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杀秦王为何没有成功?

荆轲刺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它的趣味性就在于一介草民刺杀君王,所以流传千百年。

姑且不论属实与否,从逻辑上分析,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献地一说有些牵强,那是文臣之事,岂可由武将担纲;

秦王宫殿身边戒备森严,护卫如林,假使突袭也未有可能;

尚武者用兵器杀伐,同时最忌讳兵器,即便短刀怎可能带入大殿。

倒是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千古咏句成就了荆轲,成就了这个大英雄,这份悲壮撞击了历史的回音壁,久久不绝。

荆轲刺杀秦王为何没有成功?

因为荆轲的武艺很烂!

陶渊明有一首诗,专门写荆轲的。叫做《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就是因为荆轲武艺平庸,才导致功败垂成。

我们回顾整个刺秦的计划,每个步骤都经过精心设计,而且得到完美执行,荆轲这才有机会独自面对秦王,获得了绝佳的刺杀机会。

当时,荆轲距离秦王不过一两步的距离,如果是专诸、聂政这样的刺客,空手都能把秦王捏死。

结果荆轲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他跑的很慢,追了半天连养尊处优的秦王都追不上。他武艺很差,秦王拔出长剑,一剑就砍断了荆轲的大腿。荆轲连躲都不会躲。他暗器功夫也不行,最后时刻想投掷匕首杀死秦王,却扔了个空,扎到了柱子上。

无能啊。这样的表现,我真怀疑荆轲一点武艺都不会。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到邯郸的时候,与鲁句践搏斗,人家怒斥了两声,荆轲就跑了。

后来,听说荆轲刺秦王失败了。这个鲁句践说,

“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唉!实在是太可惜啦,先前我一直认为他刺剑之术很不正统严谨,因此斥责他,原来这只是我太不了解这个人的缘故!过去我呵斥他的时候,他肯定以此认为我和他不是同路人,不屑于我争执。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荆轲这个人有大志向大勇气。另一层意思,还是说,荆轲的武艺确实不行,实在太可惜了。

荆轲自己也知道能耐不够,所以在出发之前,他一直在等一个朋友,准备两个人一起刺杀秦王。但是还没有等到,就被催促着出发。荆轲好面子,没办法,硬着头皮就出发了。

结果,坑啊。

荆轲刺杀秦王为何没有成功?

很有意思的问题。荆轲刺秦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史书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既然是回答荆轲为何失败,那么我们不必去追溯事件起因,只需要分析其过程即可。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首先我们来看看双方当时所处环境及实力对比。

根据《战国策》记载,秦王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者。

秦咸阳宫遗址进行过考古发掘,其属于高台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里面可容纳许多人。根据文献记载,当时大殿里除了荆轲、秦王,还有秦国众多的文武百官。

(咸阳宫遗址复原图)

此外文献还说,跟随荆轲一起来的有个秦舞阳,此人年少时就敢杀人,属于胆大包天的“少年犯”,然而来到咸阳宫之后,秦舞阳竟然吓得变了脸色。

答主分析,秦舞阳之勇,不过匹夫之勇。来到威武庄严的秦王宫,看到黑压压的侍卫,这种匹夫之勇自然是输给了天子之威。

总之,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接下来看双方的武器

《战国策》专门记载了荆轲所用的武器——徐夫人匕首。此物以百金购得,又用毒药淬火,据说是见血封喉。

不过,这把匕首是可以藏在地图里的,尺寸不会太大,估计也就一尺左右,最多30公分左右。河北满城汉墓中,出土了一柄西汉时期的错金铁匕首,长36厘米,已经属于匕首中的大家伙。

秦王所用的是长剑。

我们可以参考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剑。这些秦剑剑身细长,长度可达90多公分,而且十分锋利。

