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兵器真的有几十斤上百斤重吗?
答:无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有人能抡得起几十斤的兵器作战!
因为,无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有牛人、猛人、超级大力士存在。
千万不要以自己做不到就说别人就做不到——您自己做不到,只能说明您在体能和力气方面只是平常人而已,没有什么。
也千万不要以自己没有亲眼见过就认为别人就做不到——您没有亲眼见到,只能说明您生活在闭塞的小圈子里,也没有什么。
相当来说,古代人干的力气更多,尤其是上阵冲锋打仗,玩的就是冷兵器,大力士更多。
现代人吃食方面营养更多、更搭配,专门的举重运动员和职业大力士的力量更加惊人,但大力士人群相对要少。
我举几例正史记载的大力士让诸位看官开开眼。
第一例:三国年间的大力士典韦,《三国志•魏书•典韦传》中有记:“(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瞧,这是正史记载的,与《三国演义》里写关二爷81斤青龙偃月刀的虚构是不同的。
第二例:南宋小将岳云,《宋史•岳飞传》里记载岳云“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注意哦,一宋斤相当于现在的640克,则八十斤,已经一百多斤了!
第三例:明朝猛将刘綎,《明史•刘綎传》记,江西南昌人刘綎,自十五六岁起就跟随父亲在军队里摔打,每遇敌,提刀陷阵,“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
明朝的重量量度和南宋差别不大,当时的一斤也大约可以折合成现在的1.2市斤,则120斤就相当于现在的144斤了!
不用说,刘綎比岳云更猛。
第四例:比刘綎稍后一点出现的明末牛人卢象升,卢象升是文士出身,《明史•卢象升传》只说他“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没有记载他的兵器有多重,但现存宜兴太平天国辅王府内他专门用来练功的青龙偃月刀有136斤。该刀槟铁打就,浑然一体,铁锈斑斓。
第五例:清朝名将岳钟琪,《清史稿》说他:“临阵挟二铜锤,重百余斤,指麾严肃不可犯。”
……
行了,说了这么多牛人、猛人,再说一下普通人。
权威著作《武经总要》上记载,宋朝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一般重量达58宋斤,以1宋斤折合为现在的1.2市斤算,即一个普通小兵穿戴在身上的铠甲就接近现在的70斤。
想想看,这是普通小兵穿戴的铠甲,也已接近现在的70斤了,按现代人的想法,肯定也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您不能根据您的想法而否定事实的存在。
不过,话说回来,牛人的兵器如此凶猛霸道,也不能代表所有的古人都有这种神力不是?
万历年间的《练兵实纪》载,普通腰刀制“长三尺,重一斤十两”;《纪效新书》载,长刀制“长刀刃长五尺,后用铜护刃一尺,柄长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重二斤八两”。
不用说,这一斤多、二斤多的家伙,就是普通小兵的趁手兵器了。
大汉奸吴三桂使用过的大刀和真武七星剑现在陈列在昆明太和宫金殿展览室。
该大刀很威风,但只有12斤而已。
古人的兵器真的有几十斤上百斤重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没有了。
古人的力量并不比今天人大。
古人经常使用的长矛、朴刀之内,一般也就几斤,最多不是十几斤而已,没有什么沉重的武器。
这几十年,我们发掘了很多墓葬,得到了很多兵器。
比如清朝的腰刀,算是比较重得了。然而,长半米多的大刀,重量不过1公斤多,加上刀鞘也不过二三公斤。
即便是几乎有1米长的大刀,重量也不过2公斤而已,加上刀鞘不过三四公斤。
刀已经算是比较沉重的武器,因为都是金属打造。
那么,木杆金属头的长矛、长枪,重量也就不会重了,也就几斤而已。
目前墓葬中,我们发现最重的短武器是唐朝的铜锏。这种铜锏是一种钝器打击性武器,专门用来对付重甲敌人的。
因为要打击重甲,铜锏重量很大,但也不到4公斤。
而长兵器中,即便戚继光鸳鸯阵中,长达数米的狼筅,也不过几斤重量而已。
有意思的是,古代确实有一些超级沉重的武器,就是关王刀。
目前发现清代的关王刀,有全金属铸成的,重量超过80斤甚至100斤。
这么重的武器,谁能使用的了?
