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武力讨取荆州,刘备为何却不战而降?

吕蒙武力讨取荆州,刘备为何不战而降?(邀)

不知道这个提问的依据是啥?因为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也许孤陋寡闻吧,好像没有见到刘备对吕蒙不战而降的叙述。那是不是刘备传中这一段记载呢?

先看三国志--刘备传:【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从这里看,本来刘备听到吕蒙袭夺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带兵五万,返回荆州,准备大干一场,但因曹操取汉中,对刚刚占领的益州形成巨大威胁,迫于压力,和孙权妥协,这只是改变策略,咋能说不战而降呢?

类似事件,在三国时期太多了,这只是生存之道。比如,著名的关羽降曹事件,能说关羽不战而降吗?再比如,太和二年(228)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和曹魏东线最高司令曹休干了一仗,曹军死,伤,被俘一万多人,损失各种辎重车辆一万余辆。曹休是曹丕临终时,专门安排的执掌军权,惟二能抗衡司马懿的人物(另一位是曹真)这次大战是以周鲂假投降开始的,能说周鲂投降曹休?还有,建兴七年(229)姜维给曹真上诈降书,曹真上当,这一战,魏兵大败。多亏费耀替换,曹真才逃过一劫,能说姜维是投降吗?

其实,提问所说的事,在孙权传中也有记载,只是重点说吕蒙督鲜于丹等三将,带兵两万夺取荆州三郡,其中一郡比较费事,太守郝普曾经拒不投降,坚持了好长时间,最后等不来援兵才归降。再一点,就是把建安二十年的事,记载为十九年。按说,后面建安二十年的吴国历史上,应该有双方协议各分三郡的记述,但吴书就是只字不提,难道这事是陈寿捏造的不成?作为史官,且已经时过境迁,江山易主,陈寿似乎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干这事,这是不是有点奇怪?(6:19)

吕蒙武力讨取荆州,刘备为何却不战而降?

题主说的应该是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孙权派鲁肃向刘备讨要长沙、零陵、桂陵三郡而刘备却不答应,所以才有后来孙权派吕蒙讨取荆州的事件。事实上刘备并没有“不战而降”相反刘备是以强硬的态度回应了孙权。

在孙权的授权之下吕蒙带兵进入了荆州很快平定了长沙、零陵、桂陵三郡。此时刘备急忙率大军从蜀地赶到荆州在公安郡屯兵,刘备不甘心一下子丢失了三个郡于是派关羽率军前去和吕蒙的东吴军队对峙。当时刘备和孙权在荆州都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双方可谓是剑拔弩张眼看一场大战是无法避免的了。而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却化解了孙权和刘备之间紧张的关系。

原来就在刘备和孙权在荆州对峙之时曹操率大军进入了汉中,汉中是蜀地的门户刘备担心曹操吞并汉中之后下一个目标便是蜀地所以刘备不得不从荆州战场脱身回去保护蜀地,因此他不得已只得向孙权妥协。

刘备派人向孙权重新提出了结盟的请求,并且和孙权重新划分了荆州。双方商议的结果是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归刘备。这样一算刘备是将长沙和桂阳二郡割让给了孙权(江夏郡之前被东吴掌控)以换取荆州的安定然后去专心对付曹操。

吕蒙武力讨取荆州,刘备为何却不战而降?

吕蒙趁关羽在襄阳前线与曹军激战时,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荆州士仁与糜芳不战而降。

而刘备远在汉中,不可能投降,投降的是荆州守将士仁与糜芳,糜芳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士仁与糜芳之所以投降,是因为供应前线作战的关羽粮草不及时,被关羽责备,说回来后会治他们的罪,于是士仁和糜芳很害怕,当时吕蒙带兵偷渡过长江,劝降士仁和糜芳,于是他们一番思想斗争后就投降了。

而当时的刘备在干什么?