最后看刺杀过程

荆轲图穷匕首见,抓着秦王的袖子就要刺杀。秦王内心是崩溃的,只能赶紧躲避,嗤啦一声,袖子竟然扯断了。

我们今天的衣服,除非是太劣质,否则想扯断整个袖子还是挺不容易的。秦王的衣服质量差吗?非也。答主推测,他穿的外衣肯定是比较薄的丝织品所制成。

  • 这件衣服救了秦王第一次,因为袖子被扯断,秦王得以逃过荆轲的第一击,开始神走位。
  • 秦王宫大殿救了秦王第二次。我们知道,当时没有钢筋水泥,想要建造跨度大的房屋,必须有柱子,像这种大型宫殿,柱子还很粗。于是秦王就绕着柱子跑。荆轲或许速度很快,但是架不住障碍多啊。柱子给了秦王喘息之机。
  • 夏无且救了秦王第三次。秦国文武百官上殿并无兵器,无法跟荆轲上演空手夺白刃。医生夏无且急中生智,用药囊砸荆轲,又为秦王争取了时间。
  • 秦剑救了秦王第四次。一开始因为剑太长,拔不出来,秦王很狼狈。但是当他拔出剑之后,一寸长一寸强就体现出来了。荆轲剑术再高超,手中也是一把匕首而已,跟秦王手中的长剑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因此,他立刻被秦王砍断大腿,刺杀宣告失败。

以上。

荆轲刺杀秦王为何没有成功?

荆轲这厮根本不是刺客,就是一个网红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早就说过了,荆轲这厮就是一个大骗子兼网红。这家伙欺骗了所有的人,直到今天都没有被戳穿。为什么这么说?听萨沙说一说吧!

荆轲不是刺客而是网红,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什么是刺客?刺客是人类历史中一种特殊职业,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某个目标人物实施暗杀。历史上重要刺客,基本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专职刺客。

那么什么是网红?“网络红人”是指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换句话说,刺客是受到严格训练、具备强悍技能的专业暗杀者。而网红刺客则是根本没真实本事,仅仅靠宣传、包装,迷惑了雇主而装作是刺客的家伙。

我们看看荆轲究竟是哪一种!

作为一个刺客,最基本的是要会一些武功,具备一定的暗杀技能吧。

这就像司机必须开车好,厨师必须会烧饭,就连搬砖的也要有把子力气。

遗憾的是,作为刺客,我们看不出荆轲会什么武功,更没有什么暗杀技能!

第一, 荆轲的反应很慢

图穷匕见以后,秦王大惊。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可以说,荆轲有备而来,秦王没有准备肯定慢了一拍。正常来说,荆轲只要反应稍快,肯定一刀刺中秦王。

但实际上呢?秦王的反应却快了荆轲一拍,他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挣断,转身就跑。

反应如此之慢,荆轲也算是一个刺客?

第二, 荆轲的奔跑速度很慢

只要有些武功的,甚至身体较好的,跑步速度肯定不会慢。

相比起来,秦王养尊处优,又惊慌过度,肯定跑不快。

正常来说,荆轲应该几步就追上秦王,一刀将他刺死。

但实际上呢?秦王跑的比荆轲还快!

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柱奔跑,荆轲竟然追不上。

这种奔跑速度,也算是一个刺客?

第三, 荆轲的躲避打击能力很差

受过格斗训练的人,不自觉的会观察周边,以应对各种攻击。

这属于格斗最基本的基本功,入门水平!如果没有这个本事,敌人一拳一刀打过来,你反应不及,肯定就受伤。

但实际上呢?荆轲毫无躲避打击的能力!

两人绕着柱子追逐的时候,侍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所捧的药袋投击荆轲,一击就打中了。

侍从医官不可能是什么投掷暗器的高手,也就是随手一扔。

荆轲连这都躲不过,这也算是一个刺客?

第四, 荆轲几乎没有格斗能力

作为一个刺客,用匕首去行刺,最起码应该练练匕首刺杀格斗术吧。

萨沙知道,全世界各地都有匕首格斗术,甚至巴西监狱都有一种实用格斗术,招招致命。

但实际上呢?荆轲显然没有任何格斗能力。

秦王慌忙抽剑,剑长,只是抓住剑鞘。一时惊慌急迫,剑又套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秦王围着柱子跑,仓猝慌急,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侍从们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才拔出宝剑攻击荆轲,一击砍断他的左腿。

显然秦王不是什么武功高手,现在一击居然把荆轲砍成重伤。自然,如果荆轲赤手空拳,被砍成这样也许还能理解。但荆轲现在手上还有一把匕首,却毫无格斗能力,这也算是一个刺客?

