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曹孟德为何不放火箭?
历史上本无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记载,老罗让他借,他就得借。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老罗笔下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一、曹操不可能想到在江上也可以使用火攻赤壁之战,曹军被一把火烧毁了渡江的战船,烧出了三足鼎立。不过,曹操自从在北方发迹,征战无数,但没有打过水战。这次到了江边,看到这“滚滚长江东逝水”,马上就和北方的陆地战火做了下意识的区分。即便你自己到了十几公里宽的江面上,一片汪洋,你会马上想到火攻?恐怕不会吧?如果你会,是因为你看过《三国演义》。事实上,曹操就败在这火攻上。因为他的脑子里一直有个“水能克火”的常事影响着他的判断。曹操没想到周瑜会用火攻最终打败他,当然也不会想到自己用火攻去对付东吴军队。因为他压根儿就不相信江面上的水战可以使用火攻。所以,他没有准备火箭很正常。
二、草船借箭时,属于突然佯攻,没有准备时间。这点大家都能理解,毕竟还是冷兵器时代。老罗再编得邪乎,也不能编出个火焰喷射器出来。火箭的制作也需要技术,需要加工,需要材料。而且古代没有现代人们的安全措施,哪些易燃品多数都是在战场上才装上箭身,然后点火发射。诸葛亮的船队突然出现在江面上,鼓声震天,但隔着大雾就是看不见。情急之下,万箭齐发,延迟敌人的进攻,给自己争取准备时间是唯一的选择。
三、如果真的使用火箭,那么草船借箭将立即升级为火烧赤壁。东吴军队喜水战,个个都是浪里白条。诸葛亮出江面的时候,虽然带足了船,但没有带几个人,船上除了必须的几十名水手之外,其余都是稻草人。如果收到火攻,诸葛亮就不是带着箭回去了,他就会命令将火船开足马力冲入曹军船队,自己和鲁肃调转船头回南岸便是,士兵们到了地方跳江游回来即可。我们知道庞统已经给曹操出了个“狠招”,就是把战船用铁锁连起来。如果曹操使用火箭,就是逼着诸葛亮他船开进他的船队里。你想呀!诸葛亮不带箭,他敢回去吗?他能做的就是烧掉曹操的船,解了这赤壁之危。虽然可能没有东风助力,曹操的船烧不完,但那个没有高压水枪灭火的时代,烧得舰队不能出江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鲁肃说孔明留了一手,恩?恐怕不光是留得一手吧?这头功都可能被他抢去了。
草船借箭,曹孟德为何不放火箭?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同年,曹操率百万大军功伐东吴,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军殊死抵抗,诸葛亮被任命为联络东吴的代表。赤壁一战,不仅让周瑜威震古今,更让人赞叹不已的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奇谋。诸葛亮进入东吴后,经过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成功说服东吴联刘抗曹。然而周瑜始终认为诸葛亮包藏祸心,又机智过人,将来可能成为东吴的劲敌,因此处处刁难孔明。
