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军用罐头和二战的军用罐头有什么区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有空看看萨沙的军粮系列文章。

二战的军用罐头就不说了,之前说很多遍了,发个法国军粮。

扯远了,继续说法国军粮。这就是法国野战陆军4号餐,是一日的份量,不是一顿。一个大箱子,装的满满的!可以说,萨沙吃了这么多军粮,就份量来说只有俄国军粮可以和法国拼一拼!来一张全家附照片,法国军粮的主食是3个罐头和8包饼干,另外还有1个粥。这是早中晚三餐的份量!法军自热口粮采用明火加热,这是加热组件。注意:左上方的黑色东西是垃圾袋!我靠,法国佬真有环保意识,服了!加热包全世界都差不多,铁皮组成,放置固体燃料。这是净水片,一天6片,以保证饮用水的卫生。相比食物,水对于军人更重要。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至少七天以上,没有水的话,最多2到3天!搞笑的法国人,这是火柴。大家可以看到,正面是凯旋门,北面是埃菲尔铁塔!就一包火柴,至于吗!这样来看,解放军的火柴要把长城和故宫都放进去了!我们先来看看早餐!法国人的早餐也很简单,一般吃点面包喝些麦片粥就可以了!法军的饼干,居然还分为3种口味(原味、咸味、巧克力味)!法国人的嘴巴也太刁了!饼干吃起来不错,尤其巧克力饼干更好吃。8包饼干是三餐的份量,一餐吃两到三包就足够了!饼干不是单独吃的,还有果酱。这个果酱更像果冻,是多种水果混合而成的,吃起来挺不错的。早餐搭配的是奶酪!法国奶酪全世界闻名,有400多种。回想第一次买奶酪的时候,萨沙被各种各样的奶酪搞的头晕目眩。第一次知道,原来奶酪也有这么多种!果然名不虚传,这个奶酪非常好吃。法国人吃奶酪,是不夹面包和其他东西的,就是单独吃。奶酪的牌子诞生在1906年,已经有110年历史。早餐就这么多了,我们再看中餐!法国人对于中餐也不太重视,毕竟白天都在工作吗。作为军人,中午吃顿好一点也无可厚非!法国军粮中午餐最独特的地方,是有粥,准确的说是草莓麦片!法国人很喜欢喝粥,每天都要喝一喝!麦片粥易于肠道消化,对于肠胃也有养护的作用,是很好的东西。这是所谓旅行午餐!吃起来很简单,倒入热水冲一下就可以了!这个粥的味道也很不错,看来是很用了一番心思的。午餐的主食并不是麦片,而是这个炖牛肉烤宽面!罐头很容易打开,一拉就可以了!罐头上最上面的那句话是:是的!长官!这是没有加热过的罐头,一整块!我们用加热组件加热一下,就完全不同了。大家看看,这就是炖牛肉烤宽面。自然不可能是我们平时吃的一条条的宽面了,面是一截截的!萨沙吃了吃,说实在的,料理味道相当重,很有特点,但我是不太能吃得惯!这么说吧,法国军粮肯定是针对法国人口味的,这也是正常现象。如果萨沙觉得很合口味,反而说明军粮有问题!中午饼干加上麦片和炖牛肉烤宽面罐头,应该是足够了!我们继续看看晚餐!和大部分欧洲民族一样,法国人非常重视晚餐,吃的也最丰富!法国人不太重视汤,他们认为炖菜和汤属于穷人的食品,一般请客是不上的。不过作为军人,晚上能够喝一些热腾腾的东西,还是很不错的!萨沙还是这么说,吃了这么多军粮,从没看过哪个有汤的。这还是第一次,服了法国人!好胃口的汤,冲出来就是这样!喝起来很美味!晚餐的主食来了!土耳其烤肉丸子餐!这里面包括肉丸子和法式饺子,份量相当足!大家看,肉丸子也很大!晚餐自然不会只有一个罐头,还有这个烤鸡肉酱!松松的,吃起来有些面面的!2个罐头加1个粥,还有饼干,晚餐份量很足了!这就是法国军粮一天三餐主食!我们再看看一天的饮料和调味品!左上角的三个分别是:胡椒粉(黑色)、盐(黑色)和糖(红色)!士兵可以根据自己口味,自行加料!其余的都是饮料,包括2种茶、2包咖啡、1包果味饮料还有1包热可可!!!大家说夸张不夸张,一共6包,也就是每餐可以喝2种饮料。法国人!你们也太爱好生活了吧!1包热可可,好喝加热量大!2包法国咖啡,香浓可口!茶也有两种:薄荷绿茶和红茶!还有果味饮料,准确说是桃子味饮料。一天6包共4种饮料,够奢侈了吧!我们再看看糖果和巧克力!法国军粮一共有高达5种糖果巧克力,真无语了!巧克力是必不可少的!一块巧克力的热量,就相当于几包饼干呢!各种法国军粮中,只有巧克力是一样的,就是百分之六十四的可可!法国人作战地方很多是热带,巧克力必须防止融化。代价就是,这个巧克力真的不太好吃,硬邦邦的,二流水平。牛轧糖,含有多种水果果仁!水果软糖,吃起来软软的。还有牛奶蓝莓能量棒!咖啡味能量棒!以上就是法国军粮4号餐。量足到你绝对吃不下,光是糖果饮料就高达9种之多,这还是军粮吗?就口味来说,也是非常的好,堪称美味烹饪了。类比美国军粮,法国军粮要强得多。难怪非洲维和任务中,美军用三包美国军粮才能换一包法国军粮。

