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打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也是个非常大的话题。
我们就单纯的海战实力对比来看,其实北洋水师根本就打不赢。
我们看看黄海海战日军参战的军舰:
吉野
浪速
高千穗
秋津洲
松岛
严岛
桥立
比睿
千代田
扶桑
赤城
西京丸
共11艘。
北洋水师军舰是12艘
定远
镇远
经远
来远
致远
靖远
济远
平远
超勇
扬威
广甲
广丙
表面上北洋水师的军舰虽多,但质量上根本不如日本人。
12艘军舰中,广甲、广丙虽然有150毫米克虏伯主炮3门,但是木壳船,防御能力是0。
这种军舰根本不能用于主力海战,并且巡逻防盗还是可以的。
面对日军主力舰队装备的那么多速射炮,广甲、广丙基本就是被秒杀的货。而且它们航速只有10节左右,一旦开战打不过,连跑都跑不掉。
超勇,扬威比上面的好不到哪里去,是十多年前购买的撞击巡洋舰。它们虽然表面上有装甲防御,也只是象征性的,最厚的地方装甲只有25毫米,其他地方就是一层薄钢板,象征性防御而已。
超勇,扬威勉强能够用于主力海战,但必须是配角的配角。一旦遭遇敌人主力舰攻击,短时间内肯定会被击沉或者重创。
至于平远是我国自造的巡洋舰。
就中国制造的军舰来说,平远舰是第一流的,装备克虏伯260mm前主炮1门、克虏伯150mm2门也算不错,但防御也非常差劲,不经打。
平远舰只能以攻代守,先发制人。一旦陷入持久战,因防御力差,绝对不是日本军舰速射炮的对手。
以上这些军舰性能平平,在战场都是点缀性质,唯一发挥较大作用的就是最后突然参战的平远舰。平远舰突然袭击,依靠己方不错的火力,连续击中多艘日本军舰。但日军围攻平远以后,不到30分钟平远舰就被重创,被迫撤退。
除了以上的5艘酱油军舰以外,其他的才是北洋水师的主力舰。包括定远 镇远 经远 来远
致远 靖远 济远。
不提铁甲舰定远和镇远,其余5艘军舰都弱于敌人主力舰。
经远 来远 致远 靖远 济远5舰,排水量都是2000多吨,而日军有9艘主力舰排水量超过3000吨,其中4艘超过4000吨,几乎是北洋军舰排水量1倍。
排水量相差这么大,意味着无论武器还是防御都有很大差距,双方很难正面对抗。
现在敌军军舰数量优势我方一倍有余,这5艘军舰是很难取胜的。
更别说,其中致远 靖远 济远都是所谓穹甲巡洋舰,水线以上装甲虽比上面说到的几艘军舰要强,但强的还是有限的。中低烈度海战中,他们还能招架。比如丰岛海战中,济远虽被击伤但仍然能够逃走,也击伤了敌人。
但如果是主力开战,一次激战几个小时,对方又装备大量120毫米以上口径速射炮,穹甲舰也是顶不住的。
相比起来,北洋水师唯一比较厉害的,就是铁甲舰定远和镇远,以及铁甲巡洋舰经远 来远这4舰。
其中经远 来远虽吨位较差,防御还算可以,可以正面对抗。但他们的攻击力相比日军弱的多。
同级别的日军高千穗号,装备260mm克虏伯主炮2门,150mm克虏伯炮6门,一共8门。
而经远号则有双联克虏伯210mm前主炮1座、克虏伯150mm炮2门,一共才4门。
无论数量还是口径都和日军有差距。
而经远 来远已经是北洋水师仅次于铁甲舰最强的军舰,不过2艘。
而日军同级别的军舰则有则有6艘之多,实力还是大大不如的。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除了定远和镇远铁甲舰外,以上所有北洋水师的军舰,都不是同类日本军舰的对手,日军无论防御、航速还是火力都大占上风。
其中尤其是火力。
日军装备97门120毫米以上速射炮,北洋水师基本是0。
实战中,日军速射炮的可以达到一分钟10多发,北洋水师只有一分钟1发,相差十多倍。
虽然日军不可能将命中率也提高到十多倍,但毕竟火力是你的十倍以上,即便命中率稍低,击中你的炮弹也是你的至少五六倍以上。
而日军主力舰数量本来又有一倍优势,加上火力优势,等于至少相同火力的五到十倍军舰围攻你,北洋水师根本就打不过,不存在胜利的可能。
而北洋水师之所以能够在黄海海战激战一天,没有被歼灭,又重创了敌人,主要就是拥有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
如果定远和镇远不存在,或者换成两艘和经远、来远同级别的军舰,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当天就会覆灭,也不会对日军军舰造成什么大的损失。
实战中,日军唯一对付不了的就是铁甲舰。
