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
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中原王朝不仅把朝鲜纳入过中国版图,并且还纳入过多次。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才让朝鲜以中原王朝的藩属国的身份存在。
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原王朝放弃直接统治朝鲜半岛,我觉得有四点原因。
第一、地理因素朝鲜半岛虽然看似离中原很近,但从地理上来说,其实距离很远。中原王朝要想直接控制朝鲜,最起码要先控制辽东半岛。但是古代的辽东半岛,属于农耕文化区和渔猎文化区的拉锯战地区。很多中原王朝,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占据过辽东半岛。如此一来,像北魏、北齐等中原王朝自然也就不可能直接统治朝鲜了。
后来的北宋王朝更衰,连幽云十六州都没有控制过。宋朝人去一趟幽州还要出国,那就更别提什么统治朝鲜半岛了。
而一些曾经控制过辽东半岛的中原王朝,比如大汉、大唐、大明等,他们在实力鼎盛的时候都很强大,压着东北渔猎民族,对朝鲜半岛也有极大的震慑力。但一旦当中原王朝的实力出现衰落,在与东北渔猎民族的战争中失利,辽东半岛必然会丢。当辽东半岛被掐断后,朝鲜半岛自然也会不保。
所以说,中原王朝能不能控制朝鲜,取决于中原王朝能不能控制辽东。有些中原王朝在历史上弱的一匹,控制朝鲜半岛对于这些中原王朝来说——就是个梦。
第二、从中原进攻朝鲜,易守难攻。朝鲜半岛是多山多水的丘陵地带。尤其是在半岛的北部地区,八成土地都是山区,平原地形极少。相比之下,现在的韩国,也就是半岛的南部相对来说,平原多一些。但中原民族进入朝鲜半岛必须要从北部进,也就是必须要从北部的山区的地形攻入,这无疑就加大了中原王朝进攻的难度。
更让人头疼的是,朝鲜半岛过于狭长,南北长达一千公里,这要是放在中国,可以从北京走到上海了。历史上的中原王朝,比如西汉、大唐、大元、大清,曾经都在短期内前突进了朝鲜半岛北部,但是往往都是在突破至汉江一线后,就要往回缩。而回缩的原因其实就是半岛地形因素导致的。
补给线太长,半岛地形奇差,再加之朝鲜半岛的纵深很大。打起来真的很困难。
但是如果把进攻方向倒过来,选择从海上攻击朝鲜,比如从日本侵略朝鲜半岛,那就比较容易了。当日军从釜山登陆后,可以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直接杀到半岛北部。
第三、经济上不划算中国是一个陆权国家,并且是一个内向的封闭型国家,没有什么海权意识。中国人衡量一个地方值不值得打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这个地方适不适合种地。
朝鲜半岛的地形前面提到了。多山地貌,产的粮食能勉强能养活半岛的土著。有时候遇到灾荒年,中原王朝还得救济他。这种给中原王朝增加负担的地区,打下来也只是浪费粮食。费力九牛二虎之力打下来也没什么好处,统治成本太高。
因此在元、明、清三代,朝鲜才会在被中原王朝列为不征之地。
第四、朝鲜一直都对中原王朝很顺从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经济上不划算,不值得占领的地区有很多。比如大明建立时,西域和云贵原本也都属于不征之地。并不是只有朝鲜才独享的待遇。但经济上不划算,被列为不征之地,同时还对中原王朝足够谦逊的地区,那就只有朝鲜一家了。
比如说,朱元璋早期也不想征云南。但是镇守云南的蒙古梁王给脸不要,死不投降,惹得朱元璋大怒,于是傅友德、蓝玉、沐英兴兵征讨云南。并在征服云南后直接纳入版图。这就是作死导致的结果。
相比于不知死活的蒙古梁王,朝鲜开国君主李成桂那简直就是个明白人啊。当年高丽王让他征讨大明,他表面上答应的很好,但暗地里却回朝夺权,还认了大明为宗主国。这种主动跪在地上拜大哥,心甘情愿当小弟的藩属国,大明好意思出兵打人家啊?