现在的军用罐头和二战的军用罐头有什么区别?

抗战过去了这么多年,许后人已经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忘记历史事实。 很多年轻人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当年的国军真没用,一对一也打不过日本人。 说的没错, 当时的国军单挑还真对不过日军, 但这并不是一句国军没用就可以概括的,而是因为中国的军力和国力都远远落后于日军这个现实所决定的。

饭团是一个很古老的军粮, 中国的近邻日本, 从明治维新开始, 日本军队开始向现代化军队迈进。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的口粮和同时期别国相比还算不错。 士兵一天份量的口粮,一般为 干米饭 650 克或者 饼干 600 多克,一个 250 克的牛肉罐头 或同等份的 鳟鱼罐头,这里面提到的 饼干当然不是现在的 压缩饼干,和当时欧洲饼干一样只是普通的饼干, 而且它的口感和现在超市出售的饼干相比也差得多,另外口粮有时还有还有干蔬菜, 腌制的鱼肉 ,鱼干 ,干萝卜丝 ,福神渍, 干海带, 酱油 , 味增 ,清酒等等日本传统食品。而日本到了二战后期因为补给不便加上资源紧缺, 所以士兵只能食用一些饭团沾沾酱油果腹充饥。

同样是在二战时期,财大气粗的美军,不光武器装备优良,后勤方面也是非常棒的,开始的时候美军军粮中的标配荤菜是咸肉,但在荷美尔食品公司的努力下,午餐肉罐头 成了美国大兵军粮中的标配,这种具备携带方便 、开盖即食 、又有肉味的军用罐头赢得了美国军方的青睐。但由于以为战争还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赶工生产出来,库存的十几亿罐罐头没吃多少,法西斯就战败了,成堆成堆的午餐肉没了去处,土豪的美国佬就直接送给了包括英 、苏 、中、澳在内的交战国。 这种只有肉味,毫无口感的食物却成了当时饱受战争创伤物资匮乏的参战各国最受欢迎的东西………

而同时期的中国根本无法给士兵生产罐头,很多士兵还在为偶尔能吃到一顿猪肉炖粉条而欢喜不已,一直到后来的抗美援朝时期“ 一把炒面一把雪 ”都是志愿军的写照。

时间进入现代,时至今日解放军的单兵口粮早已今非昔比,现代战争的伙食标准,不仅要吃饱,还要营养全面,还要好吃。热量 、肉类 、 脱水蔬菜 、高纯度巧克力,各种调料包。

因此各种符合中国军人口味的罐头食品相继装备进部队,从实战需求出发,真正做到了营养均衡口感丰富。

现在的军用罐头和二战的军用罐头有什么区别?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军用罐头也是军粮的一种,想把题主的问题回答明白,我们还是顺着历史线来说比较好。

军粮

在过去说后勤,其实就是在说军粮的运输。没有军粮的部队,就算是战斗力再强,崩溃也是在一朝一夕之间。

那么最早的军粮是什么?到现在已经没法说清楚了。

在古代也没什么罐头不罐头,大多数都是农作物,这里边算得上王牌军粮,要属小米了。

小米在干燥的环境下,储存的时间比较长,再有就是各种干饼,泡饭什么的。

比如陕西的锅盔,其实就是一种最早的军粮;茶泡饭,就是把大米弄熟了之后,再进行干燥压缩,吃的时候,切一块弄点热茶水这么一泡,一顿饭就能解决了;光饼,据说是当年戚继光抗倭的时候,研发的一款军粮,就是干烧饼,中间弄一个孔,平时用绳子穿起来,如今已经成为了福建地区的一道美食了。

所以很多地方上的小吃,其实就是过去古代的军粮。

那么时间走到近代之后,就出现了更加方便的军粮,就是题主说的罐头。

罐头的出现,不仅让军粮变丰盛起来,士兵的营养也就跟上来了。

老话说得好,营养上去了,干活才不累吗?

