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军为何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

说到化学武器,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日本的731部队,这支魔鬼之师在抗日战争期间给中国军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记忆,他们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不仅在战斗中使用非人道的细菌武器,而且公然抓捕中国军民做活体实验。

由于当时我国的医学治疗水平落后,以及对毒气了解甚少,更是低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手段,导致我国大批士兵、平民不慎中招,惨烈牺牲或受伤。日本帝国主义的“遗毒”至今尚在中国大地残存,仍有不少人受到他们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

从日寇在我国战场上的施用,就能看出细菌化学武器的杀伤效果。那为何德国在二战期间却不施用此类武器呢?

毒气战最早的使用者正是德国,在一战中,德军为占领伊普尔地区的沿海港口发动正面突击,奈何英军虽然伤亡惨重,但在法军的支援下战线久攻不破。德军为此动用了他的秘密武器——氯气,造成了英法15000人中毒,约5000人死亡。化学战的首次登场就在五分钟内造成了1500名法军的死亡,这就是它送给世人的第一份魔鬼大礼。

潘多拉的魔盒一经打开,尽管后果可怕,可还是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假如你有,那么我也要有,各国争先研发这款恐怖的武器,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数以万计的士兵死在毒气之下。

为何到了二战时,当年的始作俑者德国人反而立场退缩,基本停止使用了呢?

在早期化学战中较常用的是毒气武器,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需要,和各国医学化工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武器更加繁杂,种类也越分越细,像什么神经性毒剂、血液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失能性毒剂以及细胞毒蛋白等等等等,全部被开发出来。

日本当时就已经装备了毒剂炮弹、布毒车、有毒烟筒等多种武器形式,所使用的毒气有光气、芥子气等多种毒剂。 另外在防毒措施上,因为化学武器的你来我往,许多国家有了使用大规模化学武器的能力,为了防备彼此,各国纷纷制订了防毒面具,防护服。

在二战电影题材中,我们经常看见德军背着重重的大铁罐,这个东西就是德军防毒装备的存储机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德军的负担,可是在关键时这个物件却能救德军一命。

当德国机械化的铁骑肆意征战四方、碾压群雄的时候,谁人敢挡?可是却在一直心心相念的俄罗斯境内,德军却受到了强烈的狙击,一路所向披靡的德军终于遇到了一块顽强的挡路石。

那为何德军不采取极端措施,释放毒气,反而宁肯牺牲士兵的生命,陷入这一场持久战中?毕竟在这种局势之下,使用化学武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这是二战,不是一战。毒气不再是德国的专属,况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时候的毒气杀伤力远超一战。德国一旦对苏军使用化学武器,必定会被对手用以同样强烈的手段报复。双方都深知其中的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军面对盟军的攻势不敢动用化学武器的主要原因。

反观日本人,每每在中国遇到强烈抵抗的时候,就会释放毒气,他们之所以敢使用毒气就是欺负我军没有相应的报复手段,要是面对欧美军队,借日军他们十个胆也不敢。在毒气这方面,美苏只会比他更强。所以,日本也只敢并且也只能在中国这一块抖一下威风。

另外就是,化学武器是一种不可控武器,它受地点环境,气象所影响,是一种无差别的攻击,还会对释放地区形成持久伤害,且毒气的释放需要参战部队的密切协同,避免化学武器对已方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武器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战速度,这对前期一心追求“闪电战”的德国来讲,毒气起到的作用远比装甲部队一路势如破竹的强推来讲逊色的多。

此外希特勒对自己部队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禁止使用非人道化的化学武器。

因为在一战期间希特勒深受毒气的迫害,造成双目的暂时性失明,因此他对毒气“感触颇深”。

战场上的德军不用化学武器,不代表战场下不会使用,在纳粹集中营里,德军利用毒气不知道残害了多少无辜的犹太人,在各处纳粹集中营里,死于德国毒气之下的战俘和犹太人恒河沙数、难以计数。

德军之所以在战争中背着沉重的铁皮罐,可能就是害怕来自他国的报复吧。但是基本上没派上用场,反倒是成了他们前进路上的一种催命符。

二战期间,德军为何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

当然不是因为德国道德水平高,事实上这个事和核武器差不多。当然出于人道主义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没人敢开这个头。

