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二战时期有许多航母,而今天要用举国之力才能拥有1艘航母?
要说现在的航母建造和维护多费劲,别的不多赘述,就看下图。
这黑烟里的,是当今俄罗斯硕果仅存的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在2016年10月带领其航母战斗群,远赴东地中海,去叙利亚战场“反恐”,途径英吉利海峡的壮观场面。很多网友戏称,这俄罗斯的大航母,别是烧劈柴的吧......
除了浓烟外,库兹涅佐夫号最出名的还在于其“用半年,修两年”的状态,往造船厂上“咣当”一停,就歇菜了,让骄傲的资源大国、军事强国俄罗斯,经常陷入无航母可用的窘态。
即便如此,俄罗斯军方还是很执着的缝缝补补再接着用,新航母短期内现身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然而,在七八十年前的二战时代,各国在资源、人力紧张的状态中,竟然能像“下饺子”一般呼啦啦的短期内造出几十艘航母。
比如,日本,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在十几年间,先后建造了25艘航母,要不是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格的禁运,搞出来的量肯定会更大。
再看财大气粗的美国,十来天就能攒出个航母,拉出打,都挺好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共拥有158艘航母。排第二的是英国,在纳粹的轮番轰炸下,也保持着91艘的数量。
其实,对比七八十年前的航母和现在的航母,名字虽然还是那个名字,但作战需求和功能定位早不是当年的“航母”所能比的了。
二战的航母主要是搭载飞机,用以夺取制空权的作战平台,在远离本土的条件下,能携带着战机从空中攻击陆地以及海上的目标就可以了。很多情形下,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大型军舰,甚至货船经过改装,就能成功变身航母。
当时,出于作战需求的考虑,把货船和邮船改装航母的难度并不太大。二战中的舰载机,均为螺旋桨飞机,结构简单,速度低,满载起飞重量一般在4-6吨之间,仅相当于现代舰载机的1/5-1/4。因为机身的轻盈,速度还慢,滑行几十米就能起飞了,对起降条件要求很低,够长就行,不用太考虑什么弹射系统、助降系统、拦阻系统。
再看现在的舰载机,多为喷气式超音速战机,挂载导弹,结构复杂,重量大。像当今美国主推的F-35C(下图),最大起飞重量都达到31.5吨,再加上战机超高的起降速度,先别说起飞成问题,这要降落在二战时期的任何一艘航母上,估计都得给砸残了。
更大的区别是,二战时期航母的甲板几乎都是木制的。此时的螺旋桨飞机发动机温度低,木制甲板能够减轻重量,保证航母的稳定性,也便于修理。
而现代喷气发动机尾焰对甲板的侵蚀极大,这对航母甲板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抗高温,耐火特种钢制造。只有具有雄厚工业基础和一定资源的大国,才能在甲板的选材、冶炼技术、焊接技术方面达到特定的要求。
而且,在战时的非常态状况下,建造航母时也不会怎么考虑系统性的保养和维修,不像当今,一个航母舰队可能要配十几艘大小战舰,组成很正式的航母战斗群,还经常拉出来训练,这个成本自然会非常高了。
除了作战任务、作战环境的不断升级,对航母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外,也跟不同的时代背景有关。
二战叫做“世界大战”。全球各国都杀红了眼,生死存亡之际,日本、英国,甚至本土没受影响的美国都在大肆宣传爱国主义,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举全国之力不计成本的进行的一场战争。此情此景下,各国的国家工业实力几乎全投入到了战争相关领域,军费甚至能占到全国GDP的多一半。
而战后,无论是苏联/俄罗斯,还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参与的都是局部战争。出于国家发展的长远考虑,虽然也在一直大搞军备竞赛,但多强调要在保持足够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前提下,尽量减少军费比例。毕竟,和平时期,军费占比太高,国内国外,都不好怎么好交代。
加之,当今的航母,因为科技含量和人工费用的高涨,其造价、服役和维护费用越来越高。比如,美国的福特号航母造价150亿,预计服役期全部维护费用将超过2500亿。这要是弄个几十个养着,美国再财大气粗,也得耗的破了产。
总之,目前的信息化战争环境,对海上作战平台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航母愈发昂贵的造价和维护费用,二战时期的航母跟当今的航母比,虽然都叫这个名字,但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为何二战时期有许多航母,而今天要用举国之力才能拥有1艘航母?
