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光一时的阿拉伯合众国为何成立仅仅三年就解散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有水平,这世界上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这个阿拉伯合众国。
之前先说一个故事。
很多人认为古兰经中说天下穆斯林都是兄弟,那么阿拉伯世界应该很团结。
实际上恰恰相反。
可以这么说,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和分歧,甚至超过了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
萨沙这次去埃及,就见识到了阿拉伯地方实力派,也就是部落的厉害。
当时萨沙作为游客,乘坐埃及当地市政府的旅游车。
因为有段公路在维修,车子被迫转到一条小路。这条小路需要穿过一个村庄。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市政府的旅游车穿过一个乡下村庄,岂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几个村民拦在路口要求给钱,不然车子就不给经过。
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市政府的司机还有全副武装的警察,竟然不敢得罪这些村民,只能将车子掉头,开了半个小时转上另一个路。
由此,可见埃及地方部族的厉害。
其实,埃及社会内部也是四分五裂,七零八落的,老百姓只知道有部落,不知道有国家。
萨沙想起当年形容秦国人的一句话:秦人凶悍,却勇于私斗怯于公战。
好了,说主题。
阿拉伯合众国大体是这样。
埃及革命以后,纳赛尔上台,驱逐埃及王室,组建了世俗化的政府。
当时中东世俗化又非王国的政府很少,由此纳赛尔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明星人物。
当时,叙利亚和土耳其这两个穆斯林国家,又有了一些冲突。
土耳其实力强,叙利亚实力弱,但土耳其不是阿拉伯人,叙利亚人则属于阿拉伯世界,所以埃及本能的支持叙利亚。
当时叙利亚人为了找靠山,建议叙利亚和埃及一同成立阿拉伯合众国。
这个阿拉伯合众国同阿拉伯联盟是不同的!
阿拉伯联盟只是联盟,而阿拉伯合众国原则上军事和外交是统一管理,各国只有行政权力。
埃及总统纳赛尔非常高兴,也就同意了。
随后,也门准确说北也门也加入进来。
阿拉伯合众国成立以后,美苏尚且没怎么样,阿拉伯世界轰动了。
在我们看来,阿拉伯人都是一个民族,理应都加入这个联盟。
谁知道,外国人没拆台,阿拉伯人就先来拆台。
同叙利亚和埃及接壤的约旦感到威胁,立即主动要求同伊拉克成立了所谓伊约联邦,以制衡叙利亚和埃及。
但没有多久,伊拉克国王费萨尔被推翻,小国约旦非常恐惧,邀请美军进驻。
同时,沙特、伊朗等国也反对这个阿拉伯合众国。
外部压力很大,内部也很快分裂。
叙利亚对于阿拉伯合众国不满,认为主要的权力几乎都在埃及人手上,叙利亚成为傀儡。
所以,仅仅3年以后,在叙利亚于1961年9月28日退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拉伯合众国于同年12月26日也宣布解散。
其实,中东无数国家的领袖,都有一个巨大的梦想,就是建立所谓的统一阿拉伯国。
可惜,所有的领袖的美梦中,这个统一阿拉伯国的领袖都是自己。
所以,这个国家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曾风光一时的阿拉伯合众国为何成立仅仅三年就解散了?
