱优势成为了新的蒙古帝国大汗。贵由的上台意味着窝阔台家族和术赤家族的矛盾趋于公开化,在贵由短暂的统治生涯里,他主要的精力都在策划对拔都的攻击以确保自己的权威。看起来内战一触即发,蒙古帝国很可能因为内战而分裂,但是贵由汗却在即将发动战争时突然病逝,内战和分裂危机暂时消除。
这一阶段的汗位争夺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窝阔台的遗命没有被遵循,他的妻子或者他自己的家族推翻了他的决定。二是成吉思汗死前的权力分配导致蒙古大汗的家族没有过硬的军事力量,这导致他们的上台必须通过更多的政治手段来实现,而且面对实力强大的术赤家族无可奈何(因为术赤和拔都都是非常优秀的领袖和将领,拔都更是蒙古第二次西征的统帅,因此术赤家族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
贵由
贵由汗死后的汗位争夺,有默契的分裂贵由汗死前准备发动对拔都的袭击,但是掌握大量军队的拖雷家族却迅速向拔都通风报信,所以拔都实际上已经有所准备,他的军队也聚集起来了,随时准备迎战贵由汗的军队。因此在贵由汗死后,拔都就已经明确了不再支持窝阔台家族的人登上汗位的想法,而且他本人没有觊觎这个大汗之位,他开始公开推举拖雷的长子蒙哥出任新的大汗。
窝阔台家族仍不死心,他们推出窝阔台曾经指定的继承人失烈门,结果在实力强大的术赤家族和拖雷家族面前,毫无竞争力可言。在术赤派出的大批军队和拖雷家族本身拥有的大量军队的支持下,蒙哥出任蒙古帝国的第四任大汗。
不甘失败的窝阔台家族试图通过阴谋刺杀的方式改变忽里台大会的结果,但是他们的阴谋被蒙哥汗发现,随即拖雷家族展开对窝阔台家族的清洗和镇压。
蒙哥汗上台后与拔都的势力形成了有效的默契,拔都承认和支持蒙哥是整个蒙古帝国的大汗,而蒙哥实际上也默认拔都的地盘完全由他们自己管辖,默认他们的独立。而窝阔台和察合台家族则没有那么幸运了,蒙哥汗的军队保证了他对这两个家族的领地能够有效控制。
这一阶段的汗位争夺,实力强大的拖雷家族得到了同样实力强大的术赤家族的支持,而可怜的窝阔台家族因为缺少军队的支持,不得不吞下失败的苦果。成吉思汗时期埋下的种子开始发芽了,他的四个儿子的家族开始了无视血缘关系,只在乎利益的争权内乱。
蒙哥
蒙哥汗死后的汗位争夺,公开的分裂最终出现蒙哥汗在钓鱼城死去,仓促而突然,没有关于他是否留下遗命的记载。其实这不是很重要了,因为窝阔台时期已经出现了违背前任大汗遗命的先例,而且在法理上这种违背不是不可以,毕竟蒙古大汗不是指定的,而是靠忽里台大会推举的。于是蒙哥的两个弟弟展开了公开的争夺。夺位内战终于在蒙古帝国出现了。
留守哈拉和林的阿里不哥和在征宋前线赶回的忽必烈先后召开忽里台大会,都自称继承大汗之位,随后双方爆发内战。
这次的内战不仅仅出现在蒙古帝国的东部,西部一样出现了内战,蒙哥的另一个弟弟旭烈兀听到蒙哥汗的死讯后,正在统帅第三次西征的他立刻带领主力东归,但是在路途上他被迫停下脚步,因为术赤家族的第三任领袖别儿哥对旭烈兀发动了进攻。原因竟然是宗教问题,因为作为伊斯兰教徒的别儿哥对奉行基督教的旭烈兀在西亚伊斯兰世界的屠杀破坏行为非常愤怒,他找准时机联合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一起进攻旭烈兀。于是整个蒙古帝国都打起来了,东方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西方是别儿哥和旭烈兀。
最终关系蒙古大汗之位的内战是忽必烈打赢了阿里不哥,于是忽必烈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宝座,但是为了赢得这场内战,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向其他领地上的管理者或者这些有实力的势力许下了承诺,默许和公开承认这些人的独立。于是早已实际独立的术赤家族变成了钦察汗国,而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和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趁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分别让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公开独立,而忽必烈却无可奈何。而最后旭烈兀在波斯一带他西征打下的地盘上建立了伊利汗国。因为在内战中旭烈兀的支持,忽必烈对伊利汗国也予以公开承认。
蒙古帝国有多大?它为什么会分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并没有太久,所谓的蒙古帝国就分裂了。
1259年,蒙古帝国名义上的大汗蒙哥时候,他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发生了内讧,争夺大汗的宝座。
两个人各有自己的支持者。
到1264年,阿里不哥被忽必烈击败。但是,阿里不哥的支持者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和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都不服忽必烈。
只有伊尔汗国表示支持忽必烈。
由此,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从蒙古帝国独立出去,不再听从忽必烈的命令,双方一致交战到忽必烈失去后多年。
这与伊尔汗国虽然表示支持忽必烈,但由于距离中国太远,实际上也是出于独立的地位。
这就是蒙古帝国分裂出来的四大汗国。
就领土来说,四大汗国均不小于元朝。
直到元成宗时代,由于几国混战导致蒙古人实力大为削弱,已经逐步失去对汗国的控制,才决定停止战争。
窝阔台汗国对元朝表示归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也承认元成宗铁穆耳是全蒙古的大汗。
然而,这只是形式上的,四大汗国已经成为独立的汗国,同元朝分庭抗礼,互相敌对。
所以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根本就是伪命题,不存在的。
至于蒙古帝国分裂的原因,非常简单。
所谓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其实就是一个个汗国的皇帝,掌握军政大权。
成吉思汗时代,都曾经因术赤不服从命令,一度试图派兵剿灭他。
然而,成吉思汗毕竟是老子,几个儿子多少还要听话。
但成吉思汗死后,掌握军政实权的各个大汗不可能甘愿做别人的手下,独立是必然。