同样的情况还有大唐、大元、大清三代。当年的新罗对大唐十分恭顺,大唐在打完不听话的高句丽后,也就把新罗列为了藩国;
高丽对大元也是如此,称臣纳贡这只是最起码的,高丽还要给蒙古人定时定点的送点人参和送美女过去。并且所有的高丽王子都要到大都接受奴化教育。这样的傀儡王朝,打与不打都是一回事。
最后是清朝。大清是真的瞧不上朝鲜。当年皇太极亲征朝鲜,活捉了朝鲜国王,但是皇太极最后也只是逼其称臣纳贡,斩断朝鲜与明朝的关系。并没有直接吞并朝鲜。后来甲午战争前夕,袁世凯向李鸿章建议吞并朝鲜半岛,自己纳入清朝版图,否则日本必然会吞并朝鲜。
但是最终满清高层以“嫌麻烦”为由,拒绝袁世凯吞并朝鲜的建议。
综上所述,中原王朝对朝鲜的态度,其实只取决于一点——服与不服。
顺从于中原的朝鲜半岛政权,如新罗、高丽和朝鲜,中原王朝都不征,维持中原王朝与半岛的宗藩地位。
不顺从中原王朝的半岛政权,如卫氏朝鲜和高句丽,中原王朝就要以武力打压,直至消灭这些政权为止。
但是消灭了这些敌对政权也没用。因为古代的朝鲜半岛太穷了,中原王朝占领朝鲜,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并且朝鲜的地形地貌也很不利于中原王朝长期占领。因此在元朝之后,中原王朝也就不再征讨朝鲜了。改直接占领为称臣纳贡。并一直维持到了甲午战争前夕。
为什么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
中原王朝曾三次控制过朝鲜半岛大部,但是都没有彻底将半岛纳入版图之中,主要原因还是这里太偏僻,太贫瘠
朝鲜半岛地处东亚大陆东北部,这里是三面环海,只有北部与东亚大陆相连接,在地理环境上比较封闭。而正是得益于这种封闭的环境,也让朝鲜半岛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也比较安全。(朝鲜半岛地图)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很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争而移民前往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政权就是由商纣王的叔父箕子所建立的,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和周朝是在同一时间建立的,其立国超过900年,周朝灭亡它都还在。不过箕子朝鲜并没有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箕子朝鲜只是占据了朝鲜半岛中北部地区,没能征服半岛南部的土著。
后来到西汉初年时,箕子朝鲜才被同样来前来避难的燕国人卫满所灭。此后卫满继续使用朝鲜国号,史称“卫满朝鲜”。
但卫满朝鲜只建国87年就因为挑衅而被汉武帝所灭。随后汉朝在朝鲜半岛设立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史称“汉四郡”。
(汉四郡是中原王朝历史上首次直接统治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
不过汉朝同样只是控制了朝鲜半岛中北部,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南部出现了许多带有部落性质的小政权,最后形成马韩、辰韩、弁韩三个政权,史称“三韩”。
此后这三韩逐渐演变为百济和新罗,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兴起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占据了半岛北部地区,与百济、新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由于当时中原地区大乱,高句丽趁机占据了辽东地区,窥伺中原,对中国构成极大威胁。
隋朝统一中国后,隋炀帝发动了三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但可惜的是最后都没有成功。
高句丽之患直到唐朝太宗年间才得到解决,在唐军消灭高句丽之后,唐朝又联合半岛南边的新罗,灭掉了半岛上的另一个政权百济,至此朝鲜半岛南部被新罗占据,北部则再度被中国所控制。
(唐代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安东都护府)
不过安东都护府并没有存在多久,在百济灭亡后,唐军取代高句丽成为新罗的最大威胁,新罗和大唐之间的盟友关系宣告破裂,唐朝和新罗的战争也随即爆发。
最后新罗击败驻守在半岛上的唐军,夺取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唐朝只保留半岛西北部一隅之地。
