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轰炸机退出军事舞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俯冲轰炸机在二战盛极一时,不同于水平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在攻击敌方目标时,会以与地面超过45度角的方式向目标俯冲,在距离目标很近的距离上拉起飞机并同时投弹。这种特殊的投弹方式的优点就是,在保证投弹速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投弹命中率。由于投弹的高度比水平轰炸机低许多,所以命中率提高了许多倍。在当时瞄准系统和雷达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这是提高投弹命中率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但是俯冲轰炸机也是有缺点的,为了实现高速俯冲的战术方式,气动结构的设计和其他飞机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飞机的飞行速度和性能。而且俯冲轰炸机也无法做到水平轰炸机那样大型化,载弹量和续航力都一般。此外由于俯冲轰炸机是向目标垂直俯冲,此时极易遭受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生存性能不太高。

随着飞机瞄准系统的不断进步,加上导弹以及制导炸弹的普及,水平轰炸机的轰炸精确度已经相当高,完全不必要再以俯冲轰炸的方式来进行精确轰炸了。当俯冲轰炸机的最大精准优势不再成为突出的优点时,其自然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必要,退出军事舞台也就是必然的了。

最著名的俯冲轰炸机就是二战德军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为德军的装甲部队和步兵提供近距离的火力支援,这种能精确打击对方地面目标的轰炸机符合德国空军这一战术型空军的需要。但是在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由于自身性能限制则完全无法胜任,德国空军在对英战略轰炸中的第二天便将”斯图卡”投入轰炸行动中。

俯冲轰炸机退出军事舞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投弹精度的提升、地面火力的增长,攻击机的发展,都是俯冲轰炸机退出舞台的原因。

俯冲轰炸机是二战时一种比较特殊的战机,它的作战方式是飞到一定高度,然后以近乎直角的方式扎下去投弹,继而拉起战机撤离。

通过这种惊心动魄的投弹攻击方式,俯冲轰炸机可以非常准确地将炸弹砸到敌军头顶,这是当时任何机型都很难做到的战术攻击。

在对海反舰任务上,由于炮台都设置在军舰上,存在顶部死区,因此俯冲轰炸机可以从高空躲开战舰防空,以刁钻的角度在敌人头上下蛋,用威力惊人的重磅炸弹砸穿战舰的甲板,热血而高效。

如日军的“赤城”、“加贺”、“苍龙”等航母,都是死在这从天而降的招数之下,轰炸它们的是美军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相比之昂贵、庞大、需要护航的大型水平轰炸机,身躯比较小型的俯冲轰炸机可以更灵活精确的执行战术轰炸任务,它们被部署在前线机场,直接对部队进行航空支援,堪称那个时代的武装直升机。

比如德军的JU87“施图卡”俯冲轰炸机,被德军列为“闪击战”的矛头,机械化军团杀向哪里,前方就必定被施图卡机群们抢先轮番蹂躏一番,它们完成了那个时代的“斩首”和“外科手术”式打击,JU87俯冲时的尖啸简直能撕裂对方的神经。

