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蔡瑁和张允不死,赤壁水战曹操能打赢吗?

在《三国演义》中,在赤壁之战前期,周瑜利用蒋干盗书,先除掉了荆州降将蔡瑁、张允。这两员降将被曹操冤杀,对赤壁之战的影响十分深远。那么,如果周瑜没有除掉蔡瑁、张允,他能打胜赤壁之战吗?

一、蔡瑁、张允是东吴的心腹大患。

众所周知,三国中东吴的主力兵种就是水军。在整个三国时期,东吴军队的作战大多都是依托江湖进行的。这一点,其他国家也很明白。曹魏就因为东吴屡次进犯合肥而不胜其扰,干脆把合肥搬到附近没有江河的地带,一举遏制了东吴的攻势。

在赤壁之战前,能够和东吴水军抗衡的只有荆州水军。东吴多次向荆州发动进攻,都挫败在荆州水军面前。在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刘琮率领荆州的文武官员和大批军队,俯首投降了曹操。这让曹操喜出望外,因为曹操手下没有强大的水军,如果荆州凭借水军抵抗曹军,曹操是不可能那么容易得手的。

如今这支让曹操望而生畏的水军,转而加入了曹军,当然让曹操十分高兴。与此同时,他也对刘琮十分鄙视,对他的评价只不过是个猪崽子罢了。这支水军的加入,大大加强了曹军的实力,成为他东下攻打东吴的本钱。

当时东吴内部也十分混乱,以张昭为首的大批官吏都劝说孙权投降。他们劝说孙权投降的理由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曹操占据长江上游,同时拥有了荆州强大的水军,对此东吴是无法抵挡的。孙权因此陷入犹豫之中,他虽然不愿意投降,可是摄于敌人强大的压力,也感到力不从心。

多亏有利鲁肃的冷静分析,让孙权看清了自己的前途。也多亏了周瑜这样优秀的军事统帅,让孙权有了抵抗曹军的勇气。周瑜面对强敌临危不惧,他向孙权保证,只要有三万精兵就能够打败曹军。孙权同意了周瑜的要求,联合刘备一起抗曹。

在刚开始的作战中,曹军的水军就吃了败仗。在曹操追究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责任时,蔡瑁、张允解释说是因为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不习水战造成的。因此,曹操让蔡瑁、张允负责训练水军,准备训练完毕就发动进攻。

周瑜在获胜后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亲自去侦查敌情,发现敌人的水寨布设周密,深得水军之妙。周瑜在大惊之余,得知敌军的水军都督是蔡瑁、张允二人。他知道这两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于是下决心要先除掉蔡瑁、张允,然后破曹。

我们从周瑜的反应中可以看出,蔡瑁、张允才是周瑜的真正对手,他们的水军也是东吴最大的敌人。在江河之上交战,曹操虽然率领铁骑千群,也没有用武之地。再加上曹操手下也没有精通水战的将领,因此要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他只能依靠蔡瑁、张允和他们率领的水军。

因此,周瑜才把蔡瑁、张允作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他把除掉这二人作为破曹的先提条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蔡瑁、张允不死,周瑜是难以打败曹军的。他用来获取胜利的水战技巧,会在事前就被二人识破。这样,火攻赤壁的场景就很可能不会出现了。

二、蔡瑁、张允的死让曹军军心大乱。

曹操中了周瑜的计谋,无辜杀掉蔡瑁、张允之后,不但使自己丧失了两员能干的水军将领,还让整个曹军士气遭到沉重打击,并且使得曹军的军心发生了混乱。这对赤壁之战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战役的结局。

曹操之所以杀掉蔡瑁、张允,表面上看是中了周瑜的计谋,认为蔡瑁、张允要谋害自己。但是,周瑜的计谋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曹操对蔡瑁、张允的不信任。曹操在接受蔡瑁、张允的投降后,对他们的忠心抱着怀疑的态度。

