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追随刘备多年,为何在刘备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反叛?

在荆州之战时,关羽的手下出现了两名叛将。这两名叛将一个是傅士仁,一个是糜芳。傅士仁献出了公安,糜芳献出了江陵。这两座刘备和关羽经营多年的城池丢失,使得关羽陷入了绝境。尤其是糜芳献出的江陵,关羽大军将领的家眷,都住在此城。由于这些家眷落入东吴之手,使得关羽的大军离散,关羽被迫逃亡,旋即被杀。那么,糜芳为什么要选择投降东吴呢?

一、对刘备忠心耿耿的糜芳。

刘备在离开荆州的时候,对留守荆州的人员也是千挑万选的。他留下最优秀的将领关羽坐镇荆州,并且精选了各级的官吏。在这些人员中,文有潘濬,武有糜芳。这些人都是对刘备忠心耿耿,并且拥有一定才干的人员。

潘濬在荆州陷落后,躲在家中不去见孙权。孙权为了请潘濬出山,专程亲自去潘濬的府上看望他。潘濬由于心中痛苦,满面都是泪水。孙权让部下拿来手巾,为潘濬擦去泪水,劝他投降。潘濬在投降东吴后,深受孙权的器重,成为东吴的重臣。

与潘濬相媲美的糜芳自然也不在他之下。而且糜芳与刘备的关系,要比潘濬深得多。糜芳与他的兄长糜竺是徐州东海的富户,家财万贯。刘备在起家的时候,陶谦让徐州给刘备,是糜竺去迎接刘备来到徐州的。在吕布袭占徐州后,刘备失去了根据地,走投无路来到广陵海西。

就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刻,是糜竺无私的帮助了刘备。糜竺将妹妹嫁给刘备,并且拿出了自己的家产资助刘备。由于有了糜竺的巨额财产的资助,刘备的军队才重新振奋起来。可以说,糜竺此举,是将自己家族的前途和刘备捆绑了起来。

糜芳作为糜竺的弟弟,自然也成为了刘备的亲戚。他和糜竺都曾经被曹操任命为地方官,糜竺为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相。可是他们都抛弃了曹操给予的官职,始终追随在刘备的身边。而且两人都是文武全才的人,糜竺曾经为刘备担任出使刘表的使命。在糜竺的斡旋下,刘备得以在荆州安身。在历史上记载,糜竺和他的子孙都能骑善射,糜芳作为武职出身,身手自然也不错。

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将荆州最重要的城池江陵交给糜芳守卫,任命糜芳为南郡太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糜芳的器重和信任。可是,令刘备万万没有想到的,糜芳居然投降了东吴,造成了关羽的覆亡。事后,糜竺为此向刘备请罪,虽然刘备表示不予追究,可是糜竺还是因此羞惭愤恨,发病而亡。可以说,糜芳投降的举动,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

二、糜芳投降的经过。

糜芳是在荆州之战中投降东吴的,那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事情。当时关羽率领荆州的军队,北伐襄樊。由于关羽选择了有利的战机,发挥了自己的优秀的军事才能。在襄樊之战初期,关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关羽利用襄樊地区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机会,水淹七军,消灭了于禁率领的三万援军。由于当地曹军主力被歼,关羽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连曹操都考虑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不过,由于关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也让关羽陷入了困境。一是关羽抓获了曹军大批的俘虏,由于战事紧急,他无法消化这些战俘。关羽只得将这些战俘送回荆州关押,使得关羽原本困难的后勤供应更为捉襟见肘。

二是关羽急于利用有利形势扩张战果,可是自己的兵力远远不足。由于关羽的胜利,曹操控制区的百姓纷纷造反,打着关羽的旗号四处活动。关羽也为了扩张战果,将兵力分散到了各方。可是,关羽也陷入了兵力不足的困境。

关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可是刘封和孟达则以上庸刚刚攻打下来,为了山郡的稳定,不能出兵为理由,拒绝了关羽的求援。关羽只得将后方防备东吴的军队抽调出来,北上增援自己。

在关羽进退两难的时候,战场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操率领主力回到关东,派徐晃增援樊城。而更为危险的是,孙权为了实现他的全据长江战略,同时消除关羽这个心头之患,与曹操勾结,决定出兵,以武力夺取荆州。

