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个人感觉最搞笑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伟哥的研发了。

伟哥主要成分是西地那非,本来是英国佬作为心血管药物研发的。

经过10年的辛苦研发,投资巨大,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种药物对于心血管病症效果不显著,无法和同类药物竞争。

有意思的是,在人体试药期间,辉瑞制药公司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试验者中,男女各一半。

女试验者吃了几颗以后,就将余下的药物寄了回来。

奇怪的是,男试验者却没有一个人将药物寄回来。

在一次试验者的会议上,辉瑞制药公司询问男试验者为什么不寄回药物。

一个70岁的老头子笑嘻嘻的回答了疑问。

他先指着自己的心脏:你们的药,对我这里没用。

他有指着自己的小鸡鸡说:但是,对我这里有用。

全场哄堂大笑。

原来,这些有心血管疾病的试验者,大部分是七老八十的老年人。

这些老头子,几乎都失去了性能力。

然而,吃药以后,他们却完全不同。有些老人在服药后竟可以达到33分钟“金枪不倒”的水平(夸张)。

辉瑞制药公司研究后发现,西地那非的药理作用是使肌肉松弛,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动。搞笑的是,这种药对于心脏不适很有效,却对阴茎海绵体非常有效。

经过3年的试验,让辉瑞的科学家们欣喜若狂。世界各地 的验证结果表明,西地那非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方面的总有效率为78%, 而当时其他药物的有效率最高只有20%。

同时发现,西地那非也存在一些 不良反应,如面部潮红、头晕、头痛、鼻塞等,但都是短暂和轻微的,不需任何处理就可以自行消失。

于是,这种药就从心血管药物变为了壮阳药。

更搞笑的是,这种造福男人的药,让所涉及的作用原理的三位科学家均荣幸地在1998年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伟哥也为辉瑞制药公司赚了巨额的财富,畅销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

上市的第一年里,它就为辉瑞制药公司创造了高达约10亿美元的销售额。

历史上有没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件?

历史上有没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我说不清楚。

现实生活中有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2002年,一个年青人在房地产公司打工,当时他们公司的房子买不出去,要求他们买房,条件很优厚,领导找他谈话,如果多买一套房就可留在公司转正了。

为了有份稳定的工作,他也豁出去了,又跟亲友借钱多买了一套房。

到了2015年,他买的房由最初的3千元一平米,涨到了5万多一平米,这算不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呢😄😄。

历史上有没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件?

谢谢邀请。 不要说古时候了,太远了,就说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见到、听到的好了。今天的演员、公众人写字、画画什么的,本来是从事其他艺术、其他方面公众人,现在提笔画画写写,一下子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再次扬名天下。还多从事几门其他什么的,荫更多、更广呢!为了提高艺术、为了更体现增加素养,一下子就是多面手了。😄!

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和钻研刻苦精神!学习他们演技精到,在业余时间精通中国传统艺术,确实难能可贵!他们演的影视剧我尽管没有看几部,主要是我没有时间看。以后有更好的影视作品,我一定补上这一课!😄!

是全国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

对于文艺界、公众人能拿起笔写字、画画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家就不要钻牛角尖了,虽然写的达不到要求、差距远、虽然无力、虽然学点皮毛功夫……。至少精神可佳,是大好事,是中国文化人具有的良好品德。给广大人民群众无尚精神鼓励和鼓舞!😄

百姓艺多不养身,他们做到了艺多不伤身。这就是我们今天先进科学技术的优越性。让更多人更好地学习他求知向上精神!

我们的百姓,不但要学习他们,还要学习鲁迅先生读报、读文章方法!对于名人字、画不要当真,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好了!时间宝贵,时间是自己的!他们写字、画画当成游戏好了!他们是公众人,吃饱了,想玩玩,正常,应该允许名人犯幼稚病,显示名人能干!😄!其实非常平常,只是百姓喜欢注意这些。百姓不作仰,风也吹不上牛。

历史上有没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件?

谢谢邀请!

