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妒英才,为何聪明至极的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离奇去世?
才高八斗胜子建,学富五车如东坡。曹冲为曹操与环夫人的从子,博学多识,机智聪慧。曹冲虽然在曹丕、曹植、曹彰中间是最为年轻的,但他的聪慧、活泼可爱、仁义大度的性格,却十分受曹操的喜爱,有重点培养曹冲的意思。
曹操经常在百官面前夸赞曹冲,众人对曹冲也十分喜爱。然而不幸的是,赤壁之战之后,曹冲就暴病而亡,年仅十三岁。曹操悲痛欲绝,将将文昭甄皇后的族女,与曹冲一起合葬,曾追封曹冲为邓哀侯。如此天资聪慧的曹冲,为何会不幸夭折,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首先曹冲的确天资聪慧,讨人喜爱。曹冲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大脑,他能从独特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曹冲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南方进贡的大象,无一人能称出重量,唯有曹冲想到将大象装进船里的方法,而当时曹冲五六岁,他不亏为神童。《三国志》曾记载:
(曹冲)少聪察歧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曹冲五六岁的时候,就有成人的智商了,能够应付复杂局面,和百官们谈笑风生,诗词文赋,张口即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样的神童怎不惹众人喜爱呢?就连曹植也说:于惟淑弟,懿矣纯良。诞丰令质,荷天之光。
曹冲不但聪慧,而且有仁爱之心。依据冯梦龙的《术智部.曹冲作者》记载,曹操的马鞍被老鼠啃食了,负责看护的库吏惊恐万分,害怕被曹操杀掉,情愿自缢而死。曹冲却劝说他三日之后再去自首。曹冲故意将自己的衣服弄成很老鼠啃过的一样,穿着去见曹操,并表现出痛苦万分的样子。曹操问起缘故,曹冲只说衣服被老鼠啃了,据说主人会很不吉利。
曹操却安慰说:这都是别人瞎说的,不用担心。三日后,库吏拿着被老鼠咬坏的马鞍去自首,曹操却笑着说,曹冲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老鼠啃食,我的马鞍被咬坏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曹冲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库吏的性命,其仁爱的一面受百官们的夸奖,曹操于是更加喜爱曹冲了。
其次分析曹冲为何英年早逝。曹冲的夭折,饱受世人的猜忌,相关史料中也没有确切的记载,世人多认为曹冲是被谋害的。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其一演义中将曹冲之死归结为锋芒毕露,惹人嫉妒。曹冲的确聪明,而且毫不掩饰的表露自己的聪明。这正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司马懿也曾说过,真正聪明的人,应该让别人看不到他的聪明。曹丕正是大智若愚,才笑到最后。司马懿善于隐忍,耗死了曹魏三代皇帝,更是为建立晋朝打下基础,由此看来当时霸气外露的人,大多好景不长,以下便是个例子。
壁之战失败后,西凉马腾韩遂欲偷袭许昌,曹操急忙率军回援,然而敌人却早早的安排好刺客,行刺曹操。殊不知曹操早已发掘,曹操接连两次声称第二日便到许昌,文武百官都在南门封候,就数曹丕最为勤快,第一个去,最后一个回。待到曹操真的回来之时,百官们毅然在南门等候,曹操的儿子们也去了南门,唯独曹冲去了西门。
令人意外的是曹操果然从西门进来,只见得曹冲一个人在此等候。曹操很诧异的问曹丕,为何知道他从西门进来,曹冲分析说:父亲两次称自己从南门进来,百官们又在南门等候,因此刺客肯定在南门行刺,为了躲避刺客,父亲从西门进来是最为合适的。况且马腾韩遂进攻许昌,也会从西门,这样父亲还可以视察一下西门的城防。曹操听后,在其他几个儿子面前夸赞了曹冲,让其他人像他学习。
曹冲的霸气外露惹得曹操的喜爱,却也招致其他兄弟的猜忌和嫉妒,毕竟曹操要在几个儿子中选择世子,当时曹操最中意曹冲,曹冲又受到百官的爱戴。曹操也曾当着众人的面,夸赞曹冲聪明,这怎么不让其他儿子嫉妒呢?曹操回到许昌不久,曹冲就暴病而亡,这是有着让人琢磨不透的原因的。一者是时间的巧合,二者是其他人有杀人动机。很多人猜测曹冲是被人谋害,这也无可厚非。
其二电视剧《新三国》中,曹冲是被曹丕放毒舌咬死的,这也与演义中的推测大相径庭。话说曹冲的聪慧早已天下闻名,这让曹丕坐立不安,毕竟曹昂死后,曹丕就成了长子,他是最有可能成为世子的。然而曹冲的出现,却大破了这份宁静,曹操对其大加赞誉,欲立其为世子。
于是曹丕便想着宴请曹冲,几番推杯换盏之后,曹丕佯装大醉,将桌子上的酒杯打碎,曹冲也喝的酩酊大醉。然而殊不知这正是曹丕的信号,此时进来两条大蛇,曹冲努力挣扎,却最终被咬,曹丕也被咬伤,然而却没有大碍,想来是有解药的原因,就这样曹冲一命呜呼。
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声称这是他的不行,确是某些人人的幸运,言语里面有暗指自己的儿子们的意思。这毕竟是电视剧里面的情节,不可全信,然而这样的推断也并非空穴来风。在《三国志》的描述中,曹冲也是暴病而亡,关于得的什么病,也没有确切的记载,可以说曹冲之死,疑团重重。
你是如何看待曹冲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天妒英才,为何聪明至极的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离奇去世?