第五, 荆轲几乎没有暗器能力

作为一个刺客,基本的暗器还是要练练的。而且已经计划用匕首行刺,和匕首相关的格斗术(比如投掷匕首)肯定是要练习的。

如果匕首刺不中,还可以拼死一搏投掷出去。这把匕首是有毒的,只要投掷刺中一点就会让秦王送命,这是一个杀手锏!显然,任何刺客都应该想到这点。

但实际上呢?荆轲被秦王一击打成残废,就举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却击中了铜柱。

两人近在咫尺,这么近的距离,荆轲投掷匕首都扔不中,可见他没有任何投掷暗器的能力,这也算是一个刺客?

如此种种,实在看不出荆轲是一个刺客。

他之前也从没有刺杀成功的经历,所谓的名声基本都是流传和别人的推荐。

荆轲的所作所为,到很像一个网红,都是靠宣传、推荐和包装。

书中写道:荆轲到燕国以后,和当地的狗屠夫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

显然,这种在街上表演,在今天就属于真人秀宣传,也是网红的常用手段。

书中还写道: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田光将他推荐给太子丹。

显然,荆轲结交田光也是攀附名士的宣传手段,田光则对荆轲进行了包装盒推荐。没有田光,荆轲一辈子也不可能遇到太子丹。

如此种种,大家觉得呢?荆轲究竟是不是网红?

荆轲刺杀秦王为何没有成功?

公元前227年,在秦王嬴政的咸阳王宫里,一场盛大的仪式即将举行。秦王嬴政神态端庄,正襟危坐,不急不躁地等待着仪式的开始。大殿两边大臣环伺,静默肃立。殿外侍卫林立,刀剑加身。司礼大臣们严阵以待,就等着一位重要客人的到来。

这位客人就是远道而来的燕国使者荆轲。他今天携带着两件重要礼物,献给秦王。一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二是燕国最富庶之地督亢的地图。

秦王表面不露声色,心中却暗自窃喜。他的大军不久前已经灭了赵国和韩国,现在正屯兵燕国边境,对燕国造成了强大的威慑力。此时,荆轲前来献图,以表燕国臣服之心,如果能以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占领燕国,秦王自是非常乐意的。

但是,这场隆重的仪式最终却变成嬴政的噩梦,差点让他命丧当场。荆轲借献图之机,一手导演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当然,结局大家都知道了,秦王死里逃生,侥幸躲过了荆轲的致命一击。

(荆轲刺秦剧照)

那么,荆轲刺秦为何失败了呢?

是荆轲准备不充分吗?显然不是。

荆轲为了接近嬴政,精心挑选了两件重要礼物,这两件礼物足以让嬴政放松警惕,欣喜若狂。

一是樊於期的人头。樊於期原为秦国大将,在攻打赵国时,不但发布檄文,散布嬴政生世谣言,蛊惑嬴政的弟弟成蟜反叛,而后又叛逃燕国。嬴政恨不得生啖其肉,将他扒皮抽筋。现在燕国主动献上樊於期的人头,以泄心头只恨,嬴政岂不欢喜。

二是督亢的地图。督亢是燕国的鱼米之乡,是燕国最富庶之地,嬴政垂涎已久。燕国将督亢的地图献上,一则投其所好,二则足以表明燕国归降之心。

对于这两件礼物,嬴政是无法抗拒的,他必须接见荆轲。

荆轲还特意准备了行刺的武器——一把淬有剧毒且见血封喉的7寸匕首。将它藏在了卷轴地图的最里面,一旦地图展开,荆轲就可以抓起匕首,一击即中。

是荆轲缺乏必死的决心和勇气吗?也不是。

荆轲是主动提出刺秦的。当秦国兵临城下,燕国太子丹找到荆轲商议对策时,荆轲说“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明知此行是黄泉路,但荆轲也义无反顾。在充满着悲壮色彩的易水河边,荆轲以歌声表达了自己杀身成仁的决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燕国太子丹剧照)

既然有充分的准备,又有必死的决心,那么,为何荆轲最终还是失败了呢?