问题来了,罐头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早在十八世纪末期,欧洲这块地方可以说是拿破仑的天下,打遍整个欧洲无敌手的感觉。

这种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拿破仑的部队离着法国近的情况下,军粮补给什么的还好说,可要是打的时间长了,部队就会离开本土远了,就会出现,军粮运到前线有腐烂坏掉的现象。

就算是有没有腐烂坏掉的,到了前些单一的食品,不仅会让士兵怨声载道,营养也跟不上去,战斗力就会唰唰地往下掉。

所以当时拿破仑就立即召集了一个“军用食品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军粮问题,当时这个机构聘请的人员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比如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等。

这些专家碰头之后,确实也解决了一些军粮的保存问题。

不过这些专家,他们研究的领域都是理论上的,所以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有很多,实践操作起来就比较麻烦,完全不是理论所能解决的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就拿出了一万两千法郎作为奖励,在法国全国寻求食物长期保存的方法。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过去的钱可要比现在的钱值钱,购买力是现在的十几倍。

老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吗?

为了这笔巨款,全法国可就轰动了,很多人冲着这笔巨款,就投入了研发。

这里边最成功的就是有人发明了罐头。

这是一个叫尼古拉.阿佩尔的人,当然他也不是什么专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因为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得到的灵感。

年轻的时候,阿佩尔在酸菜厂,酒厂,甚至是饭馆都打过工,发明罐头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厨子。

在这么多的阅历中,他就发现一个现象,如果食品经过加热之后,然后将食物保存在一个玻璃瓶中,那么食物的保质期就会延长。

至于其中的原理,他是不清楚的。

所以当拿破仑发布了悬赏之后,阿佩尔就跟着感觉走,开始进行了各种实验。

最终他找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首先找一个大口的瓶子,然后将食物装到里边。

接着将所有装了食物的瓶子放到开水里煮,一直煮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

这个手续结束之后,就用木塞将瓶口给封死,他甚至会用蜡对瓶口的缝隙进行密封。

其实过程说完,我们就知道这个原理,就是用温度或者蒸汽杀死食物里的各种造成腐败的细菌,这也是为什么必须使用大口瓶的原因。

杀死这些细菌之后,用木塞进行隔绝,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这当然就会延缓食物的腐败时间了。

那么阿佩尔后来就得到了拿破仑的奖赏,在1810年的时候,这种罐头就开始装备到了法国的军队中了。

这种罐头不能说好吃,只能说是丰富了士兵的口粮,毕竟都是水煮出来的。

不过阿佩尔的这款罐头并没有得到长时间的推广,原因是他的罐头都是用玻璃瓶子装的,这就会导致运输的过程中,瓶子被打碎的问题。

所以在阿佩尔的罐头出来后不久,一个英国人用马口铁皮装罐头,这就解决了运输途中容器容易损坏的问题。

这显然就是吃了没有理论的亏,瓶子不是食物延长保质期的原因,它仅仅是一个容器而已。

而这个英国人走出了阿佩尔的思维盲区,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人家还申请了专利进行保护。

到了1813年的时候,英国就开始大面积地给自己的士兵装备这种罐头口粮了。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可以延缓食物的腐败,直到1862年的时候,法国的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特才给出了解释。

这个解释一出,世界上所有的罐头厂算是明白了,能够让食物保质,原来是蒸汽杀菌的原因。

后来这些罐头厂也不用水煮了,而是直接采用蒸汽杀菌,从这里开始罐头才达到了一个无菌的标准。

要不说,科技就是生产力呢?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得出来。

再往后,罐头就开始变得多种多样了,后来最为出名的是午餐肉罐头。

一说起午餐肉就流口水,小时候很喜欢吃这种东西,印象中一个馒头中间夹上一片午餐肉,咔咔地就能吃下去,而且嚼到嘴里的味道相当的浓郁,尤其是吃到那点白色的油脂,味道更是绝美。

