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刘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刘表能在枭雄并起的乱世,屹立荆州18载,不能说没有能力,只是他没有争霸天下的鸿鹄之志,只能守成,开拓无功而已

正史上真实的刘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刘表昏庸?当然不是了,别的不说,就说刘表活着的时候,荆州谁能抢走?孙权终其一生,在刘表活着的时候,花了七八年的时间,也只是仅仅占了江夏郡的三分之一而已,无法西进一步,曹操与刘表互攻多年,也没占到刘表多少便宜,至于益州刘璋,更是不如刘表。

刘表是汉室宗亲,东汉名士,位列八俊之一,受过良好教育,参加过太学生运动,人长得又是高大英俊,整个就一幅帅气书生形象,因大将军何进征辟,入朝为官,受董卓上书,委任为荆州刺史。

刘表入荆州,单人单骑,在东汉末年的大乱世中,黄巾起义尚未完全扑灭,各地拥兵自重,刘表敢一个人去荆州赴任,以一书生形象上任,这本身就是一种英雄。

一个人赴任也就罢了,如何才能管理一盘散沙的荆州,并让荆州地方官听命于自已,刘表显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初入荆州,刘表召集荆州几大士族:蒯氏、蔡氏、庞氏,迅速取得士族的支持,依靠三家的支持,仅用一年的时间,迅速平定荆州地方,控制荆州七郡之地。刘表靠的是什么?

刘表靠的就是自已的名望和能力。在那个有名声就能一呼百应的时代,刘表的名声迅速得到了荆州士人的支持,而刘表的能力让这些人聚集在自已的麾下,刘表不仅控制了荆州,还积极向外拓展领土。

荆州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刘表不仅能守住,还积极开拓,孙坚、张济等名将均死于刘表部下,孙坚死后,刘表断了袁术的粮道,迫使袁术离开荆州南阳,到淮南发展,张济死于穰城,其侄子张绣投靠刘表,为其镇守荆州北部门户--南阳。

同时刘表积极整治荆州内部,平定荆南三郡叛乱,接着又染指交州,与交州牧张津进行了4年的战争,还任命自已的部属吴巨为苍梧太守,想进一步夺取交州牧时,被曹操代表的东汉朝廷阻止。

从196年开始,刘表联合张绣开始对抗曹操,自张绣投降曹操后,刘表才失去南阳的控制,后又收留刘表驻守新野,为荆州北部门户对抗曹操,多次与曹军交战,互有胜负。刘表在收留张绣与刘备的过程,又加以防备,不让张绣与刘备坐大,并且荆州内部也都控制在刘表的手中,没有再发生大的叛乱。

从公元190年刘表单骑入荆州,到公元207年刘表病死,刘表主政荆州18年,荆州从一个四战之地,变成乱世中还算平安的避祸之地,这是刘表的功劳,虽开拓不足,但守土有余,刘表活着的时候,无论是荆州本地士族,还是外部其它势力,虽对荆州虎视眈眈,但从来也没有拿下荆州,无论是少年英雄孙权,还是北方霸主曹操,在刘表生前,想攻取荆州,都显得无能为力。

荆州后来被瓜分,也只是在刘表去世以后,而且曹操的南下,很可能是得到刘表病重的消息才迅速南下,曹操前脚刚走,刘表后脚就病逝,这不得不说也真是太巧了。刘表以一书生治理荆州18年,要不是颇有能力,也无法镇住荆州18年,怎么能说刘表昏庸呢?只能说刘表尚有能力,但开拓不足,守土有余。

正史上真实的刘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各路诸侯中,刘表算是颇具实力的一位。然而不幸的是,刘表病死后,少子刘琮很快投降曹操,而长子刘琦也未能长命,使得荆州轻易被曹操、刘备和孙权瓜分,刘表历经千辛万苦积累下的家底,也就此烟消云散。

长久以来,人们对刘表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甚至不少人觉得他是一个平庸无能之辈。不过,这种昏庸懦弱的形象,多少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是存有一定演绎成分的,与正史的记载存在违和之处。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刘表算是少年成名,相貌英俊威武,被誉为八骏之一。汉灵帝死后,刘表便代替王睿做了荆州刺史,算是当时各路诸侯中起家较早的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势力强劲的袁术和孙坚,曾尝试联合夺取荆州,而刘表不仅捍卫住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还使得孙坚中箭而亡,名震一时。

刘表是一个极其善于审时度势的人,几乎很少去主动侵犯其他势力,而又能够抓住时机来壮大自己。当时,李傕、郭汜进入长安,为了赢得各路诸侯的支持,一度收买人心,其中便任命了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授予节符。面对李傕和郭汜的拉拢,刘表一概接纳,而又不去急于选择阵营,一直审时度势。

