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蔡太师之前的生辰纲被谁劫了?

蔡京生辰纲被晁盖、阮氏三兄、吴用、公孙胜、刘唐、白胜劫走

《水浒传》中,蔡太师之前的生辰纲被谁劫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不难分析。

杨志曾说: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甚是不好。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这里面比较有名的就是二龙山、桃花山,都是有几百个喽啰的。其他地方,怕是没人敢做这种事。

当时鲁智深还没上二龙山,山寨的寨主是邓龙。而邓龙武艺也不够,还被鲁智深这种粗人用小计策欺骗,天灵盖都被砸成两半,根本不像做这种大案的人。

那么,比较有可能的就是桃花山。

桃花山上是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则比较有可能。

两人武功不算高,但都是地头蛇,能把刘太公吓得老老实实将女儿送给他们。

很多人认为李忠没用,其实李忠此人颇有心计。

开始和鲁智深结交,虽被鲁智深砸了场子,也隐忍不发。后来还主动拿出2两银子,说白了也是拉拢鲁智深。

虽最后鲁智深没要也算交个朋友。

后鲁智深打死人后,明明和李忠没关系,李忠却跑了。一是说明他精明,二是说明他可能犯过罪,也不是好人。

后来李忠被周通抢劫,虽然武艺略高,但好汉抵不过人多。周通如果派小喽啰上,杀死李忠还是没问题的。

谁知道李忠竟然轻松降服周通,成为桃花山的大债主,说明也是颇有手段。

后来周通被鲁智深打了个半死,李忠下山报仇,却没有杀鲁智深,却热情款待。

摆明了,李忠是像后来的宋江一样,搞个侠义的名声,想招揽人才。

鲁智深在江湖上非常有名,将这事一说,周通虽没脸面,但李忠名气就大了。

后来双鞭呼延灼攻打桃花山,李忠不是对手,聪明的向鲁智深求援,一举扭转劣势,还上梁山成为头领。

可见,李忠此人并不是草包,颇为厉害,只是武艺差了一些。

而鲁智深和周通厮打,政和四年约二月底三月初的事情。

而第一次生辰纲是六月十五日之前被抢劫的。

书中写道,鲁智深桃花山住了几日,觉得李忠他们吝啬,闹着要要离开。

正好山下有商队路过,李忠和周通就说抢了这批钱送给鲁智深作路费。

鲁智深气不过,直接抢了金银酒器跑了。

而这边他们怎么抢劫的呢?

再说李忠、周通下到山边,正迎着那数十个人,各有器械。李忠、周通挺着枪,小喽罗呐着喊,抢向前来喝道:“兀那客人,会事的留下买路钱!”那客人内有一个便拈着朴刀来斗李忠,一来一往,一去一回,斗了十余合,不分胜负。周通大怒,赶向前来喝一声,众小喽罗一齐都上,那伙客人抵当不住,转身便走。有那走得迟的,尽被搠死七八个。劫了车子财物,和着凯歌,慢慢地上山来。

看看,这和生辰纲车队像不像。

更关键的是,开始梁中书让杨志去,杨志不同意。

杨志的理由是:这厮们一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

实际上,上面的描述确实是一个像杨志一样的人出面单挑,并没有打输。

谁知道小喽啰们一上,梁中书这些军人根本没敢抵抗,直接跑得没影子,还被杀了七八个。估计那个像杨志一样单挑的,也被杀了。

这让杨志哪里敢去呢?

再说,明明是在桃花山被抢劫了,为什么梁中书的人说不知道是谁呢?

很简单,如果说了,肯定要让这些军人带头去抓。

这可不是抓晁盖这群农户,而是要去攻打三五百个土匪盘踞的桃花山。

要知道,后来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也是等双鞭呼延灼来了,才敢去进攻桃花山的。

现在他们如果说了是桃花山上被抢的,让他们去打李忠、周通,摆明了死路一条。

看看后来何观察带着七八十个捕快去捉晁盖和阮氏三雄,被他们十几个人杀的精光,何观察被割了耳朵放回来。

谁还敢送死呢?

有意思的是,虽然梁中书不知道是谁干的,但江湖上似乎很多人知道,连道人公孙胜都知道内情。说白了,肯定是江湖上有名有姓的人干的,就是桃花山的李忠和周通。

《水浒传》中,蔡太师之前的生辰纲被谁劫了?

第一次生辰纲有可能是晁盖伙同宋江和朱仝劫的,有可能杨志也参与了这次行动,在混乱中抢了一担金银就跑了,没认清晁盖宋江的真面目。

首先晁盖对抢生辰纲的程序很熟悉,吴用公孙胜刘唐来找他商量劫生辰纲,晁盖一上来就问到底是硬取还是软取?

