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当年隆美尔在法国用88炮平射打坦克的行为?

德国阻挡在比利时,隆美尔阿登的部队全军覆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恰恰相反。

隆美尔自己曾经说过:用打飞机的88炮来打敌人的坦克,完全是因为非洲军团装甲部队太弱的,迫不得已为止。

萨沙谈二战第一坦克杀手:88毫米高炮

二战中,德军有一种88毫米火箭筒,名字叫做坦克杀手。德军真正的坦克杀手,却并不是这款火箭筒,而是著名的88毫米高炮。这种高炮被当今的学者们一致认为是,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88毫米高炮,是大名鼎鼎的德国克虏伯公司的杰作。下面就听萨沙来说说。88炮的诞生一战期间,飞机和坦克都在战场上发挥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作用。

88炮的诞生

客观来说,飞机和坦克在一战期间都是幼儿阶段,属于特种武器的范畴,在战场中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它们的作用有限,德军的高层们却迅速意识到这两种武器的巨大潜力。在一战结束到二战开始的20年内,德国人建立了强大的坦克装甲部队,推出了著名的闪电战。德国空军也成为战场支援的最强有力的武器,横扫了欧洲大陆。德国人能意识到这两种武器的重要性,自然也意识到它们的可怕威力。在未来,德军也很可能遭受敌方装甲部队和空军的打击。

想让一支军队立足于不败之地,它的军方高层就必须有卓越的战略眼光,也就是必须应付10年甚至20年以后的威胁。

当年的德军高层已经意识到,德军必须装备一种先进的大口径火炮用来防空;这种火炮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也就是所谓的高平两用。一战时期的飞机,都是些类似于玩具的小家伙。他们在战争初期和中期也就是在几百米的空中飞一飞,用作侦查、校正炮兵射击等等,基本构不成威胁。德国人却认为,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将有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飞机向高空高速发展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战略轰炸机以及重型战术轰炸机,它们的主要作战区域必然是高空。

依靠德军大量仅有诸如20、37毫米小口径高炮,能够打2千米就已经很不错了,无法适应未来的防空作战。德国专家们经过研究,最终决定由德国最著名的火炮生产大王克虏伯公司负责,开发出一款大口径高炮。

需要说明的是,在克虏伯公司开发的初期,德国军方就提出这门火炮需要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可以平射(当时高射炮和平射反坦克炮技术上是比较类似的)。克虏伯公司立即在1918年,研发出一款新型88毫米口径高射炮。这门高射炮装在4轮炮车上,移动时以特殊的货车牵引,战斗时利用千斤顶将炮车支起,成为可360度回旋的射击平台。该高射炮在当时来说,性能非常优秀。可惜该炮还没有怎么投入实战,德军就宣布投降了。

德军在一战的失败,几乎给该国的兵工行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军不能有任何大口径火炮。如果真的这样持续下去,最多10年,德国就会失去国防武器生产研发能力和所有技术优势。好在德国高层中,总是有一些有识之士的。这些富有战略眼光的人物经过秘密的商讨,得出了一致的意见,决不能让德国的兵工厂和研发团队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尽一切力量,想法设法的保护诸如克虏伯工厂在内的兵工生产和研发基地。

一战结束以后,克虏伯公司被迫将研发小组放到国外。克虏伯公司于1921年,与瑞典博福斯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博福斯公司取得克虏伯公司所有火炮的海外生产 权,交换条件是:克虏伯公司的火炮设计小组可利用博福斯公司的相关设备从事火炮的研制工作。利用这种借壳下蛋的办法,克虏伯公司元气未失。经过几年时间的 技术积累后,在1928年克虏伯公司已经完成了新式88毫米高炮的所有技术储备,只差一个机会实践了。

随着希特勒上台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德国开始重新建军,克虏伯公司也立即投入了88毫米火炮的实际研发工作。由 于之前的技术准备已经完善,仅仅用了1年时间,1932年第一款88毫米高炮FlaK 18型研究成功(FlaK:Flug-abwehr-kanone防空炮)。该火炮全长7.620米,全重4 985千克(近5吨),身管长4 930毫米(56倍口径),为单层炮管,半自动横置炮闩,发射9.24千克榴弹时,弹丸初速为820米/秒;发射曳光弹时,可达到8000米的射高。