到李傕和郭汜失势后,汉献帝被曹操挟持到许昌,刘表则一面遣使节纳贡,一面又与袁绍联合。如此一来,刘表既以汉室臣子自称,又获得了强援,始终平衡着各方势力。

也正是由于刘表精通权术,善于韬光养晦,才使得荆州之地一直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在刘表势力处于巅峰时,已经“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从这一点来讲,刘表绝不是一个泛泛之辈。

然而,历史上的刘表却也绝不是一个完人,其最为致命的一个错误便是,晚年时在选立子嗣时废长立幼,使得荆州内耗严重,让曹操乘虚而入。

客观的讲,当时基本统一了北方的曹操,自然可以凭借武力收服荆州。可是,如果刘表晚年若不是废长立幼,致使荆州内乱,也不至于顷刻瓦解。刘琮掌权后,刘琦更受排挤,委身于荆州的刘备也随之南下撤离。而且,刘琮根本没有抵抗之心,以至于向曹操投降。而这一结果,正是刘表的判断失误而造成的。

因此,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在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中,刘表绝非是个昏庸无能的泛泛之辈,而是一个精通权谋和善于审时度势的诸侯。但可惜的是,晚年的刘表因私心而废长立幼,致使荆州内斗严重,导致了原本的基业土崩瓦解。

正史上真实的刘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妇人之仁要不得:狠辣不足的三国儒家霸主刘表

狠辣不足的儒家君主——刘表

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在《三国演义》中,刘表被描述为一位温厚的长者,坐镇荆州20余年保境安民,使得荆襄八郡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能够远离战火,独享太平。这个形象和历史上的真实刘表相差不大,算是被罗贯中加工得不那么离谱的人物之一。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区别,那就在于罗贯中笔下的刘表实在太过温厚了,而真实的刘表其实还要厉害很多。

刘表和刘备一样,都是汉室后裔,而且他的来头更大,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比刘备年长近20岁。和刘备出生社会底层和落草起家不同,刘表早早就考取了功名,年纪轻轻入朝为官,在大将军何进手下出任北军中候。不仅如此,据史料记载刘表身长八尺有余,姿貌温厚伟壮,在当时的标准看来绝对是一位外表伟岸的美男子。而且,刘表少年时期便知名于世,名列“八俊”,也就是全国范围内同一时代最有才望的八个人之一,这个名望可真心不低了。

董卓进京以后,刘表巧妙躲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到荆州地界上任为刺史,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封疆大吏生涯。那时候荆州的环境并不太平,内有宗贼据山为王,各县官员据兵称霸,外有袁术祸乱南阳,随时可能入侵。只见刘表单枪匹马独身赴任,先拉拢地方大家族,再利用其势力关系,从军事政治两方面下手,将宗贼之患基本肃清。同时,刘表还示好于南阳袁术,先稳住他避免了外来威胁,得以有充分的时间来整治荆州内部,将各城各县的官员都换成了可信之人……能凭一己之力,将诺大个荆州地界的各级官员,豪门望族,大小地头蛇都收于自己的管理之下,这要是没点牛逼的政治水平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刘表不仅做到了,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全做到了。

“联军讨董”事件过后,神州大地正式进入了动荡期,各地诸侯开始纷纷脱离朝廷管辖,自行坐大为王,并开始了相互之间的混战。风头正盛的袁术派能征善战的孙坚率军进攻荆州,并旗开得胜打败了驻守樊城的荆州军将领黄祖。刘表面对敌人的大兵压境好不慌乱,巧妙利用孙坚胜利过后的骄傲心理诱敌深入,最终暗箭狙杀将其射死。其后,刘表又卖个人情将孙坚尸首换给孙策,令孙家感激不尽的同时又将仇恨的矛头指向了袁术。刘表此举可谓一箭数雕,既打退了敌人又成功分化了敌人,更保证了之后十多年荆州东侧态势的大体安稳。从此,袁术不敢再图荆州之地,之后还被刘表断了粮道,无法再盘踞南阳,被迫往兖豫方向出走,间接促成了后来于曹操之间的匡亭之战……事实证明,刘表对于这种军政大事的处理结果近乎完美,极解决了内忧外患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其后的十年中,刘表在荆州恩威并施,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刘表并无图天下之心,而是在自己治下的荆州八郡营造了一个相对中原来说宁静得多的世外桃源。许多士民在当时都纷纷逃离中原,前往荆州避难,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一家。接着,刘表又收留了在北方被曹操打败的刘备,让其驻扎在荆州的北大门新野,这时候的刘表已经年近60,俨然是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了……