安史之乱后,唐朝彻底放弃了朝鲜半岛,到北宋时期连辽东和幽云十六州都丢了,更顾不上朝鲜半岛了。而在唐朝末年,高丽王朝取代新罗开始统治半岛。
平心而论,高丽王朝的武力还是可以的,面对着辽国和金国的入侵,高丽都成功的将敌人击退,直到蒙古人的出现,高丽才彻底扛不住了。
到1231年蒙古军入侵并重创了高丽,但由于朝鲜半岛多山,且冬天非严寒,蒙古人首次入侵没有多做停留,抢完就走了。不过蒙古人很快又卷土重来,在蒙古军第二次入侵高丽时,高丽最终支持不住,向蒙古投降,成为蒙古内藩。
此后忽必烈在高丽设立“东征行省”作为征讨日本的基地,而东征行省的最高长官由高丽国王兼任。不过高丽虽然在名义上是大元帝国的行省,但实际上还是保持着独立的。
不过在元英宗时期,英宗曾经想在高丽设立三韩行省,彻底兼并朝鲜半岛。然而这个想法遭到大学士王约的反对,王约认为:“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
英宗最后听从了王约的建议,放弃了吞并高丽的想法。而我们从王约的话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朝鲜半岛太穷了,且距离遥远,占领很不划算。
朝鲜半岛地形多山,全国几乎都是山,根本没有多少平原,因此农业规模非常小,而农业在古代正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农业落后经济就肯定欠发达,这对中原王朝没有多少吸引力。(朝鲜半岛超过三分之二的地方都是山地和丘陵)
清朝建立之初,清军曾两次入侵朝鲜。在第一次入侵之时,主帅阿敏曾想在半岛自立为王,但是因为遭到其他随军将领的坚决反对,最后只得作罢。
之后在第二次侵朝战争中,清军占领了整个半岛。但当时清朝的目标是大明,对于贫瘠的朝鲜半岛也不感兴趣。于是在迫使朝鲜国王向清朝称臣并断绝与明朝的往来后,清军撤出了半岛,保留了朝鲜的独立。
朝鲜半岛在历史曾多次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但这些入侵者都不太喜欢这里,因此朝鲜每次都能幸运的免除亡国的灾难。直到19世纪末,从南边来的日本人觉得这里不错,于是在1910年正式将朝鲜半岛吞并。
为什么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谁说中原王朝没有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大军征服卫满朝鲜,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临屯郡四郡。
之后的东汉、曹魏与西晋都保留了乐浪郡与玄菟郡。
直到313年,高句丽趁着中原混乱崛起,中国才失去对朝鲜北部的控制,但也控制了400多年。
668年,唐代的大唐军队消灭了小霸王高句丽,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平壤的大同江以北的地区全部属于大唐。
然而,宋代的中国北方被游牧民族建立的辽国、金国控制。
契丹人和女真人,对于北部多山的朝鲜并不重视,只是一味试图杀入中原。
趁着中国内战的有利时机,10世纪高丽统一朝鲜半岛,建立了国家,不受中原政权控制。
好景不长,1231年至1273年,强大的蒙古军队对高丽发动了9次战争。
高丽最终成为元朝的附庸国,失去了主权。
明代,朝鲜和明朝关系不错,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向大明称臣。
而大明也把朝鲜当做臣子,在壬辰倭乱中出兵击溃日本入侵者,帮助朝鲜复国。
不过,朝鲜是享有军政自主权的,只是受到明朝的节制而已。
朝鲜国王必须接受大明皇帝册封以后,才会有效。
清代的朝鲜和明代没有什么区别,也是向满清称臣,直到甲午战争失败后被日本人控制,最终因日韩合并条约成为日本一部分。
所以,历史上朝鲜被中国直接统治过,也被我们间接控制上千年时间。
为什么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
有人认为韩国曾经是这个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这个世界损失领土最多的国家。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韩国作为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小国,确实有一些人说出一些让我们不舒服的话,也做出一些让我们不舒服的事。但是相当一部分韩国人还是能看清自己的历史。韩国和朝鲜本来是一个国家,原名为朝鲜。朝鲜在古代历史中长期都是中国的藩属国。朝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个藩属国,也是最后一个脱离藩属体系的藩属国。中国多个藩属国中,朝鲜和中国的关系非常紧密。如果中原王朝想把朝鲜纳入中央版图也不是不可以。