公元208年,即建安十三年,对于大枭雄曹操来说,是非常失意的一年。这一年,他最喜欢的儿子曹冲夭折,死时年仅13岁;他本人刚刚出任丞相,却在赤壁遭遇惨败。
胜败乃兵家常事,人死却不能复生。
13岁正值朝气蓬勃,很少有人会将这样的年纪,与死联系在一起。曹冲却在这样的年纪夭折,怎能不让曹操失意?
老年丧子,人生三大不幸之一,更何况,曹冲还是曹操25个儿子里最喜欢的那个。
曹冲很小的时候,就以聪明和仁慈著称。
5岁那年,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便询问部下,很多人表示唯有杀了大象方可称出大象的重量。这时,曹冲却说:“将大象放在船上,在水痕处刻下记号,再称同样重量的物品即可得知大象的重量。”曹操听完十分高兴,并果真以这个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随着曹冲年龄的增长,他的仁慈和聪明,愈加让曹操喜爱。以至于曹操在朝堂上,不止一次地对大臣说:“等我死了以后,就传位给仓舒(曹冲的字)。”
曹操对曹冲的独爱,可见一斑。
人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曹操对曹冲越是喜爱,曹冲的早夭,越彰显曹操的失意。
失意之余,不禁发出质疑,曹冲为何会死在这样的年纪?
史书《三国志》关于曹冲的死,只有一句话: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翻译过来就是:建安十三年,曹冲13岁,这一年曹冲得了一种怪病,让所有人束手无策。曹操试遍医方也无效,只好跪求上天让曹冲挺过这一劫。可惜,曹冲命薄,还是死了,曹操非常哀痛。
按照史书的说法,曹冲死因是“疾病”。
古代的“疾病”,与如今的“疾病”虽然字完全一样,意思却有些许不同。古代的疾病,指的是来的非常突然的病。
正是这场“疾病”,夺取了曹冲的性命,甚至让不可一世的曹操发出这样的感叹:
“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言外之意,如果华佗不死,曹冲就不会丢了性命。曹操将曹冲的死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可是,即便华佗还活着,曹冲就真的死不了了吗?
恐怕是未必。
秦汉三国年间,人的平均寿命只有22岁;曹操育有25个儿子,平均年龄也仅仅28岁。
究其原因,还是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很多突发疾病,当时的医生大都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病人死去,曹冲就属于这种情况。
那么,曹冲的疾病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此之前,曹冲的疾病完全没有征兆。
说法一,曹冲是被曹丕加害。
电视剧《军师联盟》就采用了这一说法。说是,曹丕因为曹冲受宠,心怀嫉妒,就想除掉他保住世子的地位。在谋士的建议下,曹丕设计令曹冲中毒,最后得了“疾病”而亡。
曹冲死后,曹操非常伤心。曹丕见状,便过去宽慰曹操,谁料,曹操却冷冷地说: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意思是说:曹冲死了让我很难过,你(曹丕)不应该高兴才对吗?