一、荆轲的剑术不精。

《史记·刺客列传》中对荆轲有过简略的描述:“其先乃齐人,徙于卫。”从小浮浪散漫,喜欢击剑和读书。但仅仅是喜好而已,荆轲在剑术上并没有很高的造诣。

卫国后来被秦国所灭,荆轲便开始了四方游历。有一次路过一个叫做榆次的地方,和一个剑术高手盖聂论剑。荆轲在盖聂面前高谈阔论,惹怒了盖聂,盖聂提出实战比试,荆轲竟弃剑而走,不敢应战。

还有一次,荆轲到了赵国邯郸,和一个名叫鲁勾践的剑术高手赌棋,遭鲁勾践怒斥,而荆轲却“嘿而逃去”,再次落荒而逃。

陶渊明也将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他的剑术稀松平常:“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二、太子丹用人失误。

荆轲刺秦时,本来准备等待一位高人一同前往,《史记》载“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这位高人是谁,史书中并未明确交代,但肯定是一位武功高强之人,否则荆轲也不会刻意等待。

荆轲之所以等他,显然是知道自己武艺不行。那个高人不来,不知道是没来得及,还是害怕,躲起来了。显然,这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

但太子丹却不高兴了,认为荆轲后悔了,催促他出发。命令秦舞阳为其助手,和荆轲一道前往咸阳。

秦舞阳在燕国也算一个好勇斗狠的人,12岁就杀过人,“人不敢与忤视”。荆轲当时并没有把他看上眼,看燕太子丹催得急,他也没办法,只能将就用。

当秦舞阳到达咸阳宫外时,面对嬴政森严的戒备,他果然吓得面如土色,不敢进殿。荆轲只得给秦王解释说,秦舞阳出生蛮夷之地,没见过世面,更没见过天子,被吓着了。

秦王见此情景,就让荆轲独自带着地图觐见。

这一临时变故,行刺的任务就落在了荆轲一人的身上。

面对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局面,荆轲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而荆轲又确实不善使剑,导致刺杀行动失败。

如果当初太子丹假以时日,等到荆轲的好友,或者太子丹能明察秋毫,不用色厉内荏的秦舞阳,也许会是另外一个迥然不同的结局。

(嬴政剧照)

三、荆轲想劫持嬴政。

在荆轲临行前,太子丹曾对荆轲交代:“诚得劫秦王,使悉返诸侯地,则大善也;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段话说明,太子丹派遣荆轲刺秦,首先是要用带剧毒的匕首挟持嬴政,要求他归还诸侯国被占的领土。实在不行,才予以刺杀。

在荆轲刺秦失败并身受重伤时,荆轲曾说道:“事所以不能成,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这说明,当初太子丹确实要求荆轲尝试劫持秦王,这也是导致他刺杀失败的一个原因。

四、侍医夏无且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荆轲“图穷匕首见”,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握匕首刺向秦王时,被秦王挣脱。此时秦王本欲拔剑还击,但佩剑太长,一时间拔不出来,只好绕柱逃跑。

下面的大臣和侍卫干着急,因为按照秦国法律,凡进殿大臣均不得携带武器。即便有武器的殿外侍卫,未经秦王宣召,不得入殿。

因此,大臣们被迫成了这场赛跑的看客。其中一位机智的大臣终于缓过神来,大声叫着:“王负剑!王负剑!”

值此危急时刻,秦王的侍医夏无且起到了关键作用,情急之下,他将手中的药囊投向荆轲,延缓了荆轲的追击的步伐,秦王终于抓住机会,拔出了长剑。

秦王的剑长7尺,荆轲的匕首7寸,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所以秦王重创了荆轲,荆轲用尽最后一份力气,将匕首掷向了秦王,但没中。

至此,荆轲刺秦彻底失败。荆轲就此,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悲情英雄。

(参考资料:《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刺杀秦王为何没有成功?

谢邀!

整天醉熏熏的乐队主唱不是好刺客

衣赐履按:要说荆轲是史上最有名的刺客,恐怕还是当得起的。司马迁在《刺客列传》里讲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其实,这几位都不是专职刺客,曹沫是大臣,有说他就是《曹刿论战》里的曹刿;专诸是有名的厨子,一道浇汁炙鱼天下闻名,这才请得动王僚;豫让本是智伯的门客,武功似乎一般;聂政是个狗屠,也不是专业刺客;至于荆轲嘛,则更像个歌唱家,一个整天醉熏熏玩儿乐队的主唱。荆轲暴得大名,是源于一次失败的刺杀。