晚清状元张謇就曾经随军驻守在朝鲜,张謇根据当时的国际情况,提出了关于朝鲜问题的《朝鲜善后六策》。张謇提出废除朝鲜王国,在朝鲜设立郡县,将朝鲜纳入中国版图。当时的朝鲜大院君也秘密建议清政府效法元朝,在朝鲜设立行省,将朝鲜行省化,也就是要将朝鲜纳入中央版图。但是当时的李鸿章拒绝了张謇的建议,并且怒斥张謇多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如果清政府愿意的话,朝鲜随时可以纳入中央版图,朝鲜的地位实际上等同于中国的郡县。那么中国古代王朝为什么不把朝鲜纳入中央版图,成为中国的郡县呢。
朝鲜半岛大部分区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实已经在中央王朝的版图之内,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在一段时间内也由古代中国民族统治。商周之交,商朝后裔箕子率领一支军队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箕子朝鲜。西周建立以后,箕子朝鲜成为西周时期的一个封国,西周正式承认箕子朝鲜。春秋战国时期,朝鲜中北部地区基本上都在箕子朝鲜控制下。朝鲜南部地区是土著的三韩地区,三韩人则是现代朝鲜人的前身。西汉初年,燕国人卫满率领几千人进入朝鲜半岛,投靠箕子朝鲜。后来卫满与箕子朝鲜交恶,卫满推翻了箕子朝鲜,建立了卫氏朝鲜。卫氏朝鲜建立以后,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汉朝承认卫氏朝鲜。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开疆拓土,朝鲜北部也在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范围之内。汉武帝灭亡了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立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等四郡。土生土长的韩国人则是偏居于东南一角的偏远地区。
三国两晋以后,高句丽(高丽)逐渐在朝鲜中北部地区崛起。高丽其实由中国古代民族建立,属于古代中国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已经将高句丽申请文化遗产,而且申遗已经成功。隋朝和唐朝时期都曾经远征过高丽。隋炀帝曾经三次出征高丽,隋炀帝不仅没有灭掉高丽,还动摇了国本,国内爆发了农民起义。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也曾经出征高丽。唐太宗虽然没有灭掉高丽,但是唐太宗却沉重打击了高丽。唐高宗时期,派军队攻灭朝鲜半岛上面的百济和高丽。在朝鲜半岛中北部地区设立督府、州、县,这一地区被纳入中央版图。朝鲜半岛三国中的新罗并没有被攻灭。后来新罗逐渐统一的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第一次实现了统一。之后朝鲜半岛基本上被朝鲜人统治。朝鲜半岛的历代政权基本上都和中原王朝保持紧密联系。后来的高丽王朝、朝鲜王朝基本上都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基本上都使用中原王朝的年号,比如高丽曾经使用过金朝的年号,也曾经使用过元朝的年号。
蒙古远征也没有忘记进攻蒙古,高丽国王投降蒙古,高丽成为元朝的藩属国。后来元朝为了东征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元朝时期,中央政府甚至可以在朝鲜征兵,朝鲜也有将军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征东行省设立之后,高丽国并没有消失,也有一定独立性。征东行省的最高长官由朝鲜国王兼任。征东行省和元朝内部各行省虽然有所不同。如果元朝愿意,朝鲜随时都会成为元朝的一部分。朝鲜王朝建立以后,像明朝称臣,成为明朝重要的藩属国和保护国。朝鲜内部王朝出现问题,遇到外敌入侵都会请求明朝帮助。清朝建立之后,皇太极曾经出征过朝鲜,征服了朝鲜王朝。朝鲜又成为清朝的藩属国,而且清朝对朝鲜的控制更加严密。如果清朝愿意的话,朝鲜也随时可以成为清朝领土的一部分。甲午战争以后,日本控制了朝鲜,中国藩属体系最终崩溃。
