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究竟有多壕,是什么保证美军在远离美国本土还能好吃好喝的?
这是两个问题,先来说下二战美军究竟有多壕,可以说是当别的国家的军队还在为食物供应种类单一而苦恼不已的时候,美国大兵们却过上了午餐肉罐头吃到吐、香烟巧克力不限量、1年喝掉10亿瓶可口可乐的奢侈日子,小油瓶偷偷吐槽下比现在小油瓶日子过得都好。
网上甚至还有个段子来形容二战美军的伙食,在二战后期,德国在阿登反击战中为了重创盟军,派出了一直突击队化装成美军打入敌后搞破坏,一位打入美军内部的德国间谍在吃了午饭后大赞伙食好,结果就被旁边的美军给揪了出来,因为今天这顿午饭是最近几天来最烂的一天。
那么美军伙食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呢?先来看一组照片
图1 一份配有蔬菜、烤鸡、土豆泥、玉米羹、饼干和黑咖啡的标准午餐
图2 这是一些罐头,其中配有奶油花生酱、水果罐头、蔬菜罐头、干水果、黑咖啡和茶
美国人的伙食种类非常丰富,各种可口的食物应有尽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花样翻新的各种罐头,午餐肉罐头、沙丁鱼罐头、火鸡、披萨、冰激凌等,二战美国陆军的野战口粮分为A、B、C、D、K等多种类型,每种包含的食物种类不同,有的还分为早餐、午餐、晚餐。
(1)陆军C型口粮
其中C型口粮是二战中美军士兵们吃的最多的伙食,也是特别设计用于没有餐厅的实战条件下的部队,要求便于携带,满足三餐营养,他重3千克,有11种餐可供士兵们选择,C型战斗口粮,包装在6个小铁片罐头内和一个附件包,其中三个是肉类,三个是面包类。
那么这些罐头里都有些什么呢?
肉类罐头主要包括火腿、鸡蛋和土豆、豆类、鸡、蔬菜等等
图3 鼎鼎大名的斯帕母午餐肉罐头
面包类罐头主要包括饼干、压缩麦片、葡萄干、速溶咖啡、糖、可可饮料粉以及牛奶糖
图4 速溶咖啡,美国军需部绞尽脑汁的杰作
附件包里有九只高级香烟,净化水药片,火柴,卫生纸,口香糖和开罐头器。
图5 骆驼牌香烟
除了骆驼香烟外,还有黄金叶、切尔西、切斯特菲尔德、幸运攻击牌等5种香烟
(2)陆军K型战斗口粮
K战斗口粮的正餐河内有肉类罐头、饼干、肉羹,糖果,口香糖,速溶咖啡粉,砂糖,香烟,开罐头刀,卫生纸和木勺。
图6 K型口粮供应箱
箱子中有12份配置好的早餐,午餐,晚餐盒,黄油饼干,奶酪,黄油,砂糖包,果酱盒,咖啡,火柴,每盒配置4支装香烟盒,巧克力糖,口香糖,三餐配置有火腿肉罐头,午餐肉罐头,猪肉,豆角丁罐头等,罐头起子,木质就餐勺,餐巾纸,手纸等
图7 早餐:火腿肉罐头,燕麦饼干,奶油饼干,果酱块,速溶咖啡,多米诺砂糖块4块,菲利普-摩尔斯香烟4支/盒
图8 晚餐:猪肉黄豆罐头(所谓的臭豆子罐头),燕麦饼干,黄油饼干,速溶咖啡,砂糖块,香烟,火柴,木质勺,开罐器一个,口香糖等。
(3)陆军D型战斗口粮
D战斗口粮在二战也是非常有名的食品,就是巧克力糖,由于所有人都喜欢吃巧克力,美军也把D口粮当做鼓励士气的好东西。
图9 军用牛奶巧克力糖,供美军紧急情况下不能就餐时,补充能量
二战美国陆军的伙食已经够好了,可以说让其他国家都很羡慕了,但是与美国海军相比,就像叫花子见了满汉全席
以牛排为例,二战美国最好的牛排要优先供应海军,不管是陆军还是国内平民,不好意思,靠边站
图10 正在切牛排的海军厨师
图11 美国海军的晚餐:切片冷牛舌、炸土豆、海军烘豆子、菜丝沙拉、糕饼屑配果酱、面包、黄油、茶
图12 美国海军每天早上,厨师们就从冷藏库里把一天的肉取出,成片的牛羊猪肉挂起来,一段时间后切成各种块,然后送往舰上的几个伙房,然后供不同阶层士兵和军官食用
图13 甚至在海上非作战期间还可以饮酒
美国人是如何保障如此奢侈的后勤供应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士兵们才有战斗力
(1)战争远离本土,工农业生产未受影响
由于美国卷入战争时间较晚,并且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在本土作战,美国的整个工农业经济并没有收到任何削弱,相反由于强劲的需求,反而大大提高了,美国人依托强大的国力和庞大的后勤保障系统,甚至提出了“无限后勤”的口号,即满足战士们的任何后勤需求,战士开枪开到虚脱,子弹无限供应,前线有吃不完的新鲜食物。
图14 送往前线的可口可乐
(2)制定强有力战时经济管理机构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罗斯福对美国进行了全面的战时动员,美国国会还授权给罗斯福广泛的权力动员经济力量从事军工生产,赋予总统根据国防需要在整个经济范围内优先分配资源的权力,罗斯福还成立经济稳定局,专门负责协调竞争激烈的军需和民用生产,大力向军需方面倾斜。此外还成立了战时劳工局、战时航运局、战时人力委员会、战时海运属等机构服务庞大的后勤保障系统。