但时间走到现在,也许是因为现在的食物比较丰富,午餐肉罐头再也吃不出过去的味道来了。

这话说得有点远了,我们接着说。

我们说二战的适合最出名的军用罐头,这就得是美国的斯帕姆午餐肉罐头了。

这种罐头是美国一家肉类加工厂制作的,这家公司叫荷美尔食品公司。

开始的时候,这家公司就销售一些猪肉,牛肉,火腿或者香肠什么的,就没有罐头一说。

后来美国发生了经济大萧条,那么这家公司的经营就出现了问题,为了公司能够生存下去,只能另辟新路,找到价格低廉的产品。

最终他们用一些美国人不怎么喜欢的猪肩肉加工罐头,这种罐头中他们也就是加点水,胡椒,亚硝酸钠(防腐上色的配料)之类的东西。

这东西要说营养,还真就谈不上,吃多了发胖是必须的,得个胆固醇什么的也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午餐肉罐头,仅仅是一种果腹的食物。就算是这样一听午餐肉可以提供一百七十卡路里以及每天三分之一的盐需求量。

所以午餐肉在二战时期,还是受到了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欢迎,毕竟在二战时期各种物质都很紧缺,能吃上东西就很不错了。

有这么个事情就很能说明问题。

我们都知道二战时期美军和英军通常都是协同作战的。

有一次英军的两名军官去美军的营地办事,正好赶上美军开饭。

两位英军军官路过食堂,就看到一名美军士兵抱怨他的饭菜里又是该死的午餐肉。

生气的美军士兵将午餐肉丢到了脚底下。

咋说呢?在当时美军午餐肉成了标配,按照美军自己的说法,厨师们会在早上煎斯帕姆(午餐肉的牌子),中午烤斯帕姆,晚餐再来一个斯帕姆玉米饼,第二天再来一次。

所以美军士兵都要吃到吐了。

而英国军官看到美军士兵丢午餐肉的事情之后,就批评了这名美军士兵,最后他还将掉在地上的午餐肉捡起来吃掉了。

所以在当时午餐肉对于美军来说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对其他国家来说还是很不错的食品。

其实要说午餐肉在二战初期,并不是美军的标准军粮,他们想要吃肉就得吃腌肉。

比如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的水兵,甚至吃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腌牛肉,啊,这东西简直就是极品,红红的看起来就像一块红木。

美军士兵还将这些东西进行雕刻,然后刷上油漆,再用砂纸进行打磨,当作一件艺术品放起来观赏。

所以有午餐肉可要比这种腌牛肉要好很多,只不过这种午餐肉供应美军供应的太多了,而其他国家没有这种实力,午餐肉反而是最好的食物。

根据资料显示,从1941年到1945年之间,美军采购了十亿以上的斯帕姆午餐肉,而生产午餐肉的公司赚取了三亿七千三百万美元。

现在的军粮

当然了,现在的军粮可要比之前的丰富多了,不仅要追究营养,还要追求口感。

以我们为例。

在1951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研发起了军用口粮。

一开始针对我们中国人喜欢吃的面条下手,制作出了方便面。

至于如今我们看到的方便面,其实是日本人在1958年发明出来的,这个时间可要比我们的晚了七年。

当时方便面生产出来之后,就被运输到了朝鲜战场,作为志愿军的口粮。

再往后就是压缩饼干,至于罐头,种类不是很多,最出名的是酸菜罐头。

你别看酸菜罐头,就这么一听酸菜罐头,在哪个年代不亚于一顿大餐的水平。而且这种罐头也就是水兵会配发一点,其他兵种都没有。

当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资料的提升,各种各样丰富的罐头也就多了起来。

比如第一代野战食品,不仅有脱水面条,脱水米饭,还有午餐肉罐头,荤炒什锦罐头,酱爆肉丁罐头。

到了第二代,就开始有了软包装罐头,饭菜里不仅要有饭,有菜,还有了汤。

到了第三代的时候,方便面又有了进一步提升,据说口感要比我们市面上要好很多,不仅可以用热水泡,还可以用冷水泡着吃。

就这种方便面,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呢?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美军的食品包括面包,奶昔,果酱,黄油之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给我们吃,第一次吃新鲜,可吃多了就烦透了。毕竟我们中国是以淀粉为主要食物的国家,而且饭菜还要做到色香味俱全的程度才成。