在历史上,中东地区出现过阿拉伯帝国,这可是个非常强大的帝国,强大到都敢跟那时候的唐朝爆发战争。
但再怎么强大,也总有衰落的那一天。随着12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及扩张,到16世纪阿拉伯各国便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小弟,被迫接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从19世纪开始,阿拉伯各国便逐渐的换老大,因为在历次战争中,奥斯曼帝国都输给欧洲列强,因此阿拉伯各国的新老大,就是欧洲列强们。这可把阿拉伯各国给气的,一群国家凑在一起便讨论,到底要咋样才可以摆脱欧洲列强的控制。
终于,两次世界大战给他们带来了机会,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元气大伤,很难维持这么多殖民地的统治。因此在二战过后,许多阿拉伯国家趁着机会赶紧独立,摆脱了给欧洲列强当小弟的命运。
但独立后的各个国家,都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他们实力都很弱,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很难提高国家实力。万一欧洲各国铁定了心要在逼迫他们当小弟,阿拉伯各国还真不能做些什么。
于是阿拉伯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一起排除西方列强对阿拉伯地区影响的想法,在各个阿拉伯国家中出现,埃及更是身体力行,去跟各个阿拉伯国家谈判,说大家一起组成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联盟。只要他们十几个国家团结联合起来,那以后的,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想法很不错,现实却很无奈,毕竟各过个的,自己都是老大。要是联合起来,那谁听谁的?天天聚在一起开会也很烦。因此从一开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约旦便十分反对这个想法。到1958年,埃及的支持者都还只有叙利亚一个国家。
但这个时候埃及也想开了,一个就一个吧,毕竟两个国家在一起,那也能算是联合,只是数量少了些。因此在1958年2月1日,埃及和叙利亚签署条约,两个国家正式联合。不久之后,也门终于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于是在1958年3月8日也加入了进去。
就这么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便成立了。从字面上说是联合,三个国家都应该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因为埃及的胃口非常大,他说联合共和国的首都要定在开罗,新政府的领导班子也全部由埃及主导,全国上下要实行同样的经济政治制度,叙利亚和也门的国有资产要在限定日期内全部交给埃及。
这可把叙利亚和也门给气的。他俩放下政见跟埃及联合在一起,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给埃及当小弟的。因此在1961年,叙利亚宣布退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也门在几个月后也宣布退出。这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就只剩下埃及孤家寡人一个。
饶是如此,埃及还是一直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名号沿用到1972年。虽是如此,但认真追究的话,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是只存在3年多的。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埃及的胃口太大了,结果人心不足蛇吞象,把叙利亚和也门给惹毛了。
试想,如果叙利亚和也门同意埃及的要求,那跟殖民地会有什么区别?更何况还是给埃及当小弟,这传出去,两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岂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
至少,如果是当小弟,给西方列强当,总比给埃及当小弟要好听吧?
曾风光一时的阿拉伯合众国为何成立仅仅三年就解散了?
