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嫡庶观念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我太奶奶就是大房媳妇,下面那三个妾的孩子都管她叫母亲,家事一切以她为尊,除了我太爷没人敢回嘴的,家里12个孩子都轰出去读书参加革命了,后来要土改,太爷也死了,她直接就把地给佃户分了,所有的东西都上交了,最后划成分还是贫农,老太太死后办事抬棺材都是村里人抢着抬,没点威望的都抢不上

古代人的嫡庶观念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可以这么说,其实如今的影视作品对于古时候的嫡庶尊卑观念已经很大程度进行淡化了。历史上真正的嫡庶制度,要比如今通过影视剧所展现的更加严格苛刻。“侧室扶正”“母凭子贵”极其罕见。即便是进入封建王朝后期的明清两朝,嫡庶观也开始逐渐淡化,仍旧比如今影视剧里表现得严重。

古代嫡庶观念究竟多严苛呢?

  • 第一,嫡尊庶卑严格区分,地位与继承权顺序绝不能乱;
  • 第二,嫡可废不可降,庶想扶正难比登天。

古代施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所以为了保证家族爵位、财产等顺利继承,以宗法制为根基的嫡长子继承制诞生,而嫡庶制度也伴随产生。简单来说,正妻与正妻的子嗣为嫡,侧室与侧室的子嗣为庶。

在嫡长子继承制中有基本的规制——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选择继承人要选生母最高贵的,嫡子若在庶子一般就没有机会;而同是嫡子那就选最年长的。总而言之,即便嫡子年幼甚至无能,但只要是嫡子就有绝对优先的继承权。

其实直到唐朝,庶子才拥有了财产继承权,但仍旧不能承袭爵位。而魏晋时代,庶子则完全没有继承权,在家族中被视作奴仆对待,士大夫阶层甚至不会让庶子进入宗族族谱。

商纣王帝辛与其兄长微子启都是同母所生,只是因为其母生微子启的时候是姬妾,成为王后之后才生育帝辛,所以帝辛为嫡,而微子启为庶。

通常影视作品中有一种情景很常见,就是妾室得宠欺压正室,甚至将妾室扶正。然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相当少见,而且是难比登天。

比如清末的袁世凯,因其母是妾室,死后被其正房所生的兄长拒绝葬入家族坟地,当时的袁世凯已经是直隶总督,仍旧无能为力。

古代所谓“娶妻纳妾”,就是说妻子需要三书六礼明媒正娶,而妾如同奴婢只需要纳也就是购买而已,两者地位差别可见一斑。同时,正妻可以废黜休弃但不得降为妾,而妾也不能轻易扶正。即便正妻被废或者离世,家主也会另娶一位正妻而不是扶正侧室。很长时间里,士大夫阶层与官吏如果扶正侧室会被惩处。

唐朝对于妻妾地位待遇颠倒还有对应的罪名叫做“妻妾失序”,所谓母凭子贵、侧室扶正是不可能的。明清之后嫡庶观念淡化,但妾室想扶正依旧困难。像是明清藩属的李朝实行“从母法”,子嗣跟随其母阶层,庶子不能参加科举,庶女将来也只能做妾室甚至妓生与奴婢,即便其父亲是贵族也不能更改。

澹奕认为,嫡庶有别严格区分是古代宗法制奉行的必然,只有比想象中更加严格而没有宽松,封建王朝若乱了嫡庶尊卑,那么宗法制就难以为继,所以也就注定了侧室、庶出们的悲哀。

古代人的嫡庶观念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就想说麻烦您把那吗字给去了,这就得了。电视剧演的算个啥也,现实中只有更严更重的,这叫不提不知道,一提吓一跳。

嫡子和庶子的区分其实从根子上讲,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一个衍化。

在解决问题之前,咱先简单的提一鼻子啥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么说老爷子拼死拼活的打下了老大一片的基业,到了这气都快捯不匀了,这就想把自己个家业留给后代,让儿子,孙子把这份家业发扬光大。

得咧!老爷子也不费那劲了,一家伙就把家业全留给大老婆的大儿子,其他儿子连个搓澡剩下的泥巴都没留一撮。

这就叫嫡长子继承制,当然当爹的心疼其他儿子,给其他儿子留个三瓜两枣的,但相对于庞大的家业,这三瓜两枣跟块鼻屎差不了多少。

所以正妻的大儿子继承家业,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公不公平

说道这里,估计就有人要说了:“这也太不地道了吧,其他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吗?这不公平!”

