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不是很少得癌症?为什么?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癌症并不是一个古老的名词,它是科学发展后,我们才赋予的称谓。癌症是人体内源性疾病,细胞分裂错误的可能性时时都有。在古代,其实就有很多人是身患癌症而死的,只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病因,没有癌症的概念。
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发达了,体检也很普遍,现在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非常高,有些癌症在早期就可以被识别出来。所以今天的人们是非常幸运的。
癌症一直在伴随着人类发展史,科学家们发现距今180万年前,在南非的瓦特科兰斯洞穴挖出的人类近亲足骨中,就有一种恶性癌症骨肉瘤的发生。科学家还在2700年前俄罗斯塞西亚国王的遗骸中发现了前列腺癌的遗迹,他们发现这个老国王的骨盆和腰椎,以及上臂和腿骨中都爬满了致密的肿瘤痕迹。
在古代人的寿命普遍不长。死亡率很高,平均寿命很短。病毒、细菌感染这些现代人看上去很普通的疾病在古代可能都是不治之症。而癌症的高发期一般都是在人类的中年和晚年时代,很多古人都活不到一定的年龄就去世了,根本没有机会患上癌症。
在古代中医中就有一个字是形容癌症的,那就是“肿”,只是有些肿不是恶性肿瘤可以消退,而有些肿会致命的。事实上,我们看一些古代的文献,有些人活的好好的,过几个月突然病亡,还原因不明,这些多半是恶性肿瘤引发的死亡,比如明初的名相刘伯温就可能是因为身患肝癌或者肠癌,觉得腹中有一块石头形成,他在短时间内快速死亡。
古人是不是很少得癌症?为什么?
古人当然也会得癌症,但是------>
古人得了癌症不一定能发现。由于观察手段的局限,古人并不一定能够认识到癌症的本质特征。比如只能观察到体表的较大的实体的肿瘤,而对于深藏于体内的肿瘤是无法发现的。对恶性肿瘤能够转移的特点也是很难发现的。对于非实体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疾病,更是无从知晓。
我们现在是因为有了B超,CT,磁共振等影像设备检查,有各种方法进行组织活检,有显微镜能够对细胞进行观察确诊,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早地发现癌症。
古人大多活不到癌症高发的年龄。癌症是由于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造成的。普通细胞突变成癌细胞是经过多年,多次突变累积形成的效应。所以绝大多数的肿瘤都发生在40-5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古代人卫生和医疗条件较差,平均寿命大约只有30岁左右,还来不及到达癌症高发的年龄,从这个角度分析,古人的癌症比现代人少是很有可能的。
古代人生活节奏慢,压力小、环境污染少。现代人熬夜、加班、疲劳工作、精神紧张、压力大是常态,这都是导致癌症好发的内在原因。
空气、水、土壤的环境污染,特殊化工行业,各种电磁辐射,吸烟、饮酒、烧烤、油炸、腌制加工食品,都有可能含有致癌物质,长期接触,也导致癌症发病率升高。
相比较而言,古人在这些方面比我们要“幸福”,可能癌症发生也相对少。
结论古代人一样会得癌症。但是由于古代几乎不太可能留下准确的医疗数据,古人癌症是不是比现代人少,我们不可能有肯定的答案。但是从理论上来分析,现代人癌症发病率比古人显著升高,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关注身边的日常健康问题。古人是不是很少得癌症?为什么?