就算是全国举重冠军,举起这个大刀他也舞不动。
舞不动怎么去杀敌?
难道古人都是巨人?
当然不是了。其实,这种关王刀类似于今天的杠铃,只是考察力量的一种器械。
《乾隆大清会典则例》记载:考察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之刀,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试其技勇。刀必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
看看,关王刀也不是用来打仗的,只是用来武举人考试而已。
其实,古代的武器并不是重了就好,这都是小说胡说。
兵器第一要素在于能够快速打击,所谓唯快不破。
随便双方拿什么兵器,都要我首先打击到敌人才行,不然就是你自己死翘翘。
大家想想看,你手持一个重达四五十斤的兵器,貌似很牛逼。但你用这么重的兵器,速度很肯定是慢的。
对方拿一根几斤重的长矛,一秒钟就可以刺穿你。
所以,沉重的兵器没有什么意义。
古人的兵器真的有几十斤上百斤重吗?
这个问题显然是无限的夸大了,压根就不存在的事!
打个比方说,如果按单田芳老师的《隋唐演义》来说李元霸的话,数据是这样的:李元霸可以举起两个各一千五百多斤的石狮子,他所使用的双锤的重量分别是左七百斤右八百斤。
而在小说《说唐》之中,李元霸的双锤是四百斤一个。
如果按单田芳老师所说的那样,李元霸双锤的重量是一千五百斤重,而他举起的是狮子是三千多斤。
这其中就违背了人体所举起的重量和他所使用兵器的比例。
我在年轻时曾经在河南省开封市的东京拳击训练学校受过系统的训练,拳击是需要进行力量训练的,这一点大家都应该知道。
当时我最大的举重记录是在一百六十斤左右,而在平时又和伙伴们进行器械玩耍。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把一件兵器是的顺手和运用自如的话,其所使用器械的重量大概是自身举起总重量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也就是说,我如果手持一件器械进行街斗要保持收发自如的话,那么这个器械的重量应该大约在八斤上下。
如果超过了这个重量,说真的就很难做到运用自如了。
再重的器械不是拿不起,而是在拿起之后太过于笨拙,无法进行有效的搏斗。
古人的身高和力量相比于现代人并不占特别大的优势,就算是在依赖冷兵器的古代,就算是他进行专业的训练,就算是他的天赋极高,绝对不可能有超过四十斤以上的兵器。
另外一点需要说明,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对于并起重量的描写也是不一样的。
在《水浒传》中,对于兵器重量的描写还不是很夸张,大体有呼延灼的双鞭为左十二斤右十三斤,还有就是鲁智深的禅杖有六十二斤。
说真的,就算是这个重量的兵器在使用起来已经就不简单。
在《五代十国演义》中,铁枪将王彦章的铁枪重量是三十斤,这个重量虽说已经很了不起但也算可圈可点,还算说得过去。
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除了描写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之外,大多地方都没有过度的描写兵器重量的地方。
但到了小说《说唐》中就夸张地没有边了,即便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所使用的兵器也在百十斤上下。
即便是《说岳全传》中,岳云的一柄锤都有八十多斤。
造成这种对兵器的重量描写有如此大的悬殊的,是这些书不是在同一个时期写的。
《水浒传》、《五代十国演义》和《三国演义》大概成书时间是在元末明初时期,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而《说岳全传》和《说唐》的成书时间是在清朝。
中国文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写书一开始还比较客观,越往后越夸张。
除了历史小说之外,武侠小说也是越往后越夸张的越厉害,从早期的拳打脚踢再到后来的轻功点穴,从轻功点穴开始又在附加上降龙十八掌、沾衣十八跌,后面还有更厉害的乾坤大挪移等等。
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书写特点,那些武侠小说里的神功肯定是不存在的,而那些动辄就几十斤和上百斤的兵器也肯定的不存在 ,这是毋庸置疑的。
古人的兵器真的有几十斤上百斤重吗?