东吴以吕蒙作为统帅,开始了对荆州的攻伐。吕蒙先是派部下化装为商人,白衣渡江,夺取了江边用来报警的烽火台,然后兵临公安城下。守公安的傅士仁投降了吕蒙。随后,吕蒙又攻打江陵,派傅士仁去劝降糜芳,糜芳因此投降了吕蒙,献出了荆州的根本重地江陵,造成了关羽的败亡。

三、糜芳投降的说法。

糜芳投降的说法扑朔迷离,在史书上就有着几种说法。有被动投降说,有主动投降说。而且各种说法又不尽相同。让我们在下面罗列一下。

先说说被动投降说。这个说法主要是糜芳遭受了吕蒙的奇袭,无力抵抗,只得投降。这个说法主要的理由是当时关羽正在北伐襄樊,为了扩张战果,将荆州用来防备东吴袭击的军队抽调北上,造成了荆州的兵力空虚。当吕蒙率军前来袭击荆州的时候,由于兵力空虚,使得糜芳失去了防守的能力。因此在傅士仁的劝降下,糜芳贪生怕死,投降了吕蒙。

而主动投降说则则是糜芳的投降,是主动向孙权接洽投降。这个说法又分为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糜芳由于玩忽职守,造成了南郡城中失火,烧毁了大批的军用物资。关羽为此对糜芳严厉批评,引起了糜芳的畏惧。孙权得知这件事后,引诱糜芳投降,得到了糜芳的同意。因此在吕蒙攻打南郡时,糜芳立刻就投降了。

而另一个说法与前一个说法大同小异。原因是关羽发动北伐的时候,糜芳留守后方,负责后勤的供应。由于关羽抓获了大批的曹军俘虏,使得后勤供应紧张。关羽对此十分不满,表示将来战役结束后,回到荆州再对糜芳治罪。糜芳知道了十分害怕,于是趁着东吴进攻的机会,就投降了东吴。

以上的两种说法,都各自有着相当多的支持者。近代的有一位知名学者,就认为傅士仁的投降是真心的,而糜芳则是被迫投降的。他认为,从糜芳的出身、地位,以及当时的情况,糜芳是因为没有能力反抗,再加上傅士仁的引诱才投降的。

而从个方面的情况来看,糜芳的投降却显露出主动的迹象。与那位学者的看法相反,在史料中,傅士仁则是那个不甘心投降的将领。当时吕蒙袭击公安,派虞翻去劝降傅士仁,傅士仁闭门不见。虞翻写信劝说傅士仁,傅士仁看了书信后,流着眼泪投降了东吴。

在那封书信中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虞翻在解释吴军迅速突破关羽的江防时,指出“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傅士仁正是看到这句话,才痛哭投降的。那么这个内应是谁,至少是和傅士仁地位相当的人。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这个人非糜芳莫属。

而糜芳防守的江陵也不是完全没有能力防守。关羽一直对东吴怀有戒心,就算是他抽调兵力北上,也绝不会对自己的根本重地江陵放松警惕。在糜芳出城迎接吕蒙的时候,双方在沙上欢宴。吕蒙的手下虞翻见他没有据守城池,赶快劝说吕蒙。他说城中和吕蒙一心的只有一个糜芳,需要赶快控制城池,防备其他人作乱。

吕蒙接受了虞翻的建议,赶快派兵控制了城池。结果当时城中确实有人想要作乱,因为虞翻的建议,这些人的图谋没有得逞。从这里看,当时在江陵城中,心向关羽的大有人在。如果糜芳决定死守江陵,还是能够守住江陵的。

江陵与关羽前线的陆上距离只有五百里,只要糜芳能够守住江陵五六天时间,关羽就能够回到江陵城下。那样一来,关羽和糜芳里应外合,就可以保证荆州不失。但是,由于糜芳的投降,使得赶回的关羽失去了根据地,大军离散败亡。因此,糜芳投降东吴的说法,还是主动说要更符合实际一些。因为如果糜芳是因为势单力孤投降,糜竺也不会被活活羞愧气死。也因为糜芳是主动投降的,孙权也就没有夺取糜芳的军权,还让他参加东吴的军事行动。

