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轰炸机在执行任务中,一定要有战斗机护航么,自己不能自卫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就是一个火力网的大小问题。
即便是英美战略轰炸机,只有自卫火力网,有大口径机枪构成。
即便是12.7毫米高射机枪,有效射程不过几百米。
所以,战略轰炸机自卫火网只有几百米。
而敌机攻击战略轰炸机,几百米距离往往只有一二秒而已。这么快,轰炸机的机枪想要射中是很难的,即便机枪手有着极强的反应。
更重要的是,如果敌机不是正对机枪飞来攻击,而是掠过,那么时间更快,而且还需要机枪快速跟踪战机扫射,难度非常大,甚至几乎是不可能击落的。
实际上,战略轰炸机主要是靠坚固的机构防御,自卫机枪只是扰乱敌机的袭击。其实,战略轰炸机就像太极雷雷,基本是护住头脸被敌机殴打,就看能不能扛得住。
自然,这是非常危险的。
虽然战略轰炸机够结实,但被击中诸如机翼、发动机,也是一击毙命的。
但是,有战斗机护航就会完全不同。
护航的战斗机,可以将战略轰炸机的自卫火网,轻松扩大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范围。
如果护航战斗机最够优秀,战术严密,敌机可能根本就不可能靠近战略轰炸机。
所有有无战斗机护航,对于战略轰炸机来说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1943年8月17日,第八航空队发动了针对施韦因富特和雷根斯堡两个地区的战略空袭。
在喷火式战斗机和P-47战斗机护航下,376架轰炸机出动。
但是,战斗机航程不够,在到达德国本土之前大部分被迫返航。
只留下战略轰炸机和少数P-47战斗机。
结果,他们被德军战斗机胖揍一顿,60架轰炸机当场被击落,基本所有轰炸机都是带伤飞回,其中近百架因受损严重而报废。
8月17日惨败以后,第八航空队的空袭行动都局限于护航战斗机的航程范围内。
1943年10月14日,第八航空队再次冒险出击,放弃了战斗机护航,又被重创。
第一轰炸师约150架B-17空中堡垒轰炸机,遭遇德国空军数百架战斗机围攻。此时,为轰炸机编队护航的P-47战斗机由于航程有限,已经返航。
这150架B-17又被胖揍一顿。
执行同一任务但稍晚起飞的美国第八航空队第三轰炸师在返航时也被两百架左右的德军战斗机猛烈攻击。
美军彻底损失了77架B-17轰炸机,高达26%。其余返航的轰炸机几乎个个重伤,能够投入使用的仅剩下62架。
在缺少战斗机护航的时期,白天战略轰炸损失很大,有时候损伤高达百分之五十。机组成员每次出发前都写好遗书,处理好遗物,因为很可能回不来。
10月14日以后,战略轰炸被迫放到晚上
直到出现了外挂副油箱的P51野马以后,战略轰炸的损失才降低到百分之十,降低了四十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战斗机护航的重要性。
最后摘录一段:在历时5年的对德战略轰炸中,英美空军共进行了44.4万次轰炸,出动轰炸机144万余架次,歼击机268万架次,投弹270万吨。美国损失飞机1.8万架,英国损失2.2万架。德国损失飞机57385架,造成平民伤亡108万人,750万人无家可归。事实证明,战略轰炸尽管对消灭德国的战争潜力具有重大作用,但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
二战时期的轰炸机在执行任务中,一定要有战斗机护航么,自己不能自卫么?
二战期间战斗机护航轰炸机也是根据战场而定的,比如: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轰炸机从塞班岛、硫磺岛等机场起飞,由于路途过于遥远加之B-29轰炸机可以在万米高空飞机、日本也缺乏夜间战斗机…等原因,美军B-29轰炸机经常在夜间组成大机群,肆无忌惮的轰炸日本列岛各城市!美军B-17轰炸机对德国战略轰炸初期,由于没有战斗机护航,损失很惨重!在二战关于轰炸机的影片当中经常可以看到德军战斗机横行美军轰炸机群当中…主要原因还是当时英美的战斗机航程太短了,护航滞空时间少,也就给了德军战斗机提供了有趁之机。
二战期间,能实施2000公里外大规模战略轰炸任务的战略轰炸机只有四个型号,美军的B17/24/29、英军的“兰开斯特”。这些轰炸机本来就飞行速度慢、机动性差,再满油和最大载弹量飞机就越发笨拙了!大机群编队飞行实施“地毯式轰炸”就必须要由战斗机护航,先期阶段由于组织协调差和战斗机航程短,英美轰炸机不但损失惨重,轰炸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后来P-51战斗机服役之后,这种情况改善了很多!