中国古代的中央王朝基本上都是农耕政权,中国古代政权最看重的土地其实是中原农耕地区。古代并没有现代领土观念,古代领土的变化也比较频繁。但我们也会发现中国古代王朝虽然领土版图不一样,但是中原核心区域基本上没有变化。中国古代大多数朝代只要控制了中原地区,就认为自己已经统一了天下。所以中央王朝在中原地区设立郡县,把中原地区直接纳入中央版图,成为中央王朝的一部分。只有严密控制了中原地区,中央政府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财政和兵员。边疆政权大部分都是游牧或者渔猎民族,这些地区人口相对较少,经济形态也和中原地区不同。这里能够给中央王朝提供的支持相对比较少。边疆地区虽然地域广阔,但是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远远比不上中原各郡。
中原王朝对于边疆政权的统治方式和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历来不太一样。古代王朝在中原地区基本上设立郡县制度或者行省制度,而对于边疆地区则实行各种各样的统治方式。比如西汉曾经在西域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利用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事务。唐朝时期设立安东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安东都护府管理边疆地区事务。有时候中原王朝也会通过册封为王的方式解决边疆民族政权。古代朝鲜大部分时间其实由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统治。虽然朝鲜地区相对于其他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联系稍微疏远一些。但是整体上也在古代中原政权的控制之下,只不过中原实行的统治方式不同而已。如果中原王朝愿意,也可以在朝鲜半岛地区设立郡县。西汉曾经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四郡,唐朝曾经在朝鲜半岛设立州县,元朝曾经设立过行省。所以中原王朝在不在朝鲜半岛设立郡县要看当时王朝的统治政策和统治措施。
虽然汉朝和唐朝曾经短暂时间内让朝鲜半岛郡县化,但是时间都不是特别长久,而且也没有把整个半岛全部郡县化。中原王朝在推行郡县制的时候,也要综合考虑问题。比如,中央政府设立郡县的时候要考虑人口多少、经济发展、民族组成、战略地位、地理地形等方面。边疆地区有基本上都是游牧民族,难以像中原农耕地区那样设立郡县制度。中原广大周边地区地广人稀,设立郡县的成本太高。朝鲜半岛的情况也一样。朝鲜半岛主要以山地为主,而且气候潮湿。朝鲜半岛对于古代中原王朝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偏远、贫瘠、落后地区。这一区域在中原王朝看来不适合农业发展,人口较少也难以满足中原王朝对兵员、人口的需求。在中原王朝看来,在朝鲜半岛地区设立郡县成本太高。中央不仅不能从朝鲜半岛得到好处,甚至还要反过来补贴朝鲜地区。朝鲜半岛地区的郡县反而成为中央王朝的拖累。所以中原王朝不太愿意在朝鲜地区设立郡县。在中央王朝看来让朝鲜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定期到中央政府朝贡是最佳的统治方式。所以中原王朝才没有将朝鲜半岛直接纳入中央版图。
如果朝鲜半岛政权出现不臣现象或者反抗中央王朝,中央王朝便会出兵攻打,甚至直至灭国。只要朝鲜地区安分守己,为中央王朝把住大门、定期朝贡,中原王朝愿意让朝鲜半岛保持相对独立,而不设郡县。
为什么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
自唐代中后期,也就是朝鲜的后三国时期开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真正把朝鲜纳入自己的版图并进行统治的只有元代。除此以外,朝鲜半岛都是以附属国的形式附庸在中原王朝,故而便并没有必要将其纳入版图。
朝鲜半岛中最早成为中原王朝附属国的是“朝鲜三国”中的新罗。后来白江口一战,大唐协助新罗打败日本和百济联军,完成了朝鲜半岛中南部的统一,同时新罗对大唐称臣。可惜8世纪后期,大唐和新罗纷纷陷入内乱,大唐直接分崩离析进入五代十国,而新罗则被高丽所灭,高丽逐统一整个朝鲜半岛,疆域已经扩到了鸭绿江。
之后,金国在东北崛起,高丽王朝臣服金国。后来元灭金灭宋,并与1258年占领高丽,将之变成元朝的“征东行省”,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将朝鲜纳入自己的版图。可惜,这个维持并不久。元朝灭亡,朝鲜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手里,由李成贵建立朝鲜李朝,并向大明称臣。明灭清继,朝鲜继续向清朝臣服。