估计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饱受没有航母之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中国的海军其实就是一支绿水海军,由于没有航空母舰,只能活跃于近海,无法实现真正的蓝水海军之梦。
直到2012年,改造自前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的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之后,中国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中国拥有航母过程之艰辛,之曲折,一本书都难以述尽。
中国的辽宁号航母
然而,喜欢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二战时期,短短4年的时间内,美国共建造航空母舰高达155艘。建造速度之快,数量之多,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就连二战时期的列强“吊车尾”日本,都曾先后建造了29艘航母(4艘未完成)之多。
为什么二战时期,美国就已经能够实现航母“下饺子”,六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拥有自己的航母却依然如此艰难呢?
首先,航母本身建造就极为困难。无论二战时期还是今天,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国家都没有几个。对比二战时期和今天世界各国列强,就可以清晰的得知建造航母有多难。
中国航空母舰
二战时期,世界上的主要列强,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几乎都具备或已经造过航空母舰。然而,21世纪的今天,实际拥有航母或能够制造航母的国家依然是这些,其他绝大多数国家仍然不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
而如今世界上,高达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从中也可以看出建造航母的难度。而且,大多数能够建造航母的欧洲国家,实际上只能建造小型和中型航母,对真正的国之利器——大型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母,依然无能为力。
其次,二战时期的航母与今天的航母,也不可同日而语。虽然都叫航空母舰,虽然都用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但是,二战时期对于航母的技术要求和今天已经截然不同,技术难度自然也天差地别。
二战时期美军航母
今天的航母,早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强,功能最复杂、也最庞大的武器,航空母舰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它也几乎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军事等全方面的能力,是真正的高精尖武器。
然而,二战时期的航母,由于当时的飞机并非喷气式飞机,对于航母的要求并不高。当时各国的航母,包括美国的155艘航母,大多数都是由普通商船改造而成,技术难度与今天有天壤之别。
北洋军阀时期,就连张作霖的东北海军中,都有一艘用商船改造的水上飞机母舰——镇海号。而今天用商船改造航空母舰毫无意义,即使真的改造而成,也不过是精确制导武器的靶子而已。
美军航母
最后,中国追求的,从始至终都是使用自己的能力,真正完全掌握航母的研发、建造,并最终形成战斗力。而从无到有拥有建设现代化的航母的体系,无疑是最难的,也必须需要举国之力。
实际上,如果不追求独立自主拥有航母,哪怕是今天也并没有那么难。比如,泰国就拥有一艘小型航母,我们的近邻,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印度,甚至拥有不止一艘航母。
然而,这些买来的航空母舰实际上对于国家及军队的实力并没有根本上的提升。平常训练还好,一旦遭遇战争,后勤、保养、武器等一系列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成为战争的阿喀琉斯之踵。由于外部原因被人卡脖子,这自然不可能为中国所容忍。
印度航母
同时,由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从始至终的警惕和打压,中国想获得外部帮助一直极为艰难。早已被拆成空壳的瓦良格号,进入中国都几经波折。许多建造航母过程中西方成熟的商品和技术,中国却连购买的资格都没有,一切只能从头再来,重新研发。而这,无疑也极大地增加了航母建造的难度。
为何二战时期有许多航母,而今天要用举国之力才能拥有1艘航母?