(3)为了筹措战争费用,政府大量发行战争债券
疯狂的生产总需要人买单,为了筹措战争费用,保障军需,罗斯福政府还大量发行战争公债,通过发行债券,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共筹集了1569亿美元的战争费用。
图15 美国政府发行的战争债券
在一个就是大量将经济资源向战时生产倾斜,到了1945年美国政府的总支出的一般都用于战时生产,最后一个就是美国政府还向战时生产的新工厂提供贷款,政府的各项政策,带动了全民就业,拉动了战时生产
(4)建立强大的运输体系
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出了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得需要一个强大的运输体系运送到前线去,没有运输一切都是空谈。因此美国人建立了一支可以从美国本土为各大战场运送武器、物资弹药、人员、军需物品的运输体系。
图16 美国人的运输船
(5)成立统一的后勤保障组织
美国人为了统一调配这条巨型后勤线,成了统一的盟军后勤管理机构,分别管理军火物资、粮食调配、生产原料等,并建立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运行方案,制定后勤保障路线,调派船只飞机运输,并规定战区后勤司令官协同负责后勤管理。
图17 据统计美国后勤为全球330个港口运送了26亿吨的物资和700多万部队
综上所述,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制造业,凭借远离战场的本土工农业生产体系,在美国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激烈下,美国人生产出源源不断的各种军需物资,再由美国强大的运输体系和全球最大的后勤保障系统,才能将一瓶瓶可口可乐、一条条香烟、一箱箱美味食物送到美国大兵手中。二战美军究竟有多壕,是什么保证美军在远离美国本土还能好吃好喝的?
二战美军究竟有多壕,看下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就有体会了。撒切尔夫人回忆在43年圣诞后的一天因为有朋友来访,所以特意开了一个斯帕姆午餐肉罐头,大家觉得这顿饭已经丰盛极了。而就是这种英国人视为美餐的东西,美国大兵却因为吃的太多而极其厌恶,给它起了一个“下水肉”的绰号。
美国漫画《倒霉的萨克》里的《午餐肉》,太多的午餐肉吃的美军士兵心惊肉跳
在二战时美军的伙食非常丰富,美军的口粮分A、B、C、D四种。A口粮其实就是新鲜食物,就地采购加工,一般只有在安全的大后方才能享用。B口粮是罐装的半成品食材(譬如前面说的斯帕姆午餐肉),这些食物需要冷藏,并且至少要野战厨房才能加工,所以也需要建立基地以后才能使用。C口粮就是单兵战斗口粮,通常是罐装的熟食,打开以后就可食用。而D口粮则是浓缩巧克力棒,这是应急口粮,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热量。
在这些口粮里,即使是最简单的一份C口粮也包括3个肉制品罐头和3个谷物罐头,这些罐头品种丰富,肉制品罐头包括了鸡肉、猪肉、牛肉、熏肉、火腿等等,谷物罐头则有奶酪、麦片、饼干、糖果、葡萄干、水果糖、巧克力豆、果酱、速溶咖啡等等。此外还有一个附件包,包里有盐、糖、调料、口香糖、四根好彩香烟和厕纸,可谓准备周全。
二战美军的C口粮,罐头上标注着B UNIT,表示这是谷物为主的B罐头
完整的C口粮,包括3个肉制品罐头和3个谷物罐头
除了这些标准口粮外,美军还研制了很多特殊的口粮:
山地部队使用的山地口粮、丛林部队使用的丛林口粮,这两种口粮相比普通的口粮热量更高,因为这种场合体力消耗更大。
伞兵应急口粮,这是为飞机失事后跳伞的飞行员准备,主要是巧克力、糖果、奶酪、饼干等易携带的食品。
海上口粮,这是海军为失事船员准备的食物,因为使用场合是海上,所以都是防水包装,而且还有灌装饮用水。
医院特殊口粮则是为病人准备的,这类口粮都是液体食品、浓汤、果汁、水果罐头、炼乳等易消化食品,为了方便病人使用,还配了吸管等附件。
在二战期间,美国生产出了以亿计的军用口粮,除了供应美军外,战后还供应了处于饥荒的战乱地区。
美国能为战场上的士兵提供如此丰富的食物,一是美国有着强大的工农业,可以生产出足够数量的食物并加工成易携带的状态。二是美国能生产出足够的轮船、汽车和飞机,强大的运输能力保证将这些食物运输到前线,并送到士兵的手中。这一点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二战美军究竟有多壕,是什么保证美军在远离美国本土还能好吃好喝的?