荆轲是卫国人,好读书击剑。荆轲曾经到榆次游历,与天下闻名的剑客盖聂论剑,言不投机,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掉头走了。荆轲游到邯郸,和一个叫鲁句践的争执起来,鲁句践怒,起身大骂,荆轲“嘿嘿”冷笑几声,逃走。之后来到燕国,和一个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甚为相得(筑似琴,有弦,用竹击之),荆轲嗜酒,每日与狗屠、高渐离在市集中狂饮,喝到酣处,高渐离击筑,荆轲放声高歌,有时兴致高昂,有时唱着唱着又相拥而泣,旁若无人。荆轲在各国游历时,喜欢结交贤豪长者,到了燕国,又认识了一个高人田光,田光对他也掏心掏肺,认为他不是一般人。

衣赐履说:古龙讲,世上最古老的两个职业是刺客和妓女。古龙笔下的刺客,站在人群里,就如一滴水落进池塘里,你绝对看不出他是个刺客。这些刺客,从来不饮酒,饮食有规律,有个别的,除了白水煮蛋,什么都不吃,睡觉时和衣而卧,剑不离手。做派比墨家子弟还要严格。这个荆轲同学,与人论剑,一言不合就逃走;与人狂饮,不到喝嗨不结束,从哪里看都不像个刺客啊。

燕国太子姬丹从秦国逃回了燕国。姬丹和秦始皇嬴政是如假包换的发小儿,按北京话来说叫“铁磁”,俩人小时候都在赵国做人质,都不大受待见,同病相连之下,经常互相舔舐伤口。等到嬴政回国即位后,作为燕国的人质专业户,姬丹又被他爹燕王姬喜送到秦国做人质。姬丹觉得他和嬴政是铁磁,想着嬴政总得时不时找他喝一杯叙叙旧吧,岂料嬴政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儿,姬丹是热脸子贴上冷屁股,于是,一怒之下逃回了燕国。这一年,是前232年。

前228年,秦国大将王翦攻陷邯郸,生擒赵幽缪王赵迁(此时赵国还不算亡国,前太子、赵迁的哥哥赵嘉跑了,在代郡继承王位,称代王)。燕国上下一片惊恐。姬丹本来就对嬴政怀恨在心,想要报复,为此征求太傅鞠武的意见。鞠武认为燕国应该联合韩、赵、魏、齐、楚,重搞合纵,还要跟北方的匈奴搞好关系,才有可能对抗秦国。姬丹说,您的计划虽然不错,但短期内无法实现,让人烦躁,我实在等不下去了。不久之后,秦国将领樊於期(於读如乌)在本国获罪,逃到燕国。姬丹收留了他。

鞠武规劝说,秦王暴虐,且一向憎恨燕国,让人胆寒,等他知道咱们收留了樊於期,就像是把肉丢在饿虎往来的小道上,我建议您尽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

姬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前来投奔,我当然应该舍命保护他,你看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鞠武说,想要安稳,却做危险的事;想要祈福,却又制造灾祸;为了结交一个新的朋友,却不顾及国家可能遭受大的危害,这真是招灾引祸啊!

姬丹对鞠武的劝说置之不理。

姬丹找到高人田光,为燕国的前途问计。田光表示自己老了,国家大事,太子可以去找荆轲商议。于是,姬丹携带厚礼,态度谦卑求见荆轲。

姬丹说,现在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又乘势举兵向南进攻楚国,向北威逼赵国。赵国无力对付秦国,那么灾难就要降临到燕国头上了。燕国既小又弱,多次为战争所拖累,哪里还能够抵挡住秦国的攻势啊!各诸侯国都屈服秦国,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再合纵抗秦了。目前,我个人的计策颇愚鲁,认为如果真能找到一位勇士,让他前往秦国胁迫秦王嬴政,迫使他将抢来的土地归还给各国,就像曹沫当年逼迫齐桓公归还鲁国领土一样。如此当然是最好的了。假若不行,便乘机刺杀他。秦国的大将拥兵在外,而国内发生动乱,于是君臣之间相互猜疑。趁此时机,各国如能够合纵抗秦,就一定可以击败秦军。希望您考虑这件事情。