“癌症”从来都不是一个具体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俗称,学名叫恶性肿瘤。其实,恶性肿瘤不只有癌。癌只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只有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才能叫癌。比如间叶组织平滑肌来源的恶性肿瘤,它不叫平滑肌癌,而是叫平滑肌肉瘤。因为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比较常见,久而久之人们便以“癌症”来代指恶性肿瘤了。比如已故央视新闻主播罗京先生,他曾经罹患的恶性肿瘤就叫淋巴瘤,不是淋巴癌、也不是恶性淋巴瘤。因为淋巴瘤没有良性之说,它本身就是恶性肿瘤;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就更加不能叫淋巴癌了……
“癌症”靠什么来确诊目前可以提示恶性肿瘤的检查很多,血液肿瘤标记物、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等。但所有这些检查都是高度提示,却不能作为确诊依据。换言之,如果CT、MRI报告肿瘤界限不清等,B超报告在其他器官发现类似异常回声之类,只能说明这个肿瘤恶性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不能确诊它肯定是恶性肿瘤。因为个别特殊的良性肿瘤有时候也可能会发生类似浸润生长、甚至长到其他地方去……
目前,能够作为恶性肿瘤确诊的方式只有病理组织学诊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切片化验”。把肿瘤切下来或者穿刺出部分活体组织,制成石蜡切片,然后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从组织学层面进行确诊。只有组织学确诊为恶性的肿瘤才是真正的恶性肿瘤。在组织学确诊为恶性之后,其他一切涉及良性或可能良性的诊断、如影像学诊断等等都可以不作数!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多少也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在现而今的“高科技”仪器面前,恶性肿瘤的最终确诊也只能靠病理组织学诊断。传统中医完全依靠人类感官的望闻问切,根本无法做到精确诊断!换言之,传统中医充其量也只能确定这是不是肿瘤,却无法准确确定其良恶性。要知道,现在的中医还是受到了西医影响的,中国古代的传统中医根本没有恶性肿瘤之说,只有“肿”或者“瘤”,根本无所谓良性或恶性。
现代西医临床病理学起源于何时?西医现代意义上的病理学出现起码已经是中国清朝的事情了,临床病理学则还要更晚。换言之,在中国古代,根本没有什么病理组织学诊断,又何谈恶性肿瘤的确诊?实际上,中国古代不是没有“癌症”,而是没有确诊的“癌症”,很多恶性肿瘤被古人当成其他疾病处理了……
古代疑似“癌症”的病例据史料记载,明王朝洪武年间的名臣刘基(刘伯温)去世前就发现自己腹中有肿块、像石头一般,不久之后刘基便去世了……后世很多人将罪名安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头上,说是朱元璋派人毒死了刘基。其实,普外科和病理科的医生想必都会有一种感觉,刘基很可能是死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
短期内肿瘤迅速增大、充满腹腔,如同石头一般、活动性较差。在患病之后,比较短的时间里患者便死亡了,这些症状和恶性肿瘤太像了。如果仅仅是良性的肿瘤,即便肿瘤本身比较大,似乎也不会那么快危及生命,二十几、近三十公分的子宫平滑肌瘤本人在日常工作中是见过的,虽然大、却并不会危及生命。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刘基很可能就是死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朱元璋真的是背了黑锅……
说到这里其实提问者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了,刘基是什么人?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伯爵!他能够获得的医疗待遇应该是彼时全国数一数二的,可即便如此,明王朝的太医们也没能下一个恶性肿瘤的诊断,连“癌症”的说法都没有。说白了,不是古人很少得“癌症”,而是古人根本不知道有“癌症”这么个东西,当其他疾病处理了,医学书籍自然不会留下相关记载。
古人或许比现代人罹患恶性肿瘤的几率要低些,毕竟有害环境因素没有那么多。但很多恶性肿瘤与环境无关,它是自身基因决定的,难道说现代人有患“癌症”的基因,古人就没有?我们的基因从哪里来?不就是这些被我们称为“祖宗”的古人吗?所以说,古人很少得“癌症”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更多地还是被忽略了……
古人是不是很少得癌症?为什么?
古人为什么很少得癌症?
