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拖拉机流水线上诞生的“谢馒头”如何在二战混的风生水起?

美国是在珍珠港袭击之后才参加了二战,而在此之前罗斯福就已经开始了未雨绸缪的准备(其实在二战初期罗斯福就提议加入同盟国,只是国内的反战主义一直占上风,国会始终没有通过),国内的工业生产力已经是空前强大,虽说谢尔曼的技术水平远不及德国坦克,但是在战场上,这类型号的坦克消耗速度根本赶不上生产速度,而德国五号坦克从研制到量产用了两年,M4谢尔曼却在敲定方案后的1942年2月(一年内)就开始量产,设计初期,谢尔曼坦克的炮台就预留了一部分空间,用以之后的更新换代(英国萤火虫坦克,用谢尔曼车身安装英制17磅炮,用以反击德国的动物园系列:虎式、豹式坦克)孰优孰劣立见分晓。

美国很多公司(GM,福特,克莱斯勒等10家企业11个工厂)都生产谢尔曼坦克,致使谢尔曼的衍生型号数不胜数(M4,M4A1,M4A2,M4A3,M4A4,M4A6……),虽说参数不同,但其外形神似,49234辆的总成产数,已经超过了英国和德国坦克生产数的总和其实这也算是它闻名于世的一大原因。

谢尔曼在战场上独领风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零件是标准化生产,也就是说,美国的任何一家公司,随意一间车间生产的不同型号的谢尔曼之间的零件都是可以通用的,而且其内部零部件拆卸非常方便,战场上的维修速度都很快(玩具车用完后,收音机还能接着用【滑稽】)。曾经使用过美国援助的谢尔曼的苏联红军感叹过:这是一种根本不会坏的车。so就算有时候装甲和火力赶不上德军,但还是可以玩玩人海战术啊。

谢尔曼的各个车型在当今时代仍旧在日本自卫队等多国部队服役,尤其是在以色列,换上新式主炮后一直活跃至今。

考量了生产性的切实判断,从留有余地的宽大车体设计,到螺丝等零件通用性的细节注意,都体现了美国人的前瞻性,这才是这种传奇战车的魅力所在。【纯手打字好累,一定要是优质回答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