二战时期英、美、日三国确实保有数量惊人的航母,将英国排名列在美、日两国之前的原因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是英国人发明的,即使用老旧的“暴怒”号巡洋舰改装而来的“百眼巨人”号航母,那个时期的航母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仅仅是将大型战舰改装成直通甲板,具备储存飞机、放飞和回收舰载机的战舰。因此紧随其后的美、日两国相继改装或建造出自己类似的航空母舰,同时发展出性能更符合上舰需求的专业舰载战斗机。这样简陋的航母吨位不会超过3万吨,只相当于现代两栖攻击舰,建造起来要求自然就不高,甚至比建造同级别战列舰的速度还快,因此各国得以大量装备航空母舰。而真正按照现代标准专门设计建的造航母是日本的“凤翔”号,该型航母满载排水量1.05万吨,可搭载21架各型舰载机,此后各国均参考日本航母标准来设计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下图为二战时期日本海军装备的与“凤翔”号同级别“赤城”号航母1:360比列制作的模型局部(舰艏),可见其结构是十分简陋的。
二战时期英、美、日三国装备的航空母舰数量英国
二战结束前英国一共建造并服役31艘航空母舰,分别为大中型航母:暴怒号、勇敢号、光荣号、皇家方舟号、光辉号、胜利号、可畏号、不屈号、无敌号、鹰号;轻型航母:独角兽号、巨人号、复仇号、尊敬号、战神号、光荣号、海洋号、凯旋号、特修斯号、帕尔修斯号、勇士号、庄严号、华丽号、可怕号、列维坦号、有力号、仙座号、半人马号、英格兰号、竞技神号、壁垒号。下图为英国皇家海军装备的暴怒号航母,它由“暴怒”号巡洋舰改造而成。
美国
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舰队航母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总计155艘!但航母不全是给美国海军用的,比如其中博格级的护航航母,后来大多数都给了英国海军用于大西洋反潜护航战。从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国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体数量如下:
1、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22艘
2、中途岛级舰队航母2艘
3、独立级轻型航母9艘
4、塞班级轻型航母1艘
5、博格级护航航母45艘
6、康门斯门特滩级护航航母18艘
7、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50艘
以上共有重型的舰队航母24艘、轻型航母10艘、护航航母113艘,总计147艘。
如果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起算,应再加上约克城级大型航母大黄蜂号、护航航母长滩级两艘、桑加蒙号护航航母。则以上共151艘。如果我们把基本在二战时间建造而在日本投降后不久(1945年当年内)下水的航母也算上,应再加上大型航母埃塞克斯级两艘、轻型航母塞班级1艘、康门斯门特滩级护航航母1艘。照此计算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舰队航母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总计155艘!下图为美国海军装备的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较早研发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曾建造了11艘舰队航母和15艘轻型航母,分别为“凤翔”号、“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瑞鹤”号、“翔鹤”号、“祥凤”、“瑞凤”号、“龙凤”号、“大凤”号、“千代田”号、“千岁”号、“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信浓”号、“大鹰”号、“云鹰”号、“飞鹰”号、“神鹰”号、“海鹰”号、“隼鹰”号、“冲鹰”号。其中的“凤翔”号、“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瑞鹤”号、“翔鹤”号、“大凤”号、“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属于专门按照现代标准设计建造的航母,而“赤城”号、“加贺”号、“祥凤”、“瑞凤”号、“龙凤”号、“千代田”号、“千岁”、“信浓”号、“大鹰”号、“云鹰”号、“飞鹰”号、“神鹰”号、“海鹰”号、“隼鹰”号、“冲鹰”号则属于改装自军舰和民用船舶的改装航母。下图为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凤翔”号航母。