四、糜芳投降的原因。

糜芳投降的说法虽然有各种说法,不过他投降的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和关羽不和。可是,糜芳是刘备的亲戚,他和关羽都是最早追随关羽的人。即便是对关羽不满,也不该抛弃自己的阵营投降。那么,这中间有什么原因呢?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性格高傲,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在关羽的眼中,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士大夫根本就不值一提。他依仗自己的能力,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对于刘备阵营的人也是十分轻视。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由于老将黄忠立下了斩首夏侯渊的大功。刘备在分封将军的时候,决定封黄忠为后将军。谁知这引起了关羽的不满。关羽自己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身为武将之首。可是他却对黄忠的封赏不满,说什么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对于立下大功的黄忠,关羽还是这样的态度,对于其他人,关羽的态度可想而知。

关羽的这种做派,引起了荆州的离心离德。孟达投降曹丕前给刘备的书信中就写到了这种情况。他说荆州失陷,荆州的大臣们失节,百无一还,这确实是当时的情况。后来刘备讨伐东吴的时候,专门停留了一段时间,等待荆州的内应。可是整个荆州只有一个廖化归来,其他的人都无声无息。这时,刘备才明白了关羽的性格,对荆州造成的危害。

糜芳虽然是国戚,他也没有得到关羽的尊重。在关羽的手下,糜芳与关羽的关系不佳,产生了二心。而且在关羽被刘备封为前将军,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后,更是让糜芳感到了畏惧。因为假节钺代表着先斩后奏的权力,掌握了生杀大权的关羽更加可怕。

于是,本来就遭到关羽不满的糜芳,由于工作的过失,被关羽出言威胁。对自己的生死感到焦虑的糜芳,最终选择了向孙权投降的道路。

结语:

糜芳作为刘备的老部下,被刘备委以重任,任命为南郡太守。他防守的江陵是荆州的根本,不但拥有大批军需物资,还住有大批军队成员的家属。在荆州之战中,由于糜芳的投降,江陵落入了东吴之手,这使得关羽的大军离散,关羽也因此败亡。

糜芳之所以选择投降,是因为他和关羽的不和。由于关羽的高傲性格,他对于自己的部下十分轻视。这使得同为刘备的老部下,又是刘备亲戚的糜芳十分不满。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是必然的。当关羽由于假节钺的先斩后奏的权力时,糜芳感到了生命的危险。为此,糜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东吴。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糜芳追随刘备多年,为何在刘备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反叛?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他的名字撂在地上都能砸出火花来。三国周瑜觉得,关羽是一个善打仗、打胜仗的虎熊之将。的确,因为忠义仗义、勇猛过人,关羽被后人誉为“武圣”。在小说和戏曲艺术中,关羽留下了“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等等激荡人心的故事。然而,关羽最闪光的记忆却是著名的“水淹七军”。

“水淹七军”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故事。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留下麋芳驻守江陵,自己亲自率军北上,攻打襄阳。因为得天时、占地利,在汉江大水淹没了于禁等七军之后,关羽猛攻曹军,取得全线胜利,打出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水淹七军。

然而,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关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离开荆州的日子里,东吴突然袭击,守卫江陵麋芳投降。一回到荆州,关羽被擒杀,最后兵败身亡。

那么,麋芳投降东吴后结局又如何呢?

我们先看看麋芳这个人。

在荒草丛生的东汉末年,东海朐县(今天江苏省连云港市)代代经商、奴仆上万、家财过亿的麋家出生了一个后来走入战场的儿郎——麋芳。

尽管麋家是东汉末年的大富豪,但是在重农抑商的社会风尚下,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由商入仕是很多人走进贵族社会的基本通道。加上东汉末年,汉桓帝、汉灵帝奢侈无度,而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为了能够迅速扭转这种困局,朝廷干起了卖官的营生。

有枕头,不愁没有瞌睡,买官卖官很快盛行起来。比如,一代枭雄曹操的父亲曹嵩拿出巨额资材贿赂官员,最后买了个太尉。同样,出生在商人世家的麋芳和兄长穈竺也不甘于只当商人,他们用钱通关,终于在徐州牧陶谦的手下弄了个一官半职。

195年(兴平二年),身居徐州的陶谦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穈竺、麋芳兄弟按照主子陶谦生前的安排,跟随他的接班人刘备。

不久,刘备南征袁术。吕布趁机打了过来,刘备的城池下邳丢失,他过上了游荡漂泊的日子。

当一个人处于寒夜的时候,若果有人能够送来一束亮光,那绝对是铁杆弟兄了。刘备落难,麋家兄弟全力帮助。他们不但把自己的妹妹主动嫁给刘备,还给带去了二千奴客,并拿出家里积蓄的金银货币资助刘备。