当然日本除外。日本之所以敢用,那是因为日本确定中国没法用化学武器反击。而德国之所以不敢用,是因为美,英,苏可以用化学武器反击。

一战后化学武器被禁止使用

化学武器广泛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早的一次是在1915年4月22日,德国与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一场战役中。德国使用了180吨氯气,在15公里的范围内铺开,造成了一万多人中毒。

在此之后,化学武器就在战场上频繁出现。主要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40多种。直接造成了数130万伤亡。

鉴于化学武器太过残忍,在1925年美,英,德,法,意,日等三十多个国家签署了《日内瓦议定书》,规定禁止使用化学武器。

二战时德国化学武器的状况

德国有没有化学武器呢,很明显有的,而且还不少。1938年,德国一名化学家施拉德在研制杀虫剂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毒气,沙林。沙林可以迅速的瓦解神经系统,可以迅速使人丧命。他被纳粹军方奖赏了5万马克。

而在二战结束时,在德国发现了大约12000吨沙林,至少可以杀死数百万人的毒气。据说有军官曾向希特勒建议使用化学武器,但是被希特勒拒绝了。

在二战之初,德国不使用化学武器可以理解,因为这完全不符合德国的战略。德国闪电战要快,而毒气的滞后性也会拖慢这种步伐。再加上希特勒盲目高傲的性格,也不屑于使用这种手段。但在后期为什么还是没有使用呢?

当时还有报道说因为一战时,希特勒曾被毒气伤过,所以非常反感化学武器。但是这个说法显然不成立,纳粹曾用毒气杀死了一百多万犹太人,难道希特勒不知道?

在1943年,有消息说德军可能会顿涅茨盆地使用毒气时,丘吉尔随后就发表声明称:“如果德国对俄国人使用毒气,我们将用同样方式对德国进行报复”。而罗斯福也向盟军表态,盟军将对任何有毒气体的使用进行报复。(这些缺德的盟军,难道就看不到日本在中国战场使用了?)总之这些声明都直指德国。

德军连到达美国本土能力都没有,如果要报复的话,美国可以肆无忌惮的报复。最后吃亏的一定还是德国。至于为什么希特勒没有在最后阶段选择鱼死网破,使用化学武器那就不得而知了。

二战期间,德军为何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

二战期间,德军为何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

我们知道,在二战的中国战场上,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淫,无恶不作,甚至设立731部队研究化学武器。当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使用的化学武器有: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氰砷、氢氰砷等共8种标准毒气。日军先后在中国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731次。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防毒处的记录中记载:日军毒气战在中国军队(国民政府军)中造成的死亡率平均每年为8.5%,最高年份达到28.6%(1937年)。可以说,化学武器伤人于无形,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同为纳粹的德军,为什么在二战期间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呢?

小编认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使用化学武器,在杀敌于无形的同时,自己也难逃悲惨命运。

1、化学武器的威力。

化学武器,就是一种杀伤力非常恐怖,规模也非常大的新式武器,通俗点来说这就是毒气,早在一战的时候,化学武器就已经被拿出来使用了,在战场上它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这种武器是非常不人道的,受到它攻击的人就算是没有被毒死,机体也会遭受重大的打击,从此就活在痛苦中。

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等。通过爆炸的方式(比如炸弹、炮弹或导弹)释放有毒化学品或称化学战剂。化学武器通过包括窒息、神经损伤、血中毒和起水疱在内的令人恐怖的反应杀伤人类。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爆炸分散型、热分散型、布洒型三种基本类型。与常规武器比较,其特点有:

毒性作用强。化学武器主要靠化学毒物的毒性发挥战斗作用。化学战剂多属剧毒或超毒性毒物。其杀伤力远远大于常规武器,因此在化学战条件下可造成大批同类中毒伤员。中毒途径多。常规武器主要靠弹丸或弹片直接杀伤人员。化学武器则可能通过毒剂的吸入、接触、误食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员中毒。持续时间长。常规武器只是在爆炸瞬间或弹片(丸)飞行时引起伤害。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不会在毒剂施放后立即停止。其持续时间取决于cwa的特性、袭击方式和规模以及气象、地形等条件。杀伤范围广。化学袭击后的毒剂蒸气或气溶胶(初生云)随风传播和扩散,使得毒剂的效力远远超过释放点。故其杀伤范围较常5.规武器大许多倍。

2、二战期间,德军为什么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呢?

