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样看待刘表这人?

谢谢邀请。

《三国演义》中的刘表,无能,懦弱,疑心很重,是个无能的代表。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刘表能在混乱的东汉末年,单骑入荆州,占据最富庶的荆州,成为割据一方的霸主,那也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

刘表年轻时受到良好的教育,被称为"八俊"之一。190年,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由于当时江南宗贼甚盛,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他于是匿名独身赴荆州,方才得以上任。刘表到荆州后,与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刘表利用这些人的势力,打击和拉拢了荆州的各方势力,终于在荆州坐稳了。

建安三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叛逆刘表,刘表遣兵攻围,连年不下。刘表攻下张怿,广开土地,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

刘表作为荆州牧,在稳定大局后,开始治理荆州。刘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境内的贼党豪强亦可以为其效用。荆州从此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另一方面,从关西、兖州、豫州来投靠荆州的学者又有上千人之多,刘表对他们都能加以安抚赈赡,学者们受到资助,亦能得到保护。由于荆州境内界群寇已被肃清,刘表于是开立学官,博求儒士。

刘表在任内,爱民养士,从容自保。"乃命五业从事宋衷新作文学,延朋徒焉……五载之间,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毋闿等,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有余人。"

至于后来刘表的表现似乎差强人意,这是几方面原因:

1、刘表年事已高,没有称霸天下的欲望,只求一方平安。

2、荆州本来形式复杂,豪强众多,虽说表面稳定,但也是危机四伏。刘表不敢轻举妄动。

3、刘表是个文化人,大儒,不是很愿意用武力解决问题。

大家怎样看待刘表这人?

在我看来,刘表很像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刘表单骑入荆州,并成功上位成为荆州刺史。可刘表的身后评价却是极差,《三国志》将刘表与袁绍合写成一传。在我看来,这是极为偏颇的评价。

从英雄史观或英雄演义的角度来看,刘表自然是一个大饭桶。但是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刘表却显然是一个值得人敬佩的军政长官。

因为从公元190年刘表成为荆州刺史一直到公元208年刘表死亡,整整18年的时间,荆州大多数地区都置身于战乱之外。刘表一直在保境安民,而且相关工作也做得非常成功。

在乱世之中,普通老百姓希望自己的生活依然能保持和平稳定。谁能实现这一点,谁才是他们心中真正的大英雄。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控制话语权,所以类似的观点,总会让人觉得自私自利。

从英雄史观或英雄演义来看:

刘表拥有大量的军政资源,却天天以保境安民为己任,就是一个大饭桶。

刘表在袁术的堵截下单骑入荆州并最终成为一方诸侯,也是一个大饭桶。

刘表打败了孙坚、张济并结好张绣,荆州18年无大乱,还是一个大饭桶。

只有那些成天驱赶着无数人力、物力和财力,宁可流血千里、伏尸百万也要成佛作祖的人,才是所谓的“大英雄”。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时的大佬都是刘表这种态度和做法,天下的混乱程度就会得到相当大的抑制。如果理想化一点,各州的军政长官都是刘表这种人,那汉帝国就可以实现几大州自治的联盟。

我们再假设一下:如果曹操接管荆州后,顺流而下一举征服江东。我们翻开这段历史时,自然也会认为荆州地区是当时最幸福的地区之一。因为天下大乱,各地都是战火连天,而荆州大部分地区一直和平稳定,最后还实现了和平交接。

但是,因为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和鲁肃这些被世人所崇拜的“大英雄”存在,所以荆州地区很快就成为了战乱无休的地区。

近日传来了安倍晋三连任成功的消息,我不禁把安倍晋三和刘表做出了一番对比,发现这二人非常相像。

如果抛开情感因素,单纯用英雄演义的目光看待安倍晋三,也会发现这人就像一个饭桶。

因为安倍晋三不够威武,面对美国人经常卑躬屈膝;

因为安倍晋三不够气派,平时出门连保镖都没有;

因为安倍晋三不够帅气,所以日本民间总拿他的图片跟猪放在一起恶搞;

也因为安倍晋三不够耿直,所以周围邻居总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看怎么像废物。

可如果从一个普通日本民众的角度来看,安倍晋三就是最好的领袖。

因为日本民众并不在意安倍晋三是否威武、是否气派、是否帅气或是否耿直。日本民众评判安倍晋三的唯一标准就是:他能否让自己过上好日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倍晋三无疑是合格且优秀的。对此,日本民众用最大的善意回报:安倍晋三第三次连任成功,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

