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为何要拿军舰撞击敌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是没有办法下,同归于尽的方法。

致远号的排水量只有2000多吨,防御力薄弱,是一种穹甲巡洋舰。

所谓穹甲是只保护水线以下动力舱的一种装甲,对于水线以上军舰其他部位是没有保护的。

当时致远号的装甲倾斜部分厚102毫米,水平部分76毫米,但仅仅保护动力舱而已。

这种防御能力如果在致远号建造的1886年,还是不错的。

但在黄海海战的1894年,这种防御是很难和日本联合舰队对抗的。

因为日军装备了大量150毫米左右的中口径速射炮。

这种火炮难以对定远号、镇远号这种铁甲舰造成致命打击,但对于防御薄弱的致远号是致命的。

因为速射炮的射速快,致远号水线以上又没有装甲,一旦遭遇密集炮击很快就会被重创。

到时候即便有穹甲保护动力仓,使得船只不会沉没,但水线上都被轰光了,这军舰还有什么用处,只是浮动的靶子而已。

相比日军大量的速射炮,致远号的火力也不行。

它只有210毫米双联装火炮1门,210毫米单装炮1门,152毫米单装炮2门。

这些火炮一共只有4门,都不是速射炮,火力很弱。

相反,同致远号对轰的日本军舰吉野号,排水量4000多吨,几乎是致远号一倍。

它的火力极为强劲,152毫米速射炮4门,120毫米速射炮8门,一共是12门。

抛去速射炮不谈,火炮数量就是致远号3倍。如果加上速射炮的区别,双方火力相差至少5到10倍,根本没法打。

原则上,双方差距如此之大,是不应该随便正面对抗的。

可惜当时北洋水师腐败,致远号就已经是主力,没有办法不用了。

激战中,致远号还不仅仅是对抗吉野号一艘敌舰,而是被多艘敌舰围攻。

以致远号的防御力和火力,很快军舰就千疮百孔,失去了作战能力。

这种情况下,邓世昌下令撞击吉野号,这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当年的致远号是有撞角的,具备撞击敌人的条件。

而即便是吉野号这种军舰,如果正面被撞击以后,也可能遭受重伤。

可惜在致远号冲击的时候,遭到猛烈炮击,致远舰身突然爆炸沉没未能成功。

致远全舰自管带邓世昌以下246名官兵仅7人获救,邓世昌则与其犬同殉国。

爆炸原因至今没有众说不一,可能是致远舰上鱼雷被击中爆发,亦可能是舰上锅炉被击中爆炸。

邓世昌为何要拿军舰撞击敌军?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战败,却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那便是“致远”舰的管带邓世昌。1985年开馆的甲午战争博物馆,以他的形象,高置一座雕像,他永远坚定地在威海刘公岛伫立遥望,让后世肃然起敬。现在我海军编列的战舰,一改不以人名命名的传统,大连海军学院1996年入役的一艘82号国防动员舰,被郑重命名为“世昌”号。“致远”舰沉没122年后,辽宁丹东照原样重新打造了一艘“致远”舰,要叫人们铭记“致远”,记住我们的英雄邓世昌。 2018年邮政发行的《近代民族英雄》一套5枚,就有邓世昌。他是命世不屈的英雄,就该永远高大的站着。

人谁不死

英雄事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地看看他的传记,今日头条只在讲述他的事略,以及他的可歌可泣。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的大东沟海战,战至最后,史载有舰无弹,近年在打捞残骸出水日发现,尚有鱼雷存在,以此来推断,邓将军的当时战法,可能是,要全速开进至鱼雷射程之内,也未可知。总之他是义无反顾的去了,率领着“致远”舰220名舰员,意志决绝,抱定必死之志。日本“吉野”密集向“致远”开火,其中一发击中的是“致远”号的鱼雷发射管,造成弹药殉爆,全舰很快沉没。致于这枚未爆炸的鱼雷,是何原因不够清楚。“致远”号满排水2300吨,要撞沉4100吨的“吉野”号,定有不屈之志。

天纵英才

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5年,时习2年,以经过多年操舰训练和管理,他成为北洋水师中的佼佼者,不断得到晋升和奖励。利用去西方接舰的功夫,对当代海战技术多所学习,因而深为上层和北洋水师信任,被委以重任。训练注重实际,从不摆花架子,一次检阅中他以成绩优异,得到厚赏。不用丝毫怀疑,他正是真正的行家里手。坠海日,爱犬抛出了救生圈,他大呼曰,杀敌报国,何求生为!他是如此的大义凛然。大义大勇,大智大爱,这便是我们的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为何要拿军舰撞击敌军?

要说邓世昌为什么要以撞击的方式来攻击敌舰,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致远舰,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之一,是清政府向德国订购的定远级铁甲舰的二号舰。在刚刚服役时,有东亚第一坚舰之称。

致远舰长93.9米,宽18.3米,吃水6.1米,排水量7793吨。当时的德国军舰制造业刚刚进入国际市场,为了与英国和法国竞争,在定远级的建造过程中颇为用心。

在武器方面,致远舰装备了由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生产的2座双联装20倍口径305毫米主炮,4门150毫米单装副炮,2门6磅速射炮,8门3磅速射炮,此外还配备有5具鱼雷发射管,舰首安装有尖锐如刀的撞角,正是因为这样,在致远舰受损严重的情况下,邓世昌会下令“撞沉吉野”!

