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援助对苏联二战的胜利到底有多大帮助?

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雪中送炭。

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是很难胜利的,最后可能就是同德国杀得两败俱伤

1963年朱可夫曾经说:“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人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资,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国人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火药和炸药,他们还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而现在情况当然不同了。我们自己这些物资已经很充足了。”

盟国援助苏联的物资非常多,有很多种类型。

其中,军事物资包括军火、战略物资、食品和机械设备。

到1945年9月30日为止,美国通过租借法向苏联提供了如下的物资:   

飞机22 150架   

战车12 700辆   

吉普车 51 503辆   

载重汽车 375 883辆   

摩托车 35 170辆   

拖拉机 8071辆   

步枪 8218支   

自动武器 131 633支

手枪12 997支

炸药 345 735吨

火药127 000 吨

甘油炸药 70 400 000磅(31 933吨)

三硝基甲苯 271 500 000磅(123 150吨)

甲苯237 400 000 磅(107 683吨)

雷管903 000个   

建筑设备 10 910 000美元   

货车车厢 11 155辆   

机车 1981辆   

货船 90艘   

反潜护卫舰 105艘

鱼雷197枚

雷达445台   

舰艇发动机 7784台   

食品 4 478 000吨   

机械设备 1 078 965 000美元   

有色金属 802 000吨   

石油制品 2 670 000吨

化学制品 842 000吨   

棉花 106 893 000吨   

皮革制品 49 869吨   

轮胎 3 786 000只

军鞋 15 417 001双

被子1 541 590床

酒精331 066升

纽扣257 723 498个

武器如此之多,美国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关键的东西,比如空军的血液,航空汽油。

在1941年到1945年间,美国援助的汽油占到了苏联产量的51.5%。如果从中除去苏联的1941年上半年航空汽油的生产量,那么比例将会上升到57.8%。

在1941年8月到1945年9月间,由租借法案提供的航空汽油就是苏联自己产量的1.4倍。

我们再看看汽车。

战争开始到1945年战争结束,苏联汽车生产总量可以确定为265,600辆。

在战争进行的几年中从美国运到苏联409,500辆汽车,这是苏联战时生产总量的1.5倍。

在战争结束前(1945年5月1日),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汽车占到了红军汽车总量的32.8%(其余58.1%是自己生产的汽车,而9.1%是缴获的汽车)。考虑到美国汽车的吨位比较大及性能比较优良,所以它们起的作用还要更大些(其中“斯蒂倍克”牌卡车被用做大炮的牵引车)。

一般认为,苏联的武器产量并没有宣传的那么高。

因为即便是1945年,苏军一线部队仍然缺乏必要的装备。

一般认为,苏联夸大了自己的武器产量。

西方认为:美国向苏联提供的坦克和自动火炮有7057辆,而英国和加拿大援助了5480辆。美国援助的飞机有15,481架,英国提供了3384架。总共援助了18,865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17,000架。考虑到苏联的生产数据中存在着浮夸的因素,西方援助的作战飞机数量在苏联战时生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就不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15%,而是升至30%左右;西方提供的坦克和自动火炮所占的比重也由传统的12%升到了24%。

美国援助的主要是高射炮,数量为7944门。苏联历史学家们常会把这一数字与苏联的大炮和迫击炮生产数量笼统地联系在一起--即苏联一共生产了482,200门大炮和351,800门迫击炮,这就使得美国提供的高射炮数量在苏联大炮生产总量中只占到不到2%,而在苏联大炮和迫击炮的生产总量中还占不到1%。但是,我们在这里应该把它只跟苏联高射炮的生产量相比--要知道,红军最匮乏的是高射炮,于是,美国援助的数量所占的份额就会大大提高

除了武器弹药以外,美国援助的物资五花八门,还包括最基本的粮食。

苏联得到了美国援助的672,400美吨(相当于610,000吨)糖,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糖占到了苏联糖的总量的41.8%。美国提供的肉罐头为732,595美吨(相当于664,600吨),这在红军和居民的生活供应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肉罐头就是苏联罐头生产总量的大约108%(这些罐头中并不都是肉罐头),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肉罐头就占到了苏联肉类生产总量的17.9%。

至于苏联的军工产量,也依赖于美国的援助。

赫鲁晓夫在他的《时代 人 政权》回忆录中对美国租借法的作用及其用意有精辟的分析,也记述了斯大林对美国援助的坦诚评价:“英国和美国向我们提供了各种物质援助,主要是武器和其它军需物资。我们得到了极其重要的援助。