二战时期航母与现代航母的区别二战时期的航母
二战时期的作战飞机几乎全部为螺旋桨低空低速飞机,飞机的起降对航母甲板要求并不高,甚至很多航母的飞行甲板使用木材做的。故而可以将大型军舰的武器平台拆除轻松改装成为可供飞机起降的航母,日本甚至使用大型民用船舶来改造成航母,足见当时的航母建造要求并不高,稍有船舶建造工业基础的国家都能建造或改装出自己的航母。而且二战时期的航母吨位普遍较低,当时的大型航母吨位甚至还没有战列舰高,比如美国海军最大的航母(二战时期)中途岛级标准排水量仅为4.5万吨,而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为5万吨。这还是工业十分发达的美国航母,如果用英国和日本建造的那些不超过3万吨的“大型航母”来比较,它们甚至不及战列舰的1/2。
现代航母
现代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战斗机全部为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中型/重型喷气式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冲击力高达9个G,比如美国海军装备的F/A-18舰载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为29.8吨,在降落时飞机对甲板的瞬时冲击力相当于268吨,因此建造航母需要高性能钢材,这样的钢材目前只有美、俄、中三个国家具备生产能力。同时为了搭载数量更多的舰载机,现代航母的吨位越造越大,目前吨位最大的航母是美国10万吨级的“福特”级航母,极限状态下可以搭载100架建在战斗机!除此之外为了放飞和回收中型/重型喷气式舰载机,现代航母大都采用弹射装置和阻拦装置,这些装置技术含量和材料要求非常高,具备生产整套设备能力的国家目前仅为美、俄、中三国而已,弹射技术目前全球只有美国一家完全掌握。更让人望而却步的是现代航母的核动力系统,就目前而言放眼全球完全掌握这样尖端技术的国家也仅仅有美国一家而已。下图为可搭载100架舰载机的美国海军10万吨福特级航母“企业”号。
综合所述,二战时期的航母技术含量与现代航母不可同日而语,现代航母不仅建造难度大、建造所需资金更是一般国家难以承受的,比如10万吨的“福特级”航母的建造成本为130亿美元,所以一般国家即便举国之力建造出来,在服役期间所需的大量维持运转和维护资金都难以担负,比如我国6万吨级别的“辽宁舰”每次远航需要消耗资金2640万,一年需要17个亿才能支持正常运转,所以现代航母绝对不是二战时期用民船也可以改装而成的老式航母所能相比较的。另外,二战时期航母具备大规模建造能力的主要原因还是低空低速的螺旋桨飞机对航母要求不高。当然,到了二战后期美国所建造的4万吨级航母就已经很接近现代航母标准了,这也正是中途岛级航母只计划建造6艘的原因,如果英国和日本甚至包括美国本身都建造像中途岛级那样4万吨级别的航母,那就不会出现海战中出现“许多航母”的现象了。下图为美国海军中途岛级航母首舰“中途岛”号,该型航母是二战时期吨位最大的航母,计划建造6艘,实际建造3艘。
为何二战时期有许多航母,而今天要用举国之力才能拥有1艘航母?
航母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军力和国力的综合表现,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和形象,所以拥有航母就成为了全球所有海洋国家梦寐以求的夙愿。但是放眼全球现阶段拥有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全球航母总数也是屈指可数。但是回顾二战时期,作为航母发展的鼎喷时期,二战时期光是美国拥有的航母数量就超过100艘,现阶段虽然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但是拥有航母的数量相比二战可是缩水了整整十倍啊,那么对于今天而言,航母数量的急剧缩减真的是建造一艘航母需要举国之力才能完成的吗?首先现在建造一艘航母真的是需要一个国家所有工业、学科等不同工种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所以也可以说是建造航母是举国之力的产物。二战时期航母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像美国拥有的这一百多艘航母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民船改造而来的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和今天能打硬仗的正规航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像今天的核动力航母无论是在吨位、舰载机、防护、攻击、自持力等方面都是甩二战航母几千条街的,可以说现在一艘核动力航母就可以单挑二战一百艘航母还能赢了。