我们知道,纳粹德军在二战初期以闪电战的形式碾压英法等国,无往不胜,直至入侵苏联中后期,才遇到苏军顽劣抵抗。按理说,化学武器杀人于无形,无异于是对付苏军最奏效的武器,可德军为什么宁可牺牲士兵,也不使用化学武器呢?

一是战争初期,德军的闪电战无往不利,碾压其他国家军队,根本就没有必要用化学武器。我们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进行了工业革命,全力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为发动二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但有先进的武器,而且还准备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并出其不意,攻打各国措手不及,在二战开打的时候,他们一路打得非常顺利,实现了闪电战的胜利,所以,根本没必要用化学武器。

二是德军为了避免自己遭受毒气之害,而没有用化学武器。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随着一战的爆发,促进了工业革命,许多技术方面也得到的提升。二战时期的化学武器要比一战期间的厉害的多。并且使用化学武器是要严格的防控条件的,如果没有严格的条件就对敌人使用毒气弹等化学武器,一旦在战场上风向改变,遭殃的便是自己的士兵。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德军是不会随意使用毒气弹。

三是德军的对手大都有化学武器,彼此互相忌惮。一战结束后,各个国家见识到了一战中化学武器的厉害,于是都在不断研究各种的化学兵器,英法当年也是化学武器的受害者,自然就明白这种兵器的威力,美国和苏联同样非常重视这种武器的研究,因此德军后来没有使用这种兵器,就和现在的国家不用核武器的道理是一样的。大家都拥有了这种杀伤力更大的武器,就没有人敢随便用了,毕竟你要是使用了,对手也必然会使用。

四是国际上明令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德国人自视是高贵的种族,向来讲究绅士,并且当时国际上从维护人类命运考虑,禁止使用化学武器,从这个角度出发,德军也没有用化学武器。而当时的日本人却全不顾忌。

五是在酷寒的苏联战场上,化学武器不能发挥作用。当时德军进攻苏联遇到誓死抵抗时,正逢苏联冬季,冰天雪地,零下几十度的温度,即便德军使用化学武器,也发挥不出作用。

因此,在二战中,德军手上虽有化学兵器,但各国基本都有,彼此成为了一种威慑,没有人敢随意使用。小编认为,更重要的是还他们并没有使用化学兵器的经验,这种武器不好熟练控制,在战场上随时可能误伤到自己人,他不敢去冒这个险,并且还违背国际规定,这与德国人高傲的血统也是不相符的。

二战期间,德军为何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并不复杂。

第一,盟军也有大量化学武器。

早在一战中,德国和英法滥用化学武器,结果是两败俱伤,谁也没落好。

化学武器造成100多万军人伤亡,德国也有几十万军人遭殃。

德国为了治疗化学武器造成的伤亡,尤其是士兵的后遗症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一说希特勒当年中了化学武器就留下了神经系统疾病,终生没有治好。

二战虽然德国有诸如沙林等先进化学武器,但盟国也有。

1943年,美国为了防止德国使用化学武器,将芥子气用船只运输到意大利。

结果,这艘倒霉的“约翰·哈维”号自由轮刚刚进入巴里港,就被一枚德军空袭炸弹击沉。2000枚芥子气炸弹泄露,造成800多名联军士兵伤亡,还有约1000名意大利无辜平民受伤。

但由此德国人知道,盟国已经准备随时还击德军的化武攻击。

在希特勒看来,如果使用化学武器必遭报复,还会殃及平民,那还不如干脆不用。

第二,希特勒自己的观点。

希特勒对化学武器没有好感,这是因为他曾经被毒气熏瞎了眼睛,治疗很久才恢复正常。

希特勒认为,常规武器的作战就已经够残酷了,没必要使用这种无人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况且,上面也说了,化学武器无法区分军民,一旦大规模使用必然扩大战争,变为双方用化武无限制攻击,攻击对方大城市,杀死无数平民。