荆轲沉默良久,说,这是国之大事,我愚驽,恐怕完不成这个任务(这可不是谦虚啊,是真完不成)。

姬丹膝行向前,连连向荆轲叩首,撒泼表示,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荆轲一看这情形,推不掉了,只好答应(实在是没办法啊,如果不答应,荆轲活不过明天,高人田光为了表明不会泄密,已经自尽了)。于是,姬丹任荆轲为上卿,住规格最高的馆舍,他每日前来拜访,上最好的饮食,珍奇异物不断,荆轲白天看上哪个美女,晚上一定送到荆轲卧室,此时的荆轲,套用一句阿Q的话就是: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尽管如此,姬丹还是小心谨慎,生怕惹荆轲生气撂挑子不干了。

衣赐履说:据说,荆轲与姬丹在太子宫游玩,荆轲拾瓦块投掷池塘中的青蛙,姬丹立即让人上金子做的弹丸,由他亲自捧着让荆轲用金丸投掷;一次,两人共骑一匹千里马,荆轲随口说了一声,千里马的肝味道不错,姬丹立即让人杀了千里马,做了一盘炖马肝;还一次,姬丹与樊於期在华阳台开酒会,有美人擅长鼓琴,荆轲说,好漂亮的手!转眼那美女的手就被砍下来,装盘送到荆轲面前(不知道生的还是烹制过的)。荆轲实在是无可奈何,说,太子对我太好啦!

这种好法,想想真是很吓人!什么叫骑虎难下?荆轲现在就是骑虎难下。

就这样过了一段日子,荆轲似乎一点要出发的意思都没有。姬丹内心焦急,想让荆轲出行。

荆轲说,我现在前往秦国,怎么见秦王呢?没有能让他感兴趣的东西啊。如果有樊於期将军的头颅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奉献给他,他必定很高兴召见我,那时刺杀他才有可能。

姬丹说,樊将军穷途末路时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杀他呢!

荆轲于是私下里找到樊於期说,秦国对您,可以说是残酷之极,您的父母、宗族都被诛杀或编为官奴了。现在我听说秦国悬赏千斤黄金、万户封地购买您的头颅,您打算怎么办呢?

樊於期叹息地流着泪说,有什么办法呢?

荆轲说,太子派我去刺杀秦王,我想借你的头颅一用,献给秦王,这样他才可能召见我,到时我左手拉住他的袖子,右手持匕首刺他的胸膛。您大仇得报,燕国遭受欺凌的耻辱也可以消除了!

樊於期说,靠!就这么办!随即拔剑自刎。

姬丹闻讯急奔而来,伏尸痛哭,但已经无可奈何了,就用匣子盛装起樊於期的头颅。姬丹又派人购得铸剑名家徐夫人(男的哦,不是姓徐的老婆,呵呵)打造的匕首,令工匠把匕首烧红浸入毒药之中,又用这染毒的匕首试刺人,见血封喉,没有不立即倒毙的(用人试毒,姬丹也是够让人瞠目的)。燕国有个勇士叫秦舞阳,十三岁时就杀过人,没有人敢和他对视。姬丹让秦舞阳当荆轲的副手。又过了些日子,荆轲似乎还是没有动身的意思,姬丹心急,又害怕荆轲改主意了,就催促他说,再不出发恐怕来不及了,您是怎么打算的?实在不行,我让秦舞阳先出发了。荆轲闻言大怒,叱责姬丹说,太子这么说有意思吗?如果去了而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安全返回,那是二货!提着一把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我之所以一直不出发,是等一个帮手跟我一起去,如今既然你等不及了,那我就出发(咱们一直不知道荆轲究竟等的是谁)!

出发那天,姬丹和知道此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冠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徵读如纸,变徵之声估计是那种悲壮之声),送行的人无不垂泪涕泣。荆轲继而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头也不回,登车而去。

前227年,荆轲抵达咸阳,嬴政大喜过望,穿上君臣朝会时的礼服,在咸阳宫安排朝会大典迎见荆轲。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盒子(想来那时的防腐技术已经相当厉害了,要不然,樊於期的头颅已经砍下来好几个月了,居然没臭没烂,还能认出来是谁,反正挺邪乎的),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盒子。两人走到嬴政宝座的台阶下,秦舞阳突然脸色大变,哆嗦不能前行,秦国大臣们觉得很怪异(如果不是太史公为了衬托荆轲的沉着镇定,那秦王宫殿可能跟东方不败在黑木崖上的大殿很像,深而远,秦王高高在上,无形的压迫扑面而来,勇士秦舞阳才可能被吓尿了)。荆轲回头看看秦舞阳,笑了笑,对嬴政说,这是北方蛮夷乡下人,没见过天子的威势,吓成这样。