日军的三景舰虽然装备320毫米大口径火炮,比定远主炮口径还大,理论上可以击穿铁甲舰的装甲。但实战中射速较低,命中率低,作用不大。
所以打来打去,激战一天,定远和镇远始终灭有沉没。
话虽如此,但日军还有无数120毫米以上速射炮,仅仅松岛号就有11门。
速射炮使用下濑火药,对铁甲舰进行饱和打击。即便无法将你击沉,将你甲板上的火炮、指挥塔等设备基本摧毁,大量杀伤你的士兵,再燃起大火,也能将铁甲舰重创从而失去战斗力。
实际上,定远号和镇远号确实也被重创。
定远舰累计中弹159发,死17人、伤38人;镇远舰中弹220发,死13人、伤28人都是重伤。
即便没有沉没,战斗力也降到低了。
说来说去,黄海海战我方的实力是大大弱于日军的。如果不是这样,日军也不敢悍然决战。
解决的方法其实也有,两点:
第一,花费几百万两白银,更换所有军舰的速射炮,拉平双方火力的差距。
第二,花费巨资再购买一到二艘铁甲舰。
遗憾的是,这两点满清都没有做到,相反北洋水师不但长达6年没有购买一艘新式军舰,连正常的军饷都几乎减半。
这还打个屁啊。
当年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打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北洋水师受制于李鸿章,提督丁汝昌打仗得汇报战场瞬息万变?主帅没有指挥权神仙也没有辙??李鸿章是纸上谈兵不了解前线的实际情况哪有不败的道理???
当年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打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为什么号称“亚洲第一”,还打了个引号?因为当时实力的确就不是第一!舰队实力它是一种动态的变化,不是不变得,实战还有很大的偶然性
1886年8月,4艘北洋军舰去日本的长崎港访问,压轴“定远舰”,“镇远舰”两艘7000吨级的巡洋舰,一些北洋水兵上岸观光后与长崎居民和警察发生了冲突,引发了大规模的械斗…镇远、定远等4舰一度进入临战状态,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北洋水师的外籍教官琅威理甚至建议立即对日宣战…假如当初北洋再狠一点?
这个时候的北洋舰队可能是亚洲第一?但终究不是当时世界第一,一般认为世界第九那个样子,当然这只是舰队实力的静态纸面评估,并不是真实战力的排行!各舰队实力都在不断变化中,没打不好说,日本联合舰队在甲午海战的10年后,几乎全歼了号称“世界第三”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能打败世界第三俄国航队的联合舰队实力甲午时究竟能排亚洲第几?
看看甲午海战最重要的大东沟海战双方参战实力,北洋水师先上10艘巡洋舰,后平远,广丙也参战,一共12艘巡洋舰,其参战军舰吨位共计三万两千三百九十六吨,日联合舰队也是12艘巡洋舰,参战军舰吨位共计四万零八百四十九吨,联合吨位大!北洋水师军舰航行速度慢,机动性也较差,且航速在十八节以上的军舰相比较,中国军舰和日本军舰的比例是2:5,日本联合舰队航速快!机动性强!火力上,在装备的速射炮数量上,中日比例是0:97,北洋一门速射炮都没有,日本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在大口径火炮数量上比较,中日双方比例是42:43,日本微多!北洋舰队吨位,机动性,火力上都处于劣势…这场海战过后,北洋舰队走上了不归路…
北洋曾引以为傲“镇远”1895年被日俘去,编入联合舰队,直到1912年才退役,这17年期间从不是联合舰队什么主力舰只,也从侧面说明镇远,定远甲午时已经落伍了!
1894时北洋舰队已经不是1886,亚洲第一舰队—日本联合舰队才是…
当年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打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北洋水师只是号称“亚洲第一”,实际水平并不真的是亚洲第一。北洋水师刚成立时,实力比较雄厚,拥有主力舰25艘,其中包括两艘性能一流的德国进口铁甲舰以及一艘国产近海铁甲,但海军的实力不是靠展览,而是靠运用的。北洋水师成立后,由于经费问题发展缓慢,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还敢挪用经费过她的寿诞,北洋水师的炮弹都是沙子做的实心弹,想打赢日本人不是白日做梦吗?