首先是吨位上的差距,二战时期的航母吨位都不大,像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满载吨位不过3.6万吨,而且为了降低建造成本和加快建造速度,以及当时正处于航母快速发展时期,所以当时的航母建造标准都不高,很多都是在民用标准的基础上对某些局部进行加强罢了,而现在航母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都是经过时间和战争的检验后设计制造的。所以不管是吨位变化和建造标准的升级后所带来的建造难度的提升,光是在航母建造使用的钢材上的标准就提高了很多。再一个舰载机性能的提升,虽然现代10万吨的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数量还没有二战时期5万吨的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数量多,但是单架舰载机的作战能力的提升可是成百上千倍的,而这些高性能的喷气式舰载机的研制难度相比普通的陆基战机更难,比如舰载机的机翼折叠机构既要求能够在展开时牢固稳定,就算是战机在高速机动下也不会脱钩,在返回航母的时候又要能够快速自动折叠,而且质量还要轻、可靠性还要高。再像舰载机在降落过程中很暴力,所以舰载机的机身结构强度也要能够耐受得住巨大的冲击力,所以没有一定的航空实力的国家,想要研制出舰载固定翼战机可以说是痴人说梦。比如现代航母使用的舰载机都是二三十吨重的喷气式战机,为了让几十吨重的舰载机顺利离舰,现代航母在基础结构上做了很大的改进,比如这些舰载机在起飞中需要特殊的滑跃跑道或者蒸汽弹射器助推外,在降落的过程中还要有更大强大先进的拦阻装置辅助才行,像斜角甲板的出现就是为了应对高速降落的舰载机的,而且为了应对几十吨重的舰载机在降落过程中对甲板的巨大冲击力,航母甲板以下不光增强了结构强度,最上面的甲板钢材除了更厚以外,在抗腐蚀、寿命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甲板使用的钢材要求特殊外,航母舰体结构使用的钢材根据使用环境不一样也是有特殊需求和相应标准的。所以对于想要发展航母的国家来说,如果不能制造出合适的航母用钢,想要建造航母只能想一想了。而二战时期的航母使用的舰载机起飞重量还没有现代舰载机的载弹量大,再加上机身比较小巧玲珑,所以在起飞的时候并不需要特殊的助推,有的时候只需要航母甲板上的舰员加把劲就能推走,所以也就不需要现代航母所需要的蒸汽弹射器等高端配置。再一个质量不光轻,而且降落速度也只有一百多,所以对甲板的冲击力和对拦阻装置的要求很低,和现代舰载机二三十吨的降落重量下,三百多节的降落速度下产生的冲击力不可同日而语。最后是航母自身的防护水平,二战时期的航母为什么那么容易被击沉,就是因为在设计建造的时候标准很低,所以防护能力并不好。比如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号航母挨了三四发航空炸弹和两枚鱼雷就直接沉了,而现代航母为了提高自身的防护水平,除了在设计阶段增加更多的水密隔舱来提高抗沉性外,其更为厚重的防护装甲也使得抗沉性超乎想象。像小鹰级航母的三号舰美国号航母在各种水面、空中、水下导弹炸弹的攻击下,前前后后经过了25天才沉没。最后就是航母自身的自持力了,像美国的航母都是核动力驱动的,所以在动力系统上不管是研制难度还是造价等都是以前难以比拟的。而且相比二战时期各国军费占比高达10%,遇到战争更是高达40%以上而言,现代航母建造更贵了、更难了,但是每年的军费开支占比却一直在3%左右,近年来更是降低2%左右了。
所以在军费开支越来越少、研制难度越来越大的现实情况下,原来想要建造航母的部分国家也会因为建造难度的上升和越来越高的造价而放弃。而且因为不同吨位的航母的作战实力不同的原因下,虽然每个国家都想要装备像美国的一样的核动力航母,但是这种10万吨的航母作战实力强悍可都是通过不断进步的高精尖技术堆砌而来的,而这些高精尖的技术都是需要独立研制的,所以对于现阶段想要建造航母的国家来说,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建立扶持起来的成千上万家航母零部件配套厂商,建造航母是没有可能的。
为何二战时期有许多航母,而今天要用举国之力才能拥有1艘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多拥有161艘航母,航母从建造到下水也就几个月的事,好像造航母不要钱似的。可是现在我们举全国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航母真的越来越难造了吗?