这是因为蔡瑁、张允都是刘表的重臣,他们和刘表沾亲带故,掌握着荆州的重兵。如果他们忠心耿耿地对待刘琮,为刘琮保卫荆州,曹操是不可能那么顺利夺取荆州的。可是他们却背叛了刘表的嘱托,逼迫刘琮投降了曹操,让刘表辛辛苦苦奋斗一生的基业付诸东流。

这样不忠不义之徒,是很难得到曹操的信任的。只是因为在赤壁之战中,充当战役主力的兵种是水军,自己缺乏强大水军的曹操,必须要借助荆州水军。曹操这才留下蔡瑁、张允担任水军都督,来为自己卖命。

但是,正是由于对蔡瑁、张允的不信任,让曹操心生暗鬼,始终对他们抱有戒心。如今蒋干从周瑜那里偷来密信,而且信中的内容又与现实符合。曹操的疑心病发作,干脆将二人斩首以绝后患。虽然事后曹操明白过来自己中计,他还是在嘴上拒不承认。

蔡瑁、张允的死,使得曹操失去了深谙水战的将领。为了填补他们的位置,曹操不得不任命毛玠、于禁代替他们统帅水军。这两人本来就是步军的将领,根本就不懂得水战。这样一来,曹操的水军训练作战大受影响。

蔡瑁、张允的死,还给曹军内部带来了更严重的影响。蔡瑁、张允是当初极力坚持要投降曹操的人员。由于他们手握重兵,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促成了刘琮向曹操的投降。他们主动投入曹营,把自己绑上曹操的战车,是不可能背叛曹操的人员的。

可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竟然因为得不到曹操的信任,被曹操因为疑心而杀死,这让那些跟随他们投降曹操的荆州人士们感到寒心。从此之后,这些人都变得离心离德,不再向曹操尽忠,暗中寻找自己的出路。

在周瑜的密信中,他模仿蔡瑁、张允的口气,说自己把北军包围在内部,自己荆州的军队在外,随时准备消灭曹操。曹操在改换水军都督后,自然会舍弃蔡瑁、张允的布阵,让自己最信任的军队守卫外围。这样,当东吴的军队发动进攻的时候,面对的就是那些不习惯水战的北方军队,大大提高了胜率。

再加上这些不习惯水战的北方军队,在大风大浪中难以立足,普遍生了疾病。这使得庞统得以使用连环计,教曹操把战船用铁索链接到了一起。在东吴使用火攻的时候,这些战船无法解散逃脱,都被烈焰付之一炬。

三、如果蔡瑁、张允不死。

蔡瑁、张允的死给曹军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使得周瑜能够比较轻松地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那么,如果蔡瑁、张允不死的话,周瑜是否能够打赢赤壁之战呢?如果客观进行分析的话,周瑜依然能够打赢赤壁之战,只不过赢得要困难一些罢了。

曹操之所以会在赤壁之战中战败,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犯下了严重的战略错误。在曹操夺取荆州后,他乘胜追击刘备,并且想一举解决东南问题,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对整个战局的预判上,曹操发生了重大的失误。

由于孙权当时年少,曹操对他的性格了解不深。他认为自己拥有巨大的优势,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孙权放弃抵抗,投降自己。他和自己的部下讨论战局时,居然认为孙权很可能会出兵帮助自己,攻打刘备来效忠自己。

因此,曹操只把刘备当作了敌人,而把孙权当成了自己的潜在盟友。谁知道孙权在曹操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投降曹操,反而与刘备结为盟友,组成联军来对抗曹军。这使得没有准备的曹军在一开始就陷入困境,只得进行一场毫无准备的战争。

在战役过程中,曹军暴露出水军战斗力低下的弱点。荆州的水军虽然人数多,装备精良,但是久未操练,战斗动作生疏。曹操的青、徐之兵,更是不习水战。因此,在初次交锋中,曹军就遭到惨败,被迫撤退,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蔡瑁、张允向曹操提出阵前练兵的建议,纯粹是为了推卸责任提出的托词。世上哪有临阵磨枪还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如果蔡瑁、张允不死的话,他们长时间的练兵,只能给周瑜更多准备的时间。经过长时间的对峙消耗,曹军的处境不会有任何改观。