第三,希特勒认为化武对于盟军未必有效

就如同防毒面具是德军的制式装备一样,盟军也是人手一个防毒面具。

甚至英国政府给老百姓也发了7000多万防毒面具,不但英国人可以每人一个,甚至英国的耕牛也可以带防毒面具。

德国化武专家经过研究,目前的化学武器只针对没有防护的军人比较有效。

一旦盟军士兵有了准备,化学武器的杀伤力也就不大了。如处于沙林毒剂杀伤范围内,若没有防护,杀伤率可达95%以上;若及时采取防护,杀伤率则在5%以下。

这种情况下,化武也就没有太大意义。

二战期间,德军为何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从来就是反人类的存在,是被国际公约所禁止使用的。但是在战争中,所谓的国际公约那就是一张纸,没有谁会取当回事儿。特别是日本,其不仅在中国战场上使用毒气,还曾公然在中国的土地上,拿我们中国同胞的身体来做活体实验,这绝对是不人道的。

而同为法西斯的德国却没有在战场上使用!

为什么不用?是他们有人道主义精神?是他们很善良?我看未必!纳粹在集中营里干的事儿也不比日本人好多少。

那他们为何不在战场上用?

主要还是怂!害怕报复。毕竟欧洲不是亚洲,日本可以用毒气到处作恶,那是因为咱们造不出来。而在欧洲,苏联、英国,谁不会?

如果谁使用毒气,必定会被同样的方式打击,这种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根据相关记载,在二战爆发之时英法德三国之间的工业实力并没有太大的悬殊,德国也只不过是在短时间内出现了领先的军事优势(政策侧重的结果)。

就生化武器而言,有能力制造出来的肯定不只有德国一个,早在一战期间,德国就曾经尝试过对敌人使用生化战战术,不过同样发达的英法也很快采取了杀伤力不弱于德军生化武器进行反击。

从那时候开始,双方在交战之时也不得不配备防毒面具,这样一来生化战已经失去了意义,既造不成杀伤也不能没有防备,在这种情况之下,生化武器就成为了双方交手的“累赘”。

所以德国还是非常清醒的,有了一战的教训以后,他们深知在欧洲战场投放生化武器有什么后果,所以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的进行热兵器战争了。 而在苏联战场,德军则更加不敢使用生化武器了,在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时期,他们和苏联还有着很深的军事合作,这次合作长达十年有余,除了常规武器方面的技术共享以外,德方还给苏联提供了大量先进的生化技术。

在苏联的萨马拉省境内,德国相关公司帮助他们修建了第一批毒气和瓦斯制造工厂,后期又帮助苏方建立了三个大规模的化学武器研究工厂。在当年的反集体化民众大暴动之中,苏联政府就首先使用了自己在生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当时就有德方专家在现场观察指导,可以说苏联拥有的生化技术基本和德国没有太大的差别。

再加上苏联本身具有非常强悍的工业实力,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就生产出大量的作战武器,如果德军首先打开了生化战的源头,那么苏联的“报复”未必是自己可以承受的了的。

当然了,对于德国人来说,化学武器始终都不是一个取胜的法宝。

强大的工业实力让他们更相信坦克、战机和古斯塔夫巨炮。

整体来说,在二战欧洲战场,不分时间,德军依靠装甲部队和先进的武器就有了绝对的优势,生化战本就不在计划范围以内。

总体来说,安全的采用生化战要是一种完全的战争“欺负”行为,比如说日本之所以在中国大肆开设生化战,主要还是由于中国没有还手的力量,而日本也可以因此节约战争成本。

而在欧洲,他们可是在一战时代就经历过毒气的,对于化学武器攻击已经有了较多的应对的经验。用化学武器攻击意义不大。

至于战争后期,拿毒气翻盘更是不可能,盟军已经在逐渐掌控欧洲战场,如果因此而报复,会让整个德国陪葬。

综上所述,不发动生化战是德国比较明智的选择,这种行为既不会给自己增强实力,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与其这样,自己还不如发挥自己的机动部队优势,在常规战争中打败敌人。

二战期间,德军为何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战场上最可怕的杀伤性武器之一。最早使用化学武器的国家是德国。在一战中,德军在伊普尔沿海港口向英法联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德军在久攻不下,己方士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使用了毒气弹,最终造成了英法联军15000多人死亡。