可以看到,它的炮弹初速和射程都非常让人惊叹,作为高炮是完全够格的。它的威力惊人,使得它在之后的反坦克作战中得心应手。

最初,这种高炮由Sd.Anh201牵引车牵引,有折叠式安装脚, 收放方便,上下拖车非常方便,这使得Flak 18型能够快速地部署和撤离阵地。短时间内即可完成从运输状态到战斗状态的切换,这对实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赶赴战场,短时间内可从跑车上卸下开炮 射击。

图片:88高炮威力惊人,直到二战结束,也没有一款盟军坦克可以有效抵挡88高炮的正面炮击,真是厉害。

在设计上,它具有新型半自动炮闩,在炮管的复进动作结束时,炮闩会自动开启,弹出空弹壳后将撞针弹簧收缩至待击发位置。由于采用这种半自动炮闩射击,一个比较熟练的炮小组可以将该炮射速达到惊人的20发/分的。而这个射速在当时来说,绝对是非常高的。这种设计主要是针对防空射击,因为击落高空中的飞机并不容易,需要在短时间内形成弹雨。这个高射速也在反坦克作战中充分发挥出来,可以短时间内击毁大量的坦克。

除了以上的性能之外,由于该炮是用作防空,需要捕捉空中高速目标。FlaK 18可以迅速转向,抬高或者降低炮口,炮座可360度回旋,最大仰角+85度、最大俯角-3度。这也让该炮具有很好的反应能力。经过1年左右试验工作,FlaK 18的性能深受独裁者希特勒的赞赏(希特勒参加过一战,对火炮性能比较熟悉),随即在1933年开始量产,并装备德国空军的防空部队。

有意思的是,虽是1932年的产品,却为了规避凡尔赛条约,故意说成是1918年研发的,取了一个FlaK 18的名字。卓越的表现FlaK 18第一次参加实战,是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

北非重锤88炮

实战中,德国人认为88毫米高炮的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是极为优秀的反坦克武器。

不过,它毕竟属于重型高炮,重量大、目标大、移动不便。设计初衷是高炮,这让它的炮身比普通的反坦克炮要高得多,这不便于在战斗中隐藏自己。

反坦克炮第一重要的就是需要隐藏自己,暴露自己的火炮,在激烈的战斗中是很难幸存下来的。而它的重量很大,早期的FlaK 18高炮重达4吨,而FlaK 36高炮则重达7吨。在公路网密布的法国和地形平坦的北非,这样的重量也许没什么问题。在复杂地形,诸如苏联那种冰雪或者泥泞的可怕道路上,这种高炮简直是寸步难行。

以上的缺陷决定了,88毫米高炮应该在防御中使用,并不适合进攻作战。

除此以外,每门88毫米炮都需要一个炮兵班为其服务。这种炮兵班共有12人,包括1名炮班班长,2名负责驾驶牵引车的士兵、1名通信兵、1名装填手、1名管信设定手、1名炮手、2名负责炮身俯仰和回旋的士兵及3名供弹手。

它需要的人员较多,比普通坦克成员都要多出一倍。战场上需要尽量少的人操作武器,操作的人越多在实战中越不利。88毫米高炮就作战效率来说,显然是有问题的。88毫米高炮真正发挥的舞台,是北非战场。而88毫米高炮在北非的出色表现,同该战场的特殊性是紧密相关的。北非战场是德军作战的次要战场!最初希特勒涉足这个战场,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主要是想挽救他的意大利盟友,避免墨索尼里在国内陷入困境。

德军在北非不但兵力薄弱,装备更是平平。由于地中海大部被盟军控制,德军在北非的后勤补给更是朝不保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居然靠阵前缴获支持。以他们在北非最后几个月的作战为例,德军大量消耗得不到补充,最终3个精锐装甲师仅剩下120余辆坦克,而和他们对阵的英军拥有1400辆坦克,胜负一目了然。好在,德军有一个极为优秀的领导者隆美尔和一群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德国老兵。

这些德国官兵利用手中一切可以得到的武器,发挥了它们最大的作用,在北非演出了一场场可写入教科书的经典战役。在北非战场的德国装甲师,基本都是轻型装甲部队,3型坦克已经算是大家伙了。在遭遇英军玛蒂尔达2型坦克的时候,它们依然和在法兰西战场一样无力。更不利的是,此时控制制空权的却是英军,不再是德国空军。隆美尔对他的处境非常清楚,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雄心没有可靠的实力也是不行的。