最有资格为一位政治人物盖棺定论的不是什么史书和宣传,而是民众,因为民众的眼睛才是最雪亮的。

话题转回刘表,这样一个“大饭桶”死了也就死了,大家非但不难过,甚至巴不得刘表赶快去死。因为这样一来,一群所谓的“大英雄”自然就可以围绕着荆州开始你争我夺,荆州自然也就烽烟四起了。

而最令我感到难过的是:当世许多读者在读史书的时候,竟然也是这样的唯恐天下不乱。可当他们放下史书回到现实生活之中的时候,又开始大谈什么民权和自由。

说句不客气的话,你们也配谈民权和自由?这些词对于你们而言恐怕只是几个时髦的名词罢了。

因为,就你们这种思考问题的模式,怎么可能懂得真正的民权和自由呢?

大家怎样看待刘表这人?

我认为刘表是一个漂亮的大草包,比袁绍还差。刘表和袁绍都是三国时的反面教材。要说刘表没有能力,是不对的。但其才能不适合于大争之士。刘表号称八俊之一。指的是有才望的八个人。公元190年刘表接替王叡为荆州刺史。因为王叡被孙坚所杀。刘表虽然到了荆州,但并不能撑控荆州。因为袁术控制南阳郡,苏代占据长沙郡。还有江南宗贼阻兵仗势。时,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能得至,乃单马入宜城,请南郡人荆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刘表询问他们该怎么办。蒯越讲:治理太平的时候就以仁义为先,治理战乱的时候就首先要用权变的计谋。军队不在人多,重要的是得到合适的人才。袁术骄傲而且没有谋略,同族聚成的盗贼大多贪婪残暴。其中有我平时供养的人,要是派人告3诉他们好处,他们必定率领部众过来。您杀掉其中残暴的人,任用其中有才能的人,您的声威和恩德一旦树立,人们就会用襁褓背负着孩子来投奔您。兵众聚集,人们归附,南部占领一江一 陵,北部守住襄陽,荆州所辖八郡用一道檄文就可平定。袁公路即使来到,也无能为力了。”然后刘表派蒯越去诱降宗贼帅十五人,把他们都处死夺其人马。于是刘表控制了除南阳郡之外的荆州。江南悉平。

公元192年盘居在南阳的袁术派孙坚攻打刘表。孙坚被刘表部下黄祖射杀。公元193年袁术被曹操击败,袁术跑到杨州九江郡寿春去了。南阳郡因此归属刘表。196年张济率军入荆州攻打南阳郡穰城,中流矢而死。荆州官员都对刘表表示祝贺。刘表讲:“张济由于窘迫而来,主人没有以礼相待,造成交 战,遣不是我的想法,我接受吊唁而不接受庆贺。”派人接收张济的部队,士兵们听了很高兴,于是都归顺了刘表。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刘表让张济的侄子张绣统领其叔的人马驻守南阳郡宛县以对抗曹操。绣领其众,屯宛,与刘表合。公元199年曹操派人联合长沙太守张羡。其率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叛刘表。但不久后张羡病死。其子张怿统领其众,被刘表击败。这时刘表完全控制了荆州,拥军十余万。南接五领,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从公元190年——公元199年这段时间来说刘表的表现也不差。但其才能始终有限又无争霸之心。公元200年曹袁暴发官渡之战,时间长达半年。袁绍遣使去见刘表以求南北夹击曹操。刘表同意跟袁绍联合,但并不相助袁绍,也不相助曹操。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韩嵩、刘先等人劝说刘表:“现在豪杰互相较量,两个强有力的人互相对峙,天下的关键在您身上。若是想有所作为,趁着他们疲惫时起兵,实行有效的办法。如果不想这样,一定得选择合宜的措施,怎么能够拥有十万军队,坐观他人的成败,别人要求援助而不去援救,见到贤明的人又不愿归顺呢!这样两方的怨恨一定集中到您身上,恐怕您不可能得到中立了。韩嵩、刘先等人的意思是讲如果刘表想争天下就应该有所行动,如果不想争天下就应该支持袁曹其中一方。他们倾向于支持曹操。公元207年在曹操准备远征乌丸时,诸将都害怕刘备劝刘表偷袭许昌。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郭嘉讲:刘表不过是个坐谈客罢了,自己知道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重用刘备,怕不能控制他,不给刘备重任,刘备又不会为他所用。我们虽然在国内兵力空虚的情况下远征,您也不用忧虑。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