刘备刚刚打赢曹操,夺取汉中之地。随后就忙着称汉中王,安抚人心,大封百官。当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从荆州传消息到汉中,至少要二十天到一个月的时间,襄樊之战前期刘备收到关羽前线的战报全是捷报,也就是胜利的消息,而刘备又打败了曹操,此时的刘备完全膨胀了,飘飘然了,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了,觉得关羽拿下樊城指日可待,甚至连援军都没有派。

吕蒙偷袭荆州后,关羽在前线战败,败走麦城,前后也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算得到消息,荆州被占,关羽战败,也已经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了,收到消息一个月,关羽已败,再派兵又得一个月,等赶到前线黄花菜都凉了,来不及了。

刘备并未投降,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和荆州守将士仁投降了吕蒙。

吕蒙武力讨取荆州,刘备为何却不战而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纠正一下问题中有歧义的地方:吕蒙武力讨取并不是荆州全境,而是荆州治下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不战而降的也不是刘备本人,而是这三郡的郡守。再回到问题,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刘备对此三郡并没有那么重视,统治力度也不大。

从荆州地图上可以看出,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属于荆南地区,荆南地区在三国时期并没有经过多少开发,远比不上江夏、南阳、南郡三郡。同时荆南士人在刘备集团中并不受重视,有点郁郁不得志,所以在面对孙吴大军时,地方势力没什么忠诚度也就很好理解了;

二是荆州长官关羽与荆州士大夫矛盾大。

在刘备集团中关羽长期镇守荆州,关羽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非常傲气,看不起士人,史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所以,地方士族与关羽离心也就很正常了;

三是鲁肃亲近士族的名声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建安十五年,孙权就攻取了长沙郡北部,并将下隽、罗及汉昌一带建为汉昌郡,而鲁肃就是汉昌郡的第一任太守。鲁肃作为一名文人、名士,相比于武夫的关羽,地方上更愿意亲近鲁肃,从而亲近善待士族的孙吴;

四是吕蒙已非吴下阿蒙。

在吕蒙攻取零陵郡时是有遇到抵抗的,当时的郡太守是拒绝投降的,但吕蒙在此用了个计,骗郡太守说刘备远在益州,关羽被围攻,都无暇南顾,而实在人的郡太守一听竟然信了,感觉没有守下去的必要就投降了。

谢谢观看,更加精彩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三多学历史,只聊与三国有关的人和事~

吕蒙武力讨取荆州,刘备为何却不战而降?

哪说刘备不战而降了?提这个问题的,是来搞笑的吧!荆州是诸葛亮论分天下的战略要地,刘备怎么可能轻易拱手让人?

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失去荆州,是关羽给搞丟的。非是刘备不来战,实在是爱莫能助哇!吕蒙准备武统荆州时,正值刘备与曹操在汉中酣战。关羽想遥祝兄长一臂,于是率兵伐魏。不想魏兵节节败退,瞬间引爆了关二爷的野心,要不顾代价获取更多的地盘,好在老大那多得几个赞。但曹仁不是任妖摆布的唐僧肉,虽有几个败仗,还是稳住了阵脚,马上扔了几个苦果子给关羽吃。这时的关羽立功心切,毫不顾忌,哪还管曹仁的阴谋阳谋,随便了解东吴的动向后,就倾荆州之兵而出。哪知吕蒙不是鲁肃,不吃关羽撒娇那套,坚定不移武统荆州。而关羽的看法没有与时俱进,依然用老眼光看问题,结果被吕蒙骗了,不仅要了地,还要了关羽的命。

可以说,关羽的割头之祸,是被曹吴联合算计了。曹操那边想灭关羽的威风,支持汉中战事,减轻压力。东吴很简单,就要荆州的领土,吕蒙还想拿关羽的小命。这次,东吴当了排头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所有梦想。

此时的刘备正是最得意的时候,不仅自封为汉中王,更是打败了宿敌曹操,吐了多年来的恶气,这种感觉得沉迷好一阵吧,就连一生谨慎的孔明都想不到哪不对,情报工作也就没有正常开展了。等到他收到荆州失守,老二被割的消息后,一切都成了定局,想救已经失去了战机,不如以后再说。

后来,刘备出兵了。一为报仇,二为夺地。可惜,他的美梦泡汤了。

吕蒙武力讨取荆州,刘备为何却不战而降?

刘备并未不战而降,吕蒙攻打荆州是利用关羽的不可一世与骄傲的特点将关羽调离荆州城外,即使后来关羽知道中计了也无力回天,无法回到荆州城,一路逃走,才有的后来关羽走麦城,被吕蒙砍掉首级,根据关羽的骄傲心理,对于吕蒙的进犯,他之所以出城迎战,不可一世,也未必会禀报刘备,或者即使禀报了刘备,也未必来得及,假如刘备知道了吕蒙进攻荆州,刘备也不会放任不管,一方面,三国里,荆州地理位置重要,兵家必争之地,另一方面,荆州由关羽坐镇,荆州失守,甚至结义兄弟惨死,他更不可能放任不管,后面的刘备亲自带兵反击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是火烧连营,未能成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