看来他是知道什么是硬取,什么是软取,最后还是吴用出了个计策用智取。不论是智取,还是硬取, 还是软取,晁盖是轻车熟路的,连智取的关键人物白胜都是他安排的。

而且他跟宋江是结拜兄弟,而吴用公孙胜李唐都听说过宋江的名头,却没见过宋江其人,晁盖却和他是结拜兄弟。

公孙胜,刘唐,吴用也想劫生辰纲,一个个都来投奔晁盖,必然是听到了什么风声。还有郓城县的步兵都头雷横,县令让他去巡查第一次生辰纲丢失的下落,他就直接开到了晁盖庄园上转悠。

想必也是知道什么内幕,但是又没有什么证据,所以来晁盖这里找生辰纲就是没有证据,晁盖也会给他几十两银子。

第二次生辰纲被劫后,白胜在监狱里泄露了消息,何涛前来抓捕晁盖。宋江豁出命来稳住何涛,给为晁盖打掩护,还私下里通风报信。

其实他也是怕晁盖被抓的话,牵扯出第一次抢生辰纲的事情,那么他也脱不了干系。宋江和晁盖为何结义?极有可能是他们共同为了抢夺生辰纲才结拜成异姓兄弟的。

朱仝也是如此,他想必也是认得晁盖的,他和雷横跟随县尉来抓晁盖,但是他私下里怕雷横不通人情,所以安排了一下,放了晁盖一伙人。后来雷横自己寻思朱仝和晁盖要好,所以这样安排放了晁盖。

再说了宋江,晁盖,还有朱仝出手大方,都有仗义疏财的美名,晁盖对阮氏三雄一出手就是几十两银子,给刘唐也是十两银子,给雷横也是。宋江更不用说了,对于钱好像不计较。

看他们花钱的样子,好像有几万银子的身家,可是说到底书中晁盖也是一介布衣,只是一个的保正相当于村长,能有多少银子,还养了数十个庄客。

宋江可是书中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是他读过几本书,会写几个字,不知道什么原因才进入县衙做了押司,可是他老爹和弟弟宋清还是在家务农而已。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早,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

朱仝就更不用说了,他不过是一马兵都头,也没有什么副业,他的钱财从哪里来的。这三人虽然都有一点公差,就是比寻常百姓好一点,怎么一出手就是几十两银子。

在《水浒传》中几十两银子可以养活郓哥一年,宋江晁盖三人倒好反如此挥霍,全然不像底层人,反而像纨绔子弟。

如果他们的钱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努力从正道上来到,他们还能这样大方吗?十有八九他们的钱不是正道上来的。

如果要维持这三人庞大的开支,除非他们自己打家劫舍,或者有丰厚的家业,或者就是抢生辰纲了。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周通和李忠连几个银具都舍不得送鲁智深,还要下山打劫。

还有可能的就是杨志了,杨志本来是押运花石纲的,可是他押运花石纲在黄河翻了船,就畏罪潜逃了。等到杨志出场的时候,正碰上林冲要缴纳投名状,此时的杨志还挑着一担金银准备上东京枢密府打点。

花石纲沉船后,杨志畏罪潜逃了,等到道君皇帝大赦天下,他的罪被免掉他才出来活动,一担金银如此大的财富,他的钱财从哪里来的?

别小看了这一担金银,第二次杨志押运生辰纲,被他操作下将押运的车换成了挑担子,十万贯生辰纲最后也就是十几个金银担。恐怕也只有生辰纲才能维持杨志挑担子金银的来源。

梁中书让杨志去押运生辰纲,但是杨志推辞了,而且他还知道上一次生辰纲被抢的事情,又知道沿路的紫金山,二龙山等地方,想必也是之前了解过的。

杨志的身份也适合抢生辰纲,花石纲丢失后朝廷追究责任,杨志畏罪潜逃,已经是罪犯了。抢生辰纲不用担心其他问题。

他回东京最后要路过梁山,说明他也是在梁山附近周围这次躲藏,时间上,地点上,都有可能抢劫生辰纲。

《水浒传》中,蔡太师之前的生辰纲被谁劫了?

蔡京的生辰纲在《水浒传》中应该是吴 用设计,被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白胜筹八人劫持。

北京大名府守将梁中书是太师蔡京的女婿,为给岳父蔡京庆生辰,梁中书搜刮民财十万贯去东京为蔡京庆辰,原来途中遭过抢劫,所以这次格外小心,派配军杨家将后代青面兽杨志押运以保路上万无一失。不料消息走漏被吴用和晁盖得之。让白日鼠白胜用蒙汗药酒醉到了押运官兵,吴用等假装贩枣商人,用手推车劫走了十万贯生辰纲,后上梁山,杨志也因丢失生辰纲被逼无奈,最后也上了梁山。

《水浒传》中,蔡太师之前的生辰纲被谁劫了?

问:《水浒传》中,蔡太师之前的生辰纲被谁劫了?