可见,曹操在曹冲死后,就怀疑过死因。然而,帝王家的不幸就不幸在这里,明明知道可能会发生夺嫡之争,也只能眼睁睁地任兄弟相残。
说法二,曹冲是被大臣加害。
曹冲的夭折与曹操加封丞相,两件事一前一后。曹操此举,定会招致很多大臣的不满。与此同时,曹操在很多场合,多次声称要传位给曹冲。
于是,曹冲就成了众矢之的。不满曹操的大臣,虽然不能把曹操怎么样,偷偷下毒,将曹操最喜欢的曹冲毒死,却并不难。曹冲死后,曹操派出刺客,将曹冲最好的朋友周不疑刺杀,或许正是此因。
说法三,天妒奇才。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玄学色彩。换一种角度,曹冲从小就身体虚弱,遇到难解的病症,无法医治而亡,岂非天妒?
可叹!曹冲若是能够挺过这一劫,曹操也不会带着无比的失意,去赤壁对阵孙吴联军,三国的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写?
天妒英才,为何聪明至极的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离奇去世?
曹冲是曹操的第七子,我国历史一个神童式的人物,“曹冲秤像”的故事流传至今,可惜13岁就去世。
关于曹冲的死因有三种说法:
- 病故
- 被哥哥曹丕害死
- 周不疑复仇
究竟那一种最可信呢?应该是第二种。原因如下
一、病故的可能性不大曹冲是环夫人所生,聪明伶俐,非常讨曹操喜欢。有一日,曹操得到一头大像,想知道这只庞然大物倒底有多重,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总不能把大像大卸八块。正当众人苦思冥想的时候,七岁的曹冲想出了办法:先是把大像放在船上,记录水没船身的位置,然后用这条船再称放石头,当石头放到水位到达原来标记的位置时,大像与石头重量相同。曹冲的聪明不仅让大臣惊愕,更是给好大喜功的曹操脸上增光。
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很健康,曹操还有立其为嗣子的打算。所以曹冲的突然去世很蹊跷,如果他先天不足而体弱多病,曹操不可能会有这种想法。关键曹冲的病,就连太医也是一头雾水,就算华佗在世也不见得起死回生,所以因病致死很值得商榷。
二、周不疑害曹冲没有意义周不疑也是一个神童,曹操素来爱才,攻陷荆州之后将其收归门下,而周的家人都死于曹操之手。从这点上看,二者有血海深仇,曹操欲嫁女儿于周,周不从。但是周与曹冲的关系非常要好,两个人天生异禀,惺惺相惜,心灵上也能产生共振。曹冲死后,曹操每见到周不疑就想起故去的爱子,心中非常难过,悲痛之余难免会猜测儿子的死与周有关,于是没多久就派人把周暗中刺杀。
其实,周不疑是冤枉的,试想如果他想报仇,曹操才是真正的目标。如果他有害死曹冲的能力,为什么不用在曹操的身上,何况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周不疑没必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去害死无辜的好友。再说了,如果曹冲之死真的与周不疑有关,曹操直接就把他处死了,根本不会犹豫再三、暗箱操作。而曹操杀周不疑真正的原因是把他当做了第二个杨修。
三、除去曹冲符合曹丕的利益曹丕虽是曹操的嫡长子,但他是曹操二十多个儿子中很不受待见的一位。曹操继位嗣子的理想人选是刘夫人所生的长子曹昂,可惜征讨张绣的时候,曹操强占张的婶婶,引起了张的不满,被张偷袭,小曹为掩护老曹逃命被杀。正是由于曹操好色人妇的怪癖将长子害死,所以不得不另觅嗣子人选,而此时曹操优先考虑的是四子曹植和七子曹冲。如此一来,曹丕就是一受冷落的边缘人物,如果想将来继承王位,只能是先把两个弟弟扫除。
曹植与曹丕一奶同胞,母亲是正夫人卞氏,曹冲为环夫人所生。其实,曹丕并没视曹植为最大的威胁,因为曹植实际上是一个舞文弄墨的书呆子,论权谋与自己相差甚远。曹丕最大的障碍是曹冲,因为曹冲不仅受曹操的喜爱,并且曹操处处袒护于他。所以曹丕可以略施小计就能摆平曹植,但在曹冲身上狠花了一番心思。据说,曹丕抓来了一条毒蛇,先把曹冲咬伤,然后自己也假装出被咬的假相。结果曹冲殒命,曹丕“死里逃生”。
事实上,曹丕从少年起就疾病缠身,为了继承王位“忍辱负重”,骗过了所有人的目光,城府之深可见一斑。所以,仅从这点上看,曹冲的死并不是天妒英才,而是曹丕所为。感谢朋友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天妒英才,为何聪明至极的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离奇去世?