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刚成立时不如北洋水师,但经过十年的发展,日本海军的实力早已远远超过了北洋水师。不管是吨位、航速还是火力,北洋水师都落后日本联合舰队一个时代,从武器装备上相比,北洋水师根本不可能是日本人的对手。从制度上看,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早已发展成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正处于腐败的封建社会夕阳阶段,不是一个文明层级的。再有就是,中国的指挥官李鸿章和丁汝昌,基本上就是两个废物,中国从哪方面跟日本人比都不占优,想打败日本人几成不可能。
当年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打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题主说的没错,当年的北洋水师整体实力上确实算的上是亚洲第一,但这个数据是甲午战争之前的。在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开战之前,很多欧美列强国家都认为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必定能打过日本联合舰队,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北洋水师却败给了日本联合舰队,这就好比若干年之后,日俄战争中,日本又一次打赢俄国舰队一样,纸面实力虽强,但结果还得看实战。
下面就先通过黄海海战的结果来简单描述一下,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打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从战争结果来看,黄海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击败大清国北洋水师舰队取得胜利。综合两支舰队参加作战的军舰军力来看,北洋水师参战主力军舰12艘、排水量34420吨、舰队平均航速为15节、火炮和速射炮合计79门、机关炮129门、鱼雷发射管31门、实际参战鱼雷艇2艘(福龙号、左队一)。其中北洋水师的两艘定远级铁甲舰(定远、镇远)以及两艘鱼雷艇的战斗序列让日本联合舰队感到明显威胁,但由于海战混乱以及鱼雷技术的影响,北洋水师的两艘鱼雷艇均未击中任何目标。
再看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除了商改船西京丸号之外,参战军舰共计11艘、排水量36771吨、平均巡航速度18节、火炮和速射炮合计246门、机关炮29门、鱼雷发射管37门。单从军力这一方面来看,日本联合舰队在吨位、航速、火炮上占有相对优势,且在黄海海战中始终保持战斗队形,有效的发挥了速射炮密集火力的长处。由于日本联合舰队航速高,配备了速射炮,并在海战战斗中摆出了“T”字队形,使得第一游击队和联合舰队本队的各军舰能迅速对摆出“鳞次横阵”队形的北洋舰队进行包抄合围。不仅能有效发挥速射炮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速射炮射程不足的劣势。
再看北洋舰队在海战中的表现就不如日本联合舰队,首先,在海战伊始,作为旗舰的定远号信号旗装置被炸毁,海军提督丁汝昌也因为定远舰主炮的发射,从年久失修的飞桥上震摔下来受伤。此时的北洋舰队完全处于群龙无首的混战状态,主帅丁汝昌没有开战之前设立好代理旗舰,以至于旗舰定远信号装置被毁之后无法传达战场指令,要知道在战争中,准确无误的指令是及其重要的。
其二,北洋水师各舰船锅炉年久失修,均达不到设计航速,再加上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以及广甲号的畏战潜逃行为,北洋水师各舰船始终未成阵形,这也是导致日本联合舰队大肆进攻,并取得击沉经远、致远、超勇三舰,扬威、广甲自爆沉没,定远、镇远、来远、靖远、济远、平远、广丙这几艘主力战舰重轻伤的战果。而日本联合舰队在这场历经五个多小时的海战中取得了无沉没战舰的成绩,仅仅付出了旗舰松岛、比叡、赤城、西京丸遭受重创,其他军舰不同程度轻伤的代价。
(补充一句,在黄海海战中,联合舰队本队旗舰松岛号虽遭受了重创,但伊东祐亨却将桥立号改为代理旗舰,并没有让整个联合舰队处于群龙无首的混战状态。)
以上均为通过黄海海战结果的对比,从而了解北洋水师为什么惨败于日本联合舰队。倘若再从两国国家政策来看的话,首先清朝统治者那必定是昏庸无能的,大战在即,海军经费却用来给西太后修园子、办大寿,不发展建设海军力量,这一点实在是不妥。反观日本,1888年至1890年旗舰,先后担任日本海军大臣的西乡从道和桦山资纪都提出了海军扩充议案,实施自造和购买排水量2439吨的“千代田”、4216吨的“吉野”、3150吨的“秋津洲”三艘巡洋舰以及1609吨的“八重山”通报舰的扩充计划。
至于吉野舰,我相信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会太陌生,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旗舰,航速高达23节,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舰,舰龄较短,在设计上吸收了当时世界造船业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战术技术性能上优越于北洋水师同级别的巡洋舰。
综上,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一站之后便不复存在了,相反,定远、镇远两艘铁甲巨舰在遭到日舰围攻之下被弹却没有沉没,而且还能在与日舰对抗状态下脱离战场,给敌舰队留下了震撼的影响。
海战的结果也应验了开战前,日本天皇和首相伊藤博文以及全日本的军民对北洋水师两艘铁甲黑船的恐惧,定远、镇远的装甲和巨炮确实令日本人生畏,毕竟曾经就是被“黑船事件”而被迫打开国门的。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要问什么才是北洋水师惨败的原因,我想除了清政府固守封建主义旧制度之外,那便是清政府的昏庸腐败、缺乏远见才造成了甲午海战惨败的最根本原因!