有精度、有战术轰炸能力,能直接部署在前线,能伴随机械化部队出动,俯冲轰炸机就是当时的利器。

但时代稍微一发展,俯冲轰炸机就不行了。本来这就是种生存率较低的机种,对地攻击时俯冲机的航线极为清晰,根本躲无可躲,太好打了。

俯冲动作危险性极大,速度慢了,容易被人打掉,速度快了,飞机容易解体或拉不起来,实在是一肚子苦水。

而且尽管体型较小,可它们毕竟不是战斗机,一旦被战斗机咬上,往往死得相当难看;IL-2攻击机还能仗着皮糙肉厚硬扛呢,JU87却出了名的脆皮鸡。

美帝的SBD更别提,从来都是让零战撵着杀的货色,生存率特别低,往往俯冲完了就被人追着发便当,不要还不行,日本飞行员太热情了。

战斗机的性能越好,俯冲轰炸机的生存率就越悲催,二战中后期那些战机一个个全都是性能猛兽,数量还特别多,俯冲轰炸机成了它们最喜欢的肥肉。

军舰也一样,即便不靠舰载机撑腰,战舰身上的防空火力也比初期猛了不止一个数量级,顷刻间就能编织几层火网,让俯冲攻势越来越难。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地面,各种高炮部队和防空火力飞速发展,炮越打越高越打越准,火力也越来越密集,这让俯冲轰炸机生存愈发艰难,施图卡们再也不敢挂那种尖啸的空气哨,变得老老实实。

而且,随着飞行员越死越多,俯冲轰炸机队的老鸟们越来越少,在许多国家都造成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新加入的菜鸟们严重缺乏战斗经验和技术,许多人再也飞不出当初老鸟们那惊艳的45度俯冲角,只能改用更平庸的投弹角度甚至干脆水平投弹,这进一步造成了损失,陷入了怪圈。

当生存率低到实在无话可说的时候,人们也就放弃了俯冲轰炸机的发展。随着投弹辅助技术的进步、火箭弹的发展,同样在二战大放异彩的攻击机成为了新的对地打击主角,人们已经没有必要让战机搞从天而降的打法了。

时至今日,导弹和制导炸弹已经可以包办一切复杂的攻击行动,航空轰炸都已经实现了防区外打击,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们也表现良好,早就不需要顶着火网从天而降了,对方打你也靠导弹。

俯冲轰炸机退出军事舞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专业的俯冲轰炸机比如斯图卡,完全是在低技术条件下的作品。

当时因为技术限制,还没有正儿八经能够俯冲轰炸的飞机。

斯图卡就是划时代的第一种。

通过俯冲轰炸,斯图卡可以将炸弹准确投掷在较小的范围内,可以实施战术轰炸。

以往是没有这种技术的,轰炸机只能做水平轰炸。

无论飞的再低,因为轰炸机速度太快,除非采用大量投弹方式,不然很难命中战术目标。

但大型轰炸机载弹量多,却不能飞得太低,不然很容易被击落,投弹再多命中率也低。

小型轰炸机装载不了多少炸弹,命中率也不可能高。

所以,斯图卡采用俯冲轰炸的方式,彻底改变了这一点。

优秀的斯图卡飞行员,可以将炸弹准确投掷到一辆集装箱卡车这种目标上。

加上炸弹的破坏力,斯图卡可以准确摧毁敌人比如炮兵阵地、坦克装甲车、小心轮船等等的战术目标。

斯图卡的出现,让空中炮兵成为可能。传统的炮兵即便是德军,尤其在复杂地形的行军速度很难赶得上装甲兵等快速部队。

斯图卡是德军闪电战的大功臣,不然闪电战很难成功。

但是,科技的发展是迅速的。

斯图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俯冲轰炸,所以它的空战能力很弱,速度也慢,很容易成为敌人空军的猎杀目标。

一般来说,遭遇苏军或者英美的战斗机,斯图卡只能依靠德军的战斗机护航,不然难逃击落的危险。

即便在盟军大败的法兰西战役中,越海而来的几架英国战斗机也轻松击落了一打斯图卡,自己毫发无损。

但新一代的战机,比如德国FW190F战斗轰炸机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技术更先进,不但可以俯冲轰炸,也具有很强的空战能力。

俯冲轰炸机退出军事舞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飞行速度底飞行高度太底,现代武器装备都可以打击👊所以退出舞台!