别的不说,英军众多玛蒂尔达2型坦克,隆美尔就对付不了。好在此时隆美尔想到了在法国的经历,最终摸索出以88毫米高炮对付英军坦克的一系列战术。在1941年6月,失败后并不甘心的英军,集中包括300辆坦克在内2个主力师发动战斧行动,开始了对对德军的进攻。德军仅有2个师,坦克数量仅有100多辆,实力仅为对方的一半。

更可怕的是,德军现有反坦克炮和坦克,都对付不了英军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先进的PAK40 75毫米反坦克炮倒是可以对付它,但它直到1941年11月才开始陆续装备部队,远水救不了近火。

隆美尔的反坦克撒手锏,是12门88毫米高炮。

他把88毫米高炮分为三组,每组4门,分别布置在英军可能进攻的要隘哈勒法亚、哈菲德岭、萨卢姆。

240辆英军坦克,果真分三路进攻德军占据的隘口!

在哈勒法亚隘口,英军坦克遭遇了德军坦克,双方立即开足马力互冲过去。

就在德军坦克快要进入英军坦克主炮射程之时,突然德军坦克部队的后方飞出一排准确的炮弹,将英军坦克一辆辆准确的击毁。冲锋在最前的19辆坦克被瞬间击毁了15辆,这路英军伤亡过大,只得退回去了。

进攻哈菲德岭的那一路英军,被修理的更惨。战斗中,英军坦克像点名一样,被德军88毫米高炮挨个击毁。英军指挥官比较勇敢,仍然坚持不退。德军88毫米高 炮的炮火不但射击非常精确,威力也非常的大,中弹英军中型坦克全部发生剧烈爆炸。最终进攻坦克几乎损失殆尽,该路英军也只得退了回去。

唯一有进展的是剩下那一路英军!他们绕过了德军设伏的阵地,并没有遭遇到88毫米高炮,不敌的就变成德军了!德军第15装甲师第8坦克团,在与英军坦克马蒂尔式坦克 团对射中大败。德军37毫米反坦克炮打在英军坦克上,就如同用石子砸铜钟一样。最终隆美尔集中全部坦克,才勉强击败了这股英军,把他们赶回了埃及。

英国军官后来回忆该战时说:88毫米的穿甲弹,就象切黄油蛋糕一样轻松的击毁我们的坦克。

此战中,英军损失123辆坦克,其中三分之二为88毫米高炮所摧毁,而德军和他们的垃圾盟友意军一共才损失坦克62辆,其中完全被击毁的只有12辆。此次作战中,88毫米高炮利用沙漠有效的伪装自己,在防御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北非军团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大,远远弱于英军和美军。88高炮在这个战场发挥巨大的威力,这主要还是因为德军装甲力量的薄弱。88炮从隐蔽处袭击盟军坦克,基本做到一炮一个,而且由于88炮射程超远,盟军坦克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在之后长达2年的北非鏖战中,北非战场越来越不受重视(德军陷入苏德战场,处境逐步恶化,根本无暇顾及战略意义不大的北非战场),而英军的坦克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先进,数量和质量都是德军的数倍。很快,大量美军的装甲部队也在北非参战,隆美尔的失败是在所难免了。

在这些作战中,德军仍然依靠88毫米高炮作为最有利的反坦克武器。本来88毫米高炮主要是作为防御使用,隆美尔却利用战术让其变为进攻武器。他经常利用一股德军坦克佯攻,吸引英军坦克部队追击。然后在英军坦克的进攻路线上,埋伏88毫米高炮。

由于88毫米高炮的射速极快,一旦英军坦克进入射程,短时间内就会遭遇惨重伤亡。候英军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在北非是无敌的,德军所有坦克都不是它的对手,英军也因此为傲。不过玛蒂尔达2型坦克完全不是88毫米高炮的对手,88毫米高炮可以在2千米距离击穿它的正面装甲。

富有经验的德军炮手,往往都等它们进入1000米之内才开火。此时的精度更好,威力也更大,穿甲弹从出膛到击中目标一般只有1秒钟多的时间。英军坦克手根本来不及反应,连逃跑都来不及,更别说反击了。