草船借箭,也是周瑜刁难诸葛亮的一个手段,让诸葛亮十日之内造出十万只箭,如同刀架在脖子上。事实上孔明只用了三日,通过草船借箭,不但让曹操失去了十万多箭,而且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有人在此便有疑问,曹操为何不放火箭,这样诸葛亮岂不有去无回?也有人回应:幸亏曹操没有放火箭,因为孔明还留一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分析草船借箭。孔明承诺三日之内制造十万枝箭,并让鲁肃寻找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束草千余个。前两日孔明按兵不动,第三日,便叫上鲁肃一同前去取箭。出发前,诸葛亮将船只用锁链相连,当晚大雾弥漫,面对面都看不到对方,五更之时,已经接近曹操水寨。孔明于是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排开,令擂鼓呐喊。
曹操大惊失色,并不知道有多少人马,又惧怕有伏兵,于是令水军弓弩手用乱箭射之。又让张辽、徐晃各引三千弓弩手到江边支援。一万多人一起向江中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待到日高雾散,孔明便引军回东吴,船只上布满箭枝,有十万多只。周瑜知道后,对孔明拜服,但更加想除掉诸葛亮。草船借箭,虽然只是演义中存在,但不愧为神来之笔,罗公也正是以此来衬托诸葛亮的神勇。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孔明曰:“子敬休言问,前去便见。”遂命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往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满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其次分析为何说曹操放火箭,结局会更惨,诸葛亮还留一手。其实很多人都曾讨论,为何草船借箭曹操不放火箭,这样诸葛亮的草船就会烧为灰烬,以下做简要分析。另外我重点解析一下:曹操幸亏没有放火箭,因为诸葛亮还留有一手。其实说诸葛亮留一手,这大概是说诸葛亮当时会直接火烧曹军战船。这个计谋是否存在,又是否能成功,以下做简要分析。
其一曹操为何不放火箭。曹操不放火箭,有以下原因,一者曹操的目的是不让敌人靠近,而不是歼灭。曹操放箭不是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伤到敌人,而是射住阵脚,不让敌人靠近。但箭需要射的远,如果是火箭,会大大降低射程。演义中已经交代,曹操因惧怕有伏兵,坚守不战,又害怕敌靠近,这才放箭。二者当时大雾满天,看不到敌人,找不到目标,放箭也是盲射,放火箭更是浪费。三者火箭的成本高,十万只火箭,耗资巨大,再说者说曹操也不知道诸葛亮用的是草船。
其二诸葛亮这一手其实是有可能存在的。这有亮两点原因,一者诸葛亮做事谨慎,考虑周到。他定会想到最坏的情况,如果曹操果真放火箭,诸葛亮也不会坐以待毙,唯一的做法就是将这二十只火船推向操营,虽然是完不成任务了。能让曹军损失,也是一大胜利。二者诸葛亮胜利回归后,周瑜对其谋略十分叹服,曾请求诸葛亮制定破曹计策,而诸葛亮当时的计策与周瑜不谋而合,那就是用火攻。由此看来,诸葛亮早已想好用过攻的计策,因此草船借箭之时,诸葛亮用火攻也是有可能的。
其三草船借箭用火攻有取胜的可能性。如果曹操放火箭,诸葛亮火烧曹军是有可能的。一者据演义中交代,当日大雾弥漫,面对面都看不到对方,诸葛亮让着火的船只靠近曹军水寨,很难被发现。等到军士发现火船,为时已晚,曹军只能撤退。二者当时曹操军已经用连环计,将战船用锁链捆绑在一起,一只船着火,其余都会跟着烧起来。
三者虽然没有东风,诸葛亮很有可能带有引火器具,也会向曹军战船放过,当时鼓声呐喊声震天,曹军估计都不知道火船会从那里过来的。诸葛亮善于用火攻,谋划这点计策,还是游刃有余的。当然这些都是依据演义推测,不过万分无奈下,诸葛亮很有可能这么做,所以有人就说,诸葛亮还留有一手。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草船借箭,曹孟德为何不放火箭?