俯冲轰炸机退出军事舞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在战争题材的大片《决战中途岛》中,倘若不是美海军舰载机飞行员贝斯特驾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冒着日本海军水面舰艇上高射炮密集的弹雨,凭借个人的神勇以及驾驶技术的出神入化,以陡峭的攻击航线进入,投下的航弹砸中了日本海军的“加贺”号(击沉)和“赤城”号(重创自沉)2艘航母的飞行甲板,引爆了飞行甲板上和舰体内大量航弹和鱼雷,中途岛战役的最终成败就非常难说了。

因此,仅通过影片《决战中途岛》,许多读者对于俯冲轰炸机的战术运用,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击中地面的坦克、战舰等目标,对于驾驶员和俯冲轰炸机来说,要冒着地(舰)面高射炮火的猛烈打击,可谓九死一生,俯冲轰炸机在战场上的战损率是非常高的。

对于实施俯冲轰炸的轰炸机来说,在阴雨天气等能见度差的时候,飞行员在心理紧张和地(海)面炮火拦截密集时,操控动作稍有不慎,就存在直接撞击地(海)面的巨大风险。

俯冲轰炸机,由于存在机体小、载弹量小,作战半径近,滞空时间短,战损率高等弊端,二战以后,随着雷达被装上了轰炸机,提高了其他水平轰炸机的轰炸命中率,就不再需要飞行员几乎以90度角向下冒险俯冲了,俯冲轰炸机就基本上退出了战争舞台。

在许多影视剧中,对于地(海)目标实施高速俯冲的轰炸机,经常会被地(海)面的高射炮凌空打爆,且常由于飞行员的原因,就直接撞击地(海)面,发生机毁人亡的惨剧,可能就是心理因素和驾驭不好俯冲轰炸机所导致。

俯冲轰炸机,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由英国皇家空军率先装备,开了俯冲轰炸机的先河,至少就空军而言,多了一种空中战术平台的运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俯冲轰炸机改变了许多战役的进程,德国空军装备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进攻波兰和法国等“闪击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场作用,在美德等多国空军装备和作战历史上,俯冲轰炸机曾经创造了引以为豪的战绩。

俯冲轰炸机退出军事舞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俯冲式轰炸机是特定技术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在飞机诞生以后,由于其优良的对战场的感知和打击能力,迅速的被世界军事强国列位主要发展装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认为是飞机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但随着战场激烈程度的上升,飞机也开始向执行不同战术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了能让战斗机能够精准打击军舰和较小目标的能力,俯冲式轰炸机应用而生。

俯冲式轰炸机的作战模式是,战斗机携带炸弹以高空模式接近目标上空,然后以俯冲的方式携带炸弹冲向目标,通过重力加速度和发动机提供的推力的作用,以比较精准且高速度攻击目标,远比大型轰炸机的精准度高,而且由于俯冲式轰炸机相对较小,即使受到舰载防空火力的拦截,还是可以确保有部分轰炸机可以命中目标。

俯冲式轰炸机由于要面对密集的地面拦截火力,因此一般的都比较强调防护能力和机动性,其机身前部和下部的装甲,甚至可以防御23毫米机炮的直接打击,但即使如此,每一批次俯冲式轰炸机在进行一轮攻击后,都会面临大量的损失!更包括英勇无畏的飞行员。

二战后,俯冲式轰炸机的战术模式还在持续发展,例如:冷战时期美苏两个阵营中研发猎装的强击机,基本上也是另一种俯冲式轰炸机战术延续,以苏联的苏24和美国的F5为代表,我国的强五也算是此类装备,包括第二代战斗机中大部分机种,都比较重视装甲防护能力,例如:狂风、美洲虎和大名鼎鼎的F14。

不过随着制导技术和弹药技术的发展,这种需要面对对方密集防空火力的飞机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发展,二战后最著名的导弹实战,是上世纪第二次中东战争和八十年代的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军队以法国的飞鱼反舰导弹的惊艳战果,深刻的刺激了各国研发反舰导弹的发展。

当今世界军事强国,已经拥有种类非常丰富的导弹技术,超远距离有中远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近距离有各种射程不同的导弹和防区外发射的弹药,早就不需要己方的战斗机,冒着被击落的风险飞到对方头上投炸弹的作战方式。

本文插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拙见多有疏漏欢迎指正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