被俘的英军坦克指挥官却不服气,这个满身骑士精神的军官愤愤的说:你们不敢用坦克跟我们作战,反而用这种打飞机的高炮来打我们,真是太不公平了。

其实,这就是英军失败的原因。任何一种武器都必须发挥它的最大威力,为什么打飞机的高炮就不能打坦克呢?绝不能因为固有的观念束缚住自己。

88炮的辉煌,恰恰说明德军有问题

二战中,各国军事专家的一致结论是:对付坦克最好的武器还是坦克。如果德军具有足够强大的坦克,那么主要用于防御的88毫米高炮就不会有太多的作战机会。德军的坦克显然是有问题的,这也导致88毫米高炮的脱颖而出。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

88高炮的出色,恰恰说明德军反坦克方面的缺陷。在苏德战争前期,德军的坦克同样对付不了苏军的T34和KV1、KV2坦克(防御能力更强),只得再次利用88毫米高炮来对付。甚至有一个战例,在立陶宛的一座桥梁,一辆KV2坦克拦住德军第六坦克师一部分兵力整整2天时间。

这辆KV2重型坦克在被88毫米高炮击毁前,击毁击伤了4门德军小口径反坦克炮和2辆坦克,还击毁了一门正在部属的88毫米高炮。苏德战争前期德军掌握绝对的制空权,具有大量可以摧毁坦克的斯图卡轰炸机,也有数量众多的坦克,但88毫米高炮却仍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反坦克支柱。

这种成绩并不值得高兴,反而说明了德军装甲部队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一点,德军的高层也意识到了。

苏德战争中期,德军就全部更换了3型、4型坦克的主炮,同时研发了很多有效的反坦克自行火炮,并且全新研发出划时代的黑豹,虎式坦克以及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等。

就反坦克炮上,1940年开始装备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也逐步被淘汰,新式的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大量装备部队。

单单就反坦克的能力上来说,专门用于反坦克的Pak40型甚至强于88毫米高炮。就威力上来说,75毫米口径已经绝对可以满足实战需要,88毫米高炮的威力反而显得过剩!

可惜,此时德军已经陷入全线的失败中,被迫处于防御。这些新式武器已经不足与挽回败局!

讽刺的是,这种防御作战中,88毫米高炮又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同时也进行了它们最后一次改进。在战争最后阶段,德军推出了反坦克威力更大的PAK43 88毫米反坦克炮。它就是88毫米高炮的完全反坦克型号,不具备防空能力。PAK43 88毫米反坦克炮,主要用于对付苏军IS系列重型坦克、美军M36重型坦克歼击车之类目标。

实战中,PAK43 88毫米反坦克炮有过击毁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记录。一次,苏军一辆T34坦克被一门距离它四百米的PAK43 88毫米反坦克炮击中后部,整个坦克发动机被巨大的冲击力击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挥塔也飞到了15米以外。

著名电影《帝国的毁灭》中,一群疯狂的希特勒青年团的孩子们在街道上抵御苏军坦克,他们手中的武器也就是88毫米高炮。而德军著名的虎式坦克的主炮KwK 36L/56 88毫米坦克炮,虎王坦克的Kwk43L/71型88毫米坦克炮,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的Pak43/2型88毫米坦克炮,也都是88毫米高炮的改进型。这让它们具有二战期间最强有力的反坦克能力,也成为盟军坦克兵的恶梦。这些火炮都有在3500米距离击毁美军M4谢尔曼、英军克伦威尔以及苏军T34坦克的记录,超过火炮射程的极限。总之,88毫米高炮在防空和反坦克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

它的防空战绩平平。它和同105毫米及128毫米高炮,构成德军的高空防空网,击落了大量的英美轰炸机。但以二战期间德国高炮,每5000发击落一架敌人的战果来说,它并不比英美同类高炮更出色。反而在反坦克方面,从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到1945年最后的柏林战役,88毫米坦克炮都忠实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消灭了无数的敌军坦克。

事实证明,二战期间没有一种坦克可以抵御88毫米高炮的打击。反坦克杀手这个名称,可谓名不虚传。

抗战中的中国88炮

国军在1937年从德国购买了20门,在抗战前全部运到中国。

不过,这20门威力极强的Flak 18 88毫米高炮,并没有用于战区防空,而是作为江防要塞炮使用!当时国军海军力量薄弱,无法有效阻挡日军扬子江舰队沿着长江西进南京,武汉甚至重庆。