我根据个人的看法来回答这个问题,让大家共同叁与讨论,研究问题存在的真实性。
在古代我国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基础,基本就是以天为生产条件,也就是现在农村都伯经常说的话,靠天吃饭,虽然古代经济落后,但是人们的饮食全绿色无毒害食品,在就是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生活方式,使人有正常生活规律。自古生老病死是人类的正常现象,古代人也有癌症,不过那个时代没有癌症这名词,比如以肝癌后期病人叫水鼓。就是大肚子里边全水。古代人很少,在就是人的平均寿命较短。这几方面也体现了,得癌症的病人少之又少。进入现代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育率的提高,随着工业的大力发展,空气的污染,农业化肥增量使用,同时各种疾病,特别癌症病人大复度的上升,这时我们才发现了这一特殊现象。现代社会与古代时期,按人口比例计算,现在癌症病人可能高出不了多少。大自然需要平衡,人总是要死的,医疗科学发展的水平在高,疾病的发展也根随而上,人类不可能根治,疾病对人的生命威胁。敬畏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生命健康长寿是人类的追求。
古人是不是很少得癌症?为什么?
癌症并不是现代疾病,我国人民同肿瘤斗争的历史也相当久远。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瘤”的病名。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家指出: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于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由于古人对癌的病理、转移等还不甚了解,只知癌像岩石状,坚硬凹凸,有毒根深植于体内,古时嵒与岩通用,所以加上病字头,就成了“癌”字了。
古人患癌的记载比现代人少的多,这个也很好理解。古代人吃的,喝的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古代没有任何工业,不存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古代人生活习惯好,没事就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你看苏东坡贬官多次,还能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豪迈的诗句,这是何等的气度。现在的人生活压力巨大,加班熬夜几乎是常态,烟酒无度,无肉不欢,这些对机体免疫系统伤害巨大。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代人寿命太短了,秦汉时期人平均寿命22-25岁,随着中医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人的平均寿命也才33-35岁,在古代超过30岁的男人就自称‘老夫’。大家知道,肿瘤的产生需要经历10-20年的时间,从一个变异细胞发展到可见的肿瘤组织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50-60岁以后才是癌症高发年龄,古代人绝大多数都活不到这个年龄。目前中国人平均寿命大概75岁左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在逐渐上升,而到这个年纪是肿瘤最容易形成的。现代检查医学技术的提高使得肿瘤容易被发现,各种化验,Ct,磁共振等技术让肿瘤无从遁形,而古代看病靠望闻问切,根本不可能知道内脏的情况。古代人多死于战争,营养不良,由于医疗条件的落后,哪怕小小的疖痈都有可能让其送命。古代皇宫里医疗技术应该是最高的,可是不少小皇子却因为麻疹、天花等传染病而夭折。这些病对现代医学来说是极其简单的病,注射疫苗就可以预防。
可见,癌症古已有之,只不过由于医疗技术的局限,无从知道它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在疾病的诊断中,西医才是主流,中医虽然在一些疾病的治疗和机体调理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替代西医的主流地位。
古人是不是很少得癌症?为什么?
古人是不是很少得癌症?为什么?
未必是这样。
1、 很多癌症实际上是一种老年病。以前列腺癌为例,这种癌症,在50岁以下几乎发病率为零,但是六十岁以后,发病率会显著上升,有研究结果表明,80岁以上老年男性前列腺癌发生率在80%左右(尸检结果)。因此,古代人平均寿命短的话,有些癌症还没得生命就终止了。
2、民间有句俗语,“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讲的是男性脚肿,女性脸肿,时日无多了。以前医学知识欠缺,人们只知道这个现象,但是说不清什么道理。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老年人,男性下肢浮肿,女性脸面浮肿,多数是一些恶性肿瘤多处转移,淋巴结肿大压迫附近血管,妨碍血液循环。因此,从这句俗话,可以推断古代恶性肿瘤也是少不了的。
3、古代医术中有很多癌症的记载。例如癌症称“岩症”,《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记载了筋瘤、肠瘤等,谷一书中记载的肿疡、瘿瘤、恶疮、瘤、岩、癌等,有些是包含了肿瘤在内的,有些实际上指的就是肿瘤;《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云“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并且指出它“毒根深藏”,最后会引起昏迷;从这些记载,说明古代就有很多癌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