这还不算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条,有些小细节还不一样。

所以我们中国的军用口粮,相对来说是比较丰盛的繁多的。

过去一说军用口粮中的蔬菜,下意识的都认为是脱水蔬菜,这东西真心不好吃,但为了补充营养也只能凑活了。

时间走到现在,我们已经可有了罐头蔬菜,这种罐头蔬菜可不是走一般罐头工艺的蔬菜罐头。

一般工艺的罐头蔬菜和脱水的一样,嚼起来和海绵没多少区别。

据说利用新工艺制作的罐头蔬菜,口味可以达到90%以上的称赞度。

这方面,我们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当然了,相对来说,我们的口粮还不够好。

目前军用食品系列化程度最高是美军,有一百多个品种,适合普通士兵使用的标准B口粮,还有适合伤员使用的医用B口粮,保障高机动性部队的T口粮等等。

虽然有差距吧,但我们也会逐步完善起来的,毕竟保卫国家的战士,至少餐盘里的食物,要丰富多样起来才是最实在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现在的军用罐头和二战的军用罐头有什么区别?

总的来说,没有太大区别,我到很想说一些现在的军用罐头在口味上,用料上比二战罐头好,但是真的,没太大区别。二战到现在,对于主流大国来说,还算太平,各大国经济发展迅猛,对军队的投入,相对也就比较富裕,现在军队当中,军用罐头跟二战比,主要是种类丰富的多,毕竟罐头不是什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可能大国当中,对诸如特种部队,潜艇部队,开发出营养成分和口感都更好的的罐头,是二战时所没有的,但是大规模普通战备储存的那些罐头,尤其二战已经有的品种,像午餐肉罐头,跟二战时真没什么区别。二战时候除美国外,大家都资源匮乏,这是可以救命的好东西。在我们国家,午餐肉罐头在八十年代初,出现在民用市场,在很多人家餐桌上,都是一道硬菜,要请客或者逢年过节,才会出现,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物资足够丰富了,这种被美国兵厌恶的“灵肉”,中国人也体会到了,偶尔吃一下还可以,常吃非常腻味,随便怎么花样百出增加口味品种都没什么用,民用市场上出现的火腿肠到还可以,那个是配方大幅降脂,减少肉类成份的产品。军用储备的午餐肉罐头,需要保证提供足够的热量卡路里,应付紧急状况后的食物匮乏,不可能随便减少其中肉含量,脂肪含量。所以口味对于和平时期,物资丰富的我们来说,就别指望好吃了。罐头类食品,就算是商业产品,会重点考虑口味,都别指望和新鲜食材比,而军用罐头,现在最大的功用是作战备储备,口味只能说尽量能好吃点,不会是第一考量,能提供足够的热量,能更久的储备,这些才是要考虑的因素。口味这种东西,我倒是还听说有些特种部队使用的野战口粮,为了避免潜伏任务中,极度无聊的士兵会把口粮当零食吃掉,故意把口粮作的很难吃。所以说,同类有可比性的军用罐头产品,现在的和二战期间的,真没太大区别。

现在的军用罐头和二战的军用罐头有什么区别?

拿破仑皇帝说过:军队是靠胃来打仗的!我军基层连队也有:一个好的炊事班,等于半个指导员这样的说法。并且罐头食品最初也是拿破仑皇帝四处征战时,为了食物腐败变质和食品多样化的问题。

罐头(军用)经历了一次大战、二次大战到了现代,随着医学,营养学的提高和罐头制作技术的提高,罐头的品种和品质、营养全面……等方面比二战年代的军用罐头有了极大的提高,除了二战期间大量出现的肉类罐头外,水果罐头和蔬菜罐头因为在口感和防腐方面解决的较好,在军用罐头品种比例也大幅度提高,成为军队野战条件下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军队后勤保障现代化、制式化之后东西军队在罐头食品上是有一定差别的,由于饮食习惯上的差异,欧美国家军用罐头仍然以肉类、鱼类为主,而东方国家军队的罐头在花色品种上多了很多,并且东方饮食的多样性也将烹饪菜肴制成了罐头,图片上我军罐头就体现出这样多样性,据说有一百多个样式,够开野战宴会了!不过实际野战训练乃至打仗也许不会有这么多,比如: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都往前线供应都是以蛋白质、脂肪、糖,盐分较高的肉罐头为主,水果罐头也会大量供应,肉类和水果类可以补充大运动量过后的热量补充……并且当时也确实没有这些后开发出来的罐头。即便是这样对面的越军由于后勤保障极差,看见我军阵地上各种各样的罐头供应也是很眼红的,根据对越反击战老兵们讲:他们的特工队不但偷袭还偷东西……。

