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是如何葬送大宋王朝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悲哀的文艺青年的做官经历。

宋徽宗放在今天,绝对是超人气的明星。

他书画双绝,丹青妙笔真的天下无双。瘦金体书法,直到今天也是经典的经典。

除了艺术以外,宋徽宗还有超强的运动神经。他擅长蹴鞠和马球,水平也是第一流的。

另外,宋徽宗聪明伶俐,反应迅速,领悟力强,这也是他被选中成为皇帝的原因。

可惜,宋徽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是不会做皇帝。

抛去其他不谈,宋徽宗时期纵容大臣胡作非为,搞得民变四起。

在宋徽宗之前,宋朝有过小规模的民变,但都没什么了不起的,规模小,影响弱,通常迅速就被消灭。

但是,宋徽宗倒行逆施,奢侈享乐,搞出了很大的民变。

首先,宋徽宗的爪牙竟然对水泊梁山的渔民征收高额水产税。

用小说里面阮小七的话来说:就算活阎王,也不能禁止老百姓打鱼鲜。

但宋徽宗真的就这么做了。

结果,水泊梁山附近的渔民群起反叛,出现了著名的宋江匪帮。

宋江一伙人开始仅仅36人,最后发展到数千。这股土匪先是盘踞水泊梁山,后来又在北方流窜,纵横数年之久。

官军数万人,竟然拿宋江无可奈何,被他连续攻城略地。直到宋江流窜到江苏连云港,才被击败后招安。

但宋江对北方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也体现了北宋地方军队的无能腐败。

其次,就是方腊起义。

相比宋江,方腊更是厉害。由于宋徽宗滥发生辰纲,导致浙江民怨沸腾。他以摩尼教为核心起义,收拢了30万大军。

方腊军在极盛之时建立了包括今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在当时对宋朝威胁极大。

虽然宋军击溃方腊,但方腊对于江南地区的重大破坏也是不能避免。

内部如此不稳,给了外敌很好的机会。方腊被剿灭后没有多久,金军就大举入侵了。

宋徽宗的另一个大智障,在于对国外军事和外交的无知。

在并不清楚金国真实国力的情况下,擅自联合金国对抗辽国。

其实,当时金国非常强大,相反辽国和北宋实力都较弱。

正常来说,北宋应该支持辽国对抗金国,等待两个敌人互相火拼,两败俱伤的时候在渔翁得利。

而宋徽宗却莫名的联合金国,最终大破辽国。然而辽国灭亡以后,经过立即两次南下猛攻北宋,最终将攻破东京,活捉宋徽宗。

至于对金军的战略上,宋徽宗也是莫名其妙。

第一次金军南下,东京开封已经危在旦夕,仅仅依靠将士用命,加上金军内部并不协同才失败。

第二次金军合围开封的兵力增加一倍有余,高达20多万人。相反开封的军队主力则被宋徽宗和宋钦宗胡乱部署,仅剩7万多人。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命令各地军队勤王,自己据城死守;要么干脆逃到南方建立临时首都,任命大将驻守开封。

但宋徽宗和宋钦宗惊人的什么都不选择,而是胡乱任用妖人郭京采用妖术守城。

郭京伪称精通佛道二教之法术,能施道门“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并会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生擒金国二帅。宋廷深信不疑,授命郭京当官,赐予金帛数万,让郭京自行募兵,然而不问其技艺能否,只看生辰八字是否符合六甲,所得皆为市井流民,不是战士,以10天内拼凑了人数。

结果郭京的部队刚和金军交手,就全面溃散,大骗子郭京逃走。当时宋军认为郭京必胜,根本没有做出守城的部署,结果被金军顺势攻破城池,宋徽宗和宋钦宗由此都成为俘虏,宋徽宗最终惨死在东北。

可以说,做皇帝做到这种地步,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了。

这就是君主制度的最大问题,皇族成员传了几代以后,可能都是一些大草包。

宋徽宗是如何葬送大宋王朝的?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 金人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耻”。

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的始作俑者,就是题主所问的这位宋徽宗。

赵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宋朝第八位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是如何葬送大宋王朝?浅析几点原因如下:

不务正业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艺术性皇帝。自创书法成“瘦金体”,自创花鸟画成“院体”。

自古明君不让臣下知道自己的喜好,那是有道理的。赵佶喜好书画,热衷附庸风雅,全国有名。以至于臣下投其所好,如蔡京之流,选拔官员不是看能力多高,而是看能否赢得赵佶欢心,奸佞之辈由此大量涌入北宋朝廷。

赵佶生活奢靡,即位后大事土木,营造宫殿。还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回汴京装饰宫殿。当时全国范围内,都有专门为宋徽宗搜刮奇珍异宝的人。这就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赵佶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

皇帝不务正业,昏庸无能;臣下奸佞腐败,为非作歹;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民乱四起

宋徽宗在位时,因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导致境内民变四起,起义不断。

其中尤其以宋江和方腊的两次起义最为暴烈。宋江起义发生于北方,活动于青、济、郓、濮(今山东鄄城北)诸州境内;方腊起义发生于南方,转战两浙,规模最大,声势最壮。

虽然起义最终都被平定,但也极大的消耗了北宋所剩不多的实力。

可惜宋徽宗一朝并未从这些变乱中引起重视,吸取教训,依然歌舞升平,醉生梦死。

方腊起义被镇压,距金灭北宋不过五年。

联金灭辽

金人和辽国掐起来后,宋徽宗听信大臣们的意见,采取了“联金灭辽”的策略。

双方议定夹攻辽朝,辽燕京由宋军攻取,金军进攻辽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等地,辽亡后燕云地区归宋朝,宋将原纳给辽朝的岁币转给金朝,史称“海上之盟”。

其实在这之前,北宋和辽国已经久无战事,但是本着取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倒也是无可厚非。

可惜,事与愿违。

北宋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燕京,都被强弩之末的辽军击败。最终花费大量金银,从金人手中取回燕、云等几州,可狡猾的金人只是给了北宋几座空城,百姓尽皆被迁走。

这一外交策略不但促进了辽国的灭亡,更暴露了北宋软弱无能的军事实力,使得金人发现了新的战略对象。

北宋加速辽国灭亡的同时,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神兵守城,闪电退位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

金国兵临城下之时,宋徽宗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

随后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多么荒谬!