打不到,便是一条英雄好汉。刘备不但重振雄风,还和麋家兄弟两个成为命运共同体。在往后的日子里,麋竺、麋芳始终跟随刘备,他们共同驰骋在三国的舞台上。

有了麋竺、麋芳等人的鼎力支持,197年(建安二年),刘备招募军队,准备东山再起。这时候,吕布要消灭正在积蓄力量的刘备。刘备二度失败,无奈之下,他投奔了曹操。

曹操待刘备还很有座上宾的味道,麋芳也被曹操上表推荐为彭城相。但是,一山容不下二虎,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选择了离开曹操。作为刘备的大舅子和好伙伴,麋芳也决然辞去彭城相,跟随刘备开始新的漂泊。

作为好帮手,此后数年,麋芳都在刘备帐下勤勉忠心。三国烽烟四起,刘备杀伐征战,终于取得益州,他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这时候,麋芳成为南郡太守,驻守重镇江陵。

红脸关羽虽然忠义无比,但他善待士卒,却对官员们横挑鼻子竖挑眼。这种自傲骄矜,让南郡太守麋芳很不舒服。

心里有了病,迟早都要发作。关羽兴兵北伐时,要求麋芳、傅士仁等筹措物资,但这二人没能按时按数完成任务。关羽很是生气,出征前训斥麋芳、傅士仁,“你们等着,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们!”

仗义之人往往是刀子嘴、豆腐心。关羽这话一出口,麋芳和傅士仁十分不安,想到平时关羽的蛮横态度,心里很是生气。

这时候,孙权出来了。他劝说麋芳投降。

关羽回来,江陵的天空改变了颜色——东吴占领江陵。

他怒火中烧、大惊失色。

麋芳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他出逃东吴。哥哥麋竺留在成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面见刘备、自缚请罪。

把妹夫置于灾难的漩涡中,自己又身为降将,麋芳在孙权手下的日子实在好不到哪里去。有一次,麋芳乘船出行,迎面遇见了东吴重臣虞翻的船只,为了避免相撞,麋芳的侍者便大声呼喊道:“避将军船!”

一听这话,虞翻大笑之后,厉声责问:“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这句话戳到了麋芳的痛点。他羞愧难当,令人躲船相让。虞翻背着手先行通过。后来虞翻经过麋芳的营地,被阻拦在外。虞翻嘲笑道,你该开门的时候不开,该闭门的时候不闭,真是一个不知道好歹的东西。

要赢得尊重,人就得自重。要不被别人轻蔑,人就不能自蔑。在东吴,降将麋芳受尽了眉高眼低,命运犹如破屋中的烛火,随时都有熄灭的危险。

正史没有交代麋芳的结局,而在罗贯中的笔下,他二次投降刘备后,被关羽之子关兴亲手剐杀。

糜芳追随刘备多年,为何在刘备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反叛?

都别抢,我来答。

糜芳之所以会投降东吴,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我们没有必要去编排什么阴谋论。

根本原因就出现在关羽身上,我认为甚至可以说糜芳就是被关羽逼反的,我想这一点应该没有人可以反对吧?

糜芳这个人对刘备很忠心,这一点从早年他对刘备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说人家糜芳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主,那么糜芳早就抛弃刘备。早年刘备还是一个穷屌丝时候,人家糜芳都没有背叛他,现在刘备做大做强了,糜芳反而背叛他了,这肯定是说不通的。

糜芳家族是经商的,糜芳家族多有钱可能很多人不清楚。

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三国志》

这绝对是一个超级富商家族,当初糜竺等人追随刘备图他什么?

他刘备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说到底不过是图他刘备名声还不错,又是皇室宗亲。

仅此而已,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糜芳家族对于刘备的鼎力支持,我估计刘备想要在东汉末年创出个名头来,估计面临的阻力只会更加巨大。

大家都说刘备创业艰难,其实话说回来,人家刘备能够遇到这么多贵人相助,我觉得还真的谈不上艰难,只能说起点相对于曹操或者袁绍来说确实低了一些,自己手中没有人脉。

可是人家刘备运气就是好,先是有陶谦要把徐州送给他,背后又有一个糜氏家族在帮助他。

话说这种底子,刘备还真是不差好吧。

糜竺看得起刘备,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又让自己的弟弟糜芳一起跟随刘备。

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三国志》

连曹操都想把糜竺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那时候曹操凭借着自己手中的权力,把糜竺上表为嬴郡太守,把糜芳上表为彭城相。