啥叫公平?三大小子,把家业分成三份?十个大小子,就把家业分成十份?这就公平了?

这压根就不是公平不公平的事,古人老早就明白,只有五个手指头攥紧了才是拳头,打出去才具有威慑力。五根手指头散开抡圆了,只能扇耳光,羞辱可以,威慑力还是算了。

西边那国家搁过去有个庞大的帝国罗马帝国,就是因为老爷子心疼俩孩子,一家伙把个庞大的帝国分成了东西俩个罗马,结果呢?没多久这不就完了,所以这么干的都是扯淡中的战斗机——傻帽。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嫡长子继承制压根就是个错的,应该是立贤才对!”

俺就呵呵了,这事咱老祖宗都讨论过,论证了几千年了,他们能不明白吗?立贤是好啊,出来的继承人优秀。

但您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如果真要是立贤,这继承制就真成了养蛊一样了,把兄弟几个弄到一起,他们只会残杀在一起,决出最狠的那一个。贤吗?不一定,但狠却是一定的。

所以您这是在提倡兄弟相残啊!这事那个给人当爹当老祖宗的都不愿意看到。

为嘛是嫡长子继承制呢

说道这里,估计又有人要说了:“拉倒吧,嫡长子继承制,他们就不互相祸祸了,也没见他们有多团结!”

说这话就没见识了。咱一般情况下,正妻是啥?那都是娘家是个同样庞大的家族。

搁过去,咱讲究门当户对,人家娶你姑娘当大老婆,那都是瞅你的家底和人家的家底差不离,这才会有的事,

正妻有娘家人给看着,你这当妾的娘家人下场走一个溜溜。所以正妻生的娃,那是有人罩着的,动一个试试,后果自负。

话说这正妻生的娃他也不止一个,所以父亲就给定了,就年龄最大的那个,为嘛这么干呢?

年龄大的,思想毕竟成熟,摆脱娘家人的控制,所以嫡长子继承制这就既要你罩着,也不让你控制。

所以搁过去嫡长子继承制大行其道,不是没有道理的。您就算是想要下个黑手啥的,那手段就得高明了,这嫡长子能躲过一茬又一茬的攻击长大。多多少少自己不会太蠢,或者身边有着一群高明的人。

说不好听的,立这么一个靶子,吸引火力,避免大规模的为了那些个利益,而发生看不下去的流血事件。

所以嫡长子继承制从官方上就在极力维护这事,那么到了民间,这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事。

到了衙门口说事,他都会拿这嫡长子继承制和你掰扯,毕竟这关乎皇帝的正统性。

要不当年朱棣造反成功,非要拉着马皇后当自己个妈,这是有原因的。

所以衙门口他就拿这当条例的使唤。

除非这当老子的在还没死的时候,给你这庶子留点东西,衙门口还保护,但偏开这一茬,您没理。

搁过去,那些个有爵位的官宦世家,这爵位都是留给嫡长子的,至于其他的儿子,洗洗睡吧,压根就没你啥事,长大了有能力自己整一个,没能力的,啃老吧。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那如果嫡长子整个就是个傻子,那咋办啊?”

凉拌呗!还能咋办!又不是没有过,傻子皇帝司马衷走一个,就那个何不食肉糜的货。

其实从这事,咱也能瞅出来嫡长子继承制在咱大华夏地头上的强大。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古代人的嫡庶观念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真有电视剧里演的那么严重吗?事实上大部分的电视剧在讲古代嫡庶的时候都有意淡化处理,真正的嫡庶之分,已经不为现在人所能理解。

我们现在看的电视剧大部分都是隋唐以后的历史,而以明清居多,清宫剧是最火爆的,尽管人们对清朝有着各种各样的看不上,实际上清朝的统治代表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巅峰,很多社会文化观念都是最符合现在社会的,再往前,真的怕大家理解不了。

古代社会就是一部吃人的社会!