在荆州的很多人其实已经对刘表失去信心和看不上刘表。公元200年刘备到荆州后,很多荆州豪强纷纷寄希望于刘备。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很多避乱荆州的北方士人也看不上刘表。下面列一些当时在荆州的流亡北士。

杜袭、赵俨、繁钦:三人是老乡,一起避乱荆州,也一起共同生活,也一起北投曹操。

杜袭来荆州后刘表待他以上宾礼。杜袭老乡繁钦好几次对刘表说杜袭是奇才。杜袭于是对对繁钦讲:“我所以和你都来投奔荆州刘表,只为能够藏身不显,视机而动,怎么能把刘牧当作平定乱世的主公,而规劝长者归附于他呢?你如果发现能人却不去投奔,就和我不是同类人。我这就和你绝交!”公元197年杜袭跑回北方。袭逃还乡里

在曹操迎汉献帝后,赵俨就对繁钦说:“曹操应时顺世,必能匡济华夏,我知道我的去处了。”赵俨扶老携幼去投奔曹操。遂扶持老弱诣太祖

裴潜、王粲、司马芝:

裴潜对他的好朋友王粲、司马芝讲:“刘牧(刘表)非霸王之才,又要以周文王自居,不等多久,就会被打败。”但裴潜对刘备的评价却不低。曹操曾问他说:“从前你和刘备都在荆州,你认为刘备的才略如何?”裴潜说:“如果让他盘踞中原,只能生乱而不能治乱,如果让他乘机守住险要之地,足以成为一方之主。”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曾评价刘表:刘表盘踞荆楚,从容不迫,坐观时变,自以为可以仿效周文王。那些避难到荆州来的贤士,都是海内的俊杰,可刘表却不善于任用他们,结果当国家危难之际却无人辅佐他。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所以说流亡北士也不看好刘表。徐庶、伊籍等则投刘备。石韬、孟建等人也北上。他们是诸葛亮好朋友,诸葛亮曾劝说不要北上。诸葛亮跟刘表、蒯越等人都有亲,不投刘表也是因为看不上。其主不能守荆州豪强也是看不上刘表。以蒯越、刘先、韩嵩等为代表劝说刘表投降曹操。以桓阶、张羡等为代表则叛刘表投曹操。以庞统、刘巴为代表的则不入仕。刘表在世时就有很多荆州豪强投刘备。刘表死后,其子刘琮决定投降。一些愿意投降的荆州豪强则跟随刘备南下。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在刘表去世后霍峻、向郎等则带着自己的人马跟随刘备。表卒,峻率众归先主

刘表从公元190年就已经据有荆州大部分。而袁绍和曹操不过是一郡太守。公元192年后曹操据有兖州、袁绍据有冀州、公孙赞据有幽州、陶谦据有徐州、张鲁据汉中、刘焉据巴蜀、士燮据交州、李傕郭汜据关中、韩遂马腾据凉州、袁术据淮南。其他州郡分布着众多大小诸侯。刘表在众诸侯中不说最强吧,至少是一流实力。在各诸侯扩张地盘时,刘表却并没这样做。公元192年——199年。袁绍在跟黑山贼、乌丸、公孙赞交战。曹操征讨黄巾贼,跟陶谦、袁术、吕布、张绣交战,剿灭盘居在豫司两州的割据势力。孙策则跟王郎华歆等和江东豪强、群盗交战。在这段时间刘表有三个选择:北上、西进、东行。但刘表都没有做这些事情。袁绍:公元191年夺得冀州、公元195年青并两州、公元199年拿下幽州

曹操:公元192年据有兖、公元196年据豫、司两州、公元197年淮南地区、公元199年据徐州。

孙策:从公元194年带两千人去江东,公元200兼并江东。

所以很多人都看不上刘表。曹操曾讲我攻打吕布,刘表没有趁机北上。官渡之战又不助袁绍。这不过是一个只知自守的贼。把他放在最后解决。在曹操兼并北方四州时,刘表一动也不动。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公元200年鲁肃向孙权献上榻上对。应趁曹操在北方征战之际拿下荆州这个帝王之资。从公元203年开始东吴进攻江夏。甘宁投东吴后也对孙权讲:刘表这个人没有深谋远虑,儿子又差。应抢在曹操之前拿下荆州。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到了公元252年诸葛恪还拿刘表作为反面教材。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不及曹操尚微,与之力竞,坐观其强大,吞灭诸袁。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当时虽有智者,不能复为画计,於是景升儿子,交臂请降,遂为囚虏。凡敌国欲相吞,即仇雠欲相除也。有雠而长之,祸不在己,则在后人,不可不为远虑也......刘景升不能虑十年之后,故无以诒其子孙。

大家怎样看待刘表这人?