这就是算是抛出橄榄枝,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和糜氏家族合作。

但是人家糜氏家族有钱,看不上曹操给的官位;或者对曹操这个人不感冒,两兄弟都没有接受曹操的好意。

而刘备早年也很悲催,一会儿被曹操欺负,一会儿被吕布欺负。

这时候人家糜氏两兄弟都没有抛弃刘备,可以说对刘备是忠心耿耿,而且还出钱给刘备招揽军队。

可以说没有糜氏家族的帮助,刘备真的只会混的更惨;

你想,当时刘备在糜氏家族的帮助下都不得不四处投靠,如果没有糜氏家族在关键时候的帮助,那么刘备只会处境更加狼狈。

当然了,糜氏家族也不可能倾尽家产帮助刘备,只是相对来说在很多关键的时候,糜氏家族都出了不少力。

所以刘备后来也很感恩戴德啊,他入主益州以后,就把糜竺拜为安汉将军,当时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

而糜竺的弟弟糜芳则被刘备拜为南郡太守,这个南郡太守也是非常重要,就是主管南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了。

不过,这个时候荆州是被关羽掌管的,所以糜芳还是要受关羽节制。

其实这种安排并没有问题,因为关羽作为一个很出色的武将,刘备没有理由不把荆州交给他管理。

这并不是说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刘备就处处偏向于关羽,虽然说肯定要比其他人受恩宠。但在这种军事布置上,刘备还是要出于一个能力的考量。

而且这种安排诸葛亮也没有提出反对,说明关羽的能力还是受到了信任。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那就是关羽这个人太骄傲了,当初马超来依附刘备时,关羽以前没有听说过马超的成就;

这时候的马超也不赖啊,这是一位击败曹操,甚至差点活捉曹操的主儿,名震凉州,就那一块地界上的人,谁不知道马超的厉害。

但是诸葛亮为了照顾关羽的面子,也只能说马超不如关羽。

另外关羽还看不上黄忠,刘备称汉中王以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当他听说黄忠被拜为后将军时,觉得一个老朽匹夫却和自己地位一样。

所以当时很不高兴的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最后好说歹说才接受册封。

正因为关羽这种骄傲无人的态度,所以最终逼反了糜芳。

关羽连马超、黄忠都看不起,又怎么会看得起糜芳呢?而糜芳私下里也很不喜欢傲慢的关羽。

襄樊之战爆发后,糜芳和博士仁由于没有完成关羽交代的任务,关羽就很生气的说回来再收拾两人。

关羽这么随口一说,但是却把糜芳两人吓住了。

这就引发了糜芳的背叛,我估计糜芳也认为自己不占理,这是就算捅到刘备那里去,毕竟你没有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这就是延误军机。

心虚的糜芳一时犯了糊涂,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反出了荆州。

这事除了说糜芳自己犯糊涂,关羽其实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后来糜芳的哥哥糜竺因为这件事一直心里过意不去,虽然说刘备并没有责怪他。

但是奈何脸上过不去,最终还是在羞愧之中患病去世。

只能说这事挺闹心的,说到底做人还是要和善一点。而刘备这两位兄弟最终都因为性格原因丢掉性命,最后引发一系列反应,刘备也因为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丢掉了性命。

他们也只能在地下反思自己了。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糜芳追随刘备多年,为何在刘备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反叛?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糜竺、糜芳两兄弟投靠刘备,而今糜芳一朝反叛,乃为不忠;不顾兄长生死,乃为不仁;不念同殿之谊,乃为不义。

堂堂的开国将领,为何会做下此等不忠、不仁、不义之事呢?

一、缺乏主见,盲目跟从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当南郡守将糜芳得知荆州已被吕蒙袭取,关羽也已大败而去,心下正自慌乱。这时,贪生怕死的公安守将傅士仁竟然投降了东吴,而糜芳并不知情。

所以,当傅士仁来到南郡时,糜芳还心下暗喜,以为其是来同自己商量如何应对眼下局势的。谁知,傅士仁竟然是来劝降自己的。所以,糜芳回道:“吾等受汉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傅士仁却说:“关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胜而回,必无轻恕。公细察之。”糜芳又道:“吾兄弟久事汉中王,岂可一朝相背?”