曹操家族的人寿命基因有问题。曹操有名有姓的儿子有25个,普遍寿命都不高。
请看下表。
1.曹昂,197年战死,年龄20岁;
2.曹丕,226年病逝,年龄39岁;
3.曹彰,223年病逝,年龄34岁;
4.曹植,232年病逝,年龄40岁;
5.曹冲,208年病逝,年龄12岁;
6.曹据,未记载年龄,但按曹据乃曹冲同胞之弟,司马昭254年废曹芳时欲立曹据为帝,可得至少58岁;
7.曹宇,278年病逝,未记载出生年,推测至少60岁;
8.曹林,256年病逝,未记载出去年,但由于210年封侯,推测年龄约60岁左右;
9.曹衮,235年病逝,年龄约35岁;
10.曹峻,259年病逝,年龄约55岁;
11.曹干,261年病逝,年龄45岁;
12.曹彪,251年自杀,年龄56岁;
13.曹整,218年病逝,年龄21岁;
14.曹均,219年病逝,年龄约20岁;
15.曹徽,243年病逝,年龄约45岁;
16.曹茂,未记载,根据封侯及最后一次受封,推测至少55岁;
另外9子(曹熊、曹铄、曹玹、曹矩、曹上、曹勤、曹乘、曹京、曹棘)均为早逝夭折。
可看出曹操儿子当中寿命在40岁以上的只有8人,主要的儿子当中,没有超过40岁的,再看曹三代以曹睿为代表的,寿命就更短了,曹睿干脆所有的儿子都夭折。说明曹家后代可能在寿命上可能有点问题。
这也是我个人推测,因此曹冲早逝也不足为奇。
天妒英才,为何聪明至极的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离奇去世?
什幺天妒英才,雄才盖世长寿者多了。聪明者有早死的,象这里提到的曹冲,还有秦国甘罗十二岁为丞相,十三岁就英年早逝。但长寿的也很多,张学良103岁,乾隆皇帝活了89岁,有的科学家97岁仍健在,难道他们不是英才吗?生老病死很正常,英年早逝倍感伤,说天妒英才只是对他们无限怀念的一种解说而已。
天妒英才,为何聪明至极的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离奇去世?
中国人都说聪明的人不长寿,三国时的神童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神奇去世,对曹操来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更一个重大损失。
正史里记载,曹冲是病死的。但仔细分析一下,有很多疑点,在很多野史中,曹冲是被人害死的。
神童盖世:
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他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小神童。曹冲从小就聪明过人,深得曹操喜爱。 “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三国志》记载:
“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就是一个奇迹。
曹操每至军国重事的闲暇,常去春棋苑,和环夫人说会儿闲后,就召小神童来竟日长谈,不仅不觉疲倦,反恻神清气朗,满心欢喜,不由对环夫人说:
"我头风病一犯,见了仓舒,即时而愈,你说怪也不怪?莫非我家仓舒是仙佛托体吗?"曹冲能有多聪明?据史书记载: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曹操不止一次当着众人夸奖小儿子,而且多次流露出以后将位子传给这个小儿子的想法。这引起了志在王位的曹丕的嫉妒,一想到王位可能要归这个弟弟,曹丕就寝食难安。
曹丕手下谋士周猛向曹丕建议,如果想保住世子之位,不如设计杀掉曹冲。曹丕没有犹豫,让周猛买来一条毒蛇,然后请曹冲过来吃饭。
曹冲哪里知道哥哥要下毒手,欣然赴宴。曹丕不停的劝酒,小孩子能有多大酒量,一会就酩酊大醉了。这时房中爬出两条毒蛇,爬向兄弟二人。
兄弟俩人都被咬中,一齐昏死过去。 其实,曹冲昏死是真的,曹丕是假装的,因为他早就先服了解毒药。就这样,十三岁的曹冲一命呜呼。
曹冲的死固然是曹丕下的毒手,但某种方面来说,是他自己害了自己,他太过于聪明而不知道收敛,对人心险恶毫无防范,才招来杀身之惑。
丕与冲:
仔细想想,曹冲的死,曹操一点责任也没有吗?曹冲死时,曹操对其他儿子们说: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说明平时曹操早已把小儿子当成接班人了,可是世子还是曹丕,这就为家庭内斗埋下了伏笔。如果能早点公开确定这个小神童的接班人身份,也许会断了曹丕的念头,也不至于发生兄弟相残的悲剧。
所以曹冲之死,曹丕要负主要责任,曹操也脱不了干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咱出来行走社会,低调行事的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