二战期间最著名的美军“斯帕姆午餐肉”罐头,其生产商“荷尔美公司”战争期间生产几亿盒(一说是十几亿盒)之多,“斯帕姆午餐肉”的味道与现在的午餐肉没有多少区别,只是略微咸一些,原因是战士们大运动量过后需要补充盐分(钠)。“斯帕姆午餐肉”由于生产简单、包装排列整齐、里面固体物填充比例高,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小,所以它伴随美军到达任何战场,但是“斯帕姆午餐肉”是美军厌烦的食品!这种味道与2块钱一根火腿肠类似的食物,完全占据了美军野战配给的主菜单的位置,几乎餐餐都能看到它,煮、煎、烤,夹在三明治里面……让人不厌其烦!而且这东西缺乏维生素,经常吃会出现嘴角和牙龈发炎的问题还会大便干燥……所以,美军对它没有丝毫的好感。

二战时期的军用罐头花色品种是很少的,而且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参战国生产的并不多,也不像现在的军用罐头讲究搭配、营养均衡……那时候吃罐头多数是为了吃饱后有体能,不讲究什么口味。根据吃过缴获美军罐头的志愿军老前辈们说,美军牛肉罐头开始吃还行,但是味道只是一个咸味儿和略微有点甜味儿(远不及我军的牛肉罐头),并且里面有大块的牛脂肪(军用畜肉类罐头为了保证体力都是这样制造)吃了一两次之后实在是难以下咽!最后在战线相对稳定后将其配合土豆萝卜炖煮配合食用…。

图片里圆形软包装盒状物体就是“软罐头”,通常都是含固体物较高的肉类鱼类或者果酱类。

现代军事医学营养学很发达,对于战士们的身体健康也有了高要求,在不能提供热膳食的条件下,野战食品当中的罐头要求采取小包装(通常在100~150克),品种力争多样性,鱼肉蛋和蔬菜水果、坚果仁…都会在野战食品当中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营养均衡,不至于出现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体能下降和非战斗减员。

“浅盘集体野战口粮”,也属于软包装罐头一类的食品,就是把各种在后勤加工厂配置的菜,比如:红烧肉、虾仁、鸡块,甚至八宝饭、炒饭……先加工成六分熟或者全熟,然后装在厚食品袋内进行真空杀菌处理,再外包装储存,可以在野战条件下使用炊事车或者简易灶加热后食用……是班排作战小队的集体伙食。

军队的指战员也和我们常人一样,对于热食品有着先天的热爱,俗话说:一热顶三鲜!热的炒菜,热的炖菜、热大米饭、热面条……人人都喜欢吃,战士们也不例外!这些热的食物是罐头食品永远也比不上的!随着军事后勤保障的更加完善、保鲜技术的更加提高,军用罐头将来会越来越有营养,越来越符合口味的要求!

现在的军用罐头和二战的军用罐头有什么区别?

战场上的军人可以一天不打仗,但是除非情况极端危急,绝不能一天不吃饭。在行军的状态下,很多时候厨房都没法开工,所以士兵需要随时供应可以随身携带、方便长期储存的食物。罐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几乎成了士兵天天要面对的东西。二战至今罐头的发展很快,从几十年前的二战到今天,罐头变成什么样了呢?

抗战前我国还没有能力为军队生产大量的军用罐头,主要依靠缴获日军和西方国家支援。在西方国家,最重视士兵口粮的就是美国了。美军的C口粮,可以作为当时罐装军用食品的代表。

一份C口粮里面包括什么呢?就像食堂饭菜分荤素一样,C口粮分成M单元、B单元。M单元主要是肉类,分别是扁豆猪肉、土豆泥肉和蔬菜炖肉三种选择。B单元是一块巧克力、3块饼干、3块糖果,还有一小袋速溶咖啡。有时候B单元会被替换成面包甜品罐头。

看起来味道应该会不错。但是实际上士兵们对这些罐头非常反感。M单元和B单元都是用一个马口铁制成的圆柱形罐头,每个重340克。即使只带一天的口粮,士兵也要拿着6个这样的罐头行军,很多士兵都觉得这些东西碍事。另外,因为战局紧急,官兵不得不连着很长一段时间吃C口粮这事实上是很不营养的,士兵们通常看着都烦。

今天就不太一样了。美军今天使用的是MRE口粮,罐头的金属外壳换成了软包装,里面有主食、配菜、甜品、饮料等等东西,还有可以供士兵自己加热的器件。条件真是好了很多。但是,美军还是不把MRE放在眼里,甚至管它叫“敌方人士”(Mr.Enemy),说白了还是太娇贵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