正在糜芳犹豫不决之时,关羽派遣的督粮使者正好赶到,并传达关羽军令,命南郡、公安两城准备白米十万石,星夜送往军前使用,否则将斩立决。

闻此,糜芳心下大惊,又问傅士仁:“今荆州已被东吴所取,此粮怎得过去?”而傅士仁只回了一声:“不必多疑!”遂拔剑将来使斩杀堂前,令糜芳退路已断。为此,糜芳同傅士仁进行争辩。

这时,吕蒙率大军已然杀到,糜芳无计可施,遂同傅士仁一同出降。

由此可见,闻关羽心下惊,闻粮使至心下惊,傅士仁斩来使心下惊,吕蒙大军至心下惊,从头到尾只有惊,却无策,实乃一个缺乏主见,盲目跟从的庸才也。

有意思的是,刘备当初进入蜀中后,刘璋妻弟费观,便背叛了姐夫刘璋而投降刘备;而今刘备妻弟糜芳,又背叛姐夫刘备而投降东吴。

二、全家压在刘备身上,却未换来心中所愿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只因糜竺同刘备相近,所以陶谦临终遗言别驾糜竺:“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 陶谦死后,糜竺积极率领徐州一众文武及百姓迎接刘备牧守徐州。那时,拥立刘备为徐州之主最积极的就是他们糜家。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徐州被吕布乘虚袭取后,刘备妻子皆陷。当时,刘备驻军于广陵郡的海西县,落魄之极。就在此时,糜竺反将亲妹妹嫁给刘备,同时又将两千余名家丁献于刘备,接着又将全族家当(无数金银货帛)资助刘备的军需。那时,糜家全族已压在了刘备身上。谁知,不久刘备又被吕布赶出了徐州,仍下已经倾家荡产的糜家,来独自应对吕布的责难。

其实,当初曹操已经表荐糜竺为嬴郡太守,其弟糜芳为彭城国相。结果,糜家跟定了刘备。

说白了,如果糜家不跟随刘备,同样会有很好的出路。然而,当刘备成就霸业之时,虽然拜糜竺为安汉将军,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但也仅是一个虚职,并无太多实际的好处。如:驻守一方,田产家业等。

陈寿《三国志》中评价糜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擅骑射。之所以,糜竺将全家的未来压在了刘备的身上,不就是想谋个更好的自身吗;不就是想有番作为吗?然而,这一切刘备并没有给予他们糜家。这不,明显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吗?任谁可能都会心中不忿。

因此,也有可能糜芳心中一直压着一口气,直到吕蒙大军杀到,又在傅士仁的劝说下,半推半就地投靠了东吴。

三、糜家并未进入刘备的核心圈子,心下不忿

想想驻守公安的傅士仁,一无大功于蜀汉,二无恩情于刘备,三无武勇于军中,而他们糜家三者皆具,其却可以同糜芳分守一城。当关羽应刘备之命,准备取樊城之时,关羽任命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看看名字排序,傅士仁在前,糜芳在后,由此可知,傅士仁当为主将,糜芳仅为副将。

之后,又因傅士仁、糜芳饮酒,造成帐后遗火,点着火炮,满营撼动,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再来说说“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并非大军出征的全部粮草,最多仅为各部所临时携带的小部分军资。因为,二人本为先锋,又非后续的辎重营。所以,军器粮草应当极少。

同时,据《三国志》陈寿补云: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为将军,住公安,属关羽,与羽有隙。由此推测,关羽同傅士仁不和,可能再小题大做,想借机准备收拾傅士仁,所以才会叱令要斩二人,却被钦差费诗劝住。

此时,虽然刘备的糜夫人不再了,但毕竟曾为关羽之嫂,但在这件事上,关羽未感念旧情,可想糜家在刘备集团并无太高的地位。

此外,糜家作为世代商族,应当非常精于计算。以刘备的用人之能,当可用人之长,然而在钱粮管理的这些实权位置上,糜家却没有半人任职。

所以,糜芳对于蜀汉的存在感应该不强,也许这就是糜芳临阵倒戈的原因吧。

图片来源网络

糜芳追随刘备多年,为何在刘备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反叛?