在抗战之前,国军花费巨资修建了一系列的江防要塞工事,最有名的就是江阴江防要塞、南京江宁要塞、武汉黄鄂要塞。

当时的要塞不同于满清时期,只需要封锁江面。它不但要有相当的对舰能力,还要能够应付空中轰炸的威胁。而国军当时要塞炮多是民国初年,甚至清末从国外购买来的,口径大是大,却早已过时,根本不堪使用,也没有丝毫防空能力。由于急需先进火炮,这20门从德国购买来最先进的Flak 18 88毫米高炮,全部用在这些炮台上,作为要塞炮使用。

Flak 18 88毫米高炮很好的胜任了这个工作,在防空击落击伤多架日军飞机的同时,也通过平射重创和击沉多艘日军军舰。这种火炮的穿透力很强,日本扬子江舰队为了在长江作战,多是较小的浅水炮舰,被88炮严重阻拦了推进的速度。

不过,在这三个炮台先后沦陷以后,所有的20门火炮也都被破坏了。所以实战中,他们作为特 种要塞火炮使用,并没有用于专业的防空。不过,目前对中国引进的是否就是Flak 18 88毫米高炮,还有一定的争论。

有种观点认为,当时引进的并非是Flak 18 88毫米高炮,而是同样为88毫米口径的SK C/30高射炮,这是德国海军使用的一种型号。就性能上来来说,比Flak 18 88毫米高炮略逊一筹,主要区别在于Flak 18炮管为56倍口径,海军的这种SKC30型高炮炮管长度为45倍口径,后者短了很多,威力和射程自然就差了!而且海军的SKC30型,主要作为固定炮台使用,一般不能移动,所以国军撤退时候无法转移,将其全部炸毁了。

这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没有相应的资料作为印证,而原有的火炮也全部被炸毁,没有证据了!

如何评价当年隆美尔在法国用88炮平射打坦克的行为?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1940年5月德国对法国发动闪电战入侵,法国举国震惊。德军第15装甲军下属第7装甲师于5月13日强渡马斯河。这支部队前进速度之快,伤亡之轻微,都是闻所未闻的。第7装甲师的师长便是日后在北非大放异彩的埃尔文·隆美尔。渡河之后,隆美尔指挥部队从两个登陆场出发,对法军实施钳形攻势。他坐在坦克中,亲自指挥进攻。他的坦克一度遭到法军反坦克炮伏击,炮弹击中炮塔,从潜望孔中飞入的破片擦伤了隆美尔的右颊。慌乱中坦克失控,翻下陡坡。隆美尔爬出这辆坦克,跳上另外一辆,亲自瞄准射击。德军的攻势之下,5月14日晚,法军第9集团军司令柯拉普将军被迫下令:放弃马斯河防线,向西撤退。

  

  (隆美尔)

  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一天推进90公里,发现前进的最大障碍不是法军抵抗,而是塞满道路的法国难民车辆。由于难民太多,实在无法疏导,隆美尔不得不下令让装甲车辆离开道路,在田野里行驶。1940年5月20日,隆美尔绕过法国北部加莱海峡省首府阿拉斯,准备从阿拉斯南面进抵英吉利海峡。

  

  (隆美尔)

  然而,5月21日下午,英军第50师和第1坦克加强旅开始向阿拉斯南方进攻。这是英国远征军在法国战役期间唯一的一次大规模进攻。英军在隆美尔和古德里安之间第19装甲军的空隙中集结,准备一举击垮处于突出部且失去侧翼保护的第7装甲师,掩护北部的英法盟军主力南撤。进攻开始了,英军坦克冲向隆美尔的阵地,遭遇的却是刚刚被部署在第7装甲师侧翼德国武装党卫军第3“骷髅”师。当时德军仅装备有37毫米反坦克炮,根本不足以击穿英军“玛蒂尔达”坦克厚达60毫米的装甲。德军一轮炮击之后,英军坦克毫发无损。有1辆“玛蒂尔达”坦克被命中14发37毫米炮弹,竟然仍能继续前进。

  

  

  (英军玛蒂尔达坦克)

  有的“骷髅师”士兵在近距离冒着自己受伤的危险向目标开炮,依然无法击穿“玛蒂尔达”坦克的装甲。“玛蒂尔达”坦克旋转炮塔,一门一门摧毁德军的反坦克炮。“骷髅师”死伤惨重,阵地被英军突破。下午5时左右,隆美尔第7装甲师的左翼开始与英军交火。隆美尔的37毫米反坦克炮防线同样挡不住“玛蒂尔达”坦克的冲击,多数的炮位被摧毁,人员死伤枕藉。防线临近崩溃,隆美尔只能自己出马,组织起撤退回来的德军士兵,搜集身边一切能用的装备,去构筑一条临时防线,以最后的力量阻挡英军。德国人把每一门能称之为炮的东西都拖到了阵地前沿,包括一个高射炮连的88毫米高射炮。当时德国人完全不知道,用高射炮打坦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隆美尔只是已经无计可施了。