其实,早在窝阔台时代,他就不容易控制他的几个兄弟和侄子,更别说以后了。
蒙古的这种制度,其实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翻版,内讧是必然。
萨沙再多说四大汗国的地盘:
金帐汗国是成吉思汗大儿子术赤的地盘,最初是在今天的俄罗斯的咸海、顿河、伏尔加河一带的钦察草原。然后,术赤的子孙不断西征,轻松杀入欧洲,重创波兰、匈牙利。由此,版图扩大了好几百。
全盛时期,金帐汗国除了原有地盘,还占据占有东欧和中欧地区(至多瑙河)。
金帐汗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
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二儿子察合台的地盘,最初就是西辽旧地,包括新疆天山以南、北路与裕勒都斯河和玛纳斯河流域及今日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最强时由阿尔泰山至咸海),是雄踞新疆和中亚的强大国家。
窝阔台汗国是三儿子窝阔台的地盘,最初是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以哈拉和林(今乌兰巴托西南)为大帐常驻地。因为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也是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所以他控制了蒙古的本土,进而攻打中国,消灭了金国。
然而窝阔台寿命不长,很快死掉,继承者贵由酗酒多度,上台1年就死。
蒙哥成为蒙古帝国第四代大汗。然而蒙古不是窝阔台一族的后裔,双方逐步交恶。蒙古开始追杀窝阔台后裔,试图控制蒙古本土。
同时,蒙哥继续南征,征服了大半个中国,但在四川钓鱼城战死。
蒙哥死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皇位。窝阔台汗国后裔分为两派,有的支持忽必烈,有的支持阿里不哥。
结果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后,吃掉了窝阔台汗国的部分地盘。
这边察合台汗国也来占便宜,将窝阔台汗国残余地盘吃掉。
由此,1309年窝阔台汗国解体,是四大汗国中最早消失的汗国。他的地盘蒙古本土被元朝占领,其他其余多被察合台汗国吞并。
伊儿汗国同上面3个汗国没有什么联系。
它是在蒙古人西征中东,建立的汗国。
汗国领土辽阔,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大体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等中东大部分地区,向东到阿富汗,向西到土耳其。
蒙古帝国有多大?它为什么会分裂?
但凡有些古代史常识的都知道,少数民族王朝比汉族王朝要容易分裂,蒙古帝国当然不会例外。原因简述如下:
一、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基础
我们通常所称的蒙古帝国,是一个西方提出的概念,大致包括元朝、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即元帝国与四大汗国。元朝是我们最熟悉的,不需多说,其他四大汗国从哪里来的呢?显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都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四大汗国的建立者,都是那个不可一世的射雕英雄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或者儿子。知道这个了,我们也就好理解了。成吉思汗,名字就很霸气,“成吉思”的意思是像海洋一样广阔,可见,陆地已经容不下他的野心了!正史更是高度评价他“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用兵如神的成吉思汗,能让任何敌人闻风丧胆,何况他的儿子孙子们呢?有他在,根本没有分裂这回事儿!但可惜,人都是会死的。老天王死了,谁还会真心服气谁呢?可以说,1227年成吉思汗的死亡,是蒙古帝国分裂的起点。
蒙古帝国走向分裂,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与汉人王朝强调中央集权不同,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给予贵族们较大的话事权,遇事情喜欢协商,这样就难免导致所谓的中央失去权威。成吉思汗的儿子孙子们本来就个个了得,你要他们真心服气一个“大汗”,谈何容易啊。在1259年,名义上的大汗蒙哥去世,紧接着就发生了蒙哥的两个弟弟就是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事情,这时候已经只是表面上维持一个蒙古帝国的样子,而1264年忽必烈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取得大汗之位,原蒙古帝国的术赤后王、察合台后王、窝阔台后王和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分别在各自封地上成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窝阔台汗国,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二、没有共同的敌人,失去了团结一致的动力。
成吉思汗时期,事实上面临着残酷的生存压力,不团结打仗,就要被蒙古其他部落灭亡。而成吉思汗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整合了大草原,并拥有了比大草原宽广N倍的天下疆域。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儿子孙子们也没有闲着,继续西征,使疆域更为广大。如果以汉人的眼光来看,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拥有的“天下”已经是汉人曾经拥有过的最大的天下的数倍了!都这么风光了,那还玩命干吗啊?应该瓜分家产才是,大家各自看管好自己的地盘就是了嘛。而这种思想一旦形成,谁也无法阻挡,因为没有哪个英雄豪杰愿意受到别人的掣肘。你是成吉思汗的儿子,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谁服气谁呢?于是,这家说分就分了!