三国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一出山就烧博望、烧新野,烧赤壁,烧的曹操是焦头烂额,叫苦不迭。诸葛亮凭借三把大火,威名震天下,气的周瑜都无奈的叹息:“既生瑜,何生亮!”,然后吐血而亡。
诸葛亮有名的草船借箭,就发生在赤壁大战之时。我们要想知道曹操不放火箭的原因,以及孔明所留的一手计策,就还是要先了解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过程。然后,我们根据演义和相关史料,稍作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诸葛亮草船借箭话说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说服了江东君臣,联合刘备一起抗曹。周瑜率大军与曹操对峙于赤壁两岸。周瑜施计,蒋干盗书,骗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两个水军大都督,让曹操的水战能力大减。
原本孙权、周瑜想说服诸葛亮弃刘投孙,可是诸葛亮不为所动。周瑜觉得诸葛亮的才能高于自己,如果不除掉诸葛亮,日后必为大患,因此动了借军令杀孔明的年头。于是,周瑜让鲁肃去探孔明是否识破了他设下的“蒋干盗书”之计。结果,诸葛亮一见到鲁肃就道喜,原来孔明早看穿了一切。原本,诸葛亮应该低调,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己找死呢?其实,诸葛亮也下定了除掉周瑜的决心,开始了“三气周瑜”之旅。
周瑜听了鲁肃的回报,恨的牙根痒痒,誓杀孔明。于是,就叫来了诸葛亮,问诸葛亮水战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想都没想,以弓箭为先。好吧,既然先生说了,那就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吧。孔明更牛,哪里用的了十日那么久,三日足矣!还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出箭请死。周瑜自然大喜,可是让周瑜没想到的是,当孔明拿出箭矢之时,他再回想到现在的诸葛亮,只会更气。
诸葛亮立了军令状,老实人鲁肃急了,天天催孔明赶快吧,要不脑袋就没了。结果,孔明却悠然自得,不用着急,去帮我准备二十只轻便快船,每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即可。然后,跟鲁肃约定第三日的四更江边见面。
借箭的过程就不用多说了,到了时辰,诸葛亮和鲁肃坐于船中饮酒,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注意,这点很关键,诸葛亮也用了连环计),径望北岸进发。当夜大雾,曹操恐惧有诈,只教一万人在寨前放箭,一直放到了日高雾散之时。此时的诸葛亮看雾气将散,急令回营。当曹操得知时,孔明的船只已经走出二十余里了。
孔明的草船借箭,共得箭十五六万支之多,把周瑜搞的是羡慕嫉妒恨呀。周瑜后面就要一起出火攻计,让诸葛亮借东风了,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们就不多说了。而曹操呢,白白丢了将近二十万支箭,自然是气恼烦闷不已。那么,当时诸葛亮的船只首位相连,船上都是布幔、稻草等可燃物,为什么曹操不放火箭呢?
曹操不放火箭的原因有人说三国时期,还没有火箭之类的武器,所以,曹操没有使用火箭。这是没有细看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呀。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三国时期,已经有火箭了,而且,诸葛亮还真的被火箭打败过。
啊……诸葛亮被火箭打败了?震惊吧!奕天绝不骗人。在裴松之作注时引用的《魏略》中记载,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兵陈仓,为郝昭所拒,最后不克而还。当时,诸葛亮使用云梯冲车攻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唉,孔明真的败了。
一处不足为证,在《三国志》中还有记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夺权之后,曹魏旧将不服,发生了“淮南三叛”。其中最后一叛,诸葛诞被司马昭大军包围后,意图突围,发兵进攻南围。南围守军“临高以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诸葛诞进攻失败。可见,火箭当时可是防守利器。
那为什么曹操不用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写三国小说的作者不让用呀。否则,诸葛亮不被烧死,也会因为没有借到箭被周瑜所杀。其实,草船借箭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孙权乘舟探曹营。
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赤壁之战后的三四年,曹操出兵进攻濡须口,与孙权对峙。按照《魏略》的记载,孙权乘坐一艘大船,去查探曹操的水军大营。“公使弓弩乱发”,公就是曹操,一看到孙权这么大胆,竟然敢只身前来探营,太嚣张了,给我射。