我也不知道您打算说哪个“阿拉伯合众国”——因为并没有一个中译名为“阿拉伯合众国”的实体存在过,而中译名与之相近且昙花一现的阿拉伯国家间组成的“超国家实体”,可是有三个之多。
第一个是“阿拉伯联邦共和国”(Union of Arab Republics),1972年7月1日在利比亚当时的领导人卡扎菲倡议下宣布成立,包括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三国,并向苏丹和伊拉克发出邀请,但后两国一开始就拒绝,埃及也态度冷淡,卡扎菲为推动联邦成立亲自开着推土机跑到利比亚-埃及边境推倒界碑和边防哨所,结果引发埃及军民和政府的强烈反感,反倒弄巧成拙。1977年3月埃及和叙利亚先后宣布不再支持阿拉伯联邦共和国构想,联盟宣告解散(实际上从未真正运作过)。
“阿拉伯联邦共和国”国旗,和今天的埃及国旗很像
第二个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United Arab Republic),1958年2月1日在埃及时任总统纳赛尔倡导下由埃及和叙利亚这两个阿拉伯共和制国家组成,简称“阿联”,这也是三个名称相近实体中最出名的一个,因为和中东战争这个世界性热点息息相关,且被卷入了冷战的大框架。1961年9月27日叙利亚发生政变,第二天宣布阿联解散,但埃及一直把这个国名维持到1971年9月2日,题主所谓“阿拉伯合众国”大约是指的这个“阿联”,因为从埃叙宣布合并到叙利亚退出的确维持了三年多,但严格意义上这个实体存在了13年7个月零1天——尽管叙利亚退出后“阿联”只剩埃及一国,但它在埃及改国号前也仍然叫“阿联”。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国旗,很像今天的叙利亚国旗,当时叙利亚国旗上有三颗星。
第三个是“阿拉伯联邦”(Arab Union),由外约旦(今天的约旦)和伊拉克两个当时的王国在1958年2月14日成立,只维持了不到半年,就在同年8月2日无疾而终。
三个阿拉伯国家联盟性质的实体都短命,原因各不相同。
“阿拉伯联邦共和国”从一开始就是卡扎菲异想天开:埃及和叙利亚当时已经闹翻,狂热的泛阿拉伯社会复兴主义支持者纳赛尔又在1970年9月28日去世,执政的是实用主义者萨达特,埃、叙两国连两国间的“阿联”都已经散架,一开始的口头支持只是出于“泛阿拉伯主义团结”的形象需要,所以只是空喊口号不打算真的推动,而卡扎菲是一心想借此成为阿拉伯世界霸主的,一玩真的,自然也就只能见光死——他的利比亚怎么打得过埃及?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同样是阿拉伯社会复兴运动的产物,最初倡导这个阿联的几国,都是当时为数不多实现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或类似政党掌权的国家,他们彼此抱团一个是理念相近,另一个则是希望借此对抗处于优势的阿拉伯君主政权。但伊拉克随后政变频发,始终未加入,纳赛尔又借“阿拉伯社会复兴运动”行埃及扩张之实,他先是在加沙引发和当地人冲突,继而在也门搞得灰头土脸,被最初欢迎自己的“同志”轰出去,最后和叙利亚也闹翻了——新成立的阿联从首都到阁员几乎都埃及化,纳赛尔还打算从开罗派人去叙利亚“整合”当地银行和国营企业,引发叙利亚人强烈不满,“9.27政变”正是在这种情绪下引发,政变后第二天叙利亚人就退出了阿联。等到萨达特上台,调整了对外政策,主动取消阿联国号,缓和了与叙利亚间的关系,因此两国才得以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再度联手出击。
不难看出,这两次联合都和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和风靡一时的“阿拉伯复兴社会运动”有关,这股思潮的基本论点,就是建立一个世俗的、跨越当时国家界限的泛阿拉伯共和国。这个主张最大的问题,就是倡导者和倡导国有私心,想借联盟之名行霸权甚至吞并之实,而参加各国间其实并没有很悬殊的实力,于是私心一经暴露,联盟也就难以存活下去了。
而“阿拉伯联邦”实际上是外约旦和伊拉克两个弱势阿拉伯王国(两国当时都是哈希姆王朝,国王是表兄弟关系)为对抗来势汹汹的阿拉伯复兴社会运动和“阿联”而匆匆建立的,其基础是基于王室同盟和血缘关系,本来就不牢固。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发政变,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上台,国王费萨尔被废黜,伊拉克变成了一个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以反阿拉伯复兴社会运动、维系哈希姆王朝统治为基础的“阿拉伯联邦”,还怎么“联”下去?
“阿拉伯联邦”的国旗后来被巴解组织借用,今天的“巴勒斯坦国”国旗图案也是这样的
曾风光一时的阿拉伯合众国为何成立仅仅三年就解散了?