其实,当时的英美战略轰炸机自身防卫能力还是说的过去的,一架轰炸机通常有8~10挺12.7毫米口径重机枪,一百多架轰炸机可以有1000挺,在轰炸机飞行间距和组织协调下构成了很密集的火网,但这并不足以保障轰炸机群的整体安全,因为这些机枪都是由轰炸机机组射手人力操纵,打击速度很快德军战斗机命中率太低了…所以,必须要由战斗机护航,好在从英国到德国本土的飞行距离不是太远,“喷火”、“野马”战斗机可以胜任护航轰炸机的任务。与战略轰炸德国不同的是,日本国土防空力量很薄弱!战斗机性能也不佳,更严重的是美军轰炸日本的主力机型是B-29战略轰炸机,在性能上要好于B17/24,全封闭增压机舱可以让它在万米高空飞行,所以叫做:超级空战堡垒!更厉害的是它的防御武器甚至实现了遥控操纵,还有了最早期的火控计算机防御能力大大提高,也正是B-29的更新、更强大和日本防空能力的薄弱,李梅将军才敢将B-29的一部分自卫机枪拆除,装更多的燃油和航弹,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夜间去“火攻东京”。当然,美军也不是一味的冒险,图片上就是夺取硫磺岛之后,美军扩建了岛上的机场,部署了B-29轰炸机和P-51远程战斗机,必要的时候执行护航任务。
总体来看,对德国轰炸必须要有战斗机护航,因为想早点结束欧战,所以对德国轰炸不分昼夜!并且德国防空力量还是很强大的;至于日本由于有了更强大的轰炸机和日本国土防空能力有限,去执行轰炸任务时,战斗机护航任务比较少。
二战时期的轰炸机在执行任务中,一定要有战斗机护航么,自己不能自卫么?
二战时期的轰炸机一般都装有多挺机枪,象B-17,B-29这种重型轰炸机上边都有十多挺大口径机枪。在二战前,由于航空技术的限制,一度出现轰炸机飞的比战斗机快的情况,当时的确出现了一种说法就是轰炸机不用战斗机护航,单凭自身的自卫火力就可以应付对方战斗机的攻击。二战初期,美军在对德国执行战略轰炸的初期,一方面是没有合适的战斗机,另一方面是战前的轰炸机能够战胜战斗机的潮流,美军英军都是没有使用战斗机护航。
没有战斗机护航,英国人是借助夜暗的掩护,反正轰炸城市用不着太准确,到了城市把炸弹扔下去就是胜利,而当时的夜间战斗机不能有效的对抗英军的夜间轰炸。
当时,美国讲究白昼精确轰炸,所以美军面对德国空军的拦截压力要比英国空军大的多,战损率也高得多。德国的防空系统由高炮和战斗机组成,面对美军轰炸机的自身火力网,德军通常会首先用高炮把美军的编队打乱,使美军的轰炸机落单,这样德军的战斗机就容易实施攻击了。
当时轰炸机使用的自卫火力美军是12.7机枪,英军也是一样,在几百米的距离上是非常有效的火力,战前流行远距离射击,就是战斗机早早的开火,但是二战中的空战王牌的经验都是近距离来说,有的甚至说把敌机塞满你的风档以后再开火。而战斗机的火力也是不断加强,在二战初期还有战斗机使用7.7机枪这种火力,但是到了中期,战斗机使用机炮就已经是主流了,甚至使用37炮的,这种情况下,战斗机的火力远远超过了轰炸机,战斗机可以确保在安全距离上攻击轰炸机。
梅262已经是用机炮了,4门30毫米机炮。
二战中,重型轰炸机在德国用自身的损失证明了,轰炸机深入敌方纵深还是需要战斗机护航才行,单凭轰炸机自身的自卫武器是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还是要战斗机护航。戈林曾经被问到,什么时候知道德国被打败了?戈林回答很早,在美国的P-51出现在柏林的上空的时候。在P-51的护航下,盟军空军终于是把自身的战损率降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地步。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