所以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中原王朝一直只需要朝鲜做附属国,却不愿意统治他,可能是因为那块地本身比较穷,引不起兴趣吧。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中原王朝来说,既然已经称臣了,就没什么必要统治。而且朝鲜历代王朝都比较乖,不像西北和北蒙的王族,老是想独立和造反,就没必要控制了。
当然了,很多朋友会说汉四郡的时候朝鲜不也是中原王朝的么?汉四郡时期当时的汉朝控制的仅有北朝鲜,南朝鲜部分还是有自己独立政权的。所以整个朝鲜半岛都是中原政权的仅在元朝了。
为什么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
为什么中原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其实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个性价比的问题,就是值不值得。具体来说就是把朝鲜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能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而不把它纳入进来又有什么利弊?从这几个角度去分析一下,其实答案是很容易发现的。中原王朝为什么要扩大版图?
首先在说中原王朝为什么没有把朝鲜半岛纳入版图之前,桃花石杂谈觉得还是应该先搞清楚中原王朝在历史上扩大版图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中华古文明基本上从一诞生开始就是农耕文明,而农耕文明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望安定,厌恶战争的倾向的。因为农耕文明得以维持的根本要素就是保证社会稳定,让生产周期特别长的农业劳作能够稳定进行。
所以它和游牧文明以及海洋文明的价值取向都不一样,在那些文明的基本形态里,安定比农业文明更难获得,因此反而使他们对安定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所以这些文明也找到了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替代要素,比如通过战争或者贸易抢夺或者交换财富,所以这两类文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外扩张的冲动,因为对外扩张的越大,就会有更多的领土(市场)去进行掠夺或者交换。
所以中原地区最初的统一王朝秦朝就是中原地区适合进行农耕地区的一个联合,因为对于这些农耕地区来说,拥有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是最适合进行农业生产的,也就是对这块土地上的人最有利的方式,所以秦朝的统一虽然也是通过武力实现的,但它最根本的内在原因却还是基于农业文明所渴望的稳定。也正因为如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不惜用国本持续用兵,而统一六国之后却没有任何再向周边扩张的欲望,反而修了一道万里长的城墙,自己给自己设定了版图的边界。
说到这肯定有些朋友会说,那为什么后来中原王朝又扩张出了长城的边界呢?这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经过秦汉将近一百年的统一之后,中原人发现,只靠长城没法维持中原的和平,也就是没法完全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要想减少这种侵扰,只能主动出击,所以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原王朝也多次发兵进入漠北草原。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原王朝又发现,因为中原在马匹骑兵方面的劣势,所以仅凭中原农耕地区,很难与长期拥有骑兵优势的北方游牧民族抗衡,要想弥补这方面的劣势,只能将游牧和农耕杂处的西域地区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才能改善自己武力的劣势,与北方游牧民族抗衡。所以汉武帝时代之后,经营西域就成了中原王朝的基本国策。
(汉匈战争也是汉朝在经过了70年防御求和无法改变匈奴袭扰之后的无奈之举)
所以这西域和漠北也就成了中原王朝较早纳入版图的地区。而在唐朝时期,吐蕃王朝崛起,不但在安史之乱后攻占了河西走廊,将西域两个都护府与中原隔绝,最终一度并吞了西域大部。而且在公元763年10月,吐蕃甚至发兵20万,攻占了唐朝首都长安,并在长安立了伪皇帝。这一系列历史事件其实也使中原王朝认识到,青藏高原对中原王朝和生存也同样至关重要,如果西南的威胁不消除,西域和漠北也很难稳固。所以到元明清三朝,中原王朝的版图也扩展到了青藏高原。