糜芳背叛刘备,投靠孙权,看似不可思议,可是细想起来,又好像很合情合理。

因为我们并不了解糜芳当时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处境和他自己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要选择背叛刘备,但我们可以从糜芳早年开始,一步步地来解析那个影响了蜀汉的选择。

糜芳是刘备的嫡系,可他却毫无建树,难免会受人白眼

自公元195年开始糜芳选择投靠刘备,到公元219年糜芳选择背叛刘备,一共25年的时间。25年说短不短,糜芳跟了刘备二十多年,要说他对刘备没感情那是不可能的。糜家和刘家在徐州时已经是一个整体了,哥哥糜竺是刘备的钱袋子,同时又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说客之一,说服陶谦让徐州,出使刘表纳刘备等,这都是糜竺的功劳。而妹妹糜夫人又是刘备的妻子,自己既是刘备的部下,又是刘备的大舅子。糜家为刘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他前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可是在这份家业之中,却并没有糜芳的影子存在,论打仗,他不及关张,论谋略,他不及简雍,孙乾,当说客不及哥哥,做内政又没有能力,当家做主也轮不到他,糜芳只顶着一个刘备大舅子,糜竺弟弟的帽子,在刘备集团中毫无建树。

刘备嫡系部队的人个个身居高位,连后来的诸葛亮等人都超过了糜芳,自然心里不服

尤其是后面刘备入蜀之后,徐州嫡系人员就只剩下糜家兄弟,简雍,孙乾四人了。除了糜芳之外,其他三人全部调入蜀地享福,哥哥糜竺为安汉将军,为蜀汉群臣之首,简雍为昭德将军,孙乾为秉忠将军,待遇仅次于糜竺。

而糜芳呢?他却像个放养的性质一样,在荆州南郡做太守,不但要面临北方曹操,东方孙权的夹攻,还得在个性傲慢的关羽管辖之下,至于关羽,他对刘备这个大舅子可就从没放在眼里过。糜芳名义上总管一郡,实际上却还是要看人脸色行事。自己到底算什么?被放逐的吗?从前一起打天下的人,现在个个不是身居中央就是封疆大吏,就只有自己还要在关羽手下受气。

糜芳虽然能力是不行,可毕竟也是养尊处优过来的,怎么可能受得了关羽的那些窝囊气呢?作为刘备的大舅子,蜀汉政权中的老人,义无反顾地跟随着刘备东奔西跑的铁粉,可到头来不止地位比人低,权利比人少,还要处处小心提防,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恼了这位关二哥,糜芳在荆州过的日子实在是让人同情又无奈。

最后吕蒙白衣渡江的时候,糜芳选择了投降刘备,除了因为傅士仁投降动摇了他的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也想要报复关羽,证明自己的重要。毕竟糜芳当时至少也四十多岁了,年轻时受点气还无所谓,可年纪大,要面子的,整天被关羽呼来喝去不说,甚至还威胁说回来要处罚自己,糜芳受不了,换别人也受不了。

糜芳之降,过在于刘备,也在于关羽,或许刘备是想把他放在荆州历练一下,可却没说明白,才让糜芳产生了误会。而关羽却是没意识到将帅团结的重要性,对这位蜀汉有功之人颐指气使,直到把他逼反。

所以糜芳最后选择了背叛这个他服务了二十多年的集团,可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会选择抛弃一切,背井离乡呢?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

糜芳追随刘备多年,为何在刘备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反叛?

麋竺芳兄弟是徐州东海豪强,世代经商奴仆万人财产很多。陶谦在徐州时把麋竺任命为别驾。公元194年陶谦临死前让麋竺去迎接刘备,把徐州交给刘备。公元196年刘备率军跟袁术交战,吕布趁机夺了徐州并俘虏了刘备的妻室。三国志:先主与术(袁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吕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老婆给吕布俘虏了,麋竺立马把自己的妹妹嫁给这备,并给了奴仆二千人和金银钱助军响。三国志: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后来刘备让吕布击败投了曹操。曹操发现麋竺芳兄弟也是人才。于是想招纳,任命麋竺为赢郡太守(专门从泰山郡划五个县成立赢郡让麋竺做太守),麋芳为彭国相。这时曹操得了徐州,也有利用他们在徐州影响力的因素。麋竺芳兄弟都不接受曹操的招览,反而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三国志:皆去官,随先主周旋。

麋竺芳兄弟在蜀汉在刘备心中地位非常之高。麋竺理政军事一般,刘备对待他非常好。虽然没有什么权力,但平时赏赐是非常多的。三国志: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就是说麋竺在蜀汉政权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诸葛亮的官职时军师将军,汉代以右为尊。世语曰: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姜维)右。三国志: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史记: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汉晋春秋: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罗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左迁就是贬职的意思)