三、蒙古帝国没有采取嫡长子继承制,成吉思汗在继承问题上犹豫不决,妄图搞平衡,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汉人搞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核心意思是,哪怕嫡长子是个白痴,他也得拥有完全的继承权!当然了,很多人会抬杠,你看啊,实际上很多皇帝都不是嫡长子。这也没错,但是这是“不得已”的选择,或者有其他客观情况,却绝非正常状态。但是,蒙古国的继承制度却不是这样,成吉思汗实际上给他的儿子都予以相当数量的土地和士兵,他们的实力都比较强大。其中,又以窝阔台和拖雷实力最强,这是成吉思汗的失策的地方,他对两个儿子都爱,于是玩了一次平衡。实力相当的英雄并存,会发生什么呢?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和平统一的思想啊!于是结果不言自明。
来个总结的话,大概就是,蒙古帝国其实相当于周天子的分封,帝国的大汗是周天子;另外一个角度说,蒙古帝国实际上相当于邦联制,而非联邦制,更非中央集权制,在强人统治的时期,在生存困难的时期或可以表面团结,但一旦强人逝去,一旦没有外部压力的时候,分裂就是必然了。
蒙古帝国有多大?它为什么会分裂?
您好!我的看法是,做为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信仰,有坚强的领导,统一的法律法规。无论哪个民族的民风民俗,从事什么行业,但是必须得有一个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必须服从这个中心。蒙古国最致命的是,赢得了战争,疏于战后治国,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这个帝国不分裂才是奇怪的。
蒙古帝国有多大?它为什么会分裂?
蒙古帝国多大?蒙古很大,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陆权帝国。
从蒙古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到第五代大汗忽必烈期间,蒙古帝国一直在扩张,到成吉思汗灭亡南宋后达到了顶峰。
1.成吉思汗去世前的蒙古帝国,蒙古本部,西域之地、中亚花剌子模、西夏旧地,金朝黄河以北地区,东北大部,都是蒙古帝国的领土,期间成吉思汗伐金、灭西夏、灭西辽、灭花剌子模,攻伐东欧。
2.窝阔台大汗去世前的蒙古帝国,蒙古攻灭金国,灭东夏国,征服吐蕃,第二次西征,彻底扫荡东欧。
3.蒙古第四代大汗蒙哥大汗去世前的蒙古帝国,攻灭南宋,南征南宋,第三次西征,扫荡波斯、阿拉伯帝国。
4.忽必烈时期的蒙古帝国,蒙哥死后,弟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最终忽必烈取胜,成为蒙古第五代大汗,而后忽必烈攻灭南宋,蒙古帝国的领土达到顶峰。
忽必烈时期的蒙古帝国版图到达顶峰,但是此时蒙古帝国已经是濒临分裂,其直接原因是忽必烈因为通过受到蒙古贵族质疑的忽里台大会上台,而后武力击败了阿里不哥,因此“得位不正”,所以忽必烈后来就干脆废除了忽里台大会的蒙古大汗推举制度,采用汉族的传承制度,但这样也造成蒙古帝国封国之间的独立,蒙古大汗的合法性备受质疑的情况下,蒙古帝国的分裂就不可避免了。
忽必烈直接造成蒙古帝国的分裂
但是从根本上说蒙古帝国的分裂是必然的,这是蒙古传统导致的,蒙古帝国采取的传统嫡子分封制度,就是只要是正妻所生,都有资格继承封地和兵马,正式按照这样的传统,蒙古帝国最早有了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后来又有了伊儿汗国,而这些汗国也是采取这种分封制度,比如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一系的金帐汗国境内又有着自治程度很高的白帐汗国、青帐汗国等。
蒙古人在攻伐扩张几乎是天下第一,但是在治理国家,维持长治久安上,显然是落后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