隋唐为什么要对高句丽用兵?所以中原王朝对外扩张其实都是被动进行的,即在面对生存威胁,没有别的办法之后,才会去通过扩展领土的方式尽量消除这种威胁。其实也正是基于这个理由,隋唐两朝才会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持续用兵,因为高句丽本质上并不是一个朝鲜半岛上的王朝,它领土的主体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它其实与后来的辽金清等发源于东北地区的政权更加类似。
而且高句丽的主体民族也不是朝鲜半岛的民族,而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叫扶余的古民族。此外在它的存在期间,它深度参与中原政治,在南北朝时期通过向南朝称臣牵制北朝,并曾与北朝多个政权发生过激烈战争。而到隋唐时期,高句丽又与突厥联盟,继续骚扰牵制中原王朝。所以如果任其发展,恐怕金朝和清朝入主中原的历史在唐朝就会出现,这当然是中原王朝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隋唐两朝才会不惜国本地对高句丽持续用兵。
(高句丽其实和其它中国历史上东北地区的政权更接近)
为什么高句丽之后不再用兵朝鲜半岛?但对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也都知道,隋唐对高句丽的持续用兵也并不顺利。隋朝大家都知道了,隋炀帝为了征高句丽,不惜大费人力物力修建京杭大运河,使中原大军能够在中原地区的北境幽云地区集结,以求得胜机。但三征高句丽还是耗尽了国库,隋朝最后的灭亡都和征高句丽的战争有关。而唐朝也一样,雄才大略,威震西域,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率领大军御驾亲征竟然都没能成功征服高句丽,最后还是在唐高宗时期又历时八年左右,两次发兵高句丽才将其征服。
而这种不顺利的过程,除了在一方面说明高句丽确实具有很强实力,堪称-1.0版的辽金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国本位于黄河流域的隋唐,在征高句丽的时候会面临非常大的后勤困扰。在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的主要人口都还是位于黄河流域,因此要征高句丽,大军也要先在中原地区集结,准备好充足的粮草再发往高句丽,而光在路上粮草乃至疾病等对军队的自然消耗就会占去很大比例,在当时为这种规模的大军提供粮草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所以无论是隋军还是唐军,到达高句丽地区的时候,其实都不可能发挥最强战力,这也是隋唐两代征高句丽都不太顺利的主要原因。
(唐朝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战争)
不过唐高宗时期,还是凭借其超强国力,完全灭亡了高句丽。但唐朝维持对朝鲜半岛的统治还是面临和之前一样的问题,就是在当地要长期维持大量驻军,后勤消耗太大,得不偿失。但在唐朝灭亡了高句丽之后,朝鲜半岛周边的政权其实已经接受了无力再和中原王朝抗衡,其影响力不可能迈出朝鲜半岛的现实,所以虽然后来唐朝也并非心甘情愿地退出了朝鲜半岛,但面对一个甘心称臣,没有任何野心的朝鲜半岛,唐朝和后来的中原政权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后来朝鲜半岛和中原政权之间基本就定型成了这样的关系,即朝鲜半岛向所有中原王朝称臣,在各种礼制以及军事、政治方面不越雷池一步,而中原王朝也不再去招惹他们。
(甲午战争之前,朝鲜的王宫景福宫都是始终按照中国郡王府的规制建设的)
所以在后来,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是最有利的关系,朝鲜半岛不可能对中原形成威胁,而将其完全征服的获益比不上让其自立,但基本听命于中原王朝的状态。对于朝鲜半岛来说,在明知无力与中原王朝抗衡的情况下,以称臣换取自立也不失为一种自存的策略,所以双方的这种关系就一直得到了维持,一直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打破这种平衡为止。
而在此之后,其实中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旅顺屠城,918事变乃至抗战期间中国的沉重牺牲在某种程度上也都跟失去了朝鲜半岛有一定关系。所以回过头去看,其实中国古代上朝鲜半岛维持听命而自立的状态,其实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一种方式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