但他们不是仁慈发善心,想帮助苏联人民,完全不是这样。他们援助我们是要我们打击共同敌人的有生力量。他们是用我们的手和我们的血进行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

他们给我们武器和军需物资,让我们继续作战。这确实是理智的作法,也确实对我们有利。我们当时处境非常困难,我们为战争付出了珍贵的代价,但只能这样做,否则我们就无法作战,这是互利的。

我要坦率地说明:斯大林对红军和苏联在没有美英兩国援助的情况下能否战胜希特勒德国而生存下去的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想首先说说斯大林在我们‘随便谈话’时不止一次说过的话。

他坦率地说,如果美国不帮助我们,我们就不能贏得这场战争,因为我们一对一地与希特勒德国单打独斗,我们顶不住它的进攻,会输掉这场战争。

我们官方没有一个人提及这个问题,我想斯大林在任何场所都没有留下自己的书面看法,但我在这里声明,斯大林和我的谈话中曾多次指出这一现实情况。”

西方的援助对苏联二战的胜利到底有多大帮助?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二战期间,英美两国特别是美国凭借〈租借法〉法案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对苏联来说既不是锦上添花、也不是雪中送炭,雪中送炭说的未免太渺小了一点,而是救命的稻草。

其实战争开始后不久,美国就已经开始对苏联进行了有限的军事支持,而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的大量的军事援助开始大量进入苏联。

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就可以看出有美国武器的影子在里面,这本身就说明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就已经对苏联进行了部分的军事支援。

那么美国对苏联的军事援助到底有多大呢?

从飞机、坦克、大炮、机车、车皮、铁轨、汽车,再到油料、帐篷、军靴、军服、摩托车,从天上飞的到地上跑的应有尽有。

我手头有一份英美两国对苏联军事援助的数据,我在此就不一一表达了,总之量是很大的 。

在我们的八年抗战之中,美国也对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援助,既有枪炮和飞机 ,也有汽油和弹药。

但我们所接受的美国军事援助,比起苏联所接受的军事援助来,连头牛身上的一只角都不到 。

假如把对苏联军事援助的三分之一拿出来给我们中国的话,我都敢保证中国军队可以在战场上和日军进行正面抗衡 。

但是即便如此,如果仅仅这些武器弹药的话 苏联仍难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大家知道苏德战爆发之后,所有在18岁到45岁的男性公民一律应征上了前线。

那么后方的那些武器工厂都是由未成年的儿童、老人和妇女来完成这些工作。

在这种情况之下,土地粮食的生产问题就几乎是没有人去做了。

就算是在和平时期苏联的粮食也没有富的流过油,十月革命期间到底饿死了多少人,大家是知道的。

就算是在苏联最强盛的七十年代,仍还在大量的进口粮食。

咱就更别说是在卫国战争那种糟糕的情况之下了,所以美国光是提供武器弹药苏联它也打不赢战争。

难不成你让苏联红军拿着武器空着肚子去打仗吧?

美国除了为它提供武器弹药之外,还为它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在整个的战争期间美国为苏联提供了约420万吨粮食。

另外美国的熟食罐头等也源源不断的运往苏联,所有这些为苏联赢得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之中,英美两国为苏联提供了从吃的、穿的再到住的整个的一条龙服务,如果仅仅是武器的话战争也是很难继续进行下去。

一九四一年由于德军的推进速度太快,占领了西部大量的地区,就算经过苏联把工厂往东部抢运,然而到一九四二年时苏联的国防工业已经是几近崩溃。

如果是没有英美两国的及时援助,情况将会继续恶化下去。

当然苏联军民也是了不起的,能够在那种情况继续坚持下去也很伟大,而也正是西方国家看到了这种希望之所在,才对它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西方的援助对苏联二战的胜利到底有多大帮助?