  

  

  (德军88毫米高射炮)

  形势危急,隆美尔从望远镜中看到英军坦克已经开了过来。焦急的隆美尔亲自指挥每一门炮,指定每一个炮手射击的目标。他下令,不要考虑弹药,一律使用最高射速。88毫米高射炮采用自动供弹系统,最高射速达到每分钟20发。随着隆美尔一声令下,88毫米高射炮猛烈密集的炮弹射向英军坦克。几次齐射之后,奇迹发生了,领头的英军“玛蒂尔达”被直接命中,炮弹击穿了正面装甲,震断了履带。德军阵地上顿时欢呼一片。

  

  (战果丰硕的德军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高射炮的反坦克威力就此显现。其实这并非88毫米高射炮第一次作为反坦克炮使用,早在几年前的西班牙内战,德国“秃鹰军团”就使用过88毫米高射炮来对抗装甲部队及其它地面目标。现在,隆美尔也体会到了88毫米高射炮的威力。他指挥德军用88毫米炮一辆接一辆摧毁英军坦克,英军同样不甘示弱,坚持向德军防线冲击,不断开火。隆美尔的副官莫斯特上尉就站在他身边,突然被弹片击中,倒地身亡。这场“矛与盾”的较量中,德军渐渐占了上风。35辆英军坦克被击毁,德军的阵线稳住了。战至晚上9时左右,战斗终于停止。英军放弃进攻,全部撤退,德军赢得了阿拉斯之战的胜利。这是88毫米高射炮在二战中第一次大放异彩,同样是隆美尔的一次精彩表演。参考文献:《狐狸的踪迹——隆美尔》 [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战时文件》 [德]隆美尔 [英]利德尔·哈特 《坦克指挥官》 [德]古德里安

如何评价当年隆美尔在法国用88炮平射打坦克的行为?

打仗最怕刻舟求剑,生搬硬套,以不变应万变。一个将军的军事理论掌握的越多,就越容易受到教条的束缚,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境地。

所以,科班出身的高材生指挥军队,最难得的就是能够根据战场情况变化,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长处,遏制敌人的短处,将不利变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

战国时候,吕不韦到秦国一个军营考察,看到士兵没有佩戴盔甲,奇怪地询问原因。士兵说打仗带着它不利索,反而不安全;没有了盔甲,打仗更得心应手,不仅能痛快杀敌,同时也有效保护了自己。吕不韦恍然大悟,进攻是最好的防卫,于是他就对秦王提出了“丢盔卸甲”的战略构思,被秦王采纳,秦军战斗力大增。

尽管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的经验之作,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战场形势在不断变化,应该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要敢于创新,有所突破。

因此说,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不拘泥常识,把高射炮变成“平射炮”可以说是一个壮举,一个创意,变被动为主动,也是军事史上一个经典之作,是教科书式的战例。

隆美尔是希特勒的帮凶,是二战刽子手,也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理论家,是二战名将,被称为沙漠之狐,德意志雄鹰。

隆美尔也是科班出身的军校生,也当过教官;但打仗挥洒自如,能活学活用,这才是隆美尔最让对手恐惧的地方。

隆美尔从1940年就担任德国第七装甲师师长,这支部队在他的指挥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获得了“魔鬼师”的美誉。1941年,德军在北非陷入被动,隆美尔临危受命被希特勒任命为非洲军团指挥官前去“灭火”。隆美尔到那里仅仅一个月就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从中将被提拔为上将,而隆美尔把高射炮变成平射炮打坦克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88高炮是克虏伯公司的代表作,不仅射程够远,威力够大,而且射击精确度高,操作灵活,用途很广 。

德军有个顺口溜:88炮威力大,天上地下都能炸,88炮就是好,飞机、坦克跑不了。

88毫米高炮在欧洲西线和东线战场都屡建奇功,名噪一时,但真正让它大显身手,青史留名的还是北非战场。

德军的主要赌场在欧洲,希特勒孤注一掷,进行着一场豪赌。而北非战场是德军作战的次要战场,希特勒之所以开辟北非战场是围魏救赵给自己的盟友墨索里尼减压。因此希特勒并没有在北非部署重兵,装备也稀松平常。同时也因为地中海成了盟军的地盘,德军的后勤保障也陷入不利,隆美尔求援的时候,希特勒总是一句话:自力更生吧。所以,隆美尔在北非打得非常艰苦。