北京大名府的留守中书姓梁,叫梁世杰,都跟它叫梁中书,他是朝庭的太师蔡京蔡太师的女婿,北京大名府是当时北宋的北部重镇,留守比周围各府权力都大,是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最有权势的官,所以,蔡太师让他的女婿当了这里的留守。

梁中书虽说感激他的老丈人,但一下子让他那出十万贯的金珠宝贝做为太师的生日贺礼,他也是舍不得的,那还是留守夫人催着让他送的。

梁中书说,"上年收买的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枉费了这一遭财物,至今严捕贼不获,今年叫谁人去好″?

其实,去年梁中书的十万金珠宝贝根本沒有被贼人劫去,是梁中书派人自己偷偷运了回来,骗他夫人是被贼人劫走了,他舍不得这十万金珠宝贝。

要问是派谁去的,又偷偷地运了回来?大家知道吗?青面兽杨志发配到大名府时,粱中书有意提拔杨志让顶替的那军中副牌周瑾吗?上年派去押送金珠宝贝的就是这个周谨,就是让他押送又偷偷地把财宝运了回来,谎称被贼人劫了。

今年给蔡太师送的,还是去年那一批宝贝,梁中书还是想让杨志把这批生辰纲偷偷运了回来,哪知道梁夫人派了一个老管家跟着监督,梁中书才沒敢让杨志偷偷运回来,哪知被晁盖他们真的劫去了。

如果这次不是梁夫人派老管跟着,走不到半路也回来了,晁盖他们也等不到黄泥冈的。

《水浒传》中,蔡太师之前的生辰纲被谁劫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晁盖等人决定劫取生辰纲的时候,就已经有答案了。那就是“此案一直未破”。正因为这个案子一直未破,晁盖一伙才觉得“别人劫得,我们为何劫不得”而动了劫取生辰纲的心思。

对于梁中书在“去年”,也就是杨志押送生辰纲的上一年送给蔡太师的生辰纲究竟被谁给劫了,从小说当中找不到什么线索,因为在北宋末期,河北山东一代的“贼寇”非常之多,可以说只要有个“三不管”的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就有那些以“打家劫舍”为营生的“好汉”们盘踞在那里,抢劫来往客商,同时也时不时的去骚扰附近的富户,逼着他们拿出钱财来教“保护费”。

这些要么占山为王要么落草为寇的“强人”,基本上都是因为吃了官司尤其是人命官司为了躲避官府缉拿或者生活无着被逼无奈的人,水泊梁山当中就有好多这样的“好汉”。

从梁中书的大名府,到东京汴梁,一路上经过河北山东河南三个省份,有名有姓的山头就不下十个,各个都有“拦路抢劫”的丰富经验 加上少不了还有流窜作案的“流寇”,所以梁中书第一次的生辰纲究竟被那个山头给劫了,还真的不好说。

不好说归不好说,但也是可以“推理”一下,仅做娱乐。

从梁中书对待第一次生辰纲被劫的态度来看,梁中书第一次准备的这份“寿礼”的分量应该是没有杨志押送的生辰纲那么多,预计不会到一半。因为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没有破案,而设计到的各地官员也并未因此而出现问题,说明是“雷声大雨点小”。反观杨志丢了生辰纲,破案的动静和相关官员的压力就非常大,主管刑侦的何涛脸上的金印都已经刻上了,就差发配地点了。

另外,那些落草为寇的“强人”们,一般情况下都会遵守一个“潜规则”,就是尽量不招惹官府,尤其是不招惹那些有权有势的大官,蔡京算是当朝太师,惹毛了他,恐怕连“打家劫舍”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应该是这些“强人”们的一个底线,哪怕就是强大到如水泊梁山这样的山头,只要官府不来清剿,他们基本上不会主动的去招惹官府,尤其是在晁盖时期,到了宋江时期,就更加不敢和官府作对,最多是反击。

按照当时从大名府到东京汴梁的必经之路上可能存在的山头草窝,有这个胆子的坐地户几乎没有。况且只要那些坐地户们干了“抢劫生辰纲”这件事,那就基本无秘可保,官府很快就会知道。

那么第一次的生辰纲被劫,作案人的可能性只有一个:流窜作案的“流寇”。

我猜想,第一次的生辰纲被劫,应该和第二次如出一辙。就是某位有江湖情节的类似于晁盖这样的黑白两道的地方士绅,临时纠集几个“亡命之徒”秘密的劫取了生辰纲,然后坐地分赃。各自回归各自的生活,从此销声匿迹。

其实,晁盖一伙当初也就是这么想的,只不过百密一疏(这是吴用的死穴),还是被官府找到了白胜这个破绽。而刘唐包括公孙胜知道了生辰纲一时之后,没有跑去哪个山头寻求合作,估计也就是不想别人知道。

这样一来,事情就比较清楚了,在生辰纲第一次被劫的那些参与者当中,估计是有刘唐和公孙胜。上一次得手,第二次故技重演,不过是换了一个合伙人而已。

纯属虚构,仅供一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