于是荆轲手捧地图进献给嬴政,图卷全部展开,匕首出现,荆轲乘势抓住嬴政的袍袖,举起匕首刺向他的胸膛。但是未等荆轲刺中,嬴政已惊恐地一跃而起,挣断了袍袖。荆轲随即追逐嬴政,嬴政绕着柱子奔跑。事发仓猝,大出意料,殿上的群臣都吓呆了。秦国法律规定,大臣上殿不得携带任何武器。因此大家只好徒手上前扑打荆轲,侍从医官夏无且(读如居)用他的药袋投击荆轲,荆轲躲闪,给嬴政赢得宝贵时间。嬴政终于拔出剑来回击,重创荆轲的左大腿。荆轲肢体残废无法再追,便把匕首向嬴政投掷过去,但只击中了铜柱。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我们在前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曾经探讨过裤子问题,古人所谓“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是很不礼貌的动作,因为那时没有内裤,没有连裆裤,这样坐着,相当于把私处露给对方,此处意为荆轲没把秦王放在眼里)坐在地上骂道,今天让你逃脱,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各国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言罢,侍卫们冲上前来乱刀砍死荆轲,嬴政半天惊魂未定。过后评论功过,赏赐群臣及处置当办罪的官员。赐给夏无且黄金二百镒(四千八百两)。

嬴政没想到姬丹那个脓包蛋居然敢派刺客来,差点儿要了自己的性命,越琢磨越冒火,于是增派军队随王翦攻打燕国,在易水以西与燕军和赵军(代王赵嘉)会战,大破燕赵联军,前226年十月,攻陷燕都蓟城(北京市)。燕王姬喜、太子姬丹率其精兵跑到辽东(辽宁省辽阳市),秦将李信一路追击。代王赵嘉写信给姬喜说,秦国之所以追着你不放,是因为恨太子啊,大王赶紧杀了姬丹献给秦王,秦军必退,燕国还能幸存啊。此时,姬丹躲到衍水(今地不详)。姬喜派人把自己儿子杀了,派人献给秦王。秦军不久之后撤退,五年后,灭燕,生擒燕王姬喜。

衣赐履说:姬丹派荆轲刺杀嬴政有两个想法,一是逼着嬴政签协议,退还强占其他国家的土地,然后荆轲全身而退;二是如果嬴政不肯答应,就干掉他,然后秦国内乱,其他国家可乘机重新合纵,足以与秦抗衡。如果荆轲完成了任务,历史会如姬丹想的那样发展吗?我们试着分析一下:1.假设嬴政签了协议,承诺退地给大家,于是荆轲收了匕首准备回燕国报喜。然而,大家还记得公孙鞅伐魏时把魏军统帅魏卬(读如昂)骗来叙旧的事吗?公孙鞅刚和人家斩鸡头、烧黄纸信誓旦旦说退兵,一转身就砍了魏卬的脑袋。秦王嬴政的时代,已经不是齐桓晋文的时代了,誓言和实利怎么可能相提并论?结果只能是,嬴政一脱离险境,荆轲立即被剁为肉酱。2.假设刺杀成功,嬴政死了。今年为前227年,嬴政32岁,大公子扶苏继位,应不超过15岁,国家大事由李斯等当权派说了算,丧事一完,立即东征报复,这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那么,各国(韩国已亡,赵国已废,魏国已残)是否能够合纵成功?做什么梦啊!就燕王姬喜、齐王田建这几瓣烂蒜,别说合不起来,就算合了,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立即作鸟兽散。故,秦灭六国,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刺杀嬴政成功唯一的好处就是,姬丹心理上得到巨大的满足感。

另,荆轲虽然勇气可嘉,但看来只是口活儿好,喝酒、唱歌、说大话,都不含糊。关键是剑术不行啊,这不是我说的,是陶渊明说的。陶氏有诗曰《咏荆轲》,如下: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己没,千载有余情。

又另,还有两件事很难想像,一是姬喜砍了自己儿子脑袋献给秦国时的心情;二是医官也跟一班大臣一样参加接见外国使节大典,恐怕历史上也只有这一次记录吧(太史公说,荆轲的事,是医官夏无且讲给别人听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