在动力方面,配备了8座蒸汽轮机,提供了7200匹的马力,让致远号可以在10节的情况下,航行4500海里,战时最高航速更是可以达到15.4节。

防御方面,水线以下装甲厚355毫米,甲板厚76毫米,炮塔厚305毫米,这些性能指标,就是和同时期英美列强装备的主力战舰相比也毫不逊色。

定远、致远这两艘铁甲舰的服役,使得北洋水师一跃成为世界第8,亚洲第1的海军,但这支新锐的海军,最终也无法挽救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衰败的命运。

邓世昌为何要拿军舰撞击敌军?

因为1、没弹药可用了;2、吉野是日军第一游击编队的旗舰;3、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击沉一艘日舰……,所以心急如焚,而又无计可施的邓世昌为了北洋水师的脸面硬着头皮也要“撞沉吉野”。此种行为着实把吉野吓得不轻,战争结束后思忖良久,最终决定复员退武开饭馆。今天中国大地上,遍布的“吉野家”是也!

邓世昌为何要拿军舰撞击敌军?

中国的近代史可谓是一段屈辱史,当时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导致国家落后,被列强侵占侮辱。但是中国人是有血性的,在国家被列强蹂躏的时候,不乏一批爱国志士,为振兴中华而抛头颅、洒热血。例如海军将领邓世昌,即使知道必死无疑,但是还是勇敢开船装上敌舰。百年后我们打捞出来军舰残片时,才发现的他的良苦用心。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因为有人能够替你负重前行。比如手举炸药包的董存瑞,以及英烈邱少云,这些人物出现在历史课本当中,被后人所纪念。当然今天我们所讲的也是一位为国捐躯的英烈,他就是在甲午战争中,在致远舰上誓死撞向日本的吉野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黄海,邓世昌率领致远舰,与日本军舰正面交锋,由于军舰,武器的落后,致远舰遭日本军舰围攻,军舰多处受到炮击,已经受伤,船身严重倾斜,在最后的致远号,撞向日本的,吉野舰,欲与日本舰同归于尽,后军舰不幸爆炸沉没。在最后时刻,邓世昌拒绝救援,誓与军舰共存亡,抱住前来营救他的义犬太阳,一起沉入大海,壮烈殉国。在影响中日两国国运的甲午海战中,指挥自己已经受伤,船身严重倾斜的“致远”舰,撞向日本敌舰。 百年后,当我们打捞出“致远”舰残船时,才发现邓世昌的良苦用心。鱼雷发射管处有一枚即将发射的鱼雷。在当时可能因为距离过远无法命中吉野号。这样可以想象到原来当时邓世昌率致远舰冲上敌舰是为了用这枚鱼雷和敌人同归于尽。英雄走好,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您!

邓世昌为何要拿军舰撞击敌军?

首先谢谢邀请!下面我就大致的和各位看官分析下原因:

说到黄海战役我们不能孤立的来做分析,任何战争都有其深厚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

1、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从日本鬼子(下简称鬼子)入侵我国友好唇齿相依邻邦朝鲜开始,先后和我国清政府当年进行了一序列的战役从陆地的野战到城市保卫战再到后来的海战,这些痛楚的历史今天让我们回忆不禁愤怒和惋惜!

2、关于这场战争,鬼子军国主义政府是举国上下,方方面面的做的空前的战争准备和动员以及战争规划,简单来说鬼子的企图就是欲征服世界、必先面征服中华,欲征服中华、必先征服朝鲜……,狼子野心可见一斑啊!

3、关于黄海战役中,中国舰船总吨位和鬼子方面的总吨位,以及具体战舰数量等等,包括致远舰的详细数据大家可以度娘,这里不做赘述不做搬运工;

4、我们这里要分析致远舰为什么会选择撞击吉野号,我们知道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此时的清庭早已沦为一个列强洋人把持控制的昏庸无能的政府,最高统治者愚昧低能根本无心无能通过自救行为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向富强;

5、一场战役甚至一场军事斗争前方的对决,实际是考量后方的工业制造、农业生产、运输供给、物资补充、战备训练、思想纪律、这些后勤保障都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基础;

6、此时晚清朝廷的洋务运动是来自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自救求富运动,目的是维护统治,所以晚晴朝廷不可能在多个社会生产力问题中从根本解决,所以腐败的官场根本无法完成一场反侵略战争所需的各种胜利条件;

7、因此才有致远舰击中鬼子旗舰后,炮弹入鬼子弹药仓后居然不爆炸,甚至炮弹装沙石,甚至炮弹不规则无法装填,战役瞬息万变,错过机会,就是你死我活,没有选择!

8、面对鬼子舰队最新速度最快火力最猛的吉野号,面对我主力舰定远镇远有被击沉的危险,作为弹尽粮绝的时刻,作为我中国舰队速度最快的铁甲舰致远舰,毅然选择撞击吉野,誓与敌同归于尽,视死如归!

9、英雄邓世昌在落水后拒绝救助,依然抱着自己的太阳犬和致远舰一起沉入黄海,因为腐败的晚晴朝廷是无法让一个英雄再有信念再去面对,这就是邓世昌为什么以身殉国的原因!

9、时光如梭,黄海波涛汹涌如泣如诉,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忠魂永远守护在祖国海疆!他的英雄事迹激发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终于今天我们拥有了强盛的国家、强大的国防和英勇的人民海军!

我们永远不会再让历史重演!我们永远不忘国耻!

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有些许道理请给个鼓励,原创不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