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晋商风云一时出现了很多富商,其中的首富是谁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晋商最有钱的是八大家:县的乔家、榆次的常家、太谷的曹家、介休的侯家、祁县的渠家、临汾的亢家、介休的范家和太谷的孔家。
这八大家很难说谁最有钱!
一般认为,可能是太古的曹家最有钱。
太古的曹家是白手起家,以船帮、驼帮和票帮为中心,扩散到多个行业。船帮主要针对日本贸易,驼帮则做蒙古和俄罗斯的茶叶贸易,商帮、票帮是在原有典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有 800 多家分公司,光骆驼就 30000 多头,堪称清朝物流界的顺丰。
当年红军打到山西是,曾经打了一些当地的土豪,被他们的富裕惊呆了。
红军这一路从江西走过大半个中国到山西,什么没见过。
但看到土豪家中埋藏重达几百两一个的大银元宝时,也惊呆了。
当时红军将领认为山西土豪虽主要是继承祖先的遗产,也算富得流油。
一些很普通的农村土地主家,都能有8匹一色的马匹,专门用于出门见客。这在其他省份是不敢想的。
但是,即便晋商如此富裕,仍然比不了广东十三行的伍秉鉴。
最有钱的应该是伍秉鉴,他是广州十三行之一怡和行的当家人。
伍秉鉴不仅仅是当时清朝首富,也是世界商人中的首富。
生前他所经营的怡和行垄断了中国的对外海上贸易,又通过旗昌洋行涉足美国铁路工业。
我们说说他的历史。
其实怡和洋行名气极大,在满清和民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比今天什么中兴华为都要牛得多。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广州巡抚宣布凡资金实力雄厚的行商缴纳一定白银,便可注册为“官商”,代官府包揽对外贸易,并代征关税。最初有十三家行商注册,就被称为“广州十三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洋人来华贸易只准通过广州一口,这一政策让广州十三行垄断全国的对外贸易。
当时满清仍然是世界上的大国,全国的贸易被他们13家垄断,想不富裕都不可能。
伍秉钧家族先开始卖茶叶(他们本来是福建的茶商),随后成为鸦片中间商。
1830年为例,这一年怡和行卖出的茶叶是50800箱,占的份额是整个东印度公司在中国买的茶叶里面18.6%,价值127万两。
然而,茶叶贸易相比鸦片有差了很远。
在1838年,当时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高达1400吨,基本都是从广州入关,怡和洋行是最大的鸦片中间商。
1834年,洋人对伍秉鉴的各种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财产估计了一下,共约2600万银元(鹰洋,是当时中国通用银币)。相当于清廷近半年的财政收入
而在这个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资产也不过七百万银元。他在珠江南岸溪峡街的伍氏花园,堪与《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媲美。
美国学者马士说,“在当时,伍家的资产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财富。”。
有意思的是,伍秉鉴通过贩卖鸦片赚了大钱,但鸦片战争开始,他却坚决支持满清政府作战。战后,伍秉鉴曾独自承担《南京条约》中外债三百万中的一百万,朝廷恩赐三品顶戴。
但有趣的是,林则徐封锁商馆,断绝粮、水等供应时期,伍秉鉴暗中供应给外国人食品和食水。
看来,伍秉鉴究竟是不是爱国者,只有他自己知道。
伍秉鉴在1843年病死在广州,
明清晋商风云一时出现了很多富商,其中的首富是谁呢?
导读:晋商是对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的总称。山西商人通常经营粮食、食盐,清朝中后期发展到丝绸、茶叶、钱庄、票号,我们都知道从事金融行业庞大的利润。所以晋商中出现了许多庞大的商业世家,通常是指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大家。这些家的财富累积超过亿两白银,可谓富可敌国。如果从晋商当中选择首富还真是挺难的,毕竟那时候产业统计不像现在这么透明。平阳亢家
一般说来,相对来说应该是山西平阳的亢家。亢家资产大致应该是上千万两。乾隆皇帝曾说:“朕向以为天下之富,无过鹾商;今闻亢氏,则犹小巫之见大巫也!”
关于亢家财富的来源有个说法是来自李自成的从北京劫掠的几千万两白银。传说大顺王李自成在山海关兵败后携带大量白银路过山西的时候把金银暂存到亢家。后来李自成兵败身亡,这笔巨款就归了亢家。个人觉得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可信。即使李自成再不行,那也保持着相当的战斗力。一是以李自成贪财的个性怎么会把好容易劫掠来的大量白银放到山西,他怎么这么相信亢家呢?二来,这钱都从北京运到山西了,那就运不到西安了吗?所以说,亢家的财富还是通过经商得来的。
先说食盐:食盐是人不可或缺的食用调料。从古至今,青盐都是历朝历代严格管控的货物。所以才有那么多私盐贩子。明朝借助商人把粮食送边以节省朝廷的开支,商人可得到盐引。但是距离产盐区的远近不同盐引换算粮食价格是有差异的,亢家就凭借这种方式迅速发家。清朝承接明制,大部分时间段的食盐也不可以直接买卖,需要通过盐引来购买。所以盐引就成为国家控制税收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无数人也会盐引的稀缺来获得巨额财富。明清两代诞生了无数富可敌国的大盐商,尝到甜头的亢家顺利跻身盐业巨头。从明朝到清朝两朝的积累。
在两淮盐商中,还有“南安北亢”之说,安是指盐务总商安氏。亢氏与安氏齐名,可见山西亢家的威名。
再说粮食:粮食同样是人人不能缺的大宗货物。不但普通百姓需要,官府的征战、赈灾都需要大量的粮食。官府存粮不足时同样需要大量的购买粮食,况且粮食事关社会稳定。所以能成为大粮商,影响力和财力都是非常大的。在帝都京城,规模最大,资本最厚的的粮商。能把衣食住行的某一个方面做到极致,其中的商业利润和潜在的其他利润是非常庞大的。当时民间流传的谚语“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可以证明亢家粮食生意的庞大。
除此之外,亢家还涉及典当等其他金融行业,累资巨万。在平阳老家修造的府邸同人间仙境。清代记载当时的盛况:“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亢家园在山西平阳城外……园大十里,树石池台,幽深如画,婢媵皆作吴中装束”。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