其实,在一些影视剧里也能体会到这点。比如,公认较为真实还原历史的电视剧《兄弟连》,在各种惨烈的战斗中,虽然E连大小困难接踵而至,但几乎没有遭遇过真正意义上的“弹尽粮绝”,哪怕是在阿登山区的包围圈里面。吃喝虽然简单,但面包、罐头啥的都管够,没一次是饿着肚子上战场的。
要说唯一的一次“险些”弹尽粮绝,是在阿登森林与德军的战线相持中,美军因大雾天气无法及时进行空中支援,缺少了医药和紧急救护用品。对,那么丰富的物资,哪怕在包围圈中也能吃饱穿暖,很大程度就是靠不计成本的“空投物资”。
美国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越到战争后期,优势越明显。
除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战地冰淇淋供应,新鲜的前线感恩节火鸡、战壕里可乐管够等等,还有一个故事也很说明问题。
1944年底的阿登战役中,一位饿坏了的德军军官缴获一个生日蛋糕,激动之余竟然发现,蛋糕上印有产地、及生产日期、以及过生日士兵的名字,生产日期距离缴获那天只有24小时左右。于是,德国军官一下子就垮了,很清楚,自己已经输了战争。
毕竟,二战中,除了太平洋上的几个小岛,美国本土并未受到轴心国的侵扰,美国大兵跟战场上的敌人们也没什么杀妻灭子之恨(犹太士兵除外),尤其在欧洲战场上,甚至不少官兵还是日耳曼人后裔。此情此景下,再不给吃好喝好,光靠精神和意志力,面对德国纳粹的死战和日本的万岁冲锋,怎么拉出去打胜仗?
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的美西战争中,美国那套近乎完美的后勤补给体系就已经震惊了世界。到了二战,在本国强大工业实力的支撑下,美国人几乎可以把军粮和各种补给运送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
美国是1941年12月对轴心国宣战,1942年初才全面铺开的战线。之前干什么去了,答案不复杂,就是给交战的双方提供资源、武器,看它们互殴,然后一边乐呵呵的数钱,一边等着两败俱伤时,再坐收渔人之利。
效果很明显,没几年,美国的工业制造、军事装备行业在战争的刺激下迅速发展,开工率是战前的两倍,解决了大量的剩余资源和就业问题。与此同时,通过贸易和贷款,世界各地的黄金流入到美国,美利坚的黄金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变得真正财大气粗起来。直到后来美国国会两次修改《中立法》,对轴心国开始施行“禁运”,接着就是珍珠港事件,但这时,美国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首先,解决钱的问题,除了政府买单外,二战中的美国还发行了大量的战争债券,老百姓购买非常踊跃,为战争募集了充裕的资金。
然后看工农业生产能力,这个自然不在话下。美国非本土作战,战火没有波及到到北美大陆,所以,美国整个工农业不但没受到负面影响,反而被刺激的一片繁荣,大量的民用工业在短期内顺利的转产为军工产业。在此过程中,美国还创立了标准化生产制度,为各种产品的通用性设立了一个“典范”。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美国的全球运输网。
二战中,美国的运输船队通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共向遍布全球的330个卸载港运送了700余万部队、26亿吨物资。
美国东西两边都临海,拥有大量港口、铁路设施,便于对欧洲、太平洋战场实施大规模后勤支援。但很明显,相对太平洋战场,欧洲的后勤要及时、丰富的多,这也跟美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主要工业资源多集中在东部地区有关。
(当年,美国的生活水平的确高于其他盟国,因此,美国人的口味也更加讲究,甚至“刁钻”。比如,被美国大兵百般嫌弃,认为“令人作呕”的火腿罐头,在英国盟友看来简直是人见人爱的“人间美味”;而苏军那边,则被作为立功人员的“奖品”和执行特殊任务前的“小灶”;同期美国罐头也成了德国士兵在前线上最希望见到的战利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财大气粗,就能做的好后勤。毕竟,时间、战线长,必须得有一套科学灵活的管理、调配的制度保障。这就是美军先进的后勤管理系统。