北非战役后期,德军的弹药捉襟见肘,只“出”不进。隆美尔名义上还有三个师,但都已经缩水不像样子,仅仅剩下100多辆坦克,英军的坦克比他们多了整整十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让拿破仑来,这仗都没法打。

好在隆美尔是个不信邪的将军,他面对十倍于自己装备的英军毫不气馁,带着自己士气高昂的士兵跟英军展开了一场以少打多的殊死搏斗。

可是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德军的坦克不仅数量太少,而且性能也不占优势,德军装备的是轻型3式坦克,在英军的2型坦克面前矮了一截。更要命的是,制空权也不在德国人手里,真的是事事不顺、祸不单行啊。

在面对潮水一样的英军坦克时,隆美尔急中生智,放着这么大的家伙为什么不用,谁说高射炮就只能往远处射,平射不是一样嗨吗?想到这里隆美尔愁眉舒展,大声下令战士们把炮管摇下来对准英军坦克开火。

当时英军手里有300多辆坦克,还掩护着两个师的步兵。而德军10多来辆坦克,步兵也没有英军多。

隆美尔一声令下,部署在三个高地的12门88重炮发出怒吼,英军坦克手心说我都冲到跟前了,高射炮打不到我了,眼看胜利在望,就不顾一切开足马力向前冲。

谁知道88重炮不按套路来,平着玩了起来,88一阵轰鸣,冲锋在前的十几辆英军坦克被炸成了一堆废铁,后面的坦克手一见马上掉头。德军炮手一看妈呀,原来88还有这一手,平射劲头更足,打得更准,几乎弹无虚发。

这一战,英国军队100多辆坦克败88炮打残,而德军才损失了不到20辆坦克。

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巧用88炮的经历告诉大家,把一副好牌大好不是本事,把一副烂牌打好那才叫好棋手。

如何评价当年隆美尔在法国用88炮平射打坦克的行为?

首先指出,高射炮和坦克炮都是属于加农炮,而且两者的技术要求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要求初速高,弹道平直,最好射速还要快。

德国人用88毫米高炮平射打坦克在德国介入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就开始了,隆美尔的名气大,人们就把这个发明权安在了他的头上,但是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在88炮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平射打击地面目标的需求,并且配有相应的弹药,如果没有相应的弹药,就算是88炮平射也是没有用处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苏联的85毫米高炮,虽然口径差不多,但是没有相应的弹药,在对抗德军坦克的战斗中没有什么战果,不过后来改装在T-34上以后,还是出色的提高了T-34的反坦克能力,而装备了85炮的T-34/85也成为了T-34的终极版本。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过,对于隆美尔来说,熟悉自己部队的武器装备性能,说明隆美尔不只是一名出色的步兵军官,同时对于本部队中的炮兵武器的性能也是了解的,说明隆美尔已经具备了一名合成军指挥官的能力,一名指挥官要对于自己部队内的各种武器装备性能非常熟悉,能够根据武器装备的不同性能赋予不同的任务。朱可夫元帅也干过这种事,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西南方面军有30辆左右的KV2坦克,但是没有152的炮弹,朱可夫告诉基尔波诺夫斯基,这些坦克可以用1930式榴弹炮的炮弹,可以使用混凝土破坏弹来对付德国坦克。

现在军队中的各种装备越来越多,性能后有长短,而且联合作战中,很多时候一个陆军的指挥员可能是要指挥空军的飞机轰炸,或者海军发射的导弹摧毁目标,这样要求各级的指挥官不但要了解本军种的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还要了解其他军种的武器性能,对于军官的素质要求是大大提高了。隆美尔就是给后来的军官上了生动的一课。而隆美尔自身也通过阿拉斯战斗发现了88炮出色的反坦克能力,后来在北非更是出色的发挥了88炮的优势,给英国人好好上了一课。

如何评价当年隆美尔在法国用88炮平射打坦克的行为?