西方的援助对苏联取得二战的胜利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只是起了一个辅助作用。苏联取得二战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坚决抵抗,人民的团结斗争以及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事情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原因往往要从内部去寻找。起决定作用的是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只是推动。外观原因要通过内部原因起作用。苏联取得二战胜利,一定是有西方国家援助的因素的。我们认为这种援助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苏联的胜利进程,使得胜利的时间提前。但是我们相信,就算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最终也会取得二战的胜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因素有哪些?第一,苏联政府的长期坚持。苏联顶住了德国人的进攻,生存下来了,然后才有了美国人的援助。如果当时苏联被德国打的投降了,也就无所谓援助。以战斗民族俄罗斯为主组成的苏联在战争发生后,一直是以战争对战争。虽然实现了大片国土,虽然被德国打到了莫斯科城下,但是斯大林通过炮火包围下的红场阅兵,展示了苏联人民坚持到底的决心。美国人正是看到了这种决心,所以才给予了苏联1642万吨的战争物资。从1941年的“巴巴罗萨”到1945年的占领柏林,苏联通过长时间的斗争获得了战争的胜利。第二,苏联人民的团结。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如果一个国家是一盘散沙,那么必然会失败。如果取得了胜利,那必然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结果。苏联在二战中站死了2660万人,这组数字足以说明苏联人民的团结。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国家意识,那么这么多人的死亡绝对会造成国家的崩坏。伤亡如此惨重,政府仍然在坚持,并且最后取得了胜利,那必然是源于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源于人民的自信,源于人民的团结。第三,苏联重工业的发达。苏联刚刚建立的时候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是经过了两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模式的推动之下,到1937年前后,苏联成为了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超越了德国。其重工业极度发达,能够源源不断的生产飞机,坦克,大炮。10万辆以上的坦克,13万架以上的飞机,1800万吨的钢产量,就是苏联能够取得胜利的物质保障。

综上所述,苏联在二战中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自身的逐步强大。西方的援助只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虽然是雪中送炭,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算作是锦上添花。以此,我们要努力的进行经济建设,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发展我们的工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威胁,才能真正的进行和平发展。

西方的援助对苏联二战的胜利到底有多大帮助?

毫无疑问的一点,仅就东线来说,能击败德军主要还是依靠苏军自己的力量,在苏德战争中前期巨大损失后,苏联迅速转入战时体制,一切为了前线!大量青壮年参军,一度造成后方劳动力不足,苏联妇女大规模参加重体力劳动,在农村,由于大量的拖拉机被征用去牵引重炮,只能让老人和孩子去拉犁。苏联战时经济一切为了战争,除了必备的日用品,甚至连民用服装都已经停止制作。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挡住了德军进攻,与此同时,苏联也将在西部的重工业转移到乌拉尔等地,很多工厂甚至在没有厂房的情况下就已经恢复生产,大量的坦克源源不断开下生产线。不过,美国和英国的对苏援助也十分重要,其提供的多数是苏联无法生产或者紧缺的产品,为苏联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工时,其中包括大量的食品,这些食品多是即食食品或者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在失去了乌克兰粮仓和战前储备的大量粮食后,这些美国食品为苏联红军在战时提供了每人每天一磅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美国食品全部分配给了军队,平民是没有资格享用的。

美国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是关键作用。不过,也需要注意另一点,美英在北非等地的战斗,尤其是对德战略轰炸,分散了德军相当一部分精力,让其无法将全部力量用在苏联身上,相反,苏联则是将全部力量都用在了东线。尤其是对德战略轰炸,不仅直接摧毁德国工业、交通枢纽等,而且也牵制了大量兵力,包括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和高射炮部队,后者拥有数万门88毫米高炮,如果将这些高炮送到东线,恐怕苏联红军的T-34坦克海要遭受毁灭性打击,一门反坦克炮平均至少能敲掉一辆坦克。

击败德国法西斯是盟国共同的胜利,苏联消灭了最多的德国军队,但如果没有美英的援助和在西线的作战,苏联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击败控制大半个欧洲的德国还不好说,起码要付出更大代价。

西方的援助对苏联二战的胜利到底有多大帮助?

其实主要是美国的援助,美国的援助对苏联卫国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如果没有西方各国的援助,想要打败德国法西斯是非常困难的。能够击败德国法西斯,可以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共同的胜利。虽然苏联在这场大战中投入的军队和武器众多,但如果没有美英各国的物资援助和战略支持,苏联军队不会打的那么顺利。

西方对苏联的帮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苏联的军事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援助,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对的德国的战略轰炸和袭击,摧毁了大量德国军工厂和交通枢纽,牵制了大量德国军队。

在对二战期间苏联的物资援助上,美国为苏联援助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和食物,而这些正是当时苏联所急缺的。苏联最急需的是能够直接投入战斗的现成武器、罐头食品、军服、军靴、汽油、汽车和轮胎。苏联将国内的所有劳动力几乎都用在了军工生产上,以至于当时生活用品和食物的稀缺。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了450万吨制成食品,其中大部分是肉类和油脂等高热量高蛋白质食品,光是肉罐头就有80万吨,各种香肠、黄油和猪油75万吨,极大缓解了苏联战时肉蛋奶的缺乏。

另外,美英两国在其他战场对德国的牵制也帮了苏联不少忙。当时德国的数万大口径高射炮,空军战斗机,都被德国用来对付英美。英美对德军的牵制减轻了苏联东线战场的压力,加速了苏联战争的胜利。

从这场战争的结局来看,代表正义的反法西斯同盟国最终战胜了代表黑暗的法西斯国家。无论谁对这场战争的贡献更大,最终的胜利都少不了各同盟国的共同努力,属于正义的反法西斯人民。

西方的援助对苏联二战的胜利到底有多大帮助?