事实上,不是航母的制造标准提高后,凑合造一艘航母,真的不适应世界战争形势发展需要。
先说说二战时期的航母,老黄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161艘航母中,由舰队航母38艘,护航航母123艘,看起来很大,其实总吨位只有300万吨。其中吨位在10200顿的卡萨布兰卡级航母,就有50艘,这明显是滥竽充数了。战斗力真的算得上强大到让人害怕的航母,只有三艘中途岛级航母,单艘吨位达到了6万吨。
美国在二战时期的航母,相当多的就是用商船改装而成的护航航母,吨位小,防护能力差,说白了就是一个普通的海上飞机起降平台,一旦遇上轰炸机空袭和潜艇偷袭,基本上就是有来无回。
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二战中能有19艘航母被飞机击沉了。其中最有名的事件便是中途岛海战中,日本一次性损失了4艘航母,而美国则损失了3艘。日本的4艘航母,几乎是在瞬间被轰炸机击沉了。当时日本海军三艘航母在10分钟之内被美国的俯冲式轰炸机炸毁击沉,剩余的飞龙号航母拼死反击,还击沉了美国的约克城号航母,结果还是被围攻很快被击沉。飞龙号航母吨位达到了1.8万吨。
再看二战后最有名的马岛海战,阿根廷从法国买来的超级军旗轰炸机,则一次炸毁了“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与“大西洋运送者”号货船两条英国巨船,无敌号跑的快,要不然也得死。
所以,随着飞机的不断发展,航母必须发展,要不然,放在海上就是一个移动的棺材。
另外要说的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击沉了美国的战列舰亚利桑那号,满载排水量36500吨,其实丝毫不比航母差。随着亚利桑那号沉没的,还有战列舰上面1177美国大兵的阵亡。其中由945名美国大兵,在亚利桑那沉没的那一刻,还在舰体内。
再看我国最早的航母,张作霖东北军建造的“镇海”号,只有两架水上飞机。镇海号上面没有飞机跑道,因为造跑道实在太贵了。镇海号实际上就是一个飞机运输船,飞机下到海面在水上进行起飞。更为寒酸的是,这艘镇海号是用一艘商船改装而成,吨位只有2708吨,在30多年前的北洋海军定远号,则有7500顿排水量。
不光是排水量,现代航母在动力航速和航电系统上面的进步,更是让航母制造更加困难。
目前美国的主战的10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动力上配置了四座功率各45000至50000马力的A3W反应堆,而最强的企业号航母,则有8座同样的核反应堆,总动力达到了260000马力。普通家用轿车的动力大约是100马力,美国最强的航母动力相当于2600辆轿车。
动力越强,让航母运行速度更快,核动力航母让航母速度更快的同时,可以提供飞机起飞需要的甲板风,起飞更容易,初速度更快。
我国下水的第一艘航母是辽宁号,由苏联海军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而成。瓦良格从乌克兰买回来的时候,完工率超过68%,但是要让他动起来并且配置战斗力,难度还是相当大。不过,在我国军工部门的努力下,瓦良格号搭载了4台453型蒸汽轮机8台增压锅炉、4轴推进、总功率20万马力,在动力上已经和企业号达到同一水平,航速上达到了35节以上。
不过,辽宁号因为是第一艘航母,与美国航母的差距还有很大,比如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0万吨,而我们的辽宁号满载排水量才5万吨,只有华盛顿号的一半。
即便是辽宁号这样的入门级航母,也不是随便一个国家能够建造的。
英国曾宣称,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正在建造航母,这三个国家分别是英国自己、美国还有中国,这是对我们航母制造水平的肯定。同样是发展中大国,印度建造的航母主要是负责搞笑的。印度2017年维拉特号航空母舰 ,1986年从英国手中买下,花费了5000万英镑,自从买回来以后,基本没有出过海,一直在港口李修修修,因为买的时候这个航母就是即将退役的老寿星了,2017年退役时,这艘航母服役事件超过了64年。
目前印度一直在建造自己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14年时间过去了,还没有完工。虽然宣称是自主品牌,其实是西方国家提供设计和原材料,自己组装完成。
当然印度还买过免费二手航母,修航母的冤枉钱花的就更多了。
建造航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国家强大的工业体系作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即便找别人买了航母,也会陷入不会用的尴尬。比如泰国在1996年发大财,买了一艘英国制造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让泰国成为第二个拥有航母的亚洲国家,满载排水量只有一万吨多一点,速度只有26节。可就是这样一个航母,泰国技术保障能力太差,根本不会用,根本没有形成战斗力。于是这个航母成了泰国海军的吉祥物,成了全世界海军的笑柄。
航母不是你想造想造就能造,造一艘配不上自己身份或者根本不能用的航母,让别人看笑话吗?