作为一位优秀的统帅,周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即便是蔡瑁、张允谙习水战,周瑜难以用火攻消灭曹军,他也会另辟蹊径,用其他方式来打败曹军。因此,蔡瑁、张允就算不死,也改变不了曹军失败的命运,只是让周瑜取胜的难度增加而已。

结语: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把除掉蔡瑁、张允作为破曹的前提。这是因为二人谙习水战,率领荆州水军,是东吴的劲敌。周瑜用计谋借曹操的手除掉二人,使得曹操失去了优秀的水军将领,也让曹军军心大乱,为施展连环计和火攻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蔡瑁、张允对曹军的重要性。但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战略上出现了失误,对东吴的动向发生了误判。再加上曹军水军战斗力低下,远不是吴军的对手。因此,即便是蔡瑁、张允不死的话,周瑜依然能够打败曹军,只是取胜的难度增加而已。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假如蔡瑁和张允不死,赤壁水战曹操能打赢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蔡瑁是善终,张允则历史上没有记载,应该也是善终。

曹军在赤壁大战中,其实主要依靠的是刘表原来的荆州水军作战。

这是因为曹军几乎没有像样的水军。

其实,这就是中国历史的特点。

北方的强大军队即便非常牛逼,比如像蒙古人、金国女真那样可以称雄世界。

但往往不能顺利征服南方。

经过女真完颜亮在南渡长江的作战中,被大宋水军击溃,最终被部下杀死。

蒙古人和南宋在长江一线缠斗了40多年时间。

究其根本,在于北方军队一般强于陆地作战,有强悍的骑兵和步兵。

但是,要想征服南方,北方军队必须彻底掌握长江的制江权或者沿海的制海权。

而北方军队因为北方的河流少,大部分不重视也没有必要重视水军。

骑兵、步兵虽然强大,水军却是菜鸟。

就像曹军一样,在陆地几乎无人能敌。五千名精锐骑兵在长坂坡追上刘备,杀得刘备抛弃妻子,狼狈逃窜。

但到了长江上士兵严重晕船,站都站不住,还怎么打仗。

而南方军队为了自保,首先必须建立强大的水军。以东吴为例,他们的水军就非常厉害,几乎所有军官都擅长水战。

曹军在水上和吴军作战,人数再多也没用,根本无法打赢。

赤壁之战,曹操依赖的水军中坚力量,主要是刘表的水军。

但刘表的部队一共只有七八万人,除去刘备和刘琦带走的一万多人,剩下也就五六万规模,水军兵力稀少。

而且,刘表的部队战斗力较弱,无论陆军还是水军本来就不是东吴的对手。

此次赤壁之战中,刘表水军是对付不了东吴的精兵的。

而曹操自己临时编组的水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了防止新编水军士兵晕船,曹操被迫使用连环船,将船只都串联在一起,被东吴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水军被歼灭后,曹军实际上就已经大败,无论地面的陆军是否被重创,大局已定。

所以,赤壁之战失败几乎是必然,主要是曹操太心急了。

他如果耐心登上一两年,等待自己水军形成战斗力,也许可以一举大败东吴。

主要是曹操大军刚南下,仅仅比东吴实力稍弱的刘琮就投降,也让曹操飘飘然,失去了清醒的判断。

假如蔡瑁和张允不死,赤壁水战曹操能打赢吗?

我认为曹操依然不会取胜。

蔡瑁和张允原是荆州刘表帐下将军,统领荆州水军,擅长水战。刘表死后,蔡瑁挟幼主刘琮投降曹操。曹军大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当曹操决定要征讨孙权时,因有长江天堑阻隔,所以必须要用水军,这时原荆州水军就排上用场了,蔡瑁和张允也被曹操任命为水军正副都督,统领新整编的水军。

我认为他俩的存在只能增强曹操水军的实力,是内行领导,要比后来的于禁和毛玠要强,如果与东吴方面进行常规的水战会有很大帮助。但是无奈对方用的是诈降加火攻这些非常规的方式。所以即使蔡瑁和张允在也改变不了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曹操赤壁兵败的几个方面分析,看看这些方面与蔡瑁和张允是否存在直接的关系。