之后的荆州地界,就基本上不是刘表在唱主角了,北有曹操平定北方后的大军压境,南有孙家江东势力的极速膨胀……这还只是外部的问题,内部还有刘备的喧宾夺主四处挖墙脚和自己的立嗣之争,蔡瑁张允等出生荆州大家族又掌握了军权的将领们也开始蠢蠢欲动。已经进入晚年且背部生疮无法理政的刘表,根本无法去把握身边的态势,最终只能在孤独凄凉中颓废病死。这样一位文韬武略才能不凡的英才,就如此无情地被历史的车轮所抛弃,匆匆退出了历史舞台,让人不由得扼腕哀叹。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刘表在荆州的20年时间里,扮演的更多是一个执政者而非统治者的角色,他始终没有将荆州八郡的军权控制在手里。也就是说,刘表虽然表面风光声望极高,却在大事上没有实际上的决定权,他做的事情更多是在迎合几大家族和势力的利益。荆州的军队完全控制在蔡瑁张允手中,他们二人是蔡张两家的代表;政治经济方面则主要靠蒯越、蒯良兄弟支撑起来,这二人是蒯家的家长。至于刘表,更像是这些名门大族的傀儡和管家,尤其是在军权上受制于人,只要有一天不符合这些幕后操纵者们的利益,他随时可能被“兵变”赶下台。随着刘表的年龄越来越大,这种问题就越是明显,甚至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崇也在不情愿之下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也正因为如此,刘表才要热情高调地迎来刘备军团,目的就是利用一支外来的军事力量去制衡荆州本地的军事集团。

曹操对刘表的评价是“华而不实”,这并非是说刘表没有本事,而是说他没有实权,用了十多年的时间都没能把荆州的军政大权控制在手中。或许我们可以想象刘表的难处,他并非如刘璋一样从父亲手里继承了一切,而且益州地界又相对封闭,容易统治。荆州可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四面敌人环视,刘表又是独身赴任,在此没有任何根基,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相当不易。而且,刘表的年龄也是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他年近40才入主荆州,就古人的平均寿命而言这已经可以划入中老年的范畴。人老了必然会锐气减退,英雄暮年壮心不再,我们无法要求一个垂老之人还像当打之年一样血气方刚。故刘表在荆州执政的主要策略是立于自保自守,而无四方之志,虽收留刘备却不重用,更没有听从刘备的建议从背后偷袭曹操老窝许都。

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刘表自身的性格和思想,据很多史料记载他是一位儒者,对很多儒家经典学说都有研究,并且一直信守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所以他走的是中立均衡的执政路线,心中想的更多是如何保持治下之地的和平稳定,而不是锐意进取独揽大权扩充地盘势力,更无天下之志。刘表这样的儒派人物如果生在和平年代就是幸事,他的能力足以保境安民,促进一方经济繁荣,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但是在战争时期,一位在性格上过于儒化,缺乏狠辣手段和进取心的君主无疑是不合历史大流的。这就是为什么刘表治下的荆州八郡虽一直安详平和,但一旦有外来的压迫便会剧烈动荡。尤其是刘表去世以后,荆州在刘备,曹操,孙权三方势力争夺下几度易手,战争连年,老百姓最终还是逃不过战火牵连和流离失所。这一切如果刘表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PS:还是那句老话,一位成功的君主必然是恩威并重,仁慈与狠辣缺一不可,阳刚与阴柔平衡具备。刘表身上的“柔”性太强而“刚”性不足,这点和北方的公孙瓒正好相反,故二人最终都为历史所抛弃(刘表结局好些,好歹算善终,执政时间更长,历史评价也更高)。

试想要是刘表的位置上一开始就换作是刘备,坐拥这么一块富庶之地和如此充裕的发展时间,他会混成什么样?三国的历史又会变成什么样?

正史上真实的刘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大家觉得刘表昏庸无能,主要是因为刘表在立储上犹豫不决,最后身死,小儿子刘琮举荆州投降曹操,而未能成一霸。

乍一看很有道理,其实没有道理,为什么这么说?

我就说一句,刘表活着的时候,有谁能把荆州灭了?

袁绍没有,曹操没有,周瑜也没有,孙权也没有,就连那凶猛的孙策在世时也没有,然后人家死了,荆州不姓刘了,就说刘表昏庸无能?

这不和逻辑吧!