此役之后,各国都开始争先研制化学武器,毒气弹也开始在战场中频频出现。由于希特勒也曾在一战中遭到毒气弹的攻击,险些造成双目失明,因而他对于化学武器更是尤为重视。

(二战中德军)

在成为元首之后,希特勒专门成立了一个生化实验室来研制新型毒气弹。二战前夕,生化实验室成功研制了一种叫做“塔崩”的毒气弹。这种化学武器杀伤力强大,只需要一毫升,就足以使健康的士兵毙命。并且其传播方式也很多样,除了呼吸进入人体外,皮肤沾染也会造成致命性伤害。

尽管这种化学武器杀伤力强劲,但德国却直到战败都没有使用过。

那么,为什么德国宁愿战败,也不使用生化武器呢?

首先,我们要排除纳粹德国良心发现这种说法。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犯下了无数不可饶恕的罪行。在纳粹党种族屠杀政策中,犹太人就曾被关进毒气室,遭到了批量处决。这也就意味着,纳粹德国其实一直在使用生化武器,只不过没有搬到战场上而已。

实际上,纳粹德国之所以没有使用生化武器,和战争进程有很大的关系。在二战前期,无论是波兰还是法国,都没有办法阻挡德国陆军进攻的步伐。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除了英国和瑞士,整个西欧几乎已经全部被法西斯势力占领。

此时的德国正处在遇神杀神的无敌状态中,他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化学武器。

在转头东进之后,德国延续了他们所向披靡的状态,直到在莫斯科受阻、斯大林格勒败退之后,德国才算是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对手。按理说,斯大林格勒失败之后,德国需要一场大胜来提升士气,这也正是使用化学武器的最佳时机。但德国依然没有使用。

(斯大林格勒)

为什么不用?

我们要知道,化学武器并不是德国的专利。在一战之后,各国都对化学武器进行过深入研究。德国方面掌握的情报显示,二战中的盟军都拥有制造芥子毒气弹的能力。至于有没有杀伤力更强的武器,暂时还不太清楚。

进入二战以后,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过,欧洲战场都默默秉承着不使用化学武器的原则。一旦德国开了这个头,各种化学武器恐怕会相继登上战场。苏联的疆域幅员辽阔,并且温度普遍较低,毒气传播速度慢。一旦化学武器被苏方侦察,苏军有充足的时间疏散百姓并佩戴防毒面具。德国在苏联投放毒气弹的杀伤力十分有限。

而假如苏联要对德国进行报复,用飞机在德国境内投放毒气,那事态就非常严重了。德国国土面积有限,军民几乎是避无可避。哪怕军队士兵人手配备一个防毒面具,那老百姓们又怎么办?恐怕还没等到战争分出胜负,纳粹政府就被民间百姓给推翻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使用化学武器对德国是相当不利的。

另外,生化武器具有不稳定性,极有可能会误伤自己人。关于这一点,作为盟友的日本早已经为德国演示过了。在日苏之间的诺门罕战役中,日本生化部队曾尝试对苏联的河流投毒。结果苏联老早就截取了情报,做好了防护工作,反而是日本人自己的部队被搞得死伤惨重。

影响化学武器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像是温度、湿度、风向、天气,都很有可能改变化学武器的运行轨迹,误伤自己人。这也是德国不打算使用化学武器的原因之一。

(二战中戴着防毒面具的民众)

有人说,国家都快被灭亡了,难道德国就没有想过鱼死网破、搏命一击吗?

其实,早在斯大林格勒溃败之后,德军高层就曾讨论过使用化学武器的可行性。当时他们唯一的担心的问题就是,盟军会不会有更加可怕的化学武器。为了确定这一可能性,希特勒召见了“塔崩”的发明者阿曼洛斯。

阿曼洛斯明白化学武器的可怕,为了避免人类世界生灵涂炭,阿曼洛斯撒谎说:“盟军极有可能已经制造出了杀伤力更大的化学武器。”也正是这一句话,彻底打消了希特勒动用化学武器的念头。

战后阿曼洛斯被判处八年,出狱后直到1990年才去世。

用我们中国人的观点来看,德国在动用化学武器一事上缺乏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使用化学武器,其实是拯救了德国自己。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