有贼心而无贼胆,守户之犬。刘表是八顾之一,东汉末名士清流,外表虽儒雅,实际猜忌不能容人,长沙太守张羡得南荆州人心,刘表不悦,故意打压不重用,张羡因此造反,袁曹交兵,官渡争雄,袁绍派人来联盟,刘表当面答应,却不相助,只坐观二人成败,毫无反应,手下从事中郎韩嵩劝他说,押宝要果断,押了就要动,不能总是看着,以为只自己精明,最后死路一条“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於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派韩嵩出使曹操,韩嵩回来大加称赞,刘表以为他被曹操收买要杀他,得知并无其事后,却也不放过他,把他囚禁了起来。

刘表是宗室却不心怀汉室,又颇有治乱手段,先在大将军何进手下任职,与蒯越熟稔,董卓拥立献帝,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杀死,朝廷便任命刘表为刺史前去赴任,当时黄巾之乱席卷海内,东汉政权腐朽败坏,无力平乱,各地豪强为自保,便成立了武将组织,以宗族地方为范围,联通声气应对贼寇抢掠。(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刘表单骑入荆州时,正是豪强武装横行时节,刘表便请来已请任外官的蒯越和其兄蒯良和世家豪族蔡瑁商议对策,听从蒯越的擒贼先擒王之策,诱来宗贼豪强几十家,杀其首领夺其兵,“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其众,或即授部曲”。

又与蒯越说服占据江夏的张武,平定张羡之叛,至此荆州基本安定,有此先天优势,而不思进取,近在南阳的袁术看了垂涎三尺,派孙坚攻打刘表,谁知害死孙坚。袁术走入淮南,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结刘表为援,便封他为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假节。(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刘表笑纳了,又是毫无动静,待到李郭交兵,献帝南逃入洛阳,曹操迎天子入许都,刘表表面纳贡,暗中与袁绍私通。手下劝他,刘表认为纳贡为忠,不背袁绍为义,没有错,却不知此举把天子与袁绍等同。张济穷途来攻荆州要求一处安身,被守军射死,刘表便延纳张绣驻在荆州北面宛城,为他拒北方之敌,这是待天下大乱而取之的意思。

袁曹交恶,刘表老样子,一面向许都纳贡,一面又与袁绍交好,引出第一段韩嵩的话,说你老这样骑墙不行的,迟早玩死自己,“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袁曹一战袁绍大败,刘备逃入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依然笑纳,“然不能用”,刘备劝他趁曹操远征偷袭许都迎天子,也不从。北伐不力,而对交州却屡想染指,想在朝廷未任命前打下来造成既定事实,这些都是只为自己不为国家考虑的做法。(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后来还废长立幼,导致祸起萧墙,荆州为他人所得,曹操评价刘表说,我攻吕布,刘表也不来骚扰一下,官渡之役,他也不救袁绍,他想干嘛?“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陈寿评价说,刘表跨蹈汉江以南,外宽内忌不能容人,手下有才而不能用好,听到好建议只称赞却不实行,这是自寻败亡的迹象“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大家怎样看待刘表这人?

刘表并没有三国演义里写的那么不堪,年轻时才华横溢很有名气,号称‘八骏之一’。单枪匹马入荆州,能够在门阀士族林立,谋士如云的荆州站稳脚跟,并且掌握全局,可见其的能力,也算是治世之能臣了。

东汉末年乱世初起,黄巾军席卷数州,荆州的局势算是很稳定的了。奈何最后年老,享乐已久没有了雄心壮志,便成了守成之犬了。

大家怎样看待刘表这人?

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跨蹈汉南,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刘表看似有威严,但是外强中干,刘备投靠他时,厚待,但是不能用,喜欢谋划但又不能决断,曹操袁绍官渡之战,他无法准确判断并作出决定,所以我认为他守成不易,进取不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