我国古代兵器发展可分为石制兵器、青铜兵器、铁制兵器和古代火器4个阶段。
石制兵器分为砸制和磨制两个阶段,既是劳动工具,又是防身兵器。
青铜兵器是从夏朝开始,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铁制兵器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起初与青铜兵器并存。
西汉初期,铁制兵器逐渐取代青铜兵器,到汉武帝时期,基本取代了青铜兵器。
北宋时期,火器相继出现,到明代时,火器已处于领先地位,清代开始后,落后于西方。
从分类上说,可分为步战类、车战类、骑战类、水战类等;从兵器功能上说,可分为防护类装备、防身的短兵器、搏击的长兵器、远射的弓弩、抛石机、障碍类器械、战车、战船和攻击类的火器等,当然还有战马。
从出土的西汉铠甲看,有的重11.1公斤,有的重16.85公斤。
古代的长兵器与短兵器没有尺寸标准,人们把柄部较长,与成年人身长相当的列为长兵器,如戈、矛、戟、殳(shū)、铍、钺等。
柄部较短,可随身佩带,单手握持的称为短兵器,如剑、刀等,防身与搏击并用,长约尺余。
从出土的历代刀具看,短刀、铁剑一般不超过40厘米,战国的铁剑有的近1米,长的1.4米。三国时期的“环手刀”,长1米左右。
在冷兵器时代,长矛刺杀效果优于戈、戟,是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之一。矛分矛头、矛柄两部分。矛头金属制成,矛杆为木制,西汉骑兵使用丈8长矛。
斧、钺通常连称,都是用于劈砍的长兵器,周武王时期,军中的大柄斧,柄长5尺多,刃宽8寸,8斤重。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两件铜钺,刃宽27.5—38.5厘米,重8.5—9公斤。
戈、戟、殳(shū)、铍、钺等长兵器与长矛的结构类似,只是兵器的头部形状不同。唐代的长刀(陌刀)两面有刃,通长1丈,重15斤。
明代抗倭斗争中,吸收日本刀的优点,改长杆短刃刀为短杆长刃。刃部长5尺,柄长l尺5寸,重2.8斤,双手握柄,猛力劈砍,杀伤力大为提高。明代还有一种镰刀,是可勾可砍的两用兵器。
可以看出,古代手持类兵器,重的不过20斤,一般的兵器应在10斤以内。几十斤上百斤的兵器并不适于作战,因为作战不是举重比赛。
所以,几十斤上百斤的兵器即使有的话也是摆设。非手持类兵器如抛石机、障碍类器械、战车、战船和攻击类的火器等,肯定不止几十斤上百斤了。
古人的兵器真的有几十斤上百斤重吗?
我年轻时玩的石锁有55斤。现在还在,玩不动了。
古人的兵器真的有几十斤上百斤重吗?
在《水浒传》、《三国演义》中,我们经常看到对古代牛人兵器重量的描写,鲁智深的禅杖62斤,关公的青龙偃月刀82斤,李元霸则更猛,他的大锤有800斤!
然而,古代的牛人即使是再猛,有现在的奥运会举重冠军有劲吗?以古人和今人的训练、饮食的科学性来看,这个恐怕是否定的。而现在,抓举的世界纪录是220公斤,挺举的世界纪录是263公斤,都没有一个超过550斤的,而这些举重选手也仅仅是把这种重量抗在身上几秒钟而已。
即便是把重量下降到80斤,让他们在战场上挥舞重兵器砍人,又能坚持多长时间不累呢?
所以,古人的兵器重量,就是个伪命题。 首先,古代小说中的武器重量,很显然是充满了戏剧效果的,是有夸张成分的。
就拿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来说,这种兵器在东汉时期压根就没有,到了唐宋时期,也是作为宫廷里面的礼器摆设,或者武术器械来使用的,根本不是战场上的兵器。
其次,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战场上的兵器反倒比较轻,适合长时间连续挥砍,比如出土的清朝时期大砍刀,与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大刀非常相似,重量只有3斤左右,而抗战时期的大刀,重量也几乎与此相同。 而古代一些猛将所使用的大锤,实际上其造型并没有如此夸张。以明代出土的金瓜锤为例,其重量仅有2斤而已。
再者,在历史记载中,也确有超过100斤的武器,那就是明清时期“武举”考试中所使用的大刀,最终的大刀重达120斤,但它不是用来挥砍的,而是像今天的杠铃,只要举起来即可!用这种兵器上阵,很显然,挥舞几下就没劲了,这不是杀敌,而是自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