美军后勤是一个由众多专业部门和后勤部队所构成的遍布全球的规模庞大的系统。包括——军火委员会;盟国联合海运调整委员会;盟国联合原料委员会;盟国联合生产和物资委员会;盟国联合粮食委员会等。这样可以根据战略方针确定战争的后勤需求,来有针对性的筹措生产所需的原料,组织生产,分配产品,实施运输,既有宏观管理,也有细节分配。这样的管理体系下,正如开头讲的,美军过生日的士兵,能在前线及时收到专门订制的生日蛋糕。
(前线士兵吃的欢天喜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们可以看出,整个二战中,美军涉及到的地区,无论是太平洋战场还是欧洲战场,伤亡比例都是参战国中最小的。
这很大程度源于在强大后勤保障的前提下,美军所崇尚的“火力至上”的原则——炮火能解决的地方绝不派兵去拼命。能用飞机大炮解决的,就不让士兵冲上去。为了消灭日军堡垒,飞机狂轰乱炸,可以把山头都炸平为止,不太计较成本。为了消灭德军狙击手,坦克炮轰,直到把建筑物炸成渣渣。
于是,此情此景下,前线的美军作战时,并不用怎么考虑后勤保障的问题,安心打仗就好了,有专门的后勤管理部门替你想着呢。想要什么,打个报告说清楚理由,就会有什么。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二战美军究竟有多壕,是什么保证美军在远离美国本土还能好吃好喝的?
二战中的美军是真的壕。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从中立国转变为同盟国,正式和法西斯进行对抗,每天往英国输送的武器、粮食、日用品等物资达到百万吨以上,并且不只是向英国一个国家输送,还向其它同盟国。虽然这些物资大部分是要钱的,但这足以说明当时的美国实力有多么的雄厚。
对外国都无偿援助了一部分,对于本国军队,美国更是不吝啬,武器装备什么的应有尽有,在各个战场上的后勤保障供应,绝对一骑绝尘,笑傲诸国。
二战中的美军伙食,哪怕在现代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在当时更是令各国士兵都感到羡慕。
美国有个霍梅尔食品公司,1937年首次生产了罐头午餐肉,二战时大范围推广,名叫“斯帕姆午餐肉”,这种罐装预烹肉制品成为盟军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是二战中最富盛名的口粮之一。
据说战后艾森豪威尔将军见到霍梅尔公司的总裁时,先是感谢他们的斯帕姆午餐肉,然后开了个玩笑,说“作为总司令,我想我可以饶恕你们唯一的罪过,你们送来的午餐肉太多了。”
为啥艾森豪威尔将军会这么说?因为美国大兵们吃这东西已经吃厌烦了。有士兵抱怨说“厨师们会在早餐时煎午餐肉,正餐是烤午餐肉,晚餐则把它放在米糕里,第二天早上是午餐肉馅饼。天知道他们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午餐肉,一定是成桶成桶订购来的。”
从美国将军、士兵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对帕姆午餐肉的嫌弃。还有无聊的士兵编了顺口溜,嘲讽帕姆午餐肉是蠕动的怪物。甚至发明了一种新用途,擦皮鞋。
但是,这种让他们百般看不上的食物,却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如潮好评。众多抗日神剧里提到的美国罐头,实际上就是帕姆午餐肉,战火硝烟中来上一罐,简直是种享受。英国也对其赞叹不已,觉得太好吃了。美国第4步兵师的一名老兵回忆,诺曼底战役结束之后,有次他和战友在野战食堂里抱怨没完没了的午餐肉,结果被来访的两名英军军官听到了。他们从美国兵的餐盘里捏起两片午餐肉,丢到地上,沾满尘土,然后拣起来吃到嘴里。
虽然英军军官一句话也没说,但亲身示范的举动已经很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态度,帕姆午餐肉哪怕沾上了土,对饱受希特勒封锁而导致物资匮乏的英军来说,也是珍贵的美食。
不只是普通的英军,就连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1943年圣诞节后的第一日,有朋友来访,他们打开了一罐斯帕姆午餐肉罐头,觉得这真是丰盛的一餐。
相比之下,美军之所以不喜欢午餐肉,纯粹是因为好东西吃得太多,把胃口养刁了。后来他们到了韩国,依旧是将午餐肉嫌弃得到处丢弃,却被周围的穷困平民捡起,并发展出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部队火锅”。