从周朝进行分封开始,维系了几百年的统治就是依靠宗法分封制,而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大宗,其他子嗣为小宗,这种继承制也是引发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争的根源。

一直到汉朝时期,汉武帝对诸侯实行推恩令,才将诸侯中的庶子地位相对提高,在推恩令之前,只有嫡长子才能够继承诸侯的爵位,而其他的子嗣是没有机会的,推恩令就是嫡长子依然继承大份,但是也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的封地来给其他子嗣。

然而推恩令并非是从根本上否定嫡长子继承制。

在后世当中,嫡庶之分依然十分严重。

中国古代实行的并非是三妻四妾的,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妾并非是妻子,只有妻子在婚姻中才有合法的地位,妻子剩下的儿子才是嫡子,而各种各样的妾生下的孩子是无法与嫡子争夺继承关系的。

因为古代的社会就是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制度,而嫡庶之分是在财产、爵位继承上的重要依据,只有“辨上下,明贵贱”的情况下,才能合乎于礼。

在前一阵子大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就着重讲述了宋代的婚姻关系,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嫡庶之分有多严重,可能一下子颠覆了人的三观,我们最为推崇的宋朝竟然是这个德性?

真实的宋朝比这个还要完蛋,在宋代妾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有的时候宗族为了传承子嗣,不但可以借,还可以租。

苏东坡谪官黄州的时候有人为他饯行,在席间看上了苏东坡的婢女,就说要用马换这个婢,结果苏东坡竟然同意了,他竟然同意了,还写了一首诗“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叹懊恨中。只为山行多险阴,故将红粉换追风。”

这个婢也写了一首诗“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今时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然后自尽了。

而这还是在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宋代,在宋代之后,更加打压妇女的地位,要女人尊崇三从四德,妾室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妾的地位都如此低下,那么生下的庶子就更别提了,到了明清时期,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皇后虽然还是一个,但是多了皇贵妃,贵妃这样的身份,而身份低微的妃子生下孩子后依然可以母凭子贵,晋升自己的地位,从这一点来说,相对于之前的朝代还是有一定的进步的。

清朝九子夺嫡中,就是嫡庶之争最激烈的爆发,皇长子是庶出,皇二子是嫡长子也是太子,其他的皇子也都是庶出,尤其是皇八子的母亲地位更低,然而在皇八子与太子的第一个回合中就干掉了太子,可见在清朝时期,嫡庶虽然是重要的考量,但已经不是唯一,在清朝以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寥寥无几,只有道光皇帝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的皇位。

可见,大家都拍清宫剧也不是没有缘由,再往前一点,真的可能过不了审,或者观众接受不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里面的糟粕也是数不胜数。

最后感谢和谐社会让我这个家里的次子能够取得和我哥一样的家庭地位!

古代人的嫡庶观念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袁世凯知道吧?清朝一品大员、权臣,杀人不眨眼,在朝鲜和山东砍的东学党人和义和团的脑袋能堆成山,说让皇帝退位皇帝就只能退位。

但他是个妾生子。亲妈死了,袁世凯大办丧事,文武百官都来吊丧,结果袁家要求他妈的棺材只能从侧门抬出去,埋袁家祖坟外边,这在古代是很不体面的事。袁世凯找他嫡子大哥理论,要求让他妈走正门出去埋入袁家祖坟里,他大哥就一句话,你妈是妾,按祖制只能从侧门出,不能进祖坟,你就算当了宰相,袁家族长也是我,国家大事你说了算,袁家大门内这一亩三分地我说了算。袁世凯气的吐血,但一点辙都没有。

袁世凯都这样了,普通人能怎么样可想而知。

古代人的嫡庶观念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不用到古代。我姑婆是清末的人,家境殷实。她被明媒正娶到婆家后,因为没有生娃,就给他先生纳了一房美丽小妾,那个小妾生了5个子女,全部要喊姑婆做妈妈,喊小妾叫姨,过年过节孩子和丈夫必须和我姑婆回娘家,小妾那边的亲戚不算血缘,从不往来;小妾自己也只把姑婆家称为娘家,他们孩子嘴里的舅舅都是我姑婆的兄弟姐妹,小妾再受宠在家里不上桌吃饭 还要日常服侍男女主人。那个小妾生的5个子女中有一个和我妈从小关系好,虽然没有血缘但从小就是表姐妹称呼。如今这对表姐妹里,我妈在四川她在广州各自开枝散叶,但论起嫡庶他家依旧对我家很尊重,毕竟如果没有我姑婆就没有他们一家子,就算现在开枝散叶到第四代了,两家还有往来。话说,那个小妾当年是真漂亮,因为她的孙女,也就是我的没血缘的表姐简直大美女一枚,年轻时候美到不可方物。不过现在两家不太提嫡庶了,如果现在谁还去说人家是小妾的后代,说的这个人大概率没什么家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