为何二战时期有许多航母,而今天要用举国之力才能拥有1艘航母?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区主要参战国拥有的航母数量:美国155艘、英国32艘、日本29艘。在当时全球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可以拥有如此众多的航母,为什么到了今天航母数量却越来越少了呢?
战争状态下的必然产物在二战爆发前,日本军国主义极度膨胀,集全国之力全面扩充武备。在太平洋爆发前,日本海军已经拥有6艘大型航母和4艘轻型航母,大家耳熟能详的赤城号、加贺号等都是日本航母的“老前辈”。但是随着战事的不断发展,战损严重的日本海军已经无法得到有效的舰艇补充,新服役的航母也是一再简化设计方案,以加快建造速度。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战争初期把从东南亚及中国战场掠夺的各种资源不断运回本土。但是二战全面爆发后,日本在各个战场均受到严重打击,已经无法再像之前那样轻松的将资源运回本土,直接导致了日本的军工制造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没有了国力和资源支撑的日本海军,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再来看看美国海军。作为当时世界强国的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也只有8艘航空母舰。日军偷袭珍珠港给了美国海军当头一棍,也打醒了这个沉睡的“巨人”。当美国这个战争机器开足马力时,后果是相当可怕的。无论是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还是改建的各型轻型航母、护航航母,数量多到令人发指,曾经有人戏称到“每天都有一艘美国航母下水”。
但是随着战争的介绍,无论美国还是英国,都无法继续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包括海军在内的各兵种均开始大幅裁撤。让其他国家垂涎三尺的美国航母也难逃这个命运:退役封存的、出售的、改行当靶舰的。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美国始终保持着十几艘航母的编制,没有再做大规模发展。
因此,二战时期航母的大量服役,仅仅是大国间军事对抗的产物,也只有几个大国才玩得起。
为何小国玩不起航母?战后,随着美英等国“打折”处理库存航母,许多亲西方的小国家都想过一把“航母瘾”。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荷兰、印度等国都是利用外购的方式使自己拥有了航空母舰。
但是,这种看似“高大上”的军舰,真的是那么好养吗?拥有一艘航空母舰,就至少需要配置一个航母编队的护航舰艇,以及数个舰载机联队轮流驻舰战备训练,这对于个仅拥有数十艘作战舰艇而言的国家来讲,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因此这些二手航母在这些国家并不吃香,要么常年停靠港口,要么退役了就不再发展航母,拥有航母的国家也是越来越少。
现代航母是国力与科技的象征举个例子,就好比我们现在买私家车一样,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量力而行。但是有些人没那个能力,却想打肿脸充胖子,贷款买辆豪车,结果买后发现不仅还贷压力大,养车压力大,出了故障动不动就是几万的维修费,而且别人也并没有因为你有一辆豪车就真当你是土豪。
航母也是如此,当你的国力和科研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拥有她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像我们中国一样,没钱的时候我就搞研究,买几艘国外退役的航母研究一下,积累一些经验。等国家经济具备这个能力时,需要造几艘那只是建造时间的问题。
但是偏偏有一个国家他不信这个“邪”,这个国家就是印度。起初印度也只是买买英国的二手货,结果有了航母的印度有些膨胀了,动不动就想拿隔壁的小兄弟练练手。在这几艘老爷舰再用就要散架的时候,老毛子抛来了“免费的”橄榄枝:不要钱送你一艘。印度人脑袋一热就收下了,结果付出了十几亿美金的改造费用,也只得到了一艘作战效能有限的中型航母。
印度人并不就此甘心,他们决定不依靠别人了,自己搞,结果一搞就是15年。2005年,印度国防部长在科钦造船厂宣布,印度国产航母制造工程正式启动。原计划2011年下水,结果下水的是个啥?就是个船身!此后又经历了两次下水,现在的印度国产航母才刚刚有个航母的外壳,以印度国产军舰以往发生的各种“糗事”,估计这艘维克兰特号航母今后的日子也不会平坦。
因此,拥有具备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发达的象征。只有具备这种强大的实力,航母战斗群的作用才可以得到有效施展,反之航母战斗群也会为国家持续的高速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