大家能想象吗?夏天的时候,美军还有野战冰激凌制造车,到了节日还会向部队投放火鸡大餐来提高士气,除此之外还有无限量供应的巧克力、烟草和可口可乐。
就拿冲绳岛战役来说,本乡本土作战的日军龟缩在闷热的坑道内,啃硬邦邦的咸鱼干加喝浑浊的污水,还时常有有一顿没一顿。而人家美军横跨整个太平洋作战,却是吃喝充足、花样百出,更别提堆积如山作战用的武器弹药了。二战中美军的野战食品发展很快,种类足有23种,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
C型食品,即单兵作战食品,是二战中最常见、士兵们吃得最多的伙食。约重 3千克,有11种餐可供士兵选择,其中5种含有豆类。
B型食品,是特种作战小分队的特殊食品,比C型高级不少,通常配给10 0人的小分队。
还有一种适用于没有餐厅的行军、战斗条件下的战斗口粮,主要分为C口粮、K口粮、D口粮。具体包括些什么,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反正有香肠、猪肉、鸡肉、面包、豆类、蔬菜、鸡蛋、饼干、麦片、蔗糖、咖啡、牛奶糖、香烟等等。
二战中德军的伙食已经算是一流,但某次德军俘虏了一群美军之后,被他们的每日配给惊呆了。
为啥美军远离本土还能“壕”无人性地吃好喝好呢?原因很多,但最本质的关键点,在于美国工业的现代化。
二战时的美国,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工业生产上超过美国。现代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标准化、流水线化本来就是美国发明的。
做一个对比,同样是生产巧克力,二战时的美国工厂3秒就能生产出一块,而德国1个小时都不行。原因就在于,美国在民用企业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
军工上更是厉害,到了战争后期,美国航空母舰、驱逐舰是一艘接一艘像下饺子一样走下流水线。日军看着海面上对手的舰船密密麻麻飘着,天空中美军的飞机漫天飞舞,除了缩回坑道内啃咸鱼干,谋求偶尔的伏击得手外,这仗根本没法打。
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让美国可以安心搞发展,不用担心周边国家的入侵。所以,美军在二战前期就已经做好了战略物资的筹备,才会表现得这么阔气,连肉罐头都不想吃了。二战美军究竟有多壕,是什么保证美军在远离美国本土还能好吃好喝的?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古代军事家们就知道保障“粮道”的重要性,而在现代战争中,后勤更是提升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上。
因为古代军队没了补给,还能就地抢劫以战养战,现代军队没法以战养战,没了补给就只能投降当俘虏了。
而在现代战争中,将后勤优势被展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就是二战中的美军。二战美军的后勤强到什么程度?给大家举几个小例子:
1942年秋天,瓜岛战役爆发,美军为了占领瓜岛跟日军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战。双方都不住地增兵投入了血本进行殊死搏斗,大量飞机和舰艇前仆后继,战况异常惨烈。
战斗进行了三个月的时候,日军在战场上缴获了一个战利品,那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战利品——一个生日蛋糕。
生日蛋糕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的物件,可是生日蛋糕出现在战争前线就很不正常了。而且这个蛋糕上面写着士兵的名字,还清晰地印着生产日期,日期是三天前。
日本人对此极为震惊,要知道,瓜岛战役中的日军连每天的粮食供给都是定量的,基本的战斗物资都难以保证。而美军的后勤能力居然充裕到可以为一个士兵运送定制的生日蛋糕,而且三天前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蛋糕显然是经过空运才到达前线的,如此恐怖的运输能力,怎么能不让人震惊呢?