结果,曹军射出的弩箭,纷纷射到了大船的一侧,因为重量不均,“船偏重将覆”。孙权一看,咱们看过了,回吧。于是掉个头,另外一边受箭。孙权还让手下慢点开,曹操你快点射,多射点,要不我船翻了。等到“箭均船平,乃还”。孙权淡定吧,曹操后来还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说家们就是看到了孙权的这个故事,为了凸显诸葛亮的谋略和才能,顺便贬损周瑜的小气与无能,就帮诸葛亮设计了“草船借箭”的故事。不过,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的确没有编圆满。毕竟当时已经有火箭了,在大雾的夜间,曹操不用火箭进行探查,过于不合常理了。
再看最后一个疑问,鲁肃为什么说幸亏没用火箭。
孔明真的还留了一手?这个说法也就是最近才出现的,说鲁肃当时慨叹曹操幸亏没放火箭,因为诸葛亮还留了一手。这就纯属杜撰了。
那诸葛亮留的一手是什么呢?前面我们说过了,草船借箭之后,就要出火攻计了。所以,有人就参考火烧赤壁,给诸葛亮又加了一个计策,提前火烧曹营。如果曹操敢用火箭,那么诸葛亮就会命令士兵,将着火的火船,开向曹营。这……简直就是自杀么。
前面我们说过了,演义中诸葛亮借箭时可是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曾记否庞统巧献连环计,让曹操铁索连舟。诸葛亮自锁战船,这已经是自己找死了。之所以让诸葛亮锁船,是怕大雾中有船只迷失,那么借的箭就有可能不足了。而这么做的前提是,小说作者已经假定了曹操不会用火箭。
而且还有一点,周瑜曾经被飘扬的军旗扫过,急到口吐鲜血,昏厥倒地。之后,才有了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为什么要借东风?因为当时刮的西北风,如果放火,只会烧吴军。如果曹操用火箭,诸葛亮的船着火,因为风向不对,根本就烧不到曹操的大营。更何况,当时庞统还没去献连环计呢,即使烧着了,曹操也可以轻松应对。
说到底,“草船借箭”这件事,根本就没发生在诸葛亮身上。既然不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我们了解一下前因后果,茶余饭后,权当一乐,足矣。
草船借箭,曹孟德为何不放火箭?
之所以有草船借箭,完全是周瑜故意想借造箭之机刁难诸葛亮,趁机除掉诸葛亮,但不想周瑜无论怎么耍计谋,都慢了诸葛亮一拍,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这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三气周瑜的故事 。
由三气周瑜引申出草船借箭的故事,话说周瑜为了刁难诸葛亮,故意提出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谁知诸葛亮反而夸下海口,说只要三天就能造出十万支箭,周瑜怕诸葛亮反悔,还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就得杀头。
于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草船借箭就发生了,诸葛亮其实早就算好了三天后会长江江面会有大雾,因此立下三天的军令状,并且私下向鲁肃借了20条快船,每船有30名军士,船上用青布为幔,两边各束草堆千余个。
到了第三天晚上四更时分,诸葛亮派人请鲁肃一同前往借箭,出发时,诸葛亮命人将20条快船用铁索连在一起向江北出发,到了五更时分,船队就来到了曹营水寨附近,然后将快船头朝西、尾朝东一字排开,并命令军士擂鼓呐喊。
要注意到诸葛亮此行有几个细节问题,一是当天江面大雾,能见度不足百米;二是诸葛亮将20条快船用铁索相连。
这个时候曹操的表现是什么呢?
当水军都督毛玠和于禁将情况通报给曹操后,曹操发现雾很大,第一反应就是:江面上这么大的雾,现在敌人来攻,一定有埋伏,不可轻举妄动,可命令水军弓弩手射箭。
不仅如此,曹军还担心敌人会攻入水寨,同时下令让岸边营寨也集结弓箭手,一同放箭,防止敌人接近水寨。
换句话说,曹军既担心孙刘联军有埋伏,又担心孙刘联军会趁机攻入曹军水寨,所以才会下令放箭,而且水寨弓箭手与岸边营寨弓箭手一起放箭。
另外,你必须必解一些自然现象及常理,首先是弓箭的射程,古代的弓箭有效射程为150米左右,太远了没有杀伤力,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快船离曹军营寨并不远,也就是150米~200米左右,并且要保证在弓箭的射程之中,才能接收到弓箭。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船队其实离曹营很近,不会超过200米。当时江面上是大雾天气,以一般的大雾天气来看,能见度一般不足百米,另外江面上也容易产生水气,从曹寨的方向看诸葛亮的船队,也就差不多看到朦朦胧胧的船队影子。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很简单啊,离得太近了。诸葛亮的船队离曹军营寨只有200米左右,这个距离无论有没有风向,让快船划过来,也就几分钟的事,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在于,既让曹操看到船队朦胧的影子,又离曹军如此之近,同时又看不清楚对方到底在做什么。
谁敢放火箭呢?如果一旦放了,这么近的距离,明显会殃及自已。要知道曹军营寨可停着成千上万条船,而且还是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曹操自已也明白,最担心的就是火攻,曹操能想到这个问题,对方肯定也能想到,曹操为了避免自身遭到火攻,当然就不会使用火箭攻击诸葛亮的船队了。
但是如果曹操放了火箭会怎么样呢?