赤壁之战,东吴方面军定好的战策就是“火攻”,要成功必须要具备以下条件:

a )黄盖诈降,在投降时好把运载火攻所用的硫磺油硝等引火物资的船只接近曹军战船。

b )锁连战船,在遭到火攻时无法分离,从而重创曹军。

c )要有东南风,只有东南风起,在点燃进攻火船后,火船才会借着风势冲向曹操水军,在大火着起来以后,会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烧向曹操船队和水寨。

我们先来分析a ,周瑜与黄盖定下苦肉计,黄盖为了使曹操能够相信,自己忍受了很大的“皮肉之苦”,连一向狡猾的曹操和他的一众谋士都骗过了,即使蔡瑁和张允在,他俩会识破吗?很难吧!退一步讲,即使能识破,一向自负的曹操会相信他们吗?

我们再看b ,庞统渡江向曹操献“连环计”锁连战船,是为了大船能够平稳,可以在上面跑马练兵,从而使北方曹军更好的练习水战。那曹操就没想到这样在遭到火攻时不能分离吗?曹操当然想到了,谋士程昱曾提醒过,曹操认为当时正值隆冬,没有东南风,所以无所畏惧。就这一点来讲即使蔡瑁和张允在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因为这个时节,江上确实很少会有东南风。

再看 c,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十一月,这个季节正值隆冬。赤壁位于我国湖北境内,气候是以亚热带季风为主,这个季节多是偏北风,很少会有东南风。诸葛亮曾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诸葛亮草船借箭前就已经算好了会有大雾,火烧赤壁前他早以算准会有东南风。这一点纵观整个三国,能做的到的可只有诸葛亮了!即使蔡瑁和张允在,又能改变什么呢!!!

综上所述,曹操依然不会取胜!

假如蔡瑁和张允不死,赤壁水战曹操能打赢吗?

曹操自起兵争战各路诸侯达到了颠峰,到赤壁决战东吴己不是当年的曹操了,现在他变得多疑高傲刚愎自用,很少听取采纳谋士将士不同意见了。蔡瑁张充本是刘表至亲,在曹操心中根本不存在,这二人不死曹操不会败得这么惨,失败是注定的因为曹操太狂妄自大怪不着别人。

假如蔡瑁和张允不死,赤壁水战曹操能打赢吗?

蔡瑁和张允本是刘表手下的水军正副都督,擅长水上作战,刘表死后,投降了曹操,帮着曹操演练水军,给东吴周瑜造成很大压力,周瑜用反间计,利用蒋干盗书,污陷蔡瑁张允二人通吴,除掉二人。

心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又献了一个害曹操的计谋,因曹军都是北骑只是擅长骑射,不会水上作战,让曹操把战船用环连接在一起,船面平稳了,人走在上面如覆平地,这给周瑜用火烧赤壁的计谋打下了埋伏。周瑜又和黄盖演了一场苦肉计,黄盖假装投降曹操,黄盖的船上又载着易燃易爆物品,在接头时制造火源,孔明又借来东风,火借东风之势把曹操连在一起的战船点燃,造成了火烧赤壁的战败。

曹操不中了反间之计,蔡瑁和张允活着,肯定不会有火烧赤壁之败。但和东吴之战能不能赢就不知道了,毕竞曹军当时兵多将广,赢的把握还是较大的。

假如蔡瑁和张允不死,赤壁水战曹操能打赢吗?

未必。

蔡张二人水战造诣确实不容小觑,但是现代学者研究表明,曹操赤壁大败并非单纯败于军事,更大的可能是遭到了大面积爆发的血吸虫病。这是不可控原因,非人力可以扭转。

蔡张二人在统军方面没问题,连周瑜都忌惮他们,如果不死,曹操在军事上不输于东吴多少。至少蔡张二人不会让连环船这种馊招得逞。但是如果真像演义里所说,风向突转,这种极端天气也是不可控的。一旦东吴放火,曹军战船还是会有一部分被毁。

项羽说过一句话,天亡我,非战之过也。总在此处也很恰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