各取所需而已,大国之间的合作没有所谓的“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只有无尽的利益抉择和永远的生死冲突。 在“撒旦之子”阿道夫·希特勒的疯狂征服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焰蔓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当德国的铁军以闪电般的攻势,摧枯拉朽的攻陷了法国之后,希特勒将毁灭的长剑直指大英帝国。

德军“异鬼”将寒冬降临至英国边境时,苏联趁着德国自顾不暇之时,竟然企图偷袭罗马尼亚油田。 “夜王”希特勒通过间谍获知了苏联的企图之后无比恼怒,罗马油田是德国的能源宝库,一旦失手德军依赖的主力战机与“铁兽”坦克便失去了宝贵了燃料来源, 希特勒在反复思考下,决定先“稳定后方再谋求发展”,希特勒站在柏林“狼穴”的指挥台之上面朝东方,目光凶狠……

一番激荡人心的战前动员后,德国党卫军最为的强悍的骷髅师协20万德意志大军上千辆坦克整装出发,誓灭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以闪电般的速度抵达苏联边境,如钢铁洪流般势不可挡的德国装甲部队以钳型攻势向莫斯科疯狂推进。

苏联方面,随着高加索高地的失守,苏联红军领导确信了德国的实力,决定倾尽国力抵抗德军…… 希特勒认为攻下苏联不过是时间问题,但他忽略了人类的意志是坚不可摧的,德国惹恼的不是偏安软弱的英法,而是以战斗为生,满载怒火的苏联! 苏联将士们用鲜血和身躯打赢了莫斯科会战,令希特勒第一次吃到了苦头,世界为之一振! 欧洲各国纷纷看准了时机,准备向苏联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 美国援助的优质铜材占据了苏联在二战时期产量的80%、美英援助的航空铝材占60%、此外美国还援助了258万吨航空油料和95万公里的电话线,没有这些援助,苏联便无法大量在战时投入飞机、坦克、发动机的生产,甚至串联信息苏联都无法做到。

美英的援助真的是出于“雪中送炭或是锦上添花”吗? 并不是的。

首先二战前期美国的生产力是苏联的倍数,美国援助的物资对本国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而对英国来说,德国若攻下苏联下一个目标便是穿过英吉利海峡毁灭英国,英国必须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俄罗斯身上, 看似是“人道援助”,其实美英只是想把“暴风眼”留在苏联,只要苏联牵制住德军,就会大幅度的削弱德国的实力,美英不必与德国交锋,只要向苏联投入资源就可以达到“渔翁得利”的效果,苏联只不过是颗棋子。 德军虽然输了莫斯科会战,但损失损失并不严重,德军快速反应修改了战略路线,转而向顿河进军 直逼斯大林格勒,二战最重要的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即将开始—— 在中国领导革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得知了德军进斯大林格勒的消息后,担忧的几夜未眠,毛主席敏锐的战略嗅觉告诉他,这将是一场决定世界走向的战役!

若德军攻陷了苏联,中国将腹背受敌,希特勒与日本天皇在亚洲合综一线,届时中国将无力抵抗,若苏联丰富的石油资源与中国庞大的人力、矿产资源落入法西斯手中,世界将永远无法走向和平…

罗斯福、丘吉尔、周总理,握紧拳头等待着这决定人类命运一战的结果…… “生命终会消亡,但所作所为会决定生命的意义,无言以说、潸然泪下、满腔怒火!战士们!将悲伤藏于心中,化愤怒为利剑,俄罗斯虽然强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就是斯大林格勒!

“乌拉!乌拉!乌拉!乌拉!”

双方经过8个月血腥糜战,在双方付出约2,000,000人的伤亡代价后,不可一世的德军终于在苏联大地遭遇了滑铁卢这一战直接造成了苏联的崛起与德国的衰落,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矗立在冰山雪地中的北俄巨熊向世界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怒吼!与此同时,美国的锐利的鹰爪已经暗中对准了苏联……1943年,世界最高会议在德黑兰举行,三大战争巨头进行了历史性的会务。 今天朋友,明天的敌人,信任?反目?无尽的利益抉择和永远的生死冲突,这就是战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