麋芳比他哥哥有才能,刘备任命他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可见还是有一定才干的,不然不会把战略要地让他驻守。但是跟关羽关系不好。三国志:素嫌羽轻已。陈寿讲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就是说关羽爱护士兵而看不起士大夫。荆州文武很多都跟关羽关系不好。例如公安守将傅士仁、荆州从事潘濬等(公安是刘备设置的荆州治所)连黄忠因功封为后将军跟关羽同列。关羽怒而不接受前将军封号。当时关羽讲: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费诗讲:汉王因黄忠立大功才嘉奖,但君侯您是跟汉王一体的。难道要跟汉王讲价钱?我不过是送信的,君侯不接受我就回去。关羽这才接受。(张飞性格跟关羽相反,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敬君子敬到跑去要跟刘巴同席睡觉。经常鞭打部下,结果让部下杀了)孙权曾为儿子他关羽提亲,关羽不同意就算了还辱骂使者。这就做的不地道了,把事做绝了。三国志: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时,麋芳负责粮草供给。可能是因为连日大雨粮草供应不上。关羽大怒讲等我回去就治你的罪。结果麋芳咸怀惧不安。(对比官渡之战时,曹操缺粮。三国志:公谓运者曰:卻十五日为汝破绍(袁绍),不复劳汝矣。)之前也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南郡城军器械库起火,关羽责备。这事东吴知道,所以计划人诱降。加上荆州防备东吴的备兵都让关羽调去前线了。吕蒙陆逊偷袭荆州时糜芳是坚守的,但看到公安傅士仁守将投降了他才投降的。三国志: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公安在武陵郡。)当时吕蒙军队并未进驻江陵,虞翻劝速进城以防有变。当时江陵城有伏兵,不过不知道是否是糜芳还是其他人设的。三国志:时城中有伏计。麋竺知道自己弟弟投降东吴后立马把自己绑起来向刘备请罪。刘备还是像以前那样待麋竺。三国志: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

糜芳在东吴也是有得到任用,还统过军攻打魏国。三国志:权令将军贺齐督糜芳、刘邵等袭蕲春,邵等生虏宗。糜芳投降后在东吴的日子并不快乐。有次虞翻(东吴名士,而且是有道德洁癖的名士。对待投降的人都是指责的。他本人原本就是王朗手下,却投了孙策。)坐船跟麋芳的船相逢,麋芳手下大喊:避开将军的船!虞翻斥责:丢了忠与信,怎么侍奉君主?献了两座。怎么还敢称将军?糜芳躲在船里让手下给虞翻让路。还是一次虞翻坐车,经过糜芳军营门。士兵当时关了门,车过不去。虞翻大骂:当关闭门却开门(指投降的事),应该门却关闭门,那有这样做事的?糜芳听了虞翻的话,当时满脸羞愧。

后世一般都大骂糜芳降吴的行为,蜀汉也评价他作笑二国。糜芳从公元194年就跟刘备, 到公元219年已经二十五年了。其中公元194年—公元208年十五年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跟着刘备依附吕布—跟着刘备依附曹操—跟着刘备依附袁绍—跟着刘备依附刘表。长期看到不到看到希望。特别是在荆州七八年间人马不过数千,城池不过新野小城。就连刘备自己都对感到前途很秒茫。刘备在荆州时对刘表讲: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可是糜芳他们还是不离不弃。跟刘备又是姻亲,而且刘备对待他们兄弟俩又非常要好。而且这时是刘备事业的顶峰,何况跟了刘备二十五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投降东吴不过是因为关羽平时对待自己又不好,又讲回来就治他的罪。加上备兵让关羽抽走了,傅士仁又投降了。(三国志: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所以糜芳投降是情有可原。

明代史学家李贽: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诛。若麋芳,迹虽与士仁同,其实情有可原。勿以形迹相同而遂一律罪之也。(也算是替糜芳讲了句公道话)

当时蜀汉所据荆州人口当在六十万以上,军队六七万。这是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计的人口。因为公元241年东吴统计人口是二百四万,公元280年东吴投降时户籍是二百三十万。所以当时人口应该差不多。荆州的丢失对蜀汉影响非常大。标志着蜀汉退出争天下的根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