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失利,金军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

靖康二年,金人劫掠北归,便发生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以上就是宋徽宗葬送北宋的始末。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宋徽宗是如何葬送大宋王朝的?

宋徽宗赵佶这个人即位之初颇有明君之范,字也写得不错(瘦金体至今名家在模仿)后来慢慢不务正业相信几个奸臣手下言路阻塞,被忽悠的说全国一片大好你就早上起来练练字画画画,结果搞得北宋末年政局昏暗、百姓水深火热,暴动四起... 你是皇帝就好好当皇帝一天政事够你忙乎的 在抽尽力搞个人文艺自古以来都没一个当好的...而且领导个人有某方面兴趣爱好下面人就会投其所好 造成腐败 谄媚皇帝,相互勾结

宋徽宗是如何葬送大宋王朝的?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显孝皇帝肖像

可以说宋徽宗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做皇帝,总归不现实,想法不靠谱,遇到困难更不靠谱,老毛就说他没出息。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称道君皇帝,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和收藏家,书画方面造诣极高,自创“瘦金书”字体。徽宗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意思就是他什么都能做,就是无法做一国之君。

宋徽宗亲政后,“妄耗百出,不可胜数”,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开封府,修建艮岳等工程浩大的园林宫殿,崇信道教,尊号“教主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民变。其中以新党蔡京任丞相与宦官童贯为将军所引致的问题最严重。

徽宗好大喜功,不顾宋辽已百年和平相处,于宣和二年(1120年),与金国结成“海上之盟”,联合灭辽。1122年,金军攻克辽南京(今北京市)。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遣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完颜宗望、乙室勃极烈完颜宗翰分两路南下入侵北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126年1月18日),徽宗无法应付时,急忙禅让天子的宝座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并出逃,但终究无法挽回局势。金军暂退后,徽宗回京,居龙德宫,实际上被钦宗软禁。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金军攻占了帝都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栗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会五年)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北宋灭亡,二帝被俘北上。七月二十日,二帝迁到中京(今北京市),父子抱头痛哭。

宋徽宗是如何葬送大宋王朝的?

章惇反对宋徽宗继位,他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章惇是个猛人,对待对手非常恨,但他是一个敢于承担的负责任的政治家。他对宋徽宗的评价非常准确,宋徽宗这个人就是“轻佻”,亡国也就亡在这两个字上。

宋徽宗的书画双绝,瘦金体独此一人。他还写过茶书,还写过农书,可谓聪明绝顶。《宋史》评价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他信奉道教一心求道,花了大量的财力修了很多道观。他还搞了“花石纲”,为一己享受搜刮民脂民膏,逼反了宋江,方腊等人。他留恋青楼楚馆,和几乎所有的京城名妓都有染,不只是一个李师师。为此经常彻夜不归,还让内庭官员帮他撒谎。

他用人只看亲疏,用的都是弄臣。蔡京为什么被委以重任啊?因为他书法好。还有高俅,据说是球踢的高才被重用。他还重用太监,杨戬,童贯一文一武都被重用。他还把司马光,文彦博,苏东坡等109人贬为奸党,刻了很多块到处树立。他的这一系列做法把朝廷官员的风气完全搞怪了。

军事方面,把禁军的训练交给高俅,这人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反而净出新花样,把原有的训练科目进行了裁剪。他的训练不是从实战出发,是从给皇帝看着好看出发的。宋军战斗力下降,跟宋徽宗有直接的关系。

他重用的那个“媪相”童贯是个贪生怕死的小人。对付方腊那样的乌合之众还行,对抗辽军金军,他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

宋徽宗在位二十几年,由于他的轻佻,消耗了宋王朝仅剩的国力,最终导致靖康之辱。

宋徽宗是如何葬送大宋王朝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据记载,赵佶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当上皇帝以后,徽宗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继续过着糜烂生活。内侍杨戬在徽宗面前夸耀另一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不亚于王昭君,徽宗将其召入宫中。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徽宗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夫之痛遗忘殆尽。徽宗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若离了她,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刘氏天资颖悟,善于逢迎徽宗。还极善涂饰,每制一衣,款式新颖,装扮起来胜似天仙。不但徽宗喜欢,就连京城内外也竞相仿效。

在徽宗看来,刘氏回眸一笑,六宫粉黛尽无颜色。道士林灵素见刘氏如此得宠,便曲意奉承,称刘氏为“九华玉真安妃”,绘其像供奉于神霄帝君之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氏渐渐风韵不再,生性轻佻浮浪的徽宗欲再觅新欢。

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便微服出宫,寻找刺激。李师师,汴京人,本姓王,工匠之女,四岁丧父,遂入娼籍李家,后来成了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妓。她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李师师既名冠汴京,徽宗自然不会放过她。自政和以后,徽宗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

为了寻欢作乐,徽宗专门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徽宗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宫中宴饮);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染病)。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徽宗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致使徽宗更加放荡。

秘书省正字曹辅曾经挺身而出,上疏规谏徽宗应爱惜龙体,以免贻笑后人。徽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等人处理此事。这些人自然领会徽宗的意思,以曹辅诬蔑天子之罪论处,徽宗当即将曹辅发配郴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