在欧洲战场上,美军的后勤保障供应同样骇人。每年的感恩节,美军都会为士兵们提供火鸡肉,可是前线士兵们总是抱怨冷冻的火鸡肉口感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44年的感恩节,美军直接用船运输了一大批活火鸡到欧洲,到了前线后现杀现宰,来保证士兵们吃到新鲜火鸡。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航母上有制冷设备,让海军士兵在盛夏可以吃到冰淇淋。可是在岛屿上驻扎的陆军士兵有意见了,一时间又搞不到制冷机,可大家又想吃冰淇淋,怎么办呢?
于是美军官兵们想出了一个高招,在战机机翼上挂两个副油箱,里面装上奶油和水。然后飞机向天空猛冲,当飞机飞到一定高度,气温下降到零下的时候,冰淇淋就做成了。这时候飞机迅速向下俯冲,士兵们就能吃到冰淇淋了。
要知道,此时的日军石油已经紧张到了极其稀缺的程度,飞机出动只加半箱油搞自杀式冲锋,而美军几个士兵们就可以随便出动飞机,消耗大量燃油,只为了帮士兵们吃一口冰淇淋。
为什么美军的后勤保障那么牛?说到底还是美军的综合国力太强大了。早在一战的时候,美国就是世界上工业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到了二战时,美国经济更是强大无比,二战初期,美国的经济总量达到2000多亿美元,是德国的5倍,日本的20倍。
在这种绝对的实力碾压面前,法西斯的一切的战术都是徒劳的。
仅仅以生产速度来看,一艘万吨级的货轮,让德国英国去制造,至少需要三个月,而美国参战后,不到一周就可以搞定。
美国对德日宣战后,国内17个船厂同时开足马力生产,二战期间,美国光军舰就生产了6771艘,而还有十倍以上的运输船用来为前线输送战略物资、和战士的食品、日用品。由于德国潜艇的出没,美国有大量的运输船被潜艇击沉。可是美国根本无所谓,因为德军击沉的数量远远比不上美国造船的数量,靠着工业能力的强大,美军耗也能耗死你。
美国在二战时生产飞机数量每年在5万架以上,到了1944年达到6万架左右,这相当于日本在整个二战中的产量。美国不仅可以供应自己的军队,还可以援助盟国,仅仅美国对苏援助就非常吓人,美国在二战中援助苏联的飞机14000架,坦克22800辆。石油262万吨,牛肉罐头将近八十万吨。而且对苏联的援助还不是美国外援最多的一部分。
二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说过,美国前线一个士兵打仗,后方有十个人在为他工作。这样的后勤保障,要是不打胜仗才是奇怪的事啊。
二战美军究竟有多壕,是什么保证美军在远离美国本土还能好吃好喝的?
二战时的美军的后勤供应,得益于没有在本土开战,所以士兵在前线打仗有热咖啡喝,有烟卷抽,瓶起子狗牌开可乐砰砰的,所以一款美军狗牌外号砰砰,起名脑洞大开。
美国后勤能力强,因为本土没打仗,这个不多说。说啥呢,美国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咋样?
国内造的物资再多,也得运到战场。不要说1940年代,1890年代对于美军都不是问题,他们用风帆舰艇都能满世界乱跑,签订辛丑条约。二战时的船舶科技,足以保证美军有足够的食物。
美军的后勤强大以运输能力为代表,手推车也能保障战争,但是无法把物资从美国运到欧洲和太平洋。运输机也不行,那只是应急物资供应,几百万美军用运输机保障根本不可能。
必须是军事海运司令部。他们下辖的运输船吨位大,性能先进,动不动就是数万吨级,装载量是运输机的几千倍,二战时期没有Clark级弹药干货船,但是美国海军会军民融合,军事海运司令部从民间雇佣海员,军方就派出舰长、安全和通信人员,全球物资供应就这么实现了!
德国鬼子不想让美国鬼子在战场上的任何需求都能满足,不想让鬼子喝上速溶咖啡,二战时就用U型潜艇攻击美军的货船。美军也不含糊,货船改装成护航航母,专揍德国鬼子的潜艇,最后把U型潜艇打的没剩下几艘。据悉,当时美军运往欧洲战场的香烟卷子就到达了4.5亿支,一盒20根,就是2500万盒,一个兵平均十盒,也不算多。
巧克力、可口可乐、口香糖是美国大兵随身不离的物品,还可以随时保障苏军一点,400万前线美军兵士一年就喝掉了10亿瓶可乐,平均一个人250瓶,有不算多,我一个饭局就能干4升可乐(我不喝酒,尤其不和当兵当官的喝酒)。可口可乐就是好,可以当啤酒一样干杯,一般人喝不过我,我不吃菜,就干可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