刘表非但不昏庸相反才能在三国也是一流,当然不能与曹操超世之杰的媲美,但是你不能说比不上曹操就是昏庸无能。那你这有才能的标准定的太高了,历史长河上恐怕要把一堆才子能臣刷下来。

刘表年轻时候就是“八俊”之一,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又是太学出身(大帅哥+帝国大学毕业),又经历过汉灵帝时期党锢之祸(一场拉风的政治明星运动,名士与宦官的斗争)的儒家名士,因此在文坛与政坛都富盛名,更何况刘表还是汉室宗亲,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才俊”。

刘表是汉灵帝亲封的荆州牧,名正言顺。只身一人到达荆州,重用荆州士族蒯良、蒯越和蔡瑁等人,以荆人治荆,灭宗贼五十五,迅速平定整个荆州,这就是“匹马平荆州”的故事,这是昏庸无能的人能做到的?

稳定荆州后,不仅讲荆州治理成全国模范州,使荆州免受战乱波及近二十年。更厉害是他在发展学术与兴办教育方面对后世的影响。

刘表自己著书《五经章句后定》是最早的学生学习经文教材,之后唐朝的官方教学教材《五经正义》就是以刘表这本书为蓝本。

这使得刘表在几百年后的唐朝亦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啥?因为学生谁不想痛打《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大魔王老师,哈哈。

刘表还率领人修著《荆州星占》,唐朝星学大家李淳风也提到过这本书,是他从小就学的启蒙书之一。

荆州的鹿门山书院,就不用说了,魏晋时期的知名书院,庞德公,司马徽教出了一堆大名鼎鼎的学生,庞统、诸葛亮、马良、马谡等等。

综上所述,你还认为刘表是昏庸无能吗?

正史上真实的刘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刘表不是无能,也不是无心争取天下,只不过刘表的岁数有点大!

为什么会有刘表昏庸无能的说法呢?我想跟刘表的死是离不开关系的,当时曹操决定攻打荆州,刘表得知后“背疽发作而身亡”,有人说是吓死的,这个虽然有点扯,但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刘表其实是后背长了个疮,当时正是八月份,荆州湿气本来就重,听说曹操率领大军来战肯定上火,并且一加重,因此就一命呜呼了。

古代人身体素质比较差,医疗水平不行,刘表生的那种疮本身就是慢性病,已经发作很长时间了,所以,曹操率领几十万大军来犯,必然加重病情,说曹操吓死可能有点丢人,但是死的的确不光彩,是那种“背上长了个疮突然就死了”,好说不好听。

另一方面是儿子太拉了,刘表死前传位给次子刘琮,结果就是刘琮投降曹操,长子刘琦投靠刘备,然后曹操、刘备、孙权打了一场赤壁之战,荆州竟然成了孙权的名誉地盘,说到底赤壁之战死的都是荆州将士,可怜老子英雄,儿子狗熊。

刘表的人生其实应该算是刘备前期闯荡的成功版,刘表年幼时勤勉好学,善于独立思考,青年时期积极投身仕途,得到大将军何进的赏识,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杀死后,何进推荐刘表担任荆州刺史。

上一个荆州刺史被人干死了,你说荆州的局面多复杂,《三国志》中描述当时的荆州是“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就是一个乱字了得,在诸侯割据的情况下,荆州四战之地。

然而,刘表是“单骑入宜城”。针对荆州混乱的局面,刘表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稳定了局势,比如歼灭了宗贼势力,后来他又平定了零陵、长沙等郡,刘表也晋升为汉末诸侯之列。

此种勇气与能力,怎么可能是中庸之辈,在刘表的管理下,荆州从指间的盗贼众多,混乱不堪的局面变成了东汉后期最有实力的土地,诸葛亮为刘备献出隆中对其实是以刘表治理下的荆州为根基,可见当时荆州经过刘表的治理,得到了快速的恢复与发展。

关于刘表,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评价: “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很多人将刘表的失败归咎于刘表好谋无决,曹操也曾说,他攻打吕布的时候,刘表不帮忙,他攻打袁绍的时候,刘表还是不帮忙,只能自守,后尾收拾他就行,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三国鼎立之势未定,冒然入局未必是好事,从曹操的角度来说,一旦袁绍入局对其打击是巨大的,然而,从荆州的情况来看,四战之地并不能轻易的挪窝,一旦荆州空虚,周边的诸侯就会趁虚而入。

刘表最致命的缺点,其实就是年纪大了,再加上一身病,因此顾虑的东西比较多,最终还是败给了老子英雄,儿子狗熊的大概率历史事件中了。

其实,三国鼎立后,刘备的儿子、曹丕的儿子、孙权的儿子哪个不是狗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