这个不能说是天才的创意的,至少这个88毫米高平两用炮打坦克的战法在以后德军中得到普及,并且德军也对该炮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合适对付敌人的装甲目标。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二战德国进攻法国战役中,英军集中了两个坦克营和两个步兵营正面向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下属的两个步兵团发起了攻击。由于英军的坦克是玛蒂尔达型重型坦克,正面装甲75毫米厚,而德军步兵团里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便是37毫米战防炮,而它们对英军厚重的装甲根本无法穿透。

当时的德军两个步兵团还是处在进攻的态势中,被英军突然的反击打的措不及手,尽管他们立即建立了战防炮阵地,可是毫无作用,大部分炮位被英军坦克摧毁,步兵单位开始全面溃退。而隆美尔下属的坦克团还来不及赶到。

情急之中,隆美尔亲自命令附近所有的炮兵单位向英军坦克发起最为猛烈的射击,不管是否有效,希望用声势来吓退英军。所以在后方的师属榴弹炮和88毫米高射炮单位全部在隆美尔的命令下轰击英军坦克,确实有一部分坦克被88毫米高炮击毁,最终有惊无险的阻止了英军的继续突破。

随后赶到的德军坦克团立即向英军的侧翼和后方发起攻击,双方展开激烈的坦克战,英军撤退,战斗宣布结束。这次坦克战英军和德军的战损是7:9,参加战斗的都是德军的主力四号坦克和三号坦克。

此次战斗最重要的就是德军认识到自己坦克的不足,即使是最先进的四号坦克,无论是防御还是火力都不足。其次便是对88毫米高射炮的反坦克能力的深刻认识,促使其对该炮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是降低高度,加强隐蔽性,使之更适合反坦克作战。

所以不是天才的创意,而是一定的巧合性!并且德军大部分的反坦克作战还是交由装甲部队来完成,或者是步兵部队装备的专门的75毫米反坦克炮完成。88毫米坦克炮只有在非常危机时刻或者反坦克火力严重不足时才会使用,其主要用途还是防空作战使用的。

有不足之处,大家互相讨论指出,谢谢!

如何评价当年隆美尔在法国用88炮平射打坦克的行为?

88毫米高炮打坦克不是隆美尔的发明,隆美尔也不是第一个用88高射炮打击坦克的的人。现在的高射炮也有反坦克能力,现役57毫米以上高炮部队都有平射反坦克训练,一个连8门炮集火射击也是很恐怖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每一个主要军事强国都有一门相对比较强悍,打坦克如同穿豆腐的的大威力加农炮。不过,当时中口径以上的高射炮也很适合进行反坦克作战,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弗兰克88毫米高射炮,无敌88毫米高射炮,既是敌机的噩梦,也是著名的坦克杀手。

88毫米高射炮由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公司公司设计,最初目标针对飞的更高更快的轰炸机,采用88毫米大口径,这一特点也让它成为了反坦克利器。在隆美尔率领非洲军团的北非战场,88毫米高炮大显身手,在萨拉姆战役中,被摧毁的英军坦克中,有三分之二是被88高炮干掉的。

隆美尔在法国战役时开始使用88毫米大炮进行反坦克作战,到北非战场更是用的炉火纯青。一个被俘的英国坦克兵要求看看击毁自己坦克的武器,当他看到88炮的时候愤怒的说:“这不公平,你们竟然用打飞机的炮来打坦克!”由此就有了军事史上隆美尔发明高射炮打坦克的神话传说。

实际上所有高射炮都能打坦克,高射炮是在加农炮基础上研制的,加农炮是指使用定装弹,身管较长,初速高,弹道平直的火炮,这些特点使得高射炮很适合反坦克作战。在隆美尔之前就有高射炮打坦克的战例,1937年西班牙内战时,德军干涉军就在实战中发现88毫米高射炮具有非常强的穿甲能力,此后就为88大炮专门开发了反坦克用的钨芯穿甲弹。

二战以后的高射炮也依然是反装甲利器。例如苏联产S-60式57毫米牵引高炮,也就是我国的59式高射炮,该炮使用4发弹夹供弹,最大射程高达12公里,初速高,最大初速高达1000米/秒,弹道平直性能好,弹丸装药多威力巨大,榴弹重量2.8公斤,配用短延迟引信,侵彻性能好,能够打穿普通的混凝土楼房的外墙。其高达120发/分钟的速射,可以在几十秒内让一栋钢筋混凝土的大楼变成千疮百孔的废墟,即是城市居民点争夺战的大杀器,也是反装甲的利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