无心插柳的事情慢说是历史上,就是我们个人的生活中也不罕见。

先说一个中国的。

中国古代,方士们崇尚炼金丹,求取长生不老药,结果长生药没有产出来,但是炼丹炉经常着火,除了方士们的胡须遭殃之外,更可怕的是有时候炼丹炉里还会发生爆炸,甚至整个把丹房给点着。由此方士们痛定思痛,渐渐发现了黑火药的秘密。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史中曾提到一份很有意思的道家古籍《真元妙道要略》,里面就有一份警告,如果在炼丹时加入硫磺、硝石,将会“焰起,烧于手面,及烬屋舍者”

另外一个是西方的。

1771年,英国人沃尔夫创造一种黄颜色的染色剂,即用浓硫酸、浓硝酸处理苯酚,而获得的一种黄色粉末,称为三硝基苯酚。后来当作染料染了100多年的布,到了1871年左右,法国一家染坊用这玩意染布,当时黄色染料装在一个铁筒里,打开的时候用力过猛,居然试图用锤子去砸,结果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

之后大家发现,这种染料居然是威力惊人的炸药。100多年来用这种染料染布而没有被炸死的人,真是福大命大。

而后,这种黄色染料即被投入军事等用途,成为了大名鼎鼎的苦味酸炸药,后来又被不要命的日本人当成弹头填装药,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都曾经逞威。

历史上有没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件?

讲一件中苏珍宝岛事件里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但是中苏关系恶化以后,关于这个岛苏联提出了非法的领土要求,出现领土争端,直到1969年3月两国发生武装冲突,打了一场我国称之为“珍宝岛战役”的局部战争,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 我军阵亡71人(统计至1969年11月为止)。

其中,苏联曾出动了当时最先进的T-62坦克,但有一辆被我军击伤趴窝了开不回去。当然,苏联开不回去我们也开不走,于是大家都收兵返营想办法了。回去后我军召集了不少人往坦克那里赶,准备把坦克抢回来。赶路到一半,忽然一声枪响吓了大家一跳,原来是一个士兵不小心枪走火了。带队领导批评了走火士兵后,继续赶路,赶到趴窝的坦克那里,发现坦克已被苏军装满了炸药,就差点火引爆了,大家这才知道刚才苏军听到我军枪响,以为事情败露,仓皇撤退,连准备要炸的坦克都没来得及炸。原本苏军可是想着宁可把坦克炸了也不想留给我军的,结果阴差阳错的一次走火让他们没法完成任务。

后来走火的士兵有没有受表扬不清楚,但是那个坦克最后还是被我们拉回来了,现在还在军博。

这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是我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书名记不住了,但这故事却记得很清楚。

历史上有没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件?

我来说一个神奇的发明事件,跑步机。

对于现代人来说,跑步机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健身器材了。甚至有很多不健身的人,家里也摆着跑步机做样子。

不过,跑步机这东西,最开始的时候真不是为了健身发明的。

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监狱,在宗教人士和社会名流的呼吁下,为了保障囚犯的权益,准备对监狱进行相关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怎么惩罚犯人。

要搁以前,不听话的毒打一顿,或者饿上几天,就乖了。不过这样似乎不太人道,所以,1818年,英国工程师William Cubitt爵士发明了监狱跑步机。

监狱跑步机,其实就是囚犯不停的踩动巨大的轮子,产生动力,可以用来碾磨谷物和抽水。多好,既惩罚了犯人,又能干活……

其实和毒打一顿或者饿几天相比,跑步机算是仁慈很多了。不过囚犯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一天几个小时不停的“跑”,极度枯燥无聊。忙完一天6个小时,相当于登上了一座1500米至4300米的高山。

但是,随着跑步机惩罚越来越普及,囚犯们的生活越来越糟糕了。一天工作的极度劳累,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再加上饥饿和缺乏医疗,意外伤亡的事故越来越多。

一直到19世纪末,英国监狱再一次改革的时候,就把监狱跑步机定义为了“极度残酷”的刑罚。终于,这种东西淡出了监狱。

到了1952年,美国人终于发明了“先驱型”机器,成了跑步机的雏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跑步机已经风靡健身圈,很少有人记得英国囚犯们的悲惨遭遇了。

当然,有人说这种东西不就是以前的小磨坊水车的操作嘛……怎么能说是监狱先发明的呢?

其实是这样的,跑步机的英文单词是treadmill,《医学日报》在总结英国囚犯那段悲惨遭遇时说:“19世纪早期的跑步机是惩罚囚犯的刑具,他们用力踩动辐条以带动巨大的桨轮,用于抽水、粉碎谷物或者驱动磨坊,这就是英文单词‘treadmill’(跑步机)的由来……”

所以,下次你在跑步机上艰难跋涉的时候,可以想一想19世纪英国囚犯们的遭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