很简单,诸葛亮还有预案啊,就是火烧曹营,让赤壁之战提前上演。
注意到诸葛亮出发时将20条快船用铁索连在一起了吗?这个铁索连船,就是预备曹操火攻的方案,如果曹操火攻,诸葛亮还会火上浇油,要知道快船上都是束起来的草堆,都是易燃物,而且诸葛亮随身携带的一定还有松油。
如果曹操真放火箭,那么诸葛亮就会让铁索连在一起的船队燃起熊熊大火,直接驶向曹营,到时候曹操根本无法阻挡,而船又全是铁索锁住的,动弹不得,到时候真烧起来,成千上万的船完全是活靶子,到那个时候,赤壁之战的一把大火就提前上演了,这也就是鲁肃说的:幸好没好,诸葛亮留了后手。
什么?你说没有东风,诸葛亮早就借来了东风好吧,东风会将火船直接吹向曹营,
草船借箭,曹孟德为何不放火箭?
其实书中有交代,诸葛亮故意在雾很大的时候,距离又不近不远,刚好箭可以射到,曹操看不清船上的人是真是假,以为是真人,所以拿箭来射。那为什么不用火箭呢?其实大家自己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了,想想假如你是曹操,当时雾很大,敌人好几条船在江面上,而且船上士兵满满的,你在不知道人家是稻草人的情况下能第一时间想到用火箭吗?再说了,火箭的射程太短,通常是中程交战攻城守城才用,而且是在没水的地方。当时江上都是水,就算你射到了也大部分掉水里了,烧不起来,就算烧了救火也方便,诸葛亮也可以调转船头进行躲避的。这和赤壁之战截然不同,因为赤壁之战船都链接在一起,机动性差,是活靶子啊。以上我只是针对三国演义的小说剧情而进行的讨论,至于真实的历史是啥样大家可以百度,其实也跟本问题无关。
草船借箭,曹孟德为何不放火箭?
其实,按照现在的常理推断,草船借箭本身就未必存在,比如,我们看三国描述的,船一边草人扎满了箭,诸葛亮还将船调了个头。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草人上扎满十万支箭,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但在古代,除非像吕布、黄忠这样的牛人,可以开那种强弓,吕布在辕门射戟中,三国这样描写:令左右接过画戟,去辕门外远远插定。乃回顾纪灵、玄德曰:“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两家罢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营,安排厮杀。有不从吾言者,并力拒之。”纪灵私忖:“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从这个角度看,吕布这样的牛人,射150步的距离,应该算非常的远的距离了。我们再看看150步,距离差不多多少?
古代的“步”是定量,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即指的是现在的2步,约1.536米,按照这个算法,吕布箭的射程大约可以达到200多米,在那个时代肯定算是超级牛人了。但一般普通士兵呢?因为普通士兵肯定没有吕布这样的力气,开不了硬弓,普通的弓箭,按照现在所获得的资料,大约有效攻击距离也就在50-80米左右,这个距离,一是雾薄下去的风险,诸葛亮就算算到江上有大雾,但不可能精确到分,我们都知道雾是时浓时薄,这区区50米距离,雾一旦薄下去,诸葛亮几乎就是找死。二是50米的距离,你夸大一点,就算一百米,箭射过去如果射到人,自然有惨叫声,这么短的距离,自然也能听见。但曹军士兵就算第一轮上当,但第一轮箭射过去,啥动静没听到,还继续射,我只能说这些士兵的确智商有很大的问题。但就算士兵智商有问题,曹操本人应该没有。就这样,曹操还送10万支箭给诸葛亮,只能说明曹操和诸葛亮演双簧呢!诸葛亮说:老曹,我这里答应周瑜,三天不造出十万支箭,就砍我。曹操说:没事,我这里库存多,我叫士兵射给你就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