阿拉伯合众国是一战后兴起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产物,成立的政治基础是反对奥斯曼土耳其和英法等西方列强的占领和统治。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大本营主要在埃及,埃及人在纳赛尔领导下,掀起来轰轰烈烈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并联合叙利亚于1958年建立了一个主权国家: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建立后,受到民族主义影响的北也门也同意与埃及签署防务协议,于1958年建立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称为阿拉伯合众国。但是,北也门与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成员国不同,北也门是以独立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合众国的。
阿拉伯合众国之所以维持了不到三年就匆匆解体,主要是内部利益难以协调和统一。埃及是合众国的发起国和主导国,国家的主要领导权几乎全部掌握在以纳赛尔为首的埃及人手中,叙利亚人没有发言权。这让叙利亚领导人觉得联合是一场骗局,不过是埃及吞并叙利亚而已。所以,叙利亚于1961年9月28日宣布退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拉伯合众国随即于同年12月26日宣布解散。
阿拉伯合众国的解散,还与阿拉伯王权国家的反对和西方势力的干扰有关。阿拉伯合众国成立以后,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当时的阿拉伯王权国家沙特、伊拉克、约旦感到自己的政权受到威胁,坚决反对埃及人以共和制的方式统一阿拉伯世界,所以对阿拉伯合众国进行了干扰和破坏。同时,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因为高举反对英法对苏伊士运河和中东地区控制的旗帜,遭到了英国和法国的强烈反对和联合抵制,这也成为阿拉伯合众国最终解散的重要推手之一。
曾风光一时的阿拉伯合众国为何成立仅仅三年就解散了?
同床异梦
曾风光一时的阿拉伯合众国为何成立仅仅三年就解散了?
阿拉伯合众国这个国家广大国民都没听说过,也不愿大家这个国家仅仅享有国运三年而已。那让我们来看看到底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1958年3月8日阿拉伯合众国成立,首都定在埃及,总统是纳赛尔,由埃及,叙利亚还有也门三个阿拉伯国家合并组成。至于为什么要合并呢?这主要是二战后在阿拉伯世界的大阿拉伯主义。同时在二战后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东的土地并不是那么平静,所以抱团取暖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我们说说它成立的原因:二战后阿拉伯世界的众多国家都开始有了一定的自主权,阿拉伯的民族主义开始抬头,希望将阿拉伯世界组成一个新的国家。重新恢复到阿拉伯的穆斯林扩张时期,众所周知,阿拉伯国家最强大的时候在哈里发统治下曾经也是横跨三大洲的超级强国,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在世界范围都处于领先地位,那时候的阿拉伯世界不同于现在的封闭是个很开放的国度,而自从蒙古人摧毁了巴格达以后,阿拉伯人一直没有再次恢复过来。
所以为了恢复阿拉伯世界的荣光,也是为了抱团取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需求。埃及总统纳赛尔向当时的各主要阿拉伯国家发出号召,希望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西方。但是当时的沙特,伊拉克等大部分国家都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只有叙利亚的总统表示支持。于是在1958年,埃及和叙利亚签署协议,成立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之后也门也加入,于是改名为阿拉伯合众国。
但是之所以三年这个国家就解散了呢。首先我们看这个国家的性质,她是一个合众国由三个各怀鬼胎的国家组成,事实是他们三个谁都没有压倒性的力量来控制其他部分,而且彼此并不相连,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组成如果是经过战争形式获得的领土往往比和平加盟的形式稳固很多。这三个国家名义为一个国家,但其实他们各自的自主性都很大,埃及并没有太多的力量来制约叙利亚和也门。即使埃及想这么做也无法达到他的目的。
内部矛盾加深最终导致了这个国家的毁灭,自从建国后埃及不断开始加强对叙利亚和也门的控制,但是统治阶级却是大量的埃及人,在经济方面埃及希望控制叙利亚和也门的经济命脉,对两个国家开始指手画脚。而且到后来合众国开始向社会主义方面发展,这更让两国恐惧,并且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的稻草。
首先是叙利亚总统宣布退出合众国,接着也门也离开了,只剩下埃及。最后埃及不得不宣布合众国解体,这个昙花一现的国家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所以这个国家的消失给我们的启示是凡是不依靠武力打下的土地都不会是稳固的,而且组成的部分和中央政府实力相当,并且只是以抱团取暖的心态联合在一起的国家,国家成立过短而要强行改变其他加盟国家的方式。那么等待这个国家的命运除了分裂也不会有其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眼中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