当年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打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北洋海军的军舰不比日本舰队的差?熟知那段海军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差距,那可大多了。
从装备上来看日本的军舰大多都是新式军舰,都吸收了最新的海军科研成果,再加上吨位普遍比北洋的军舰更大,到了1894年,北洋海军除了定镇,基本上所有的军舰都不如日本。
三景舰、吉野、千代田等等一大批拥有大量大口径速射炮的穹甲巡洋舰无疑成了北洋海军的噩梦。这些新式军舰不仅拥有大量大口径速射炮,火力是北洋旧式军舰的三倍甚至四倍,而且这些新式军舰航速普遍要比北洋海军的军舰更快,防护能力也更加强(相对于除定镇以外所有的北洋军舰)。吉野单虐经远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
1888年后,英法等海军强国引发了一次装甲革命,即镍合金钢板取代了传统的钢面铁甲。由于是新舰,日本军舰的装甲采用了镍合金和哈维钢材质(哈维钢一说有待考究)。而北洋海军大多数军舰都是旧式的钢面铁甲,也就是所谓的复合装甲,清政府官方称呼为康邦铁甲。厚度为两寸的镍钢基本上可以达到二点六寸锻铁甲的防御效果。
另外,从法国偷学而来的苦味酸火药虽然极不稳定,灵敏性太高,日本人绞尽脑汁,在炮弹内壁涂了一层蜡来降低灵敏性,这也就是下濑火药。下濑火药的破坏性极强,爆炸后会产生高温大火,对军舰造成二次破坏。看看来远驶回港口的老照片就知道了,烧的就剩个骨架了。外籍洋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也提到过大火和黄色烟雾。
由于日本海军的军舰下水较晚,所以吸收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包括大量的大口径速射炮、最新的观瞄仪器、最新的装甲防护技术等等,所以到了1894年,“北洋海军的实力仍然凌驾于日本海军之上”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但凡知道那段历史的朋友应该都能知道,二者已经有了差距。
至少吉野、千代田等新式巡洋舰虐起致靖经来这种老式巡洋舰,根本就是单方面碾压。
从双方指挥官来看甲午战争总有人拿丁汝昌不懂海军来低级黑北洋海军,丁汝昌确实是陆军出身,也确实比起留洋的管带差一些,但我个人觉得丁汝昌的夹缝雁行阵并没有什么不妥。
北洋的军舰大多都是舰首对敌设计思路下的产物,舰首对敌设计思路下的军舰正面火力非常威猛,侧舷火力比较羸弱。拿定远级铁甲舰来说,如果正面对敌,可以发挥四门305毫米主炮火力,一门150毫米副炮火力,这个火力输出远比侧舷2门305毫米主炮、2门150毫米副炮的火力多得多。所以夹缝雁行阵以舰首对敌,本身无可厚非,没什么好黑的,丁汝昌本来就是准备冲散日本舰队,然后各舰混战。
而日本海军就完全不一样,三景舰、吉野、千代田等等一大批新式巡洋舰的设计思路采用的都是船旁列炮,毫无例外的都是侧舷火力非常威猛,正面火力很一般。所以日本海军能够靠着高航速、高火力输出组成了快速游击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